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年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8篇)

2022年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08:39:21
2022年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8篇)
时间:2022-12-24 08:39:2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一

2.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3.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4.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7.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8.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9.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10. 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1.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13.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15.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6.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9.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0.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2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出洞以后,于是就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22.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4.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2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7.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8.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9.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0.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3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2.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3.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4.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35.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36.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8.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二

1.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3. 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 (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上》)

4.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5.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6.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天地神明章》)

7. 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8. 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9.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10.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1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12.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13.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

14.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集》卷三五)

15.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16.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7.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1.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22. 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24. 不信之言,不诚之令,君子弗为也。臣言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新唐书·魏徵传》)

25.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26.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7.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8.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乾卦》)

29.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30. xxx烟则食妖也,与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 (《龚自珍全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31.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传》)

32. 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33.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35. 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3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7.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阳缺,此事古难全。

39. 翻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40.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勉学》)

41.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42.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

4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44. 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

45.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4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47. 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8. 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49. 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

50.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棠棣》)

51.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52.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53.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5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55.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56. 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5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58.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59. 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61.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62.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6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忠肃集·石灰吟》)

64.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65.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66.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67.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乾卦》)

6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69.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70. 精神爽奋,则废俱兴;精神怠弛,则百兴俱废。 (吕坤《呻吟语·治道》)

71.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译: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

72. 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尚书·皋陶谟》)

7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75. 满招损,谦受益。——《尚》

76. 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 (《朱子语类》)

77.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尽心上》)

78.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小雅·蓼莪》)

79.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0.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81.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8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8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

8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85.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86.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87.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传》)

88.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89.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90.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离娄上》)

9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92.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93.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离娄上》)

94. 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5. (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96.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传》)

97.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98.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 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100.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101.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10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03.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0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105.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107.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108.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109.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10. 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人享贞。 (《忠经·天地神明章》)

111.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112.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113.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114.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115.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11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1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18.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1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20.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21.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22.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123.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124.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5. 翻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6.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127. 以道言之,选贤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12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2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1. 自昔孔门相传之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 (刘宗周《刘子全书·人谱续》)

13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133.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荣辱》)

13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三

1.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2.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语录》)

3. 三思而后行。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7.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8.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9.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10.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 (《史记·货殖列传》)

1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13. 孰与君少长?

14.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5.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16. 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17.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18.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1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1. 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 (《朱子语类》)

22.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23.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4.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氏家训·慕贤》)

25. 实词:(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20个)

26.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7.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28.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29. 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30.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31.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32. 展布四体,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 (《陈亮集》卷一一)

3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34.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35.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36.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 (王廷相《与薛君采二》)

37.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38.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39.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0.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1.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4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3.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4.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45.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 (周敦颐《通书·治》)

4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7. 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48.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49.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50.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

51.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52.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53. 曾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5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

55.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57.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8.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9.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60.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61.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62.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63.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梁启超《与夫子大人书》)

64.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65.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张载《正蒙·乾称》)

66.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小雅·伐木》)

67.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68.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69.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70.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71.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72. 烈士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死谊。 (《刘梦得文集》卷一○)

73.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74.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7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6.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7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78. 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79.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0. 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81.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2.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8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84.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85. 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86.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8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89.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90.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92. 古之人不余欺也。

9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94. 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

95.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传》)

96.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97.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

9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9.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10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0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02.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四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2.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4.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5.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6.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7.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8.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滕文公上》)

10. 翻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1.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1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3.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14. 读书本意在元元。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5. 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6.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7.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18.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19. 翻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0.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21.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集·海国图志序》)

2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干活

2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4.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26. 三代以来至秦一变……汉唐以来至今而又一变……欧亚诸国之为治,亦由渐而变……孔子处于今日,必不得不一变。(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上》)

27.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重实,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 (《朱子大全》)

28. 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白虎通义·性情》)

29.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30.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颜氏家训·涉务》)

31.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32. 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3. 烈士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死谊。 (《刘梦得文集》卷一○)

3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35. 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36.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37. (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38.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39.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 (王廷相《与薛君采二》)

4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昌黎先生集·师说》)

41.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42.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43. (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44.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 (《史记·货殖列传》)

45.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46. 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 (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47.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4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49.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50.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张载《正蒙·乾称》)

5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

5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53. (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54.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55.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二程文集》卷五)

56.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7. 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5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5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0.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61.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6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6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64. 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阳明大全·传习录下》)

65. 翻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6.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67.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语录》)

68.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修身》)

69.

