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7 10:35:14
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时间:2024-04-07 10:35:14     小编:WJ2

我们将积极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专项工作,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助力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全市人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范围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市域范围内劳动力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挖掘潜力、外引扩容、吸引回流、提技增能、线上线下”五条路径,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暖心服务。

(一)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20__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750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8700人,新增技能人才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1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45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完成招工帮办8500人以上。

(二)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以城市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家门口”就近就业,推动更加充分就业。我市现有城市社区23个(千秋街道社区10个,广陵街道社区10个,铜城镇社区2个,永丰镇社区1个),力争20__年实现1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50%,积极争创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20__年实现14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60%;20__年实现17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70%;20__年实现23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达100%。

(三)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__市高级技工学校(__工业学校)毕业生留天就业率逐年增长,20__年留天就业率25%,自20__年起每年增长5%以上,到20__年累计达到3000人。20__年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2767人。加大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确保帮扶率100%。

二、工作措施

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和“五大工程”,同步解决“就业难”“招工难”,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抓住高校毕业生秋招黄金期,开展“千企百校”集中云招引活动,将云平台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通过第三方平台推送至全国700余所高校,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组织参观优质企业等帮扶就业活动,力争使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充分利用部、省、滁州市平台组织市内重点缺工企业参与各类校园专场招聘会。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各项政策,从优化供需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深入实施社保领域“降、缓、返、补、扩”助企纾困行动。实施“降、缓、返、补、扩”组合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政策至20__年4月30日,费率按1%执行。缓,即针对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缓缴社会保险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返,即20__年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按50%、中小微企业按90%比例进行返还。补,即20__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00人次,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2000人次,预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300万元以上。扩,即失业补助金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__年12月31日,按照规定给予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给予2000元一次临时生活补贴。

(三)深入实施“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两年行动。加强企业和职工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政府调整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20__年,完成规上(限上)企业规章制度合规性诊断、法律法规宣传、用工服务指导120户以上。20__年,完成全市所有规上(限上)企业诊断、服务工作,规上(限上)企业全部达到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认定标准。

(四)深入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四项行动”:以打击“黑职介”为重点,清理非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以打击虚假招聘为重点,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以打击就业歧视为重点,查处用人单位招聘违法违规行为;以打击侵害劳动者人身财产权益行为为重点,严惩与职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五)深入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程。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城市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近就业。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8月底前,完成对12个城市社区人力资源信息登记和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六)深入实施“一中心多点”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中心,以零工驿站为载体,打造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将就业服务增容、就业阵线前移,打通政府、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壁垒,让劳动者享受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与第三方联手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了解就业动态数据,形成矩阵化联动体系,实现区域就业闭环。探索推广求职用工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按照“五五”打法,持续推进“政府+园区+企业+市场”帮招模式,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促进劳动者就业。

(七)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扩容提质工程。每年募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400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__年,再开发250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积极落实编外教师、劳动合同制员工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工作。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鼓励市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第一时间推送到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做到认定一位帮扶一位,20__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实行托底安置,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安置。20__年,在各镇街、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交通文明劝导员、环境监督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5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市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针对农民工群体,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20__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从沪苏浙等地返乡农民工情况,通过本地消化,引导尽快实现就业。

针对退役军人群体,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每年培训120人,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八)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补贴性培训5900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__市技师学院申办进程,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稳步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提高高级工培养比例,每年稳定向社会输送600名以上合格技术工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__市高级技工学校(__市工业学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组织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开设“新型学徒制班”,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与院校双师联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以企业、学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21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0人以上。

