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智慧社区调研报告(7篇)

2023年智慧社区调研报告(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2:53:28
2023年智慧社区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4-03-20 22:53:28     小编:zdfb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一

;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赋能减负是贯彻落实广汉市《智慧广汉“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基层治理发展的创新实践。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赋能基层治理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便捷安全、多元和谐的智慧社区,有利于加强政府与居民的联系,提升惠民服务水平。但是,目前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还存在着社区服务水平较低,智慧社区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管理和协调,缺乏合适的商业模式,仅限于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未充分融合商业元素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高,城市整体形象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目前智慧社区建设情况加以研究,又快又稳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做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涉及xx个智慧社区建设(其中雒城街道xx个社区,新丰xx个社区,金雁xx个社区,高坪镇xx个社区),建设覆盖面达xx%的小区,小区共有xx个,小区类别多,设施设备层次不齐。智慧党建使用上级党建系统,在镇(街道)面向群众推行的“广汉为村”进行党群管理互动;智慧政务的各应用系统基本使用的省、德阳开发的相关应用系统;智慧服务的线上管理智慧化水平不高且社区涉及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涉及少,内容不全。

(一)三无小区数量多

社区中xx个小区为三无小区,有xx多个小区只有一个年岁较大的保安守门。对于智慧社区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

(二)数据对接存在困难

当前部分小区虽然有人员进出口、车辆进出道闸,但市场品牌不一样。有铭铂智创、百胜、伊兰度、赛菲姆、云泊、捷顺、海康威视、亿博、博脉等数十个品牌,经过了解,各品牌道闸、门禁接口暂无国家统一标准,加上有的小区使用的门禁、道闸系统为多年前安装,现安装厂商已无法联系等,数据对接存在难度。

(三)社区监控摄像头问题多

社区中新丰街道、雒城街道监控摄像头覆盖面较多,但雒城街道中仅xx个小区布放有监控,同时存在监控摄像头老旧,画面模糊、非国家统一标准协议摄像头等问题,监控对接存在问题。

(四)群众满意度不高

在走访有的小区时反馈,有的小区居民对安装门禁、道闸较为反感,例如:雒城街道有个小区,原街道帮小区安装好车辆进出道闸等,但小区居民自行将其拆除丢弃。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战斗力,充分调动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的积极性,整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各职能部门的力量资源,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发挥主心骨作用;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需对接;立足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居民潜在动能,提升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智治”主心骨

一是建强智慧社区面上“指挥部”。高标准组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领导专班,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市长任双组长,负责全盘统筹协调;在组织部、大数据局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推进、技术支持、督促落实等工作。目前,已召开专题推进会xx次,研究解决资金、项目、技术等难点问题xx个。

二是带好街道党组织“龙头”。把智慧社区建设列为街道“书记工程”,采取试点突破、示范提升、全面推广步骤,率先在街道、社区、小区建成不同类型示范点位,以点带面有效形成燎原之势。

三是筑牢社区党组织“堡垒”。社区党组织牵头主导,动员小区各方力量摸底调查、问计问需,协调承建企业与物业公司联系对接,引导党员业主发挥作用,全市累计开展调查xx次、征集群众建议xx余条、签订合作协议xx份,有力保障项目落地。

(二)突出资源整合,打好“智治”组合拳

一是注重部门项目带动。以实施“十大微改革工程”为牵引,整合政法、公安、住建、综合执法、通讯营运商等部门单位项目资金xx余万元,采取统建与分建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开发建设综合管理、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网格等系统,分类指导推进不同层面数据平台和智能设施建设,实现整体带动。

二是建立企业竞争机制。坚持在实战中“赛马相马”,明确公开竞争、同标拓展、择优比选三项原则,选定商住、三无、老旧、安置小区xx类“试验田”,公开征集xx家公司自愿带资建设、直接投入实践。目前,璧虹、城发等公司已建成小区示范点位xx个,蔚蓝郡、极宇小区已成为全市样板,山东莱阳、成都青白江等地先后到广汉参观学习。

