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年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十一篇)

2022年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1:19:23
2022年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十一篇)
时间:2022-12-27 11:19:23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一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试大整理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往太子庵游览。太子庵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分经处,在院内有明代建筑文选楼及洗眼池等遗迹。清乾隆年间,这里曾设天目书院,后衰落。1940年6月,在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先生的创导下,在太子庵次恢复了天目书院,由清末秀才、考古学家、留法文学博士张天方先生出任书院院长。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去参观留椿屋。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影响到建筑风格,我国出现很多洋式别墅,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郊区。那个年代交通闭塞,而天目山属浙西山区,却能拥有留椿屋这样一座洋式别墅,是很难得的。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为给他父亲养老而修建了这幢别墅,所以在以前也称“潘庄”。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曾在此住过。抗战时期,这里是浙西行署的首脑机关,军政要员都住在这里并办公,周恩来天目山行也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与黄绍宏会晤。大家再看这棵来自喜玛拉雅山的树种雪松。当年潘志铨为了找一棵天目山没有的树,以显其别墅之高贵,费了一番周折,特从南京中山陵移栽这颗雪松。树后这古朴典雅的小屋就是“留椿屋”。大家往这边墙上看,有清末榜眼朱汝珍的题刻“留椿屋”。

各位团友,现在随我沿此台阶下山去游山脚的雨华亭。这条道就是以前周恩来、蒋介石、胡蝶等人上留椿屋必经之路。在台阶尽头的围墙门旁,则刻有留椿屋另一名称“天然居”。这是与朱汝珍同科探花商衍鎏所题。

各位团友,到此,禅源寺景区主要景点已游览完毕。下面,我们就进山门,上山游览。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各位团友,我们已来到开山老殿前。大家看这匾,是大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85年来此时书写的。再看这副白话文门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胡适1935年到此应方丈之邀而写的。现在请大家进门,看看当代书法家郭仲选先生手书对联:“天目灵山端赖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考试大收集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总理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二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第一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最大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各位团友,我们已来到开山老殿前。大家看这匾,是大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85年来此时书写的。再看这副白话文门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胡适1935年到此应方丈之邀而写的。现在请大家进门,看看当代书法家郭仲选先生手书对联:“天目灵山端赖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最大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最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最高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最佳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第一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三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四

清晨,天刚蒙蒙亮,启明星还在眨眼睛呢,夏令营的辅导员就带我们出发了。大家清一色的太阳帽,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愉快的歌声伴着我们向西天目山顶峰进发。

上西天目山,走的全是一级级的石阶,石阶上苔藓斑驳,又陡又滑。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你追我赶,有说有笑。

路过千丈崖,不觉傻眼了,千丈崖巍然耸立,怪石嶙峋。这里的石阶与众不同,很陡很窄。左边是悬崖,右边是石壁,要是一失足掉下去,准得粉身碎骨。

小心翼翼地走过千丈崖,经过狮子岩前面一棵参天大树,就是有名的“大树王”了。它的树干看上去比圆桌还要粗。我们试了试,要7个同学才能把大树合抱起来。据林场实测“大树王”高26.5米,胸径2.3米,积材约43立方米。早在宋代就被称为“千秋树”,后来乾隆皇帝封它为“大树王”。树干已经空了,树根底部有一个洞,我们16个同学钻进去,还觉得挺宽敞呢。

到老殿时已是中午时分,“七里亭”、“眠牛石”、“千丈崖”、“狮子岩”等已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脚下。我们就在老殿外有树荫的草地上吃午餐。大家把塑料纸铺在地上,拿出出发时带的面包、鸡蛋,一边吃一边嬉笑谈天。渴了,,就喝七里亭灌来的矿泉水,凉丝丝、甜津津的,喝下去顿时消去暑气。吃饱喝足了,在老殿略微休息一会儿,我们继续向顶峰攀登。

又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顶峰——仙人顶。站在顶上,只觉得冷风习习,一阵阵凉意,使人忘了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天。遥望四周,薄薄的云雾笼罩着连绵不断的青山,使人心驰神往,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就像万顷碧波中的浪花。往下一看,山脚下的天目旅馆只有半个方桌大小。盘山公路好像一条米黄色的带子,将西天目山从脚下一圈圈围到山顶。

“大家快去看天池!”随着喊声,同学们都向着一处巨石叠起的高处走去。待到近前,只见其中一块石头上凿着“浮玉”两字。据说天目山古名浮玉山,因为东、西天目山顶上各有一池,左右相望终年不涸,故称天目。

农科所徐叔叔告诉我们,西天目以树木的多、美、奇、古、大、高组成自然保护区,有近3000种草木、树木汇成了天目林海。世界上40种稀有树木,天目山占了23种。有一棵老白树已有1500多年,最高的一棵树有56米高。

