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4 10:26:03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时间:2024-03-04 10:26:03     小编:灵魂曲

道歉信是向他人表示歉意并寻求谅解的一种书面形式。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确的观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出处 Cooco.nEt.cn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二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908104.0315010.01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1.8502.9000.080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30.045.48.1814。

5.判断.

5.00元=5元()7元=0.7元()8米=8.00米()。

2.04吨=2.4吨()4.5千克=4.500千克()0.60升=0.6升()。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三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1—3题。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曹学英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四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1—3题。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五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完成练习十1—3题。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六

课题:比大小(二)。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2.03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游戏导入)。

出示卡片“1”,师:老师能把1变大,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变的?

师把1变大为10,学生回答怎样变的。

师:在1的末尾添上一个0,1为什么会变大?(预设:一个一变成了一个十)。

师再变大为100。

师:除了变大我们还可以缩小,师演示。

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在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整数会变大或缩小)。

二、探(自主探究)。

出示卡片0.1指名来模仿。

在0.1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变大了吗?为什么?

(预设出示课前准备的0.1米的纸条,再拿出0.10米的纸条,然后拿出0.100米的纸条说明0.1米=0.10米=0.100米)。

在小组内说一说。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指导看黑板: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2.出示例2的图形:。

刚才我们给这些小数添上单位名称,利用具体的情境证明了0.1米=0.10米=0.100米。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作业纸,用彩笔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在小组内说说你涂的小数分别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相机板书:0.30=0.3。

师:我们又借助图形证明了0.30=0.3。谁能证明15.7=15.70呢?(预设把15.7放在数位顺序表中,15.7是由1个十5个一和7个0.1组成,15.70也是由1个十5个一和7个0.1组成)。

3.讨论归纳。

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得出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

三、练(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投影出示超市的海报,出示平常使用的84消毒液1.00元,问84消毒液多少元?(1元)看来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化简。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通过例3的练习你觉得小数的性质中哪几个词很重要?

再次出示超市海报,师:超市里商品的价钱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是几元几角几分都是写成两位小数体现了数学的严密和精准。所以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数改写时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四、拓(拓展升华)。

出示5张卡片:2、5、0、0、和“·”并说明游戏要求:

每小组利用老师发给的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1个人摆数,3个人做记录,。

(1)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都能去掉.。

(2)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一个能去掉,一个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请小组板演汇报,不完全的可以补充。

4.说说这样摆的技巧,你为什么这样摆?

五、归(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九

1、知识目标: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目标: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2、第二课时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第三课时目标:《小数的性质》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进行化简及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4、第四课时目标:《小数的比较大小》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探索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5、第五课时目标:《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理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6、第六课时目标:《求小数的近似值》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7、第七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8、第八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2)》通过“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认识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一)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一位小数的认识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并通过交流明确“0.05元和0.48”的实际含义;第二,结合直观图形,让学生认识到:几个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几个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二)第二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进行涂色操作,以及相应的讨论和交流,逐步明确相邻的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适时揭示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图形或联系具体数量进行思考,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说一说。

1、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应用小数的性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数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较结果,更要启发学生从每个小数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去进行比较。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化简或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作了必要的铺垫。

(五)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1、教学重点、难点: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素材,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七)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2)》。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理交流,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规律。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多媒体课件、米尺。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元()千克()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一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联系生活与实践来学习数学,经过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教学如下:

一、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强烈的要求——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为探究新知,我创设的认识冲突,目的在于迎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引入“未知—已知—未知—已知”的思维境界,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

上课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去超市买毛巾和手套。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一个超市毛巾、手套的标价分别是6.5元、8元;第二个超市毛巾、手套的标价分别6.50元,8.00元,你能告诉老师该买哪个超市的毛巾和手套吗?既然两个超市的毛巾和手套价格一样,为什么写法却不一样呢?”通过这样设疑,让学生发现了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为他们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体现数学自身的乐趣。

二、开放合作式教学过程,主体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第一位医生说:“婴儿身长0.5米。”

第二位医生说:“婴儿身长0.50米。”

第三位医生说:“婴儿身长0.500米。”

最后让学生拿出示先准备的米尺小组合作讨论、验证。

学生在上述讨论、观察、感知、验证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小数的数位增加了,但小数的大小却没有变。

第三层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小数的性质,我设计了两个基础练习:一是有关小数性质概念的判断题;二是思考一些具体的数末尾的“0”能否去掉。

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与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着眼知识的应用过程,完善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发生、发展中认识真理,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故此,我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小数性质的作用,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围绕小数性质的内容,我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运用。最后,我让学生玩一个游戏:每位学生手中都发有一张卡片,卡片上写有不同位数的小数;老师宣读数,持有与宣读的数相等的卡片数的同学们互为朋友,一同去操场活动。

通过离场的游戏,我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结束新课,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享受到不同的成功。

这一节课,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习兴趣浓厚,参与面广,理解和掌握了小数的性质,并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猜测、观察、实践等活动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体验了数学发现的乐趣和艰辛,获得了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2.03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认识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比较的学习方法。

4、感受正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老师相继吸入出数字1.8、5.63和12.378)。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这些数都多了一个点。

师:对,这个圆圆的点就是小数点,它把小数分成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师:在小数12.378中,2在哪位上?它表示什么意义?你还记得吗?

