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专业18篇)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7 12:28:03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专业18篇)
时间:2024-02-17 12:28:03     小编:薇儿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总结要有重点,突出关键信息,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食推荐,希望大家能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一

摘要:高师《教学论》教学中,构建技能训练框架、建立评佑指标体系、分项累加记载成蜻,可以构建起师生之间职业技能训练的互动机制。

高师《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师范生明确学科性质和任务、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为当好合格的中学教师打基础。具体地讲,高师学科《教学论》是培养高师学生未来从教技能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教学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理论讲授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如果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会出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如果只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讲授,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就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高师《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倾向。把高师《教学论》等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导致的结果是《教学论》课上完了,而学生的从教技能却并不具备,理论同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在高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以下简称为《教学论》)教学中,通过构建职业技能训练总体框架、建立与技能训练框架相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分项累加记载《教学论》测试成绩三个环节,将理论讲授同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较好地结合起来。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得到陕西省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984008]课题和陕西省面向21世纪工程[0204018]两项课题的资助。6月被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国家教委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教学论》教师在技能训练中的旦体分工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规范的教学语言表达、用规范的汉字进行板书设计。据此,确定出《教学论》课中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的总体框架。

从上面技能训练总体框架中可以看出:在技能训练内容方面,《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包括在内。同时,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增加了电教设备的操作、教具制作、每人组合试讲十分钟课等内容;在训练方法方面,体现了“系统训练、分段实施、相互交叉”的训练原则,从训练讲普通话和书写规范汉字开始,扩展到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具制作,最后到试讲教材内容,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梯度变化。另外,在训练说话时,将板书粉笔字的内容纳人,两者同时交叉进行,可以使学生提前开始练字,节省大量的训练时间。

当建立起技能训练内容总体框架后,就要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具体操作。应对应地制定出“五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评分表”、“手抄报制作评分表”、“教具制作评分表”、“学生组合式试讲评分表”、“学生听课态度评分表”等五个具体的'评分表,并相应地确定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量化分项累加记载《教学论》成绩。

在高师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框架中,既体现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又设计出了技能训练的具体操作时间表。

在具体操作阶段,主要是抓好示范和检测这两件事,在每项技能训练开始时,应先给学生讲解本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要求和评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往届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示范录像;手抄报训练开始之前,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示范结束后,让学生按要求在课下练习一至两周时间,教师按评分标准在全班进行检测,两轮每人五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进行检测时,现场临时指定同学上台检测,这样可以使没有检测的所有同学都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应激状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醒讲过的同学,要被提问评价台上同学所讲的优缺点。回答间题情况,记入本人听课情况部分成绩之中。这样做,可以使台上和台下的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技能训练上来,提高训练实际效果。

手抄报和小制作的检测,可通过每人交一件作品的形式来进行,由考评组通过联评打出成绩。

组合式试讲检测时,先排好顺序让试讲者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每四人组合为一个小组,象接力赛一样合作完成一节课,每人十分钟,这样既避免听众因重复过多产生厌烦心理,又可保证教学环节完整,还可发挥协作备课精神。按正规的上课环节要求试讲者,要求其他同学当好听众,按听课要求去检测听众,要求听课者要按时回答提问,做好听课笔记,试讲结束后提问听讲者评价本节课的优缺点,并不定期地抽查听课笔记。

成绩记载按百分比分项累加的办法进行。(教学论》课理论考试占50%,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绩占50%,两者合并构成(教学论》课的最终成绩。在技能训练的50%当中,由五个部分构成,即两轮五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占10%(一轮带稿,二轮脱稿)、手抄报占10%、教具制作占10%、组合式试讲占10%、听讲态度占10%。听讲态度的成绩待所有技能训练结束后,根据平时检查情况综合确定。

建立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互动机制,教师就会由过去的亲自参与练转变为引导和检测训练,学生就会由过去的跟着练变为自觉练和相互监督练。

三、实践效果及推广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自开始已实践了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学生训练教师职业技能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教学论》成绩实行量化分项累加的办法记载,理论考试和技能训练各占50%,因而学生由过去单一关注理论测试转向理论测试同技能训练相结合,用成绩杠杆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职业技能训练互动机制;二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有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评价体系,训练内容紧扣教学技能训练这条主线,服务于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提前作了准备;三是不增加原有课时,压缩理论讲授课时,将课堂练习同课下作业相结合(如办手抄报和课件制作及教具制作);四是教育实习中学生教学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公务员考试面试通过率达95%以上;五是提前到南方顶岗实习的学生没有经过教育实习就能胜任教学工作,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和认可。缩短了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之间的距离。

