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十五篇)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7:34:42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十五篇)
时间:2022-12-26 17:34:42     小编:zdfb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一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一开题报告封面:

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课题的重要性):1.论文的背景;2.理论意义;3.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应结合毕业设计题目,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思想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应结合所要研究内容,有针对性)

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预期的结果

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论文提纲)

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要丰富,不要写得太简单,要充实,按每周填写,可2-3周,但至少很5个

时间段,任务要具体,能充分反映研究内容)

下面是开题报告模板: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二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的法治实践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成就,但是十年,使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都陷入了低谷。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也都走上了正轨,尤其是我国已经建成了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种形式合理性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争的过程中。首先,由于中国的法律体系是自上而下建构而成。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重点受到关注的是法律体系的逻辑合理性,而社会事实以及规则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法律规范要么因其与百姓的现实生活无关而被无视,要么因其与社会风俗、生活惯例不同而没有得到人们的自觉有效的遵守。其次,西方权利话语的力量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被人为放大,而传统的道德因素却被排斥在法院门外,导致了像《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秋菊那一类人的彷徨和无助,而原本为传统道德所不容的“恶人”却能逍遥法外。形式法治在法治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针对法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也是指导我国法学实践的基础理论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的改革进程已步入深水区,面对着快速发展和变化着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立法既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又能够保持法律的稳定性给百姓合理的预期;如何能够在司法实践中既排除了其它干扰,保持形式法治的纯洁性实现程序正义,而又不以牺牲传统道德、社会习俗为代价。面对诸多难题,笔者认为仅仅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对法律的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法社会学的实证调查、自然法学的价值研究等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才能摆脱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面临的困境。而作为分析实证主义的一种新的修正形式的制度法学在法学领域能很好的融合道德和事实,通过制度事实理论,能够综合的运用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社会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解释学的方法。因此,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如果能被我国法学理论界认真研究、借鉴和吸收,或许能很好的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除此之外,本人因在读书、上课,参加学术沙龙、读书会的过程中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带着深刻的问题意识认真阅读了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的《制度*》,并对制度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也广泛收集了一些有关制度*的材料。这也是选择本题的背景原因之一。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吸收西方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对法学展开解释学的、社会实证的研究,并把这几种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法学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对中国的法学理论界自觉的开启一个研究具有本土特色的法学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意义: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实现从人治向法治,传统之治向规则之治的转变,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挑战。而在向法治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现代精神与地方传统、法律的程序正义与国人的实质正义之间的关系则是问题的关键。而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坚持法律实证主义立场的同时,实现了道德、规则和事实三者之间的沟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1.2文献综述

笔者在将近一年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针对本文的论题做了长时间的资料搜集工作,资料搜集的范围也广泛的涉及到了中外着作、网络期刊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仅就本人能力范围之内搜集到的资料而言,目前中外法学界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研究还相当的薄弱。而对于制度法学的理论,学界的普遍态度还是认为其是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我目前接触到的资料来看,有关制度法学的理论,以麦考密克本人的作品居多。而爱丁堡大学也曾专门针对麦考密克的制度法学理论召开过研讨会,会后还曾以一本书的形式发表了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不能得到这手宝贵资料,对于研究制度法学的理论来说实为憾事。

就国内发表过的有关制度法学理论的文章数量来看,也只有几篇,研究者较少。笔者收集到的制度法学的学术期刊论文共7篇,但是只有唐仲清的《对‘制度事实’的法哲学思考》、陈金钊的《法律事实的定位与制度性事实--评制度*》、温博的《事实与价值的调和--制度法学的方*》三篇期刊文章谈到了制度法学中的制度事实理论。其中发表在南京大学法学评论上的陈金钊的文章还专门谈到了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陈金钊教授把有关法律事实的学说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前提说,一类是对象说,还有一类是本体说。陈教授认为关于法律事实本体说的提出者就是制度法学的作者们,它认为,在这一意义上法律事实其实就是一种制度事实。同时,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他还明智的指出了我国法学理论在法律事实领域研究的薄弱现象。因为我国深受大陆法系的有关法律的制定、解释、适用技术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法学研究主要片面的强调对法律体系的逻辑结构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法律事实的研究。而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的理论无疑会增加中国法学研究的深度以及回应司法实践的能力。

在上述期刊文章中对制度法学的本体论和方*进行过全面的阐述的当属张文显所写的《超越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制度法理学的认识论方*和本体论》。文章指出,制度法学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实现对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的超越,其主要原因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法律本体论观,即把法律视为一种制度性事实,并在方*上对传统法学流派(主要指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社会学法学)的法学研究方法实现了突破和重组。其余几篇文章的内容大同小异,对制度法学的功过是非做了客观性的评价。而对制度法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实践理性”以及实践理性与制度事实的关系做出独到而深刻的探讨的是梁晓俭教授所着的《实践理性:一种方*意义上的探究》一文。在文中,作者精到的指出制度法学的作者们提出的关于“法律是一种制度事实”的理论体现了制度法学的作者们希望在法学的研究中结合分析法学和社会学法学的用心。法律作为一种制度事实,既有规则和规范在思想客体意义上的存在也有社会现实意义上的存在。因此,对法学的研究,要综合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证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制度事实的存在依靠的是规则对客观事件的解释,而法律规则的背后体现的必然是制定规则的立法者的意志和目的,体现了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所以要想知道规范具有何种性质,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理性行为的性质,而这里的理性行为便是实践理性。通过实践理性,制度法学把解释学的方法运用到了法学研究之中。最终实现了制度事实和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

除了上述所列的学术期刊之外,笔者目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关制度法学研究的专着性文章,此外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博士或者硕士论文中进行专门研究的也较少。在笔者搜集到的有限的资料中,山东大学的博士生杨建军在他的博士论文《论法律事实》中的第一章“法律事实的概念”里曾有一小节来专门讨论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的关系。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不同,制度事实是立法者为了实现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整,而经过理性的抽象所概括出来的事实。因此,制度事实是立法者通过对复杂的具体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抽象事实。所以当具体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法官就能依据法律规定的抽象事实对具体的纠纷做出裁决。一个法律规范一般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而他认为制度事实就相当于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而且他还认为,法官能够对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规定的疑难案件做出格式化的分类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制度事实不仅概括在法律规则之中而且它还概括在法律原则之中,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案情变化时,法官可以依据原则中的制度事实对案件进行格式化的裁决。而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完全不同,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事实。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能够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因此,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事实是一种立法角度上的事实,而法律事实是司法角度上的事实。

在笔者搜集到的有关制度法学研究的5篇硕士论文中,其中有三篇论文的作者是出自同一个学校,西南政法大学。他们分别是论文《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结合--制度法基本理论研究》的作者席琳,论文《制度法学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修正》的作者夏菲以及论文《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制度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作者徐海同。还有另外两篇,分别是华东政法大学的赵建兵写的《浅议麦考密克的制度法理论》和重庆大学贾哲写的《制度*创制规则问题研究》。总体上,这些论文把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对制度法学思想的梳理介绍方面,包括制度法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制度法学的内涵以及制度法学的理论价值等等,鲜有文章讨论过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对制度法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收集到的关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有限材料,认为各个学者大部分的讨论都是集中在有关制度法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哲学基础以及制度法学与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来源、特征,以及它是如何解决以往法学流派的困境从而成就了制度法学,及其对中国法治的建设意义等方面却鲜有论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便在于此。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上的开放性,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从改革开放至今,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便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在立法方面取得成绩,并没有掩盖司法现实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如反映法律与道德之争的“泸州*继承案”、反映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张力的“吴英集资案”、(虽然案例并不新颖,但是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的话,谁能保证日后就不再发生了呢?)以及法院遇到的一系列的执行难的问题等,这种种问题处处都在暗示着一种没有道德支撑的、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只依赖强力而存在的法律规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软弱无力。但是,我并不是在否认离开强力的法治是可行的。恰恰相反,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种建立在形式法治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强力。而我国在形式法治的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虽然可圈可点,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因为大量的不符合程序正义的案例已经发生而且正在发生。如最近改判的发生在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故意*、流氓罪一案,以及各种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问题。

我国目前的法治困境促使我不断的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坚持形式法治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实质法治的理想成分;如何能够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同时,也满足实质正义的要求;如何能够将国家颁布的法律转变为人们心中的法律?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那问题又出在哪?我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最终,在魏因贝格尔和麦考密克的《制度*》中找到了答案。

在西方,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理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形式法治的大厦不断的受到来自新自然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甚至是现实主义法学派的攻击。自然法学派以新自然法学的面貌重新出现,并再次强调法律的道德基础;经济法学派则更重视法律背后的成本收益分析;社会法学派注重对影响法律的社会现实因素的考察,甚至提出“活法”的理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强力挑战。它们的产生本身便说明了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旨在建立一种能够融合道德、法律、事实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应运而生,并很好的满足了实践的需求。

而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进行很好的结合,并处理好形式法治理念与百姓心中传统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的矛盾。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而这一情形又与制度法学在西方产生的历史背景颇为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上的开放性特征,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察、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搜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收集到的文献认真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

1.4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旨在通过对制度法学制度事实理论的解读,指出制度事实对制度法学的本体论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制度法*用制度事实理论实现的对以往法学流派瓶颈的突破。最后论述了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制度事实范畴研究;第三部分是制度事实对法律本体论的贡献;第四部分是制度事实对于法学方*的贡献;第五部分是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1.5创新点

本文写作的创新之处是,笔者从制度事实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脉络两个方面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范畴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度事实是制度法学的核心概念,为制度法学提出新的法律本体论观点以及综合运用分析的、实证的和解释学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度法学通过制度事实的理论得以将价值、规范、事实的因素融合进法律的概念之中,实现了对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的超越和突破。同时也揭示出了法律的制度事实理论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三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当前,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确有倒向过度物质化的倾向,这是一个可见的事实。它的威胁在于,人类社会“在物质进步的祭坛上牺牲了诸多道德和精神价值”.毫无疑问,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始作俑者则是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这一文明对于物质的极力追求,使得他们渐渐偏离了启蒙运动时期所确立的文化方向,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技术和消费的层面,而较少顾及那些事关人类社会真正福祉的问题。

(一)全球设计的危机。

当代世界仍然处在巨变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规模之盛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而这一现象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以发轫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作为基础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设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动因,也是果实。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设计的进化受到社会力量的塑造和鼓动。与此同时,它也反过来为社会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这个世界即使从总体上来看更加趋于平等和民主,但是我们也无法忽略这样的现实,即这里还存在着相当严峻的贫困、不公正、残酷和*的事件。因此,我们仍然很有必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设计也就十分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承担,设计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变得更美丽、更舒适,同时也更安全、更人道。

(二)当下国内的设计现实。

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迎来了它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改革如今已经到达“深水区”,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因应新的国际趋势,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检视当前的境况和不足,反思我们走过的道路。这种姿态应当是全方位的,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层面逐一展开。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发展之路,我们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国人对于设计的了解和期待也在不断加深。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设计还有严重的不足,总体说来,我们还很缺乏原创性的设计,以及负责任、有品质的设计,我们距离“设计大国”、“创新大国”、“软实力大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实践当中,则有这样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批评乏力,二是*缺失,它们实际上又是一体的。

就当下而言,发掘设计的道德力量,对于增进我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升大众生活的福祉和个体的内在幸福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很多证据都已显示,一个社会的道德败坏往往与城市、社区功能的弱化有直接联系,反之亦然。因此,我们有理由加紧推动中国设计的批评规范化,推进*议题的常态化。它们将会在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生动、人性化,会逐一体现在设计实务当中。

(三)初步的看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使用产品、适应于产品,产品对于人而言,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设计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设计和商业的密切交融,这就更加使我们容易忽略设计的“全景图”,一个正在逐渐生成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当前越来越细化的设计教育分科,这就进一步模糊了人们本已经不太清晰的视野,而忽略了作为这个概念、这个行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马格林指出,“将设计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类活动来讨论便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中国设计之弊虽与批评缺失有关,但从根本来看,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缺少应有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和设计才显得残缺不全,并造成了设计和批评的双重失落:它们无法产生互动(与此同时,虚浮的设计和伪劣的批评却在大行其道)。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我们需要着手阐述设计的本质,尤其是充分论证设计与*议题的关系,而这不仅是推动设计健康发展的必需,更是事关家国命运的现实命题。

从*角度切入对设计批评的研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尽管还远不够成熟,但当前国内的设计批评研究还是显示出了多种可能性,如果从*角度切入设计批评研究,在方法层面具有特殊意义。它们虽分属不同层面,却具有明显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设计活动接受社会反馈的过程,是健康有序的设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设计生产;而后者则是隐藏在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包括设计)背后的根本动力,是设计的价值观所在--笔者认为,它们都关乎设计活动的本质--我们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设计的外在形式,而后者则是设计的内在动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中外文献综述。

(一)设计批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众所周知,设计理论和建筑、艺术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建筑学,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都对其他门类的设计学建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和设计形成了一种极为紧密而又微妙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设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设计学的独立性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批评的行为很早就已产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梁思成在1955年对北京城市规划的质疑和行动就是知名的历史公案,是非常重要的批评事件,显示出建筑界当时对于历史文脉保存的批判性思考。就总体而言,设计批评的真正起步却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从那时起,设计批评的活动才逐渐展开,而相关的设计批评研究则在此后跟进。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批评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设计议题的逐渐展露而变得愈发急迫,另一方面,设计批评与设计史、设计理论的互动也越来越频密。在此过程中,一些中青年学者也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就总体而言,国内的设计批评和设计*的研究都是起步不久,大约从20xx年前后起,论文和专着进一步有了数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也在大大加深。

就目前情况来看,设计批评对于大多数设计圈内人来说,它已经由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的概念。当然,和现实相比这还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批评传统、批评氛围比较稀薄的国家来说,深入扎实地探讨设计批评,对其相关基础概念进行挖掘、梳理,将会是一份长期的工作。

因此,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针对设计批评的学科概念的界定、相关框架的构建,对其相关历史源流的梳理,都还需要从头做起。因此,在该学科方向内,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仍然显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设计批评到底是什么?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目前这方面的探索还只是一个开始,诞生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以建筑批评为例,郑时龄的《建筑批评学》(20xx)就从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方*、批评意识,以及建筑师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建筑批评这一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其中既有相当篇幅的有关国外设计批评历史的介绍,同时也有许多当下国内建筑设计的案例,内外印证,联系紧密。由于作者长期从事专业教学和各类建筑实践,因此得以比较透彻地剖析批评的各个层面;而在设计批评方面,目前有这样两本教材,即杜军虎的《设计评论》(20xx)和黄厚石的《设计批评》(20xx),二者都较为全面地评述了设计批评的框架,对其的历史、本体、价值、范畴等概念均有谈及,为这一学科的构建铺设了道路。而李丛芹的《设计批评论纲》(20xx)也是一部较为重要的、非教材类型的专业论着,该书从人与物的关系着手,以设计批评的立足点、范式、原则、主体等几个方面作为抓手,阐述了人与物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变迁。作者结合大量实例,以轻松自如的叙述方式,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深刻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造物”和“生生”关系的思考,清楚地表明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设计文化的深远影响,当然这也必然影响人们对于设计的批判和认识。

此外,关于设计批评的本体研究,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例如,“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田萌)、“关于设计批评的身份焦虑”(芦影,20xx年)、“建构一种批评的本质”(李凯生)、“设计批评的类型研究”(刘震,20xx年学位论文)、“从设计批评的现状谈起”(陶安蕙)等等。

