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2年考博面试经验(9篇)

2022年考博面试经验(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07:11:07
2022年考博面试经验(9篇)
时间:2024-07-17 07:11:0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考博面试经验篇一

不知道考博的难易度,可以借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方法,制定

学习计划

,提高成功率。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考博经验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早年读的工科,工作几年后发现对于机械我真的是相看两相厌,咱好歹也是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于是改读文科,当年就以高分入读了 a 校的硕士,那个叫春风得意啊。可惜刚入学没多久就听闻此学科非常拥挤,人满为患。但那是三年以后找工作的事啊,何必过早杞人忧天呢。但时光如梭这句话居然是对的,转眼两年没了。

我决定考博,一年的准备时间实在也绰绰有当然余.。我的目标 b 校。当然博士入学考试都是各个高校自主出题招生,可以同时报考好几个学校。我决定考4个学校,先考 c 校,名校名师,要是能考取自然以后的人生应当高枕无忧矣,大树底下好乘凉嘛。考不上也不会气馁,b校不如 c 校但也尚算名校啊,就算 b 也名落孙山,还有 a 校,也就是自己读硕的学校,报自己的导师,那实在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那年博士名额开始锐减,据说国家不再增添博士名额,但是博士点不断增加,这样相对而言,僧多粥少,每个导师能带的人数也锐减。

考博的黄金时代已然远去,不是我自己的导师导的博士人数比硕士还多的好时光了。而且我导自己带的硕士就有3个立志考博的,我这导师据说只能带一名博士了。于是,在形势逼人的情形下,我在心中又把 d 校作为后选,d 比 a 学校好,但相对于我们本学科来说,反倒不如 a。

就这样,3月先考 c,一周后考 b,4月考 a,5月考 d.

接下来我磨刀霍霍向博士,备考的酸甜酸苦辣不足对外人道.。我先是一路挥刀杀将过去,回头再拣拾胜利果实。因为大多学校的博士入学都是初试后马上复试,一段时间后几家欢乐几家愁是定局。但 b 校的规矩是先初试,三天后知结果,优胜者进入复试,在导师面前 pk,刀光剑影下兵带血刃,胜负立分。

这样,我居然先于 c 校知道了 b 校的考试结果。我自己一个人去了 b 校的公告栏,在去的路上我已经泪盈于睫了,因为 b 校今年的外语非常之难,听力题难于天书,我坐在考博的考场上听了一次天书。考博就成了外语的竞争了,而我的英语对我而言是弱项。于规定的时间半个小时后,我在攒动的人头中瞥到了自己的分数。英语受限!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一枚炸弹在我头上方爆破,我泪下如注。稍慰我心的是我的专业课成绩相当高,于一瞥中我应该是所报导师的专业第一名。想我考前仅仅给导师打过两个电话,要求见一面被拒。他表示没有内定名额,放心大胆地考就是。又风闻此导不理俗务专心治学,无欲则刚。最后风闻的结果是那一年该导师只有一个专业勉强及格的学生英语不曾受限,但 b 校不会招不起生来的,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在文科上招不起博士生,有相当数量的本校在职教工每年都考,可以破英语的格而录取。

我在纷乱的思绪中备考 a 校。想到自己导师以手抚我长发很慈祥地说我在本专业很有领悟力,我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我没有,否则我就考不足8.5次了。

我考完了 a 校。我导要了一个同届的男生。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一我是女生,二我英语稍低。其他因素没有外在那么显著。是在我于随后卷土重来的第二年才悟到其他因素的。

d 校!d 校!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d 校的考博时间向后延了。报名时间也拖后了。我把去医院的体检表收了起来,这个学校报名就要体检表的。我根据招办提供的邮箱地址先与所导师联系。邮件不回。多方打听该导电话,均未果。考博时导师对你完全不感冒是大忌,因导师对自己所带学生有相当的决定权。我再写邮件,不回。我给招办打电话要该导的电话,不给。我问他会不会不看邮箱啊,招办老师笑曰:“他那种人会不看邮箱吗?”但这位老师又说要不帮你联系下吧,问他是否同意报考。我大喜,把自己的情况转发给他,又是数日过去后,我收到一邮件,:“你好,我是 x 导师的学生,他很忙,让我转告你,欢迎报考。”我还是决定报考,毕竟它是我的 d 校,死而后已吧。

接下来的时间很忙,硕士论文提交,毕业前无数的表格需要你填。

我毕业了,也许怨我没努力找工作?反正毕业即失业了。何去何从是最大难题。第一次考博的专业成绩给了我极大鼓舞,我决定再考一年博士,这一次,我志在必得。

分析去年考博失败原因,今年我把精力放在了英语上,既然考博成了考英语,我就要把这只拦路虎打趴。我夜以继日地练英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都在原地踏步,这我只有坚信这都是错觉,我一直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挪移。

今年我的考博顺序变成了 d,b,e,a。因为 d 校原定是一年两次招生,突然改成一次招生也成了上学年的11月份。我一毕业就联系 d 校另一导师,写了一邮件,第二天就很意外地接到了这个导师的电话,他表示今年竞争很激烈,招生名额比去年更加缩减,如果我去年考他倒会要我。我只能解释去年没考是因为答辩与考试同一天,分身乏术,我今年可以报您的吗?他说实际情况就这样,当然报考是个人自由。我只好再三地表忠心。放下电话,我踌躇良久,上半年只有 d 校在招生,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转投别的导师是考博忌讳,很多学校都是这个学科的所有博导一起面试。如果考不上,权当练兵吧。何况我还是志在 b 校。

11月我参加了 d 校的入学考试。面试者云集,人声鼎沸,风闻,风闻名额严重缩水,一个导师在十几个学生中只能要一个,而且因参加者有的是老客户,有的是老关系,当然也有些牛人在这个专业早已有所建树著作等身。一个月后成绩出来,英语我已破70大关,在考博中英语对我就再也不是拦路虎了,专业也都在85左右,成绩是好的,但我并不敢窃喜。忐忑地挂电话过去,果然,高分外有高分。

我继续苦练英语,阅读理解是我练重中之重,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作了多少题目,只知道在后来参加的所有学校的英语博士入学考试中都会有一篇我此前做过的阅读理解题目。当然因为人的思维惯性做过的题目对率未必就高。但由此可见,我的萤萤苦功,苍天可鉴。

来年3月我重考 b 校同一导师,熟门熟路,我打电话过去,那导师表示关键还是在英语。考完英语出来,我仰首望天,天真的很蓝,我知道成功就在咫尺。专业题目与去年相类,去年的 b 校是我考出来的最好的专业成绩。三天,等待,我夜不成寐。在同一个的公告栏前我看到了我的成绩。首先是英语,当然,过线!但我的一门专业竟然很低,没有过线,而这门是我感觉上答的最好的一门课,估计考不到90分也应该89分吧,跟去年扯平,然而都不是,是不过线。上面注明成绩如有疑问可以复查,我没有去复查,文科类的考卷主观性很强同一份答卷无论给你多少分都可以情理有据。

很奇怪,这一次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掉。我打点行装,当夜就坐火车去往e 校,e 校位于花柳繁富的人间天堂,风景真的很美。b 校的成绩对我是一个意外,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很多,如我辈等弱者,应付意外的方式不外是多给自己一个选择,一个差强人意的选择余地。我事先查过很多学校,知道 f校报名尚未截止,我就在 e 校寄出了 f 校的博士入学考试的报名费和报名表格。我心平气和地考完了 e 校,事先仅仅给所报导师写过两封邮件,没打电话,当然,是因为我搞不到他的电话号码,我明白这样的学校考的人不会少,而我应该就是那群陪者中的一个。无欲则刚,我居然也可以做到。

接下来。哦,a 校,又是 a 校,我的母校。

一年的时间,365天,足够我反省的。我感同身受地理解了自己导师去年的选择,作为一个多年的博导,他有相当多的社会关系需要平衡,而今年他既有应届的学生也有往届的学生考,我估计同时还有考了好几年的高校教师,粗略的估计考的人就不会少,我在校时他对我不错,这点感情其实还不足以他在考博时倾向于我。反复权衡,反复思虑,反复反悔。我最终决定剑走偏锋,我先征求自己导师同意报考 a 校的另一个导师的,而这导师在我在校时彼此印象良好,又素与我导亲近来往。我的策略在联系导师时初战告捷,那导师对我的报考非常欢迎对我很热情。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遍又一遍“守得云开见月明”鼓励自己。