生:2在个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一,表示2个一。

师:3、7、8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3在12.378中的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

师:对,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

师:谁能说出7、8表示的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汇报。

生1:7在百分位上,表示7个百分之一。

生2:8在千分位上,表示8个千分之一。

师:现在你能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吗?

(学生单独补充,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在小数里,小圆点叫小数点,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从右往左数一次是个位、百位、千位……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这两边都有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师:你能说出这些数里面“4”所表示的意义吗?

课件出示:40.38、3.4、0.24、1.004)。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出示古钱币图。

师:哪位同学可以尝试着读出它的高、厚、重。(0.58、3.5、41.47随即板书)。

生:0.58读作零点五十八。

师:同学们,他读的对吗?

生:不对吧,和58的读法一样了。

师:是的,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从左往右是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谁还想尝试着读出每一个数。

生:零点五八、三点五、四十一点四七。

师:对,读小数时,小数点就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数该怎样读?然后读出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尝试读出,全班交流汇报)。

师:读数时,如果小数部分有“0”,你是怎样处理的?

生:小数部分的0也是依次读出,和整数部分的0的读法有些不同,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师:同学们,累了吗?现在咱们一起听一段广播吧。

课件出示并播放下面内容。

据国外专家试验研究预测:到21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师:听了上面的广播,你能写出广播里的小数吗?

(学生尝试写,然后板演或者汇报)。

生:一点四写作:1.4,五点八写作:5.8.

师:上面两个小数的写法正确吗?你能说说怎样写小数吗?

生: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小数点写作“.”,小数部分读几就写几。

师:谁还想尝试写出后面的两个小数?

生:零点零九写作:0.09零点八八写作:0.88。

师:写小数时,如果小数部分有零,该怎么办呢?

生:写小数时,小数部分读了几个零,就写几个零。

师生共同总结: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有关小数读写知识,通过上面的探究,你知道了哪些?

生1: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生3: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从左向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生4: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类似,可以参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小数。

师:对,在数学上这叫知识的迁移,它们完全相同吗?

生:不是完全相同,有0的时候就不一样。

师:对,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时要学会从相同中寻找不同。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一些活动,能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4,例5。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2)从左往右观察0.3和0.30这两个相等的小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3.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2.说说为什么橡皮的单价和铅笔的单价相等?

要点:

(1)用具体钱数解释,都是3角;(2)用图表示;。

(3)结合计数单位理解。

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4.学习例5。

(1)先看图填一填再全班校对。

(2)比较0.100、0.10、0.1的大小,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怎样?

初步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观察例4和例5的比较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点拨: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从右往左看呢?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6.学习例6,并完成“试一试”。

组织交流,校对和订正。

明确小数化简的方法。

知道小数改写的方法,特别是将整数改写成若干位小数的方法。

这些物品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

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数中的“0”是否都能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

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三)练习。

【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思考:数轴上的各个小数是怎样得到的?

2.“练一练”第2题。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3.练习六第1~5题。

直接将答案写在课本上,后进行集体交流,逐题表达想法,进行校对和订正。

第1题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创编练习】。

(1)只动三笔,变成三个相等的小数。

602060260200。

(2)写几个和30.200相等的小数。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24页上第1、4、5、6、7、8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比原来的数大324,原来这个整数是多少?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五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用各种方法验证(应用小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法来论证;也可以借用小数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的组成来论证;还可用赋以单位名称的方法,进行名数转化,再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在多种方法论证的扩展中突破难点,使学生认同最后结论。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小数的性质并能对小数的性质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总结归纳小数性质的过程中,通过猜测、验证、观察、类比等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教学重点:

1教学准备:

课件、平均分好的正方形、纸条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你留意到标价牌了吗?

课件出示两种商品的标价,学生读出价钱,并说出小数的含义。

(2.50元。

3.00元)。

师:你还能用其他小数表示商品价钱吗?

生:2.50元还可表示成2.5元,3.00元还可表示成3.0元或3元。

师:2.50元和2.5元什么关系?(相等?3.00元和3.0元3元什么关系(相等),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只因为小数有一个重要性质。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张纸条,同学猜长度(1分米)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示纸条的长度吗?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使它们相等的方法,真不简单。老师这里还有三个数,看它们相等吗?(课件出示0.1米、0.10米、0.100米。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之后,老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小组同学分工进行,然后组长组织进行比较。

小组汇报的时候老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21)比较的结果是什么?(纸条都相等)。

2)每张纸条表示的是多少?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并分别在米尺上指出其长度。

4)从左往右?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从右往左呢?根据你两次的发现,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普遍探究、得出结论。

1)是不是所有小数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随意写出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验证一下,他们的大小是否不变?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选择课前准备好的数位顺序表、平均分好的正方形等来帮助你验证。(学生可能会写出许多不同的数。)。

2)学生活动(预想学生可能会采用的验证方法)。

a、画图法。

b、借用小数数位顺序表,从小数的意义入手来说明0.30=0.3。

c、给小数赋以单位名称,进行单位间转化来说明理由。

33)把学生写出的不同小数、验证的不同方法充分展示出来,以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4)这么多组不同的但是都相等的小数向我们解释出了小数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是什么?(学生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规律我们就称它为小数的性质。

3、应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

2、4.0。

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的.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

908104.0315010.0142.00。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3、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近似却不相等.

4、判断.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

(2)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把小数中的0去掉或者在小数中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设计师探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复习数的改写。

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