到目前为止,针对设计批评也在进行着带有具体指向性的思考和总结,将设计批评与设计文化立场、设计的价值倾向、设计的哲学维度等等进行融合、并置的趋势,开始引发更多的关注。这一方法表明了设计批评研究的开放性,目前这方面的专着还不算多,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有张犇的《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20xx),该书将设计批评放在设计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思考,较为清晰地还原了设计的文化属性,既有历史的纵向叙述,也有对本体问题的横向思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设计批评是对设计价值的一种判断,因此对于设计价值的阐述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李立新的《设计价值论》(20xx)一书中,就从设计价值的角度出发,专门就设计批评与设计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是为对设计批评的一种本体论性质的思考。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批评所涉及的价值原则的多样性。从设计价值与批评的关系、设计价值的类型、设计价值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出发,将设计批评和价值判断关系的内在逻辑层次做了清晰的梳理。其中还特别指出,设计批评不仅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同时它也应该反映出社会整体的价值思考。此外,李乐山的《工业设计思想基础》(1997)一书把设计放在了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进行观察,体现出和其他相关着作不同的立意,体现出作者视野的独特性和责任意识。该书最后一章着力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回顾,用了相当篇幅来探讨现代设计的思想历史根源。这一部分看似脱略于该书的总体结构,实际上确有其必要性,这将设计背后的文明危机呈现出来。李乐山人认为西方的现代性本身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实际上掩盖了西方工业文明内在的巨大缺陷,正是这种现代性造成了严重的*危机、社会危机,该书的具体表述虽然值得商榷,但是对于破除西方迷信,却是很好的提示。而青年学者李向锋的《寻求建筑的*话语:当代西方建筑*理论及其反思》(20xx),是对建筑*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一本重要着作。该书对西方建筑*的历史、体系、研究模式、当代的实践操作以及中国当下的回应,进行了思考。其中既有历史叙述的纵线,又有横向的、并列的概念阐述。不仅深入探究了西方建筑*发展的线索,它的演化,核心议题的扩展,同时,又将这些问题同中国当下的现实加以连接,从而建立起一种结构坚实、体例完备的立体式叙述。

批评从来都不曾被局限于设计专业之内,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今天,这一活态的、外向的、多元多义的面貌,就一直保持着。就这一特征而言,它和历时更为久远的艺术批评、建筑批评、文艺批评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允许,甚至有赖于设计之外的各类知识的积极融入。这些知识来源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多个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学等等。这些专家所思考的视觉未必一致,但他们往往能有许多相重叠的结论和观念。在我国,这种跨领域的、多学科的批评实践总是与理论的建构并肩展开。消费社会就是关注的“靶子”之一,社会学学者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xx年)就是一部重要的着作,本书从消费的角度着手,对当前国内的社会景况做出分析。可以预见的是,设计批评走向多学科的交流,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自然态势,而且也将成为设计学自身的一种要求。

事实证明,设计批评的发展往不仅需要从现实当中汲取养分,而且针对自身的文明基因,设计批评也需要有属于我国自身的理论建构。因此,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当中去寻找设计发展的逻辑,建构其中的社会、文化、*维度,探索具有本土意义的批评范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尽管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它的实践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论证。但这一范式对于完善我们的设计批评,建立中国设计批评的*标准而言,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针对设计史以及重要设计流派的研究中,往往有许多是关于设计批评的发展研究。例如,“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研究”(徐昊,20xx年学位论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研究”(廖前兰,20xx年)、“都市乌托邦的批评理论:读威尼斯学派的三本着作”(李翔宁,20xx年)、“雷纳班汉姆及其设计批评观”(关玲,20xx年学位论文)、“批评包豪斯”(翟墨,20xx年)、“事实与价值:卢斯装饰批判的批判”(黄厚石,20xx年学位论文)等等。

针对那些专门的设计领域、设计专业,批评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设计批评的思考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围绕着工业设计展开,严格地说来,这当然和设计史研究历来偏重工业设计的倾向不无关系,但这种以工业设计“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在渐渐得到改观,在服装、景观,平面甚至动画专业当中,相关的批评研究正配合着批评实践的展开而得到深入的发展。例如由李超德、张蓓蓓共同撰写的《服装评论》(20xx),该书针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批评研究,对于当下的服装设计批评的发展倾向有着全局式的认识,同时又不乏对历史的回望、关照,不失对服装设计自身专业特性的冷静思考。而在景观设计领域,俞孔坚也凭借着他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和带有明显批评思考的着作而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他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20xx)、《回到土地》(20xx)都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作品。

2.国外研究情况。

就设计批评在国外的发展、研究发展情况来看,它要早于国内。就工业设计的批评来看,它应以19世纪中叶作为起点,但其雏形又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而在建筑学领域,批评的行为和范式形成的时间还要更早。在经历了这种漫长的发展之后,批评在西方设计领域已经不只是一种学科的的概念,更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自觉意识,熔铸到人们的设计意识当中。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大众的思考当中,处处显示出这种批评意识的存在。

早期的设计批评和建筑批评联系紧密,批评家往往代行设计批评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观察。在当时的设计史、设计理论的研究当中,也常常会将批评意识融入其中。历史写作本身有时就会映射出作者个人的价值立场。由于时代的局限,历史写作往往成为一种表达立场和批判性的载体。这在佩夫斯纳和吉迪翁的历史研究中,就体现出这一点,作为现代主义的拥趸,他们借助于历史研究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立场。

设计批评早已经超出了旧有的框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一种文化与社会力量,它在信奉激进主义的设计师与创作者手中,更是成为一种直接干预社会生活的利器,用设计的语言去批判社会。1964年,英国设计师肯·加兰德(kengarland)发表了着名的《要事第一》(《thefirstthingsfirstmanifesto》),这是一部设计宣言。加兰德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号召设计师回归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当中,以此来对抗一个商业氛围浓烈的时代。这份宣言是当时的英国设计师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回应,呼吁社会重新回归到一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1971年,德国沃尔夫冈豪格(wolfganghaug)的《商品美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外观、性和广告》,这是代表兰克福学派社会批评的经典作品,对于充斥在商品社会当中的广告展开了尖锐批判,对于大量充斥在市场上的商品产生的不良社会效应进行了消费文化的批判。

1970年代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是维克多·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1972),作为横跨设计批评和*两大领域的一部经典着作,该书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对于资本主义设计问题的*和环境思考。首次提出设计*概念的一部着作。从生态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反省,设计*从这时起,展示了设计*思考的多元性。书中还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设计*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展示了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发展有可能达到的水平。

英国学者爱丽丝·劳丝瑟恩的《设计:为更好的世界》(20xx),也以一种较为通俗、流畅的书写方式,对设计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评。针对正身处技术化时代的设计加以思考和想象。在各个专门的设计领域中,有着专业指向性的设计批评也在迅速展开。例如,《lookingcloser》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编辑者包括迈克尔·别拉特、威廉·德兰特和斯蒂文·海勒等人)。其中的《lookingcloser4:criticalwrittingsongraphicdesign》汇集了自1997年到20xx年这三年间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设计批评有关的文章,它们发表在各类专业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质的刊物当中,涉及到和平面设计有关的各类话题:例如,号召平面设计师们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是探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不断壮大的视觉文化力量。

(二)设计*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问题的思考在最近数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术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可喜的现象。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专业杂志为设计*讨的讨论搭建了话语平台,一些重要的学术讨论、学术会议先后进行。例如,20xx年,《美术观察》第6期,就以“设计*:从人机适合到人际和谐”为专题,在“观察家”栏目对这一问题做过最初的讨论。

由《装饰》杂志社和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20xx全国设计*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教育问题”为主题,围绕设计*的内涵、设计*与职业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结束后通过了《杭州宣言--关于设计*反思的倡议》.

一些重要的设计展览也开始针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类活动并不只限于图片、展品本身,往往还囊括了论坛、会议等活动,从而增进了*议题思考的深度。20xx年度10月26日到30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信”(象征「信息」的沟通与「信念」的传递,以谋求透明与互信的对话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获益”、“和谐”、“交流”、“定义”,其中的主题演讲涉及到这样一些具体的内容,例如“为更多人的设计”、“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师的当下责任”、“生态政策:义务或者负担”、audrabuck-coleman、markbiddle等美国学者则提出“连接多样性:设计教育中的*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览、博览会也在中国相继召开,这不仅有力地拓展了国内设计界的专业视野,增进了他们对某些普适的设计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有力地加强了专业内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使得设计*这类看似枯燥的议题也能够为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认同。例如,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次大型的博览会以“和谐城市”作为理念,对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理念进行全新的、鲜活的诠释,将设计*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设计*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会议和论坛活动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反映出*思考的多层次性和议题的多元。例如,20xx年9月17日,北京市级人才强教项目建筑*学学术创新团队举办“建筑*与城市文化”学术沙龙。需要指出的是,*问题已经不光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它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它也激发起跨领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思考。例如,作为策划周密的专题性展览的一部分,会议论坛构成了一个目标极为明确的整体,往往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20xx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近年来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鲜明的信号,无论是“仁爱”,还是“善意”,都直接指向*问题的内核--.它关注的问题很多,在分论坛部分:社会、能源、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消费批评和设计*等等都被。对于“仁”、“善意”这类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国设计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再度肯定。

随着设计*逐渐在国内引发关注,对于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渐渐为人关注,对这个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也正在拉开序幕,其中杨莹(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就颇有代表性,论文题为“维克·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20xx)。

该文从战后设计的消费社会背景出发,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并对其思想,即设计师责任体系加以研究,从而呈现了*议题与设计师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责任思考,建立了理论的高度。

周博的《现代设计*思想史》(20xx)是近年来相关着作中颇为扎实、稳健的一部。对西方设计*做了总体性的回顾,对二战后的设计*发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设计思考进行了评述,将帕帕奈克的设计*思考放在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当中,脉络清晰,结构合理。该书将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设计*的历史脉络当中,进行梳理和考察,这一方面表明了*议题的历史性,和某些稳固、坚实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独特性的设计思考。

近年来,以“设计*”为主题进行申报的高层次的课题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世纪西方设计*思想研究”(20xx年,周博)、“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思想述评”(20xx年,周志)、“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思想研究”(20xx年,杨先艺)等等。

*议题也常常和性别议题相关,所以女性主义设计、建筑的研究也自然归属于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滕静茹的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该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视角,分别对女性在建筑专业、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筑师的角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的建筑设计教育、女性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关系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思考。较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境遇。这种将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论与现实,是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2.国外研究情况。

由德国建筑史学家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撰写的《建筑理论史》初版于1985年,这是关于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的内容上迄古罗马,下至20世纪70、80年代,内容浩瀚庞杂,作者却能条分缕析,从容道来。其中既有历史的纵向梳理,也有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作并置的、呼应的研究。将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建筑、规划、园林等方面的理论、批评做了清晰、整体,而又不失情节的描述。并且始终保持前后的贯通,对建筑理论的关键性价值概念的发展、演化进行了陈述。

建筑批评和建筑理论、建筑史的紧密逻辑关系在该书中有清楚的呈现。

由美国设计学者维克多·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编辑的《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出版于1995年,其中的“价值与责任”部分专门辑录了三篇论文,代表着1990年代设计*研究发明的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尔·米查姆撰写的“设计中的*学”一文,从哲学和*学的视角,对设计的*本质做了清晰的陈述,对*在设计体系中存在的必然性做了诠释。作者认为,设计不单纯是技术和审美的问题,它同样也无法脱开*学的本质。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把设计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观察,而不能任由设计沦为孤立的、自私的社会现象。而托尼·弗莱的“神圣设计--再创造理论”则从神圣信念的角度谈到设计的发展,认为设计肩负有重新联系自然与文化的责任。这些思考都将设计的*思考摆在了*学和人类文化建设的高度,拓宽了设计思维。《essaysondesign1:agisdesignersofinfluence》是一本论文集,一部由平面设计师(agi会员)所提供的一部思想汇编,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平面设计的社会角色的。作者们多为拥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其中很多人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谈到设计的责任问题。但就平面设计这一载体而言,相比于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它的社会价值往往受到忽略,而对于设计师而言,重新树立起对于这一专业方向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哈尔·福斯特出版于20xx年的《设计之罪》,既包括设计和艺术的批评文章8篇,福斯特认为,设计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之下膨胀起来,其中的“设计与罪恶”、“建筑大师”等文章,早期的设计批评和建筑批评联系紧密,批评家往往代行设计批评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观察,这种特征无论是在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初的德国,都体现出这一点。

在近来的许多设计史着作中,有许多都会很自然地涉及到对设计批评和*问题的描述,因为在现代设计史的写作过程中,这些内容几乎总是会十分自然地融汇进来。

比如乔纳森·m·伍德姆所着的《20世纪的设计》一书,就有“设计与社会责任”一章。全面地回顾了二战后以来西方各国设计与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显示出二战之后,设计界和制造业对于消费者群体利益的思考和认识。诸如战后的英国、美国设计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关心、设计师对于大众健康,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战以来设计道德责任的逐渐复苏,此外也包括设计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还探讨了绿色设计。

而在《真实的设计:荷兰现代主义与视觉识别》一书中,针对荷兰在20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平面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于它在战后阶段同荷兰企业的合作与矛盾着墨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兰设计师对于自身设计文化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的诸多思考。例如,保罗·贝茨(paulbetts)的《日常用品的*:一部西德工业设计的文化史》(20xx)(《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aculturalhistoryofwestgermanindustrialdesign》)在关于西德设计发展的历史的记录当中,有着对于德国设计思潮发展的相关记录,其中在关于乌尔姆学校的发展、变迁历史当中,记录了设计设计理念发展的相关情况。虽然不是专门的设计批评论着,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设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批评的意识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专门的设计评论集出版。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论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xx年),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议题,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行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设计*发展的滞后性,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人们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就会使得议题变得空泛无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议题朝着现实的方向去发展,令*议题与当下的现实环境相互结合。譬如,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也许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费文化之外构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模式,从而超越当前的商业局限。因此,马格林认为,*的思考需要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方才具有实质意义。

新泽西州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莱斯利·凯恩斯·魏慈曼(lesliekanesweisman)的《设计的歧视:「男造」环境的女性主义批判》(1992),从公共空间和家庭空间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势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问题又和阶层、种族等问题掺杂在一起,作者不仅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和女性在这样不同的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而且试图去探究如何建构起一种新的更加平等、更加符合不同种族和阶层期待的新型的空间关系,该书从大量时间案例当中推进了理论思考的深度。

在近年来的很多设计研究文献中,也都会针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价值”、“道德”等展开相关的研究,这个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设计*问题的相关研究。例如,荷兰设计师、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dorst)的《了解设计》(《understandingdesign》)一书,就对设计的道德价值和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论述。

此外,设计*也在今天西方的设计实践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既是设计教育家,同时也是设计师和理论家。他的着作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在设计研究中注入了对“人-机”情感问题的思考。他的着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就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他在该书书中,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看,共同满足了我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设计的体验就建立在这样三个层次当中,人和设计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这样三个层次建立起来。人对于设计的多层级的需求,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人潜在的多种需求,例如、愉悦、美感、兴奋以及其他的各类因素,而设计理所因当地能够回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当下和未来的许多商品,特别是那些智能产品而言,设计将要全面地回应这些问题。因此,这实际上也就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人的*问题的多种需求。诺曼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论述,向我们表明,设计需要在情感层面回应我们的需求。

20xx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威廉·麦唐诺(williammcdonough)和德国吕内堡大学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michaelbraungart)(前者是“永续建筑运动”的棋手,而后者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合作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cradletocradle:remakingthewaywemakethings》),这也标志着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该书通过回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发展模式,深刻反思人类的贪欲,指出应该从新经济的角度入手,以设计作为引擎,来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自身的产业实践出发,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为依据。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的新兴议题,“设计批评”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

