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模板19篇)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7 02:46:02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模板19篇)
时间:2024-02-17 02:46:02     小编:雨中梧

当我们面临挑战和难题时,总结经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书籍推荐,让我们一起拓宽视野。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一

20xx年6月23日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批准了61所高等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次共同组织实施包括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院校改革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对课程结构和学时学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些学校出现了为保证自身专业课而减少公共基础课学时的情况。由于一些院校大学物理教育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专业未能紧密结合,许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难学无用”因而导致大学物理课学时被大幅削减。面对当前形势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推进卓越农林人才的教育培养,是现实而又紧迫的重要问题。

一、导师制下的生态教学生态。

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教学就是“把教学看作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满足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突出自主学习,使师生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背景下的生态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由于卓越人才的规模通常不可能很大(班级人数不可能太多),被培养者将更有机会获得特别的教育方式、占有特殊的教育资源和享有不同的教育待遇,因而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背景下更有利于开展生态教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需要精选师资队伍以优秀的博导、硕导负责制下实现_对_甚至多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实行仿照本硕博连读形式的长期性跟踪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本科教育。因此,对卓越农林人才采用导师制下的大学物理生态教学,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需要精选物理师资力量或教学团队配合导师进行长期性跟踪指导,根据卓越农林人才的班级甚至是个人的专业特点量身定制物理教学计划,采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现代的教学方法手段、与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相应的计划内容和方法手段等还可随着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物理前沿的研究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一)教学计划与内容的适应性调整。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高校物理教育大众化进程,努力开展文科物理和社会学习,“农科物理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三阶式小型化阶梯课程体系。为适应卓越人才教育培养需要,在课时削减的形势下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文科物理和社会学习等修1个学分学习第一阶课程,共16学时1个学分(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8学时)。文科物理和社会学习等应简单掌握物理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以开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为主。例如,万用表和示波器的简单原理及使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与注意事项。

理科(农科)物理等修2个学分学完第二阶课程,共48学时3个学分(可分为理论课24学时1.5个学分,实验课24学时1.5个学分)。在农科物理教学中,针对动科动医等专业多讲一些血液血浆的粘滞系数作为疾病诊断参数的问题、气体栓塞影响血液流动的原因等,针对农学林学等专业多讲一些毛细现象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光谱分析对稻谷水果的无损检测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观念。实验方面,选择性地开设长度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浓度、万用电表的使用、电子示波器原理与应用、分光计的调节使用、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测量等。

工科物理等修6个学分学完第三阶课程,共96学时6个学分(理论课64学时4个学分,实验课32学时2个学分)。理论课方面,注重理论推导能力的培养,突出理工科各专业的特色,了解掌握近现代物理中的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实验课方面,选择性地开设长度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用牛顿环测量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万用电表的使用、电子束实验、电子示波器原理与应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浓度、霍尔效应及霍尔系数的测定、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测量、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等。

大学物理实验不能因为学时的削减而简单地减少实验次数,而应该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改革:(1)进行相关实验的合并。例如,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可合并成一次实验,长度测量可与旋光仪测旋光溶液浓度合并,电子束实验可与电子示波器原理及应用实验合并等。(2)开设模拟仿真实验和辅修选修实验。将那些并非卓越人才专业培养必需掌握的不易实现的物理实验或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动画模拟,设计成模拟仿真实验,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表象,学生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鉴于生源基础知识结构的差异,有些地方中学物理实验开设不多甚至根本未能开设,要对这些实验涉及的部分基础实验开设辅修选修课。

(二)以实验为重心的模块化教学。

现代的大学物理教育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需要突破狭隘的课堂教学范畴,实施可以发挥个性创新和开展换位思考多维拓展的广义教学。导师制下的大学物理生态教学是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背景下注重发挥个性创新和开展换位思考多维拓展的广义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提倡以实验为重心开展模块化教学。

为在学时削减的形势下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自适应生态教学以农科物理教育为例提出了以实验为重心的多媒体模块化教学思想。

首先,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研室对本校非物理专业的各专业进行调研综合,精选出与各专业相关较高的实验,大部分实验从以前的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索性实验,并且尽量使物理实验和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将这些实验以力、热、光、电等或更细地划分成相应的模块。

