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8篇)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4 20:38:06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8篇)
时间:2022-12-14 20:38:06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一

鼓浪屿在厦门岛的西南方向,是一个椭圆形,四面环海,到处沙坡的小岛,与厦门岛隔着一条500 米宽的鹭江,从轮渡码头乘船过海5 分钟即可抵达。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区,面积1.91 平方公里,人口1.62 万人。很早的时候,这里还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因此,开始(宋元时)叫“圆沙洲”,元末明初,才有人在这岛上生活,同时,有了“鼓浪屿”的名称。为什么称作“鼓浪屿”呢?在岛上西南端海滩岸边,屹立着一块长期受海潮冲击形成“海蚀洞”的岩石,每受海浪冲击就发出像擂鼓的声音,这块岩石就被叫做“鼓浪石”。

这个岛空气清新,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它还有三大特点:

一、步行岛;二、万国建筑博物馆;三、钢琴之岛。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13 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家原在中国台湾淡水有座板桥别墅,林先生的少年时代就在那里度过。1894 年甲午战争后,林家迁回鼓浪屿定居,后来,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车到码头,请大家把随身物品带好,跟我上轮渡。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开始游览鼓浪屿。

这个码头是1976 年建的。大家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架三脚架钢琴?今天,我们需游览3 个小时,12 点乘船返回,请大家对一下表,现在是9 点正,万一走散了,请于12 点到这码头集中。这里游人很多,请大家随着这旗走,以免走散,我希望大家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补山园、藏海园组成,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一会儿我在讲解中会强调,也请各位着重领略它的这些特点。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山水究竟在哪里呢?不要着急,请各位随我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侯在眼前,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

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 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 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 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 年1 月8 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 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

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 地支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美丽的菽庄花园是否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现在各位可自由观赏,如果有需要帮忙照相的,我将乐意效劳。大家请准时于十点半在花园的门口集中,谢谢合作!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二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很荣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处在我们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之上,他原是中国台湾富绅林尔嘉为了怀念台北板桥别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园,建于1920xx年,于1956年辟为公园,是一座颇有特色的中国近代园林,厦门二十名景中的“菽庄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呢?到底是何藏法?那就随我一同去游览一番!我们游览这个景区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站在大门口,大家看到了门上的园匾“菽庄”这乃是主人字“叔藏”的谐音,菽是豆类的总称,算是农作物的一种,当年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中国台湾的,“菽庄”在这儿有归隐田园之意。进入大门,一堵高墙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各位来宾,大家回首一下,门楣上高悬着“藏海”匾额,现在大家明白这堵高墙的作用了吗,这是主人林尔嘉对园林结构的精心设计,那么他到地在这片园林里藏着一片怎么样的海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入左边的月洞门。

进入月洞门,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呢?看右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海阔天空”这四个字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笔迹。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壬秋阁,建于1920xx年秋,农历为壬戌年,林菽庄引用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首句“壬戌之秋”简称为“壬秋”,她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有趣的是,这“壬秋阁”是一半着陆一半入海的,当然在这面是看不出来的,现在大家不防随我往着行走,现在大家回过身去看看,壬秋阁的另一半是支在海面上的,是不是别具一格?

我们左边有一片假山,这是十二洞天,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们又称他为“猴洞”因为他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洞洞相连,常有小孩像猴一样在此玩耍。

我们面前有一座雕像,这就是我们的园主林尔嘉,他1874年出生于厦门,1880年去中国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中国台湾军民拒绝割让,推林尔嘉的父亲林维源为议长,但主政优柔寡断,坚辞不就,中国台湾人民便奋起组织义军,与黑旗军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时,腐败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驻台的官兵回大陆,林维源等人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林尔嘉于1920xx年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1920xx年任全国参议院候补议员,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接着往前走,前面小桥道路比较窄,请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拥挤!前面是园内的四十四桥,也许有朋友想问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其实就是园主在建园时正好四十四岁,为此纪念,故取此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内池、外池三处,每次涨朝里就把闸门打开放海水入池,退潮时便把闸门关上把大海藏了进来!

步入四十四桥,桥中有一亭“渡月亭”,现在我们大家就在这亭中体憩一会儿,看这亭是半月形的,亭内还有一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当月明之夜,夜深人静,海浪轻摇,园主人在此观海赏月,这种景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么美好!这是园中最佳的观景赏月之处,当然园主写的这幅楹联也写出了他怀念故乡的心情。大家往我们刚才过来的路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为枕流呢?这枕流原与漱石一起合用,称为“漱石枕流”,出自典故晋代王武子问孙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林尔嘉引此典故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图重振山河。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它集中了园林艺术中的最艺术个性的三个特点“藏、借、动静结合”:

藏,就是把海藏起来,直到进入月洞门后才能够看见万顷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桥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园内,变成大海、内池、外池,这便是园主对藏字所下的功夫。

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为远景,借大海为铺垫,借楼阁为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富有立体感的画卷。

动静结合就是林尔嘉把园内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连,让孩子们去追玩,显示出动景,而坡边则建了小亭小阁,可供休憩观景,表现出静谧的环境;海潮流动的,长桥是安卧,这些都体现出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可谓匠心独具!