现在要考 a 校了,我先联系所报导师,中午在一起吃饭,他坚持请客,我们把酒言欢谈起各自趣事言笑晏晏投机投趣。下午我瞅自己硕导的空拜访了他。初试试卷当然也是密封,但因为考博的人并不多,自己熟悉的人的答卷猜个十有八九。一年后的这个时刻我才知道去年我导师要了两个博士,另外一个初试成绩比我们几个都差,那人的配偶在政府部门任职颇有点小实权,我很平静地听到这个消息同时理解老师的选择,又同时庆幸自己今年选报的英明。我把考场外的功课做足后开始忙考场内的功课,在这读了三年书,哪个导师会出哪一类型的题我了然在胸。就在这时候,万事皆有备于我,我失眠了,完全睡不着,在醒着的黑夜里我渴望突现一个彪形大汉把我一拳击晕好让我有片刻休憩。

早上我用冷水泼用手拍打脸,然后走进考场。两天,初试成绩公布。我所考的导师只有两个人进入复试。我的英语遥遥领先,高出对手十几分,但是两门专业课落后对方20分!我晕了,对方在同一城市的另一所高校的老师,那学校并没有我们专业,专业比我好这么多实在令我难以理解。我接到了自己导师的电话,他说他帮我看的试卷,分数很好吧?我无言苦笑,我看了看报考我导的学生分数,的确,他那边的专业课分数普遍压得很低,我在他那边绝对是高分,可是,可是我今年报考的不是他。他说导师在复试时还有20分权力,你赶紧联系下所报导师。那导师因故没能参加初试阅卷,面试也无法参加了。我打电话没有人接,就发了一个短信告知分数。在面试前我收到他的短信为不能到场面试致歉。我准备了面试自认发挥相当出色。

第二天我辗转从另外的导师那儿听说考上的那个人的配偶原是我们本校的老师后进入省府工作现在直接管文科科研项目,而且已考了4年了,前三年都是英语受限,今年英语恰好压线。这个人的故事,写出来也是一部考博血泪史吧?最后,传话的朋友严肃地说:“这话导师再三不让我告诉你。”我笑,现在还有什么话我听不得? 最后一句话,其实很简单。

“她是甲老师的学生怎么去考乙老师的博士?”

最终,我还是犯了考场忌讳。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博士性命。我打点行囊彻底离开了这座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

没多久,e 校的成绩出来了。成绩不俗,会不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我不敢这样想。录取名单还要再迟几天才会由导师定夺交招办公布,这几天会有多少变数?他们说功夫其实在考场外,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事实证明他们说的并不都是假的。我掏出所有的积蓄,留下生活费,用它们换了一盒血燕,直接去了火车站。拿到车票,时间还富裕,就在火车站外广场的椅子上坐着走神,时间缓慢地流淌。我决定去吃点饭,站起来,包不见了!什么时候不见的我都不知道。手机和身份证都在包里,但火车票和钱在衣兜里,我拎着那盒血燕在火车站可笑地转圈,转了好几圈,把附近的垃圾筒都翻了几遍。然后打的去了一家移动营业厅拉出了电话清单,那上面有导师的家庭电话。打的再返回火车站,火车列车员正在检票。

天在下雨,冷雨,我穿得很少,在 e 校园里一遍遍拨导师的家庭电话,没人接,没人接,一直到晚上10点还是没人接。我去了来考博时住的那家旅馆告诉接待,我一个月前在这住过4天,电脑里面还存有我的身份证号码。我住了下来,一晚上,雨声,我觉得这个夜晚比以往的夜晚更加难熬。

10分钟后我第二次见到导师,第一次是面试。他说其实你的成绩蛮好,英语今年很难,本来划线划到50分,那样上线的就是你了,但有的导师嫌划线太高招不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就去招办要求降低,降了5分,这样子,我这边的学生中就有个总分比你高3分的。

我拿出血燕,他不要,他又说,我理解你,我也是考过研的人。

f 校处于大好祖国的偏远地区,地处蛮荒。我去的时候已是4月末了,别的城市已是浓荫蔽人了,这儿,你要很费劲才能觅到一丁点绿色。原来,春风是真的不度玉门关。春风都不来的地,考博应该相对容易的吧?不是每个人都舍得把自己三年的青春时光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度过。

考完英语考专业的时候,我一个不认识的外地考生跟我答话,据说英语试题就是他们自己硕士生平时练练题。我处之泰然,风闻的事我已听得太多,再多一件又如何?我只仔细答我的题。

一个月后成绩未出分数线先出炉了,初试的分数线都是60分,唯独面试分要求80分。两天后,我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初试极高,面试不足80分。

尘埃落定了。

我现在常常在梦中还在辛苦考博,老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障碍,在梦中我也没能一偿博士夙愿。黑暗中我醒来,睁着眼睛静候黎明的到来。

考博是一条艰难而孤独的路,因为“博友”远没有“研友”如此好找。复习准备基本都要依靠自己,以下是一位成功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考生的复习经验,大家或许可从中获得启发。

考博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回忆了,最终很幸运的被中国农大经管院录取了。今天我终于想理清思绪来整理这段难忘的备考经历。我一共报考了三所学校:北航、中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个人建议考博尽量多报几所,以增加被录取的概率,只要各学校的考试时间不在同一天就行,报考专业尽量是同专业和相近专业,这样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虽然都达到了这三所学校的录取线,但我个人认为还是中农相对公平,中农经管在报考时不用选导师,复试时才选导师,录取过程也是很公平的,我是成绩出来后才开始联系导师的,导师看重的是你的初试分数和你过去的科研经历,所以不用太早联系导师,不像大多数学校早早就得联系导师。这对像我这样的不屑和不善于用一些非学术的手段来联系导师的学生来说是大有好处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农今年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导师得给学生发每月的生活费,我们这届第一年每月给发补助700,以后每年递增100(现在已统一为每个月1500元了)。前两年每年发12个月,第三年发10个月,待遇还是挺不错的。我报考的是农业经济管理(金融与财税)专业,该专业是中农的招牌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很强的,毕业的出路也很不错(这个貌似现在还真不好说)。该专业考三门课程:英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农业经济管理,下面我就这几门考试谈谈我自己的复习心得。

一、考博英语

不用说,这是所有学校非英语专业考博都得考的一门课程。英语在考博中的地位也就不用我多说了,想必志在考博的同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我的英语基础自认为还是可以的,也就没作什么专门复习。只是每天保证看至少一篇以上的英语阅读文章,看的过程中,把一些比较长的句子先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来,然后对照提供的汉语翻译,比较自己翻译过程中的不足,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就上来了。看完文章后就是记生单词,每天保证记20—30个左右,这样日积月累,使自己的词汇量得到保证,不至于考试时望着卷子两眼发黑。我用的是《英语文摘》杂志,个人觉得该杂志是挺适合用来应付英语考试的,该杂志精选各大英语报刊杂志的一些文章,而且提供译文和生词注释。是一本国内难得的英语学习材料。中农今年的英语题型有:词汇(单项选择)、阅读(6篇涵盖经济、科技、历史等各个方面,有两篇左右比较难)、完形填空(关于对当前学术界盲从“学术权威”的现象的揭露和批判)、汉译英、

作文

一篇(观点型作文,谈谈对学术压力是利大于弊or弊大于利的看法,从两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论述,200字左右。),个人觉得英语不太难,过了六级的,好好准备一下考个自己满意的分数应该不难。其他水平的考生只要好好准备,过线应该没问题(今年线是50分)。需要说明的是平时阅读英文材料时应该各个领域的文章都得涉猎,因为六篇阅读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其中今年以历史方面的文章最为难懂。只有平时多做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基本都是写议论文,这方面的复习资料不少,考前半个月好好准备一下,多看一些范文和背诵一些自己觉得好的句型,然后组织成一个文章模板,考个高分应该不成问题。我的英语今年考了76,我知道的最高分是78。

二、考博经济学

让你结合基尼系数说明其经济含义,该题结合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内容,有点偏,当时就把我考懵了,结果是空了没做(需要说明的是中农的导师都特别偏爱用计量模型来研究问题,所以比较偏爱有这方面基础的学生,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和你的研究经历中用过计量模型的话,那么你在复试就会有相当的优势);一道是关于企业污染的外部性成本补偿的判断说明题。考完后一打听,微观部分老师出题用的教材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看来我第二遍复习时用错了教材。不过每部教材主体内容都差不多,只是某些内容论述的详略不同。但复习时还是紧跟老师命题用的教材比较好。在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够的话把高鸿业主编的教材好好看看,理解透彻,多做一些题就够用了。另外,复习时经济流派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可以不看,基本不考。宏观复习时得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我的经济学当时考得感觉不好,能上线就不错了,结果成绩出来后考了70,最高分78,挺满意的。

三、考博农业经济管理

这门课复习基本占用不了太多时间,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就够用,考得是与当前农业有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基本上每年考4—5道论述题。根据热点问题,然后看看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期刊文章,把人家分析的原因和对策记住就行了。这些热点问题基本上在当年中央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中都体现出来了,所以复习时建议把从20xx年到现在的一号文件都好好看一下,里面有的内容可以直接作为答案写在卷子上。答题时尽量做到有条理,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内容,有条理的组织出来就行了。我个人觉得当前的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有:农田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民工荒、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增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城乡(侧重农民工)就业问题、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保护政策、农业基础地位的建设、农产品贸易、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问题、粮食安全问题、食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改革等等。复习教材可以用李秉龙教授(我现在的导师)主编的《农业经济学》,一个哥们说他就是只看这本教材就考了90多分,牛人。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考博感受,希望能对志在考博的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个人认为考博只要早作打算并坚持下来,都能够考上,最后祝大家都能考博成功!

