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5 09:41:59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2024-11-05 09:41:59     小编:WJ2

《给教师的建议》堪称教育领域的瑰宝。它是苏联教育经典,凝聚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书中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的百条建议,皆以典型事例切入。这些事例让每条建议都鲜活起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无论是教学方法、学生心理还是品德培养,内容生动且分析精辟,为教育工作者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实践的方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习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接触到的。由于自己上的是师范学院,因此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课上,就经常听老师提到这个名字。但是当时对这个人我却并不真正了解,只是隐约知道他的一些理论。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伟大贡献我才更深一步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大家。他为中小学教师专门写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前苏联的一本教育经典。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中小学教师提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事例为代表展开的,既生动又精辟。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几条对我帮助和指导意义比较大的建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四条建议是:“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为了阐述这条建议,他说:“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我认为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孩子学东西其实并不用每天都去逼着、催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刚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听的多了,再加上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因此就很容易去学习。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觉得学好语文很难。因为他们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读、去写、去背,导致有些孩子对英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学好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苏大师说:“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想,我以前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机械性地抄写,有的学生头一天晚上抄写了很多词语和“日积月累”的句子,第二天听写的时候还是有一大堆词语句子不会写或者大量出错。我思考,能不能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就把这些基础知识完全注入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当堂就记下来呢?因此,我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轻松的方法:比如进行问答比赛、让同桌互相提问等。如果学生把这种记忆当成一种游戏,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养成记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记忆他们就不会感到有负担。比如教授“日积月累”里面的诗句,我先给孩子们讲讲这句诗歌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用意,还有诗句的大概意思。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抢答,我说诗意,孩子们说出诗句,或者反过来。然后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下来。当然,几天后对学生进行记忆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心理学中,人的大脑记忆是有曲线的,需要反复刺激,反复加强,才能加深记忆。这样,我在一周以后对他们进行抽查,比如听写,默写等等。我还会出一些选择题的卷子给他们做,故意设计一些陷阱,刺激他们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论点就是: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有负担,不要给他们制造太大压力,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苏大师在书中的第二十二条建议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认为这一条是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学到最多的建议。其实,作为一位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来自于学生。如果每一个孩子在上你的课时都神采奕奕、目不转睛,课下经常问一些关于本学科的问题,考试时成绩优秀,难道你不感到幸福吗?但是这种幸福是需要自己努力获得的。怎么努力?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热爱自己的学科。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其实,我们学校平时非常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首先就是要创设大的环境,让学生们从外在环境去感受学科魅力。另外就是“思考”。因为毕竟还有些学生对本学科是无动于衷、非常冷淡的,改变他们的途径主要就是思考,再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一旦让这些冷漠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情感活跃起来,让他们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就能鼓舞起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跟自尊感融合起来,他们冷淡的意识就将会被唤醒。除此以外,我认为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因素还有我们老师的个人魅力。这个个人魅力包括外表、内在、语言以及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当然如果这几点你都满足了,那么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除了以上两点建议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阅读。教师的时间来自于读书,只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老师就会获得很大的提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阅读,老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增加,也不会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这样在你讲课时,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有趣、深奥的学科知识甚至是学科外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也就得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当然,教师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平时在讲课时老师要“故弄玄虚”,故意留一些问题不讲,制造悬念,让学生们对此更感兴趣,他们在课下就会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悬念,这样做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从这儿看来,读书不仅对老师有帮助,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刚才我只是对《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几点做了思考,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对待后进生、怎样有效的批改作业、如何检查练习册、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怎样写教育日记等等。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学会了,要想做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养成思考、读书与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快乐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寒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究问其原因,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教师的时间要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让我明白给孩子时间,给自己时间, 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一起进步,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假期里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触动了我的灵魂。书中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不仅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但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自己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感到很惭愧。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师,每每看到他们在点评课上滔滔不绝、句句精辟的点评,对他们更是羡慕和敬佩。他们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我想,这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不间断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困生,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也就是预防学生学习发生困难,让这些孩子不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欢乐,独有的自尊。就像作为医生,如果他竟对自己的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那他能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具有人道主义的医生吗?在我们教师的眼里,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是可教育的,必须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首先,要让这些孩子充分的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教师要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和文章。这些书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稳中有降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阅读越多,越能引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疑问,引起孩子的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而思考越多,他们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然阅读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不是死记硬背。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的去阅读,去寻找疑问的答案呢?让孩子有疑问,这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先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哪些东西要讲,哪些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是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在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引导,哪些只需要帮助等。当然,前提是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观察与了解。

其次,第一次的学习很重要

这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让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知识不要做出肤浅的认识与理解。让孩子们第一次学习就要学习正确的,明确知识要点。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及学习能力作一个充分的估计,备课时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什么知识点上,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预先都做好详细的设计。然后在当堂有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作业中得到思考,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就看出哪些孩子需要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哪些题。让孩子更好的学到知识。

再次,对这些孩子的评分也很重要。

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作为教师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种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合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对待这些孩子的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就不打不及格分数。不要让孩子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任何时候都要不急于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没有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看出孩子学习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根本不要评分。应当首先设法让他学会知识。提问题的时候应当避免提那些不需要思考的,可以从书上准确无误的找到答案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较大的转变,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身身上找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明确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利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较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

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重视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对待学生冷冰冰的态度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最近有幸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感触颇深,启发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100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学生热爱美术,兴趣的秘密何在?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做为美术教师要让每一节课堂都能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爱上这个学科,才能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书中教育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孩子发挥创造的空间,以下书中给出的几个建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学习。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培养孩子对图画的爱好。苏霍姆林斯基在针对培养孩子审美情趣上给出了几个建议,专门组织几次旅行,到“思维的发源地”(自然界)去,以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充满鲜明的审美情感;一步接一步地借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画图技能;把图画用到创造性书面作业里去;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美术学习不只是要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要用美术的教育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和态度,同时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将来能够成为有具有审美情趣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美术学习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