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4 17:12:51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24-04-24 17:12:51     小编:WJ2

中华传统文化,乃文明演化之精髓,汇成民族特质与风貌之瑰宝。其内涵深广,包容了民族历史上各类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的卓越成果。诸如勤劳勇敢、团结互助、追求真理等品质,皆为我民族智慧之结晶,独步于世,他国所难以企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篇一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为生力军的大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于衡水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积极的态度,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其中学校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学生、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时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传统文化趋于弱化。作为青少年主体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度不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挑战。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们必须改变态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包含了诸子百家思想、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建筑、传统中医、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古玩器物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其民族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大学生从各方面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认识,同时能更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伟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得大学生真正以中华民族为荣,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的优秀思想和美好品德。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平天下”,非常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注重与他人关系的平衡和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不耻下问”,对于学习的态度非常积极向上…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种种思想,都督促着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2、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分析

本课题对衡水市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关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题,61.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27.8%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只是有点兴趣,还有几乎10%的学生不感兴趣。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只有52.1%的学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选择性继承,其中大部分是精华,也有糟粕;22.1%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不应该继承;8.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利大于弊,应该放弃继承。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是很高,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不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51.6%的学生持不乐观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未来很迷茫。

第二,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了解程度差,传承传统文化的情况差。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方面,问卷中只选取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有所了解的某些方面。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只有39.8%的学生能全部记住,58.2%的学生只能记住一部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的三大思想,只有13.8%的学生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59.1%的学生只是大致了解,不能完整描述。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只有12.5%的学生都看过,并读过多次,27.5%的学生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48.8%的学生只看过其中一两部,还有同学基本没看过。关于中国三大国粹,只有24.6%的学生知道,61.1%的学生知道一部分,还有14.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关于古代诗词曲赋,17.2%的学生能背下很多,31.8%的学生表示能背下一些,还有39.5%的学生能背的很少。关于某一门传统艺术,只有9.6%的学生选择了精通,64.3%的学生选择掌握过一点点,26.1%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所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且了解不深刻,仅限于表面的一点点,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

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第一,长期以来社会政府对于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对儒家文化、对传统节日慢慢重视起来,但是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在此之前,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低。同时,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不够,开展的活动较少,宣传影响力度小,社会没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方向上为大学生树立风向标,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较为忽视。

第二,学校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够。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方面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较少的学校单独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去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除了课程设置外,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较少。文科以及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或许了解的相对多些,理科类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学校在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做的不够。

第三,外来文化对于中国的冲击。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在不断地传入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人们越发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从而忽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尤其大学生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近年来,美剧、日剧、韩剧、泰剧等电视剧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很大。这在问卷中也有所体现,38.7%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影响,45.1%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第四,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因素。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慢慢消退,所起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影响如何这一题上,25.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各个方面有着绝对影响;53.8%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但较以往有所减弱;12.9%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基本褪色。所以大学生没有在传统文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很多学生所在的家庭在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也没有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重视传统文化的'家庭相对来说较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关注的是孩子的专业成绩。问卷中也显示只有23.9%的学生通过家庭影响来了解传统文化,所以家庭在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上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

3、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及途径

要想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改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第一,社会及政府营造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在问卷中,可以看出49.6%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0.2%的学生通过书籍资料来了解传统文化。社会上多鼓励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发行,同时要保证高质量的节目使得学生接受更多更准确的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同时书籍方面,正规整个出版市场,抵制盗版低质量的书籍,确保学生能读到正版的相关书籍,在书香中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政府可以利用多个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多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相关的活动。

第二,学校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问卷显示46.1%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1)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创新。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与教学内容有着众多显性或者隐性的联系。每个专业的教师应仔细思考自己的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尽量将所教内容相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将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方式,可能会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其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多主动的了解和学习。

(2)学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随着社会以及政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表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再是星星点点,不再是各种片段,而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校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和培养目标,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尤其对于理科类的学生可以作为必修课,来弥补其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不管在专业课教学中,还是在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理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关系。

(3)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课堂上传授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除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组织更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相关的讲座,满足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将教室、宿舍、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充分利用,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第三,学生自身要加强民族意识,树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1)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学生要纠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主动发扬,主动承担传承的重任。

(2)学生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各种外国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后,很多大学生盲目地崇尚外国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剧、美剧、泰剧、日剧大量引进了中国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外来文化作为自己最爱的文化。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去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区发扬光大,而不是以外来文化为荣。

第四,社会、家庭、学校应该互相协调,共同致力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家庭因素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社会及政府要重视对家庭、社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生活中再次影响孩子。同样,学校也可以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机会,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下,学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下,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朴.加强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2):20-22.