事实上,设计批评和设计*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二者并列起来研究,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为它们都关乎设计的本质。批评是推动设计的方法、手段,而*则是设计的立场、内核。而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尽管对于设计批评和设计*的研究都在不断推进当中,但却鲜有将这二者并列起来作专题讨论的。

研究意义:

(一)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西方设计批评和设计*议题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惯常的设计史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完善。现代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设计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为了推动当下“设计批评”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有必要从“设计*”入手,进一步思考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

(二)本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设计学本体的认识。有力地增强设计批评与设计*、设计史、环境议题、社会学的横向交流,从而夯实当前设计学研究的基础。这就证明设计自身具有和各类社会议题进行横向交流的可能,证明了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潜能。设计批评始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主导。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的研究或将有助于推动当下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设计批评在历史和学理的回溯,我们将可以深化对于当前国内设计批评发展状况的把握,提升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从眼下的现实情境中有所超脱,通过回溯现代设计产生的原点,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总结经验。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技术、审美、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基本维度,课题对现代西方设计批评的面貌做出整体的勾勒,呈现出设计与西方社会充满矛盾的二元关系。如果把它们比作“同路人”也未尝不可,它们无法相互分离,彼此之间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龃龉不断。

可以说,在设计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真实需求之间,总是存有差距。尽管这二者的总体方向一致,但它们并不是始终重合的、默契的。人类在膨胀的*驱动下,有时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设计、“坏设计”,甚至是*的设计,而这已经为历史所证实。

此外,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首先,当前的研究有一种趋势,似乎谈论*,试图否认人类的中心地位。对于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不仅显得不诚实,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对“人类-世界”这一主客关系的重新调整,并不能够回避人类作为主体的事实,对这一主体的任何弱化,都将造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模糊--这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一样,它无法准确传递信息--任何企图否定这一事实的思考,那种虚化的“区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导致逻辑和实践层面的困境。因此,不用回避人类中心论的问题,我们应当坦率地承认,人类自身的存在、延续和永续的发展是我们关心的根本问题,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与之同时出现的。

其次,研究设计*,为了防止这个议题变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课题始终将“人”作为核心,由此辐射状地连接到各个不同的话题当中,譬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等等。试图呈现“人”的矛盾性、多元性、复杂性,这个“人”既可以是指作为整体的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有着相同诉求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作为个体的人、具体的人、有着特殊要求的人。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展开思考,但尽可能用超脱于西方的立站到场来思考设计批评与设计*问题,由于一体的宽泛,这里的论述必定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开放的。

再次,应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技术文明和消费社会带给人类的影响,倘若无视、或者回避人类在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就,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成果,那么这不仅武断,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时也要以敏锐的直觉,去判断技术理性带来的异化。

最终,本课题所探讨的设计批评指向了*的议题,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得到凸显。这会触及不同层面的问题和现象,其中既要呈现具体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对人类个体、社会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后果、潜在影响。随着目标的扩大,其结果也必然由“人类中心”延伸为“去中心化”的*思考,这就是由微观而宏观,由具体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过程。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设计批评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由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物质文明的观念变迁

一、*的价值:造物与*的和谐统一

二、对待技术的态度

三、对待奢侈品与消费的态度

四、理性的原则

第二节启蒙运动时期

一、理性主义的崛起:批评的基础

二、批评与*价值

第三节现代设计的多元维度

第二章设计批评的技术维度

第一节工业革命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人性化议题:人与机器的抗争、妥协

一、技术革新和现代工业

二、19世纪英国对待工业化和设计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选择:个性化,还是标准化?

四、美国工业的选择:欢迎机器,但要适度

第三节乌托邦议题:人与社会的融合

一、设计与“的善”

二、格罗皮乌斯的教育尝试和*思考

三、纳吉的教育与思考:以人为中心

第三章设计批评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个人主义、审美与消费社会

第二节装饰议题:诚实与虚伪

一、不合时宜的装饰

二、装饰之罪

第三节风格议题:被物驱使的人

一、个人主义与商业活动

二、消费社会的矛盾性:个人与社会的分离

三、对广告和商业文化的批判

四、对废止和“流线型”的迷狂

第四章设计批评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平等与安全的议题

一、时尚与女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安全:由“消费者”转向“用户”

三、设计师的觉醒

第二节设计师的责任议题:乌尔姆观念的变迁

一、包豪斯的影响

二、要求理性的声音

三、在科学之外寻求人性

第三节帕帕奈克的历史贡献

一、对消费社会的批评

二、对设计师的定位

第五章设计批评的生态维度

第一节生态议题的紧迫

一、过度膨胀的技术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环境压力

第二节人-社会-自然:从分离到统一

一、现代主义者的生态设计观

二、由“个体”走向“共同体”

第三节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一、新的*思考与可持续发展

二、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三、面向大众的设计批评

第六章设计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改革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教育

第三节设计批评与职业设计师

第四节设计批评与大众

六、写作计划

(略)

七、参考文献

一、专着

1.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之于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

2.杜维明,《对话与创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3.杜军虎,《设计评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

4.黄厚石,《设计批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5.海军,《设计之重》,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年

6.何怀宏,《*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7.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8.邵宏主编,颜勇,黄虹,等编着,《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9.李超德,《设计美学》,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xx年

10.李超德,《服装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年

11.李丛芹,《设计批评论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

12.李立新,《设计价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13.金观涛,《历史的巨镜》,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年

14.袁熙旸,《非典型设计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15.(台)杨冠政,《环境教育》,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6.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17.姚民义编着,《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概述--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18.张犇着,《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年

19.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年

20.陈嘉明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

二、论文

1.李超德,从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看设计*[j].中国服饰,20xx(1)

2.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1)

3.李超德,绿色生态设计观--服饰文化内涵的新注解[j].江苏纺织,20xx(8):18-20

4.阿马蒂亚·森,斯密的市场从来不单独存在[j].社会学家茶座,20xx(1):87-88

5.于文杰,杨玲,英国19世纪情感社会主义及其历史演进[j].史学集刊,20xx(2):21-27

6.(英)彭妮·斯帕克着,汪芸译,英国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装饰,20xx(11):14-20

7.李向锋着,寻求建筑的*话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7):278-280

8.陈喆,艾英旭着,西方关于建筑*问题的研究[j].建筑师,20xx(12):96-99

9.滕静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xx

10.杨莹,维克多·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xx

11.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xx(12):20-25

12.陈炜,提出设计*概念的必要性[j].《美术观察》,20xx(6):103-103

13.江牧,设计*之道[j].《包装工程》,20xx,27(6):318-320

14.李砚祖,从功利到*--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文艺研究》,20xx(10):100-109

15.王慧然,理性主义与西方现代性危机[j].《学术交流》,20xx(6):21-24

16.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xx(5):81-83

17.文兵,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j].《暨南学报》,20xx(1):22-28

18.崔雪茹,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162-170

19.黄显中,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关于个人主义的一种解释[j].《*学研究》,20xx(11):86-90

20.储智勇,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及其品性[j].《浙江社会科学》,20xx(8):76-81

……

三、外文文献资料

thschild,designandfeminism:re-visioningspaces,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1999

lark,davidbrody,designstudies::bloomsburyacademic,20xx

les,designandar::whitechapelgalleryandthemitpress,20xx

ming,:routledge,20xx

arsack,essaysondesign1::booth-clibborneditions,1997

thdavis,graphicdesignincontext::thameshudsonltd,20xx

,humanfactorsinproductdesign::taylorfrancis,1999

skett,:thamesandhudsonltd,1980

dloewy,k:theoverlookpress,1988

ynsleyandcharlottegrant,imaginedinteriors::vapublications,20xx

inapassuth,:thamesandhudson,1985

iedgiedion,mechanizationtakescomman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9

conrads,:mitpress,1971

opha·hoesch,siemensindustrialdesign:antz

fallan,scandinaviandesign::berg,20xx

pegarner,e:taschengmnh,20xx

margolin,thestruggleforutopia:rodchenko,lissitzky,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7

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rnia:theregentsoftheuniversity,20xx

orman,k:allworthpress,20xx

ees-maffei,rebeccahouze,:berg,20xx

gropius,:faberandfaberlimited,1965

ye,:herbertpress,1978

ess,rachelcooper,thedesignexperience::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xx

heller,,textsontype:k:allworthpress,20xx

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xx

dam:bispublishers,20xx

ingpornotopia:k: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20xx

o:academychicagopublishers,1981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四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研究的综述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预期的结果

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五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当前,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确有倒向过度物质化的倾向,这是一个可见的事实。它的威胁在于,人类社会“在物质进步的祭坛上牺牲了诸多道德和精神价值”.毫无疑问,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始作俑者则是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这一文明对于物质的极力追求,使得他们渐渐偏离了启蒙运动时期所确立的文化方向,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技术和消费的层面,而较少顾及那些事关人类社会真正福祉的问题。

(一)全球设计的危机。

当代世界仍然处在巨变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规模之盛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而这一现象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以发轫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作为基础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设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动因,也是果实。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设计的进化受到社会力量的塑造和鼓动。与此同时,它也反过来为社会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这个世界即使从总体上来看更加趋于平等和民主,但是我们也无法忽略这样的现实,即这里还存在着相当严峻的贫困、不公正、残酷和_的事件。因此,我们仍然很有必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设计也就十分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承担,设计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变得更美丽、更舒适,同时也更安全、更人道。

(二)当下国内的设计现实。

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迎来了它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改革如今已经到达“深水区”,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因应新的国际趋势,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检视当前的境况和不足,反思我们走过的道路。这种姿态应当是全方位的,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层面逐一展开。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发展之路,我们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国人对于设计的了解和期待也在不断加深。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设计还有严重的不足,总体说来,我们还很缺乏原创性的设计,以及负责任、有品质的设计,我们距离“设计大国”、“创新大国”、“软实力大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实践当中,则有这样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批评乏力,二是_缺失,它们实际上又是一体的。

就当下而言,发掘设计的道德力量,对于增进我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升大众生活的福祉和个体的内在幸福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很多证据都已显示,一个社会的道德败坏往往与城市、社区功能的弱化有直接联系,反之亦然。因此,我们有理由加紧推动中国设计的批评规范化,推进_议题的常态化。它们将会在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生动、人性化,会逐一体现在设计实务当中。

(三)初步的看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使用产品、适应于产品,产品对于人而言,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设计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设计和商业的密切交融,这就更加使我们容易忽略设计的“全景图”,一个正在逐渐生成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当前越来越细化的设计教育分科,这就进一步模糊了人们本已经不太清晰的视野,而忽略了作为这个概念、这个行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马格林指出,“将设计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类活动来讨论便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中国设计之弊虽与批评缺失有关,但从根本来看,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缺少应有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和设计才显得残缺不全,并造成了设计和批评的双重失落:它们无法产生互动(与此同时,虚浮的设计和伪劣的批评却在大行其道)。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我们需要着手阐述设计的本质,尤其是充分论证设计与_议题的关系,而这不仅是推动设计健康发展的必需,更是事关家国命运的现实命题。

从_角度切入对设计批评的研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尽管还远不够成熟,但当前国内的设计批评研究还是显示出了多种可能性,如果从_角度切入设计批评研究,在方法层面具有特殊意义。它们虽分属不同层面,却具有明显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设计活动接受社会反馈的过程,是健康有序的设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设计生产;而后者则是隐藏在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包括设计)背后的根本动力,是设计的价值观所在--笔者认为,它们都关乎设计活动的本质--我们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设计的外在形式,而后者则是设计的内在动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中外文献综述。

(一)设计批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众所周知,设计理论和建筑、艺术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建筑学,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都对其他门类的设计学建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和设计形成了一种极为紧密而又微妙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设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设计学的独立性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批评的行为很早就已产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梁思成在1955年对北京城市规划的质疑和行动就是知名的历史公案,是非常重要的批评事件,显示出建筑界当时对于历史文脉保存的批判性思考。就总体而言,设计批评的真正起步却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从那时起,设计批评的活动才逐渐展开,而相关的设计批评研究则在此后跟进。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批评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设计议题的逐渐展露而变得愈发急迫,另一方面,设计批评与设计史、设计理论的互动也越来越频密。在此过程中,一些中青年学者也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就总体而言,国内的设计批评和设计_的研究都是起步不久,大约从20__年前后起,论文和专着进一步有了数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也在大大加深。

就目前情况来看,设计批评对于大多数设计圈内人来说,它已经由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的概念。当然,和现实相比这还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批评传统、批评氛围比较稀薄的国家来说,深入扎实地探讨设计批评,对其相关基础概念进行挖掘、梳理,将会是一份长期的工作。

因此,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针对设计批评的学科概念的界定、相关框架的构建,对其相关历史源流的梳理,都还需要从头做起。因此,在该学科方向内,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仍然显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设计批评到底是什么?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目前这方面的探索还只是一个开始,诞生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以建筑批评为例,郑时龄的《建筑批评学》(20__)就从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方_、批评意识,以及建筑师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建筑批评这一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其中既有相当篇幅的有关国外设计批评历史的介绍,同时也有许多当下国内建筑设计的案例,内外印证,联系紧密。由于作者长期从事专业教学和各类建筑实践,因此得以比较透彻地剖析批评的各个层面;而在设计批评方面,目前有这样两本教材,即杜军虎的《设计评论》(20__)和黄厚石的《设计批评》(20__),二者都较为全面地评述了设计批评的框架,对其的历史、本体、价值、范畴等概念均有谈及,为这一学科的构建铺设了道路。而李丛芹的《设计批评论纲》(20__)也是一部较为重要的、非教材类型的专业论着,该书从人与物的关系着手,以设计批评的立足点、范式、原则、主体等几个方面作为抓手,阐述了人与物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变迁。作者结合大量实例,以轻松自如的叙述方式,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深刻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造物”和“生生”关系的思考,清楚地表明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设计文化的深远影响,当然这也必然影响人们对于设计的批判和认识。

此外,关于设计批评的本体研究,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例如,“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田萌)、“关于设计批评的身份焦虑”(芦影,20__年)、“建构一种批评的本质”(李凯生)、“设计批评的类型研究”(刘震,20__年学位论文)、“从设计批评的现状谈起”(陶安蕙)等等。

到目前为止,针对设计批评也在进行着带有具体指向性的思考和总结,将设计批评与设计文化立场、设计的价值倾向、设计的哲学维度等等进行融合、并置的趋势,开始引发更多的关注。这一方法表明了设计批评研究的开放性,目前这方面的专着还不算多,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有张犇的《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20__),该书将设计批评放在设计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思考,较为清晰地还原了设计的文化属性,既有历史的纵向叙述,也有对本体问题的横向思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设计批评是对设计价值的一种判断,因此对于设计价值的阐述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李立新的《设计价值论》(20__)一书中,就从设计价值的角度出发,专门就设计批评与设计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是为对设计批评的一种本体论性质的思考。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批评所涉及的价值原则的多样性。从设计价值与批评的关系、设计价值的类型、设计价值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出发,将设计批评和价值判断关系的内在逻辑层次做了清晰的梳理。其中还特别指出,设计批评不仅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同时它也应该反映出社会整体的价值思考。此外,李乐山的《工业设计思想基础》(1997)一书把设计放在了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进行观察,体现出和其他相关着作不同的立意,体现出作者视野的独特性和责任意识。该书最后一章着力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回顾,用了相当篇幅来探讨现代设计的思想历史根源。这一部分看似脱略于该书的总体结构,实际上确有其必要性,这将设计背后的文明危机呈现出来。李乐山人认为西方的现代性本身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实际上掩盖了西方工业文明内在的巨大缺陷,正是这种现代性造成了严重的_危机、社会危机,该书的具体表述虽然值得商榷,但是对于破除西方迷信,却是很好的提示。而青年学者李向锋的《寻求建筑的_话语:当代西方建筑理论及其反思》(20__),是对建筑_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一本重要着作。该书对西方建筑_的历史、体系、研究模式、当代的实践操作以及中国当下的回应,进行了思考。其中既有历史叙述的纵线,又有横向的、并列的概念阐述。不仅深入探究了西方建筑_发展的线索,它的演化,核心议题的扩展,同时,又将这些问题同中国当下的现实加以连接,从而建立起一种结构坚实、体例完备的立体式叙述。

