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青海西宁导游词(九篇)

最新青海西宁导游词(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19:44:06
最新青海西宁导游词(九篇)
时间:2022-12-18 19:44:06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河谷洼地一带,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树、杨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只是它们均显得古老、苍劲而又扭曲,古老得使你无法估算它们的年轮。从它们中间粼粼流着的八宝河,气质极不谐调。不过这并不伤八宝河的大雅。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二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东西两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极为明显。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抒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抒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20_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踪影。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可惜被人破坏。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东流经40多公里后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断。倒淌河由于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传说而名扬四海。

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通往海西、玉树、果洛、海南等的必经之地。镇内建有纪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园,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地方。

日月山双亭在日月山口,有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联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长安去拉萨在这里停留,留下很多历史佳话和神奇的传说,给日月山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确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岭分界,并立界碑,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建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垭口两侧,建筑精巧、辉煌。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未及历史功绩。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貌;月亭有珍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文化艺术与生产成就等方面的壁画。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

日亭壁画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题: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其二题: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唐蕃史册。

日月山展厅壁画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一行,以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数万件作聘礼,向唐求婚。壁画中坐车者为唐太宗,立者为禄东赞一行,壁画中间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岭”时手持日月宝镜,思念故乡亲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亲大任,毅然弃镜西行的描述。壁画下部为唐太宗赐松赞干布的“灌顶国师阐化王”之印,壁画右下部是汉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车中佛像是文成公主从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像,现存放在拉萨大昭寺。左部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缅怀其功德,供奉为神的情景。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昆仑山是万山之宗,地球之脉。

纳赤台一眼泉水终年突突翻涌,被当地人称为“圣水”,此泉,便是昆仑泉。即使隆冬时节,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仑泉水却从不封冻,依然喷涌不止,成为一大奇观。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关隘。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象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烈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中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便是著名的玉虚峰。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昆仑山口既是进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游者神往之地。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场。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巉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因此许多过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桥头凭高俯瞰一番。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四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大观公园。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最初建成于1828年,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180字的长联,轰动四方。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大观公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新修的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徊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盆景园

大观公园盆景园占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区最大的盆景园。园内佳木葱茏,齐花烂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辉,各式盆景星罗棋布。蜿蜒的粉墙边,盘曲的亭廊旁,布满了以树木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千姿百态的老树虬枝尽在眼前:或巍峨挺立、或盘根节错、或婀娜多姿。每当春回大地,山茶朵朵似锦绣,紫藤串串如铜铃,枫叶片片若云霞;入夏则藤蔓掩映浓荫覆盖、暑气顿消;秋来银杏、南天竹、火棘果实累累、红艳欲滴;冬后疏林斜枝、错落有序,伴以傲霜红梅,愈见苍劲。园内许多老桩,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一株清乾隆年间所植的双条“寿”字紫薇,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据说60年代初期,一美籍华人出资3万美金欲买未果,现已成为盆景园的镇园之宝。

近华浦

近华浦三面环水,是大观楼的主景区。公园入口正对近华浦拱形重檐门楼。北面、东面是大型荷花池。“大观楼”是近华浦主体建筑,清康乾时期兴建的馆、阁、亭、堂古建筑群,由临水长廊萦绕贯通,近两年新建“华夏长联景廊”、

百花地

位于庾庄东北面,与楼外楼隔河相望, 公园征用后辟为“垂钓者之家”,鱼塘畔有弧形长廊,柳堤草坪,沿草海航道东侧,长堤与庾庄连接。

“大观楼碑刻拓片展览”、“中国四大名楼馆”、“长联历史文化馆”等文化景点。浦内长堤虹桥,柳荫荷塘,葱郁古树。“彩云崖”假山峰回路转,紫藤花架形成花廊,四季花坛百花争艳,绿草如茵。这里既荟萃了大观楼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春秋两季花展的主展区。

大观楼

地处大观楼东南面,四面环水,柳堤连通,与大观楼隔三潭印月湖面对峙。楼外楼三层,绿色琉璃歇山卷脊屋面,形如画舫。景区有贴水平桥石栏、八角小亭、四方水榭、假山叠石。花坛相连,曲径贯通。西面跨三孔石桥沿柳堤达西园。西园位于近华浦西面,是1998年征用200亩土地新建的长联文化园。有水面30亩,柳堤拱桥,绿草似茵,临池水榭,石板游路,已经形成“苹天苇地”,亭桥水榭倒映碧水,林木花卉烟水迷离的优美园景。