本人是xx年参加交大博士入学考试的一名外校考生,因3月底发帖公布成绩后不断有战友发短信要求交流一下备考经验,故现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备考体会。

首先是英语:英语成绩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平时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决心考博战友一定要提前准备,最好提前一年开始每天学习英语。当然英语的复习可以针对交大博士英语考试的命题特点来开展。我认为交大博士英语有以下特点:1:强调词汇:交大考博英语没有听力,但是词汇要求量大,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多背单词,多做单词辨析的题目。考前词汇量至少要达到8000左右。2:重视阅读:交大英语有六篇阅读,如加上2篇cloze,一共有8篇阅读。所以一定要多做阅读,培养语感。交大考博英语一大特点是cloze2 这种题型,考前一定要从网上找一些真题或参加交大组织的学习班多练几次,熟悉该题型。3:写作比重大:交大考博英语作文要求300字且分数达25分。所以复习时一定要多练写作,考前一定要在50分左右完成300字的作文,我认为这一部分如下功夫多收集好的句型,多背好范文,网上收集一些好的提高英语作文的视频,坚持练个3-4个月,作文肯定可以帮助拿分,我认为不论你基础如何,作文绝对是那种肯下功夫就能看到成效的部分。另外,今年交大作文第一次出现看图作文,我认为这种命题形式可能还会采用,请大家准备作文时可以背一些图表作文的标准范文。

其次是病生:这一部分可能对大家帮助较大,一是因为,英语主要靠平时基础而专业题各科不一样很难找到复习时共性部分。曾听说过交大病生难是传统,但我的经验是如复习得法还是能得到一个理想成绩的(我的病生成绩87分)。我认为交大病生有以下特点1:题型多,题量大:这要求大家一定看书要细,要理解。交大的题都是围绕7年制教材命题的,这本教材一定要反复研读,不要错过小的细节(我共细读了3遍)。2:专业英语要求高:今年的交大病生的名解,判断及病例讨论均用英语命题,所以大家在复习得时候要留心记下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英语词汇并进行记忆,只有这样考试时才不会连体都看不懂。此外选一本合适的习题集十分重要,我强烈推荐交大病生教研室主任陈国强主编的病理生理名校考研这本黄皮的书,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书上有些体和试卷上是曾相识。

最后是专业课:我报考的是消化专业,总体感觉多看往年真题,重视近年的专业内共识。因关于专业的经验只适合少部分打算考消化专业的考生,在此就不多浪费大家宝贵时间,如有打算报考消化专业考生有具体事情商讨可发短息给我。

最后介绍一下本人的考试成绩:英语:75 病生:87 消化:90。

考博面试经验篇二

首先我列一下我心目中的学校排名(计算机专业):清华北大交大浙大其它c9北上985其它。清华北大就不必说了,这是两所能改变命运的学校,中国学子心中的终极图腾。交大浙大的研究生水平也非常高,就我的了解是绝对不弱于清华北大的,我交的系统方向和信息安全以及浙大的图像处理都是全国前列,同时考研难度比清北低很多,同学们如果想就读名校,建议尝试交大和浙大。至于其它学校我不是很了解,各自都有长处和缺点,选定学校的时候还是需要大家自己搜寻信息,找准自己的位置。

二、关于考试难度

三、初试:

相信大家最关心初试的复习。我初试正式开始复习的时间是7月14日,之前忙着做毕业设计,还被导师强行拖进实验室干活,一直搞到6月底才完事。然后7月14日回到家就开始复习。总的来说感觉时间有些仓促,到最后不得不压缩英语政治的时间去复习专业课,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最晚复习时间不能晚于6月份暑假开始。

1、数学:

数学是我今年考得最惨的一科,也是直接摧毁大部分考生信心的一科,我记得考下午专业课时,考场直接空了一半。如果大家以后做到这一套卷子的时候就会发现,20xx年题目风格和过去十几年大不相同,计算量大了很多,并且增加了大量对细节的考察。所以大家一定要在20xx年重视基础和细节,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要求快,而是把书上的每一条定理都思考清楚,务必不能留下不清晰的伏笔,同时多多计时模拟正式考试,这相当重要。计算的准确度是考研数学考好的基础,我今年最吃亏的就是平时模拟考试太少,考场上一旦算出结果不是整数就会怀疑自己(但是偏偏大部分题都不是整数),直接导致心态爆炸,最后成绩才刚过一百。大学四年这种重压力考试太少,大家的应试能力都退化了,所以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找回高考时的那种感觉,淡定是考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是我的复习规划:

7月——9月: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我用的是20xx年的数学复习全书,这本书带给我的挫败感巨大,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妈的这也用证明”和“妈的这也能证明”的“薛定谔的懵逼”状态。所以我强烈不推荐数学基础不好的孩子们再用复习全书了,在中后期复习时,我只是把它当作工具书来用,查定理,查典型例题。我推荐大家选用张宇的考研36讲。张宇男神大家应该都知道,今年他应该是考研数学的最大赢家。他出的8套模拟卷和最后4套卷风格和难度与今年的真题完全类似,当时我打开真题就笑了,然后就哭了。。。笑是因为卷子上的每道题我都觉得在12套卷子里见过类似的,哭是因为妈的每道题我都不记得怎么做。。。所以我个人建议是数学复习紧跟张宇。第一轮复习务求全面扎实,不要图快,即使周围同学都比你快也不要着急,等你二轮复习时就知道基础扎实的好处了,不过也不建议晚于9月底完成一轮复习。

10月——11月: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要反复做真题。虽然我刚刚说过过去的真题和去年的很不相像,但是为了社会和谐,我相信20xx年命题组不会再冒着生命危险出那么奇怪的题了,20xx年的题应该会简单很多,所以真题还是相当重要。做卷子的时候不要在草稿纸上算完填个数在上面就完事了,最好的做法是每一道都当大题做,把步骤写清楚,有助于熟记定理,大家一定要记住踏实才是复习最重要的素质,戒骄戒躁,即使是会的题也要当做是复习知识点,好好写。

12月至考研前:冲刺。这段时间要做错题,同时至少保证一周要进行三次计时的模拟考试。不要觉得考前一个月自己的水平已经确定就放松了,其实这段时间是最关键的,你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反应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而且考前热身可以让你保持高水平的状态,这是你击败其他水平相近的人的关键。

我的复习用书如下:20xx年数学复习全书、张宇数学36讲、张宇真题大全解、张宇12套卷(8+4)

20xx年是考研三十周年,在此感谢考研命题组为我们准备的考研三十周年大礼包,此恩此情,永铭在心。

2、专业课:

这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一科,因为今年清华不给考试范围不给参考书目,所以我这半年都在疯狂地找题做,几乎都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题都做了一遍。所以在参考用书上我是很有发言权的!计算机考研有两大山头,王道论坛和天勤论坛。在此强烈建议大家跟王道,不要跟天勤。天勤论坛的书讲解方面和王道论坛的书不分轩轾,但是模拟题简直就是几百页卫生纸!多处答案错误,多道大题直接照搬过去的真题,甚至有一道题在8套模拟题里出现了3次,每次答案都不一样。这样不走心的团队,我个人是不敢信任的。因此我在这里个人建议20xx年使用王道论坛的4本单科书(408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模拟题。大家闲暇时也可以多上上王道论坛看看消息和过去学长的经验帖,对复习十分有用。