三是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坚持“智治+众治”相融互促,广泛搭建居民问需、议事协商、共建家园、ar自拍等群众参与平台,从一开始就让智慧小区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事,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如,金雁街道采取每户企业出资xx元方式共建智慧安监系统,极宇小区运用“众筹”方式动员xx户居民捐资捐物参与建设,格林威治小区通过群众问需把智慧政务引入家门口,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务实管用,彰显“智治”新成效

一是强化指挥调度。试点建成街道综治中心,集成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应急处置等功能,对人口、房屋、事件进行精细管理,将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xx类力量纳入线上调度,实现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一网统管”。

二是实现政务到家。依托市民通、一体机等平台,线上推行个人婚姻登记、生育审批等简易办事服务,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核、领证等一次办结,形成“市区xx分钟、网上全天候”政务服务圈。

三是精准人口管理。在小区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全覆盖采集人员身份、图像等xx类信息,实现对党员、流动人口、特殊群体、涉稳涉疫人员分类管理。如,沱水小区运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独居老人活动轨迹、健康状况,遇到危险自动预警求助,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四是智享居家生活。坚持科技为民利民,在小区铺设应急广播、一键报警、高空抛物监控、垃圾分类、环境监测、消防安全等智能设施,全方位改进居民小区治理服务,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

目前,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从便民、利民、惠民出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围绕社会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现实的智慧社区建设发展道路。已建成街道智慧管理平台xx个,智慧社区xx个,智慧小区xx个,形成不同类型的示范效应。

(一)党建引领的基层管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道闸、门禁、摄像头,人员识别、车辆识别、手机端应用、网格化管理、高空抛物设备、一键报警、应急广播、环境监测、重点人群的监控、防疫措施等,让基层管理进一步科学和智能。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网格,通过建设党群服务站,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开展党员亮牌服务等举措,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基层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白里社区的政务自助一体机让群众办事不出村,iptv的接入,解决不会使用职能手机的老年人在电视上就能查询和看到相关事项的问题。同时,该小区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振兴乡村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农业产业化的附能,让农事、种植、养殖、施肥、溯源、农产品直播电商等集聚功能不断丰富。

(三)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有效改善

航天云网四川公司建设的极宇小区属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乱停乱放常态化,经过公司规划,道闸、门禁、内部通道监控一应俱全,机动车位的规范、消防通道的拓宽,非机动车位规范,彻底解决小区内部的“乱”和消防安全问题,居民议事厅的改造,党员菜地打造、智能路灯等设施的添置,着实为该小区居民生活增添了便捷和惬意。

(四)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一是智慧社区各类设施设备的安装和升级,让居民的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广电网络(壁虹公司)开发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党建、治理、政务、服务等模块,让四级管理侧有了更加智慧精准的管理手段。二是各类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的增加,让社区居民办事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基层,实现群众办事“xx分钟圈”。三是管理手段创新和基层治理网络化,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商业小区提档升级,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和环境的规范,安置小区和三无小区有了智慧的“基因”,让曾经的村民也“嗨”上了集中居住智慧管理和城市居民便捷的生活服务。

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一是积极对接德阳,完善方案,在技术上对标德阳,在内容上对标沿海先进地区,开发有广汉自身特色的应用。二是整体谋划,分步骤实施,计划分三步走完成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第一步抓好试点,选取新丰街道聚心嘉园、雒城街道大同小区(安置小区)、蔚蓝郡(商业小区)等开展试点,为全面推进奠定基础。第二步抓好社区覆盖。对新丰街道、雒城街道、金雁街道、高坪镇百里社区实现所有社区全覆盖。第三步抓好小区覆盖,对涉及的xx个小区实现xx%全覆盖。三是加快建设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在xx年完成xx个街道(xx%)、xx个社区(xx%)、xx个小区(xx%)建设任务,xx年完成全部xx个小区智慧化建设(其中高坪镇白里社区、小区作为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试点),有效转变社区工作被动管理,实现政府、居民、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基层治理新思路,助力广汉高质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二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科学决策是确保执政、施政正确的前提和基础。中共绵阳市委,就社区建设问题,在充分调动民间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借鉴国外政府决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这既反映了其战略性的前瞻思维,也反映了其对科学和民主决策的充分重视。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绵阳市委的委托,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6人,在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资深专家、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狄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绵阳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一、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下发后,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普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绵阳市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其中城区131个,市县城区和乡镇265个),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市级10个,县级3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先后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有18名“社区优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1、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逐步趋于完善。20xx年以来,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陆续制定了关于《绵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十多项社区建设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3、社区建设瓶颈现象局部缓解。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建设经济瓶颈现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区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地所在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00平方米社区调研报告社区调研报告。大多数社区的年度总开支平均达到3万元。