本成果已在安康学院政史系推广了十年,近六年来已通过校职业技能教研室推广到全校。该成果于6月14日通过了省专家组鉴定,陕西省面向21世纪工程又给予了继续资助,本研究成果可以在同类师范院校中推广。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二

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合格教学人员和不称职教学人员,教师本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大专学历以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员数量极少,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就业体制尚未有力完善,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就业中便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之社会特殊教育基础性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大众群体无法深度熟知特殊教育内涵,特殊教育教师因此不青睐于本专业工作就业,多数非特教专业出身教师跻身与此行业之中,一般情况下由普校而来,并未接受过相应特教训练与培训。因为受到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特教教师过往阶段并未进行特教培训与特教知识深度学习,任职过程中,仅能通过摸索来执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规理论知识引导。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即便增加继续教育机会,也会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理解培训知识,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三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方面有所欠缺,所掌握知识含量较少,其主要原因为,聋童教育教师和弱智儿童教师以及盲童教师人数比例较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人数较多,弱智儿童教育人数较少,而盲童教育教师人数则更少;还有就是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阶段,专业教育知识培养过程中,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此时仅以学生选修课形式产生。

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完善特教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均由普通小学调任,而其余部分教师则由不景气单位所调入,所以校方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对此类教师群体进行职后训练,旨在培养其基础性特教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从事特教工作的水准与能力。

小学特殊教育学科设置环节中,科学设置度和合理设置度均有所欠缺,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信息内容中,特教教师具体技能即为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重点,此时应逐步加强弱智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和聋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在进行盲童教育时应更具针对性。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和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尤为重要,此时主要涵盖了行为管理内容、早期教育内容和听说训练内容等。

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学历均为中专,小部分特教教师为大专学历,剩余特教教师均为初中水平教师和高中水平教师,大多数教师群体并未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培养和特殊教育培训,多数均为未获取特教资格的教职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务必具备本科学历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只有满足学历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特教任务执行,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在学历层次,以此为前提来深度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上述内容对稳步促进特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四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社会所尊重,被认为是光荣且神圣的职业。在这种光环之下,我们应该了解到,教师是一种高压职业,教师的付出和压力,也应该为社会所认知。而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其职业生涯中往往存在更大的职业压力和倦怠。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到这个特殊教师群体的职业现状及问题,我们对几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五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及家庭对于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更多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群体面对一个更加困难的局面,在认真教学、辅导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公众的期待和合理排解自身的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而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由此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愈发普遍的职业倦怠等问题,开始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从而使孩子无法达到社会及家庭的各方面期望值,循环往复。由此可见,我们应切实关注教师群体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和解决渠道,在认真工作之余,也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区域,更好地进步。这样,特殊教育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六

在特殊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社会各方都应增加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切实做到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首先,从学校层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减压,例如,相应减少每个教师所分配工作量,在教学之余组织轻松有趣的文娱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等,都有利于减缓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再如,从社会和家庭层面,家长可以和教师多进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协助教师解决,这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难处,更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满足感。

由于当前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较高期待,从现实角度考虑,应将社会期待合理化。从政府层面,政府应该引导社会公众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与能力和精力有限等情况,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期望值,争取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也符合社会新的期待值。同时,从教师自身层面,也应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有效技能,以适应实际需要。

小学教师的.社会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不理想的问题一直存在,相较于高校教师薪资体系等的相对完善,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收入显得不尽人意。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由于薪资等引起的职业倦怠感,教育部门应合理规划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子女入学问题、养老保险金问题等,从实际入手,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保障,加强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认同感。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七

在特殊小学接受教育的小孩,由于年纪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生理或智力障碍,较之于普通小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隐患。首先,在日常教学方面,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教学课程较为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备课和准备。同时,在教授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让孩子们理解。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对于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孩子,教师往往需要更加专注的陪护,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且有时只能采取非常规处理,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非常的体力和能力。最后,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当教师受到委屈时也只能自己承受,很难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权。