7月——9月:不论是考408统考还是考自主命题的病友,第一轮都可以使用王道的4本书复习。这4本单科书基本没有错误,并且知识点覆盖全面,习题解答详尽,很适合第一轮打基础。和数学一样,复习的时候不要图快,务求基础知识记得全面和坚实。

12月——考前:最后的一段时间,相信你的选择题应该解决得差不多了,所以把精力要放到大题上。408的大题天马行空,但是都脱不出那几章重点知识,所以单独把真题的大题拿出来做吧!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结果是怎么来的,计算机的计算题奇葩就奇葩在也许你思路完全是错的,但是最后算出来的结果反倒是对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非统考的同学也是类似,把过去的错题拿出来复习,务求没有知识点遗漏。

各位务必重视数学和专业课,这两门直接决定你是否能初试过线,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放过一丝疏漏。

3、政治:

这一门真没啥好说的,就背背背。最重要的是跟好老师,我前期跟肖秀荣,后期跟米鹏,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7月——9月:这段时间考试大纲没出,不用看,重点看数学和专业课即可。

10月:9月中旬大纲放出来就要买高教版的大纲详解,看这个就够了,不需要看书。我的做法是每天两个小时看一个内容较多的章节或者看两个内容较少的章节,看的时候用红笔标出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些都是第二轮复习时重点背诵的地方,看完之后做肖秀荣1000题上的对应习题。这样一个月时间可以看完第一遍,对知识也会有一个轮廓上的认识。

11月:这段时间我买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配合着大纲解析进行第二轮复习。小草上的字都是不同颜色印的,红色的字一定要背下来(选择题大题重点),黑色加粗的要有印象,背下来之后再返回大纲解析里去看这段文字的相关知识,容易出选择题。同时关注肖秀荣和米鹏在网上的公开课,最好花点钱听一听,政治老师的讲解太重要了,他们会告诉你今年的重点,这比你跟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好多了,而且节省时间。切记切记。

12月——考前:疯狂做模拟题吧!各大机构的押题也逐步出来了,买来或者网上下载下来挨个做。不要在乎一两次的成绩高低,因为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重点是看看自己哪些知识点又记不清了,赶紧去背。这时候每年的时政热点也出来了,记得去买。然后肖秀荣和米鹏的考前押题一定要听!!花钱也要听,因为押太准了。米鹏每年都会出20道左右的大题押题,好像20xx年全中,20xx年5中4,20xx年又5中4,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我的复习用书如下:大纲解析、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肖秀荣8套、肖秀荣4套、米鹏密押3套、米鹏政治九阴真经(20道大题押题)

4、英语:

英语复习起来最简单,一是单词,二是历年真题。单词从现在就要开始背,一直到考前每天都要过一点。真题方面,如果你很走心地做4遍以上,我保证你最后考试上70。走心的意思是,文中无生词,没有看不懂的长句,题目的每一个选项都在文中找到出处。完型不用复习,这一项完全看积累,复习提高很少,而且一共才10分,你跟别人不会在这里拉开太大差距。新题型比较简单,力求不出错。的话我推荐每周写一篇,题目就用真题的题目,写完之后去网上找过去的高分作文看,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总结一个适合自己的行文结构,最好能总结出一个自己的套路模板来。老师方面,我推荐新东方的朱伟,朱伟的作文模板非常亲民,而且写出来不像模板,很适合现在判卷的反模板趋势。英语大概就是这些了。

总的来说,政治英语不如数学专业课重要,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要保证过单科线,不然如果总分过线但是单科不过就太亏了,大家一定小心。

四、复试

复试大家不要太担心,即使是清华这种顶级名校,复试也有至少80%的通过率,而且即使不过也可以在校内调剂到软件学院、微电子等专业,因此只要过了初试,肯定是有学上的。复试的形式一般包括上机考试、英语面试、专业面试(清华多了一个笔试)。上机考试就是考编程,也是复试时刷人的主要依据之一。从3月份到6月份这段时间,编程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很多名校都有自己网上的oj测试题库并且对外开放,大家可以到这些题库上做题,提高编程能力。清华的online judge题库是清橙:首页 - tsinsen 清橙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注册之后就可以用了,非常方便。英语面试就是用英语拉家常,我个人经验是只要不是进去一个字说不出来,就不会不通过,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专业面试也十分重要,一般是由几个导师面你一个人,根据你的本科科研经历去考察你的综合能力。如果你本科没参加过竞赛也没有发过论文也没关系,重点说说你的课程设计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否则清华的老师几句话把你问得哑口无言,场面会很尴尬。面试的话现在不要多想,等你初试过了再去考虑就行。

在这里要提醒跨考的同学,至少清华的导师是不太喜欢跨考生的。今年复试刷的四个人里有两个是跨考生,并且这两个人初试很高(比我高了20多分),机考也不错,但是仍然被刷了。据此推断清华老师应该更倾向录取本专业的学生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初试和复试经验。总的来说,考研是一个不是很难但是很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不要相信很多经验帖上说的自己有多么多么辛苦才考上,大部分都有炫耀和夸大的意味。每年那么多考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力拼搏,谁都别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更多。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不要感动自己。

奋斗是一件求仁得仁的事,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那就放弃那些安逸和享受去证明吧。天道不酬勤,天道酬痴,与各位共勉。

考博面试经验篇三

一段你刚开始进入这行,对pmos/nmos/bjt什么的只不过有个大概的了解,各种器件的特性你也不太清楚,具体设计成什么样的电路你也没什么主意,你的电路图主要看国内杂志上的文章,或者按照教科书上现成的电路,你总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你做的电路主要是小规模的模块,做点差分运放,或者带隙基准的仿真什么的你就计算着发文章,生怕到时候论文凑不够。总的来说,基本上看见运放还是发怵。你觉得spice是一个非常难以使用而且古怪的东西。

二段你开始知道什么叫电路设计,天天捧着本教科书在草稿纸上狂算一气。你也经常开始提起一些技术参数,vdsat、lamda、early voltage、gwb、ft之类的。总觉得有时候电路和手算得差不多,有时候又觉得差别挺大。你也开始关心电压,温度和工艺的变化。例如低电压、低功耗系统什么的。或者是超高速高精度的什么东东,时不时也来上两句。你设计电路时开始计划着要去tape out,虽然tape out看起来还是挺遥远的。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很强大,但经常会因为ac仿真结果不对而大伤脑筋。

三段你已经和pvt斗争了一段时间了,但总的来说基本上还是没有几次成功的设计经验。你觉得要设计出真正能用的电路真的很难,你急着想建立自己的信心,可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开始阅读一些jssc或者博士论文什么的,可你觉得他们说的是一回事,真正的芯片或者又不是那么回事。你觉得vdsat什么的指标实在不够精确,仿真器的缺省设置也不够满足你的要求,于是你试着仿真器调整参数,或者试着换一换仿真器,但是可它们给出的结果仍然是有时准有时不准。你上论坛,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导。可他们也是语焉不详,说得东西有时对有时不对。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虽然很好,但是帮助手册写的太不清楚了。

四段你有过比较重大的流片失败经历了,你知道要做好一个电路,需要精益求精,需要战战兢兢的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你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不曾设想过的问题,想要做好电路需要完整的把握每一个方面。于是你开始系统地重新学习在大学毕业时已经卖掉的课本。你把能能找到的相关资料都仔细的看了一边,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更有启发性的想法。你已经清楚地知道了你需要达到的电路指标和性能,你也知道了电路设计本质上是需要做很多合理的折中。可你搞不清这个“合理”是怎么确定的,不同指标之间的折中如何选择才好。你觉得要设计出一个适当的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真的太难了,你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做到他们宣称的那么好,因为聪明如你都觉得面对如此纷杂的选择束手无策,他们怎么可能做得到?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功能还是太有限了,而且经常对着"time step too small"的出错信息发呆,偶尔情况下你还会创造出巨大的仿真文件让所有人和电脑崩溃。

五段你觉得很多竞争对手的东西不过如此而已,你开始有一套比较熟悉的设计方法。但是你不知道如何更加优化你手头的工具。你已经使用过一些别人编好的脚本语言,但经常碰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不能想起来用awk或者perl搞定。你开始大量的占用服务器的仿真时间,你相信经过大量的仿真,你可以清楚地把你设计的模块调整到合适的样子。有时候你觉得做电路设计简直是太无聊了,实在不行的话,你在考虑是不是该放弃了。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好是好,但是比起fast spice系列的仿真器来,还是差远了;你开始不相信ac仿真,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transient仿真。