好了,现在随我一同往上走,去参观一下菽庄花园内的另一种独特的声音!

这儿是钢琴博物馆,面积有1000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屿族居澳大利亚的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30台世界名古钢琴和60多盏古钢琴烛灯台。这里面的稀世珍品镏金钢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有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秦演奏钢琴和8个踏板、4套琴弦的古钢琴,体现了100多年来世界钢琴的制造技术和发展水平,如此规模如此众多的世界古钢琴聚于一馆,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好了,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去参观这独特的钢琴博物馆。

各位来宾,一个半小时的游览结束了,游览了这独特的菽庄藏海与钢琴博物馆是不是让你们有点留连忘返呢?希望这些都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朋友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鼓浪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鼓浪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五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_!很荣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处在我们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之上,他原是中国台湾富绅林尔嘉为了怀念台北板桥别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园,建于1920_年,于1956年辟为公园,是一座颇有特色的中国近代园林,厦门二十名景中的“菽庄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呢?到底是何藏法?那就随我一同去游览一番!我们游览这个景区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站在大门口,大家看到了门上的园匾“菽庄”这乃是主人字“叔藏”的谐音,菽是豆类的总称,算是农作物的一种,当年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中国台湾的,“菽庄”在这儿有归隐田园之意。进入大门,一堵高墙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各位来宾,大家回首一下,门楣上高悬着“藏海”匾额,现在大家明白这堵高墙的作用了吗,这是主人林尔嘉对园林结构的精心设计,那么他到地在这片园林里藏着一片怎么样的海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入左边的月洞门。

进入月洞门,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呢?看右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海阔天空”这四个字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笔迹。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壬秋阁,建于1920_年秋,农历为壬戌年,林菽庄引用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首句“壬戌之秋”简称为“壬秋”,她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有趣的是,这“壬秋阁”是一半着陆一半入海的,当然在这面是看不出来的,现在大家不防随我往着行走,现在大家回过身去看看,壬秋阁的另一半是支在海面上的,是不是别具一格?

我们左边有一片假山,这是十二洞天,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们又称他为“猴洞”因为他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洞洞相连,常有小孩像猴一样在此玩耍。

我们面前有一座雕像,这就是我们的园主林尔嘉,他1874年出生于厦门,1880年去中国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中国台湾军民拒绝割让,推林尔嘉的父亲林维源为议长,但主政优柔寡断,坚辞不就,中国台湾人民便奋起组织义军,与黑旗军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时,腐败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驻台的官兵回大陆,林维源等人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林尔嘉于1920_年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1920_年任全国参议院候补议员,1920_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接着往前走,前面小桥道路比较窄,请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拥挤!前面是园内的四十四桥,也许有朋友想问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其实就是园主在建园时正好四十四岁,为此纪念,故取此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内池、外池三处,每次涨朝里就把闸门打开放海水入池,退潮时便把闸门关上把大海藏了进来!

步入四十四桥,桥中有一亭“渡月亭”,现在我们大家就在这亭中体憩一会儿,看这亭是半月形的,亭内还有一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当月明之夜,夜深人静,海浪轻摇,园主人在此观海赏月,这种景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么美好!这是园中最佳的观景赏月之处,当然园主写的这幅楹联也写出了他怀念故乡的心情。大家往我们刚才过来的路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为枕流呢?这枕流原与漱石一起合用,称为“漱石枕流”,出自典故晋代王武子问孙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林尔嘉引此典故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图重振山河。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它集中了园林艺术中的最艺术个性的三个特点“藏、借、动静结合”:

藏,就是把海藏起来,直到进入月洞门后才能够看见万顷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桥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园内,变成大海、内池、外池,这便是园主对藏字所下的功夫。

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为远景,借大海为铺垫,借楼阁为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富有立体感的画卷。

动静结合就是林尔嘉把园内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连,让孩子们去追玩,显示出动景,而坡边则建了小亭小阁,可供休憩观景,表现出静谧的环境;海潮流动的,长桥是安卧,这些都体现出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可谓匠心独具!

好了,现在随我一同往上走,去参观一下菽庄花园内的另一种独特的声音!

这儿是钢琴博物馆,面积有1000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屿族居澳大利亚的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30台世界名古钢琴和60多盏古钢琴烛灯台。这里面的稀世珍品镏金钢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有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秦演奏钢琴和8个踏板、4套琴弦的古钢琴,体现了100多年来世界钢琴的制造技术和发展水平,如此规模如此众多的世界古钢琴聚于一馆,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好了,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去参观这独特的钢琴博物馆。

各位来宾,一个半小时的游览结束了,游览了这独特的菽庄藏海与钢琴博物馆是不是让你们有点留连忘返呢?希望这些都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朋友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六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xx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xx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七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

菽庄花园导游词1300篇八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