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年福州鼓岭导游词(11篇)

2022年福州鼓岭导游词(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4:56:43
2022年福州鼓岭导游词(11篇)
时间:2022-12-22 14:56:43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一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20xx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

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字迹古朴,苍劲有力。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塔院)。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三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四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xx多级台阶,经过“七 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 “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 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中国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20xx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9000部,计2.79万多册;手抄经书200多册;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纪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雕版2425块。这是清康熙年间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涌泉寺从宋代起就刻经、印经;清康熙间,成了全国出版经书的重要场所。至今,寺内还保存历代佛经雕版11375块,堪称一座佛经的宝库。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三颗舍利子与佛牙。舍利子是佛门高僧精、气、神的结合物,火化后遗留下的,会发光。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象,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

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回龙阁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开辟,元明两代重开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栏。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阁后有"兰花圃","兰花圃"3字匾额是1961年朱德所书。

十八景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

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观景台

倚靠着木质栏杆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榕城夜景尽收眼底,阵阵凉风吹来,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这是游客在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观景台的切身感受。这座由省登山协会修建的观景台,建在鼓山海拔400米处,与姐妹楼毗邻,采用进口铁杉经防腐处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结实美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纳凉、休闲、品茗,也可以品尝到真正的农家菜。这座观景台建成以来,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登山者来此休憩纳凉,为鼓山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福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地处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作为沿海的省会城市,也是祖国大陆离中国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更是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交流合作平台。福州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开发较早的城市之一。

据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至少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这次繁衍生息。早期的福州人以渔猎为生,他们就是我们的新民称“闽人”。长着是“金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当时的古闽人以蛇作为图腾,挨家挨户一进门就可见厅堂中央供奉着一条蛇,以前不管什么蛇都叫做虫,所以呢,门中一条虫,就是福建省简称——“闽”的来源了。

福州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属于越国的属地,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统一管辖福州地区。后来到了汉高祖五年,无诸受封成为闽越王,就着手新建了福州的第一座城池——冶城。从冶城开始,福州就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之后,福州先后经历了六次拓城,并且五度成为帝王都。在唐开元十三年,人们发现福州城西北有座山叫福山,那么城就因山而得名,曰“福州”,这个名称呢,也就一直叫到了今天。真的是有福之州,人杰地灵,风水宝地呀!

“福”字最早在清康熙词典里为衣字旁,加上一横、一口、一田。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一件衣服穿,有一口饭吃,有一份田耕种,就是最大的福气了。到了如今,“福”又有了更深的含义,即长寿、好德、善终。而“有福之州”呢,则更显其内涵。它不仅有山之仙气,水之灵气,更有人之福气。在福州呢,会让大家领略到“天福、地福、眼福、口福、清福。”

舒适天气之天福:福州属暖湿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在16-20度左右。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四时蔬菜纷呈,四季瓜果飘香。(有正月的瓜子,二月的甘蔗,三月的枇杷,四月的杨梅,五月的桃子,六月的荔枝,七月的番石榴,八月的龙眼,九月的柿子,十月的橄榄,十一月的尾梨,十二月的红桔赶过年。)另外呢,福州的海域面积也十分的辽阔,和陆地面积相当,因此福州拥有着众多良港,水产鱼类品种繁多,是全国三大天然海水养殖基地之一。总之,一年四季绿树不断、鲜花不断、水果不断、海鲜不断。

有山有水之地福:从地形上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就了福州独特的地形地

貌——三面有山,一面靠海。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寿山,母亲河闽江贯穿城区,形成了“枕山,面海,襟江”的气势。还有一则童谣是这么说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福州市中心有九座山,有三座三藏起来,三座三看不见,当然还有可见的三座三,分别是乌山、于山和屏山。在乌山上有座塔叫乌塔,在于山上有座塔叫白塔,两塔遥遥相望,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这里所说的“条江”当然是闽江了。它发源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山脉,干流长577公里,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有70%的福建人都是喝着闽江水长大的,因此我们亲切地称它为福建的母亲河。祖籍福建的文学大师冰心是这样赞美她的:“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不知道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的父母之乡。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著名作家郁达夫还把闽江比作中国的莱茵河,他认为闽江比欧洲的莱茵河还要来的漂亮呢!除此之外,福州还有大大小小总长度超过99公里的河流超过42条。像福州这样有山有水的城市大家也许见得多,可是像福州这样,城外有山,城内又有山,不仅有河水、江水,还有海水的城市我想就不多见了!