4、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初具规模。目前虽然绵阳的社区服务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以区市县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96个,各类服务网点1900多个,已全部覆盖区市县政府驻地。建立社会捐赠站点136个,接收捐赠衣物10万余件,接收社会各界赠款560万元。落实“星兴计划”项目91人,建设各类老年服务设施78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不足的矛盾。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25000余名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

全市已建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13个,建全民健身路径86条,并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范围。建社区法律服务机构167个,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100多支各类老年文艺活动团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24个,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87人,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社区警务室317个,建社区治安巡逻队392个,落实社区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队员236人,巡防队员1900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进展良好。

(二)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类别不同。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分析,绵阳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1)纯居民式社区,即游仙开元中街(属城市拆迁居民聚集区)、涪城顺河社区(属老城区居民聚集区)和金菊社区(属工薪阶层聚集区);(2)国有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社区,即东材社区和工区街道办事处;(3)城乡结合区,即游仙六里社区(属“村改居型”社区)、高新东段社区(属农转非、企业职工和小区居民混居型社区)和经开区板桥社区(属“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其中,既有建区时间较长,功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如游仙区开元中街、涪城区顺河社区等,也有建区时间短,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社区,如游仙东材社区等。此外,各社区所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社区实力悬殊。由于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如游仙六里社区拥有规模较大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和种子批发公司,其可从社区经营的公司中获取充足的财力支持用于发展社区建设;但多数社区的经费开支严重不足,一些社区甚至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如涪城板桥社区的负债累积已过6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难以为继。

3、社区需求各异。尽管各类城区存在某种共同的需要,但基于社区类型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居民的社会需求也不尽一致。办公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社区,目前更关注的是基本办公设施得到切实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区,更关注的是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国企和下岗工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更侧重于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安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最需要的是对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以及就业培训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二、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一样,当前绵阳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决策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绵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该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 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的调整,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过度偏重于gdp的增长,而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重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关于向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解决基层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可喜的是,自xx届四中全会来,中央连续提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届六中全会集体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为地方政府构加强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绵阳社区面临发展契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普遍认为绵阳市社区建设“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并对社区建设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所始料未及的。绵阳市相关部门领导,受市委谭力书记的指示,对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市委政研室根据实际整理的考察报告,受到了谭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社区管理制度、社区政策性事务办理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市民政局、涪城区、游仙区等相关部门领导,也普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目前,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于社区建设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3、经济实力壮大,社区建设瓶颈现象有望消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绵阳市经济规模逐渐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绵阳全市gdp为560亿元,财政收入为50亿元,并还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解决当前绵阳市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有利于缓解目前制约绵阳社区建设遭遇经济瓶颈制约的状况。

(二)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1、社区管理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调研报告工作报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绵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宜于人居的环境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周边农村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涌入绵阳城区。全市流动人口已近10万,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7。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同上述人群一样,均游离于传统单位体制之外,对绵阳现有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压力,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对于财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区,如六里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在物质上无需予其太多支持;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如东材社区这类企业改制新建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因不同社区的建立背景、发展水平和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也应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区,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是工作重点,发展滞后、外来人口多的社区,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其工作重点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协助解决就业问题;资源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工作重点是在得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

