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汇总14篇)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0 12:58:03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汇总14篇)
时间:2024-02-20 12:58:03     小编:影墨

总结是一种有助于反思并找到改进方法的工具。一个好的总结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思路。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片段,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一

摘要: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词:构建课堂;驱动力;学习情境;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构建课堂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者,成为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者,成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的鼓励者。

一、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寓教于乐。

新的课改成了我们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

二、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过程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渊博的知识且要能足够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或疑惑,甚至偏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觉察学生的困难,注意其情绪的变化,抓准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和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动态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新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魄力。

三、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所有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创设恰当,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这样,学生方可开展有水平的探究学习。因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水平对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例如,对提纯物质方法的探究,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应有所升华。首先教师设计问题: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被提纯的物质尽量不能减少;(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3)要易于分离、复原;(4)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检验试剂;(5)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要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回答的要点中,前三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而后两点,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陌生的,因此,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题目】如何除去硫酸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晶体?引出题目,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

【思维分析】碳酸钠晶体中除去的部分是碳酸根离子。因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加酸除去碳酸根离子。所选的酸应当既能除去碳酸根离子,又不引入其他新杂质。此题易误选盐酸。

【方法点拨与归类】(1)先考虑是否能用物理方法分离与提纯,再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与提纯;(2)认真分析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反应;(3)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若在除杂过程中,重要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应使其再次转化为原物质;(4)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与用量,并遵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化学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得出结论。它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探索。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设法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中,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1)检验硫酸根时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有哪些反应现象,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3)离子检验时,应考虑哪些离子的干扰,最合理的试剂加入顺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则探究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具备设计开放性情境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不时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两瓶500毫升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你如何鉴别?”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述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和感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但是究竟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则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二

通常对教龄不到三年的教师,我们称作“新入职教师”。

新教师进校后的三至四年,被称作“适应期”。

这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形成专业认同感、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实现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立足本校,充分调研、深入分析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基于问题,不断探索实施新入职教师培养的有效策略,努力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提出课题。

主要原因是:

特别是像莱州一中这样的县市区高中及其他农村中小学,招不到专业素质高的师范毕业生。

除了地域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太差,中等以上学生、特别是优秀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导致越来越多的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岗位。

以莱州一中为例,全校35周岁以下教师有100人,占全校教师的14.43%。

除个别教师工作三年能胜任高三教学外,大部分老师需在基础年级工作五年以上才能胜任,还有个别教师工作十几年仍然待在高一高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3.新入职教师“适应期”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专业技能不足,教学管理经验缺乏。

如,在教材处理方面,对知识重难点、知识间的联系与迁移、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等把握不足,导致很多新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而采用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

此外,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错误、好奇心等,都可能是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而新教师很难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

在应对复杂多变教学情景方面,缺乏教育机智,不能灵活应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课堂管理方面,新教师普遍感到在维持课堂纪律和控制课堂气氛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松严度把握不准,管理方式不当,有的出现或者威信不足,管不住学生;或者太过严厉,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

二是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生冲突。

新教师刚步入教师职位,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经过教育实习,对教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当他们正式从教后,发现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远不够用,或者有了理论知识不知如何用,实际的教学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经常会遇到理论无法解决的各种教学困境。

三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工作富有激情和活力;但又会对能否得到学生、家长、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认可和接纳,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动摇他们的职业信念。

种种困难和问题,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探索建立新入职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尽快缩短新教师适应期,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探索。

针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学校研究制定了《新入职教师三五年培养规划》,设定阶段培养目标,明细不同时期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手段、评价办法等,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

同时,教师个人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

在做好分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推动新教师专业成长。

1.读书提升工程。

《改变生命的教学》一书中说:“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新入职教师,更应该注重读书学习。

为此,学校研究出台了《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每学期推荐并免费发放2本教育教学专著。

如,,为老师们推荐发放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和《现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

发放了《教育的智慧》和《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

发放了《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和《今天我们应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为了给老师们搭建一个读书分享的平台确立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为读书分享日各教学部在各自活动室举办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分享自己一个月来读过的经典名篇、名段、名句。

