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农村小学学校调研报告(八篇)

农村小学学校调研报告(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4 10:48:47
农村小学学校调研报告(八篇)
时间:2024-06-14 10:48:47     小编:zdfb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一

从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我们把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项目进行研讨。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能课,而学生更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其在学习其他课程的繁重压力中得到一些放松,完全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可开可不开的劳技课。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定位。教师不仅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应在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要较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家里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只是听闻,还不曾接触。了解该情况并登记好,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一周就一个课时的信息课,对于本来就对电脑接触甚少的农村孩子而言,时间真的是太匮乏了。如果能根据情况,酌情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让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之余,还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无疑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提出,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也面临重大挑战。在课程改革中,引导教师认同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帮助教师接纳新的课程内容和完成新的教学活动,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环节。特别是远离城市、缺乏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支持的农村地区学校,这一任务就更显艰巨。近年来,我省农村小学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研修方式。“校本研修”被认为是培养具备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教师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尝试开展多种“校本研修”活动,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全面了解目前我省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态度、困惑、期望,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为我省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导,我们开展了全省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为获取比较全面的数据,共涉及小学101所,发出问卷101份,收回10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就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访谈并查阅相关资料,经过汇总与分析,下面是我们的调研情况的总结。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能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学校新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研修,呈现出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开始建立相应的教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教师们开始关注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观课、评课的方法,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有的教师开始自觉地阅读教育理论及相关领域的书籍,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实践证明,农村小学通过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从实际水准来看还处于初步的摸索、尝试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对培训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没有把校本研修作为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活动,而是等同于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口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学校缺乏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分析,也缺乏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没有分层分类的要求,盲目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加重了教师负担;还有的学校由于学校人员少、校点分散、财力有限,没有较好的研修资源,只能因此而放弃很多较好的研修设想。

1、我省农村小学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涵、功能定位还缺少确切的理解和把握。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修制度。从调查情况来看,有12%和56%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收获或较有收获,29%的教师仅仅是略有收获。但是,对于校本研修所倡导的基于学校的观念,对于校本研修三大要素即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含义,对于校本研修要着眼于研究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的思想,多数领导和教师还缺少确切的理解和把握。有23%人认为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校本研修。我们认为,要使学校教研活动真正实现校本研修所追求的目标,学校领导和教师就有必要进一步清晰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以避免由于认识不到位而产生的教研方向和活动引导上的盲目性和追求形式的问题。