对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父母和社会往往只期待孩子在学业上能出类拔萃,在生活上则显得力所能及,较为忽视。但是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往往更甚。家庭和社会希望这些生来有缺陷的孩子能在特殊学校学会基础常识的情况下,还能和正常学生一样掌握相同的生存技能。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就都是社会期待与实际情况的出入,也让教师倍感职业压力,更甚者,产生职业倦怠感,更加无法专注于教学工作。同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认为他们与普通教师完全不同,因此也容易产生更高的社会期待。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之普通学校只会更甚,但是我国的教师编制则有些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较普通学校教师低,且社会地位较低,福利水平及制度不完善,这些都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繁重的工作量却并不理想的经济收入,难免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难以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也无法获得工作的心理满足感。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八

从特殊学生角度加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最终效应分为两点内容,第一点内容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而第二点则为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特殊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小学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弱智学校学生群体和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此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问题与学校自身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政策问题。特殊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整体事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内容、教材设计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内容等均与普通小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按照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与积极整改,使此类学生知识合理增长,达成技能优质获取、人格合理完善的主要教学目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九

摘要:。

我们在分析关爱校园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关爱观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校园关爱建设上的一些意见和建设,提高关爱校园的质量。

来自 cOOco.NEt.cN

一.大学生关爱校园的现状。

以调查问卷作为基础,通过对三百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当代大学生对关爱校园建设中只有少数人表现积极,大多数人呈现出一种无谓的状态,我们详尽分析了调查问卷并采用访问法与大学生逐步交流,发现主要原因有独生子女对关爱的淡漠,校园文化建设上对关爱的缺失等。

1.对学校的基本精神内涵呈模糊状态。

校训,可以被誉为一所学校的学生最该具备的常识,在对问题您是否知道校训的问题上,仅有50%的同学能准确的回答出来,30%的同学对校训的态度呈模糊状态,仅是听说却不明确,有高达20%的同学对校训不了解。

2.对学校的满意度呈中上状态。

在调查研究中,对于您对学校的日常管理的'态度,83%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管理体制合理,认同学校的管理方法与方式。对于问题与外校的朋友谈论本校时,76%的同学会说学校很好,仅有1%的同学会说学校不好。

3.对校园的公共设施爱护状态呈居中状态。

调查问卷中就教室、广场、图书馆、食堂、寝室等多个地方提出各项问题,综合所有同学的答案并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对于公共设施的使用与保护,56%的同学有意识到是公共物品,应细心爱护,避免损坏与浪费。41%的同学对公共物品与设施的使用与爱护表现出无所谓的状态。

4.对于校园文化精神状态呈上游趋势。

在对校园内碰见老师该如何表现的问题上,89%的同学选择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10%的同学选择这个老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与欣赏的,仅有1%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或躲开。在对校园内举办的活动,90%的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加,8%的同学表示喜欢凭自己喜欢,挑选一些活动参加,2%的同学表现出没兴趣,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5.独生子女问题。

在此次问卷中,86%的同学为独生子女,14%的同学有兄弟姐妹,对于这次调查研究,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同学表现出相对的冷漠,对校园关爱建设表现出无所谓的状态居多。

二.大学生建设关爱型校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原因。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当代大学生所呈现出的状态就是社会中普遍的青年人所具有的状态。社会对于80、90后的青年的评价多为独立、自我、淡漠,在此次调查研究中,这点也表现出来,但结果比预期想象中要好。

2.家庭原因。

在此次调查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就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非独生子女的包容性、关爱性较强。同时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对待关爱的认知与态度也各不相同,可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3.学校原因。

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每所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是各有不同,无论从生活方式,对事态度,还是性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这跟学校这个大群体有很大联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4.自身原因。

在对关爱校园的问题上,大学生表现的还是符合青年的特点的,积极向上,热心真诚。但也不排除跟自身的经历与性格有关,所表现出的淡漠,对事无所谓的态度,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及学校对学生多多引导、培养与教育。

三.建设关爱型校园的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立足大学生本身,在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关爱校园的建设愈加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状况,而大学生在大学的关爱校园程度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关爱观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们能肩负起多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使大学校园直至延伸至各种校园关爱校园的建设的兴起,使关爱校园成为大学生的关爱重点。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固定职业时,当遭遇大的变故、压力,或者对本职业毫无兴趣可言等情况时,不能正常的过渡工作情况的一种反应,通常表现在语言。行为和态度等多个方面。专业上可以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等几个方面。