六段你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中只有最合适的设计,没有最好的设计,你开始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法,你会倾向于某一种或两种仿真工具,并能够熟练的使用他们评价你的设计。你开始在设计中考虑pvt的变化,你知道一个电路从开始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对他们进行裁减。你开始关注功耗和面积,你tape out的芯片开始有一些能够满足产品要求了。但是有时候你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一些复杂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且犯下一些愚蠢的错误并导致灾难性后果。你开始阅读 jssc时不只是挑一两片文章看看,或许把jssc作为厕所读物对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是一个很伟大的工具,你知道如何在spice中对精度和速度做合理的仿真,并随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七段你开始真正理解模拟电路设计的本质,无论对于高精度系统还是高速度系统都有自己独有的看法和经验。你可以在系统级对不同的模块指标进行折中以换取最好的性能。你会了解一个潜在的市场并开始自己的产品定义,并且你知道只要方法正确,你设计出的产品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你可以从容的从头到脚进行整个电路的功能和指标划分,你了解里面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和他们的折中会对于你的产品有怎样的影响。你开始关注设计的可靠性。在这个阶段中,你觉得spice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并喜欢上了蒙特卡洛仿真,但你还是经常抱怨服务器太慢,虽然你经常是在后半夜运行仿真。

八段这个时候成功的做出一个芯片对你来说是家常便饭,就象一名驾驶老手开车一样,遇到红灯就停、绿灯就行。一个产品的设计对于你来说几乎都是无意识的。你不需要再对着仿真结果不停的调整参数和优化,更多时候只需要很少量的仿真就可以结束一个模块的设计了。你能够清楚地感觉到某一个指标的电路模块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你完全不用关心具体模块的噪声系数或者信噪比或者失真度。你只需要知道它是可以被设计出来就可以了,更详细的技术指标对你来说毫无意义。你开始觉得jssc上的东西其实都是在凑数,有时候认为 jssc即使作为厕纸也不合格(太薄太脆)。你觉得spice偶尔用用挺好的,但是实在是不可靠,很多的时候看看工作点就差不多够了。

九段这时候的你对很多电路已经了如指掌,你以提前预知很多技术下一轮的发展方向。一年你只跑上几次仿真,也可能一仿真就是几年。你很少有画电路图的时候,多数时间你在打高尔夫或是在太平洋的某个小岛钓鱼。除了偶尔在isscc上凑凑热闹,你从不和别人说起电路方面的事,因为你知道没人能明白。

从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 两个层次。

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 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以前非常喜欢看, 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总是憧憬啥时候咱也灌水一篇,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 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 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李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

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 做的过程中很郁闷,非常羡慕我同学的项目,但是感觉李老师和郑老师讲的总有他们道理,所以我就专门看jssc运放方面的文章,基本上近20多年的全看了。当时以为很懂这个了,后来工作后才发现其实还没懂。所谓懂,是要真正融会贯通,否则塞在脑袋里的知识再多,也是死的。但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基石,只有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工作以后才明白。

总的来说,在复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的严谨治学之风和李老师的这句话。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当时有几个offer。 我师兄孙立平, 李老师的关门弟子,推荐我去新涛科技,他说里面有个常仲元,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很厉害。我听从师兄建议就去了。新涛当时已经被idt以8500万美金收购了,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的芯片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总经理howard. c. yang(杨崇和)。 howard是oregon stateuniversity 的博士,锁相环专家。面试时他当时要我画了一个两级放大器带miller补偿的, 我很熟练。他说里面有个零点,我很奇怪,从没听过,云里雾里,后来才知道这个是howard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 等效模型中有个电阻,他自己命名为杨氏电阻。 当时出于礼貌,不断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很满意,反正就这样进去了。我呢,面试的惟一的遗憾是没见到常仲元, 大概他出差了。进入新涛后,下了决心准备术业有专攻。

因为本科和研究生时喜欢物理,数学和哲学,花了些精力在这些上面。工作后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每天上班仿真之余和下班后,就狂看英文原版书。第一本就是现在流行的razavi的那本书。读了三遍。感觉大有收获。那时候在新涛,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来说,我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因此得到常总的赏识,被他评价为公司内最有potential的人。

偶尔常总会过来指点一把,别人很羡慕。其实我就记住了常总有次聊天时给我讲的心得, 他大意是说做模拟电路设计有三个境界:第一是会手算,意思是说pensile-to-paper, 电路其实应该手算的,仿真只是证明手算的结果。第二是,算后要思考,把电路变成一个直观的东西。 第三就是创造电路。 我大体上按照这三部曲进行的。razavi的那本书后面的习题我仔细算了。公司的项目中,我也力图首先以手算为主, 放大器的那些参数,都是首先计算再和仿真结果对比。

久而久之,我手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一些小信号分析计算,感觉非常顺手。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中,一个保护回路ac仿真总不稳定, 调来调去,总不行,这儿加电容,那儿加电阻,试了几下都不行,就找常总了。因为这个回路很大,所以感觉是瞎子摸象。常总一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他仔细看了,然后就导出一个公式,找出了主极点和带宽表达式。通过这件事,我对常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知道直观的威力。所以后来看书时,都会仔细推导书中的公式,然后再直观思考信号流, 不直观不罢手。一年多下来, 对放大器终于能够透彻理解了,感觉学通了, 通之后发现一通百通。

考博面试经验篇四

考博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还要承担风险,对于已经上班的朋友,考博更是困难重重。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考博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学方法得当,并且不断积累和进步,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可以预料的。

很多人来问我考博有什么建议,其实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所学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考博规划,而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别人并不能帮到什么,而且我也相信每一个考博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我个人经验的分享,包括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导致了我最后的成功,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我也有一些建议,可能对于提高学效率会有一定的帮助。文章会分成几个部分,主要介绍我考博的背景,然后是一些前期的准备,再到备考的方法和一些其他的建议。

考博背景

我从本科开始,就一直是心理学专业,这对于我考博实际上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首先要提一点就是,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博,在同等条件下,导师都会更加偏向于本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说跨专业的朋友不好,而是本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优势,比如本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接受额外的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培训(最常见的是实验技术和统计方法),本专业的学生对学科领域更熟悉等等。因此,对于跨专业的朋友,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相应的技巧,把基础知识学透、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么做第一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其次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学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快速适应新的专业。

除此之外,我个人喜欢从事科研学术工作,所以从本科考硕士是因为想做学术,硕士一入学我就决定要读博了,也是因为想继续做学术。在硕士阶段我也做出了一些成果,发了几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是cssci,另外和一个国外学者合作了一项研究,写了一篇英文的文章投了ssci,目前还在外审。这些背景对于我考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看有很多人问,没发文章能不能考博?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有文章会更有优势。毕竟现在的硕博培养都是以学术科研为主导的,博导也希望能找一个科研能力强的、能发(英文)文章的学生。所以我个人觉得,考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至少要提前一两年开始准备,最好能够发一篇质量好些的文章。在这里强调一下,尤其是申请-审核制的学校或专业,文章很重要,没有文章的人有可能初审就不通过了。考试制的话可能对文章的要求会稍微低一点,但是进入复试之后,博导们还是会看重你做过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文章。

总之,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对于考博的成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缺少这些支持,则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弥补,意味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所以,我认为即使是跨专业,还是要尽量争取在考博的专业领域中有发表过文章。

前期准备

其实我本来打算出国留学的,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准备考国内的博士。但是前期的工作其实都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无论是考试制还是申请制,提前联系导师都是有必要的。具体说一下我自己工作,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后(国外的话一般会提前公布ph.d项目),就可以开始联系导师了,具体可以发邮件,跟导师说自己有意愿要考取他/她的博士,最好介绍一下自己做过的研究工作(发文章的优势在这里已经体现出来),然后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查阅他的文章看看他最近在做什么),希望能继续跟着他学等。之后就等着看有没有回复邮件了,一般都会回的。

联系导师的同时,也要找好老师帮自己写推荐信。我这次申请北师大其实很幸运,因为之前gre成绩不理想,申请不到想要去的学校,所以想申请北师大的一个教授(跟我的硕士导师认识,她们的关系也还不错),没想到这个教授说要了自己的研究生了。所以当时有两个备选方案,考取中科院或者天津师大。本来已经开始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了,结果到12月初的时候,我的硕士导师去开会,结果在和现在的博导聊天的时候发现他还没有学生,于是向现在的博导推荐了我,才有了这样一个名额。当时剩下2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要提交很多材料,其中包括个人自述和一份1万20xx字的研究计划书,还好我当时准备申请国外的材料都能用上。后来初审的结果也不错,75分过了(60分合格)。虽然这个机会的到来有偶然的成分,但是我觉得之所以我的硕士导师推荐我,也是因为我一直有跟她表达我考博的意愿,而且也确实做了一些研究,平时也帮她做了一些事情,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很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时候,机会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只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了就能抓住。