批评从来都不曾被局限于设计专业之内,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今天,这一活态的、外向的、多元多义的面貌,就一直保持着。就这一特征而言,它和历时更为久远的艺术批评、建筑批评、文艺批评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允许,甚至有赖于设计之外的各类知识的积极融入。这些知识来源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多个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_学等等。这些专家所思考的视觉未必一致,但他们往往能有许多相重叠的结论和观念。在我国,这种跨领域的、多学科的批评实践总是与理论的建构并肩展开。消费社会就是关注的“靶子”之一,社会学学者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__年)就是一部重要的着作,本书从消费的角度着手,对当前国内的社会景况做出分析。可以预见的是,设计批评走向多学科的交流,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自然态势,而且也将成为设计学自身的一种要求。

事实证明,设计批评的发展往不仅需要从现实当中汲取养分,而且针对自身的文明基因,设计批评也需要有属于我国自身的理论建构。因此,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当中去寻找设计发展的逻辑,建构其中的社会、文化、_维度,探索具有本土意义的批评范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尽管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它的实践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论证。但这一范式对于完善我们的设计批评,建立中国设计批评的_标准而言,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针对设计史以及重要设计流派的研究中,往往有许多是关于设计批评的发展研究。例如,“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研究”(徐昊,20__年学位论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研究”(廖前兰,20__年)、“都市乌托邦的批评理论:读威尼斯学派的三本着作”(李翔宁,20__年)、“雷纳班汉姆及其设计批评观”(关玲,20__年学位论文)、“批评包豪斯”(翟墨,20__年)、“事实与价值:卢斯装饰批判的批判”(黄厚石,20__年学位论文)等等。

针对那些专门的设计领域、设计专业,批评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设计批评的思考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围绕着工业设计展开,严格地说来,这当然和设计史研究历来偏重工业设计的倾向不无关系,但这种以工业设计“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在渐渐得到改观,在服装、景观,平面甚至动画专业当中,相关的批评研究正配合着批评实践的展开而得到深入的发展。例如由李超德、张蓓蓓共同撰写的《服装评论》(20__),该书针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批评研究,对于当下的服装设计批评的发展倾向有着全局式的认识,同时又不乏对历史的回望、关照,不失对服装设计自身专业特性的冷静思考。而在景观设计领域,俞孔坚也凭借着他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和带有明显批评思考的着作而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他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20__)、《回到土地》(20__)都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作品。

2.国外研究情况。

就设计批评在国外的发展、研究发展情况来看,它要早于国内。就工业设计的批评来看,它应以19世纪中叶作为起点,但其雏形又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而在建筑学领域,批评的行为和范式形成的时间还要更早。在经历了这种漫长的发展之后,批评在西方设计领域已经不只是一种学科的的概念,更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自觉意识,熔铸到人们的设计意识当中。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大众的思考当中,处处显示出这种批评意识的存在。

早期的设计批评和建筑批评联系紧密,批评家往往代行设计批评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观察。在当时的设计史、设计理论的研究当中,也常常会将批评意识融入其中。历史写作本身有时就会映射出作者个人的价值立场。由于时代的局限,历史写作往往成为一种表达立场和批判性的载体。这在佩夫斯纳和吉迪翁的历史研究中,就体现出这一点,作为现代主义的拥趸,他们借助于历史研究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立场。

设计批评早已经超出了旧有的框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一种文化与社会力量,它在信奉激进主义的设计师与创作者手中,更是成为一种直接干预社会生活的利器,用设计的语言去批判社会。1964年,英国设计师肯·加兰德(kengarland)发表了着名的《要事第一》(《thefirstthingsfirstmanifesto》),这是一部设计宣言。加兰德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号召设计师回归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当中,以此来对抗一个商业氛围浓烈的时代。这份宣言是当时的英国设计师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回应,呼吁社会重新回归到一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1971年,德国沃尔夫冈豪格(wolfganghaug)的《商品美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外观、性和广告》,这是代表兰克福学派社会批评的经典作品,对于充斥在商品社会当中的广告展开了尖锐批判,对于大量充斥在市场上的商品产生的不良社会效应进行了消费文化的批判。

1970年代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是维克多·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1972),作为横跨设计批评和_两大领域的一部经典着作,该书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对于资本主义设计问题的_和环境思考。首次提出设计_概念的一部着作。从生态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反省,设计_从这时起,展示了设计_思考的多元性。书中还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设计_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展示了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发展有可能达到的水平。

英国学者爱丽丝·劳丝瑟恩的《设计:为更好的世界》(20__),也以一种较为通俗、流畅的书写方式,对设计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评。针对正身处技术化时代的设计加以思考和想象。在各个专门的设计领域中,有着专业指向性的设计批评也在迅速展开。例如,《lookingcloser》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编辑者包括迈克尔·别拉特、威廉·德兰特和斯蒂文·海勒等人)。其中的《lookingcloser4:criticalwrittingsongraphicdesign》汇集了自1997年到20__年这三年间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设计批评有关的文章,它们发表在各类专业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质的刊物当中,涉及到和平面设计有关的各类话题:例如,号召平面设计师们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是探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不断壮大的视觉文化力量。

(二)设计_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_问题的思考在最近数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术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可喜的现象。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专业杂志为设计_讨的讨论搭建了话语平台,一些重要的学术讨论、学术会议先后进行。例如,20__年,《美术观察》第6期,就以“设计_:从人机适合到人际和谐”为专题,在“观察家”栏目对这一问题做过最初的讨论。

由《装饰》杂志社和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20__全国设计_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_教育问题”为主题,围绕设计_的内涵、设计_与职业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_和设计_教育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结束后通过了《杭州宣言--关于设计_反思的倡议》.

一些重要的设计展览也开始针对设计的_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类活动并不只限于图片、展品本身,往往还囊括了论坛、会议等活动,从而增进了_议题思考的深度。20__年度10月26日到30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信”(象征「信息」的沟通与「信念」的传递,以谋求透明与互信的对话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获益”、“和谐”、“交流”、“定义”,其中的主题演讲涉及到这样一些具体的内容,例如“为更多人的设计”、“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师的当下责任”、“生态政策:义务或者负担”、audrabuck-coleman、markbiddle等美国学者则提出“连接多样性:设计教育中的_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览、博览会也在中国相继召开,这不仅有力地拓展了国内设计界的专业视野,增进了他们对某些普适的设计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有力地加强了专业内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使得设计_这类看似枯燥的议题也能够为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认同。例如,20__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次大型的博览会以“和谐城市”作为理念,对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理念进行全新的、鲜活的诠释,将设计_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设计_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会议和论坛活动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反映出_思考的多层次性和议题的多元。例如,20__年9月17日,北京市级人才强教项目建筑_学学术创新团队举办“建筑_与城市文化”学术沙龙。需要指出的是,_问题已经不光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它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它也激发起跨领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思考。例如,作为策划周密的专题性展览的一部分,会议论坛构成了一个目标极为明确的整体,往往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20__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近年来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鲜明的信号,无论是“仁爱”,还是“善意”,都直接指向_问题的内核--.它关注的问题很多,在分论坛部分:社会、能源、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消费批评和设计_等等都被。对于“仁”、“善意”这类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国设计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再度肯定。

随着设计_逐渐在国内引发关注,对于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渐渐为人关注,对这个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也正在拉开序幕,其中杨莹(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就颇有代表性,论文题为“维克·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20__)。

该文从战后设计的消费社会背景出发,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并对其思想,即设计师责任体系加以研究,从而呈现了_议题与设计师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责任思考,建立了理论的高度。

周博的《现代设计思想史》(20__)是近年来相关着作中颇为扎实、稳健的一部。对西方设计_做了总体性的回顾,对二战后的设计_发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设计思考进行了评述,将帕帕奈克的设计_思考放在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当中,脉络清晰,结构合理。该书将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设计_的历史脉络当中,进行梳理和考察,这一方面表明了_议题的历史性,和某些稳固、坚实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独特性的设计思考。

近年来,以“设计_”为主题进行申报的高层次的课题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世纪西方设计思想研究”(20__年,周博)、“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思想述评”(20__年,周志)、“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思想研究”(20__年,杨先艺)等等。

_议题也常常和性别议题相关,所以女性主义设计、建筑的研究也自然归属于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滕静茹的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该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视角,分别对女性在建筑专业、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筑师的角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的建筑设计教育、女性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关系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思考。较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_境遇。这种将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论与现实,是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2.国外研究情况。

由德国建筑史学家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撰写的《建筑理论史》初版于1985年,这是关于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的内容上迄古罗马,下至20世纪70、80年代,内容浩瀚庞杂,作者却能条分缕析,从容道来。其中既有历史的纵向梳理,也有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作并置的、呼应的研究。将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建筑、规划、园林等方面的理论、批评做了清晰、整体,而又不失情节的描述。并且始终保持前后的贯通,对建筑理论的关键性价值概念的发展、演化进行了陈述。

建筑批评和建筑理论、建筑史的紧密逻辑关系在该书中有清楚的呈现。

由美国设计学者维克多·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编辑的《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出版于1995年,其中的“价值与责任”部分专门辑录了三篇论文,代表着1990年代设计_研究发明的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尔·米查姆撰写的“设计中的_学”一文,从哲学和_学的视角,对设计的_本质做了清晰的陈述,对_在设计体系中存在的必然性做了诠释。作者认为,设计不单纯是技术和审美的问题,它同样也无法脱开_学的本质。而_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把设计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观察,而不能任由设计沦为孤立的、自私的社会现象。而托尼·弗莱的“神圣设计--再创造理论”则从神圣信念的角度谈到设计的发展,认为设计肩负有重新联系自然与文化的责任。这些思考都将设计的_思考摆在了_学和人类文化建设的高度,拓宽了设计思维。《essaysondesign1:agisdesignersofinfluence》是一本论文集,一部由平面设计师(agi会员)所提供的一部思想汇编,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平面设计的社会角色的。作者们多为拥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其中很多人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谈到设计的责任问题。但就平面设计这一载体而言,相比于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它的社会价值往往受到忽略,而对于设计师而言,重新树立起对于这一专业方向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哈尔·福斯特出版于20__年的《设计之罪》,既包括设计和艺术的批评文章8篇,福斯特认为,设计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之下膨胀起来,其中的“设计与罪恶”、“建筑大师”等文章,早期的设计批评和建筑批评联系紧密,批评家往往代行设计批评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观察,这种特征无论是在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初的德国,都体现出这一点。

在近来的许多设计史着作中,有许多都会很自然地涉及到对设计批评和_问题的描述,因为在现代设计史的写作过程中,这些内容几乎总是会十分自然地融汇进来。

比如乔纳森·m·伍德姆所着的《20世纪的设计》一书,就有“设计与社会责任”一章。全面地回顾了二战后以来西方各国设计与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显示出二战之后,设计界和制造业对于消费者群体利益的思考和认识。诸如战后的英国、美国设计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关心、设计师对于大众健康,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战以来设计道德责任的逐渐复苏,此外也包括设计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还探讨了绿色设计。

而在《真实的设计:荷兰现代主义与视觉识别》一书中,针对荷兰在20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平面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于它在战后阶段同荷兰企业的合作与矛盾着墨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兰设计师对于自身设计文化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的诸多思考。例如,保罗·贝茨(paulbetts)的《日常用品的_:一部西德工业设计的文化史》(20__)(《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aculturalhistoryofwestgermanindustrialdesign》)在关于西德设计发展的历史的记录当中,有着对于德国设计思潮发展的相关记录,其中在关于乌尔姆学校的发展、变迁历史当中,记录了设计设计理念发展的相关情况。虽然不是专门的设计批评论着,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设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批评的意识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专门的设计评论集出版。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论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__年),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_议题,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行设计_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设计_发展的滞后性,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人们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就会使得议题变得空泛无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_议题朝着现实的方向去发展,令_议题与当下的现实环境相互结合。譬如,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也许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费文化之外构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模式,从而超越当前的商业局限。因此,马格林认为,_的思考需要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方才具有实质意义。

新泽西州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莱斯利·凯恩斯·魏慈曼(lesliekanesweisman)的《设计的歧视:「男造」环境的女性主义批判》(1992),从公共空间和家庭空间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势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问题又和阶层、种族等问题掺杂在一起,作者不仅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和女性在这样不同的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而且试图去探究如何建构起一种新的更加平等、更加符合不同种族和阶层期待的新型的空间关系,该书从大量时间案例当中推进了理论思考的深度。

在近年来的很多设计研究文献中,也都会针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_价值”、“道德”等展开相关的研究,这个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设计_问题的相关研究。例如,荷兰设计师、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dorst)的《了解设计》(《understandingdesign》)一书,就对设计的道德价值和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论述。

此外,设计_也在今天西方的设计实践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既是设计教育家,同时也是设计师和理论家。他的着作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在设计研究中注入了对“人-机”情感问题的思考。他的着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就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他在该书书中,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看,共同满足了我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设计的体验就建立在这样三个层次当中,人和设计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这样三个层次建立起来。人对于设计的多层级的需求,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人潜在的多种需求,例如、愉悦、美感、兴奋以及其他的各类因素,而设计理所因当地能够回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当下和未来的许多商品,特别是那些智能产品而言,设计将要全面地回应这些问题。因此,这实际上也就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人的_问题的多种需求。诺曼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论述,向我们表明,设计需要在情感层面回应我们的需求。

20__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威廉·麦唐诺(williammcdonough)和德国吕内堡大学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michaelbraungart)(前者是“永续建筑运动”的棋手,而后者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合作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cradletocradle:remakingthewaywemakethings》),这也标志着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该书通过回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发展模式,深刻反思人类的贪欲,指出应该从新经济的角度入手,以设计作为引擎,来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自身的产业实践出发,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为依据。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的新兴议题,“设计批评”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

事实上,设计批评和设计_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二者并列起来研究,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为它们都关乎设计的本质。批评是推动设计的方法、手段,而_则是设计的立场、内核。而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尽管对于设计批评和设计_的研究都在不断推进当中,但却鲜有将这二者并列起来作专题讨论的。

研究意义:

(一)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西方设计批评和设计_议题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惯常的设计史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完善。现代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设计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为了推动当下“设计批评”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有必要从“设计_”入手,进一步思考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

(二)本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设计学本体的认识。有力地增强设计批评与设计_、设计史、环境议题、社会学的横向交流,从而夯实当前设计学研究的基础。这就证明设计自身具有和各类社会议题进行横向交流的可能,证明了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潜能。设计批评始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主导。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的研究或将有助于推动当下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设计批评在历史和学理的回溯,我们将可以深化对于当前国内设计批评发展状况的把握,提升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从眼下的现实情境中有所超脱,通过回溯现代设计产生的原点,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总结经验。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技术、审美、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基本维度,课题对现代西方设计批评的面貌做出整体的勾勒,呈现出设计与西方社会充满矛盾的二元关系。如果把它们比作“同路人”也未尝不可,它们无法相互分离,彼此之间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龃龉不断。

可以说,在设计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真实需求之间,总是存有差距。尽管这二者的总体方向一致,但它们并不是始终重合的、默契的。人类在膨胀的_驱动下,有时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设计、“坏设计”,甚至是_的设计,而这已经为历史所证实。

此外,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首先,当前的研究有一种趋势,似乎谈论_,试图否认人类的中心地位。对于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不仅显得不诚实,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对“人类-世界”这一主客关系的重新调整,并不能够回避人类作为主体的事实,对这一主体的任何弱化,都将造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模糊--这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一样,它无法准确传递信息--任何企图否定这一事实的思考,那种虚化的“区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导致逻辑和实践层面的困境。因此,不用回避人类中心论的问题,我们应当坦率地承认,人类自身的存在、延续和永续的发展是我们关心的根本问题,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与之同时出现的。

其次,研究设计_,为了防止这个议题变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课题始终将“人”作为核心,由此辐射状地连接到各个不同的话题当中,譬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等等。试图呈现“人”的矛盾性、多元性、复杂性,这个“人”既可以是指作为整体的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有着相同诉求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作为个体的人、具体的人、有着特殊要求的人。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展开思考,但尽可能用超脱于西方的立站到场来思考设计批评与设计_问题,由于一体的宽泛,这里的论述必定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开放的。

再次,应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技术文明和消费社会带给人类的影响,倘若无视、或者回避人类在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就,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成果,那么这不仅武断,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时也要以敏锐的直觉,去判断技术理性带来的异化。

最终,本课题所探讨的设计批评指向了_的议题,设计在_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得到凸显。这会触及不同层面的问题和现象,其中既要呈现具体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对人类个体、社会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后果、潜在影响。随着目标的扩大,其结果也必然由“人类中心”延伸为“去中心化”的_思考,这就是由微观而宏观,由具体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过程。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设计批评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由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物质文明的观念变迁

一、_的价值:造物与_的和谐统一

二、对待技术的态度

三、对待奢侈品与消费的态度

四、理性的原则

第二节启蒙运动时期

一、理性主义的崛起:批评的基础

二、批评与_价值

第三节现代设计的多元维度

第二章设计批评的技术维度

第一节工业革命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人性化议题:人与机器的抗争、妥协

一、技术革新和现代工业

二、19世纪英国对待工业化和设计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选择:个性化,还是标准化?