(九)深入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__年达到15家,20__年达到50家。结合__市实际情况,建设一个专业性、行业性的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构建“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套体系+一支基金”的产业培育模式,为企业用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大力培育人力资源产业。依托省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常态化开展市外劳务对接。充分发挥驻外农民工工作站作用,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强与皖北地区人力资源劳务协作,适时组织园区企业赴皖北举办招聘会,引导皖北劳动者来滁就业,帮助皖北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融入就业地生活。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积极参加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选申报,力争获省评充分就业社区,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滁州市级财政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9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其中滁州市财政补贴3000元、__市财政补贴6000元,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0__年,可对因疫情防控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业,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资金由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四)阶段性稳就业补贴。结合稳就业需求,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五)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在省级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基础上,__市财政再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六)一次性交通补助。自20__年起至20__年,对在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满一年,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非__籍务工人员,按照国内来往户籍所在地交通费用总额的50%的标准,给予企业一年一次交通补助。所需资金从市财政列支。

篇二: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全市100%社区达到省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500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左右,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1500个。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市属院校本市生源在淮就业率达到40%。举办招聘会不少于35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6500人次以上,其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950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现“三公里”就业圈社区全覆盖,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全部社区达到省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按照《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__办发〔20__〕__号)等文件规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落实大学生住房政策、生活补贴等,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购房后给予补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500个左右,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左右,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落实“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市内、外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创建,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16000人。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为企业提供就业介绍、人才评价、高级管理人员引进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企业的招工引才需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力争1-2个县区获得省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100万奖补资金,用于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支出。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元/次/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各项补助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__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全市公共招聘服务平台,以实现稳定就业人数为标准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各项补助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__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篇三: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乡村振兴局、市教体局、市人社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市“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的通知》(__乡振发〔20__〕__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____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__大和__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服务脱贫家庭(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下同),以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巩固拓展技能脱贫成果,大力增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扩大乡村人才储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

(二)行动目标。过渡期内,以雨露计划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多方参与为平台,全面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组织引导全县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提升技能素质,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摸清人员底数。县乡村振兴局充分利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常态化排查机制,全面摸清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底数,建立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清单。县教体局全面摸清职业院校雨露计划在读学生底数,建立雨露计划在读学生清单和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清单。人社部门全面摸清技工院校雨露计划在读学生底数,建立雨露计划在读学生清单和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清单。乡村振兴、教育、人社部门要做到雨露计划学生相关信息共享共用,共同建立“雨露计划+”数据库,做到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分工负责)

(二)持续推进“雨露计划”。依托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两委”的作用,广泛宣传雨露计划政策,组织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标注的学籍信息为依据,进行信息核实并落实资助政策。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纳入雨露计划资助范围,资助时间自接受资助之日至毕业。保持原补助标准、资金渠道、发放方式不变,做到应补尽补。(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各驻村工作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三)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坚持就业导向、需求导向,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本地特色资源和有利条件,在重点领域、民生领域优化专业设置,扩大人才培育规模。深化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引导当地职业院校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结对,提升当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对接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需要,鼓励企业联合职业院校举办定制班、定向班,畅通“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

(四)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指导有关行业部门,组织动员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用工主体,提供适合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建立企业岗位需求清单,畅通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渠道。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专项招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等招聘方式,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定向招聘、专场招聘等校企对接帮扶活动。对雨露计划未就业毕业生自愿进行失业登记的,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等作用,更多促进雨露计划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统筹用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加大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安置力度。(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工负责)

(五)持续开展技能提升。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助力校企合作,发挥优质院校和龙头企业资源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共同开展在岗技能提升、人才培养等服务,持续提升雨露计划学生技能水平。(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县教体科技局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乡村振兴、教育、人社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责任机构,指定工作联系人,压实工作责任。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不断强化协作、加强工作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乡村振兴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教育、人社部门积极支持开展相关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学费减免、助学金、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交通费补贴、就业帮扶基地奖补和助学补助等政策,将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各项帮扶措施落细落实落地。

(三)做好跟踪服务。加强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跟踪监测,建立就业情况清单,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对就业情况发生变化的雨露计划毕业生及时掌握情况,提供帮扶服务,做到就业底数清、就业情况清。