其次,根据划分的模块,收集整理相应的理论知识,以4或8学时为单位打造成讲座单元,并可由不同教师负责不同单元的授课讲解。对于各个讲座单元的教学具体实施采用以下三步:(1)以实验室为教学场所,利用2个学时左右,让学生自行展开包括总体设计、基本理论以及该实验在专业领域应用问题在内的实验教学。(2)利用大约1个学时,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包括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在内的多媒体教学为中继辅导,完善相关的知识理论,介绍该单元研究的思路历程及讲解相关的理论,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进行预讲,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和内容,并且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做实验,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方式多元化建构,启发学生思考,以此促进学生把握物理研究的思路脉络,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3)最后利用大约1个学时,组织学生对实验结论和效果自评自议,进行相应的讨论,完成单元教学。此外,课后动态跟踪网络答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学校论坛上对学生留下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通过qq、微信和邮箱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促进教学又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简言之,以实验为重心的多媒体模块化教学就是以综合专业共性的实验为基准,在多媒体教学支持下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以实验内容为主要讲座单元,辅以理论指导的模块化教学。

当前大学物理教学基本上都是由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整个学期的课程,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感官疲惫,而且使教学质量受限于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以实验为重心的.多媒体模块化教学由精选出的配合导师的物理师资力量或教学团队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单元的授课讲解,既能克服这些弊端,又能集中优势资源,发挥教师优势特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三)现代的mobispol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开设网络课堂和虚拟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学习、网络学习和社会学习的互动教学。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也给人类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教育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享用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现在这些手段形式已经比较普遍了。

“mooc浪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到来,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使全球各地的人可以感受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堂教学甚至取得学位,引发了全球的关注。采用“mooc模式”不仅可以解放教师,而且可以使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伴随着“moocs”的快速发展,还涌现了“后mooc”时期的新型样式,基于“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学校”的移动教学方法已开始实践“mobimooc”样式已出现。此外,还有如“spoc”“meta-mooc”“dlmooc”“mool”“docc”“pmooc”和“moor”等新型样式[4_3。现代的高等教育院校大学物理教学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mooc”模式及“后mooc”时期的新型样式。

鉴于卓越计划背景下人才教育培养的结构、规模和特点,引入“mobispol”样式与“以实验为重心的多媒体模块化教学配合,非常适合于导师制下的生态教学的需要。spol(small,privateonlinelabs)表示小型的私有的在线实验室“mobispol”就是通过移动设备学习的小型的私有的在线实验室“mobilespol”。具体步骤方案如下:(1)高等院校根据卓越人才专业培养需要,规划整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确定了学生需要开设的物理实验之后,搜索或制作相应的适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运行的实验课网络学习软件。(2)任课教师组织教学对象通过密码口令等方式进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与教师互动,进行在线物理实验,教师实时指导给出评价。(3)对评价较高操作较好的学习者,选择适当时间安排其进入真实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学生的自适应学习。

自适应生态教学必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破狭隘的课堂教学范畴,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主要采取自适应学习训练和互教互学的形式,其自适应学习原理如图2所示。

(一)自适应学习训练。

自适应学习训练可采用模块化分阶段渐进的学习训练方式,也可按课程内容的难度分阶段渐进的方式,其中每一个模块化(或难度)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通过自学教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自学教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物理学基本概念、定律等知识内容的软件包,学生打开软件包,了解掌握大学其次,学生利用训练系统练习自学教程中学习过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定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训练系统包含有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习题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规律的方法之一,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习题应有所选择。

再次,学生通过自测系统组合出课程考试试卷以检验学习效果和摸清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督促自己对物理课程的自觉学习。自测系统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各种类型的典型试题。

最后,根据自测系统成绩,通过自适应算法判定学生是否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或返回该阶段重新学习。