四、美国工业的选择:欢迎机器,但要适度

第三节乌托邦议题:人与社会的融合

一、设计与“的善”

二、格罗皮乌斯的教育尝试和_思考

三、纳吉的教育与思考:以人为中心

第三章设计批评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个人主义、审美与消费社会

第二节装饰议题:诚实与虚伪

一、不合时宜的装饰

二、装饰之罪

第三节风格议题:被物驱使的人

一、个人主义与商业活动

二、消费社会的矛盾性:个人与社会的分离

三、对广告和商业文化的批判

四、对废止和“流线型”的迷狂

第四章设计批评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平等与安全的议题

一、时尚与女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安全:由“消费者”转向“用户”

三、设计师的觉醒

第二节设计师的责任议题:乌尔姆观念的变迁

一、包豪斯的影响

二、要求理性的声音

三、在科学之外寻求人性

第三节帕帕奈克的历史贡献

一、对消费社会的批评

二、对设计师的定位

第五章设计批评的生态维度

第一节生态议题的紧迫

一、过度膨胀的技术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环境压力

第二节人-社会-自然:从分离到统一

一、现代主义者的生态设计观

二、由“个体”走向“共同体”

第三节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一、新的_思考与可持续发展

二、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三、面向大众的设计批评

第六章设计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改革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教育

第三节设计批评与职业设计师

第四节设计批评与大众

六、写作计划

(略)

七、参考文献

一、专着

1.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之于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__年

2.杜维明,《对话与创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

3.杜军虎,《设计评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__年

4.黄厚石,《设计批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__年

5.海军,《设计之重》,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__年

6.何怀宏,《_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年

7.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年

8.邵宏主编,颜勇,黄虹,等编着,《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__年

9.李超德,《设计美学》,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__年

10.李超德,《服装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__年

11.李丛芹,《设计批评论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__年

12.李立新,《设计价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年

13.金观涛,《历史的巨镜》,北京:法律出版社,20__年

14.袁熙旸,《非典型设计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年

15.(台)杨冠政,《环境教育》,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6.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年

17.姚民义编着,《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概述--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年

18.张犇着,《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__年

19.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__年

20.陈嘉明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年

……

二、论文

1.李超德,从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看设计_[j].中国服饰,20__(1)

2.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1)

3.李超德,绿色生态设计观--服饰文化内涵的新注解[j].江苏纺织,20__(8):18-20

4.阿马蒂亚·森,斯密的市场从来不单独存在[j].社会学家茶座,20__(1):87-88

5.于文杰,杨玲,英国19世纪情感社会主义及其历史演进[j].史学集刊,20__(2):21-27

6.(英)彭妮·斯帕克着,汪芸译,英国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装饰,20__(11):14-20

7.李向锋着,寻求建筑的_话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__(7):278-280

8.陈喆,艾英旭着,西方关于建筑_问题的研究[j].建筑师,20__(12):96-99

9.滕静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__

10.杨莹,维克多·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__

11.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__(12):20-25

12.陈炜,提出设计_概念的必要性[j].《美术观察》,20__(6):103-103

13.江牧,设计_之道[j].《包装工程》,20__,27(6):318-320

14.李砚祖,从功利到_--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文艺研究》,20__(10):100-109

15.王慧然,理性主义与西方现代性危机[j].《学术交流》,20__(6):21-24

16.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__(5):81-83

17.文兵,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j].《暨南学报》,20__(1):22-28

18.崔雪茹,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4):162-170

19.黄显中,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关于个人主义的一种解释[j].《_学研究》,20__(11):86-90

20.储智勇,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及其品性[j].《浙江社会科学》,20__(8):76-81

……

三、外文文献资料

thschild,designandfeminism:re-visioningspaces,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1999

lark,davidbrody,designstudies::bloomsburyacademic,20__

_coles,designandar::whitechapelgalleryandthemitpress,20__

ming,:routledge,20__

arsack,essaysondesign1::booth-clibborneditions,1997

thdavis,graphicdesigninconte_t::thameshudsonltd,20__

,humanfactorsinproductdesign::taylorfrancis,1999

skett,:thamesandhudsonltd,1980

dloewy,k:theoverlookpress,1988

ynsleyandcharlottegrant,imaginedinteriors::vapublications,20__

inapassuth,:thamesandhudson,1985

iedgiedion,mechanizationtakescommand:acontributiontoanonymous-histor.o_ford:o_forduniversitypress,1969

conrads,:mitpress,1971

opha·hoesch,siemensindustrialdesign:antz

fallan,scandinaviandesign::berg,20__

pegarner,e:taschengmnh,20__

margolin,thestruggleforutopia:rodchenko,lissitzky,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7

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rnia:theregentsoftheuniversity,20__

orman,k:allworthpress,20__

ees-maffei,rebeccahouze,:berg,20__

gropius,:faberandfaberlimited,1965

ye,:herbertpress,1978

ess,rachelcooper,thedesigne_perience::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__

heller,,te_tsontype:k:allworthpress,20__

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__

dam:bispublishers,20__

ingpornotopia:k: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20__

o:academychicagopublishers,1981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六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工作报告。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

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工作报告。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七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internet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人们发布信息与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与社会发展同步,为了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技术性人才。学校在本周为我们安排了维持一周的网页制作专用周是实习,让我们把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习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不只是纸上谈兵。通过本周的实习使我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同时也使我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许多不足,下面就谈谈我在本次专用周的主要感受。

一、网站整体规划,要做网页的第一步便是做网站的整体规划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讨论网站的主题。

网站整体规划是做网页的第一步也是制作网页zui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你要表答的信息,因此我选择了我选择我zui喜爱的服饰来为它做网页。在平时我也对服装的网页比较关心,无论是淘宝网上的衣店还是各种品牌装。这次我是为“易菲”服饰做的网页。

2.定位网站的ci形象。“易菲”植根中国文化之精髓,汲取自然禀赋之灵性,形成一个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自然人文气息的特色品牌。“易”即是容,是包容,是宽容,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厚德载物,是对人性宽度的一种拓展。“菲”通非,是生机、是个性、是春意盎然、是自强不息,是对人性深度的一种挖掘。“生活如花,自在快乐”是yifini易菲的设计理念,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花儿绽放般美好舒适、自在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也便是我网站的ci形象。

3.确定栏目和板块。

于时间的关系在本次我准备做四张网页:一张主页三张二级页面。分别设计了“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等四个栏目。在这四张页面中我打算都用淡蓝色做背景颜色来映衬我网页的主打色绿色。

2.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

整个网站的创意就在于颜色的搭配,与各种图片的搭配,它们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以便达到表现其品牌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我踩用淡蓝色和绿色为我网站的主打色主要是因为我的产品特性。在设计上,yieini易菲推崇“自然美”,将带表女性气质的花卉和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设计师和顾客所追求的一种洒脱、舒适的生活氛围,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生活情趣。因此我用天空与自然的颜色来表达这张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二、网页制作的前期策划与准备,在本阶级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1.资料的搜集。

在做网页我上网收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主要是有关网站的布局与服饰品牌方面的资料,我首先进它的企业网站找了一些关于“易菲”服饰的图片主要是一些代言形象还有代表其企业形象的图片。其次我去浏览了许多的网页观察其网页的布局、颜色搭配、栏目、板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搜集了一些对我有用的资料。在搜索资料zui困难的便是动态图片的搜集,动态图片其gif格式的还是好保存,但是要搜集flash动态图片就相对较难了。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搜集我的flash都不太成功,不过还搜到了可以换自己图片的代码。在开始时我根本就不知道flash是怎样搜索,不过经过三次像老实询问我终于懂得一些关于代码的搜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zui关键就是平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连zui基本的资料搜寻都觉得困难。也是我平时不够认真和努力的表现。通过这次的教训在以后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争取不范类似错误。

2.熟悉制作软件。

做网页主要用的工具便是dremweaver、photoshop、flash软件。在这些软件我对dremweaver、photoshop相对比较熟悉,因为在平时上课是老师带领我们运用过。所以我还可以正常的运用,但是出现的问题还是有很多。有很多不懂如何操作,只有通过在次去看书才能够了解,这也体现了我学习方面的缺点,它是我平时不够认真的具体表现。

三、网页制作,这便进入我该次的主题了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1.构建站点框架。

在我打开dremweaver后第一步便是新建站点,我把我的站点建立在f\仪下面。并将我搜集的全部资料都保存在其文件夹中,以便网页制作时可以方便的使用。

2.设计主页及二级页面。

在主页我设首页制作时,时刻考虑着网页的基本原则:统一,连贯,分割,对比及和谐的原则,内容统一,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美容美体,一个网站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所做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连贯,页面之间关系连贯,统成一体;每版内容都自成一体,颜色各异,便于浏览;整个网页有动有静,色彩呼应,搭配协调,不呆板,富有生气;颜色各异,但又不同之中又相同,浑然一体。而且制作过程中,不忘以下原则:

简洁实用:

这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特殊环境下,尽量以效率的方式将用户所要想得到的信息传送给他就是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余的东西。使用方便:同第一个是相一致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网页做得越适合使用,就越显示出其功能美;页面用色协调,布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

布局有条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网页富有可欣赏性,提高档次。当然雅俗共赏是人人都追求的。

交互式强:

发挥网络的优势,是每个使用者都参与到其中来,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成功的设计。这样的网页才算真正的美的设计。每个子页都设有上导航栏,便于浏览和跳转。3个二级网页制作时,使用的是表格,每一个页面都用表格为它布局好,然后在插入图片文字及其他,这样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了连贯统一性,不同的内容根据各自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表格,突出各自的主题,增强了对比性。在做这些网页的时候我就进行了如上所述的方法。但我所以网页的背景颜色及主题颜色都是相同的以便突出我每一个网页都是为凸显我主题而服务。

3.实现网页间的链接。

我的链接按钮主要有四个“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它分别链接到我所做的四个网页。链接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把要链接的文字选择在选择工具栏的链接按钮zui后选择自己要链接的网页单击确定便可以了。

4.向静太网页插入动态效果。

在这一阶段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是我在主页插入我的flash的时候,开是我将带码粘贴到我的网页上可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flash却不能够显示。zui后我向老师的请教后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在我的主页插入了flash。而在其它的二级网页我主页插入的是一些gif格式的动态图片。

四、网页的调试

在做完网站才发现,怎么所有的图片素材并不是在一个文件夹中,而有许多的子文件夹,从网上下载的网页全都是一个网页对应一个文件夹。制作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自己懂的太少了,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才赶紧查书,开始的时候只是会建立模版,可不会应用。而对于动态flash的插入我更是问题多多,开始是我对代码基本上是不懂,这就是自己学校上的问题,当真正开始运用的时候在向老师提问。

这只是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它问题也是类似相同。现在想想,自己所会的东西太少了,现在做的网站只是一些简单的静态的网站,看到了一些知名的网站开发出的网页,不仅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且页面图文并茂,五彩缤纷,使得网民赞叹不已,流连忘返。从我做的网页来看可以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习操作技能,为以后能做出出色的网页而努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类似动手练习,让我们在实习之中来学习知识。因为我觉得实习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它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的技术性。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八

1 引言

在 internet 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了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 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 internet 应用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 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人们重视。 该设计正是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紧密关系的体现。万峻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以来, 网站不够完善,至今未开发招聘信息发布、客户留言管理这两大块功能。该设计完善了公司原有的 网站功能,可展示公司简介、公司业务、新闻动态、解决方案、成功案例、招聘信息、客户留言、 管理员工作等系列内容的介绍。其它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简介、公司业务、新闻动态、解决方案、成 功案例等了解公司的实力,寻求合信意向和合作机会;应聘者可以通过招聘信息及时了解公司对人 才的需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工作的选择;用户可以利用客户留言经济而又快捷地与其它用户及公 司负责人交流、沟通,了解各自的意向和需求以及为公司积极地提供合理化建议。

2 系统分析

2.1 用户需求分析

要建设一个公司网站,不仅仅是实现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满足公司意向和各类用户的需求, 通过悉心的听取公司领导的建议以及对公司全体员工、各企业和找工作的群体等的调查,将这些意 见和建议归结为以下分析:首先,考虑到这个网站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大多数用户,要求网站的内容

尽量全面,所以设计本网站首页时尽量就将公司的亮点体现出来;其次,考虑到面对的用户是大多 数企业和应聘者,就要求网站要做的新颖,能吸他们的目光;zui后,本网站要接受用户的提问、交 留及意见,所以设计过程中特意设计了“客户留言”这一栏,达到公司和用户的互动,体现网站的 整体效果。

2.2 2.2 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应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需求 公司简介:介绍公司的成立时间、规模、机构设置等。 公司业务:介绍公司目前所做的业务以及发展中的业务。 新闻动态:发布zui近新闻,主要是公司的业务拓展方面、公司zui近取得的成就,公司整体的发 展方向等。 解决方案:对各行业,各类问题做出先进的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对外展示公司做过的成功项目,从而展示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实力。 招聘信息:介绍公司目前缺乏的人才,空缺的岗位。 客户留言:客户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客户与客户之间,客户和公司管理员之间 进行互相交流。 管理员工作:招聘信息的发布;公司业务、新闻动态、解决方案、成功案例,这几部分的发布、 修改、删除;留言及回复里部分内容的删除,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

