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年广东中考卷作文(7篇)

2022年广东中考卷作文(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6 18:41:51
2022年广东中考卷作文(7篇)
时间:2022-12-16 18:41:51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卷篇一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它的特点是个头大,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关于广东粽子大家知道吗?下面是爱汇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广东粽子,供大家阅读!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还有长方形的,但是那种粽子很小很小,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常见的广东粽子

裹蒸粽:是广东肇庆的特产,用冬叶、水草包裹,每只重约0.5公斤,其馅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猛火煲7~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香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枧水粽:传统的枧水粽不加馅料,在糯米中拌入一点枧水,用冬叶直接包出来就是枧水粽。枧水粽最大特点就是米粒不粘不散,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上蜜糖或白砂糖,口感清爽弹牙,还有一股淡淡的枧水香味。高州枧水粽全为民间做法,为粤西风味,非常纯正。据介绍,加入枧水的粽子,存放时间相对长久。而且食用少量枧,可平衡人体酸碱度。加上枧水粽口味爽滑,不油不腻。

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脱皮绿豆、肥猪肉为馅,糯米为主料,是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咸肉粽的'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准备的材料

晒干了的板栗,剥好。

去皮绿豆,提前一个晚上泡好。滤掉水后拌上盐、花生油,少许小苏打。

糯米大概提前一个多小时洗好,泡上。然后滤掉水,加盐、花生油、少许小苏打拌匀。 可以尝一下,盐味比平时吃的稍微咸一点点即可。

肉要五花肉哦,就是得有肥有瘦才好。提前一个晚上腌制好。 放盐、糖、五香粉、酱油。

然后就是粽叶了。 粽叶也要提前一天晚上煮一下,然后洗干净。

如果棕叶很小的话就拿两张叠在一起是的足够宽,先放一层糯米,然后一层绿豆,肉肉和板栗,然后再盖上绿豆和糯米。

盖上糯米。内部初步完成

还是给个步骤图吧,比较容易看明白,嘿嘿!

1.先从左往右这样按过来,捏住,

2.右往左再压过来。

3.往下压过来。

4.也是左往右压过来。

注意按的时候手上一定要用些力,要不然粽子会散的啊!

接着

1.左往右再压过来。

2.往下弯过来。

3.取绳子一根,先在手上绕几圈,然后往最上面扯。

4.先在上面勒几圈,要勒紧,中间和后面也如此。

最后和刚才的线头打结即可!

广东卷篇二

温泉的出现,是地热能作用的一种表现。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2公里的球体,从地表向地球中心,温度逐渐升高,由地表向下到2900公里处,温度可升高到2000度,再往下,地球中心的温度可高达5000度,比炼钢炉内的温度还高五六倍。即使离地表30~40公里深处的温度,也高到足以使岩石熔成岩浆。岩浆喷出地表就形成火山爆发,没有喷出的,就在地下较浅处冷却后变成岩石。地表水源源不断地渗到地下,在较深处受到地热加温形成热泉,根据压力的大小,有的流出地表,有的涌出地表或变成水蒸气喷出地表,温度从摄氏几十度到三百度不等。另一种原因是由于火山喷发时,有少量岩浆没有冲出地面,停留在接近地表一带,在那里慢慢地把热能散在地层里,从而使地下水温升高形成温泉。

广东温泉的形成,也与地下岩浆的活动有关。广东的地表较厚,岩浆的活动虽然还没有能力冲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喷发,但其热量同样能把地下水烧热变成温泉。广东由东至西的温泉,都处于华南三大断裂带之中,而这些断裂带在远古时期的造山活动时已形成,地表水渗人到几公里深的断裂带之后,即被此处的岩浆热能加热后再沿着断裂通道涌出地面。这就形成了我们广东的温泉。

【我国开发利用温泉的历史】

我省最早开发利用温泉资源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任职于西南航空公司的刘沛泉,与广州律师陈大年、从化县长李务滋、名医梁培基,他们四人出资开发从化温泉风景区,在流溪河边兴建了我省第一个温泉宾馆—玉壶溪馆。1936年,国民党广东省省长陈济棠及林云陔gāi等人先后在温泉区兴建了22座别墅,温泉设施始自规模。这一时期,国民党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胡汉民等人都先后去游览,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蜂拥而至而使从化温泉远近闻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董必武、陶铸等人,还有国外元首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等都先后到过从化温泉休息疗养,更使从化温泉名噪一时,被誉为“岭南第一温泉”。