(二)学生的互教互学。

现代的广义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发扬民主,改变“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简单模式。一方面,利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通过在自适应学习训练中自学和互助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定律,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另_方面,课堂教学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方式多元化建构,条件允许时尽可能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同学间的探讨思辨、互教互学,学生能够更完整更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将主要步骤归纳为“自准远准台平”三大步六个字,要求同学掌握“各半调节法”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并操作演示一遍。其次,学生开始独自操作完成实验,对班上一些先完成的学生于报告册上标注完成时间;再次,将这些学生的仪器旋钮调乱让他们重新操作一遍,对再次完成实验的学生打出成绩“优”或“a”最后,安排这些得到“优”或“a”的学生去指导其他未能完成的学生,如果指导成功,经检测这些被指导的学生也完成并掌握了实验方法,那么这些得到“优”或“a”学生的成绩升至“优+”或“a+”。以此类推,班上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实验。能者先行学优为师,犹如教师学到了孙悟空的分身法,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得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准确。

三、结束语。

大学物理的自适应生态教学是在作为基础课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数被大幅削减的形势下针对卓越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各门课程师资团队的配合教育下动态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注重发挥个性创新和开展换位思考多维拓展的现代广义教学的基础上提倡以实验为重心开展模块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育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并随着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物理前沿的研究状况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教育。在此项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不仅初步设计了教学计划内容,改进和完善了三阶式小型化阶梯课程体系,而且大力倡导支持了长期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教育精神。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二

摘要:随着“互联网+”创新理念的不断实践,我国更深层次地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以电子商务位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步完善,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在网络虚拟形态下的经济活动,它的绝大多数沟通和操作都依赖计算机完成,两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本文中针对这一关系展开具体阐述,并探索计算机技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关系分析;发展趋势。

当前,电子商务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日常购物、娱乐、餐饮等消费,大到企业交易、金融项目、投资融资等服务,由于它具有便捷和实惠的优势,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经济形态,因此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即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概述。

1.1计算机技术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撑显而易见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早于电子商务,并且它的研发用意也并非专门为了电子商务应用,而是用以解决复杂的运算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等均得到了完善,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计算机产品的商业化格局是从系统软件的广泛推广展开的,但缺乏网络技术,每一个单机只是孤立的“工作站”,只有将大量计算机用网络连接起来才能够形成商业信息的流转,并进一步实现电子商务的模式开发;简单地说,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操作平台、利用网络实现商业信息交流的一种系统结构。

1.2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力量。

当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原有的计算机技术呈现出无法适应的工作状态,而鉴于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倒逼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力量。例如,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办公需要,如信息输入、表格打印、网页浏览、邮件发送等,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要求网络的安全性,对计算机本身的图像处理能力、反应速度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融合与制约并存。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所呈现的融合形态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针对电子商务的需要配置相应计算机产品,如搭配作图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由于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减少企业运行成本,计算机技术的落后容易形成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相应的,当电子商务抛弃某一类计算机技术及产品,也必然造成市场淘汰现象,双方的制约关系也十分明显。整体上分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之间进行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缺陷、不足造成的,包括研发团队和生产企业在内,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仅局限于硬件层面,而不是将其置于互联网环境去考虑,忽视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展开信息流转。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适应缺陷,一种新技术的适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快速构建企业、商户所需要的电子商务环境。

2计算机技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策略。

以下笔者以电子商务发展角度来阐述计算机技术的推动策略。

2.1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建设。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业务不仅在国内广泛开展,并且深刻影响着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但是,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方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过度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导致规范性的丧失。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以淘宝、京东、国美在线等类型的电商平台,通过号召企业、组织和个人入驻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样一来企业标准也就形成了实际上的行业标准。其二是企业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平台,以销售自身主打产品、搭配周边市场产品为主,通常以大宗产品交易为主,如汽车、房地产等,在表现形式上更是五花八门。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建设要求,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并引导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电子商务服务。特别是在市场化领域,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大屏幕轮播、在线监控等系统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成长、正常运营提供支持。

2.2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保障。

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行为是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但资金流动却是实实在在的,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扩大,商家和消费者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经济来往,那么资金安全是一个硬性要求。确保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的.核心条件是计算机技术,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方面,整个交易过程中要避免账号、密码、交易内容等信息的泄露,否则会造成人民群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例如,大量病毒木马可以在电脑产品上攻击支付系统、交易系统等,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资金被窃取,而计算机技术是一道最有力、最重要的安全屏障。