我认为做很多事情都要主动,有很多想法要主动表达,看到有任务主动去完成,因为导师也好,同学或同事也好,他们不会主动来找你,如果我们总是能够主动出击,不知不觉中这些行为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关于我们和西班牙学者合作的一项研究。一开始,我只是写个邮件找她要研究的材料,没想到她很爽快的就给了我,之后我就去找我导师商量,问她是不是可以跟这个学者合作做一项跨国界研究,结果我导师也同意我的提议。于是我们就开始各自收数据,然后西班牙的学者帮忙分析数据结果,我们这边也开始写文章,然后她帮着改,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虽然现在投稿的结果还不知道,但是这种科研经历在考博的时候是很加分的。假如当时我自己没有主动发邮件或是跟硕导提议,可能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成果。

上述的这些都属于考博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尽可能地去完善,提高我们自身的实力。当然不同的专业需要准备的项目不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丰富我们的履历,最好能做出一些对考博有帮助的成果(比如发表文章、获得专利、合作研究、申请项目等等)。

初试和备考

正式的准备考博,应该从准备初试开始。虽然这次我准备的是申请-审核制,不需要参加初试,但是从10月份到12月份这期间,我是一直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的,并且之前准备考托福、gre和本科考研也有一定的备考经验,所以这里提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在时间不那么充足的情况下高效地完成学任务,之前我也是觉得如果没有充足并且连贯的时间,我是没办法学。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即使时间琐碎,也能够很好地利用。比如像我当时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的时候,我用了大概20天左右的时间把整整800多页的心理学导论的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看完了,并且有经过深入地理解。但是这段时间我要设计毕业论文的实验和修改文章(跟西班牙学者合作的那篇),偶尔还要准备研讨会的报告(每周或隔周一次,要做ppt)。这些事情其实非常繁杂,尤其是毕业论文,我前前后后做了至少10个预实验才将最终的实验程序确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是尽量利用白天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到了晚上7点之后,我就开始看书和复了。有很多朋友说上了一天的班,觉得很累,根本学不进去,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缺少规划和学仪式感。

首先说一下我复初试时的学规划。我大概是9月底的时候知道了我的托福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原来我想申请的学校可能都不太乐观,于是把目标转向国内。后来得知我想报考的那个北师大的教授想招自己的研究生之后,我就着手准备中科院的考试了。时间大概是10月3、4号吧,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放国庆。于是赶紧看了中科院20xx年的数目,找了pdf版本,大概浏览了心理学导论和发展心理学(我想报的是发展心理学方向),发现两本书都有20章左右,当时我就计划着一天看一章,到报名的时候刚好能看完(12月中旬),之后再复其他内容。定下目标后,我就把这个当成每日的任务来做了,心也开始沉下来,觉得有底了,一扫之前gre和托福考得不好的阴霾,又恢复了干劲。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学规划,却让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规划做得比较详细,能让我清楚地知道我现在每天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让我的行动具有目标导向。另外提一点,很多人也做一些学规划,但是不够详细,比如“在一个月内把参考书目过一遍”,这样可能不利于产生学动力,因此制定学规划最好要具体,然后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

其次说一下仪式感。对于我来说,我看书从来都只是在图书馆里看,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把电脑放好,只打开pdf阅读器,手机静音后放在包里,再泡上一杯红茶,然后整理好心情就专心看书了。这种学前的感觉非常重要,对于我而言,当我把前面这些“仪式”都做完之后,我就能很快地进入学状态。其次,学也不是一直持续的,大概每隔一个小时左右我就会出来休息10分钟,跟朋友聊聊天,看书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些有趣的内容还会截图下来(国外的教材确实比国内有趣得多),回去后分享给我的同学。虽然整个学过程只有大概3个小时(从7点到闭馆),而且休息时间也差不多有半个钟,但是学效率很高,而且学过程也不觉得枯燥。一般一个晚上下来,我能看完一整章的内容,全书总共20章,我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就看完了,而且还做了不少笔记,大多是我想到的新的研究idea。之后又花了20天左右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发展心理学,也是英文版。

所以在10月份到12月份的这段时间里,其实我并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而耽误了我的复进程,相反,我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学效率还是工作效率都很高。然后大概12月初,我导师开会回来告诉我去申请现在的博导,由于之前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高效的工作状态,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就把北师大的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写出来了,当时还把个人陈述发给现在的博导看了,他回复我说写得很好,可以直接提交。初审通过之后,我再一次感觉到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有迹可循,正如我一直用以自勉的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而事实真是如此。

复试

关于复试,其实基本上没有太多要讲的,因为感觉大多数考试制的学校复试都不会太难,不过北师大的复试还是有水准的,所以具体讲一下北师大的复试。这次我们的复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试,是上机考试,需要在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写出一篇研究设计、看一篇英文文章然后写出中文摘要,回答2-3个问题。这个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这次我拿到的文章并不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从提出的问题中找到蛛丝马迹帮助理解全文,然后还要组织好语句写出摘要。研究设计的题目也不是很容易,而且是上机考,对打字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总体上还是考察综合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是进导师组考核,具体是博导会给出一个任务,然后你有几天的时间可以完成,完成后进博导师门报告。这次博导给的任务是修改一篇博士论文和一篇专业硕士论文(刚拿到的时候我头都大了),然后把论文的摘要和英文摘要重新写一份。博导说论文还没送审,让我们(还有一个竞争对手)认认真真改,然后改完在师门的研讨会上报告。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没下过酒店的楼,逐字逐句地改,大到整个论文的思路和框架,小到一些字句的表达,整本论文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但是确实是因为论文本身存在太多问题。最后师门报告的时候,我的内容比我的竞争对手多了很多,而且我还做了ppt,然后把我重写的内容弄在word里面,打印了好几份,分给师门的同学,这些工作他都没有做。当天晚上报告完出来,其实我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了。

最后一部分是专业面试,具体是有很多学院的老师参加面试,会对着你问问题,然后回答。这里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仪表和着装,男生的话一定要刮胡子(特别容易忽略),然后穿着得体,大方,最好穿衬衫或西装(不一定要正装,我个人一直觉得正装太正式,而且不一定好看);第二是一定要准备自我介绍,重点讲自己做过的科研工作,不要超过2分钟,一定要事先排练;第三是表达一定要清晰,回答问题可以先想一会再回答,组织好语言;最后一点是保持微笑,尽量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姿势保持在打开的状态,不要驼背。基本上就是这些。

在复试之前,最好还是发个邮件联系一下博导,见个面,也许他会给一些准备复试的建议。总之,即使是复试,也要全力以赴,尽可能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到最好。

考博面试经验篇五

天我们教师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团队合作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

刘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的小游戏,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我深刻体会到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团队.我认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完成活动后,刘老师和我们坐在一起,一同分享了对团队合作的心得和感悟,期间,大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考博面试经验篇六

(1)潜规则:第一点就说这个,可见其重要性,考博和考硕不同,考博前去见见导师,问问有没有内定的,最好还有认识的师兄师姐打探内部情况,别以为导师当面说得好听就行,初试考高分没进复试的太多了,就算进了复试也不一定真的要你,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只有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才能吃定心丸。别说黑,与其让别人潜规则你,不如你去潜规则别人,丛林法则就是适者生存,没办法呀。

(2)准备材料

复旦报名程序蛮复杂的,要网上上传很多材料,有空的时候可以先准备起来。这些资料很重要,初试就考英语,只占初试分数的40%,另外60%就是专家对你上传资料进行评定。

2、初试

初试就考英语,复旦大学自主命题,自己改卷,据说上午考试,当天就改好卷子了,但分数一般要2周后才公布。

复旦英语一向以难著称,历年医学分数线50分左右,考试时间3小时,题型包括词汇、阅读、完型、中译英、写作。

考前有英语辅导班的,因为我时间比较多,强化班和冲刺班都参加了,大家都知道英语主要是靠自己的,但是客观说,参加辅导班也是有点用的,至少让你知道复旦大学出题和评分的思路。强化班比较系统,对英语能力提高有好处,个人觉得作用比较大。冲刺班纯属押题,押中算运气,押不中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不要抱很大希望。