金山温泉度假村,位于恩平市恩城镇以西22公里处的那吉镇。占地面积800多亩,温泉池总面积5000平方米,由2个大温泉池及21个小温泉池组成,分为三个级别。水温最高达75--80摄氏度,最低也有2030摄氏度之间。根据专家考证,温泉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元素多达48种以上,每升温泉水含有的矿物质高达35克。在当今世界上,含有如此多种元素的温泉不多,唯独南美有一处温泉能超过它。因此,金山温泉又号称“天下第二泉”。金山温泉度假村总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从1993年开始动工,1995年大池开张试业,1997年全面对外开放。

帝都温泉位于恩平市城区北面的12公里处,园林面积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泉浴区园林,共有大、中、小露天温泉浴池69个,最大的温泉浴池称为十二生肖池,池水面积有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泉浴池,可同时接待3000多人进行沐浴、游泳等活动。帝都温泉山林绿野,环境优雅,水质晶莹幼滑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属优质医疗温泉,是世界上罕有的温滑泉。

锦江温泉,位于恩平市朗底镇的镬huî盖山下,南至恩平市区22公里,距开阳高速公路恩城出口处12公里,上游6公里处是号称广东第一飞瀑的玉带天池瀑布;10公里处是著名的锦江水库风景区和七星坑原始森林探险区。整个温泉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

锦江温泉的水质清澈,无味,含有锂、偏硅酸等具有医疗价值的热矿水,对肥胖症、风湿关节炎、高血压、妇科病、皮肤病等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温泉区内的最大特点是设有中国第一家大型温泉冲浪池和大型温泉漂流(环流)池,另外还有按摩池等各种大小功能池50多个,其间木屋点缀,怪石林立,小溪流水,花木丛生,别具南国山水风情。

除了以上所讲的几个温泉外,省内还有银盏温泉、阳山森林温泉、阳江温泉度假村、新兴龙山温泉、曲江温矿泉、新会古兜温泉旅游度假村。

由众多温泉旅游度假村(区)组成的广东温泉旅游度假资源,使我省真正成为了全国仍至世界著名的温泉之乡、温泉之都、温泉之城、温泉之省,可谓多不胜数,美不胜收。

广东卷篇三

陈邦彦(1603-1647),字念彬,号岩野。广东顺德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其父亲是博学宿儒。陈邦彦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攻读诗书,尤精《毛诗》、《周易》。18岁时考取秀才,其后屡次参加乡试均落榜,遂移志在家乡设馆授徒。由于他学识渊博才识超卓,受教于门下的学生有数千人之多。时人尊称为岩野先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入北京后,他日夜兼程到南京向已即位的弘光帝献策抗击清兵,但未被接纳。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政权被清军攻灭,明南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朝,并于翌年委任陈为兵部职方司,统领广西狼兵万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协同大学士苏观生抗击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进击清军的良策,但因均被苏拒绝而坐失战机。而在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后,陈被迫率部随同苏观生撤回广东。陈邦彦在时局危急之际,一再呼吁南明的两个分立的政权(设在广州的绍武政权与设在肇庆的永历政权)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对抗清兵。但因遭苏观生等的干扰,南明分设的两个朝廷互为争斗以致相残愈烈,因而被清兵乘隙攻击,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相继覆灭。陈邦彦遂于顺治四年(1647)化名潜入高明县山区重组反清武装,并会同义军余龙部进击广州、顺德两地。余龙部战败后,陈又到江门一带招募义军进攻高明,一度扭转了战局。其时,清兵潜入陈的家乡掠走他的两个儿子与妾侍,以此要胁其归顺。陈在清将的劝降书上批答“妾可辱也子可杀也,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仍率部力战,两个儿子及妾侍卒被清军杀害。是年七月间,他会同陈子壮、张家玉等部围攻广州,因各部配合不周,他率部独攻广州5日而未克,只好撤军入清远踞县城固守。清军主力围攻清远城十余日后攻入,陈力战受伤后被俘押至广州。清军主将一再劝降,他绝食以抗。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处死。后人慕其忠烈,将他与陈子壮、张家玉尊称为“岭南三忠”并以他为首。遗著有《雪声堂集》。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弘治五年(1492),他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白沙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弘治十八年(1505)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考取进士后,除长期担任朝廷的官职外,致力于在南京、扬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开设书院讲授理学,尤其是不遗余力地传播白沙学说。他在讲学中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并在弘扬白沙学说时有所创新,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被誉为“甘泉之学”。时人将他创立的理学“广派”与理学的另一大儒王阳明创建的“浙学”并称为“王湛之学”,分执明代中叶理学的牛耳。他的影响几及全国各地,其门徒达4千余人。由于向他求学的人太多,以致在授学时往往要用弟子间代为传授的方式进行。