读书分享日那天,老师们总是因为有意外收获而兴致勃勃,分享日之后,会看到很多老师主动到网上购买同伴推荐的好书或刊物文章来看。

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沙龙、“读书心得”汇报会和“读书随笔”评选活动,学期末评选出“十大读书人物”和“优秀读书人物”进行表彰,为“十大读书人物”报销1200元购书费,为“优秀读书人物”报销600元购书费等等。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丰富了新入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其专业素养。

2.同行互助工程。

一是实行师徒结对制度。

学校要求新入职教师和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各年级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和教科所老师都要当师傅,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学校明确提出“传帮带”的内容:“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大纲,熟悉高考命题思路,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来。

要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向老教师学师德、学技能,仔细研究老教师的讲课技巧,学习老教师的讲课思路,尽快提高授课水平。

二是实行集体备课教研和周公开课制度。

要求新入职教师和教龄不足三年教师每两周举行一次公开课,每节公开课先由新教师在师傅指导下自主备课,然后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说课,新教师谈教学思路和设计思想,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共同研究修改,形成最佳教案。

上课时,全组教师随堂听课,听后再在全组内评课指导,老师们在研究中获得共同成长。

三是实行名师课堂观摩制度。

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每学期都要提供一节示范课。

每次班会和家长会都由杰出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提供观摩课,全体班主任跟班观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班班情充实完善自己的讲稿。

四是实行管理团队推门听评课制度。

学校要求,行政会和年级教学管理团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重点听评新入职教师和教龄不足三年教师的课。

并做到有听必评,评课中重点抓住两点:一是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让闪光点引导教师前行。

二是教师教学中的进步点,让进步点成为教师乐教的动力。

要让青年教师感受到领导不是在例行检查、专挑毛病,而是在真心帮助自己成长和提高,以领导的真诚换来教师的乐教之心。

3.专家引领工程。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听取专家讲座,让新入职教师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其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学校规定,每月至少邀请市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校搞一次讲座。

以来,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教授段连云,中科大教授汪毓明,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总课题组专家赵春林,中科大博导、教授孟广耀,新东方英语专家毕林峰,山师大博导傅海伦等30多个专家来校讲座;定期邀请新东方英语演讲团、香港联成国际教育集团、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等专业培训机构来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层次。

在请进来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走出去”加强培训。

20以来,先后组织青年教师200余人次,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进修和专业研讨活动,每年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学习,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外出进行名校学习参观和历史文化考察。

4.平台助推工程。

通过搭建练兵平台、展示平台、学习与交流平台,助推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是每年开展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

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不仅要在全校举行示范课,而且成为推选更高一级优质课的候选人。

二是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试和同考一模题活动。

组织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做高考题、考高考题,组织他们与高三学生同进考场、同考一模试题。

通过不断的赛课、观课、磨课、研课,使青年教师得到历练和提高。

三是每年开展一次教坛新星和优秀青年班主任评选等活动。

评选出课堂教学典型和班级管理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每学期召开一次新入职教师阶段性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

及时总结得与失,引导他们成为反思型、智慧型教师。

“四大工程”的实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以为例,全校师徒结对143对,经过一年的努力,有53位教师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

全校教学能力大比武活动中,73名一等奖获得者中有22人是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占获奖总数30%。

近三年共有30多名新入职教师被评为“教坛新星”,15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多人的教研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

以上荣誉均收录入学校《光荣册》,每年在教师节大会上进行表彰。

三、实践反思。

近年来,通过实施培养计划,新入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大都能够较快胜任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但离学校的长远培养目标还相差很远。

主要有两方面最薄弱环节:一是教学能力的欠缺,包括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等;二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欠缺,在班主任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技巧方面创新不够,更多地延续了传统经验与做法。

以上问题,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就能够解决的,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学校培养过程和自身实践历练的过程。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三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1)althoughheworkedveryhard,hedidn‘tpassthe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hefailedtheexam,hedidn’tloseheart.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cleverboy/girl”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iteasy.”(别紧张)、“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itagain.”(再试一次)、“ibelieveyoucandoitbetternext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三、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充分准备好教学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设计好每一个活动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独特个性倾向,给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课堂上运用他们的.观点和建议,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又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经历了成功之后,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感,进一步转化为获取更大成功的内动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如此,对那些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即使有些学生在参与时,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纠正,因为有些错误仅属于暂时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教师仍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beshy.don’tbeitover.tryitagain.believeyourself.”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诗朝,情感态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研)年05期。