绿化美景之眼福:福州自古以来就有“榕城”之美称。我们进入城区,接到两边种的80%都是榕树。福州榕树的种植可追溯到北宋年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有个太守叫张伯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他到乡间视察民情,走着走着,感觉有点中暑发烧。这时恰好碰到一位好心的老农。他将太守扶至一棵树下休息,并给他端来一碗水。喝过水后,太守醒过神来。抬头间,无意中看到一棵大树。他就好奇的问这位老农,“这是什么树,为什么在这里能生长的如此之好?”。老农告诉他这叫榕树,最适宜在福州这样炎热的地方生长。太守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就在自己的府衙门前种了两颗大榕树。并且还号召当地的老百姓一起编户植榕。一时间,福州绿茵满城,暑不张该。榕城之美称也就从此流传到现在。福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著名历史古迹150多处,已有17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众多,一定可以让你一饱眼福!

山珍海味之口福了,大家可要控制好口水哟。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福州的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首席代表菜叫“佛跳墙”,原名“福寿全”。据说最早出自一位官员的夫人之手。是一道集山珍海味于一体的大杂烩。后来闽菜奠基人郑春发经营一个叫聚春园的菜馆,一批举人、秀才到此吟诗作对。“福寿

全”这道菜抬桌,打开坛盖,顿时香飘四溢,众人拍手叫绝,当即作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福寿全”更名“佛跳墙”,并且闻名遐迩。除此之外,福州还有鸡汤汆海蚌、荔枝肉等特色菜。还有鱼丸、肉燕、光饼、芋泥等几时道名吃,绝对让你大饱口福啊!

最后要介绍的当然是沐浴温泉之清福了。福州是全国少有的三大温泉城之

一。“五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福州温泉早在晋代就被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福州温泉有三大特点。一是水温高,二是水量大,埋藏浅。三是水质好,无色无味。有些温泉当中还含有钾、钠等微量元素,对治疗皮肤病、疼痛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疗效。现在请大家顺着我的左手方向看,我们呀,已经到达第一站,福州金汤温泉度假区了,下面呢,就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小吴下车去泡一泡,洗刷刷,洗去大家一路的风尘和倦意,去好好享受一下沐浴温泉之清福吧!

福州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啊,拥有昙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寿山石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别看这里远离中原,历史上它也曾五次被建为帝王之都,①第一次的时候是在汉高祖时,无诸在这里建立闽越王国。②到了五代十国又成立闽国的首都。③南宋末年的宋端宗逃难到福州,在福州登记,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④明朝末年的隆武皇帝在福州建立了第二个南明政权,称福州为“天兴府”。⑤最后一次啊,是在1933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首都就在福州。

那么,福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位团友,如果你喜欢登山,你可以上鼓山、旗山、青云山,几乎周边的每一座山岭都是不错的游玩景点;如果你喜欢玩水呢,不但可以游西湖、左海,赏闽江两岸风光,还可以到平潭、长乐赶海观潮;如果你喜欢看古迹,福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建筑、古寺庙、名人故居众多,只要你有时间,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的。

各位团友,福州始建于汉朝,到唐朝的时候,因州北有福山而改名为福州。后来到了宋朝的时候,全程遍植榕树,出现了“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奇特景观,因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美称,而且越叫越响亮,榕树也就成为了福州的市树。