再次,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社区工作机制

社区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需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派驻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配合社区工作,社区要在保证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有偿或无偿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条款对社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如规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以前必须按开发规模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完成并且出让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以后再返还。把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纳入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单位所在社区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参考。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三

根据市政府x府办明__号文件精神,我局组成工作组就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个别询问、座谈讨论等方法开展调研活动,对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有了较好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和兴办主体,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服务的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普通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各类社区成员;服务内容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区就业、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家政服务、餐饮、修理等许多行业;具有上门入户服务、设点集中服务,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一)发展现状

1、社区自治机制得到体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规范社区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建设理事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切实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各社区组织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培育和发展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较好地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机制。

2、社区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为改变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分别在__年和__年开展了两轮社区共建创建活动,其中第二轮共建创建活动还在进行当中。通过政府、社会、帮扶(驻区)单位、社区自身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区尤其是城镇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尤其是长期困扰社区服务发展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均都达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等办公设施。

3、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如吉州区已有一栋面积达9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心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组成。中心开办了35项业务,形成了为民服务四大体系:以法律服务为主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以劳动监察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保护体系,以低保、社保、医保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以社区便民利民为主的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全区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各部门全部进入中心开展服务。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困难群体救助、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全区各社区“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活动室、医疗室)都相应齐全。通过三级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全区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4、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已由原来由政府举办的针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就业服务发展到由政府、企业、集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系列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以救助、劳动保障、就业、安全、计生、卫生、文化、环保、教育、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和以养老、托幼、家政、助残、帮困、小型商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非公益性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__年,全市613家托幼机构提供托幼服务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务机构提供家政服务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办机构提供服务31000多人次。

5、服务机构出现专业化和品牌化。__区引进和培育了“万众和”,“精诚”等企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万众和”集社区家庭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智能安防服务、社区终端物流配送、社区文化传播于一体,开发服务项目200多个,创立了“社会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834个,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中央、省、市领导和媒体多次视察和报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社区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社区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通过共驻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区建设力度,大部分社区包括办公、服务用房以及其它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还有部分社区缺办公、服务用房(有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办公和服务条件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还比较弱。

2、对社区服务业的认识不够。目前社会各界对社区服务业的界定不够明晰,社区居民在单位制逐渐解体,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群体归属感仍在单位,社区意识不强,对社区服务的认识模糊,参与程度不高,整体活力不强。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人们对社区服务业存在择业观念上的偏见。目前仍旧有不少人认为从事服务业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区服务业许多岗位闲置无人干,而下岗人员又纷纷找活干的局面,或者在一个岗位上不能长久坚持下去,既阻碍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就业面的扩大。相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不够有力,使社区服务业的开拓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3、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我市的社区服务业布局零散,服务面窄,层次低、规模小、经济效益差,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社区服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4、社区服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我市从事经营性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一般都是无其它就业选择的人员,甚至是失业人员加入到服务队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训练,服务技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地采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资源,已成为制约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社区为载体发展便民服务、家政、保健、休闲、娱乐的社区服务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社区服务业将成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既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又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区服务业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区服务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凡属福利性服务项目,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凡属经营性项目,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创办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各地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注重整体推进社区服务业,又突出解决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既要体现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揽。区分社区服务业的不同类别和居民的需求状况,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一)对策

1、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

①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市)、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②进一步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加快老年养老设施建设。城区规划建设一批老人公寓(托老所)。积极探索推进居家养老模式。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健康咨询、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房(区)。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社区学校等载体的作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

③进一步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善、程序规范、服务到位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健全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志愿者队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企业退休人员及特殊困难人群社会保障服务更加优化,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发展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和非正规就业组织,鼓励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绿化、卫生清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服务岗位,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后勤社会化服务岗位,广泛吸纳低保、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积极援助有困难的妇女就业。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

④进一步发展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和辖区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要健全社区警务、人民调解、信访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完善措施,规范运作。

⑤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健全街道、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举办社区邻居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电影进社区“双百场”等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的各项活动,并形成制度。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市民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