2、阚翠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j];中学教学参考年16期。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四

集中组织新入职幼儿教师全面系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岗前培训,可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新入职教师把《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让新入职教师更清晰地进入职业角色,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具体属性。通过观摩、操作、主题讲座、分组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活动,使新入职教师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及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并尽快熟悉班级保教工作的细则要求;清楚幼儿园具体的备课要求;知道视频展台、电脑、打印机、卡座的正确使用方法;清楚本园教研会议和学习时间;了解如何开展家长工作、如何与班级教师进行配合;了解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及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等等。

二、以师带徒,以思促教,提高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让幼儿园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以一对一的“传帮带”方式带领新入职教师快速地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让新入职教师在与老教师的合作过程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流程,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学习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多种教学方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从而顺利渡过职初阶段。通过“传帮带”使新入职教师主动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通过写教学反思、观察记录、工作日记,记录和梳理每天的工作内容,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幼儿差异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及需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并探索积极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更细致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教研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是反思研究与自主建构的结合”,通过研磨课这种推敲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执教者对亲身经历教学过程审视分析的“亲历性反思”,观摩者通过对同伴教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观察性反思”,以及所有参与者可能进行的“反思之反思”,从而具体、直观地结合自身教育行为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取长补短,使新入职教师对《纲要》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幼儿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学习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开展“一课多磨”活动,如:“同课同备”(同一个内容,几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分别组织活动)、“同课异备”(同一个活动内容,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活动过程),让新入职教师在自己上课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活动中,学习到有经验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技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教研能力,快速成长。

四、“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激发新入职教师的创新能力。

注重观摩学习,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幼儿教师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让新入职教师在专家的引领和同行的讲解中,了解到幼儿园活动开展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和具体实施办法。在专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活动中丰富幼教知识,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方法。还可分批派送新入职教师参加如“国培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园外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其他幼儿园的园所环境的参观,以及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观摩,拓展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新思路,激发其创新能力。

五、搭建平台,规范运作,建立训练与考核的长效机制。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新入职教师基本功培训。应合理安排学习和训练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并督促新入职教师进行各项基本功达标训练;或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练计划,把基本功训练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或组织教师进行技能比武、参加不同层次的优质课竞赛,为教师搭建展示、竞争的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或将基本功训练及达标情况作为评优选先、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不断强化新入职教师弹、唱、跳、画、讲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建立训练与考核的长效机制。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五

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学生在构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时应当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在很多内容的学习中,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往往能够非常强烈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让学生在那些或惨痛或让人振奋的史实的学习中慢慢滋生出责任意识。当然,教师也要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引导,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责任意识能够真正在学生的心里根植。

一、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理解,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体现。首先,它可以表现为忧患意识,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的根本。忧患意识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主要源于其对于人的使命感的激发。历史上的这种范例非常多。比如,中国古代文人便普遍具有忧患意识,他们担忧国家的社稷,担忧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患来源于他们的民族责任心,在于他们对于这个国家内心存有的.期待与寄托。教师在针对这类史实的教学时要充分挖掘与分析这些素材,要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感染,激发学生内心的使命感。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进而将这种责任意识转换为自身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自己要肩负起这种使命,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成为民族栋梁之材。

课本中能够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素材有很多,如儒家文明的内容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局势动荡不安,政局矛盾尖锐,但是仁人志士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的看法,希望政权统治者可以从调整国家政策、每个人都加强自我的修养和规范整个社会的行为道德准则三方面来共同协调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这些言论正是使命感与责任感生动而真实的写照。对于这些很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既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感染,也要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责任意识在学生心底根植。