2.3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空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从有线形式向无线形式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空间也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如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的移动终端化改造,通过智能手机浏览、下单、支付,极大地简化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流程。但无线网络与终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系统中产品的发布、交易等方面都需要后台管理,传统计算机平台仍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工具。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业务开展是基于双向通信展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目前通信成本最低的一种形式,并且基于自身的综合性办公能力,可以大幅度缩短交易进行周期,结合实时动态来构建牢固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国内消费市场、渠道日益多元化,开拓电子商务空间是一个必然趋势。

3结束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渠道多、成本低,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不存在过高的操作门槛,这给许多传统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形成了全新的体验。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一视同仁,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带来滞后性。

参考:

[1]黄娟琴,邓小兵.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中外企业家,,(14):97.

[2]闫欣敏.关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09):310.

[3]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商场现代化,,(25):63.

[4]马青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11):201.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三

测绘学是运用系统的方法,集成各种手段来获取和管理空间数据,并作为科学、管理、法律和技术服务的一部分参与空间信息生产和管理的一门应用学科。下面是测绘学概论课程论文,请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的应用。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外业测量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测量事业的发展,因为地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让测量施工工作更加的便利,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科技的不断发展,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问题,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

(一)概念。

二、传统测绘和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

(一)传统测绘的缺点。

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人工操作测绘工具进行测绘,不止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准确性不高,传统的测绘方式容易出现错误。有时在信息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中,人为的问题很不容易被发现。传统测绘还有些弊端,例如,测绘工具使用复杂,收集测绘数据难度大、专业人员的不足。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优势表现。

地理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精准上有所提高,主要在新时期开始应用。在测绘工作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人提供很大的便利,节省了人力,将系统行动规则设置完毕后,只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分析过程与结果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卫星和监控设备应用其中,应用该设备对所规定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结合环境的变化体现在图纸上,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节省了测绘数据的时间,完善了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三、地学信息的功能特点。

(一)数据编辑和处理功能。

地学信息系统数据编辑能力体现在对图片的编辑能力,对于图片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图像的装饰与编辑、图像与图幅见得拼接、误差的修改和投影变换等,为人们工作提供了便捷。

(二)数据采集和输入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在多个环境都可以采集数据,在工作中可以在多种空间多种环境探测到不同物质的.方向位置和大小和体积关系等。采用的输入方式有键盘、商业数据、数字拷贝等。

(三)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是采用空间分区,分层来管理,为了更加合理化,更加便捷查找数据结构主要有矢量数据结构,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和光栅结构。

(四)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

在地理空间系统中空间的观察,可以看到地球空间图像,其中有图像的相交、图像的相减、图像的合并同时也能看到地球空间的中任意点、线、面在空间中的连接。从而使人们更好的观察空间状态。地球的空间状态,空间中的丛属位置,空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系统的分析能力多种多样,人们生活中有远程分析、网络分析、三维模型分析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四、工程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一)对数据采集的技术分析。

在传统地理信息采集中,数据的收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繁重的工作,耗费人力、物力,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雷雨天气会影响数据的采集,地势环境也会影响到采集,例如,沼泽、树林、高山会影响到数据的采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小工程测绘的失误,地理信息系统对实体连续储存的对象主要采用栅格、矢量这两种方式。其中栅格存储可以根据单个网格宽度来确定其分辨率,单个网格每个都有行和宽,行和宽的组成存储单位的唯一值。矢量存储主要是靠对不同环境的物体通过几何的状态表现出来。我们通过栅格和矢量对数据进行采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广泛,不仅可以自主应用,也可以配合多种机器来完善我们信息系统的采集,例如我们可以配合雷达激光,摄影机,让我们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便捷了工作。

(二)数据转换与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主要根据自己的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软件分析数据处理,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进行编辑,将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建模,最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转换出空间数据模型,最后工作人员将系统分析的数据和空间模型加以分析。在不采用gis的情况数据采集繁琐,所以我们应该建立空间模型系统。