⑥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工程。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

2、加强社区非公益性服务。

积极把与市场化商业联系紧密、营利性、适宜产业化的社区服务项目,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企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资。

①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新建居住区要按住宅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便民商业服务点。通过直营、特许或连锁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便民、便利连锁网络建设,不断改善老居住区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增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发展社区医药、保健、洗染维修、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力量共同兴办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积极推动放心早点店、放心肉专卖店、放心食品专柜覆盖全市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服务站设点,开展“四上门”(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上门)服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产业化。

②促进社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市内各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大力提高社区家政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率。

③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发展。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市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区、街道(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区、县(市)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具体实施计划,在就业岗位开发、困难救助、医疗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呼叫信息化服务、证书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资金筹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社区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的问题。新建小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住宅区建设规划。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建筑设计规划,必须与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市、区政府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的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对社区服务业中纯经营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但初期运作困难的项目,可采用贴息或一次性补助等办法给予扶持。对符合有关条件的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同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5、加快社区服务业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对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评估和资助机制,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并规范管理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7、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和共享,使居民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关便利服务。积极向市民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全市社区信息化推进的考核和引导。

通过5年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建设、产业结构相适应,多种经济并存、管理效益优良、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努力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四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居民居住区快速扩张,现百官、曹娥两街道,已组建社区26个,生活小区126个,社区常住户数61148户,户籍人口91706人。同时,一大批农村和外来人员入住城区,常住人口已达178593人,且入住人员情况较为复杂,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城市生活居住区日益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社区管理工作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建立了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联系结对社区制度,明确了社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市建设局,并在市建设局设立物业科,专门负责指导全市的社区物管工作。百官、曹娥街道党委、办事处也十分重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始终把其作为份内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了班子领导有分工,社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并注重社区基层建设,抓好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主任及小区业委会队伍建设,为社区工作开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社区是最基层的管理组织,百官、曹娥两街道在抓好组织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着力推进社区物管工作。两个街道积极理顺各种关系,明确社区管辖责任,及时指导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对每个新接收的生活小区不踢球、不脱管、不空转,真正做到凡在辖区内新开发楼盘竣工验收移交一个,及时接收一个,管理组织健全一个,尤其十分重视配强业主委员会主任。两个街道通过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考评激励,使各项任务在一线得以较好完成,矛盾在一线自我调停化解,问题在一线积极寻求解决,稳定工作在一线得到较好落实。

。从调研情况看,每个社区居委会,平均担负着10个生活住宅小区,约8千—2万人的管理任务,管理单位量多而面广,工作任务量大而艰巨,住宅人员素质参差而复杂,社区工作者人少而担重,面对繁杂的工作和压力,各社区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负其责、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尽责尽力。在工作中,遇到难事一马当先,抓协调、抓联络、抓沟通,碰到棘事身先士卒,不退缩、不回避、不计较,真正体现了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梯万步。各业委会主任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无私奉献、脚踏实地、讲究方法、自担自治,积极担起小区日常管理、协调、沟通、调解等繁重、杂碎、受气的工作,在小区的维稳、安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市对社区、小区的重视程度与农村基层建设相比存在差距,虽有市领导和部门联系结对,但没有全覆盖,工作尚欠到位,联而不紧、联而不实一定程度存在。二是建设局作为社区物管的主管部门,对社区物管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仅有一个科室,一个科长,导致在联系、指导、开展工作方面精力不够,无法满足对社区、小区正常工作的指导、监管、服务等需要。三是一个社区约8千—2万常住人口,管辖面广,但社区工作者极少,绝大多数社区仅6—8人,且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与现行社区工作也不相适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都压到几个人身上,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强可见一斑。同时,社区工作正常的办公经费、维稳经费得不到保障;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偏低,社区主任到一些联系结对部门求助经费脸难看、兑现难;社区碰到难事、急事、要事求助有些市级有关部门,绕道走、踢皮球、推诿扯皮等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