大观南园

在楼外楼东南面,与楼外楼隔滇池航道水面。庾庄系民国年间庾恩锡别墅。园中荷塘溪流,柳堤环绕,曲桥拱桥,小亭藤架,主体建筑为两层中西合璧式“晋侯楼”。设有客房、餐饮、会议接待等服务设施。

东园

位于近华浦东面,由“邱商、柏园”两处私家园林组成,东面、南面临大观河入滇池草海航道。园内荷塘交织,柳堤环绕,跨溪架桥,临池亭廊,景色幽深,荷塘畔、柳丛中建有四方重檐“小观楼”,公园管理处。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五

红石峡是云台山景色的精华所在,就行去北京必爬长城一样,来云台山必游红石峡。

我们现在进入了红石峡景区,它是由于地壳断裂运动遗留下来的断裂构造痕迹,看上去是很狭窄的线状峡谷,这就是“一线天”。我们要沿崖壁栈道进行游览,所以大家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

进入红石峡内,各位是不是感觉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请看,两测试悬崖绝壁,四周群山环抱,这样就使峪内外空气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内独特的气候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因此被称为“温盘峪”

在没有下到红石峡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红石峡的概况。

红石峡是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这里悬崖陡峭,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她兼容江南秀之美,丹崖碧水、奇峰幽谷和数不清的溪泉瀑交相辉映。构成了这里独特的山岳景观,不愧为“缩小的山水世界,扩大的艺术盆景”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到碧水、丹崖、藍天的精妙组合。谨记走路不看录,看景不走路。再次提醒大家走路时注意安全。

沿着石阶缓行到谷底,发现红石峡是一个精巧婉约的峡谷深涧。从地面上看,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下地下则是内藏锦绣,历来以三奇著称于世。

第一,其在小中见大,红石峡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米到30米不等,在这紧凑的空间里集泉、瀑、溪、潭、峻峰、怪石等景观于一峡,融奇、雄、秀、险、幽、奥于 —涧,巧妙地将大自然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融为一体。 江山川精华荟萃于方寸之中,不可谓不奇。

第二,奇在深 藏于地下,山为地下之山,水为地下之水。千般美录和万 般风情皆深藏在地面之下。

第三,奇在四季如春,这里群山环抱,峡内空气不能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交流,盛夏时 节,峡外酷热难耐,峡内却凉爽宜人。隆冬季节,峡外天寒地冻,峡内却花红柳绿,温润如春,引起冬暖夏凉、温 度适中,所以又名长春谷。

红石峡是单方向通行的道路,现在让我们顺着路一起来游览红石峡吧。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六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首先说说山西五爷庙的建筑情况: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20_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中国第九大古都、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雕塑之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1小时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20_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竞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20_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盘锦红海滩旅游区观光旅游。

红海滩旅游区位于盘锦市的西南端,绵延于双台子河口防洪大堤百余里的沿海滩涂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芦苇荡为背景,构成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区域。

我们现在来到了红海滩旅游区。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红色海滩宛如一幅红霞似火、巨型红色的地毯覆盖于渤海之滨,其间有弯弯的小溪、片片芦苇,或翠绿色或金黄色,呈现出一派鸥翔鹤鸣的湿地风光,真不愧为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

这里是我国东部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迁徙、停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黑嘴鸥、大天鹅和苍鹰等。据调查,在这里栖息着236种鸟类。

在众多的候鸟中,最为著名的是湿地之神——丹顶鹤。丹顶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寿的象征,又称‘丹顶鹤’。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丹顶鹤原来是一个善良、漂亮的渔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渔维持生计。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边等她的丈夫回来。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风暴,从此鱼郎再没回来过。姑娘悲痛欲绝,但她任然期盼丈夫会回来。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爱的渔郎平平安安。一边乞求一边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哭泣,头磕破了,血迹盖住了额头,嗓子也哭沙哑了。最后终于感动了佛祖,佛祖把她变成一只鸟,能在空中寻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额头的红色,就是磕破头时流出来的血。并因此而得名"丹顶鹤",‘丹’就是‘红色’的意思。