(三)数据精细测量。

数据精细系统即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将数据更加精密的改正。工作人员在使用数据精细测量中,其中各个点将自动连接,形成路线。测绘人员将测量数据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及时发现错误,修正。减少施工中的误差。gis系统在精细数据测量过程中可以减少操作测量中的失误和误差,误差逐渐缩小,直到接近于零。由于失误的减少使得gis在城市测绘中广泛的运用,利用率和可信度增高。

(四)空间系统分析。

在gis系统中。其核心功能是物体在空间的分析功能,由于各个环节复杂,覆盖多种学科,多种知识所以技术性较高,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其中多种学科主要包括区域科学、经济学、地理学等。空间的分析功能主要是指将获取的远程数据和图形,进行统计整合,最后建立空间模型。空间模型内的图形位置,具体物体与虚拟物体的关联性。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立较为复杂,但因为智能化,操作简单,被人们广泛使用,gis在工程中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工程测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立体式输出。

gis在城市测绘中应用的重要内容是立体输出。测绘人员统计数据,最后将数据合成,并合理在输出的过程中若发现错异常和错误,必须加人才能及时改正,地理测绘系统中的立体输出正是弥补人手不足这一缺点。减少了工作人员,还能更快地完成工作,获得的数据还很准确所以在数据后期的处理,测绘人员需采取立体输出发。

(六)虚拟现实应急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型测绘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模拟的三维空虚立体空间,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的模拟,可以直接及时的将画面传送给人们观察事物状态。可以将测绘数据进行收集,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三维地图。这种三维空间地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可以让人们置身其中,我们可以用这种三维地图模拟各种事故现场,大大节约成本号召大家积极参与进来。这种培训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可以起到演练作用。也可以模拟水灾,模拟降雨量在城市中的淹没情况,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自动制定疏散系统路线图,模拟人员疏散。这种虚拟的技术合成还可以和多个设备一起共同使用,未达到刚好的效果,例如在模拟室内疏散演练的时候,已将其与室内定位系统集成,模拟室内人员疏散,虚拟场景会自动定位现场信息,便于指定救援方案。

(七)测绘应急数据快速处理技术。

测绘应急数据,获取的原始数据后通过加工处理,制作成易于处理的图鉴,在应急快速制图系统,遥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等专业测绘软件的融合下,与应急数据进行融合,最后形成应急数据快速处理技术。遥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主要是以摄影测量技术,将画面传输到人们手中,这种系统可以恢复物体的正确位置与大小,配合不同数据,加快信息的处理。遥感影像一体化的测图更加便捷,与快速制图系统的配合测绘应急过程的数据,并且现有的数据结构为基础,从而快速对采集数据进行提取编辑,最后通过快速标记、符号取得应急图鉴。图2测绘应急流程图。

五、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未来会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促进了城市测量的发展。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城市测量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5]李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11:34-35.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四

摘要:社会视角下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性的锻炼与提升,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科研活动、竞赛模式等参与度,全面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本文针对社会视角下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实现现代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经济管理学科是一项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基于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需要大学生拥有过硬的理论性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是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在社会视角的影响下,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式的综合性教学法:首先是实验,主要对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二是实训,主要以锻炼与提升学生技能为主,包括信息资料处理、外语交际、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和软件操作、业务处理等专业技能。其三是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从专业、毕业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实现实习目的。最后是毕业论文或设计,这是实践教学中的最后环节,可充分呈现出学生能力、知识、素养等多方面水平程度,也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最后总结与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乏味,对培养人才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将实践教学模式融入到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不仅能提升教学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更多方面的锻炼。思想解放、能力培养、技能锻炼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若是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竞赛模式等相融合,会使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更具有宏观特点。实现宏观教学体系,可提高对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处理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社会视角的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教育工作,在教学中理念与实际操作非常重要,然而这两个层面却成为很多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的误区。

(一)理念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高校中经济管理教学理念主要是以理论传授、知识讲授为重点,却忽略能力锻炼、素质培养、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统的灌输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认为只要把该讲的知识都讲一遍就可以,至于学生能否明白与接受,只能看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缺少互动性环节。