2、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还没有真正发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功能。校本研修以学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要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调查表明,一方面,我省农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是有的。在调查中只有18%教师认为自己教学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校本研修,也有教师提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学,没有做研究的义务。有51%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60%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没有发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功能。虽然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主要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在调查中有52%教师也意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只有47%的教师在研修活动前“查找资料,积极准备”,22%教师注重研修活动后应用,26%教师听课评课后改进自己的教学。可见,在研修活动后,教师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进”。还有5%教师认为研修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有20%的教师认为学校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如何开展针对性强、贴近教学一线实际的专题研讨活动,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教学研究”功能是目前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3、我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资源开发不充分。校本研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从理论上说学校中的任何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教师的发展造成影响,都可成为研修资源,但最主要的应是“人”的资源。调查表明农村学校校本研修资源不足,一是校内资源不足且开发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风格、学有专长的教师在村小较少,特别是把校内骨干教师或学有专长、教有风格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资源转化为群体特色,更显不足。教师在日常研修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教学书刊也分别占61%、45%。校本研修中得到同伴的直接帮助的只占27%,有51.5%教师认为校本研修中最缺乏的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二是校际资源利用不充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风格、学有专长的教师主要在中心小学,乡镇中心校多年来形成了“中心”优势,成为村小校本研修的主要校外资源。所以65.1%的教师认为中心校与村小资源应互通共享,50.3%的教师认为村小要利用中心校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一个地区的中心校或相同类型、层次的学校,肯定拥有较多的可资交流的培训资源。如名教师,特色课程等都是很好研修资源。但学校之间交流仅限于上级组织到中心校听课等活动,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通过教学观摩得到帮助占40%。可见,中心校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和村小的能动积极性没有很好发挥,缺乏有效措施,实现有限资源的校际共享。三是教师培训机构介入不深,影响不大,没有发挥主导的功能。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校本研修中来自专业人员和同伴的直接帮助的分别占7%、27%。76%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最缺乏的是“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与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可见,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目前校本研修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我省农村小学教师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教师都能经常关注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并经常查阅各种媒体获取教育信息,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更新,绝大多数教师都形成了自觉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习惯。教师们虽然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在工作中研究新问题,但只有不到30%的人能自觉将收获加以整理、提升,多数教师尚未形成整理、提升的习惯;在教研活动中有37%的教师只是听取同事发表的意见,愿意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只占29%;38%教师在“表达自己的做法”,而“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的仅为4%。而校本研修的目标是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要有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可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5、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发展共同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经验和教学观点,不仅自身的素质得以提升,而且群策群力,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促进更多人的反思和成长。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集体研讨的教研活动比独立钻研好(40%比10%)、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72%比4%)、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37%比16%)。有45%教师倾向“以问题为中心的集体研讨会诊”,有42%教师喜欢“针对某一课例进行解剖分析”,这说明随着校本研修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的合作、研究、参与等教研意识已有所增强,绝大多数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研讨提高专业水平。当前需要根据教师需求,有计划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创设一个研究、反思、合作、交流、分享的平台,这个平台应是比较友好的、开放的、平等的、自愿参加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6、教师迫切需要通过指导、互助、反思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有三大要素,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有73%教师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有16%教师最想得到网络帮助、13%教师希望得到校内专家帮助,9%的教师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资料的帮助,9%教师想通过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得到专业指导。反映出教师们既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探讨、解决具体问题,又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指导、互助、反思的不断循环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对于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教师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的有66%,选择“以课例为载体,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的有25%,选择“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也有34%。只有9%和1%的教师希望专业人员给他们提供相关专业信息和组织教学观摩、评比。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到广大教师是非常期盼获得专业指导人员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渴望教研员能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希望能在活动中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和民主的学术氛围,通过互动交流、讨论和专业引领人员指导下的行为跟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正确把握校本研修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校本研修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我们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相关理论,才能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为此,应提高对校本研修内涵、基本要素等的认识。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进修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修,以修促研,提高教师素质以提高学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培训模式。所谓“校本”,即以校为本,就是要确立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基本理念,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思想意识,引领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划校本研修内容,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研修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要面向全体教师,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要激发广大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体,真正进入在工作中研究、研究性地工作的职业状态;教师研修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研导修,即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素质,确保进修提高的专业方向性、问题针对性和工作适用性;以修促研,即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健全研究队伍,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导向功能。校本研修应是研修一体,互生共荣,在研修中工作,在工作中研修。基于上述认识,校本研修的目标诉求是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校本研修的主导思想是基于学校,立足教师,源于课堂,研究真实的问题,创新真实的做法,追求真实的成效。

究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研究课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随后,执教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教案。教学设计必须着重体现研究主题的主导思想,必须着重尝试研究主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第四步,上课听课,课堂观察。由执教老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观摩,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课堂观察,既关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而着重观察记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学行为;第五步,课堂评议,深入反思。组织教师对研究课进行分析评议,以研究课为范例,就研究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再讨论,以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教育理念审视、分析教学中的具体细节,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的改进;第六步,提练总结,行动跟进。

在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问题解决、行动跟进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措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成功经验,创新教学技术。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是由教师基于自己的实践自主选择研究主题,是同校、同组教师在同一文化环境下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励广大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瞄准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把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对策研究、课堂实践、总结提炼、行动跟进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是集体商量确定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合作学习、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共享成果,整个过程都是合作开展的群体活动,所以能够更好地营造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围。在大力推广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方式的同时,大力倡导各校抓重点、创特色、讲实效,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自主选择研修内容,自主创新活动方式。