2.3 2.3 可行性分析

(1) 技术性可行性 就目前的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来看,对于中、小型数据库系统, 与 sql server 20xx 的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数据库将来的扩展 。它们为用户提供了操作方便、简单的友好用户界面和强 大的数据库操作功能和简洁明了的数据库接口,适合于目前普遍的微机上使用。 sql server 20xx 是一个用来进行数据管理与数据设计实现的工具。在 sql server 20xx 中,用 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需要,创建一个包含有各种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并且在该数据库中保存各种 所需的数据 。 是统一的 web 应用程序平台,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必需 的服务,完全基于模块与组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与可定制性,提供给 web 开发人员更好的灵活 性, 有效缩短了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为能够面向任何浏览器或设备的更安全的、更强的可 升级性和更稳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新的编程模型和基础结构。

visual studio 20xx 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引入了 250 多个新特性,整合了对象、关系型数据、xml 的访问方式语言更加简洁, 其中设计器中可以实时反映变更,xaml 中智能感知功能可以提高开发 效率。同时 visual studio 20xx 支持项目模板、调试器和部署程序。它可以高效开发 web 应用, 集 成了 ajax 1.0,包含 ajax 项目模板,它还可以高效开发 office 应用和 mobile 应用。

(2) 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了人机交互界面, 操作简便, 易于使用。 快速开发、 调试和数据转换。 sql server 20xx 带有交互式调节和调试查询、从任何数据源快速移动和转化数据 、以及按 transact-sql 方式定义 和使用函数等功能。可以从任意 visual studio 工具以可视化方式设计和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

使用 sql server 20xx,可以很容易地在企业资源旁边集中管理数据库。可以在保持联机的同时 轻松地在计算机间或实例间移动和复制数据库

3 系统设计

3.1 网站总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网站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 ◇权限的设置 该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只有管理员有访问权限。管理员可以登录到后台实现对数据库中数 据的修改。 ◇客户留言管理 该部分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及反馈的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需求写在这部分里面,其它 用户及管理员可以通过回复留言达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管理员之间的交流。同时,管理员可以根 据需要查看和删除某些留言及回复。 ◇信息的更新 由于这个网站主要是方便用户浏览zui新的信息动态,所以在每个页面的设置中,将zui新信息设 置到首条,主要体现在新闻动态、公司业务、解决方案、成功案例里。 ◇信息的编辑 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招聘信息里,是通过后台实现的,主要是对数据库里面记录的添加、删除、 修改, 从后台直接将zui新的数据添加到招聘信息栏的数据库里, 在前台的招聘信息里就会得到更新, 显示zui新内容。

3.2 网站总体功能模块图 3.2 网站 总体功能模块图

根据网站总体设计,本网站的设计主要由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构成。前台设计主要功能是提供 给用户一个直观、明了的信息浏览页面,后台主要实现信息的管理。总体功能模块图如图 1 所示: 山西万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站

前台

后台

公 首 页 司 简 介

公 司 业 务

新 闻 动 态

解 决 方 案

成 功 案 例

招 聘 信 息

客 户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信 息 查 询

信 息 添 加

信 息 修 改

信 息 删 除

网站整体功能模块图

3.3 数据库分析 3.3 数据库 分析 本网站主要涉及到的 3.3.1 本网站主要涉及到 的 若干个实体在这里建了 5 张表,具体如下:

管理员信息列表(wj_user 表) :{用户编号,用户名,密码,昵称,联系电话} 用于记录管理员用户信息,其中用户编号为主键,作为标识。 新闻列表(wj_article 表) :{文章编号,标题,创建日期索引列查询块,作者,来源,内容, 栏目分类 id} 用于记录公司业务、新闻动态、解决方案、成功案例里的内容,因为这四页都是动态的,模式 相同,所以可以放在一张表中。其中文章编号为主键,作为标识。用 atype(栏目分类 id)区 别放入的是哪一类内容。atype1 对应公司业务,atype2 对应动态新闻,atype3 对应解决方案, atype4 对应成功案例。 留言信息表(wj_mess 表) :{留言人编号,留言人姓名,标题,时间,内容} 用于记录留言人及留言内容等信息,其中留言人编号为主键,作为标识。 单篇固定文章表(wj_news 表) :{单篇文章编号,标题,内容} 用于记录公司简介、招聘信息、页面底部里的内容,因为这三项是静态的,直接在编辑框里对 内容进行修改、删除,模式相同,所以可以放在一张表里。其中单篇文章编号为主键,作为标 识。 留言回复表(wj_mess2 表) :{回复人编号,回复人姓名,日期,内容,留言外键(确定回复 是属于哪条留言的) } 其中回复人编号为主键,作为标识。之所以不可以和留言表合在一块,是因为一条留言可 以有多条回复,不能放在一张表中。在留言回复表中用留言外键(mid)对应着留言信息表留言人 编号(mid) ,这样,可以记录一条回复是为哪一条留言所回复的。

3.3.2 各实体的物理结构

(1) 管理员信息表如表 1 所示: 表 1 管理员信息表(wj_user 表) 列名 uid username passwd nickname tele 数据类型(精度范 围) int(4) varchar(20) varchar(20) nvarchar(10) varchar(20)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允许空 允许空 主键 用户编号 用户名 密码 昵称 联系电话 约束条件 备注

(2) 新闻列表如表 2 所示: (3) 留言信息表如表 3 所示: (4) 单篇固定文章表如表 4 所示: (5) 留言回复表如表 5 所示:

表 2 新闻列表(wj_article 表) 列名 aid atitle adata aauth asource abody atype 数据类型(精度范 围) int(4) nvarchar(50) nvarchar(30) nvarchar(20) nvarchar(50) ntext(16) int(4)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允许空 允许空 非空 非空 主键 文章编号 标题 创建日期索 引列查询块 作者 来源 内容 栏目分类 id 约束条件 备注

表 3 留言信息表(wj_mess 表) 列名 mid username mtitle mdata mbody 数据类型(精度范 围) int(4) varchar(20) nvarchar (50) varchar (30) ntext(16)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允许空 非空 非空 主键 留言人编号 留言人姓名 标题 时间 内容 约束条件 备注

表 4 单篇固定文章表(wj_news 表) 列名 nid ntitle nbody 数据类型(精度范 围) int(4) nvarchar(50) ntext(16) 空/非 空 非空 允许空 允许空 主键 单篇文章编号 标题 内容 约束条件 备注

表 5 留言回复表(wj_mess2 表) 列名 mid2 username mdata2 mbody2 mid 数据类型(精度范 围) int(4) varchar(20) varchar(30) ntext(16) int(4)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主键 回复人编号 回复人姓名 日期 内容 留言外键 约束条件 备注

4 系统实施

4.1 4.1 运行要求的硬件配置

◆ 内存:512mb 以上。 ◆ 硬盘:20g 以上硬盘空间。 ◆ 系统的运行分辨率为 1024×768。

4.2 4.2 运行要求的软件配置

◆ 操作系统:windows 20xx 以上 ◆ 服务器:iis 5.0 以上 ◆ 数据库系统: microsoft ◆ 浏览器:ie 6.0 以上 sql server 20xx 以上

4.3 4.3 主要功能实现 前台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4.3.1 前台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主界面,如图 2 所示: 用户直接点开网站就可以进入到主界面,即网站首页。在页面上方有公司简介、公司业务、新 闻动态、解决方案、成功案例、招聘信息、客户留言这几大块,分别点击各个按钮可进入相应的分 页。在左下方为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解决方案是为同行业的疑难问题提出合理的方案,成功案例 是公司有突破性成就的案例,这两部分做为公司的核心,所以放在首页。右下方为新闻动态和公司 业务,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公司动态和zui近新增的业务。

图 2 网站首页 (2)公司简介页面,如图 3 所示: 点击公司简介按钮即进入公司简介页面,该页面主要介绍公司的成立时间、规模、注册资金、 机构设置等内容,帮助用户了解公司。

图 3 公司简介页面图 (3)公司业务页面,如图 4 所示: 点击公司业务按钮即进入公司业务页面, 该页面主要介绍公司目前所做的业务以及发展中的业 务。其中所列出的所有业务按时间降序排列,前面的为zui近新增的业务,方便用户浏览。 在该页面点击解决方案按钮即进入解决方案页面,是对各行业,各类疑难问题作出合理性的解 答。 在该页面点击成功案例按钮即进入成功案例页面, 对外展示公司做过的成功项目, 从而展示公司 的先进技术和实力。

图 4 公司业务页面图

(4)新闻动态页面,如图 5 所示: 点击新闻动态按钮即进入新闻动态页面,在本页面发布zui近新闻,主要是公司的业务拓展方 面、公司zui近取得的成就,公司整体的发展方向等。其中所列出的所有新闻按时间降序排列,前 面的为zui近的新闻。

图 5 新闻动态页面图

(5)招聘信息页面,如图6所示: 点击招聘信息按钮即进入招聘信息页面,该页面主要介绍公司目前缺乏的人才、空缺的岗位、每 个岗位需要的人数、对应聘者的要求、公司人事部的联系方式、联系人、应聘的具体流程等。

图 6 招聘信息页面图 (6)客户留言页面,如图7所示: 点击客户留言按钮即进入客户留言页面, 客户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客户与客户之

间,客户和公司管理员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如果用户想要留言可以分别在图7中留言人、标题、内容后面的框中写入内容,然后点击留言按 钮进行留言。 而管理员对留言板的管理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里的客户留言管理, 从而实现对留言的 管理。

图7 客户留言页面图

后台管理功能介绍 4.3.2 后台 管理功能介绍

后台界面的设计主要利用了一个框架页,在设计好框架页后,其它页面只要修改每个里面的内 容即可。 框架页是一个主页面承载若干个子页面,页面间相对独立,而且互相之间也可以操作,比如父页 面刷新子页面等等,它可以实现单独页面刷新,我们看起来就是整个页面的部分刷新,这样就减轻了 服务器的计算量,降低了服务器负担。 其具体设计如下: (1)管理员登录页面,如图 8 所示: 这个界面主要是用于管理员登录到后台的主要界面,它的权限仅仅局限于管理员,此模块主要 运用 技术和 c#语言实现,并且利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只需 在主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到后台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存放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数据库当中,当管理员在登录窗口(如图 8 所示)中正确的输入“用户名”和“密 码”时就会进入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

图8 管理员登录页面

(2)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如图 9 所示:

图9

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

在这里,我有针对性的设置了一个查询控件,用于公司业务、新闻动态、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 里。在数据多的情况下,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数据,以方便管理员做出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3)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公司简介按钮即进入公司简介管理页面,如图 10 所示: 描述后面的框是对公司简介的编辑,单击保存,在前台的公司简介中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内容。 在此面页中点击招聘信息按钮就进入招聘信息管理页面,在描述后面的框中对招聘信息进行添加、 修改、删除等操作,在前台的招聘信息里就得到即时的更新。

图 10 公司简介页面 (4)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页面底部按钮即进入页面底部管理页面,如图 11 所示:

图 11 页面底部页面 在描述后面的框里就可以直接对页面底部内容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在前台的每 个页面的底部都得到相应的更新。 (5)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公司业务按钮即进入公司业务管理页面,如图 12 所示:

图 12 公司业务页面 在查找前面的方框中输入标题里的部分内容,点击查找,就可以快快速找出相应的那一条;点 击添加按钮,就可以添加一条新的记录;选中要删除的记录,点击删除,则删除了相应的记录;在 每一条记录后面点击编辑按钮,可以对已有记录进行修改。 在此页面中点击新闻动态、解决方案、成功案例分别进入相应的管理页面,同理进行以上的操 作。 (6)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客户留言按钮即进入客户留言管理页面,如图 13 所示:

图 13 客户留言管理页面 在此页面里,选中某条留言,点击删除,可以对这条留言信息进行删除;点击某条留言后面的 查看回复,可以看到这条留言的回复内容,并且可以对回复信息进行删除。 (7)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用户管理按钮即进入用户管理页面,如图 14 所示: 在此页面里, 可以对后台的管理员用户进行管理, 添加和新的管理员用户和删除已有的管理员 用户。

图 14 用户管理页面 (8)在后台管理系统窗口界面中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即进入修改密码页面,如图 15 所示:

图 15 修改密码页面 在此页面里,每个管理员用户可以输入原密码、新密码,点击修改来修改自己的密码。

4.4 系统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4.4.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xx 以上; 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以上。 服务器:iis 5.0 以上。

4.4.2 模块测试

测试本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子功能,把每个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测试。保证每个模块作为 一个单独的单元能正确运行。在测试中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如在测试客户留 言管理时,没有输入留言人姓名,就会留言不成功,出现请输入留言人姓名这样的信息。

4.4.3 子系统测试

子系统测试是把经过模块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以一个子系统来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 通性是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此,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4.4.4 4.4.4 系统测试实施

系统测试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设计 和编码的错误,还能验证系统是否能提供需求分析中指定的功能。在这个步骤中发现设计中的错误 和需求分析中的错误。 对输入错误的,能进行排错,如在管理员登录页面中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则在下方出现 “您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的提示。数据库中的的已有数据可以进行修改、删除,数据具有可 维护性。

5 结语

通过几个月的设计,我才明白怎样将学校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怎样在一个真正的客户面 前展示自己的理论知识,更让我感受至深的是不论作什么都需要合作和别人的帮忙,一个人的力量 是微不足道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查阅了很多书籍,并且有很多疑难问题是在 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另外,通过这次设计,我才明白,如何真正将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 践中是一个大学生迈入社会zui重要的一部。尽管这次设计已经初步完成了客户的需求,但是不论从 界面还是整体功能的实现上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这也将是我后期的工作的 重点。

感谢

感谢这么多天马联辉、靳燕老师的精心辅导和悉心批改,无论是设计的功能实现还是论文的内 容格式,辅导老师都认真检查,真心的感谢他们和各位系领导对我的关心,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我 将继续努力,将我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江广顺.2.0+sql server 网络应用开发详解[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 server 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 陈冠军.2.0 企业级项目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4] 陆锡聪.基于 web 的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0(2) [5] 架构的 web 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xx [6] 张立科,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7] 技术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xx [8] 戴婉荣, server 数据同步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5(19) [9] 龙马工作室.+sql server 网络开发实例精讲[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10] server 20xx 数据库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wan jun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any’s web site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 has become the rapid access to publish

disseminate infmation. it is an imptant channels f people to wk life plays an imptant role. therefe, the web site’s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position is clearly evident, it has become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infmation construction, are an imptant part of the value. this web site is developed based on sql server 20xx database by using 2.0,c# infmation publish platfm is developed using .the infmation is sted in database can be refreshed by inputing new infmation in background inf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the web site’s interface design is very simple, users can operate it very whole web site is devided into the feground background infmation management can browse web contents, other users f infmation exchange,using the background management module can classify, add,modify delete the infmation. keywds infmation publish visits’book management c#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九

题目:四开胶印机着墨机构三维设计

专业:印刷工程(设备)

班级:

印051班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付

指导教师:江

完成时间:**年3月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江祖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属于开发设计型。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印刷工艺过程是借助印刷压力将涂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张上的过程。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着墨装置,无论对哪种印刷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清晰的印品,油墨涂布要适量、均匀,没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结构合理的着墨装置,任何印刷机都不能印出令人满意的印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早期的胶印机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统,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补充油墨,随着胶印机的不断改善,供墨系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程度,成为胶印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目标是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取得突破,具体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胶印机上研发远程诊断功能。提供远程服务与工作流程,针对具体机器的故障点设计系统解决方案;

设备功能多元化,在大环境的变革下多元化、弹性化,且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印刷设备,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原有机型模块化设计,可在短时间内转换新机型;

机构运动高精度化,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动力负载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并适当做好产品延伸,朝高科技产品的方向进行研发;

无轴传动技术。用“电子齿轮”代替传统的机械齿轮,去掉传动轴,其优点在于避免由于传动轴的扭曲以及齿轮间隙对印刷机张力及套印造成的影响,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同步运转,真正实现印刷机组模块化;