而具体到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其更加特殊性,所以针对其研究和探讨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在普通教育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特殊教育群体的职业压力和倦怠研究显得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偏向于描述性的书面研究,还没有较为全面的从职业压力,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特殊教师职业的相关现状及问题。

据当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的特教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而官方提供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健康普查情况显示,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隐患,检出率较普通学校教师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真实数据,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的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使学生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这些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不断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与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做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到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真正做到分层施教,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二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小学教育工作得到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是整体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特殊教育观念正在逐步发展与调整,特殊学校管理是现代化教育所面临的核心课题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殊教育质量与效率,此时只有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小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而特殊教育教师发展也应及时跟进,坚持以人文本思想,促进特殊学校管理效能稳步提升。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中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性内容和教育专业性内容等,教育部门与机构对教师任职提出了学历标准要求,教师务必具备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机构陆续颁布了教师专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

一、现存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合格教学人员和不称职教学人员,教师本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大专学历以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员数量极少,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就业体制尚未有力完善,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就业中便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之社会特殊教育基础性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大众群体无法深度熟知特殊教育内涵,特殊教育教师因此不青睐于本专业工作就业,多数非特教专业出身教师跻身与此行业之中,一般情况下由普校而来,并未接受过相应特教训练与培训。

因为受到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特教教师过往阶段并未进行特教培训与特教知识深度学习,任职过程中,仅能通过摸索来执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规理论知识引导。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即便增加继续教育机会,也会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理解培训知识,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方面有所欠缺,所掌握知识含量较少,其主要原因为,聋童教育教师和弱智儿童教师以及盲童教师人数比例较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人数较多,弱智儿童教育人数较少,而盲童教育教师人数则更少;还有就是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阶段,专业教育知识培养过程中,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此时仅以学生选修课形式产生。

1.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以至有效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完善特教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均由普通小学调任,而其余部分教师则由不景气单位所调入,所以校方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对此类教师群体进行职后训练,旨在培养其基础性特教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从事特教工作的水准与能力。

2.学科合理设置。

小学特殊教育学科设置环节中,科学设置度和合理设置度均有所欠缺,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信息内容中,特教教师具体技能即为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重点,此时应逐步加强弱智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和聋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在进行盲童教育时应更具针对性。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和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尤为重要,此时主要涵盖了行为管理内容、早期教育内容和听说训练内容等。

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学历均为中专,小部分特教教师为大专学历,剩余特教教师均为初中水平教师和高中水平教师,大多数教师群体并未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培养和特殊教育培训,多数均为未获取特教资格的教职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务必具备本科学历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只有满足学历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特教任务执行,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在学历层次,以此为前提来深度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上述内容对稳步促进特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结束语。

从特殊学生角度加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最终效应分为两点内容,第一点内容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而第二点则为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特殊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小学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弱智学校学生群体和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此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问题与学校自身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政策问题。

特殊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整体事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内容、教材设计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内容等均与普通小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按照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与积极整改,使此类学生知识合理增长,达成技能优质获取、人格合理完善的主要教学目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三

很多人最容易产生倦怠的是工作,这方面,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我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及时倾诉。

我们在受到压力威胁而产生倦怠情绪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锻炼和放松。

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缓解倦怠,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倦怠和抑郁感。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也可藉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

精油调节。

精油可以帮助人类消除疲劳,而不是压抑疲倦、倦怠的感觉,使用罗勒、天竺葵、肉豆蔻、迷迭香、百里香、马郁兰、松树等单一精油,或混合2至3中精油进行按摩,可以抚慰身体、洗涤心灵,让人重新获得能量。用6滴天竺葵、迷迭香、百里香或马郁兰精油进行芳香泡澡,可以振奋精油。

出来单一精油植物,也可以改用复方精油:2滴丁香+2滴肉豆蔻精油+4滴其他类精油即可。

上述精油都能减轻生理上的疲倦,而迷迭香和罗勒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劳累。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四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五、结束语。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真正做到分层施教,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五

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聋哑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是关乎到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在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下面本人谈谈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几点经验,供同行们商讨。

一、完善德育工作,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

1、通过学习,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广泛,而在诸多素质中道德素质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其他素质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动力源泉。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形成特殊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培养特殊学生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为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于社会打下基础。基于这一点,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特殊教育理论,思想得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得以破除,克服传统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单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讲故事、谈话、讲解等方法,帮助聋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领会教材说明的道理,接受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飞跃和升华;通过讨论、表演、实践活动、调查等形式逐步引导聋哑学生把所接受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3、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进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