湛若水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广东境内广设书院扶持后学,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进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获准退休返回家乡,自此往返广东境内各地讲学。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二十日在广州病逝。遗著有《心性图说》与《圣学格物通》。

余靖(1000--1064)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州人(今广东韶关),宋朝名臣。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考取进士,曾任新建县知事,后迁秘书丞。景祐三年(1036),他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而遭降职为监筠州酒税。庆历三年(1043),复起任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庆历四年(1044),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何梦瑶(1693—1764)

何梦瑶撰写的《医碥》、《伤寒论近言》、《幼科良方》、《妇科良方》、《医方全书》等著作,均属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人体病变的特征,运用经络学说作精确的医理论证,揭示了相关临床治疗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梦瑶病逝。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州,适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地欢迎,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发起重建了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500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至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克了南京,明南唐王于五月间在福建称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陆地的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翌年五月,清军攻入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遗著有《莲须阁集》26卷、《易史》、《周易爻物当名》若干卷。

关天培(1781—1841)

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人。晚清爱国名将。

他以行伍出身。清道光十四年(1834),从江南苏松镇总兵任内调为广东水师提督。关自抵粤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抵广州查禁鸦片。在林的影响下,他对“禁烟政略”有所理解,并调动水师配合林则徐收缴了英美等国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斤,从而取得了“禁烟斗争”的初捷。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而战死。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取进士,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天启四年(1624)主持浙江乡试时,因所出的试题有影射攻击宦官魏忠贤之嫌而遭人举报,且又一再坚拒魏忠贤之拉拢,而被魏怀恨报复,矫旨撤去其官职遣返回乡。其间他在广州重振诗社,对促成岭南诗坛的复苏有突出贡献,因而被时人誉为“南园十二子”之一。魏忠贤获罪失势之后,他返回京城复职,官至礼部右侍郎。至崇祯八年(1635),又因对朝政直言进谏而获罪,再次被罢官并于翌年返回家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清军攻入北京,明福王于五月间在南京称弘光帝,慕陈的声望而任其为礼部尚书。但因其政见与权臣马士英等不合,他在弘光朝中屡受排斥。弘光朝覆灭之后,他又潜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任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陈子壮奉隆武帝之命,返回广州协办军务。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后,陈子壮又参与拥立明桂王在肇庆即位永历帝,被委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提点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四省军务。清兵攻陷广州后,他撤至南海县招募义兵抗击,并联同陈邦彦、张家玉两部作战,共谋会攻广州。因战况不利,陈邦彦、张家玉两部相继溃败,他率部转移至高明踞守力战。后因兵寡不敌众,高明被清兵攻陷,他被俘获并押解到广州。他坚不投降,被押至刑场"陪斩"仍笑骂自如,旋被清军主将以残忍的手段--“锯刑”处死。著有《昭代经济言》14卷。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广东潮州人。宋朝名臣。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其间,曾将其著的《诗书易解》六卷献给皇帝,被任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后又曾任直敷文阁学士、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职。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命王为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他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并一再弹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为。王大宝积极支持抗金名将张浚的军事行动,一再明确地指出对金宜战不宜和,从而成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积极建言的影响下 ,孝宗一度决心对金作战并付诸行动,从而亦曾稳定了局势,王也转任兵部侍郎。但其后孝宗又偏信了丞相汤思退的议和主张,将张浚的江淮都督府及其他边防要地军事设施尽行撤除。王大宝三次上奏,力斥汤思退的投降派行径,但未被孝宗所接受,他因而愤然辞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职。由于王大宝等人的抗金主张未被皇帝采纳,以致金兵得以大举南侵,迫使南宋于隆兴二年(1164)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承认金宋两国的关系是“叔、侄之国”。乾道元年(1165),朝野中要求重新起用王大宝等人以抗金的呼声日益强烈,他遂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是王的抗金方略仍然未被皇帝认可,并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攻击,以致他身心交瘁,于乾道六年(1170)在家乡病逝。临死前,他长叹着说:“收复失地的事竟是遥遥无期的了!”王大宝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士民所敬仰,后人因而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著有《周易证义》、《书解》、《诗解》多卷,今均已亡佚。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清顺治四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顺治十五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康熙十七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遗著有《独漉堂集》。