3、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人员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校本研修不能停留于低水平的说课、评课、交流研讨,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引领提升研究水平,必须引领教师从具体的经验和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反思、改进和创新。专业研究人员和教研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了解课改和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研究中的困难。教学引领与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善于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倡导不断创新的研究风气,创造生动活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的方式方法,与一线教师一起体验新课程,解决课改和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在校本研修中,必要的专家引领是不可缺少的,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农村学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为中心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优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在学校、教研组内形成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教师集体研究力量。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三

我镇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盐城市最薄弱乡镇之一。全镇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1、办学条件

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宝塔镇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学校简易教学楼平房校舍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宝塔小学1020xx97b116480年代c增寿小学6301992b19490年代c朦胧小学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鉴定建议均为:建议拆除。

(2)办学设施。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宝塔镇小学办学条件统计表学校办公设施电教设施办公桌椅教师用机学生电脑(台)多媒体(台)电视、dvd宝塔小学36套(90年以后3套)部门科室有95(其中45台已届淘汰年限)45增寿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朦胧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电教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生均)语音室可用录音机可用投影仪册数无无无仅省“四配套”b类器材6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3)公用经费。就目前公用经费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国的排名约12位,小学生均370元,与江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一致。同时农村小学由于生数相对较少,享受到的公用经费总额少,往往难以满足学校功用经费使用需求。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

1、班额少。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

1、办学条件简陋。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问题成因分析

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全镇小学无一名科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专职教师。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我镇小学在编教师83人,其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达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或年老体弱生病休养的达17人,坚守教学一线的人员仅58人。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①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20xx年、20xx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②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加之思想封闭保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欠缺,尽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置身于镇校范围内,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在专业成长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领。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尽管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怕引发矛盾和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无法拉开较大的差距。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者有之;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龄不肯上班者有之;无病呻吟,小病大养,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教育的呼声逾加强烈,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原则上每镇举办一所小学的布局要求,对现有学校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

2、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由于受到经费使用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行添置设备、设施相对较少,“等、靠、要”倾向较为明显。目前,各校教学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离。要组织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普查,立足县域实际,制订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3、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要深入学校作好调研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要保证学校经费总额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二)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学校发展步伐,是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诸多方面逐步趋于均衡,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县城学校是全县优质师资最密集区,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六年。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2、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3、组建县域教育联合体。以县内知名校、龙头校引领,组建多个教育联合体,实行人才、资源共享与互动,组织开展帮扶与促进活动,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配备、办学设备条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与繁荣。

(三)进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影响。但多年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澜不惊,教师岗位“铁饭碗”的倾向表现得依然较为明显,特别在农村学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为严重。

1、切实开展动真碰硬的师德教育活动。毋庸讳言,目前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法,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已觉得不再是那么底气十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诸多行为的存在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开一场至上而下的“整风运动”,通过展开深入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上的存在问题及差距,并制订出台具体而明确的制度与规范,对新发生的违规行为作何处罚,进一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

2、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按需设岗的要求,对各学校核编定岗,由学校组织实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使能够胜任教学一线工作并享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的教师优先聘任到教学一线工作,享有高于教辅、后勤等岗位的待遇和报酬。促使不能胜任一线工作、不安心从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养不愿上班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转岗或待岗。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可允许农村学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拥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从业人员,方可保证农村学校全员聘任制改革不会因教学岗位人员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当前,教育行业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所理解的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杠杆未能在调节与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一是要保证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民主性、真实性,二是要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真正做到依据德、能、勤、绩等综合因素考核发放。做到有为才有位、绩酬挂钩、优绩优酬。从而形成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敬业爱生、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出现与发展,带来一些题目。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年轻的父母)都纷纷到城市往发展,大多不能拖儿带女出往,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祖父辈或某一个亲戚朋友来照看。目前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小孩,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呢?围绕这一题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目标:

为了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以及对留守儿童这种现象采取怎样的缓解措施。

三、调查内容: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题目。

四、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87份,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间隔接触进行调查。