二、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

为了使聋哑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在教学中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每当老师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聋哑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老师的这种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而且也能够促使聋哑学生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内在的动力,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反之,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带着厌恶感,特别是那些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是包袱、负担,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必定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思想品德中分层次的心理素质培养。

1、低年级的养成教育。

聋哑学生因受其生理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量少,更容易表现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由于。

学生年龄小,又是在娇纵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同龄的伙伴,往往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合群”的心态。因此,合群心理的培养,人际交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愉快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使聋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中年级自我意识的培养。

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薄弱。而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由于听视觉的缺陷,与之相反,自卑感却困扰着大部分的聋哑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感到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势必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克服自卑感,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高年级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

比起健全孩子,聋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处在这一时期的聋哑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往往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探索聋哑学生心理健康之路才刚刚起步,需要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从观念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思想意识,并且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与聋哑学生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我相信特教学校思想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六

有法不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执法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运行的法则,科学的权力制约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权力制约的全面性;二是权力制约的相互性;三是权力制约的可行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无论是在制约机制的设计上还是运行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立法对执法缺乏有效制约,既无财政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直接有效控制权,又无审计监督和其他有效手段,无以制约执法过程,致使人大监督缺乏力度;其次,执法权力内部缺少相互制约机制,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制约以外,其他执法活动都只有本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权力行使的单向监督,执法权力间的平行或交叉双向制约均不存在;再次,执法机构的配置与运行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为政不廉,工作低效,执法不力,执法效果不佳。

2.没有健全、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的执法监督,无论是执法内部监督,还是执法外部监督,其效能都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监督机制本身不够健全,尤其是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及其相关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执法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而执法监督不力,必然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难以根除。

3.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驱动。有的执法部门受地方党政个别领导的干预、唆使,让法律为地方或部门的不正当利益服务;有的执法部门在办案中偏袒本地当事人,争案件管辖权,作不公正裁决或推卸责任;有的地方机关和个人阻碍法院判决的执行,以扣押人质的方式追讨债款;有的党政领导甚至执法部门或公开参与和支持,或暗中纵容包庇,凭借靠山大、关系网宽、保护层厚,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

4.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传统专制观念积淀成一种凝固的民族心理,至今仍是根深蒂固的,它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严重的冲突,成为阻碍当代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的重负。一是“人治”、“权大于法”观念与“法治”、“权力必须受法律约束”观念的冲突。二是传统法观念与现代法观念的冲突。三是等级观念与法律平等的冲突。四是一些基层受宗法家长统治影响,诉讼“私了”,甚至公然抵制公正执法,成为基层执法的拦路虎。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权力,使立法对整体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构造平向或交叉的双向制约机制,与现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相结合,使执法权力运行实现全方位制约。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应使执法的外部监督规范化。这就是要通过立法使外部监督的形式、程序、方法、效力规范化、具体化,使外部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力发挥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密切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最后,应建立执法监督的司法救济机制,即在执法监督活动受到不法权力阻挠和非法处分导致监督无法进行的情况下,经由法定程序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司法手段保障监督主体合法权力和监督活动继续进行。

[1][2]。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七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既对学校制定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分析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学以致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完善,高职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然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却普遍存在。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不乏出现“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齐齐求职于招聘会”的情形[1],用人单位的选择,就业市场的取舍,对高职生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备受高职教育者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有:

1、学习需要不明确。许多高职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无法把握,对自身的需求不能准确界定,当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不是自己生活所需时,就不会有学习动力。

2、职业发展目标缺失。许多高职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目标模糊,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关系,从而无法对学习的价值和目标进行准确地定位[2]。

3、对知识价值认知迷茫,学习功利性过分彰显。采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标准,追求短期目标和物质利益上实惠的个体性求实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注重眼前利益的学习动机相当明显,学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快速滋长,他们误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寻得“热”专业、求得高收入或者迈向更高的仕途[3]。

外在因素有:

1、当前影响最显著的环境——互联网。部分高职生把大部分课外时间用于上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沉迷于网络,直接以学习为目的的上网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少。