二、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

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有太多让人不堪回首的过往,近百年来我们的民族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然而,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很多人也在坚持抵抗,在捍卫自己的权益,正是这种自强意识让我们的民族从那段惨痛的经历中走出来,慢慢恢复、慢慢疗伤,然后再出发,进而慢慢有了今天的进步和成就。由此可见,自强意识一直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性格中,而这一性格同样是责任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在针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的教学时,要多从这个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启示,让学生意识到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伴随我们的民族走过那段灰暗的历史,也是内在的责任意识让我们痛定思痛,不断做出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史实的激励效用,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感染,并且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留存在学生心里。在中国近代史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都是屈辱的,但是在中国近百年的抗争史里到处都有体现当年民族自强不息的事件,比如虎门销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等。历史会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当我们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比激愤更震撼人心的东西,那便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虽说我们的民族经历了那些让人难以承受的屈辱,我们曾经失去很多,但是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却从来没有遗失。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和仍然存在的民族责任心伴随我们走过那段灰暗沉重的过往,让我们一点点恢复过来。教师在针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以这种方式来让民族责任意识留存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社会参与意识同样是责任意识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以及历史的推动,民众对于社会的参与都非常重要。社会的各种变革中,需要的是人民的力量来推动这些社会的演进过程;而那些国难当头的时刻,同样需要民众的参与,需要那些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在当代的文明社会中,公民对于社会的参与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一次简单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调查中,还是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及运动中,这些都是需要民众一同推动的过程。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这种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这不仅是学生责任意识的一种体现,这也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历史课本中有很多体现社会参与意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近代史里,洋务运动体现了地主阶级为拯救民族存亡而积极参与的精神,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则体现了中国青年学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的革命从这时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五四运动中积极参与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工人阶级的身影,这些内容都在给学生传达一个同样的信息,那就是民众对于社会的参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容忽视的力量。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注,这同样是学生责任意识的体现。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六

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目前真正喜爱这一学科的大学生逐渐减少,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也不断下滑。因此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前社会、各大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文章基于这一内容,首先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简述其存在的社会意义,最后明确了大学生培育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就是完善大学语文教学。望本次研究能够帮助当前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培育;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由于大学语文占据较高的学分,显示其所占据的地位极为重要,导致许多大学生将其看做获取高学分的课程,应对态度以不求甚解、但求过关为主。基于这一想法,大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的知识极少,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无法很好的结合审美性、人文性以及工具性,更多是以知识教授与工具操作等行为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存在复杂性。可能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实用主义、教师教授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网络环境对学生信息思考及接受行为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对经典、文本式阅读的重视度下降。针对目前社会现状而言,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观念薄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与各高校中存在的“专业崇拜”。近来各大高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率,重点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及知识的培育,以便满足社会需求。这一行为无疑存在重要性,但从现实层面而言,高校会因此忽视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育。中国的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专业性工具。这种专业万能的理念创造了诸多“热门专业”的神话,但对大学生的精神造成了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社会含义。

基于专业崇拜及功力注意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大学是人文素养培育。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大学生违法事件,这些行为无不体现出其人文素养的缺少以及价值观的扭曲。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科学层面到达了综合素质的境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体现人显著的主体地位: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体现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基于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发掘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基础性目的,激励学生多关注人类存在价值及意义。而大学语文在这过程中能够起到提升基础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及素养的作用。正如民族的综合实力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人亦如此;软实力指人文素养,硬实力则指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持。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上述两种能力,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实现通才及专才、素质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涵盖以下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唯有同时培育三个方面才能够产生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素质教育,同样素质教育中也含有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因此三者的重要性可以划上等号。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式———大学语文教学。

基于前文内容,笔者人文大学语教学应依照常规语文教学规则实施,具体而言就是结合经典文本实施知识讲解、情感启发及思想升华等活动。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提升。而其与高中、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缺编就在于其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确定素质的本质意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之中。在这种高层次的教学方式下对学生人文情怀及素质进行提升。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与审美为主,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播。大学语文课程又称高等语文,主要教育受众为大一新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不过由于大学生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具备一定的基础,不需要将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重复。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及技术理性盛行的时代现状影响,相较母语能力培育而言,人文素养培育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对其实施审美培训及文学鉴赏等基础性教育。笔者认为,结合大量具备思想启迪含义及审美情趣的经典文本,在刺激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其审美及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择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在选择过程中于需要关注具备人文熏陶、审美教育及语言训练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范本。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不能与传统文化教育对等,所以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包含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应该包含当代或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从狭义来看与其今后的社会工作及生存相关,从广义来看直接关系中国优秀文化能否得到发展与展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但随着社会与高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距离实现也就仅仅想是时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3]宋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兼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13.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七

