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模板24篇)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模板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7 09:29:03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模板24篇)
时间:2024-02-17 09:29:03     小编:影墨

总结是对以往经验的沉淀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以后的挑战。在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尽可能具体地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杆和对照的对象,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要提升的方向。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记忆战国七雄就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口诀,即记住了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又记住了他们各自的方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的国王用口诀“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了路易十六。

2.化简记忆法。

“上海七君子”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可化简为:“沈章邹李沙史王”。《天津条约》可记住“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和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3.形象记忆和谐音记忆配合法。

如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定的《辛丑条约》丧权辱国,内容归纳为“前进宾馆。”(一)要清政府赔款(“钱”与“前”谐音)(二)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抗(“禁”与“进”谐音)(三)允许外国驻兵(“兵”与“宾”谐音)(四)修建史馆,划租界(馆)。这样《辛丑条约》的内容就可以简单记为“前进宾馆”。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1.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秘书和监察;“九卿”是虚指,是中央各部门的专职官员。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发令),门下省审核批驳(门下审令),尚书省颁发执行(尚书行令),三省集权于皇帝;六部分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会官制的重大变革。

3.宋元:

(1)北宋:按“分化事权”原则设三个副宰相,参知政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三司使管财政。

(2)辽:实行“蕃汉分治”,中央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又设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汉人担任,管理汉人和渤海人。

(3)西夏:实行党项官职和汉族官职分开的制度。

(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行政机关(相当于秦朝丞相和唐朝尚书省),设枢密院为军事机关;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设宣政院专管西藏和宗教事务。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三

根据《考试大纲》和高考历史试题的编排要求,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明确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并注重中西历史阶段的横向联系。

二、重视基本历史概念的再解读。

历史概念复习口诀:厘清历史概念的源与流,分清历史概念的属与种,理清历史概念的形与质,澄清历史概念的是与非,讲清历史概念的深与广。例如“农业合作社”这一概念,利用流程图,加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并注重与相似概念的联系与比较。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新冠疫情的防治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全球治理、全球对本次疫情的共同合作等等。

四、注重主观题答题“四处”寻找技巧的总结。

第一处: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第二处: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解答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处: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与材料内容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

第四处: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挖掘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或“隐性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往往表示解释与延伸,省略号往往代表段落的划分。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四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__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__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__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_。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__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__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__制度发展到顶峰。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五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六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_。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_、思想_)。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_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_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寻找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七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_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

4、五代十国时期(大_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清帝退位)。

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3、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4、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_。

(3)焚书坑儒。

5、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6、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_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____。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__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

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

特点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身的特点,把所学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八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九

政治上:秦代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实力的壮大,最终形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度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中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出现了三省制。

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行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四大农书之一。是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生产经验和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

(1)法国大革命期间,普奥首先组成联军干涉法国革命,后又积极参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2)1814—18在维也纳会议上,普奥等国操纵会议,通过对法不利的决议。

(3)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

(4)一战前,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别加入互相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终打败德国。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德国萨尔煤矿,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战后期,与美英分区占领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英德关系。

(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一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二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三

经过:

来自 cOocO.neT.Cn

1)1894年7月25日,丰岛战役,甲午战争爆发;。

2)9月中旬,平壤战役大败;。

3)黄海之战,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

4)10月,辽东半岛战役,日军攻占了大连、旅顺等地;。

5)1895年初,威海卫炮台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四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五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7.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9.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1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3、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六

1.公元前2,禹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__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__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七

1.秦汉: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__。

2.隋唐:吏部分管监察事务。

3.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

4.明清:明初在中央设都察院管监察;在地方设提刑按察司,分管监察和司法。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政体下的职能部门。

2.中国古代监察部门的设立实现了中央或地方各部门的分权、制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的监督机构的对比是高考的冷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八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_和活字印刷术。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_推动了欧洲_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西汉的司马相如是当时的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初唐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洋溢着豪迈悲壮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富于诗情画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著)长篇小说最为。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具有实用价值,名家群起。其中,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也各具特点。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到了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返回目录。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十九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3)发展:此后又发明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传播: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a.战国: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宋代:利用人造磁铁制成了罗盘。

c.应用:北宋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传播: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e.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a.唐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b.宋代:发明了竹管火枪、突火枪。

c.元代:发明火铳。

d.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e.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陆交通发达。

(2)通道。

a.陆路。

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海运。

条件:使用指南针,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概况: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航线:宋代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学好初一历史的方法。