西天目啊西天目,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到处是奇珍异宝。

当火红色的太阳压在山顶的时候,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下山了。回头望望那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西天目山,她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壮丽了……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五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试大整理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往太子庵游览。太子庵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分经处,在院内有明代建筑文选楼及洗眼池等遗迹。清乾隆年间,这里曾设天目书院,后衰落。1940年6月,在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先生的创导下,在太子庵次恢复了天目书院,由清末秀才、考古学家、留法文学博士张天方先生出任书院院长。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去参观留椿屋。20世纪20xx年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影响到建筑风格,我国出现很多洋式别墅,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郊区。那个年代交通闭塞,而天目山属浙西山区,却能拥有留椿屋这样一座洋式别墅,是很难得的。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为给他父亲养老而修建了这幢别墅,所以在以前也称“潘庄”。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曾在此住过。抗战时期,这里是浙西行署的首脑机关,军政要员都住在这里并办公,周恩来天目山行也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与黄绍宏会晤。大家再看这棵来自喜玛拉雅山的树种雪松。当年潘志铨为了找一棵天目山没有的树,以显其别墅之高贵,费了一番周折,特从南京中山陵移栽这颗雪松。树后这古朴典雅的小屋就是“留椿屋”。大家往这边墙上看,有清末榜眼朱汝珍的题刻“留椿屋”。

各位团友,现在随我沿此台阶下山去游山脚的雨华亭。这条道就是以前周恩来、蒋介石、胡蝶等人上留椿屋必经之路。在台阶尽头的围墙门旁,则刻有留椿屋另一名称“天然居”。这是与朱汝珍同科探花商衍鎏所题。

各位团友,到此,禅源寺景区主要景点已游览完毕。下面,我们就进山门,上山游览。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各位团友,我们已来到开山老殿前。大家看这匾,是大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85年来此时书写的。再看这副白话文门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胡适1935年到此应方丈之邀而写的。现在请大家进门,看看当代书法家郭仲选先生手书对联:“天目灵山端赖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考试大收集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总理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七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八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九

首先到的地方为四面峰与倒挂莲花峰。在四面峰,总算看到了一些云雾。灰蒙蒙的云层舔着绵延起伏的层层山峦。使群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见此景色,大家赶紧以此为背景,纷纷拍照留影。站在山头上,目光所及,虽然不及黄山的险峻奇美。但群山环抱,满目苍翠。树冠亭亭如盖。峰突出于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莫测其深,形胜险绝。峰前远眺,诸峰犹如万马腾云,脚下山恋起伏,树茂林密,山风激荡,林海绿涛,深谷幽壑。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湿润。倒也令人心旷神怡。

不一会儿,大家被远处一只鸟儿的歌唱吸引住了。寻声望去。只见一只白顶黑身,嘴呈橙色的鸟儿只身兀立在一棵被雷电劈死,非常孤傲的枯树顶上唱着。可惜我们的照相机镜头远焦距不够。只得看着邵磊老师用摄象机镜头将其拉近后拍摄了下来。

利用大家短暂休息的间隙。席恒抓紧时间从随身带来的包里取出专治喉咙的药片和药水服了下去。

从四面峰原路返会,再往西面倒挂莲花峰方向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好几株参天柳衫。我和林勇老师忍不住找角度与构图,不停地按下快门。据查,莲花峰又称莲花台,在开山老殿东里许。有青壁石峰如同刀斧劈开,上有一方台,台旁石笋耸立,高数丈,五石分峙,各自高擎,峰瓣如簇,有隙宛然,状如莲花。传说元代高峰和尚坐禅峰上三昼夜,疲惫下附,山峰倒转,托住和尚。此处景色绮丽,险美兼备,如美妙画图,似精致盆景。方台上,古有“西方庵”,已圮。民国时期,吴铁等8人建有一亭,名曰“穿云”。1962年、1982年两次重修。石壁间筑有石阶171级、两旁有扶拦。我们照例是边走边欣赏,并随时取景拍照。以前外出搞摄影,都是我给别人拍照。自己却很少被别人拍。这次出来,因为有林勇与席恒两位老师都带着数码照相机。所以。我总算不虚此行,承他们热情帮忙,为我留下了不少镜头。