站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明白,你身上肩负的责任,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与时俱进,然后,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要当学生的路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做一名好教师”是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灵魂和核心;“终身学习”是每个老师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刚入职的教师小白,我常常在想:我真的能当好一名老师吗?我真的可以教学生知识吗?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但是,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教室里孩子洋溢的笑容,意识到,不是“我可以吗?”而是“我必须行”。

站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明白,你身上肩负的责任,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与时俱进,然后,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要当学生的路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八

数学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本文作者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作者:杨进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科院,辽宁,鞍山,11400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九

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同学并不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教师长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学生是否具有学生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很好地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但缺乏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甚至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有问题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处于相对边缘地位,课堂上,教师就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单纯地进行思维的模仿和拷贝。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二)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和检查学习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变得只会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因为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传统教育方法只要求学生能够得到一个高分数,至于对学习数学是否感兴趣已经不再重要。这不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重复和验证已经知晓的数学知识,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更谈不上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意识了。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归还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老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学方法,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归还给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然而,学生个体间的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对学生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引导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思维,而不是要将全部问题和答案都在引导中讲解出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问题有较深刻的领悟,同时教师也应该适当地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应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起到向导性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们能够在遇到困难时自主地、主动地面对,并且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和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当然首先要学生们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提前预习,并根据课程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相比于传统的概念讲解更具有说服性,能够帮助同学们消化和掌握新知识。启发式教学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能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不够固定框架和定向思维的'干预,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干预,在学生解答完成后,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看法应该给予鼓励或赞扬,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对于大胆假设和思考的学生都需要给予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的创新潜力。同时,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还可以给学生一种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因为在一种轻松真实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从而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在课后对教师讲解的原理更容易消化吸收。

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也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如高中教材里数列知识的学习,虽然说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非常重要,但是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有教师真正引领学生感受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总结数列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很难注意到解题的灵活性,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3.利用网络技术。

在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下,课堂教学能够使传统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活”,以直观、有趣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让大家根据平面几何凭空想象立体的模样,而采用多媒体的技术完全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给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立体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会让很多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三)积极地评价学生。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们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行积极的回应,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解题思路,不是打击和责骂,而应该给予及时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下次遇到同样问题时知道如何应对。正确地评价学生,积极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有效地进行指导和开发,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我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素质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伟林。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变革的相关探讨[j].中小学教育,2013(4)。

[2]孙晓颖。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5)。

[3]杨丹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j].基础教育,2013(6)。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十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会通过语文来丰富人文素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多的大学生人文饲养普遍较低。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语文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该教育范畴内得以广泛渗透,语文教学既要担负起作为交际工具的重担,即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递文化、唤醒灵魂,不断促使学生个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作用。

语文教学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憧憬和规划、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成就良好的习惯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何时能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人文常识的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着实际以智力为主导的教育,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评价学生的定性准则。

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让学生们自觉去接受文化的洗礼和文学的熏陶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对于一些纯理科性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接触到文学类的学科知识的机会就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人文常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在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缺失,甚至是丧失了基木的文学写作能力,进而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现象。

来自 cOoCO.NET.cn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十一

摘要: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发语文教学人文功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功能;人文素养。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教育的人文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开发人文功能,注重人性和人文的充分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充分发掘作品中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获得语言知识,在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例如,在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时,通过阅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课堂中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不断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总之,开发阅读教学的人文功能,就是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文本、作者、现实中深入思考,大力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丰富内涵,从而实现语文课堂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功能。

二、在写作教学中发扬人文精神,充分表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长期以来,语文写作课堂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模式中,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毫无生气。例如,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写作中只有一个调子,全是正面和积极的语言才是健康的内容,对于学生在文章抒发一些自己的情感便认为是内容消极、不健康,这种思想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毫无新意,个性化和创造性被束缚。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扬人文精神,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想法,才能打破思想束缚,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使写作富有生气和真实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同一件事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写秋天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落叶的无奈,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秋日果实成熟的喜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万物复苏,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春日播种的繁忙景象。总之,写作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的重要渠道,而不是统一调子、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

三、在口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习自然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口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重要渠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口语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口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融入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中,通过举办演讲竞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各种文娱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语言活动中,在实践锻炼中学习语文知识,树立人文精神,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整合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素材,为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活力,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用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对话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在无形中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文章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人文功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让语文教学在发展与完善学生人性的人文教育中发挥出“极致”。

参考文献:

[1]温云兰.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j].语文建设,(15):9-10.