针对特殊应用的混合技术和通过连线生产增加附加值;为了适应上述发展,输墨机构也必须同步发展。输墨系统是技术上极其难于解决的复杂部分。

每一种胶印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设计着墨系统,传墨系统能满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纸张纵向与横向上获得高度均匀的油墨层快速的调节敏感性各个分色图像油墨层之间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对分裂影响的低敏感性对油墨和湿润溶液的数量具有大范围的控制变量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等。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毕业设计内容

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机操作程序的要求,胶印机必须把油墨均匀地适量地传给印版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离墨和着墨。为此本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机构来完成离墨动作,选择适当的着墨时间参数。

设计内容

(1)分析胶印机的着墨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

(2)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

(3)根据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

(4)设计着墨详细结构;

2、主要参数

印刷速度:10000/小时;

纸张尺寸(mm):750*520;

zui小纸张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通过搜索相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着墨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撰写综述;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并借助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通过在自主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计算,绘制三维机构,并完成着墨机构的电子图稿。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5周:调研、收集资料,择写综述,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对着墨机构动作分析,确定着墨、离墨时间,对结构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机构,并确定合适的参数时间,设计计算,完成开题报告。

第6—7周:设计结构,校核。

第8—12周:绘制三维机构。

第13周:在计算机上对所有设计机构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14周:根据三维图绘制工程图。

第15周: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6周: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

第17周: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总结、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二)

1、课题名称: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

2、选题理由

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1.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3.6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zui先进、经验zui多的国家。

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内容:

1.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

2.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

3.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

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

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

7、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2版

3、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3次印刷

4、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3次印刷

5、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第1次印刷

6、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三)

院(系)名称:机电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年级:09机电三班

学生姓名:夏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袁

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

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

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zui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的同时,使电梯能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zui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的研究内容及措施

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总之,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格式注意事项

摘要课题方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而可操作的程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题方案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实施计划、预期成果等部分。课题方案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现。撰写课题方案时要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和过程性。

课题方案的制定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的程序,而且为这些程序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方法,是课题研究的“蓝图”。科学研究是一个广泛收集信息,并通过分析、加工、处理得出有助于认识、解决相应问题的结论过程。由于师生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的限制,对课题研究往往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环节(信息的即时收集、分析、加工和处理工作)。因此,重视课题方案的设计,对于保证研究的规范性,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课题方案的内容

课题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达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主要部份。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越容易操作。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课题方案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用其它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的课题方案)。

3、撰写课题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可行性。课题方案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和步骤要具备可操作性。实施计划要写得具体、翔实,各研究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课内时间一般用于选题、搜集资料、交流展示,而调查、实验、材料处理、论文撰写尽量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资料搜集和实验尽量在校内完成。

二要注意科学性。课题方案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张冠李戴;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

三要注意过程性。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在课题方案中体现出来,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等。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一

一, 选题意义

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迅速变化,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社会流动、城市化、妇女就业、经济的繁荣、家务劳动的减少、婚姻的自由及性知识的传播等,这一切以及随着人们追求的多样化,曾经地那个同质化程度很高的早期社会, 日益变得异质化和多元化了。所有这些都在促成当代中国的性道德、性法律以及与性相关的诸多社会规范也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性犯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上的性犯罪,是指一切违反性行为的生活准则和社会秩序从而危害社会的行为,简言之,即一切关涉性的犯罪,它包括罪、嫖宿幼女罪、强迫卖淫罪、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组织卖淫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破坏军婚罪、故意传播性病罪、走私淫秽物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等,以及受到国外刑法规制的乱伦罪、通奸罪、违反自然性交罪等;而狭义上的性犯罪仅指攻击性的性犯罪,即强行侵犯他人性的自由权利的犯罪行为,如罪(包括奸淫幼女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等,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有人违背他人的意愿而实施性行为,那么被害人就有权保护自己,让这些行为的施加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刑事的惩罚。

在本文中,笔者是在广义上使用性犯罪的概念的。选择刑法对性犯罪的规制及完善这一题目,是有着现实意义及其理论意义考量的。理论意义而言,法律规制的是行为,行为包括合法与非法之分,所有对他人肉体或者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应受到惩治,而一旦这种行为达到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时,具有了相当的刑事违法性之后,就要受到刑法的规制和谴责。一种性行为之所以在刑法中被规定为犯罪,而受到刑法的规制,其关键在于它侵犯了两种社会关系,其一是人的权利,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其二是社会秩序,即社会正常的伦理及情感。但对于性犯罪的刑法学研究我国并不成熟,尚有许多有待深入的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刑法对性犯罪的规制研究,可以完善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缺失。

在现实意义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领域的快速进步,凸显了我国法律对社会生活调整的缺失,而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犹为滞后。在权利淡漠、生活失序的社会中是无所谓性犯罪的,所以一个社会中的性犯罪立法的的背后是有人权和法治作为文化和制度支撑的。只要有人存在,有人的繁衍生息,那么任何一个社会的刑事法律中都有有关性犯罪的立法,有关于性行为的规制和引导。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法治上都是一个后发型的国家,虽然传统的中华法系中也有发达的“性犯罪”立法,但其根基是生长于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下的产物,它并不能为我们今天的法制现代化提供完全的指引方向,因此面对当前我国粗糙、简单、贫乏的性犯罪立法我们自然又瞄向了现实的社会生活需求。一些以前比较少见的性侵犯形式开始增多,给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的案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我国的立法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比较保守和滞后的状态,结果导致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得相当一部分罪行严重的性侵犯者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其后果是严重的。在现实上,通过刑法对性犯罪的研究,可以完善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追求更好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作用。

性犯罪作为一种人格异化的社会现象,在当今的社会中日益显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愈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在我国相对粗浅及贫乏的相关立法的前提下,这些现象要么为法律所没有规定,要么有所规定但不完善。虽然在学理上,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乏其人,但在笔者看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上的片面性且尚有相当地完善空间。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并借鉴理论界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而提出相关立法建构的主张,以期对刑法在性犯罪领域有所贡献。

性犯罪不仅使被害人身体受到创伤、精神受到摧残、导致被害人家庭关系破裂、甚至出现被害人自杀的恶果,而且污浊了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和秩序、有害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应引起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鉴于我国刑事立法上对性犯罪规制的滞后,我们应在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完善。本文追求在理清性犯罪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古代社会对性犯罪的规范机制及借鉴现在西方社会性犯罪的立法特点和趋向,在认真考量我们目前的刑法立法对性犯罪的规制缺陷的前提上,以期提出刑法对性犯罪的一种更为完善的规制。

二,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性犯罪,我国《刑法》中并没有规定相关的概念。对此,我国刑法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1)性犯罪通常是指男女两性关系方面的犯罪;(2)性犯罪是指直接涉及男女两性关系的性行为、直接涉及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及直接展示人的性感部位的行为的犯罪;(3)性犯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性交,或者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猥亵儿童的行为,是犯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犯罪及猥亵儿童犯罪的类称;(4)性犯罪是指由于出于故意侵犯他人的性权利、性健康或妨害与“性”有关的社会风化而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并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可以纳入性犯罪的罪名主要有:罪、嫖宿幼女罪、强迫卖淫罪、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组织卖淫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破坏军婚罪、故意传播性病罪、走私淫秽物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等。但我国刑事立法对性犯罪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

(一) 性犯罪的犯罪主体不完整

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这一章中对性犯罪的规定可以看出,性犯罪的主体和对象并不是普通罪名中的“一切人”对“一切人”,而是以性别和年龄为标准的,以罪为例来加以说明。当前的一般通说认为,罪的犯罪者只能是男性,是男性特有的一种犯罪,妇女不可能成为直接实施犯罪的主体。即便是在共同犯罪中,妇女可以成为男子的帮助犯、教唆犯或间接正犯,也只是取得一个可以成为主体的“名份”而已。

人类历乃至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性侵犯都是由男性对女性实施的,女性侵犯男性的事件虽然有,但由于数量少而不被人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原先被人们视为异端的同性恋逐渐被默许和容忍,同性恋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女同性恋者对其他不愿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女性进行性攻击的情形,这些都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些新型犯罪,我国的刑事立法必须对此做出回应。

(二) 性侵犯的犯罪对象范围过窄

按照国际公约的通行标准,未满18 周岁的自然人都在“儿童”的范围内,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刑法》则更精确地将儿童的年龄界定在14 周岁以下。刑法规定的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或者儿童,作为14 周岁以上的男性,包括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则被排除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外。但

实际上,男性被侵犯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男性受到男同性恋者的攻击。对于男性,包括未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能被动地接受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强者角色,无论是受到了怎样严重的性侵犯,都无法得到法律的公正救济,这是我们在建立健全法治社会过程中应当亟待改变的现实。

(三) 性犯罪立法中的具体罪名缺陷严重

在我国的刑法典中,性犯罪立法中的具体罪名缺陷严重,其中包括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以及其他罪名等。例如组织卖淫罪,我国《刑法》第358条第1款、第2款规定,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从组织卖淫罪来看,它的主体是自然人,法律没有对其作出限制;它的对象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然而考量“卖淫”一词在刑法中的含义发现它有两大特点:一、卖淫的主体是妇女或男子;二、卖淫的对象是异性,因为只有异性才能与之为性交行为。所以撇开已经为法律所固定下来的对“卖淫”主体的突破,即从妇女扩大为两性皆可,卖淫行为只能发生在异性之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男子向男子以及女子向女子提供卖淫服务的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洞开,泥沙俱下,出现了黄毒泛滥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男妓出现,组织男子卖淫与传统我们所认识的卖淫有显著的区别,为了打击这类犯罪,刑法已将组织的对象从妇女扩大至他人。同理可推,既然同性之间的“卖淫”情况也是与传统的卖淫有所区别的,也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接受的,而立法并没有作出规定,这是我国《刑法》的一大空白。

在我国的性犯罪立法中,涉及到此类的还有很多,诸如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嫖宿幼女罪等等,都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已发生了巨变,男强女弱的现象已大为改观,妇女获得了在各个领域平等的地位。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外出现的一些丑恶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大量涌现,并已为国人所司空见惯,如女性强制猥亵侮辱男性(包括男童),同性之间的强制猥亵侮辱行为,以及同性卖淫等其它一些卖淫现象。这类现象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法律的空白,司法机关对此也无从适手,无法律依据可寻,或者突破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去进行类推以归罪。

三,研究方法

对于“论我国刑法对性犯罪规制的完善”这篇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根本指导,具体而言,笔者拟以下列研究方法进行写作。

(一)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实包含着逻辑实证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两个基本层面。实证分析法是属于描述性方法的范畴。所谓描述性方法即对现实存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活动作经验性的表述和说明,即归于实然(is)的范畴。实证分析法属于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对应,在具体方法上主要注重社会调查,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揭示。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人们所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古今对比和中外比较。

(三)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

波斯纳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理性选择的科学(the science of rational choice);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探究以下假设的含义:人在生活目的、满足方面是一个理性化者(rational maximizer)——我们将称他为“自利的(self-interest)”。“人是其自利的理性化者”这一概念暗示,人们会对激励(incentive)作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改变其行为就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这样去做。

四,论文框架结构

序言

一,性犯罪的刑法规制概述

(一)性的概述

1,性与性文化

2,性的规范

(二)性犯罪的内涵

1,性犯罪的概念

2,性犯罪的特征

(三)性犯罪的分类

1,“有受害者的性犯罪”和“无受害者的性犯罪”

2,“自愿的性犯罪”和“侵犯的性犯罪”

3,“法定的性犯罪”和“自然的性犯罪”

4,“聚众的性犯罪”和“单独的性犯罪”

二,古代社会对性犯罪规制概述

(一)男权主义的社会统治模式

(二)刑法对性犯罪的规制模式

三,我国性犯罪法律规定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性犯罪法律设置存在的问题

1, 性侵犯的主体不甚完整

2, 性犯罪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

3, 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划分困难

(二)产生性犯罪法律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思想意识中的男性本位主义的观念影响

3,刑法立法谦抑性的考量

4,传统价值观念的局限

四,现代西方性犯罪的立法趋向

(一)社会背景

1,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2,传统性文化的影响

(二)现代西方性犯罪立法趋向

1,性犯罪的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2,性犯罪的主体和对象范围的扩大

3,性犯罪中“性交”定义的新内涵

4,更加重视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

5,通奸行为的无罪化倾向日趋明显

6,始终坚持“乱伦为罪”的传统

7,强调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选择机制

五,完善我国性犯罪立法的建议

(一)扩大性犯罪中犯罪主体及受害人的范围

(二)扩大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范围

(三)加重对一些严重性犯罪行为的惩治

(四)增强对未成年人权利的刑法保护

(五)增设乱伦罪或乱伦法律规定

(六)增加“婚内为罪”的相关条款

(七)对同性恋中的犯罪问题作明确规定

(八)对“性贿赂”行为要有专门立法.

(九)对网络色情要作专门立法

(十)对性犯罪量刑方面的完善

五,写作计划

硕士生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的选题、开题工作,第五学期末应完成论文初稿。论文字数不少于4万。

六,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xx年8月第3版。

2、高明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xx年4月第3版。

3、苏力:《波斯纳及其他》,法律出版社xx年3月版。

4、赵秉志:《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xx年1月版。

5、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xx年2月版。

6、欧阳涛:《当代中外性犯罪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5月版。

7、李邦友、王德育、邓超:《性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5月版。

8、[英]约翰•斯图加特•密尔:《论自由》,于庆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4月版。

9、[美]理查德•a•波斯纳:《性与理性》,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5月版。

10、[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月版。

11、贺洪超:“对我国性犯罪立法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1期。

12、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中外法学》xx年第1期。

13、李拥军:“现代西方国家性犯罪立法的特点与趋向——关于完善我国当前性犯罪立法的一点思考”,《河北法学》 xx年第7期。

14、魏东,倪永红:“罪的文化学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xx年第3期。

15、苏方元:“论性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法制与经济(下半月)》xx年12期。

16、杨筱柏、于彩辉:“德法合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对策”,《党史博采》xx年第5期。

17、张晓云:“丈母娘“”女婿如何论处”,合肥晚报xx年12月12日第3版。

18、刘辉:“对我国性骚扰立法的法律思考”,《宿州学院学报》xx年第4期。

19、王留彦、雷安军:“构建我国反性骚扰法律体系”,《兰州学刊》xx年第7期。

20、魏莹:“我国有关性犯罪的立法建议”,《法治论丛》xx年第7期。

21、彭文华:“性权利的国际保护及我国刑法立法之完善”,《法学论坛》xx年第5期。

22,李银河:《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二

一、论文题目: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

二、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 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 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 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 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论题将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互动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宏观上的概述,从而引出本文论题,通过例证分析、验证人际互动模式对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五、提纲: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1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

1.2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3 some main interactive modes in the present classroom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1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2.2 the necessity and merit of tak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3 oral english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chapter three 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3.2 two types of personal interaction

3.3 classroom climate

3.4 classroom size

chapter fou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4.1 some principles should follow when evaluating

4.2 the concept of evaluating

4.3 the technology of evaluating

conclusion

六、参考文献

jonssen, dh..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j].educational technolgy. 3 (1994): 34-35.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卢艳春, 路雅琴.“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前沿杂志. 11 ():98-100.

司洪海.“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基础英语教育. 4 ():8-9.

吴蕾.“构建主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7 (xx年):23-24.

范雄飞, 黄玉兰.“把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之中.”读与写杂志. 9 ():35-37.

徐志敏, 王瑛.“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 外语研究. 8 ():56-57.

黄影秋.“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效果.”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3 (xx年): 81-88.

何亚娟.“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渭南师院学报. 12 (): 72-73.

顾晓乐, 黄芙蓉.“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 国外外语教学. 2 ():55-56.