[2]王冠,司雁龙.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41-242.

[3]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113-116.

[4]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3):18-20.

[5]覃萍.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2006(4):74-77.

[6]魏媛媛,杜瑞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汇总的现状及价值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75-77.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篇二

关键词:传统文化,弘扬,路径

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问题,他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从而真正实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化人、育人”的目的。

一、国家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政之路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路径当中,政府行政推动的主导性路径最为重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有利于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强大的国家保障。

(一)思想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方面显示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党中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各级政府应该紧跟党中央的要求,真正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但问题在于,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固有思维使得各级政府一般不太重视文化建设,因为文化建设一般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要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加强建设,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一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则更需要重视和投入,短期之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的直接成效。各级政府只有切实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从思想意识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认识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经济建设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才能真正切实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

(二)资金上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传统文化建设的相关保障工作。总体来看,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反,却需要各级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费用,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的购置、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设施及相关场馆的建设、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兴建与维护。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在传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依据自身的优势传统文化资源,适当地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直接获得经济效益。比如各地文化名胜古迹的适当收费,基于传统文化影视节目的拍摄和制作,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等等,这些一方面可以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其本身也是一个助其现代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其推广弘扬的过程。

(三)舆论上宣传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各级政府和媒体在舆论上大力宣传引导。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栏、数字字幕、公益广告贴等形式,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实现现实世界的宣传和引导。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虚拟世界也不容忽视,在媒介化生存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更多地依赖于媒体给人们提供的“拟态环境”。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新的多媒体技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更为多样化。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媒体的力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通过新旧媒体的联合投放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存在“看不懂”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甚至于缺失,要真正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自然离不开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在韩国得到很大的重视,韩国从1960年起,就把儒家文化道德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旨在使儒家文化道德代代相传。在初中设立的‘道德课’上,要求学生在家‘敬老孝亲’,在学校‘尊敬师长’,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团结协作’;在社会上要注意‘人际关系及各种礼节’等。韩国对大学生的‘国民伦理课’,其主讲的‘韩国传统思想的源流’,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德和‘思想开化’”2.韩国著名的大学之一成均馆大学,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从小学教育直到大学教育,都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分量,从而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有其魅力所在,民间群众自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在少数。政府部门可以依托各类场馆、讲堂、社会团体,引导公众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在许多地方,既有政府部门主办的国学大讲堂,也有社会团体力量组织的国学培训馆,还有个人组织举办的传统文化学习团体等等,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社会团体和个人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些商业行为,带有浓郁的商业气息,群众自发、自觉参与的还不是很多,没有形成气候。而且,这类教育活动更多地也是结合琴棋书画、传统戏曲、传统才艺表演之类的技艺性教育。加强对这类民间传统文化教育机构的引导,不断规范其传统文化教育行为,丰富其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弘扬。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教育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只瞄准国内,抓好海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使海外人士对中华民族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中国的正面国家形象。就目前来看,中国对海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孔子学院,这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3海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自然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弘扬。

三、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之路

任何一种文化,它只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形成相关的文化生活情景和氛围,这种文化才能内化于大众之心、外化于大众之行,才能具有生命力,也才能得以真正的传承和弘扬。