。现行的《xx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是20xx年6月市政府颁布的,《xx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xx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是20xx年4月施行的。这些细则办法已不能适应迅速崛起的社区、小区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物业管理部门的职责,企业职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权利、义务与责任,前期物业管理要求、服务,物业费使用,维修等方面的规定有待加紧修订完善。

。由于开发的楼盘交付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导致事后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经营用房不到位,或面积小,或区位差;消防设施不出水,监控设备不实用,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有的开发商口头承诺好,实际兑现差;公用房、电梯维护,房屋保修,管网维修等责任主体不明确,保修经费不落实等等,发生问题,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就推诿扯皮,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引发小区业主强烈不满、矛盾激发。现全市已有客用电梯2611部,且绝大多数为小区高层电梯,已出现过电梯下跌伤人事件,但其保养、检测、维修经费无处着落,将成为今后社区不安全的隐患。

。一方面,部分业主只要服务,不要义务,对物业管理人员无理吵闹、辱骂、刁难、动粗。违建乱搭、车辆乱停、鸡鸭乱养、狗犬横行等问题较为严重。从调研普遍反映,出现上述现象的,大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老板,他们行为傲气、出口狂言。另一方面,物业公司挂靠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管理人员职责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违建乱搭制止不力,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对立情绪。

。近年来,楼盘开发类型较多、情况复杂,有敞开式开发楼盘、城中村改造楼盘、公开出让建造楼盘,有别墅、独排、联排、叠排、多层、高层等不同房型的商品房,且空关房较多,而物业收费标准较为混乱,物业公司的物业费收、支透明度不够,空关房全额收费等,引起业主不满和反感。业主以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等为借口,拒缴物业费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小区居住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尤其是城中村拆迁改造安置住宅区和较早开发的开放式小区,情况更为复杂、各种问题频出、工作难度很大。为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小区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强化社区建设,维护小区稳定已成当务之急,需要像重视农村基层工作那样重视社区基层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要素保障。要专门建立一个社区管理工作协调机构,有市领导分管,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社区管理建设、指导、处理、协调、考核等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健全工作机构,配强精干业务人员,认真担起小区物管工作的监督、指导。挂钩联系社区的市级领导和部门要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真正做到贴身社区、直面问题、主动揽事、协调问题、解决困难。要重视社区管理专职人员力量的加强和选配,强化考核评比;要研究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切实重视和关心业主委员会主任,给予其工作上的支持和待遇与考核激励。根据目前物业公司经营困难的实际,市政府要加紧调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公共用电、用水,税收、垃圾搬运等方面予以优惠扶持。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切实规范社区及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市政府要加紧调研,出台加强社区管理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重视社区基层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考核激励,确保队伍稳定。要调研修改完善xx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住宅区物业保修资金、住宅区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尤其是对住宅小区电梯检测、维修保养资金的落实,要明确规定。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出台住宅区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和物业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不同住宅区和不同类型房屋的物管费收费标准,物业费收支、减免要做到公开、透明,尤其对空关房的物管费收费标准建议减半收取。二要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市级层面要建立健全部门、街道、社区工作联络联系制度,对于难点、焦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落实。街道层面要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街道、社区、业委会工作联络机制,深入小区、了解实情、直面问题、协调处置,确保小区稳定。公安局所属派出所要建立所辖警员小区联络制,融入居民住宅小区,为居民排忧解难,指导小区安全防范、矛盾化解、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业委会组织桥梁作用,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着手组建市物业行业协会,为物管工作开展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协调利益冲突。三要强化物管监督管理。市和街道要重视对业委会组织的考核评比,出台和完善激励政策,明确工作要求。市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交付使用楼盘移交物业公司时的监管工作,不走过场。街道和社区要加强对住宅小区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小区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小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对小区每户住户基本情况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要加强物业企业的规范管理,针对物业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收费服务不对等、服务不规范、管理措施不落实、维修不及时等情况,有关部门和业主委员会要严把物业进入关,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并加强对物业企业的动态管理,把企业的资质、登记和年检与平时监管有机结合,切实规范物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针对目前住宅区物业管理薄弱,物管人员素质偏低,小区业主素质高低不一等实际情况,加强住宅小区人员的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为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街道要把提高住宅小区人员的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市文明办和街道要牵好头,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以树正气、重美德、讲和谐、邻互助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年年有特色。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的监督教育,使城市生活住宅小区成为真正的“园林小区、卫生小区、文明小区、和谐小区”。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五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刑法修正案》(八)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发展形势,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司法所人员严重不足。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0人,每所平均2.5人。截至__年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31人,累计解除矫正455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576人。目前,大部分乡镇正在接受矫正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20人以上,城关镇、坟台镇、洪山镇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30人以上。全县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是7.2:1。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15:1。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外,还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依法治理、参与信访综治维稳等工作,大部分司法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工作难到位、容易出问题。