2、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家庭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较为复杂,家长的'期望值高未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家长的期望值偏低以及对子女学习疏于关注往往又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环境对高职生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和持久,当高职生通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到本专业的现实工作状况,发现现实和理想存在的较大差距时,就会对自己的事业前景感到悲观,从而降低自己的学习动力[3]。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对策。

1、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尽早适应新环境。

高职学生对就读的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一定的偏见。学校应尽早对高职学生做好引导,让高职学生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帮助学生意识到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上高职院校一样可以成才。学校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后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的介绍,可以邀请比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或是优秀毕业生来与新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4]。

2、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让高职学生到人才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中去,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校可以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同时也可以寻找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使企业生产现场成为进行教学的课堂,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

3、注重因材施教,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调查、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要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教与学的活动中[4]。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利用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开展有趣的活动培养学习兴趣;还可利用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来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因材施教,追求实效。面对层次不齐的学生,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例如:英语分为a、b、c三个等级。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入奖惩激励机制。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着重要影响。从学习认识过程的外部条件来看,其影响集中表现为校风、教风对学习的形成与改善的制约性学校要把校风和教风建设放在一定的高度,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5]。同时要引入奖惩激励机制,激励是一种正强化,对培养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要善于运用正强化选择强化物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运用期待、鼓励、表扬、肯定、竞赛等激励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

5、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效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高职学生虽说在年龄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还是不成熟的,容易受到各种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的消极,害怕吃苦,不愿受约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局限于文凭,更看重的是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学生的任务是要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只有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高校在设立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教育工作。教师们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才能使学生心理环境得到净化、优化,进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发展需求来开展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德萍。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2]程洪荣,程洪玲,刘泽林。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6)。

[3]徐德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中国培训,2009(8)。

[4]王彦林。浅议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

[5]黄令,吴伟国。构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思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屈克英。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人教育,2010(2)。

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研究篇十八

自信心是指人们对自己完成特定目标时的一种信心和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它是一个人稳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发现,自信心强的人,一般都情绪饱满,乐于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并且在处理问题时,有“我能行”的信念支持。而自信心不足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一般采取逃避的方法或者是情绪化地处理这些问题。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上课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孤僻,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较少;依赖父母,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环境,不愿意留在幼儿园过群体生活;在做决定时,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大多数时候都选择逃避。

二、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内向,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些生理上的缺陷,有些孩子天生在某一方面的脑神经不发达。如果这些遗传因素的影响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合理引导,就会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过度地否定。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但是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急躁,没有耐心跟幼儿友好地沟通,只会过多地指责幼儿。

3.过度保护的家庭教养方式。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父母会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唯一的孩子身上,总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当幼儿想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锻炼能力的时候,父母总会代替或阻止他们。当有一天,幼儿必须自己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由于缺乏尝试和锻炼,他们很难独立完成任务。

4.家庭经济条件和完整程度的影响。一般家庭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当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高档的食物,而自己却没办法享受这种待遇,幼儿就会通过自我比较产生挫败感。

5.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性格,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很难做到对他们个性的充分尊重,总是喜欢拿一些孩子的长处跟另外一些孩子的短处做比较。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1.最基本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幼儿。在要求他们完成一个任务之前,先试着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多么不成熟,但也要把他当做独立个体和他沟通。

2.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有很大的耐心。不应该还没有了解事情的经过,就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幼儿犯错的原因,至少得先听完幼儿的解释。

3.不断地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提高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不断地去尝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难度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些,比如说扫一下地或者是画个苹果。虽然幼儿刚开始做得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找出他做得相对好的方面并及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4.正确地给予反馈。一旦发现幼儿表现良好,就应该迅速地给予赞美,这样反馈的效果才会更好。一来可以强化他的这种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二来可以固化他做得比较好的行为,从而培养好的习惯。此外,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在时时关注着他的存在。

5.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发觉孩子的优势,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用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并且还需要创造机会,将孩子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尤其对于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挖掘他们的过人之处,发挥他们正能量。

6.家长应该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完整的家庭环境。并且,要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即使有些家庭没有钱买优质的衣着,但也应该让幼儿洗漱干净,这样也不至于被其他同学嘲笑。

对于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智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所以不管家长多么需要时间忙事业,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多多关注和呵护自己的孩子,要不然等孩子各方面发展定型之后,再想改变,就得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对于学校来说,应该严格地把控好幼儿园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防止教师不正当的教育对幼儿造成身心的伤害。对于社会来说,要努力的范围就更大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