黄艳.“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长沙大学学报. 10 (xx年):145-146.

慕东文.“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 甘肃农业. 6 ():304-305.

孙边旗,张舍茹.“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 教育理论与实践 8 ():37-39.

孙久荣.“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 辽阳师专学报 21 ():87-89.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三

一、网站整体规划,要做网页的第一步便是做网站的整体规划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讨论网站的主题。

网站整体规划是做网页的第一步也是制作网页zui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你要表答的信息,因此我选择了我选择我zui喜爱的服饰来为它做网页。在平时我也对服装的网页比较关心,无论是淘宝网上的衣店还是各种品牌装。这次我是为“易菲”服饰做的网页。

2.定位网站的ci形象。 “易菲”植根中国文化之精髓,汲取自然禀赋之灵性,形成一个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自然人文气息的特色品牌。“易”即是容,是包容,是宽容,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厚德载物,是对人性宽度的一种拓展。“菲”通非,是生机、是个性、是春意盎然、是自强不息,是对人性深度的一种挖掘。“生活如花,自在快乐”是yifini易菲的设计理念,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花儿绽放般美好舒适、自在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也便是我网站的ci形象。

3.确定栏目和板块。

于时间的关系在本次我准备做四张网页:一张主页三张二级页面。分别设计了“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等四个栏目。在这四张页面中我打算都用淡蓝色做背景颜色来映衬我网页的主打色绿色。

4.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

整个网站的创意就在于颜色的搭配,与各种图片的搭配,它们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以便达到表现其品牌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我踩用淡蓝色和绿色为我网站的主打色主要是因为我的产品特性。在设计上,yieini易菲推崇“自然美”,将带表女性气质的花卉和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设计师和顾客所追求的一种洒脱、舒适的生活氛围,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生活情趣。因此我用天空与自然的颜色来表达这张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二、网页制作的前期策划与准备,在本阶级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1.资料的搜集。

在做网页我上网收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主要是有关网站的布局与服饰品牌方面的资料,我首先进它的企业网站找了一些关于“易菲”服饰的图片主要是一些代言形象还有代表其企业形象的图片。其次我去浏览了许多的网页观察其网页的布局、颜色搭配、栏目、板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搜集了一些对我有用的资料。在搜索资料zui困难的便是动态图片的搜集,动态图片其gif格式的还是好保存,但是要搜集flash动态图片就相对较难了。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搜集我的flash都不太成功,不过还搜到了可以换自己图片的代码。在开始时我根本就不知道flash是怎样搜索,不过经过三次像老实询问我终于懂得一些关于代码的搜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zui关键就是平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连zui基本的资料搜寻都觉得困难。也是我平时不够认真和努力的表现。通过这次的教训在以后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争取不范类似错误。

2.熟悉制作软件。

做网页主要用的工具便是dremweaver、photoshop、flash软件。在这些软件我对dremweaver、photoshop相对比较熟悉,因为在平时上课是老师带领我们运用过。所以我还可以正常的运用,但是出现的问题还是有很多。有很多不懂如何操作,只有通过在次去看书才能够了解,这也体现了我学习方面的缺点,它是我平时不够认真的具体表现。

三、网页制作,这便进入我该次的主题了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1.构建站点框架。

在我打开dremweaver后第一步便是新建站点,我把我的站点建立在f\仪下面。并将我搜集的全部资料都保存在其文件夹中,以便网页制作时可以方便的使用。

2.设计主页及二级页面。

在主页我设首页制作时,时刻考虑着网页的基本原则:统一,连贯,分割,对比及和谐的原则,内容统一,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美容美体,一个网站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所做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连贯,页面之间关系连贯,统成一体;每版内容都自成一体,颜色各异,便于浏览;整个网页有动有静,色彩呼应,搭配协调,不呆板,富有生气;颜色各异,但又不同之中又相同,浑然一体。而且制作过程中,不忘以下原则:

简洁实用: 这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特殊环境下,尽量以效率的方式将用户所要想得到的信息传送给他就是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余的东西。使用方便:同第一个是相一致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网页做得越适合使用,就越显示出其功能美;页面用色协调,布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 布局有条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网页富有可欣赏性,提高档次。当然雅俗共赏是人人都追求的。

交互式强: 发挥网络的优势,是每个使用者都参与到其中来,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成功的设计。这样的网页才算真正的美的设计。每个子页都设有上导航栏,便于浏览和跳转。3个二级网页制作时,使用的是表格,每一个页面都用表格为它布局好,然后在插入图片文字及其他,这样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了连贯统一性,不同的内容根据各自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表格,突出各自的主题,增强了对比性。在做这些网页的时候我就进行了如上所述的方法。但我所以网页的背景颜色及主题颜色都是相同的以便突出我每一个网页都是为凸显我主题而服务。

3.实现网页间的链接。

我的链接按钮主要有四个“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它分别链接到我所做的四个网页。链接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把要链接的文字选择在选择工具栏的链接按钮zui后选择自己要链接的网页单击确定便可以了。

4.向静太网页插入动态效果。

在这一阶段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是我在主页插入我的flash的时候,开是我将带码粘贴到我的网页上可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flash却不能够显示。zui后我向老师的请教后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在我的主页插入了flash。而在其它的二级网页我主页插入的是一些gif格式的动态图片。

四、网页的调试

在做完网站才发现,怎么所有的图片素材并不是在一个文件夹中,而有许多的子文件夹,从网上下载的网页全都是一个网页对应一个文件夹。制作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自己懂的太少了,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才赶紧查书,开始的时候只是会建立模版,可不会应用。而对于动态flash的插入我更是问题多多,开始是我对代码基本上是不懂,这就是自己学校上的问题,当真正开始运用的时候在向老师提问。

这只是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它问题也是类似相同。现在想想,自己所会的东西太少了,现在做的网站只是一些简单的静态的网站,看到了一些知名的网站开发出的网页,不仅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且页面图文并茂,五彩缤纷,使得网民赞叹不已,流连忘返。从我做的网页来看可以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以后能做出出色的网页而努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类似动手练习,让我们在实践之中来学习知识。因为我觉得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它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的技术性。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四

研究课题

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

方卉、郑晓辰、董晓、王宇喆、倪靓霞

课题组长

卢静

班级

新高一夏令营

指导老师

吕柏盛

研究背景(为什么提出研究课题,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家庭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空余之时饲养起了宠物。原来饲养用于特殊用途的动物,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玩耍、取乐的对象。饲养宠物可以培养人与动物的情感,协调人与动物的关系,还能给人们带来愉快、活力和希望,增添生活乐趣,可以说益处不少。

随着宠物热的兴起,也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狂犬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宠物随地大小便影响市容,宠物的叫声严重扰民等等。如何规范宠物管理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宠物热对社区生活影响的课题研究,探索宠物热带来的利与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来规范城市的宠物管理。

研究内容:

1、了解嘉兴市居民社区中宠物饲养的现状,包括人们养宠物的原因,饲养宠物的有关事项,宠物的运动场所及时间,宠物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宠物所带来的疾病、噪声污染等),市民对宠物热的看法和意见。

2、了解嘉兴市有关部门对宠物的管理,有关养宠物的通告规定,对宠物伤人事件的解决方法,宠物上证情况和疫苗注射情况,对于宠物疾病的防治。

3、向有关部门咨询解决宠物热带来影响的方法,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宠物管理的方案,以切实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研究主导课程

生物学

相关课程

社会学

研究分工:

1、撰写调查报告:卢静、郑晓辰

2、外出采访:卢静、方卉、董晓

3、进行问卷调查;全组人员

4、数据统计及分析:卢静、方卉、郑晓辰

5、网络资料收集:方卉、董晓

6、课件制作:方卉、董晓

附:研究性学习“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课题方案

课题可行性论证

我们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并已经做好调查表,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较正确的结果,并与媒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原因。同时我们将采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结合。

由于宠物热的范围较广,但目前嘉兴市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所以我们需要调查的地方很多,而且时间有限,调查不可能很全面,碰到了以下困难:

1、由于走访市政府需要指导老师的陪同,再加上工作人员的公务繁忙,对于我们学生的调查研究不够重视,所以没有访问成功。

2、在第一次走访秀城区公安局想了解有关宠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或文件时,由于我们考虑不周到,没有带上可以证明我们身份的证件或是学校的推荐信,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拒绝了我们的访问。在第二次访问前,我们请学校开出了证明才调查成功。

3、因调查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提高问卷的有效率。由于我们缺乏数据处理能力,所得结果不免和事实有些出入,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在问卷调查时,大多数市民能配合,但有少数人表现出不耐烦或不合作,给我们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许多不便。

解决困难的方法:在问卷调查时,我们选择到商场,超市等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和各个社区中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总计100张,监督每个人规范填写并及时回收,以得到翔实的原始材料。在外出采访时,需要学校配合开出证明。

本课题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媒体的报道和社会调查。目前以收集的资料有:

1、嘉兴市秀洲区公安分局<秀洲区关于市区狗患问题调查及研究处理的办法>

2、<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

3、<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违章养犬的通告>

4、市区部分居民有关饲养宠物的事项及解决宠物热不良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时间:5月17日-6月13日

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周:确定选题,并初步制定计划、安排。

第二周:制作调查表格,并展开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第三周:整理资料内容,并作归纳、进行数据统计,总结整个活动及课题。

第四周:通过电脑,做出图片、文字、多媒体的研究课件,并进行展示。

具体外出活动人员安排:

①采访疾病控制中心王主任(5月27日):了解宠物带来的疾病种类、危害,宠物伤人事件人数和频率,如何预防狂犬病等(由卢静、方卉负责,需带数码相机)。

②采访嘉兴市农经局马主任(5月27日):了解宠物注射疫苗、上证情况以及养宠物应当注意的事项(由卢静、方卉负责,需带数码相机)。

③采访嘉兴市公安局秀城区分局治安大队长包水韦(5月31日):了解

宠物伤人事件的解决办法及宠物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由卢静、董晓负责)。

④问卷调查

a、地点:大润发超市及部分社区负责人;郑晓辰、董晓倪靓霞

5月27日(星期四)下午研究性课程

b、地点:江南、戴梦得广场及部分社区负责人:卢静、方卉王宇吉吉

5月29日(星期六)上午

采取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向被访问者索取有关文献资料。

预期的成果:论文

表达形式:多媒体展示

报告撰写人:(签名)

20xx年5月18日

课题组组长:(签名)

20xx年5月18日

指导老师意见

(主要对课题的可行性、特色、研究价值等进行简要评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饲养越来越多,将成为城市另一道风景线。但是,随着宠物热的盛行,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本小组研究的课题试图解决宠物饲养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指导老师(签名)吕柏盛20xx年5月18日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怎么写篇十五

一、

问题的提出

java网上考试系统,是为了配合java语言的网上教学而设计的。它是java课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网络考试系统概述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internet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阅卷,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为网络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过姓名、准考证号码和口令进行登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三、

网络考试系统常用的实现技术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s)型的mis型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这样一来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一种考试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web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

四、

本系统拟采用的解决方法(技术)

本系统作为java课件(网络版)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实现网络考试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从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选择了web实现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系统做成一种b/s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位于服务器上的试题以及对系统进行远程维护。

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很多,本人选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编程技术——jsp作为主要实现手段(配合java

servlet、java

bean、html等)。jsp作为一种web实现技术,它的效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正好符合了考试系统所要求的实时性。jsp自身的安全性,再加上实现模式的特点,完全能够达到考试的保密性要求,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除此之外,作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jsp拥有java语言“一次编写,各处运行”的特点。又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供应商将jsp支持添加到他们的产品中,这样一来用jsp做成的这套系统可以轻松移植到其它平台来运行。种种优点使得这套系统不但为目前校内的网络教学以至于今后远程教育的实现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jsp是实现本系统的技术,它是完全可行的。

五、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构想

(1)

系统的组成

本系统由四个子模块组成:数据库及维护模块、考试子系统模块、成绩管理查询子系统模块、阅卷子系统模块。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下所述:

(一)考试子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是学生使用。考试子系统是本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设计时的重点。一般说来,网络考试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但是为了使学校易于组织和管理,所以本系统对考试时间作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考试前首先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学校规定的考试时间(或预约的考试时间),由于判断的时间是服务器端的时间,所以跟考试机器的时间无关,即使考生修改所在机器的时间,也无济于事。如果时间符合要求,则显示登录页面进行登录,如信息不正确(包括有些考生试图绕过登录页面,直接进入试卷页面的情况,此时由于没有登录信息,系统也会认为是非法考生),系统给出提示信息,并重新定位到登录页面;如信息正确,则可以开始不同模式的考试。当考试时间到或考生点击“交卷”按钮时,则系统把考生答案传送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保存起来,并在数据库中标记考生是否参加过某门课程考试。(随机考试则可给出成绩;非随机考试等教师批改完试卷后讲成绩保存于数据库。)

(二)成绩查询管理子系统

为了能让考生及时、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查询子系统也采用web方式实现,考生在页面输入自己的信息后,服务器就能把成绩信息传送到考生的机器上。此外,系统还可以对成绩进行排序等管理功能。这个系统学生和教师均可以使用。

(三)阅卷子系统

本系统是老师专用的(通过教师登陆才可以进入),对考生来说是不可见的。(对于进行有主观题测试的模式,采用此系统进行人工给分)主要功能有:

1、评分(根据参考答案给出相应的成绩)

2、成绩统计、排序(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考试情况)

3、信息输出(zui终结果的输出)

(四)数据库及维护系统

这个模块能对数据库中的信息(学生信息、试题)进行维护,主要使用对象是系统管理员(只在服务器上运行,不能进行远程维护。目的在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本系统数据库部分拟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microsoft

access

20xx

来实现。

(2)

统功能的初步构想

1、

界面方面:系统有“登陆”、“运行”、“退出”三个界面。每个界面对应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具体由登录系统人员的身份而定)。

2、

内容方面:由于网上考试的特点所限,考试内容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只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上是指“在线测试模式”下)对于“人工模式”下,则由阅卷人改卷后,通知考生成绩。这时以“综合测试题”为主。

3、

安全性方面:设立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方式,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和越权操作。同时将重要信息的维护只限于服务器端,避免了远程维护带来的安全隐患。考试的预约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安全性。

4、

其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用其他辅助工具(如:dreamwaver

mx、dreamwaver

ultradev等工具)对系统的界面进行美化和布局,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运行环境要求:p133,16m内存,win9x、win20xx、winxp、nt网或netware网络。

软件环境:

windows

nt4.0+iis+ie6.0(以上)/windows20xx+ie5.0(以上)+bea

weblogic

server/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apache

tomcat

3.x

6、

开发环境1.41+editplus2.0jcreator

le+dreamweaver

ultradev

4.0

/

mx

六、主要技术简介

jsp是java

server

pages的简称,它是由sun

microsystem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是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作为j2ee体系中的重要一环,jsp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jsp能够适应市场上包括apache

webserver、iis4.0在内的85%的服务器产品,这足以胜任绝大多数的商业事务处理。同时jsp代码经过服务器的解释执行后会直接嵌入到html语言中,这样就简化了页面的输出,也保留了脚本语言易于使用的优点。

jdbc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与接口组成,在jsp中将使用jdbc来访问数据库。jdbc是一种规范,它让各数据库厂商为java程序员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访问类和接口,这用就使得开发独立于dbms的java应用程序成为可能。一般的java开发工具都带有jdbc-odbc桥驱动程序,这样,只要是能够使用odbc访问的数据库系统,也就能够使用jdbc访问了。

七、进度安排

设计总共用时13周。具体安排如下:

1-2周:收集资料(书籍和案例),并完成系统分析。

3-12周:软件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测试)和论文写作。

13周:整理材料,装订论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