(1)词汇(15分,15分钟完成):这部分题目一向以变态著称,基本上就是不准备让你得分的,很多gre词汇。不过不要沮丧,因为基本上大家都拿不到什么分数的。但今年因为原来出考卷的老师退休了,所以换了出考卷的老师,今年比历年的题目简单些,不知以后发展趋势如何。复旦有本《考博词汇》,可以看看,但实际上是没有大纲和范围的。如果时间多的话,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研究生综合英语1-4册》里面的词汇题可以做一下。

(2)阅读(40分,90分钟完成):从分值和时间安排就知道了——阅读决定成败!历年真题是一定要做的,非常重要!我做了4、5遍。我还做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考博英语阅读理解精粹100篇》。考前每天都要按规定时间做阅读题,保持状态,最好把生物钟调整到正式考试时间。

(3)完型(10分,10-15分钟完成):又是一类变态题型,由于全是填空题,而且必须所填词和答案完全一致才能得分,所以比较难,据说历年得分率是0-3分,要是做不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千万别影响心情。今年的完型题比较简单,可能也和出题老师相关,以后难度趋势不知道。相关练习题比较少,可以做一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研究生综合英语1-4册》。

3、复试

考完初试就可以准备复试了,别等复试名单。初试后2周出成绩,4周后出复试名单,复试通知到正式复试间隔几天时间,如果那时候再看书时间很紧张,会无从下手。复试名单出来后可以抽空再去见见导师。

复试由各学院自行安排,本人考心内科,仅供参考。

复试内容:专业基础(内科学)、专业课(心内科)、专业英语、面试

(1)专业基础(2小时):问答题,8题选5题回答,不能选报考专业的相关题目。有难有易,总体而言都是临床必须掌握的知识。

(2)专业课、专业英语(4小时):各教研组自行命题,心内科专业课题型有填空、选择、名解、问答。有难有易,有临床基础知识,也有很多新进展的知识。专业英语就是翻译一篇英文文献,估计有几千字吧。

(3)面试:导师组面试,基本是你报考的导师提问,问题难易因人而异。基本上以下内容常规准备一下,包括英语自我介绍、硕士课题介绍(中英文版本)、本专业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最好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复旦考博涉及知识点很全面,不仅如此,也是对人际关系、心理素质、体力的考验,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有志者事竟成!

考博面试经验篇七

我个人经历过硕士复试,也经历了博士复试,也经历过被关系户踢出局的尴尬与不快!不过都过去了,现在也想得开了!有关复试经过和复试注意事项,院子里有很多战友谈过自己的经历,我这里就自己的一点体会给大家提个醒,希望有用!

一. 初试成绩在复试的重要吗?

初试成绩只是一个敲门砖,对于导师录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及时高分也是属于过去!很多时候英语成绩更重要,尤其是海外回来或者搞科研的导师,如果英语分很高,会大大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因此,初试成绩决定不了录取,对录取的影响有限,当然前提是你要有复试机会!

二. 复试时候是导师说了算吗?关系重要吗?

关系有多重要?这取决于您的关系有多大,如果你是导师的儿子或者院长的儿子,您说这关系你能hold住吗?抛开很强大的关系不说,每个导师都想找个有能力合心意的学生,这很容易理解。能力是个综合的指标,包括“交流能力+师生是否“对眼”+英语+科研……”。其实日常的积累最重要。

三. 复试前要见导师吗?找导师要带礼物吗?

强烈建议要在复试前找导师,不仅让导师对您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时候及时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调剂的缓冲时间!找导师是要带的最重要的是一份2-3页的简历就ok了,突出自己的优势(性格/科研论文/英语/吃苦耐劳……)。带东西没用,有时候导师还不收很尴尬的!当然如果一个硕士发了sci 那就有极大的优势了。

上周,有几个师妹找我帮忙引荐,他们都是很想给导师带点土特产什么的。偶告诉他们不要带礼物,只带简历,能力为先。结果有一个师妹是挺有能力的,虽然不是中山医毕业的,但最终pk掉另外两个(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被录取了!她是南昌大学医学院的。另一个师妹还在等待面试,因为有些导师喜欢招211/985本科+男生+英语好+吃苦耐劳的,她比较危险,我建议她积极准备面试,同时等待合适的调剂机会。

四. 复试考什么?需要怎么准备?

复试的内容每个学校大同小异,详见每个学校的复试通知。

科研计划书,如果你写得好,会增加被录取筹码;在复试中会提问您科研计划书中的有关内容,您不要把他丢到一边不看了!

着装:干净整齐即可。

五. 是否能知道复试的题目和内容?

六. 考博考什么?

考博就是考导师!!这句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比较正确,一个好导师对您一生有用!潜移默化也好,直接帮助也好,等您考上博士您就会有更深的体会!遇到一个不好的导师,不如不考!

七.要珍惜调剂机会

调剂到的导师或者许是个好导师!您要多方打听好消息!我曾经就是个调剂生!结果调剂后我的导师对我特别的好!!关键时候也很给力!

总之,一句话录取与否主要与关系、能力和运气有关!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好!祝大家好运!

考博面试经验篇八

首先是面试内容,博士面试一般会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试官开始一般会问你的毕业学校、工作经历、硕士论文、发表论文情况,然后再根据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面试官还会用英语提问,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也要注意在英语上下功夫。

其次是面试技巧,面试考生的人数一般会大于录取人数,在笔试结束以后,就等于通过考试的所有考生都要进行面试,因此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不会太长,十来分钟左右。应试策略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适时出击,详谈你比较熟悉的内容,把你嘴光辉的一面展现给面试官,对于不熟悉的问题要简要回答。第二种是等待面试老师讲述问题,你此时要做一个好听众,不要急于回答问题,如果不清楚还可以再问。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把握时间,你要记住,话多有失,少说为佳。面试的顺序对于考生的成绩以及给面试老师留下的印象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据在职博士招生网分析,在一个阶段的中间位置为最佳。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2015年博士生面试技巧有哪些也应该了解了吧。在面试的时候,考生一定要尽量调账好自己的心态,紧张的心态会影响面试老师对你的印象,如果你可以表现的泰然自若,当然可以更吸引面试老师的眼球。

一些同学在初试复试前见过导师,或者已经很熟悉他了,于是以下的文字,送给那些不熟悉相关情况,而显得更无助的人。

大部分的同学,在初试和复试之间的时间,或者面试中,才会第一次见到导师,眼见着数个渊博或者半渊博的教授们一排坐在面前,就象面前立着一排大书柜,而且他们还会随便从这个书柜上的任意一本书上的任意一页来问你一个任意的问题。

有一点紧张,对不对?

没关系,我会尽力告诉一点点我所知道的,或许能帮助你些什么。

1:面试之前的时间。

在之前的1到2个星期,最好在下了复试线之后,就立刻和导师电话联系。

电话号码在各个院系办公室都可以查到。

先说清楚你的名字,告诉他你已经通过分数线了,现在很多情况都不是很明白,问了相关复试程序问题以后,就谈谈你对该专业的爱好程度,与关注程度,你看了些什么书,现在为了复试还该多看些什么等等。

如果他语气很友善与平和,那么最后询问,是否能上门拜访,希望仔细了解相关情况,他答应了是最好的。

上门拜访的时候,适当的送一些小的礼品,导师给你讲课也很辛苦,何况是未来的导师,一点小小的礼品是应该的,不要很贵重的东西(如果你和他都没有不良企图的话),一些水果等就好了。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深导师对你的了解与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在学术上,专业上很牛,那你就多谈专业方面的事情,如果,你不是特别牛,你最好象他表示你对该专业极大的热情与希望今后跟随于他的愿望,毕竟面试的人很多,他往往能印象深刻的不多,这样能非常深刻的加重他对你的了解。

2:注意

服装要简单朴素干净,要象个实在的学生样子。

一定要表现的稳重大方,千万要谨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胡夸乱吹,也不要随便贬低谁,或者负面的评价谁。千万不要夸夸其谈。

我父亲曾有一个很年轻的学生,刚刚当副教授,那一年第一次招研究生,该男生面试前上门拜访他,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啊,你们系那些老教授怎么不招生,你怎么年轻却招啊。或许他不过想表示对该老师年轻有为的赞扬,可是那个老师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削,认为他没有带研究生的能力。刚好那个男生有是专科,而且排名中间,于是复试就没通过,而收了一个笔试分比他低的人。

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导师问他:你最近看了什么书啊。他说我看了***。

导师再问:相关内容的书你还看过谁写的呢?

我看了****,不过那本太差劲了,比不上我看的前一本,于是数落一通,以表示他对学术问题如何如何深刻的评价。谁知道,那本书正是该教授去世了的导师写的,而且是他审的稿。

于是~~~~~。总之就是第一印象不好了。

方向和重点研究问题很了解,那,你就上定了!

