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七篇)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5:33:46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七篇)
时间:2022-12-22 15:33:46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很荣幸认识你们,我叫夏佳楠,你们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导,在旅途中有什么事,你们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我的号码是

我们现在去龙虎山景区,景区离鹰潭市区18公里。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景区游客中心。我们今天要先走栈道。你们看,那边就是象鼻山。因为它像一头大象在饮水,所以叫“象鼻山”。好,我们现在坐竹筏欣赏泸溪河两岸的风景。因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条竹筏只能做八个人,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请看,这是书山,这是蘑菇山,这是狮子回头,是不是有点像狮身人面像呢?蘑菇山后面的是文豪沉思,这个“文豪”就是鲁迅。这个是无蚊村。因为村内有大量的樟树,樟树的香味驱走了蚊子,所以长年无蚊。这个呢就是“马屁山”,为什么叫“马屁山”呢?因为山崖上长着的草十分奇特,有一丛草,远看像毛主席的“毛”字,侧看又像江主席的“江”字,倒过来看还像“习字,所以称为“马屁山”。

现在我们到了仙水岩观看崖墓群。这些崖墓大多数是2520xx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米,这些崖墓有单墓和群墓。每天下午2点和4点有悬棺表演,这是龙虎山上采药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赏。

龙虎山也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共有63代天师居住于此。有91座道宫,81座道观,30座道院,24殿,36院。这样的宫、观、院已不多见。但是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和历代天师居住之所“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请不要乱动,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乱丢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点乱涂乱划。祝大家旅途愉快!

关于江西龙虎山导游词5篇(四)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叫杨俊文,你们可以叫我杨导。欢迎来到龙虎山。龙虎山是闻名中外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被称为龙虎山三绝。

现在我介绍一下龙虎山的著名景观——天师府吧!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门口,元延六年迁至上清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天师府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使的家。天师府现已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景观之一。

讲完了天师府,我再给你们讲讲崖墓吧,龙虎山的崖墓十分诡异,诡异在于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商人,他们在临时前都会嘱咐自己的儿女一定要把自己的棺材放入这龙虎山的悬崖上,你们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吧?因为这些富商觉得如果把棺材放在悬崖上,就会离天堂近一些,离地狱远一些。

刚刚介绍的两个景点神奇吗?现在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天师驱蚊孝母。相传,天师的母亲喜欢游山玩水,而她的儿子张天师格外孝敬母亲。这天张天师陪伴母亲到仙水岩来玩,沿路之上,看不尽山秀水清。不知不觉红日雨沉,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蚊子特别多,母亲被咬得全身红肿,天狮见了拿宝扇,口念咒语,蚊子就消失了。

为了使大家度过一个轻松、快乐、安全的旅游。一定要听从指挥,遵守旅游规定,祝你们玩的开心。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二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

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龙虎山的三绝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国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据考古学家验证我们龙虎山的崖墓是最据考古价值、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阳神,所以他们认为,把祖先葬得越高,升天就越快,离太阳神也越近,对他们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龙虎山的崖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双葬、单洞群葬。在我们的羞女岩景区内有一个“崖墓探奇亭”,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看到龙虎山最大的崖墓群,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约有3.9米长,是家族中最年长的一位。

等会儿我们游览龙虎山的时候将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悬棺表演,这个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陆敬严教授经多年研究而发现的最有可能的悬吊办法。这场表演需要五个人来完成,是由当地的李氏五兄弟来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时,从后山登入半山腰,然后利用定滑轮原理,将棺木吊入洞中。他们的表演加入很多杂技动作,下面的掌声越热烈,他们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龙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峰中,有一座叫倒挂金钟的山峰是唯一 一座无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峰,但在这座山峰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样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于我们鹰潭市旅游局悬赏三十万,鼓励有识之士来解开这一千古之迷。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三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