3、查找文献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寻找相关信息。

五、实践基地:

福建省浦城县古楼乡古楼中心小学

六、实践时间:

20xx年9月1日~9月25日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全校有358名学生,留守儿童较多,有87名,占全校的24.4%。

2、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中小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的。

3、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4、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小部分跟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题目和原因

1、学习成绩较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留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缺课、中途辍学等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均匀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缺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从调查了解到,从学习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14%,较好的占30.82%,中等偏下的占48.04%。甚至有的班后十名就有4/5是留守生。

2、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对监护人不礼貌,有点时有夜不回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从调查了解到,从行为习惯上看,优秀的占24.53%,较好的25.92%,一般的占29.81%,差的占19.74%。

3、道德滑坡明显。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治理而易于造成男孩讲究吃喝、看碟上网,打架偷窃,轻易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在: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没有礼貌,经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四周人对自己的评价。

4、心理健康堪忧。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分歧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轻易走极端。

5、安全隐患严重。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轻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侵害后没有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发现。

1、长期缺乏亲情关爱。与学生交谈时问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社会、政府、学校或者我们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你们觉得有可能做什么呢? 一个学生答道:“没有多少可做的,能做的就是经济上的,但我们缺少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他们往往仅仅以为留守儿童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作为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

2、教育题目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未几,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未几。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据调查,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中从未上过学的占9%,小学文化的占56%,初中文化的占35%。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

3、社会各界关注不够。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留守学生当成题目学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分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以为留守儿童题目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题目,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题目而忽视之。前几年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对留守儿童题目报道的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治理宣传得少。教育部分、研究部分对留守儿童题目研究力度不大,成果未几,成果的应用推广不够。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题目,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间隔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题目是一个社会题目,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1、政府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答应务工流进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答应劳动力自由活动,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题目的解决。同时还要强化政府统筹治理,加强社会支持,进步外来务工职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第二,相关部分要加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长大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治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治理力度

第一,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这些孩子长大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注,多给他们一个眼神,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多给他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往接纳他们,往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热和。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进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进步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摒弃“留守儿童”即是“双差生”的错误熟悉。

第二,为留守儿童的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第三,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热和。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治理外,应该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静静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题目,解开心灵的“疙瘩”。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

第一,父母固然在外误工,但经常要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题目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长大,教会他们学会做人,长大成为“贤德圣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长大情况,而且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第二,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远在他乡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照顾孩子上往往倾向于物质上,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完事大吉。要帮助家长转变这种观念和做法,配合学校,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第三,改变在外误工家长重智轻德的错误观点。

4、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分、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长大。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上风,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如我县开展的心连心、学雷锋等活动成效明显。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让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的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地长大。家园里的孩子企盼着关爱。假如人人献出一份真挚的爱,假如人人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就会为这些孩子的健康长大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四

一、基本情况

1 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 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 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 山上、田里、庭院、市场 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 绿色银行 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 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3网名大全积极推广 一池三改,qq大全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3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

5 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五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研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六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情况,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了扎实推行有效教学工作,我们一行8人于3月5日至14日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有效教学视导,现简要汇报如下。

本次教学视导调研共计8所学校xx镇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xx小学、xx乡中心小学、xx镇中心小学、xx小学),我听课13节,针对讲课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等项目进行了专人各项全覆盖调研视导,在每所学校都与教师个别交流,与学生互动,并参加了集体座谈。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都能体现出一定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虽然现在农村小学的条件都不错,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有的甚至连录音机也不进课堂,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

2.教学理念体现的还是不够充分

尽管教师们的学历不低,但大都是新上岗的,所以教学经验不足。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标,不能做到有效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和学法,备足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但大都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情境性和交际性,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还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3.课堂教学效率欠佳

通过听课,发现不少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一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但我们的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还是自己讲得多,让学生练得少,课堂气氛沉闷。通过这次调研中课后抽查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加强学习意识。

全体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探索教学方法,认真研读《吴堡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探究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听,多说,多读,在交际中使用英语、感悟英语、体验英语,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教师本人要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水平。