邹伯奇(1819—1869)

邹伯奇(1819—1869),字一鹗,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他自少受在乡村私塾

教学

的父亲影响,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尤其是对算术有浓厚的兴趣。邹伯奇的悟性甚高,当西方的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就通过自学将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独自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研究。邹在25岁时就已参照西方的地图测绘术自创了“方格地图绘制法”以此绘制中国地图全册——《皇舆全图》,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总图1幅,分图66幅)。该图的制成标显出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誉之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他又参照古人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论述的透镜成像原理,自制出中国第一部摄影器,并率先将其运用到地图绘测拍摄。其后,邹在研制摄影器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有关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工艺,进而研制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运用较先进的玻板摄影术拍摄出国内最早的人物肖像。而由于受到西方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的影响,邹伯奇于1847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演示太阳系各行星运行状况的仪器——“七政仪”,力证太阳系以太阳为运行中心的真谛。咸丰四年(1854),又研制出表现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显示出其进步的天文学说思想。他尚设计和制造了一批精确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日晷”,为地体测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邹伯奇的论著主要有《乘方捷术》、《磬求重心说》、《格术补》等,分述了其对力学、光学、数学的理论见解。

赵佗(?--前137)赵佗(?--前137),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对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时值任嚣病危,他命赵佗代理其职务,并嘱咐“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赵佗以军队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前往处于割据状态的南越国游说,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赵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并向朝廷称臣奉贡。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他自称南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至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动撤销自设的帝号,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名相。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左拾遗等职。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被丞相张悦任为中书舍人等职。其后又因受权力斗争**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731),被唐玄宗召回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副知院事。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张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张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玄宗受武惠妃之惑,欲废太子李瑛时,张九龄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但是由于唐玄宗被李林甫等人的谗言所惑,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卒被罢相,旋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崔与之(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南宋名臣。他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他依据当地人爱马、善骑射的特长,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组建“万马社”广招民众加入,从而形成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并与各乡抗金的民兵加强联系以与军队联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扬州。期间,浙东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无数饥民流入淮东一带而被阻于各城门外,崔却下令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与之被调任成都府本路安抚使组织抗金,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他广用蜀中的贤能采纳良策,并重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鼓励其反一击。他在四川五年间,成功地保卫了一方的平安,不仅赢得军民的赞誉,而且也颇受金国的将士所敬畏。他曾因病离任,而继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乱以他法,导致金兵乘虚侵入川境,崔扶病复职视事,金兵闻讯慑于其声望而自行撤军。端平二年(1235),被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他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张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翌年,清军攻陷抚州,张受伤战败后率部退回福州,随即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其后,因隆武帝被清兵擒杀,张家玉遂返回家乡招募义勇徐图再举。顺治四年(1647)正月,张集结义军攻入东莞城,旋因清军主力集结反扑,他率军撤退,其家人大多死于乱军中。是年四月,张再次攻克东莞及新安,被在肇庆即位的南明永历帝任为兵部尚书,提点岭东军务。其后,又率部与清军在新安决战,因势孤力单而战败,其留居在家乡的族人也被全部屠杀。张因而发愤再次聚集兵力连续攻克龙门、博罗、连平、新丰等地,几番力战后于是年十月被清兵围困在龙门的深山中。后因粮绝兵尽突围无望,他投水自尽。遗著有《张文烈遗集》。

罗芳伯(1738—1795)

招子庸(1793—1846)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国民间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被外国人翻译成英文推介至欧洲。招子庸撰写了《粤讴》之后,曾以获“举人大挑”的资格,分发到山东历任知县、知府之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牵连而被罢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病逝。

梁廷枬(1796—1861)