(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

实际操作中,缺少系统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认为学生只要参与操作就可以,没有对活动内容的考核与评价环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教学设施与设备过于陈旧落后、甚至一些设备已经无法使用,完全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认为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实际操作技能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因此,校外实习也成为了形式。

(一)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抽象向理性的.具体发展。

在实际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多数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方式相结合,然而两者构成比重非常关键,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理论教学环节若是占据整个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就会使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减少。而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应加以重视,并合理策划课程安排;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的新型培养方式,使学生理性的抽象学习转变成理性的具体学习,更容易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

由于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际操作存在思想上的偏差,使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健全,实习基地准备不完善、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从经费、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实践教学;建设完善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提供较全面的软硬件系统,建立完善的模拟数据系统,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实现现代化、专业化的实验室,并配套相关的管理制度。

(三)提高教学模式规范性。

规范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可以促使教学方式方法的进步,发扬优点,改进缺点。而在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本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教学观念来更好的提高教学环节设置与计划,与时代性、变化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了解。实训环节要加强对现代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培养,促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变化。

(四)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和机制作为基础,应当借鉴iso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张通过iso质量标准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完善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监督和考核、规范实践教学运行、搭建实践教学网上管理平台等措施,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事实上,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各高校建构符合自身校情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落实质量评价工程以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培养之目标。

四、结语。

社会视角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针对人才培养在理念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提出在理念上要辩证地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作层面要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五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超过500所中职、高职及高等院校将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之中,实验是化工类环境工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切实提高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中职院校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教学并不具备挑战性,而中职学生正值少年时期,他们具备很强的冒险精神,实际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更喜欢一些挑战性较强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不高,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教师应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比如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为学生提供完整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正式教学之前提前将实验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完成实验内容的编写,并自主完成实验目的、意义、实践应用价值等等内容的总结;学生实验中需要的试剂及相关设备不再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由学生在实验员的协助之下自己取用需要的试剂及设备。通过类似的方法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设置应于理论教学及生产实践相结合。

实验项目的设置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当前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内容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等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第一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二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则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三个层次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程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必须对实验内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实验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实验参数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方法应多元化。

目前来说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仿真实验、非课堂实验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课堂实验主要为探究性实验,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予以指导,但不能过多干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来说仿真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高等院校电子电工等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但在中职院校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计算机机房,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承担引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设计及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其进行分组,由成绩优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学生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做好辅导工作,防止学生实验方案偏离本次试验主题,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应严格检查学生撰写的实验预习报告,确保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原理、总体的流程及实验要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全程跟踪工作,保证学生事实求是,不存在造价等不良现象,也可以有效防止因学生操作不当引起不安全事件,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等现象,此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帮助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利。此外,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实验报告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真实性,也有利于学生求真务实学习作风的养成。结束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化工类管径工程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这些问题简单提出几点建议,仅为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部分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六

摘要:科技的领先可以带动国家强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国威、富国强兵;教育创新,可以使学生迅速领略知识、脱颖而出、一展英才。职是之故,教学之中,必须知机识变、破臼除窠;设若循常习故,纵然履职尽责、焦唇干舌,疲身惫力,依然会事著功微,徒有劳苦。从《机械基础》之内容谈起,解读了更新教育观念的意义,分析了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之重要,随后推出了要营造其乐融融、化难为易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形象思维。

一、《机械基础》之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严格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抓重点,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培训高等技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出了一条明朗的方向。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械传动的种类、结构及应用;包括常用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轴系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应用,使用维护及基本的计算方法。课程涉及广泛,知识点庞杂,计算公式檐檐相次,对缺乏机械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二、强调教育观念的更新。

创新是成功的先导,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源泉,是认识能力提高之根基,是实践能力增强之领袖。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创新教学观念必须一以贯之,做到以下几点。

1.抓综合质量。

注重学生的开拓能力,要求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健全,富有组织能力、管理才能、合作精神。

2.拥有独立的人格。

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培养,引领自学,促进教学互动,启发其自主意识。

3.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特长,鼓励优秀,扬长避短,发挥创造力。

以此三点作为纲领,使得机械专业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效率大有提高,质量卓越,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适合社会需要。