(二)社区参与度不高。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单纯由刑罚执行机关执行,这样的非监禁刑就不属于社区矫正,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目前,全县社会志愿者621人,主要由社区(村、组)干部担任。社区(村、组)干部干部作为最基层干部,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由于未形成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缺少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引导,实践中帮扶教育持续性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三)经费保障严重不足。我县是人口大县,社区矫正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重、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志愿者培训、定位社区矫正手机的使用、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审前调查评估、档案卷宗以及执法、办公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出。按照市委市政府(阜办发【__】10号)文件精神,县财政应按每名社区矫正每年1000元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但从现实来看,财政保障力度还远不能达到标准。

(一)缓解矫正力量不足。各社区矫正中队、司法所是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和平台。但在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力量薄弱,工作拓展难等问题。现有条件下,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为基层司法所配备专职社工,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可有效缓解司法所矫正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适合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遵循社会规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改造是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的重要区别。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结合,吸引专职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可以弥补专业人才和专门知识的不足。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上分散在各村(居、社区)和乡镇。本地专职社工熟悉社情民意、了解风俗习惯,开展矫正工作能得到社区矫正人员家庭、亲友支持帮助,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志愿者参与,共同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这些都符合社区矫正的特点和要求。

(三)提升社区矫正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专职社工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法律、教育、心理等专业的学习背景,法律意识高、规范意识强。他们作为社会工作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从事社区矫正辅助工作,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有利于司法所更好地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提升社区矫正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专职社工的主要任务。社区矫正专职社工是指具备一定条件专门从事社区矫正事务的全日制专业人员,属编外聘用制人员,按照聘用制人员管理。社区矫正专职社工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办理衔接手续;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矫正个案工作计划,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犯罪心理矫正等;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完成司法所交办的与社区矫正有关的工作任务。

(二)专职社工应具备的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

(2)遵守法律,品行端正,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3)热爱社区矫正工作,工作责任心强;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优先录取;

(5)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

(6)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应控制40岁以下。

另外,社区矫正是刑法执行活动,工作的对象是社区矫正对象,属于高危人群的范畴。特别是在基层农村一线工作的社工,常常要独挡一面,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女性社工的比例不宜过多。

(三)专职社工的配备比例。目前,我县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管理社区矫正人员18名。考虑到我县的经济条件以及社区矫正人员不断增多的现实,建议每20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可有效缓解司法行政干警不足与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

(四)提高专职社工福利待遇。社区矫正试点中,聘用的专职社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高素质的专职社工留不住。为保证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稳定健康发展,专职社工的工资不仅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还应建立动态增长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专职社工工资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社会专业人才,充实壮大专职社工队伍。