那么福州的市花,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提示一下,在我们车厢里呀,就弥漫着它的花香。没错,就是茉莉花。夏天是茉莉花开的季节,司机师傅们都喜欢买串挂在车内,既净化了空气又装饰了车厢,这叫一举两得。或许啊,很多人不知道,这茉莉花并非是中国国籍,它来自波斯,也就是现在的印度,阿拉伯一带。它从西汉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在福州落户了,所以已有了20xx年的栽培历史了。福州不仅是国内最早引进茉莉花的地方,还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呢。茉莉花是舶来品,是福州海洋文化的见证。由此可见,早在汉朝的时候,福州就已经开始与海外有了贸易往来,而且呢,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商贸港口城市。

各位团友,福州是有福之州,那么我相信,来福州的人都是有福之人。福州有福,到底福在哪呢?小罗认为啊,它福在山之仙气,水之灵气,人之才气。都说有山无水枯燥,有水无山单调,有山有水那才叫绝妙。而我们福州不仅有群山环绕,城内还有乌山、于山、屏山三山鼎力,白塔乌塔两塔对峙,还有穿城而过的母亲河闽江,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福州呢,是中国内河密度最大的城市,至今还拥有着内河42条。据初步规划啊,福州将会把它们分为风景观赏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可以坐着游船观赏福州的市容了。

各位团友,提到水啊,还有一个咱们不得不说下,那就是福州还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它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水量大、水质好。最难得的是我们的温泉都集中在市中心,这在世界各大城市还是极为罕见的。自古呢就有“浴在福州”的美誉,福州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享受温泉了。老福州人把洗温泉称为烫汤。每当忙碌之后,劳作之余,到澡堂里去“烫一烫”,那幸福绝对不是今天的桑拿浴所能比的。至今那些老华侨回来探亲的时候还在那感慨:“游山玩水固然好,比不上在故乡洗上一个温泉澡。”

所以啊,有人说,要是来到福州,没有泡过温泉,那就等于没有来过福州。不过大家别着急,我们旅行社为大家安排的酒店里就有温泉啦,大家晚上就可以好好的享受了。

各位团友,要说到人才之气啊,据史料记载,从唐宋到明清,福州籍状元就有23名,进士则多达4000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有民族英雄林则徐、西学泰斗严复、文坛祖母冰心、数学家陈景润等等。所以说呢,福州是个不折不扣的“海滨邹鲁”。

由此可见,福州人不仅会享受生活,而且还勤奋学习。各位团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福州人向来知足常乐,对待工作,既能吃苦,也能适时变通,富庶让这个城市十分的宽容,一点儿也不排外。都说福州话听起来像外语,但是很多场合大家还是说普通话的,就连老一辈的福州人也不例外,都学着说几句,就是有时候发音不太标准。其实呢,福州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的底层是古代闽越族的语言,经过历史上的几次北方大迁移,这些移民带来了古吴语、古楚语,还有一些中原口语,它们相互融合,就成了今天的福州话。听起来好像是南北大杂烩,这就是福州的特点,不论是语言还是工作,生活方面,各方族群,多元文化,在这里都可以相互包容,和谐共处。正如林则徐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体现着福州的城市精神。

各位团友,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它的饮食文化。而在福州呢,它的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以福州菜为代表的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这其中啊,佛跳墙就是闽菜中的首席菜,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风味小吃呢,更是遍布街头巷尾,肉燕、鼎边糊、鱼丸等等,都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这些呢,我们旅行社也都有为大家安排,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好好的品尝了。

各位团友,展望未来,福州城市正以现代的步伐东扩南进,它或许不再是“三山两塔,一水长流”的古城,而是一组结构合理,适合人居住的,经济增长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福州人民的目标。福州呢是个开放的城市,它正敞开着它的双手,迎接大家的到来。

所以,我们热忱的欢迎有更多的朋友能来福州旅游观光,来感受一下福州古城的神韵。相信有福之州一定能让你们载福而归的。好了,各位团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下榻的酒店,现在,请大家好行李物品随我下车,请小心慢走。谢谢!