三、首推形象思维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符号庞杂,传动图线诸多,涉及各种机械运动齿轮轮系传动及液压传动,缺乏感性认识,不知所以。教学过程形象思维的培养处于首要位置,然后巧妙地理解概念,将问题简易化,提升了认识速度,增加了学习效益。

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以后,见解迭出。认识曲柄滑块机构之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联想到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之变换,效果奇佳,课堂上群情踊跃,一片热忱。比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法”“学导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优化教法。如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器械如缝纫机、修鞋机、破碎机、挖土机等辅助分析,加深他们对“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理解。

四、营造其乐融融、化难为易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不要萧规曹随,要灵活机智,以营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为能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这一节时,一些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跟不上,只要通过自制教具,并作适当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紧接着又通过不断地变换不同固定件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导杆机构类型,并轻易地联想到所见汽车的翻斗起落、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手动抽水机构等如何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授课,学生听起来相对简易明了,另外在整个教课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学生听课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知识学到了,感官上是一种愉悦,概念明了,学得轻松融洽,印象极深,活力得到激发,创造力大有提高。

五、建立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学中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变速机构》一节时,讲完理论后直接带领学生拆解汽车变速箱,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和学生一起复习轮系原理、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传动比的计算、齿轮类型、轮齿失效,了解齿轮轴、联轴器的拆装等等知识;讲解齿轮传动时,带领学生观看车床,将车床的主轴箱箱盖打开,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齿轮传动与变速的过程,观察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法,观看齿轮齿条传动过程。现场总结齿轮机构中平面与空间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等主要类型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通过实训,迅速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要求。

六、《机械基础》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认识。

本人教学有年,渐有感悟:研究知识、效法先例、获得技能谓之学;反复揣摩、长期熏修、由熟至巧谓之习。学习可由教授而获,可由体验而得,之后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整个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即为学习。如果带领着学生抱着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那么《机械基础》的知识不难掌握,因为,举世瞩目的大教育家乔达摩悉达多说过:“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信然!

参考文献:

李琰,胡晓波,王艳芳。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2003(3)。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七

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诸如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类的医学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医学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基础医学概论正是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它成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一、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概要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它是一门融会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融合了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0余门课程的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体系高度融合,课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简要的、明晰的认识。它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程,为这些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学时总计11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08学时、考核2学时。适用于四年制药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学生。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将所学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和课程资源的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学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系统性和融合性,我们选用了刘利兵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基本教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述相关课程教材和牡丹江医学院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参考资料与课程辅助资源。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务处、基础医学院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成的教改小组负责论证审核教学大纲等,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任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总结反馈。课程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一学期内修完。

(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考试方式为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和测验构成,测验方式由测验教师决定,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及权重为选择题6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0%、简答题20%,占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教学效果与课程评价。

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平时测验、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我们将课程考核作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笔试,根据课程命题标准、实施教考分离、设a、b卷,有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以百分制评分,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对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意义。2012年6月我们对我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29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27人,共计56人,进行了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有效率100%。同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学专业整体学习态度端正,全体学生对目前班集体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有75.87%的学生对目前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药学专业全体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帮助很大”或‘‘有一定关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在这一问题上,有51.72%学生认为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性大或有相关性。

通过以上成绩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同等教学条件下,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成绩优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学生个体对开设课程与自身专业认知度、课堂实际运行中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水平,都是与最终的学习成绩效果成正相关的。

基础医学概论这样一门整合性课程,淡化了学科概念,解决了在医学相关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基础医学课程门数多且时数不足,各门课程的联系和衔接不协调,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佳;临床医学教师反映学生医学前期课程不连贯,后续课程难以为继;专业课教师认为医学类课程所占学时太多,影响专业课教学等问题,达到基础医学类课程的良好协调、融合。同时考虑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奠定了较好基础;减少了教学课程门数及时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了课程设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八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及其不协调的今天。

社会经济市场对具有独特个性和符合自身成长方式的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达到一定高度。

面对严峻就业形式和沉重竞争压力,高校必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同时不断发展自身教学方式,以更好顺应社会潮流,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因此,结合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和自主独立创业者。