我们现在就将船驶入红海滩。红海滩地上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从大门开始一直到码头全部是木制的,它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木结构。红海滩码头坐落在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处。我们到码头所经过的这座桥叫做‘九曲廊桥’,全长680米,由519根木桩支撑,自岸边逶迤延伸,直探进海中。

这就是红海滩!这种神奇的草叫‘碱蓬草’,因为它呈翅膀状,学名叫‘翅碱蓬’。它是一种覆盖在滩涂盐碱上的特有植被,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中倔强生长的野草,每年4、5月份长出地面,慢慢变红,开始还很淡,到了9、10月份便红得十分浓烈。

红海滩形成并非神话,而是辽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产物。辽河从上游带来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入海处形成咸淡相溶的大量物质在这里沉积,形成了退海之地---滩涂。由于滩涂含有大量的沉积物质,所以适于碱蓬草生长。碱蓬草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到逐渐变红,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锦红,形成红海滩。

那么红海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红海滩的确切出现时间无法考证,有学者称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红海滩。

好了,我们的船即将返回了。有人说:“红海滩是活的,始终追赶着海浪的踪迹。滩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红海滩也就踩着它的足迹,一步步的走向大海。追随红海滩,也就追随了生机与希望。”那么,最后我真诚地希望今日的红海滩之行能带给您无尽的遐想,无限的快乐!

这片壮丽的红海滩拥有着一个古老凄美的爱情神话。相传,在这条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条水路连接着辽东弯里的水晶宫。水晶宫里住着老龙王和他心爱的女儿红袖,龙王只有一个女儿,百般宠爱,从不让她出宫半步,生怕她有什么闪失。红袖在龙王的呵护下渐渐长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庄秀美。故事就发生在红袖十六岁那年的夏天。

这一天,老龙王突然接到玉帝的圣旨要他上天议事,老龙王放心不下女儿,百般叮嘱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红袖一个人在宫里有些寂寞,她忽然听见从河口的地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笛声,便偷偷出了龙宫,沿着水路一直来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见一个年轻的后生坐在滩头吹着芦笛。

那年轻的后生叫芦生,是个孤儿,清晨出海打鱼,傍晚就在滩头折一枝芦苇,对着夕阳吹奏。红袖被芦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轻的心房迸发出第一朵爱的火花儿,于是每晚,她便都来到滩头,躲在苇荡中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心上人。终于有一天,红袖大胆地化做一位红衣少女来到了芦生身边。两人一见钟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红袖又把龙宫里的珊瑚草种在了这片滩头上,傍晚两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间一年。等老龙王回宫时,才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和一个打鱼郎在一起生活几年了。老龙王勃然大怒,他趁芦生出海打鱼时,掀起了滔天巨浪,将芦生的渔船打翻,害死了芦生,将可怜的红袖押回龙宫。红袖知道父亲害死了丈夫,于是她每晚都到滩头前,对着月光哭泣。慢慢地泪哭干了,眼睛里流出了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片滩头上原本翠绿的珊瑚草都被染红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红珊瑚已经长满了所有的滩涂,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讲述着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老人们还说,即使是现在,在月亮半圆的晚上,你还可以在这里听到红袖那如泣如诉的声音。

其实满眼的红色都是由一株株小草构成的,它叫翅碱蓬。因为它的叶片呈翅状,不过当地老百姓还是习惯地叫它红碱蓬,它是唯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火、红,就是她生命的形式和内容。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柔的碱蓬草,这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是它红得最为浓烈的时候,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时光莅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色泽,牵人心魄,燃透天涯。红海滩,心之触摸便有灵犀相通,惊鸿一瞥终将一世铭记,在此我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之中大展鸿图,日子红红火火,愿红海滩在您的脑海里留下一页嫣红的记忆。

大家看!红海滩码头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准备下车。

现在我们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是“盘锦红海滩”这个牌扁,这是国家旅游局长 何光玮先生于1999年8月18日亲笔提写的。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便是九曲桥,这是全球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纯木质旅游景点,全长680米,由夯进滩里达3米的2998根木桩组成,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矗立在潮涨为海,潮落为滩之地。

大家一定见过许多的桥,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桥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桥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赵洲河上赵洲桥,瘦西湖畔有小红桥,昆明湖上有玉带桥,就是在天上,我们的老祖宗也还修了一座鹊桥。桥承载着历史故事,也倾诉着爱情传说。我们脚下的九曲长桥,就承载着大家的这一段愉快的时光。