备注:无诸姓驺氏,越王勾践后裔。(约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汉闽越王,姓驺氏,为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越国解体后,无诸移居闽地,占有福建及周边地区,自称闽越越王。秦统一后,降为君长。秦以其辖地为闽中郡。王号被撤的无诸怒而揭竿,率闽中兵从诸侯灭秦。秦亡,偏狭的项羽掌政令,仕途坎坷的无诸再次与闽王之称无缘,血液中不安分的因素再次促使他率兵抗楚,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六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七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20xx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

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字迹古朴,苍劲有力。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塔院)。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八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九

各位贵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福州来游览。

见到大家的心情就象今天天气那么灿烂,我是中国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旁边这位是开车经验丰富的马师傅。今明两天福州之旅将由我们跟大家一起度过,在这预祝大家这两天玩得开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 非常荣幸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素有“闽山第一”之美称的福州最有名的旅游胜地――鼓山。

鼓山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耸立于榕城东郊,闽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闻遐迩。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从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廨院东侧的一条1954年修建的盘山公路约8。5公里,直达涌泉寺前停车场;二是在廨院西侧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间有一条石阶古道,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每隔500米左右就盖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时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彩更为浓厚,而为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因此,鼓山摩崖石刻随处可见,约有549处。自宋代以来,历代名人墨客就在绝顶峰、灵源洞、白云洞、舍利窟、达摩十八景及古道旁的岩石等处凿下各种字体石刻,其中刻在灵源洞附近的就有300多处,也是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等人及现代人郭沫若的手迹,这些名人荟萃的自然“碑林”篆、隶、楷、行、草各种俱会,真是琳琅满目,相映成趣。鼓山也是国内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犹如一座天然的石刻书法宝库,所以被“东南碑林”。

在“灵源深处”的石拱门前刻有四个大字。进入石门,傍崖而下六十余级台阶,我们现在所处的灵源洞,在地理学上属于谷中谷地形。它山势迥异、岩石嵌怪,两峰之间裂一深涧,宽约3米,深达两丈多,有似石洞,称灵源洞。这里林木荫荫、凉风习习,夏日,这里就是一座天然的空调房,非常舒服。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有一位宋代的名人,贪图这里美景,导致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留下了“忘归石”、三个大字。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往前方看,前言三个红色的楷书大字“忘归石”是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所提。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字君谟,出生在我们福建仙游。自幼聪明好学,十八岁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为官清廉,刚正无私,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颇得民心。从这幅字上可以看出,宋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蔡襄任福州知洲才一年,和郭世济、苏才翁、邵一华四人来鼓山游玩。因贪图山间美色,忘记时间,故留下“忘归石”三个字。蔡襄多才多艺,他的文章、书法都写得很好,他写的《茶录》、《荔枝谱》是我国较早的农业专著。但蔡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书法,历代对他的书法评价都很高,后人把他、苏东坡、米芾、黄庭紧四人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在书法上,蔡襄是个多面手,

单就蔡襄的楷书而言,评论家认为蔡襄的楷书受唐颜体影响较深。如果大家看到颜真卿晚期的楷书字贴,就不难发现两人楷书比较接近,都是写得浓厚雄伟、方正饱满。蔡襄在吸取颜体浓厚雄伟、方正饱满等特点的基础上,把字写得笔力遒劲,体态显得俊逸典雅。因此,蔡襄的楷书有着“端庄沉着”的风格。

大家请往左手弥勒阁峭壁上看,施元长于1061年所题“喝水岩”,关于这3个字,还有一段灵泉喝后永不回的小传说。相传古时涌泉寺的开山祖师神晏在此诵经,因涧下的流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那么现在这股泉水流到哪里去了呢?一会我会带大家去找这股泉水。关于这个传说,引来了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的争论,如宋代文人徐锡之认为“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都喝水过他山。”包括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也留下了“怪他活泼源头水,一去千年竟不回。”有人认为此处不可无水,有人认为“无水亦佳”。大家抬头看,那四个大字是否令我们回味无穷呢?此外,这里还有宋代林公济、燕度、孙觉、魏杰等多人留下的墨迹,各种书体各显神韵,供大家欣赏。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十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20xx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

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字迹古朴,苍劲有力。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塔院)。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福州鼓岭导游词篇十一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