梁廷枬(1796—1861),字章,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学者、史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自少就对书画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后由于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遂转而致力于训诂考据,撰写了《金石称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学、历史、词章、戏剧、音律等领域,其中不乏振聋发聩之见,颇为时人所推崇。清道光十五年(1835),受聘任《广东海防汇览》总纂和《粤海关志》总纂,得以浏览了有关中西方经贸与文化交往的大量资料,由此开始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警觉,进而孜孜不倦地学习从西方传播来的新知识,寻求御侮救国之路。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梁向他献呈关于禁烟、海防、外交的计策,深受林的重视,并引用为主要幕僚参与军政决策。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梁廷枬并未因中方战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倾注于对西方列强的史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系统研究,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介绍美国国情的专著《合众国说》三卷以及《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苍(英国)偶说》等著作,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各国历史与文化的真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先驱之一。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时,充分肯定了其进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法治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朦胧向往情结。

道光二十八年(1848),梁参与了广州士民反对英国外交官擅入广州城的斗争。咸丰四年(1854),他写了《夷氛闻记》一书,真实地记叙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军民反击列强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汉书》、《东坡事类》、《论语古解》、《藤花亭曲话》等共38种。

咸丰十一年(1861),梁廷枬病逝。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1866-1925),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号逸仙,日新。清光绪二十七年(1897)在日本组织兴中会时化名为中山樵,其后遂据此以中山为名,而在公文函中多自署以孙文为姓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人。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长期居乡务农。

由于家乡位于广州与澳门之间,他在少年时期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殖民地传播的欧洲文化的启蒙。光绪十四年(1878),随母亲赴在檀香山垦荒经商的兄长孙眉处,并在当地教会兴办的中学就读,进一步领悟到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光绪十九年(1883),离开檀香山返回家乡自修中西学,并开始抨击清廷的政治腐败与社会的不良风俗。期间,为了破除封建神权思想的影响,他与友人陆皓东捣毁了村庙中的神像以示警世,固而为当地的土豪劣绅所不容,被迫于是年11月间离开家乡,先后在香港、广州两地就读。后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与改良主义的首倡者之一的何启父及英国学者康德黎结交,聚谈时局,加深了对皇权专制弊端的认识。光绪十八年(1892),以西医书院会考第一的总成绩,获取毕业执照。旋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朝夕抨击时政,因而被时人戏称为"四大冠")。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与友人陆皓东北上天津,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主张,但未获答复。孙中山由此感到必须放弃以和平手段促进维新的初衷,转而矢志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败统治。是年秋赴檀香山向华侨宣传中国革命,并在该地区创立了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地提出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纲领。翌年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亲赴广州策划起义,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光绪二十二年(1896)赴英国联络华侨,在伦敦被清廷驻英使馆诱捕拘禁,得英人康黎德的营救才脱险。其后,他又到日本广泛发动华侨加入兴中会,并努力争取日本朝野人士支持中国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策划粤事,派郑士良等以会党为主力在惠州三州田起义,一度屡败清军,后因弹药难继而失败。此后的几年间,孙中山在日本、安南、欧美等地继续向华侨鼓吹革命,创建兴中会的分机构,并组织力量与康有为等改良派就“革命”或是“保皇”的两种立场展开持久的大论战,有力的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说,为革命进入高潮准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在日本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组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主持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的政治纲领。从而将民族革命升华至民主革命。孙中山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并由此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核心理论。而在此后的四年间,孙中山连续组织了8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岗起义(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907年7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广州三•二九起义(1911年4月)。这一系列起义虽均未获成功,但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孙中山也由此赢得了革命党人的极大尊敬,被公认为革命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影响下,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各省也相继光复。孙中山其时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闻讯后即向美、英、法三国政府游说劝其给予革命政权外交支持。是年十月回国,旋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促使清帝退位、国内统一和实行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动与把持清廷政权的袁世凯谈判,并在南北和平统一实行共和制度的原则基础上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承诺,换取袁世凯“赞成共和”并签署了“南北和议”。同年2月13日,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并推举袁以代自。其后,他表示将致力于社会实业活动以振兴中华,并接受袁世凯授以“筹画全国铁路全权,”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当选为理事长,他仍密切关注时局。民国二年(1913)3月间,北京政府在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事宋教仁后,又欲进一步铲除国民党的势力。孙遂于是年7月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的军事斗争,因力量对比悬殊,武装起义于9月初即扑灭。翌年7月,孙在日本组建进步力量反对袁世凯的窃国称帝,终于迫使袁世凯于民国5年(1916)2月宣布撤消帝制并于其后暴死。

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 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苏仁山(1814—1850)