(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元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经过世代相传,非常容易进入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也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就是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淡漠的趋势,他们知道西方的万圣节,可能不知道中国的清明节和鬼节(中元节),他们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可能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这种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对民族节日的遗忘和淡漠,显然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渲染浓郁的民族节日气氛,在节日氛围里让年轻一代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融入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明于服,服莫重于冠。服饰与礼的传统正是中华传统服饰艺术的历史脉络与根本所在。”4近几年来习近平夫妇出访国外或是参加重大庆典,服饰多选择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元素的本土品牌服饰,而国内外各大媒体总是纷纷聚焦其夫妇之中国服饰,“难舍的中国情怀”“端庄大气民族风”“婉约中国风”等赞誉之词不断见诸于国内外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特别是网传彭丽媛出访,选择“例外”的中国服饰后,当日整个中国服装板块竟然集体走强。服饰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大力弘扬,自然也有利于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日本国民对和服文化非常有自豪感,在盛大节日或庆典中也多身着和服。我们在理论上也一直强调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并引以为豪,但在现实生活中,“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仅仅存在于博物馆、学者书籍、影视作品和娱乐作秀中,充斥社会的依然是各种西方时装周、穿衣经、品牌故事等,加上追求商业利益的资本介入,使西方服饰文化演变成一种社会潮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始终处于尴尬困境”5因此,正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运用各种途径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文化价值,才能让国民认识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并在日常生活当中乐于穿着中华传统服饰,也才能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融入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饮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食在中国”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自己曾经赢得的最高赞誉。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烹饪是属于文化的范畴,饮食是一种文明,可以说是‘饮食文化’,��要看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活文明,从饮食去观察,多少总是可以看出一些的”6中华饮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情感认同,尤其是各地的地方小吃,更是蕴含着中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反观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屡见报道,“食在中国”视乎只是一种美好的记忆。食品安全事故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食品制作商道德的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一方面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的美好食品、安全食品的记忆,从文化与道德上敦促食品安全的回归。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也就有利于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注释

1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26/c1024-24463872.html,2014年2月26日,2016年5月12日.

22 .孙伟东.《“中韩未来之路”总结——“韩流”中的儒家文化》,http://korea.people.com.cn/8397897.html,2103年9月12日,2016年5月22日.

33 .《我国已建立500所孔子学院遍及134个国家和地区》,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207/c1002-27894537.html,2015年12月7日,2016年5月22日.

44 .王笙渐.《刍议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困境及发展路径》.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55 .晏琦.《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国民族服饰发展》.才智,2008(1).

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 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 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1]”。加之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某些西方文化和节日, 在连它的起源、背景和意义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 就盲目跟风和追棒;而相伴着自己成长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节日则遭到了冷遇。青年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西方文化和节日, 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拙, 这种现象的危害十分严重。“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 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 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所以,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高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

(一)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和有效途径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务必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 可使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目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通过积极发动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 对我国最为重要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开展主题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和文艺晚会等活动, 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内涵和蕴含的优秀传统。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引领广大师生学好、用好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通过各种措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学习和传播平台, 使广大师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和有效途径。

(二)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还是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蕴含的思想理念, 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也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倡导青年大学生要争做“有理想、有追求, 有担当、有作为, 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广大教师要爱岗敬业、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爱生如子, 用实际行动践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文化自信, 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高校通过各种措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树立民族自信,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三)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下, 部分大学生意志力薄弱、整日沉溺网络、学习懒散无心向学, 缺乏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 甚至存在考试作弊、生活攀比奢靡、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高校利用屈原以死报国、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辛弃疾忧国忧民、文天祥宁死不屈、邓世昌驾舰撞寇等典故开展爱国教育, 引导学生把国家荣辱兴衰与个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增强国家认同和树立民族自信。利用“仁者爱人”“立己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子路借米”“孔融让梨”等名言和典故开展社会关爱教育, 引导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利用勾践卧薪尝胆、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萤囊映雪、愚公移山、铁杵成针、曾子杀彘、季布一诺千金、商鞅徒木立信等典故开展品格修养教育, 培养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坚韧豁达和诚实守信等优秀品格。高校利用良好品德和传统美德,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意义,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 纠正大学生不良之风和行为, 塑造良好品格。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升个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深化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打造书香校园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自强不息、笃实宽厚、克己奉公、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修身之道、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和生活理念”等人文精神, 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而又丰富的资源。高校应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传统节日主题团日活动、国学知识竞赛、中国最美诗词大会和节日文艺晚会等,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言行, 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直观地把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高校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加大凝练和提升校训内涵, 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加强教学楼、校道和宿舍区等建筑的内涵命名, 改变直接用“第一教学楼”“第一宿舍区”等方法命名, 教学楼可冠以有文化内涵的比如“文津楼”“文渊楼”“博学楼”等名称;宿舍区可用代表不同优秀品格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等命名,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去,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高校还应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加大对图书馆、校史馆和各类公告栏的建设力度, 将其打造成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阵地;建设中华优秀文化长廊和体验馆、树立名人雕像和悬挂名言警句。高校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 形成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情景和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书香校园, 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植入师生的文化基因。

摘要: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和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打造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7-01-26 (006)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05b17cf0320251ff8cae52989500bad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