3.培养语用能力。

从单词、词组入手,培养学生的组句能力,重视口语练习,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规范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后一定要及时批改,并及时在课堂上反馈。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该积极研究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七

兴国在教,兴教在师。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更应全面的读懂老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教师心态,采取有效的对策,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工作。现就农村小学教师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中青年教师占据比例较少,这种现象在村级小学比较普遍任课教师年龄偏大,不能在教学第一线的人员较多,内退的教师较多,许多学校长时间没有分过新教师。为了开好课,个别学校仍聘用代课教师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求。

四是职称评聘不公。

职称评聘经历了三个阶段:评聘合一——评聘分开——评聘合一。不论是哪个阶段,哪种形式,均与职称岗位设置、教学业绩息息相关。目前,教师职称的评定存在弊端: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在中学任教绝大多数都能评上中学一级教师,而在小学任教要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很困难,大部分小学教师到退休时70%以上为二级级教师。再从同龄人来看,年龄相当、教龄相同、工作业绩都不错,然而在小学任教要评上中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不容易,在中学任教要不了几年就上了。这无疑导致中青年教师千方百计往中学走。

五、工作疲软,成就感降低,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

在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升初中不进行升学考试,压力减少;再加之干好干坏学校也没有奖金可发。自然形成工作疲软,结果: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知识淡化,教育倒退,贻害无穷。

针对现状,要改变现状,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挫折面前有顽强意志,有进取的精神。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 校园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生活场景,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校园生活则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作为校长就应与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尊重教师的人格,理解教师的甘苦,建立命运共同体,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真诚相待的学习型、工作型组织,使教师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竞争。

三、规范考核,激人奋进 。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的工作能力。做到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指出努力的方向,最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四、打破初中、小学职称界限,统一协调管理。

职称改革既然分成了一、二、三级,那么人事局部门不应把小学初中再分开。许多中青年教师是从初中下来的,乡镇中的中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随机调配使用的。初中教师多了,就把多余人员分到小学中去;而当初中需要教师时,再从小学抽调精英教师到初中任教。职称改革统一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李长 城

高柳镇水曲小学

2010.11.11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篇八

寒假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山东潍坊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辍学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老校长,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校长,其次 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

主要的采访问题及分析状况:

1. 学校有长远规划吗?

设计意图:针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逐渐增大管理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有持续发展意识和策略。其中,长远规划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它不仅有长远目标,而且还有实施目标的阶段措施和方法,因此,一所发展得好的学校,一所有发展希望的学校,长远规划也就必须具备。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基本上没有长远规划,我结合实际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工作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在办事,上级喜欢什么就抓什么;学校抓的重点就是有政绩可捞的事。因此,学校没有规划,现在该做什么,今后该做什么,学校向那个目标发展,自己心里没有底,完全是水来便开沟。甚至就一期的计划而言,也大多都是新学期开学后,校长或者主任坐在办公室,翻翻文件,几个小时杜撰出来应付检查的东西。

2. 学校有发展目标吗?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时,我预想有可能有的学校没有长远规划,但我认为,一所学校持续发展,发展目标是必须有的,不然就如无头苍蝇,漫无目的的瞎忙。

从结果来看,学校没有发展目标,只是遵从上机教育机构的领导,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3. 学校怎样抓教师学习的?

设计意图:我认为不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它的希望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关键又在于学习。

走访答案:基本没有系统的组织教师学习,主要是上级组织集体学习,学校里基本没有组织学习,要求教师自己学习,但很少有教师做到,教师的对学习没有热情,只是用考试,查读书笔记的数量等考核要求教师学习,让教师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角度去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

4、学校最注重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想从学校管理、学校行为着手了解中小学校情况。

答案小结:学校重视抓考试成绩或者升学率,还有安全卫生。可以看出,学校最注重抓的大多是眼前的、外显性的、短期内显效的方面。

5、学校是用什么评价教师的?