[4]周彩群.中学语文课程人文知识内容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十二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摘要: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数学科目特有的科目观念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认知环境,探讨并选择使用可用的授课方法,以此变革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想象空间,达到对学生课业的减负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数学在高中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纳新的思想理念,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对于整个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数学能力包括了运算、逻辑、空间想象等各个方面。从学科的层面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破解数学难题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具备了数学应有的思维,学生才能在遇到数学问题后努力思考予以化解,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后经过适当的扩展,方能创新解决路径。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科目知识的全覆盖,更在于科目思维能力的培育、提升。

一、接纳新颖独特的思维观念。

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特别注重对自己讲解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老师讲授知识内容,而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与时间。有的教师甚至担心学生在自己有限的学习储备的情况下去摸索或独立思考的时间会挤占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因而学生可能偏耗时的.摸索、探究、思考会被老师轻易打断。老师通过制订“标准答案”而达到简单的解题目的,使得学生失去独立思考、锻炼思维发散的必要条件与机会。有时候学生独特的想法被老师忽视或轻而易举地予以否定。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这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与创新。

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数学科目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单一授课教学观念的变革,通过深入理解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本质以及创新教学授课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十分重要。具体的做法就包括整体上要突破原有的讲授框架,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紧密联系实际的特征,学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设想与联系,就可以达到对原有思路的延展。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在解答比如椭圆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应该被鼓励特别注意生活中的椭圆实例,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深入地对课本公式定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灵活巧妙的可用方法。

目前大多数学教师普遍认为高中数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拔高与难度,是高中教学中最为棘手的教学科目,数学学习在教学大纲的既定下难有新的内涵与大的扩展余地。甚至包括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认为让学生明确一个知识体系下的多种题型以及解题的路径就够了,老师一般会在每一体系的教学中以既定的几个教学例题基础上进行单线教学,从不特意的扩展知识体系,延展解决思路。通过较为严格的分工,使得学生接受与老师讲授呈现单一模式,两者关系难以有新的延展与衔接。学生大都通过课堂上的僵硬记忆与学习笔记,甚至是死记硬背那些典型数学题目来应对数学问题。这种带有强迫性质的灌输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难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难以深入地明晰数学模型下的数学本质与思路。学生渐渐地在这种模式下变得麻木与习惯。

外,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自我学习,不回避数学学科中难点、疑点,并鼓励与学生共同思考,甚至是做学生的学生。另外,还一定要接纳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运用,特别是那些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构建有重要作用的教学办法要特别注意。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变换数学教学模式,要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上反复着手,多重变化,由表及里层层解析。

高中数学教学一方面担负着高考升学的重任,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运算、数学逻辑、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高考的负担下,学生的创新扩展思维本身就被很大程度上得到限制,因而教师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引导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束缚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破除。同时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提纲的教学方法要得到重视,对机械的教学模式应得到审视并得以转变。

参考文献:

[1]程军。加强“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06(01)。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十三

摘要:无论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基于科学的儿童观之上的,即为儿童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及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如此,教师要时刻树立主导意识,学生在正确方法的导引下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相信行走在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里,儿童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就不再是梦想。关键词:儿童观;创设情境;语文素养儿童观,即“儿童意识”。如何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引小学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情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试想,如果一堂课学生感到沉闷压抑,又怎么会有美的感受和创造性的发现呢?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情境创设的情趣性,使学生学生学得愉悦,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上学期,我参加了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运用自己早就设定好的教案,一板一眼地教学,我的教与儿童心灵的学始终是疏离的。一节课死气沉沉,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失败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从这节失败的评优课中,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教材和学生在我头脑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每每在备课的时候,我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是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孩子读了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感想和疑惑?二是怎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拼音教学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项重点,而拼音复习课又比较枯燥,我就在创设富有情趣性的教学情境上下工夫。我以“畅游拼音王国”为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首先让学生一起伴随着儿歌去喜羊羊拼音王国游玩,然后唱声、韵母歌,扮演喜羊羊为果树治病(音节改错)等游戏,形成有坡度的系列训练,让学生玩中求学、学中有乐,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儿童的心理需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尊重儿童的个性体验,语文教学要体现儿童主体性。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儿童常常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审美视角,也拥有着成人意料不到的智慧。为此,教师首先要真正拥有“儿童的情怀”,善于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体现语文学习的儿童主体性。《小木偶的故事》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讲述的是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的表情而受冤枉,遭误解,内心很痛苦。一直到神奇的蓝鼻子小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教学参考书中提示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本课的教学传递给学生一种精神: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惊讶地发现,儿童的思维和情感是多元的,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态度。有的同学,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积极面对生活的道理,而且认为,童话也赞美了老木匠和小女巫,因为老木匠给了小木偶生命,希望他带着微笑闯世界;而小女巫帮助小木偶摆脱了他只会笑的痛苦,小女巫是一个善良的人。瞧!这就是儿童眼中的童话,不仅能将其中的角色化为具体的形象展现在眼前,还能对其作出审美评价。