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龙虎山的三绝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国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据考古学家验证我们龙虎山的崖墓是最据考古价值、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阳神,所以他们认为,把祖先葬得越高,升天就越快,离太阳神也越近,对他们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龙虎山的崖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双葬、单洞群葬。在我们的羞女岩景区内有一个“崖墓探奇亭”,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看到龙虎山最大的崖墓群,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约有3.9米长,是家族中最年长的一位。

等会儿我们游览龙虎山的时候将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悬棺表演,这个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陆敬严教授经多年研究而发现的最有可能的悬吊办法。这场表演需要五个人来完成,是由当地的李氏五兄弟来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时,从后山登入半山腰,然后利用定滑轮原理,将棺木吊入洞中。他们的表演加入很多杂技动作,下面的掌声越热烈,他们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龙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峰中,有一座叫倒挂金钟的山峰是唯一 一座无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峰,但在这座山峰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样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于我们鹰潭市旅游局悬赏三十万,鼓励有识之士来解开这一千古之迷。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刘。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 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

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

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

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

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

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 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漳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从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的龙虎山,更可观溪中引吭高歌的鸭群、溪岸挥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让您不得不惊叹: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

景区内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是龙虎山的又一绝景。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淡黄色的棺木和垫底泥砖,历历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为何要葬在悬崖绝壁之上,硕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内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无人完整准确解答,已成“千古之谜”,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道穷经,求其真解。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一次成功,对于“如何安放”便有了一个说法。现在每天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观赏完我们龙虎山的各种精华景区,大家应该累了也饿了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楼坐下,尝尝龙虎山当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

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

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故“泸溪活鱼”成为当地的名菜. 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

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 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 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 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

烧熟后,整 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 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

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 菜。

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上清豆腐是龙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说起上清豆腐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观赏完美景,品尝完美食,太阳也已快落山了,我们也应该踏上归途了。相信这里的景,这里的食和这里的风土人情都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约在下次的龙虎山之旅吧!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六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

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龙虎山的三绝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国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据考古学家验证我们龙虎山的崖墓是最据考古价值、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阳神,所以他们认为,把祖先葬得越高,升天就越快,离太阳神也越近,对他们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龙虎山的崖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双葬、单洞群葬。在我们的羞女岩景区内有一个“崖墓探奇亭”,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看到龙虎山最大的崖墓群,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约有3.9米长,是家族中最年长的一位。

等会儿我们游览龙虎山的时候将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悬棺表演,这个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陆敬严教授经多年研究而发现的最有可能的悬吊办法。这场表演需要五个人来完成,是由当地的李氏五兄弟来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时,从后山登入半山腰,然后利用定滑轮原理,将棺木吊入洞中。他们的表演加入很多杂技动作,下面的掌声越热烈,他们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龙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峰中,有一座叫倒挂金钟的山峰是唯一 一座无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峰,但在这座山峰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样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于我们鹰潭市旅游局悬赏三十万,鼓励有识之士来解开这一千古之迷。

鹰潭龙虎山导游词篇七

各位亲爱的团友: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

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

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

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

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

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

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 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漳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从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的龙虎山,更可观溪中引吭高歌的鸭群、溪岸挥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让您不得不惊叹: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

景区内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是龙虎山的又一绝景。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淡黄色的棺木和垫底泥砖,历历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为何要葬在悬崖绝壁之上,硕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内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无人完整准确解答,已成“千古之谜”,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道穷经,求其真解。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一次成功,对于“如何安放”便有了一个说法。现在每天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观赏完我们龙虎山的各种精华景区,大家应该累了也饿了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楼坐下,尝尝龙虎山当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

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

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故“泸溪活鱼”成为当地的名菜. 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

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 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 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 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

烧熟后,整 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 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

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 菜。

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上清豆腐是龙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说起上清豆腐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观赏完美景,品尝完美食,太阳也已快落山了,我们也应该踏上归途了。相信这里的景,这里的食和这里的风土人情都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约在下次的龙虎山之旅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