1、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课文总体框架,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提供指导。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业成果的目的。

初一历史学习技巧。

1.做好学习三步骤:预习、听讲、复习。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课上要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最后就是“温故而知新”。这三点看似简单,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老师更要从初一开始抓起,开始培养起。

2.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记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背书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要的考点的才记,非重点、非考点只需了解,不需要识记。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十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十一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十二

一、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的认识。

1.两次挫折。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十三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1.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3.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4.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763)城。

5.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十四

春秋老子和孔子。

春秋老子创道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事物不断在变化,主张无为治天下。

还有孔子创儒家,伟大思想教育家。

主张仁爱重周礼,有教无类育精华。

诗书礼易和春秋,编定经典儒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战国墨翟表民愿,兼爱非攻和尚贤。

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而君轻。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唯心与聃同,鄙视富贵恨不公。

法家韩非重发展,事易时移应改变。

以法为本无贵贱,打击奴隶主特权。

(二)文学《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歌总集第一部,西周春秋风、雅、颂。

屈原诗歌创楚辞,《离骚》蕴涵情真挚。

先秦诸子出名篇,孟子庄子是典范。

(三)艺术。

绘画独立成艺术,帛画凤鸟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壶,青铜编钟鄂出土。

(四)天文和物理。

前613哈星记,历法十九年润七。《甘石》天文数第一。

《墨经》墨子记物理,光学力学全涉及,“光学八条”世称奇。

(五)医学——名医扁鹊。

脉象扁鹊成就大,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诊病还用它。

秦汉。

(一)科技。

太阳黑子太初历,张衡释月地动仪,《九章》数学成体系。

《黄帝内经》西汉定,东汉药学本草经。

神医华佗麻沸散,仲景《杂病》称医圣。

西汉发明造纸术,最早放马滩出土。

蔡伦改进105,造价低廉麻网布。

(二)思想宗教。

西汉唯心董仲舒,“天人”“君权”独尊儒。

东汉王充属唯物,《论衡》讨论有鬼无。

西汉末年佛传入,明帝西域求佛路。

东汉道教亦形成,道家思想与方术。

(三)史学。

汉代史学功显著,《史记》黄帝到汉武。

东汉史家有班固,断代体裁著《汉书》。

(四)文学艺术。

西汉文学华丽赋,朴实自然歌乐府。

艺术成就数雕塑,兵马杂技说唱舞。

秦砖汉瓦是文物,物化历史韵丰富。

魏晋南北朝。

(一)科技。

数学刘徽祖冲之,圆周率外有《缀术》。

农学贾思(勰)《齐民术》,现存最早之农书。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二)思想宗教。

东晋葛洪改道术,为封(建)统治来服务。

神仙体系陶弘景,道教教义来丰富。

战乱剥削百姓苦,寻找佛教解脱路。

范缜《神灭》意反佛,北魏太武北周武。

(三)文学艺术。

承上启下诗过渡,建安文学写诗赋。

田园渊明诗质朴。清新民歌新乐府,敕勒木兰采桑度。

蔡邑书法成艺术,钟繇隶书变楷书。

书圣羲之《兰亭序》,父子书坛载美誉。

(曹)不兴佛像画始祖,(顾)恺之《女史》《洛神赋》。

云岗石窟龙门窟,传世艺术之宝库。

隋唐。

(一)科技。

隋唐印刷用雕版,唐末武器有火箭。

一行历法制《大衍》,科学实测子午线。

高宗《本草》思邈《千》,元丹贡布著《医典》。

隋朝李春赵州桥,巧思巨制建长安。

(二)文学。

初唐子昂情质朴,唐诗改革探新路。

浩然王维醉田园,高适岑参戍边土。

诗仙诗圣赞李杜,琼思妙语传千古。

中唐居易新乐府,晚唐创新小李杜。

(三)艺术。

艺术宝库莫高窟,绘画多彩展阎吴。

书法欧阳和颜柳,草圣张旭与怀素。

欢腾壮阔歌盛世,秦王破阵霓裳舞。

中华美名传四海,隋唐文化耀千古。

辽宋夏金元。

(一)科技。

北宋毕升活字排,东传朝日西欧埃。

宋指南针用航海,推动世界新时代。

北宋专门造火药,南宋管形火器开。

三大发明划时代,世界历史美名载。

北宋沈括著作《梦》,中国科学之里程。

简仪、高表元(郭)守敬,《授时历》为其编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