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名叫“九曲桥”,也就是说它有九道弯。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桥,一是因为它全长千余米,又在海滩之上,这样拐弯抹脚的便于加固,以增加对海潮冲击的承受力,这就是运用几何中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是代表着帝王皇权,是最高的象征,古时候皇帝身边的很多事务都有“九”的称谓。如北京的九龙壁,称呼皇帝用的“_至尊”。而今我们走在九曲桥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风,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们是怎么夯进滩里去的吗?也许大家不能相信,这一根根木桩,都是全人工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连古建公司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没有借助任何外力。他们紧紧抓住每天潮涨潮落的短暂空隙,用纯人工的力量把这一根根木桩深深地夯进滩里。

盘锦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大小21条河,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3,其中有三条大河在这里入海,西边是大凌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东面是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接,中间就是我们眼前的双台子河。可以说每一条河都记载着盘锦的历史变迁,每一条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们眼前便是双台子河的入海口。这条双台子河有人也叫它辽河,但此辽河到底是不是彼辽河呢?辽河古称“辽水、句辆河、杞柳河”,称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泛滥,河道也屡次变迁。在1851年(清咸丰20_年)辽河东冷家口(现盘山县坝墙子)决口,河水冲入了现在的双台子河。而那时的双台子河还不是河,而是由于大海涨潮落潮冲刷成的一条潮沟。决堤后,辽河水一半经双台子河入海,一半经原来故道入海。但由于双台子河没有堤坝,水患还是没有彻底根治。

为了防护双台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费3百万两白银,大规模兴建了双台河大堤,双台子河正式成为了辽河泻洪道。1958年,当地政府正式截流,双台子河独立承受了辽河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盘锦母亲河。

在栈桥的南端便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天后宫,她静静地屹立于涛涛碧波之上,守望着渤海湾,守望着万千的渔民和百姓,也为当地渔民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妈祖诞生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经过一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华人在的地方就一定有妈祖文化,妈祖从中国走向世界已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为祈求平安的人们燃起了希望之花,请大家跟随我走上福路,直通平安。

我们这尊妈祖佛像是从安徽的九华山请回来的,是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最大的整檀香木雕刻而成,面部和手臂是贴金的,价值800万人民币。大家请看天后宫东西两壁,满布着有关于妈祖的千古传说,精工细描处,饱含着世人对其的爱与崇拜。凝眸细看,画面中仙气袅袅,甚至一根发丝,都在画工的精雕细刻下变得充满了灵气。

妈祖文化源于中国明朝,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等。妈祖庙从中国走了向世界,道教《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太上老君封妈祖为“辅斗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有关妈祖的记载,大约起于北宋。传说中的妈祖是一位渔家姑娘,生于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一个渔民家庭,原是都巡检林愿之女,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殁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28岁。林默娘出生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由于生而弥月,不闻哭声,故名之默娘。林默8岁就塾读书,喜烧香礼佛。她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读书过目成诵,稍大些又学得一些巫术,常为村民渔夫疗病驱灾,行了好多善事、益事。一个天昏海暗的日子,她站在崖边听到海上传来遭遇风暴的渔民的呼救声,毅然点燃了自家草房,用冲天的火光把在汹涌波涛间迷失了方向的渔船引回到了岸边。13岁得道秘法。16岁观景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有文字记载的资料显示,由最初的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灵惠夫人”四个字,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妈祖的封号已经累计达到66个字。

妈祖从小聪明伶俐,温文尔雅,孝敬父母。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遭损,情况危急。这时妈祖在家织布,忽然闭上眼睛,使劲全力扶住织机,母亲见状,忙叫醒她,妈祖醒来时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见梭掉在了地上,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救父寻兄的故事。

关于妈祖有太多讲不完的传奇,16岁窥井得符,救苦救难于百姓;21岁祷雨济民;23岁降服千里眼、顺风耳二神,为百姓解除苦难,由此有人说千里眼是其观顺风耳是其音,因此,民间认定妈祖是海上观音的前身;收服宴公;四海龙王率水族龙子来朝;赖神功澎湖破贼,助康熙大帝收复中国台湾;保护郑和下西洋,老人们说啊,郑和在每次出海前都要供奉祭祀妈祖娘娘,还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写上“海神天妃”四个字,高悬于桅杆之上,早晚参拜,这样一来,船队在航行途中,每遇狂风巨浪都是有惊无险,遇难呈祥,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妈祖文化繁衍至今,不仅仅出海的人向她祈求平安,祈福、求财、升官、升学……只要是心中的愿望,人们总是诚心向妈祖祷告,妈祖都会保佑这些善良的人们。