70.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71. 人皆可以为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已者,皆自弃也。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

72.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3.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7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7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6.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77.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78.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79. 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

8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81.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82.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正蒙·乾称》)

83.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 (周敦颐《通书·治》)

84.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85.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86.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8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8. 展布四体,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 (《陈亮集》卷一一)

89.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9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91.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93.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礼记·大学》)

94.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咸有一德》)

9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96.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97. 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98. 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99.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0.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0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102.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

103. 三思而后行。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04.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105.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万章上》)

106.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0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8.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五

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2.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3.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4.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5.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9.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12. (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13. 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 (《朱子语类》卷六九)

14. 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15.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1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17.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1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19.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0.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21.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22.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23.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4. 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2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26. (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27.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荀子·修身》)

28.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29. 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30.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1.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2.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 (周敦颐《通书·治》)

33.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4.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5.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6.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37.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3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0.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41.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4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44.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45.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46.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4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49. 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50.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51.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集》卷三五)

5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53.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54.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55.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颜氏家训·涉务》)

56.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

57.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5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全集·已亥杂诗》)

60.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6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2. 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63.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64.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乾卦》)

65.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66.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67.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68.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6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戍登程门口示家人))

70.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7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72.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7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勉学》)

74.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75.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76.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77.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78.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79.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8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81. 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82.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8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84.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85.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六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翻译】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七

1.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焚。

2.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没个下梢。 (《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 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

7.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9.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孟子·离娄下》)

10.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小雅·伐木》)

11.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尚书·洪范》)

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译: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

13. 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1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16. 夫圣人之为心也,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盖于人也。 (《柳宗元集》卷一六)

17.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18. 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19. 子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20.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1. 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一)

22. 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23. 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立则政立矣。” (《法言·先知》)

2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25.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

26. 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27.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2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9.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集》卷三五)

30.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3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32. 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则弃。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3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34.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3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36. 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卦》)

37.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38.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0. 曾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41.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4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4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44.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46. 圣人因时制宜,文王之时与周公异,故文王以其时而方,周公以其时而变也。 (《李觏集》)

47.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48. 方今中国所短者,不在智谋而在贞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则惟有道德者可以获胜。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49.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父母是人的根本。

50.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1.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52.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5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4.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传》)

55.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8. 崔九堂。

59. 翻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6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全集·已亥杂诗》)

61.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勉学》)

62.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资治通鉴》卷二)

6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64.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65. 翻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66.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67.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68.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69.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7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71.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2.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73.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74. 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75.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76. 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 (李顒《二曲集》卷一)

77.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 (谢良佐《上蔡语录》)

7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戍登程门口示家人))

79.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80.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81.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8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4.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广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杨雄《法言·学行》)

85. 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86.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87.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誓下》)

88.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梦得文集·天论上》)

89.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9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9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9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95.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96. 夫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道可行矣。 (王通《中说·魏相》)

9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98.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9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荀子·修身》)

100. 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101.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10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03. 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10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105.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氏家训·慕贤》)

10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7.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108.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09.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11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11.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112. 读书本意在元元。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13. 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檀弓下》)

114.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1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16.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117. 诚之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118. 书有刚柔比偶,乐有声器,礼有威信,物有规矩,事有度数,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 (叶适《水心别集》卷七)

119.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20.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21. 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性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备而生民不忧,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振也。 (严复《原强》)

122. alon

123.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124. 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荀子·性恶》)

12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126.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宏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宋史·胡瑗传》)

127. 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128.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12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的句子篇八

古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你都读懂了吗?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文言文哲理句子,字字珠玑!

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解读:灾祸啊是幸福的依靠,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6、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17、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0、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解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23、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2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2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

2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0、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31、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3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34、百闻不如一见。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3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

36、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第二个“不”亦作“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