(五)出台激励措施。目前,有关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备,未建立完善的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现有专职社工大多数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性强,思想活跃,要求进步强烈。实践中应建立社会人才与行政事业单位选拔使用人才相衔接的制度,如将专职社工中的大学毕业生,纳入“三支一扶”范围,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中给予加分优惠,可使专职社工干有前途,干有出路,干有奔头,干有目标。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六

xx社区居委会管辖面积xx平方公里,东起xx,西至xx,南起xx,北到xx;辖区总户数xx户,常住户xx户,总人口xx人,流动人口xx人,出租房xx户,“五类”人员xx人,残疾人xx人,低保xx人;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总计xx平方米。社区党员数xx人,在职党员xx人,退休党员xx人,复员党员xx人,下岗辞职党员xx人,自主择业党员xx人,其他党员xx人;社区活动组织xx个,辖区单位xx个,社区楼院长xx人,xx个院落。

领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精神。

1、营造宣传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力求做到客观、务实、操作性强。

3、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努力掌握社情民情。

4、逐步形成“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工作机制。

5、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发挥楼院长作用,分片包干,入户调查,重点了解,详实登记。

6、认真执行错时工作制,克服困难,确保为辖区居民24小时服务。

根据“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总结出要本着“四化”要求,坚持“六字”方针,即各类民情社情台帐规范化,实施方案措施制定细致化,社情问答责任化,各项制度公式化。“六字”方针为:居家纠纷找社区,就业帮扶问社区,党员回归到社区,政务办理来社区,维护稳定靠社区,各方齐心建社区,通过“找、问、到、来、靠、建”六字方针,全面开展社区服务。我们认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是对社区工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这种工作机制的形成对社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非常务实的指导意义。

经过xx年底社区换届选举,新的两委班子已搭建成功,充实到社区的在编干部已全部到位,虽然面临辖区人口多,特别是流动人口多、工作人员新等诸多困难,但我们仍有信心、有能力掌握运用好“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工作理念,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重点维护辖区稳定,全力整合社区资源,开拓创新地开展好社区各项事业。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指正。

xx街道xx社区

智慧社区调研报告篇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xx余支,各类文艺骨干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x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x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五种人”的办法;针对社区稳定问题,提出了“发展社区文化产业、拓宽居民就业渠道”的思路。这些被社区文化实际工作检验为好的思路,为办事处制定相关决策、举措,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中继续产生积极效应。

(五)促进了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了社区的建设品位,提高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增强了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免疫力。我们调查中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好、精神文明程度高的社区,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迷信活动的人数比例低,恶性案件发生率低,成为城市外在形象、吸引人流物流的重要指标。此外,社区文化与居民文化需求、素质的提高也连带互动,相辅相成,群众在社区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学习、娱乐、健身。据本次调查,许多居民对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有更高的要求,对图书报刊、电脑网络、文艺欣赏、健身器材和家庭文化的需求无论是质与量都越来越高,这表明一方面对以社区文化为主体的家门口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社区的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认识明确是前提。调研中我们体会到凡是社区文化建设抓得早抓得好的社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概念、重要性的认识和建设规律、思路的探索也就相对比较明确。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三)阵地建设是重点。社区文化能否繁荣,阵地建设是重点中的重点。、等社区之所以文化活动开展得起来,说到底还是社区有着健全的文化场所、设施,能够满足社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要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既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社区建设有无文化品位的内在要素。

(四)活动创新是推力。能否有与时俱进的活泼生动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是社区文化能否赢得居民群众欢迎并积极参与的内在要素。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很重要的是要研究内容与形式,时代的发展使文化的外延日益扩展,许多健康积极、有益有趣、好看好玩的活动也越来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扩大视野和范围,在组织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说说唱唱、写写画画。

(五)社区自办是方向。除了政府给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必须的平台外,社区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是办好社区文化的基本方向。社区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社区文化也必须遵循政府主导与社区自办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也证明,社区办文化的积极性高,不等不靠,社区文化就有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而强调客观因素,等待观望,社区文化也就一直打不开局面,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文化需求。

1、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严重不足,档次较低。

2、社区文体设施缺乏监督、落实机制。

3、社区文化人力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尤其是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今后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任务

进一步增强搞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建设好社区文化的有利条件。当前我们的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文化工作的着眼点、立足点和归宿点;要深刻认识繁荣发展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应当要填平补齐的具体任务,以确实抓好辖区内社区文化建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