大家请看我们的周围。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云飞云起,潮涨潮落,在时光的变换中,一片滩涂在河床上无声无息的孕育,抬升。终于,有一天它披着鲜红的外衣浮出水面,一时间,大地上仿佛红云漫卷,朝霞映天。所有见过它的人都被它浓重的色彩深深地震撼,在海神娘娘的保佑下,您可以乘坐游艇深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气造化,感受那一片火红的生命色泽和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眼前这条红地毯的尽头就连接着海神娘娘的宫祗,这看似普通的红地毯其实隐藏着一个秘密,这上面凝聚着妈祖娘娘的灵气,当您踏上这火红的地毯,妈祖娘娘就能与您的心灵遥相呼应,这是一条名至实归的福路,踏上福路,享一生幸福安康!各位游客朋友们,请您不要喧哗,以免影响妈祖娘娘聆听他人的祈祷,我建议您一定要放慢脚步,将心里的愿望默默诉祷,再到庙前请柱高香,心诚则灵,高香飘得高远,您的心愿就会随着香气一直飘到妈祖娘娘那里,她会保佑着您心想事成。慢慢地走在福路之上,您也可以细细回想一下带给您那些美好回忆的亲人和朋友,也许他今天没有和您一起来,但是您可以为自己牵挂的人祈福送平安,您这份用心准备的礼物您的朋友会感受到您最真心的祝福。

(在妈祖庙停留大致30-50分钟,如果该导游所领的游客无香火购买则可以短时间停留后到快艇游船处)

你想畅游辽河三角洲吗?你想饱览辽河口风光吗?你想深入到世界之最的红海滩吗?你想与红海滩有零距离接触吗?你想领略“苇海红滩,北上江南”奇景吗?快来乘坐红海滩快艇和游船,向红袖女祈求婚姻美满;向妈祖祈求财运亨通;向接官厅祈求仕途平顺,请一朵莲花写上您的名字在水中放逐,万事万灵。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东南部,距中甸县城120公里,总面积为21908公顷。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点仅1550米。

哈巴雪山是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而隆起的。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悬崖陡峭的雪峰,乱石嶙峋的流石滩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势较平缓,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保护区内气候呈明显的立体分布,海拔从低至高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气候带,可称整个滇西北气候的缩影。

哈巴雪山山顶发育的现代冰川为悬冰川,是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冰川遗迹——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最典型的古冰水形成的众多的冰碛湖,如黑海、圆海、黄海、双海等,湖水因湖底石色而异,水温极低,无水藻和鱼类生存。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及滇金丝猴、野驴、猕猴为目的而设立的寒温带针叶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哈巴雪山有“天然动物园”的美誉。

自然保护区风光主要由哈巴雪山主峰、高山冰碛湖、杜鹃花、雪山瀑布群构成,高山冰碛湖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

哈巴雪山主峰终年冰封雪冻,显得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宝鼎。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替,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遮雾罩,宝鼎时隐时现;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

到哈巴雪山旅游,令人最难忘的要数这里的杜鹃花。自杀保护区几乎集中了整个滇西北杜鹃种属,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近200个品种,占整个云南杜鹃种类的70%左右。被国内外生物学家雀为“世界花园之母”。自然保护区内海拔高差大,气候呈垂直分面,在不同的海拔地段,可欣赏到不同种类的杜鹃花。每到花期,杜鹃花破雪绽放,随山衍展,白雪红花,交相辉映。最为奇者是游人可踏花而行,移步于群芳之上,俗称“花上飞”,是哈巴雪山自然风光中的一绝。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景观除雪山、湖泊、杜鹃外,还有许多县泉飞瀑。或清漪奇秀,丝丝缕缕,或气势汹涌,声喧如雷,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青海西宁导游词篇九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是我县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临桂县粘岭,流经我县金宝、白沙镇、阳朔镇、高田镇的30多个村庄。在观桥村东注入乌龟河水,到凤楼村的青厄渡与金宝河汇合为田家河,至书童山流入漓江。遇龙河全长35.6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_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_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_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_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