罢四面峰与倒挂莲花峰。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开山老殿。现在南面进山南大门口的禅源寺的前身是开山老殿。据查禅源寺原先在西天目山腰。正式寺名叫做狮子正宗禅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5年)。元延右七年(公元1320xx年)赐额。西天目佛教开山于晋永和间(公元350年左右),但彼时入山僧侣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属于草创阶段。唐末虽在九思坞建宝智禅院,在南麓建明空禅院,唯规模仍很小。到狮子正宗禅寺建成,天目佛事大盛,名僧辈出,僧侣盈千。在国内,成为临济宗中兴之地;在国外,一批又一批高僧前来参拜学习。十三世纪初,就有高丽、蒙古、南韶、暹罗、天竺等僧侣到此,仍常有日本佛教团体来天目山寻祖、参拜。狮子正宗禅寺在元末明初,先后两次毁于兵火。清初禅源寺建成后,香火迁于山下,旧址则是现在游人所见的开山老殿。开山老殿内正在整修,比较拥挤。为方便游人还设有厕所。但是没有僧人。殿内被人承包开了简陋的快餐店与小卖部。老殿院内空地上放了不少桌椅,供游人用餐。我们为了节约时间,一起要了速泡面。还夹杂着吃一些饼干等。邵老师的女儿与我另外又分吃一碗面。吃罢就大家开始了以下山为主的游程。离开开山老殿,我们往西南方向缓缓游览。边走边欣赏四周景色。到了叫大树王的地方。大家停下来休息拍照。所谓的大树王是一棵需要约5、6个人才能合抱起来的,已经枯死的巨型柳衫。我先以此树为背景,让席恒老师为我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我也为席恒的父亲拍了一张。这当儿,还接了一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是原来一起在江西插队的同学夏士健询问我如何浏览我放在网页上的照片。大王树以北是普同塔。背靠普同塔,环顾四周,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由大树王这里出发。基本上就是顺着山势往下行走了。这一路要经过的是狮子岩,七里亭,钟楼石,五里亭与三里亭。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对于西天目山来说未必如此。因为山中所修之路并不陡峭。全部用石料铺就。只是有些路段疏于维护,不太齐整。不过,下山时若急于到达目的地,少于停顿,则会使膝盖很快酸疼起来。而且周围景色也就从眼前一晃而过。失去游览的意义。所以,我们一行8人,仍旧是且行且停,看看走走。事实证明我们放慢节奏的策略是对的。我们8个人没有一个是最后走不动的。席恒老师的父亲年纪大一些。他就陪其父亲再走得慢一点。我们与他们父子俩也有默契。大家走了一段路程就停下来。一来借此休息,二来也好等等他们。

林勇夫妇十分恩爱。一路上两个人形影不离。有时林勇夫人走在靠近山路边上一点了,林勇会立即提醒她走里面一点,注意安全。有时,林勇还拿出牛肉干或饼干等给我们充饥。林老师对于山泉情有独钟。他一发现路边有山泉,就会用喝空的矿泉水瓶子去接一些品尝与解渴。这种喝山泉的习惯,我以前插队时是常有的事。现在因为年纪稍大,肠胃功能比如以前,因此不敢再喝了。真是遗憾!

这一路上,我们还看见有青年情侣带着狗儿上山游玩的。轻松一点的是牵着狗走;累一点的则抱着狗儿上山。在五里亭的地方,有一对情侣一人牵一条狗。我看他们哪里是在游玩观景。看着狗还来不及呢!结果我们离开五里亭大约半个多小时后。这对情侣又牵着那两条狗回头,并追上我们。那2条狗根本就不通人性,只顾自个儿蹦蹦跳跳地往山下窜。累得这对人儿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大概是时髦旅游应该付出的代价吧?

西天目山的前山景色与黄山的前山景色有着天壤之别。黄山的前山可以从最高处的北海宾馆四周的北海、西海、梦笔生花、排云亭、猴子观海与始信峰等主要的景点玩起。接着是光明顶,飞来石,莲花峰,天都峰,玉屏峰,迎客松与蓬莱仙阁一路玩下来。那真是一步一个景,无处不是景。尤其是有云雾的时候,千变万化恍如仙境。但是,游黄山需要更充分的时间与体力。西天目山虽然绝对没有黄山那么多的奇观美景。但是,由于它有着丰富的古树密林,以及少于开发的原始植被状态。因此,很适合休闲,疗养。我们沿着山路缓缓走下来,身边就是幽谷与溪流。当你坐下来看着满眼苍翠,听着溪流的流淌声与鸟儿的鸣唱,任凭微风抚面而过。除此之外,一片静谧。你会感受到通贯全身的舒服,放松与惬意。

约4点多的时候,我们陆陆续续,终于走到了前山的进山门。这个时候,大家也确实感到腿脚酸疼有些累了。由于大家对寺庙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都没有要求去山下的禅源寺。不约而同地叫了私人轿车,分两批把我们送回了玉龙山庄。至此,我们游览西天目山的主要行程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西天目山幽静的美和惬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十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天目湖山水园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各位团友,我们已来到开山老殿前。大家看这匾,是大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85年来此时书写的。再看这副白话文门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胡适1935年到此应方丈之邀而写的。现在请大家进门,看看当代书法家郭仲选先生手书对联:“天目灵山端赖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考试大收集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总理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