(四)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各类媒体采用脱贫家庭喜闻乐见、学校学生便于参与、企业组织乐于参加的宣传方法,在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学前、毕业前、招聘前等关键时点集中开展政策宣传。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典型案例评选发布活动,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技能成才先进典型,讲好雨露计划故事,不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增收”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四: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____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__省乡村振兴局、__省教育厅、__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__省“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__乡振〔20__〕__号)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____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__大和__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服务脱贫家庭(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下同),以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采取有效政策举措,大力增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行动目标。过渡期内,把雨露计划作为人才振兴重点工作,开展政府与职校联合培养、推动职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建设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就业平台,全面推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落地见效。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提升技能素质,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主要任务

(三)健全动态监管。广泛宣传雨露计划,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两委”的基础作用,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组织以及教育部门和学校,摸清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底数,掌握入读职业院校意愿、雨露计划在读学生底数、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意愿等情况,建立健全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清单、雨露计划在读学生清单、雨露计划即将毕业学生就业意愿清单和雨露计划已经毕业生就业意愿清单。乡村振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雨露计划资助学生信息做到共享共用,坚持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市乡村振兴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加强职业教育。坚持需求导向,鼓励引导职业院校结合脱贫地区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以脱贫县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多的县(市)为重点,凝聚社会力量,推动职业院校开展帮扶结对,开通“定向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对脱贫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联合职业院校举办定制班、定向班,畅通“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市乡村振兴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持续技能提升。用好定点帮扶机制、“万企兴万村”行动等,发挥优质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在岗技能提升、人才培养等服务,开发打造一批就业创业指导培训课程。大力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落实相关技能培训补贴,持续提升雨露计划学生技能提升、人才培养等服务水平。(市乡村振兴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六)开展就业帮扶。指导有关行业部门,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招聘活动。组织动员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用工主体,开展校园招聘、定向招聘、专场招聘等校企对接就业帮扶活动,建立岗位需求清单,采取线上线下等招聘方式,提供适合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原则,为有就业意愿的雨露计划毕业生提供多个就业岗位选择,力争实现百分之百就业。提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完善未就业实名台账,分级分类精准帮扶。(市乡村振兴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落实政策保障。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组织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纳入雨露计划资助范围,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将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落细落实落地。乡村振兴部门要落实好雨露计划补助等保障政策。教育部门要落实好学费减免、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补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好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其它贴息补贴等。各部门要做到应补尽补,持续推进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市乡村振兴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发挥部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乡村振兴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开展相关工作。

(九)做好跟踪服务。各地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加强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跟踪监测,建立就业情况清单,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对就业情况发生变化的雨露计划毕业生及时掌握情况,提供帮扶服务,做到就业底数清、就业情况清。

(十)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各类媒体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在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学前、毕业前、招聘前等关键时点开展集中宣传引导。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典型案例评选发布活动,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技能成才先进典型,讲好雨露计划故事,不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增收”的社会氛围。

篇五:2024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全县60%的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4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新引进大学生不少于2万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6场次,服务企业不少于1420户次,达成意向数不少于1660人;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760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80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常态化开展为企招工直播带岗活动。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市内、外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创建,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技工院校围绕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企业发展。围绕我县重点产业需求,分领域精准开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执法。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发挥人力资源机构专业优势,为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为就业促进行动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标准给予奖补,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助、100元/次/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

(三)稳岗留工补贴。对春节期间(20__年1月21日至1月27日)正常留工生产经营的本县“四上”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按外市籍参保员工5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对本县企业在20__年一季度招用外市籍人员首次在肥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分别按5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500元/人标准给予员工新增就业补贴。在20__年1月22日至2月5日期间,对企业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员工返岗,符合条件的给予包车费用50%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外市籍人员来我县成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首次参保的,给予500元/人一次性交通补贴,对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初级工300元/人、中级工500元/人、高级工及以上800元/人标准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四)重点群体就业补贴。对非市域范围全日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来我县企业求职的,发放500元至1000元一次性面试补贴。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我县重点企业稳定就业12个月以上的,3年内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毕业生,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对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对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按照2000元/月标准发放见习补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05b17cf0320251ff8cae52989500bad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