参考文献:

丁卫军.行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语文教学通讯,(z2).

高中教师的教学品德培养策略篇十四

摘要:责任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非常多,家长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非常少,导致他们在长大后对社会、个人以及家庭的责任感很弱,所以,可以通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责任意识。

小学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刚刚形成的一个初级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很低,性格因素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他们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体育这项竞技活动来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责任意识。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很多的体育项目是需要多人配合的,比如,一些球类运动就需要多方进行配合,在配合的时候,学生就要考虑到团队的利益和自己在这个团队当中所要肩负的责任,这样就会明确学生的责任意识,要尽量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进而保障团队的利益。

现在教师进行责任意识教学的时候,只是进行说教,过多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枯燥,如果我们可以在体育课教学的时候进行责任意识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不会感觉非常枯燥,我们还可以添加实际的案例教学,结合体育活动来进行教学,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自身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责任心方面更是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就不能够担当工作中的重担,所以,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小就要肩负起责任意识,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游戏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这种责任意识的养成,为他们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1.外显性。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公开的户外来开展的,学生的举动都会暴露在教师同学的视线里,学生学习的用心程度以及练习的努力程度,大家都能够看见,这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竞争性。

体育活动大部分采用竞赛、表演、游戏、竞争等一系列手段来进行教学,竞争本身就能够激励人进取,这也是个人责任心建立的一个重要保障。我们也可以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性。

体育活动是人与人,或者说是人与多人之间相互协调、沟通、配合的一项运动。在众多的协作当中,就要强调每一个人在这个团体当中所要负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提升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可以彰显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4.社会性。

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就像一个社会活动,里面有交流、合作、参与、竞争,也是社会多元化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利于个人责任心的成长,可以突出个人责任心的重大作用,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1.角色互换法的开展。

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让责任心差的学生承担不同的责任,让他们有不同的角色体会,这样可以将心比心地促成他们的责任心。比如,在进行跳箱子的游戏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先充当受保护者,让另一个学生充当保护者,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角色的交换,你不去为别人付出,别人怎么会为你付出,在两者之间进行相互比较的时候,就能认清自我,责任心就会油然而生。

2.价值体现法。

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很多时候看不到自己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采取一些措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了解到自己的自身价值就会强化自己的责任。在进行拔河等球类比赛的时候,可以有意不让一些学生参加,因为人数少,就会出现人数失衡的状态,在力量上就会有一定悬殊,这样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上场,这一方就会取得胜利,通过团队的输赢来体现其重要性,可以增强其责任意识。

3.小组合作法。

要想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就要让学生融入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进行互动,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小组中,这样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进行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组成员。小组是一个群体,每个成员都是小组这个群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想扩大整体规模,最大限度地加大每个部分的作用,成员在活动的时候就会加强责任意识,不想让自己的小组落后。其实,竞争意识的实质就是责任意识。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球类游戏,让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就会努力提高自己在游戏进程中的游戏技巧,其实对于团队的维护就是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

总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时候,要养成把工作落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去的教学习惯,在教育的时候,可以用活生生的案例来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利与害,不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责任意识了解的表层阶段,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韩艳杰。乡镇小学实施责任教育方法的尝试.科技创新导报。2013(05):3-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