设计意图:新一轮教育改革,其中最难改的就是教育评价问题,因为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设计这题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我们学校现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案小结:学校的评价还停留在简单的量化评分水准上,其内容的设定、方法的选择都是从便于操作,唯分定论的角度在进行。有的评价办法或者考核细则,看起来除了学生考分以外还有很多条条框框,但要真正拉开评价距离的却还是只有考分,因为其他各条几乎都是一样得分。

6、你们的校长最重视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着重想了解校长的工作重心和校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内容,也就说校长抓了什么,想抓什么.从而分析、评价我们校长队伍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新时代特征,大多还是采用的比较原始地管理办法,抓考分,抓应试,抓表面,抓安全,抓政绩,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没有多大改进。

7、你们校长担任什么学科教学?

设计意图:该题的目的在于调查校长们的任教情况,是不是能够身先士卒,是文科还是理科,试图从中得出校长们是偏重理性的多还是偏重浪漫的多。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担任学科教学,没有完全达到设计目标,校长只是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8、校长对教师们要求高吗?

设计意图:从此题了解校长的管理强度、力度和角色意识。

答案小结:跟以上答案差不多,校长只是关注成绩,要求教师抓学生的成绩,提高考分,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9、你满意你们校长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前者意在调查校长的认可度,教师的认可度高,校长的人气就旺,只有人心所向,校长才有凝聚力,才会一呼百应。这样校长的方针、策略、意愿才会完全实现。反之,满意率低,就有可能被动应付,人心涣散。问题的后者目的在于看不满意的原因,看被调查者是否有意气用事,是否凭空捏造,是否理由充分。

答案小结:部分教师对校长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个人不满,管理理念不正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0、校长应该在哪些方面作调整?

设计意图:意在调查当今校长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建议、意见,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希望。

答案小结:跟上题的不满意原因相符,教师们认为校长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应对校长进行组织培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11、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多少?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调查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投入程度。

答案小结:从走访结论看,教师直接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平均每天在2—4小时之间。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直接工作负荷不是很重,还有潜力可以利用和发掘。

12、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设计意图:因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考分问题是我们想淡化但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问题。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当今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答案。本题意在调查一线教师的看法。 走访答案:一般只做参考,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不排名次;学生考分好,社会评价高,但不等于学生能力;学生考试的真成绩我喜欢;不想看中;现在重要;高分并非能力,但希望学生考高分;努力的报酬;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调查了解;学校看得很重;考试衡量教学,所以注重分数。

答案小结: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分数高,学生的学习好。其次,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其实在现阶段下,由于现有形式的高考存在,量化评价制度的普遍运用,不重视考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13、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想通过本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走访答案:在课堂内完成;课内;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内、课外都有;课内与课外结合2;每天;课内,家庭也有一点;课内外都有;按要求完成。 答案小结:学生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主要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仍然比较严重,老师更多是在为自己的考核得分着想,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负担。

14、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有虚假吗?

设计意图:凭我的了解,中小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但到底有多严重,本题目的就在于得出确凿数据。

答案小结:综合走访的答案,大部分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学校会组织听课,但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走过场,然后把听课本填好。从中说明,教案、听课都有待改进管理。

15、学校在教学上最难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题了解当今农村教育最难问题。

答案小结:主要问题集中在农村学校的课件制作、设备添置;评价与分数的冲突;新课程与农村经济相差太远;学生们的差异给教学带来困难;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较低;学生难教;新课程的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学社厌学;培养学生的智能。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既艰巨又复杂,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要做调整,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更要思考更要学习更要调整。

16、家庭教育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当地家庭教育的现状。

答案小结: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在家中没有辅导学生的功课,几乎没有家长主动询问老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很落后,需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

17、家长管学生的学习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情况。

答案小结:与上题的结果相同,家长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每学期期末时问一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及班级排名情况,平时都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

18、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可度,从中也可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答案小结:家长对学校工作都是不清楚,不了解,对学校的关注只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过对学校的认可度。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我所调查的宋官疃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使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上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乡镇学校、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