苏仁山(1814—1850),字静甫,号长春,又自署岭南道人等。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他自少受喜爱书画与书法的父亲的影响,醉心于书画绘作。虽然从未师从名家学艺,但其绘画天赋甚高,仅从观摩的画稿画谱中即自行悟解了画道而渐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与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广州、佛山等地,以卖画与讲课授徒为生。他创作的画尤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物线条简练,人物造型与体态动作处处随意点画勾勒,无一处不与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相吻合。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多是历史的爱国名人、归隐者以及仙家道人。代表作《五羊仙迹图轴》与《坐观十八寿相罗汉像》等名作至今仍深受后人称誉。他独创一格的清新画风,对时尚摹古崇古的清代画坛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从而为岭南画风的嬗变倡导了先声。

苏仁山于35岁时返回家乡定居。未久,由于他在诗画中屡有愤世嫉俗、不满封建王朝专制的情绪流现,引起其亲属与族人的恐慌,被其父以“不孝”为名扭送入县狱关押以免受诛连。约道光三十年(1850),苏仁山在狱中病逝。

洪秀全(1814—1864)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因家贫而休学,但仍刻苦自学攻读史书,且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无功而返。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在广州读到华人基督教牧师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一文,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洪秀全遂说动了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并在冯云山的协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翌年,他又写成了《原道觉世训》等书,提出要灭除“阎罗妖”(暗 指清廷),自称为上帝之子,耶稣之弟。其后,又托梦自称是天父特许下凡的真命天子,受命要建立太平天国。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洪秀全下令将云集在桂平金田村的万余会徒按军事编制集中候命。同年十二月,洪聚集会徒宣布揭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以会徒组编建成太平军与清廷兵马开战。翌年二月,他宣告即位太平天国天王,随后又分封东西南北各王,并以杨秀清为东王总制各路兵马与朝政。此后几年历经大小数百战役,洪秀全于咸丰三年正月初二,率水陆两路数十万军队攻破南京城门,并以此为太平天国的京城,改名天京。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在建都南京之后屡次大败清朝军队的反扑,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为腹地的广阔占领区,从而成为与北京清廷相抗衡的中央新政权。其间,洪秀全主持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而在太平天国政局粗安之后,洪却日益追求享乐,沉湎酒色。除一再大兴土木兴建天王府与大选秀女入宫外,仅倾力于埋头撰写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军国大计一概推诿东王杨秀清全权处置。由此引发了杨秀清居功自傲,极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咸丰六年五月,清军围困南京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先后被太平军攻破后,已权倾天京朝野的杨秀清更加权欲膨胀,假托自己是天父下凡,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下令杖责洪秀全,又强要洪封其为“万岁”称号以作“逼宫”之举。洪秀全遂决心谫除杨秀清,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兵捕杀杨及其部属2万余人。未久,洪又以韦昌辉滥杀无辜为由,下令诛杀了他。而洪秀全在平息了“杨韦之乱”之后并未励精图治,只以朝政尽委于其兄弟把持,任其肆意横行,令百僚人心惶恐。翼王石达开亦因而避祸远走安庆。其带走的部属均为拱卫天京的精兵猛将,导致天京的防卫力量大为减弱。由是清兵乘机反攻,并得以重建江北、江南两大营再围南京。洪秀全虽新委任陈玉成、李秀成为各军主帅以灵活的战术多次攻破清军防线,并一度攻克苏州、常州等地,但由于太平军二次西征失利未能占领战略重镇武昌,战局又再次转危。其间,洪秀全曾封洪仁玕为干王以重振朝纲力挽危局,但未能取得如期效果。而洪秀全又滥封王爵,亲信小人,排斥、猜忌洪仁玕、李秀成等忠臣,以致朝政日坏上下皆无斗志。

同治元年(1862)四月,陈玉成战死,曾国荃率湘军又进逼雨花台围困南京城。洪急调李秀成部回援激战月余终未能解围。其后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湘军和淮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洪秀全其时已患重病,他拒绝了李秀成的弃城出走建议,期望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从而战胜清军。但随着天京的防务日渐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终告破灭。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病逝,遗命其子洪天贵继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敌,太平天国灭亡。

梁发(1789—1855)