关于今年复试中的笔试,各个专业不同,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那些对该专业课不熟悉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复习好,就主要把握该书本的脉络,比如每一个章节的前言和综括介绍等等(文科)。

现在谈谈面试当天。

一般分为外语口试和专业口试2门,

上午外语口试,一般是以系为单位举行。

下午专业口试,一般是以专业为单位举行。

1:外语口试。

a。口试老师。

一般面试的老师都是该系外语比较牛的老师,象武大这样的重点大学,每个院系都有很多老师送去国外的大学当一到2年的交流学者,所以有不少老师外语都相当好,就算他们语音语调不好,至少也有非常强的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听力都相当好,所以他能百分百分辨出你的口语能力如何。

我们系去年面试的是2个从哈佛回来的年轻老师,一个西装革履正坐着,一个抽着烟翘二郎腿的半躺在我们面前提问。一个是标准的美国口语,一个稍微差一点,不过提的问题很雕琢。

b。口试过程。

一般自我介绍是必须要准备的,自己写好背好,大概500字左右,说2到3分钟。准备好的东西会说的很流利,这样能给他一个好的印象。一般包括这样的内容:名字,原来毕业院校,你平时的爱好兴趣等,现在所报考的专业,你为什么报考该专业,你对该专业怎样的感兴趣,对当前该业发展的简短评价,以及你准备以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该专业等等。

考试常常会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当然是专业方面的,如果你对专业词汇并不熟悉,那么你的自我介绍就最好准备充分一点,会占去一些时间,他就没时间问你别的问题了:p,而且一下子说了一大串流利标准的英文,他当然给你高分。

除了自我介绍,他们一般会考专业问题。

c:要注意的问题。

千万要准备,不要盲目就上场,主要是准备自我介绍,对本专业找一点概述性的段落背一背,这样当他问到涉及该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用上。

千万不要对老师一个劲的提问,我听说一个女生,她口语还不错,可是把口试现场当成了学术讨论会,不断和老师争执和提问,或许让老师很没有面子吧,听说某些老师对她有些须意见。总之外语很牛的人,尤其是自认为很牛的人,不要在考场上炫耀,要知道考官见过的牛人多了。一句一句说完自己的观点,稍微发挥一点就好了。专业口试 请见下节分解。

经过了迷迷糊糊哩哩啦啦的英语口试以后,一身的冷汗在春风里吹干了,去食堂找口吃的,下午便是专业面试了。

同志们,可要警惕了……教授们即使面上嘻嘻,骨子里也是如狼似虎,一般不会轻易放过你,一来为的是客观选拔国家人才,二来亮亮该专业的.功底深浅,总之会让你知道这个研,是不好上的。

当然了,某些专业的面试很好混过,既然好混,在此便是不说。

不过,凡是还是预计难了的打算,万一遇上个超级无敌大学究,也好过关。

据我所知,一般的教授去面试以前,心中还是事先稍微打了腹稿的,而且,大范围看来,专业面试也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题目范围知道与不知道的。

关于考问的专业问题,不会问的太难太刁钻,但是,就算他问的问题简单,在你的问答里也可以挑出许多毛病。所以还是要记得第一集里我说的,千万不要胡乱扩展吹夸,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抱以谨慎的态度。

2:题目范围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很多老师喜欢问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等联系实际紧密的专业。

也有老师喜欢联系现在的热点问题,比如美伊战事。

当然了,学院派还是居多,会抓理论不放,但绝对不会是很少见的。

3:基本范例问题对教授的采访报告。

a: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所以最好稍微准备一个小型的研究计划很简单的那种,比如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请问你以前的相关专业课程,请阐述和现在专业的联系与对你以后研究的影响等等。

b:对于你所报考的专业,你曾看过什么著名的书,作者,成书的朝代或者时间,书的编目方式,以及该本书的主要学术思想,有哪一条对你印象最为深刻,并请简单阐述。

考博面试经验篇九

总的来说,今年的机会应该是很不错的,统考加很多学校(比如北医,301等)的考试时间都在3月12号,分流了很大一部分考生,所以竞争压力可能相对来说相比往年小了一些。

初试:

1、英语 交大的英语题量大,但是难度不是很难,我的英语底子一般,最终考了66分,复习主要用的是华慧的一本真题还有蒋跃的全国统考真题(因为当时在首医和交大之间犹豫,所以都买了)。交大英语40个词汇(20分),6篇阅读(30分),2篇完型(25分),加1个写作(300字,25分),其中词汇和完型(第二篇,选词填空)有难度。题量决定了,做题一定要速战速决,我当时做历年真题的时候,反复控制时间,觉得基本能做完。但是考试那天,我太紧张了,直接导致没有做完,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第一篇完型,后来想起来作文的标题也忘写了。一直在临床干活,时间不够用,单词我没有特意的去背单词,平时就用扇贝背背雅思的词汇(这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词汇部分考下来直接懵逼了)。也没有特别训练,拿了考研时候抄的一些句子还有模板,考前几天看了下。后来发现效果还可以,今年考的手机依赖,正好有个模板和几个句子能用上。当时还买了一本那个环球英语的什么书,发现错误太多,就搁在一旁了。总之,现在回想起来单词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打算考博还是必须提前好好做个单词的背诵计划。

2、专业课 当时报考的时候,对交大的专业课考试不是很熟,但是个人一直觉得考基础b(病理病生)好些,因为病理的基本就是背诵(有考研的底子),而病生可以推导;基础a(生理生化)太杂了(我个人觉得生化难起来,简直可以要人命),后来报名的时候发现所报的导师要求考基础b,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后来才发现我真是太天真了(我选择的是八年制的教材),因为病生虽然可以推导,但是学完过了好多年了,基本忘光光,直接导致了看病生跟预习一样,话费的时间太多,最后时间不够用,从3月10号才开始看病理(当时安排的是每天看80页左右),基本就过了一遍。一边看,一边还在做陈国强的病生习题和网上下的一些真题(这本书和题目很关键,考试中有很多原题)。但是最终结果还行,考了84分,跟考完的预想差不多。我觉得,如果导师没有强制要求,尽量还是考基础a比较好,难度相对来说确实要低一些。

从初试可以看出来,卡的主要还是英语,专业课看看书,做做真题过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复试:

按照交大官网上的是1:1.2比例复试,但是今年基本应该都是1:2的比例,就拿我考的瑞金医院来说,我们科室有4个博导,去了8个人复试(3个他们科室的),其中有一个博导没有学生报考(机会啊!!!)。考试之前,我给导师发邮件了,直接询问了是否有直博或者中意的学生,导师没有明确回答,但是说非常欢迎报考,当时觉得应该还可以,毕竟还有其他三个导师呢(此处非常大的失误,因为一起复试的就有一个转博生)。所以说,考博首先拼的是实力,但是搜罗信息的能力绝不能少,不然真的只能瞎碰运气了。建议:考前联系导师手底下的学生,打探情报,搞清楚有没有转博的,自己学生报考的无所谓(现在博导谁没有几个自己的研究生排队的),对于外校的来说,只能寄希望他们不过线。联系好导师之后,复试基本还是形式化的东西,我们笔试加面试一上午不到就弄完了,笔试的内容是10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基本都是临床相关,还有前沿的一些东西),外加一片文献翻译。没人监考,都有拿手机抄的。所以,觉得老师基本不看重这个,关键还是面试的东西(对于外校考生来说)。面试,分为一个英语自我介绍和科研计划汇报,要求做一个ppt,也没有时间规定讲多久;(当时,我强调了一句我是专业型的,文章只有一篇核心和sci三作,直接在各位老师中降了一个等级,导师提问也就问了我几个临床问题,答的还不是很好)。当天下午,我就去找那个空缺名额的导师了,她说你们科研能力都不强,还是很想要一个基础科研能力强的学生,我说我分子生物学的东西,一套做下来基本的都会,她说你ppt汇报的时候怎么不讲呢,你要把你会的讲出来啊(心里后悔莫及,直接想直奔黄浦江)。所以,当天下午就知道自己应该是被刷了。

还有就是外校报考,建议避开院长,科主任之类的大热门;当然,觉得自己能力值爆表并且抗压能力上天的除外。

那个空缺的导师,最后应该是从外院调剂了一个过来,我们5个外校的都没有要;这样子的机会千载难逢,只能怪自己科研分量不够,因此还是最后总结一句:考交大的两个前提,学好英语,发好文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