梁发(1789—1855),又称梁亚发,原名公发,字济南,号澄江,广东高明人。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广州印刷店当雕版工人。清嘉庆二十年(1815)随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米伶前往马六甲,参与海外对华传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伶主持受洗礼入基督教。嘉庆二十三年(1818),梁发返回故乡传教,被当地官府视为邪教而加以逮捕。经营救出狱后,他又再赴马六甲辅佐米伶的教会工作。道光二年(1822),米伶病逝,梁发遂返回广东,并于翌年经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委任成为中国第一位华人基督教牧师。道光八年(1828)他又返回故乡传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回澳门。道光十年(1830),又往高州传教,并撰写了《灵魂篇》、《真道寻源》等教义向信徒散发。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广州传教布道,撰写了《劝世良言》等喻世讲义广为散发,在社会上引起相当深远的影响。以致两年后洪秀全在广州读到《劝世良言》时顿有如获至宝之感,以此引为创立拜上帝会,建立太平天国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光十八年(1838),梁发因擅入在广州举行的乡试试场散发传教的讲义,又被清兵追捕而避往澳门、新加坡。翌年,又潜回广州,撰写了《救世之神谕》一书。

咸丰五年(1855)病逝。梁发在近代中国社会里积极倡导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所作的独特贡献是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外来传教士难以比拟的李明彻(1751—1832)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彻在广州病逝。

冼夫人(522--601)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贯地史学界颇有争议,只大致认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岭南巾帼女杰。

冼出生于统治部落有10余万户的越族首领世家,她喜习武事,足智多谋。早年辅佐家族首领处理事务时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颇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爱戴。公元535年,她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婚后,她襄助冯宝处置政务,倡导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陈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内乱,冼夫人说服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并亲自率千余将士奇袭阻击陈部的高州刺史李迁化而获胜。557年,冯宝病死,冼夫人承继夫业,她安抚各族,纠集百越,使岭南各州得以安宁。558年,她遣儿子冯仆率领各族族首入京晋谒已建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请求新朝恢复对岭南的管辖权。冯仆被任命为阳春太守。569年十月,陈朝的广州刺使欧阳紇谋反,并扣押冯仆以要挟冼夫人。她坚定地表示:我不能仅为了救儿子而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事情。冼以武力对抗叛军,并率军北上接应南下平叛的陈朝大军,从而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589年,陈朝被隋灭亡。其时,岭南诸州郡推冼夫人为领袖,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两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嘱她率岭南各州归附朝廷。冼夫人为了岭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孙儿冯魏率军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册封为宋康郡夫人。590年,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局面混乱,冼夫人除派孙子冯蛊率军力战会同隋军主力攻灭王仲宣部外,尚亲披胄甲,率骑兵护卫朝廷使者巡抚各州,使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安定。隋文帝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授权调度六州兵马,遇事可先行处置。并赐予高级的荣誉。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均受礼遇,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孙说,我之所以受到优遇,是因为我只知道以忠孝来报效国家,希望后代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见皇帝,控告广州总管的贪虐暴行,旋奉派持诏书赴各州宣达皇帝旨意安抚黎民。她在宣抚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苏六朋(1791—1862)

苏六朋(1791—1862),字秋琴,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他在少年时即喜爱绘画,曾专程到罗浮山拜名僧为师学画。当画技渐有长进之后,他定居在广州以卖画为生。苏六朋的绘画以人物画最有功力,尤以画都市生活中的市井小民见长。其笔下的贩货的小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均神态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态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又善于“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画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他的画艺在晚年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其所作的《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菜圃。清初名诗人、学者。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后因事泄而被清廷追捕,他逃回家乡隐居并蓄发还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而自康熙十三年(1674),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李昴英(1200--1257)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上京会试,原已被取定为状元,唯因其治学的《春秋》观点未为皇帝欣赏,故尔改取为第三名,因此而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内曾因劝阻太守的残民暴行未果而愤然离开汀州,被当地士民沿途拦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时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变维护了地方的安宁。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期间随崔与之平定广州军队哗变,并在城墙上用绳索缒下到围城的军营中与乱兵谈判从而平息了兵变。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权臣史嵩有指使谋杀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请求严惩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间,又上疏弹劾京兆尹的贪残,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着皇帝的衣袍继续陈述,因而被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仪”而被解职调往外地。但理宗也认为:“李昴英,南人无党”(指其正直,不结党营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为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李昴英复职后仍刚直不阿,一再严励抨击丞相贾似道等人的胡作非为。当御史范天锡弹劾佞臣而遭解职时,李扶扬正气,除上奏本声援范天锡外,更自请辞退以示与奸佞决裂。虽然朝廷其后又拟召他任端明殿大学士,佥枢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

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杨孚(?--?)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议郎学者。杨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公元77年,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他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认为朝廷尊崇礼教应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丧均要守三年服丧的定制。汉和帝采纳了杨孚的进言,下诏恢复旧礼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从而导致以“孝治”为主要标识的封建礼教在君权的袒护下延续影响了千余年。杨在参预政事之余,勤奋治学,写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南裔异物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记叙了岭南陆产水产的种类与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论杨孚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晚年从京城河南退休返乡定居,其从洛阳移种宅前的松树遇天寒时竟然降有积雪,因而士民均尊称他为“南雪先生”,并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作为广州市区南部的代称。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惠能(638-713),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属北京)。佛教禅宗的“南宗”创立人。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活。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672)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

广东卷篇四

1、给凤铝一分支持,还男篮十分精彩。

2、活力佛山,凤铝亮剑。

3、扬佛山威名,筑凤铝雄风。

4、爱拼会赢,凤铝能行

5、梦想铸辉煌,精彩赢喝彩。

6、凤铝雄狮震天下,篮球心动你我他。

7、东西南北中,凤铝向前冲。

8、我在球场在,球在永不败。

9、超越想象,拼搏梦想。

10、想赢就能赢,我们一定行。

11、凤翔九天,铝(屡)战铝(屡)胜。

12、行业争上游,篮球我一流。

13、凤舞九州,铝(屡)创辉煌 。

14、凤铝篮球,永远最牛。

广东卷篇五

一、扶贫济困,共建和美中山。

二、扶贫济困促和谐,社会帮扶进万家。

三、

扶贫济困,造福桑梓,功德无量。

四、扶贫济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五、用爱播种希望,用心关注贫困家庭。

六、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七、伸出爱心之手,希望就在身边。

八、慈善献爱心,真情暖人心。

九、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十、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扶老助残救孤济困。 十

一、微爱汇大爱,真情暖人间。 十

二、弘扬博爱精神,建设和谐中山。

十三、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十

四、唤醒爱心、伸出援手、关怀贫困家庭。 十

五、乐善之本、助人为快、会聚爱心、共创未来。 十

六、财富源于社会、爱心回报社会、关注贫困家庭。 十

七、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广东卷篇六

广东的春节前夕,广东的千门万户家里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年三十前三天。广东的春节很热闹。

每家每户家里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其实,现在人们所喜爱的,是它那小巧而丰硕的造型: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树上,硕果累累,金光灿灿,还有那青枝绿叶相扶,确实逗人喜爱,置于几座之上,确可玩味。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春节还可以插水仙花。每年腊月初,,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广东原住民也称春节为过年,农村进入农历腊月中旬便作准备,如春年糕粉、做新衣裳、买新鞋新帽等。23日至25日叫“入年卦”,为送灶君上天庭之日,有些家里的人在灶君神位前烧香点烛,有的'还备糖饼、茶果恭送,委托灶君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善恶行为,并代为本宅祈求赐福。妇女们开始忙着摘茶果(糕点)叶、洗家具等。这一天起,有许多忌,如不准说粗话、撒谎等。年三十(除夕)下午开始过年,贴门神、春联、接灶君入宅,宰鸡杀鸭,用三牲(鸡、鱼、猪肉,下同)、白米饭几碗(配以筷子)、茶、酒等,插上香烛,拜祭天地、祖先。晚餐一家吃团年饭,外出家人无要紧事都要回来团聚吃饭。

年初一(正月初一)午夜零时,各家要到祠堂烧头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上午饭吃素,以粉丝、红枣、腐竹等为菜肴,生菜肯定是要吃的,过去有钱人家还吃发菜,取谐音发财。年初二,称“开年”,开始开戒宰杀三鸟。同宗族的亲友、邻居等互相串门贺新年,给小辈们派“利是”。舞狮队、麒麟队也开始出动,到各村参拜,进行武术表演。年初四,是探亲日,出嫁妇女纷纷回娘家探亲。年初五,“出年卦”,虽然还弥漫着新年气氛,但高潮已过,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工作或农事。年一直过到元宵。元宵节俗称灯节,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有做汤圆吃的习惯。

广东的春节真是热闹!

广东卷篇七

社区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法律人人守,和谐处处见

平安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以人为本,创建平安

依法创安、科学创安、长治久安

平安促进发展,发展保障幸福

共同建设和谐家园,携手创建平安广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