自主创业不仅需要胆量和意志,更为主要的是谋略。

经济学偏向对社会资源如何更加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而管理学针对不同人提出相异而又合理管理方案。

经济管理类人才应具有独特的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门服务领域和专业能力,综合性思维方式,勇于冒险的精神和较高的综合人格素质。

因此,如何培养这种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经管类人才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通过高校设立经济管理专业,从而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

如今,全国高校中经管类学生将近15%以上,在高校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经管类专业学生基数可观,但由于好多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开设相关培养课程并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市场需求,而且高校大多只注重理论培养,忽略与实际结合,急于追求短期内高效益办学,因此,高校毕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当今时代需求,出现就业难等问题。

2.未来社会经济管理方向和对经管类人才要求。

本世纪是人类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管理者为驾驭知识经济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不断创造未来、开辟新领域、把握整个科技、经济走向,掌握经济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方法。

经济管理类人才须具备科学的、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对社会科技动态、趋向及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充分掌握。

新时期以人为本已经是社会共识,经管类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创造和适应。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个人自主和自觉性,实现真正人性化管理。

经济管理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就要求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有强烈义务感、对新事物和契机的追求欲、富于挑战和创造性、善于合作、良好心理承受能力。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具备较强组织能力、决策能力、预测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高校工厂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和产品生产三者相结合的基地。

它是连接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枢纽。

高校办厂紧密遵循经济规律同时承担教学任务,与社会一般企业不同,是根据学校教育和科研设计开办。

通过与学校联合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以有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面向世界高新技术,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广泛。

实时与外界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层面。

自由聘用外界人才专家为高校引进新资源同时大批的接纳实习学生。

高校工厂通过自身拥有高技能、高素质、强表达能力的实习老师,在学习态度、劳动观念和纪律上影响学生。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不断探索并更新培养人才模式,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发展教学灵活和多样化,有利于经管类专业自身发展,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培养人才方式对提高管理人才实力和竞争力也十分有利,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所以在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注重培养模式多元化。

经济管理类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课堂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践中培养交流、决策、预测以及挖掘信息等技能,即通过连接社会的桥梁——高校工厂培养人才。

高校工厂紧密联系社会市场,时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动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

经济管理类学生课堂学习和高校工厂实习同时进行,从而培养创新意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两个方面也得到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突破封闭教学模式,建设社会化、国际化大学,达到知识和人员在国际上交流合作。

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和灵活性教学,培养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三、结语。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九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和应用[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是研究常用金属材料及金属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机类、近机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运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和技术信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多为书本上的知识点总结,缺少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为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当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

一教学大纲的订制。

教学大纲中要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各种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实质、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3)理解和掌握毛坯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

(4)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适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情况。在学时分配上要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教学时间。在整体教学学时不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的安排,对于典型的金属工艺如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可以重点讲授,其他材料学的内容可以减少或不讲。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除了强调金属工艺的基本概念外,还要注重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如“铸造”这一章节中,除了把铸造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外,还应该把典型的铸造加工工艺分析作为重点。更多的介绍一些新型的铸造方法,如消失模铸造、壳型铸造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要做好兼顾应用性的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针对性、合理性、创新性[2]。在课程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培养架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基础理论,强调实践应用,并适当介绍新技术。《金属工艺学》课程包含了大部分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出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必须对传统工艺未涉及到的新工艺进行适当安排讲解。对于传统教学内容中金属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方法,要保留。这些内容是《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内容,如铸造中的砂型铸造,目前大型的结构件和小批量的铸件都是用到这些原理和方法;如焊接中的电焊条的组成,是各种焊接加工的基础,这些内容需要详细阐述。对于一些陈旧的加工工艺和方法需要删除,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扩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如金属切削加工,对于普通的加工机床已经很少在工厂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和高水平集成制造系统,因此在金属切削加工教学中应简化普通加工机床的知识,增加数控加工机床及加工中心等工艺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理论的讲解外,应多选择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拉拔工艺时,例举常见的钢丝和铜棒的制备工艺,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材料是如何制作完成的。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最常用的手段。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多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出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在《金属工艺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不能沿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的结构安排,应当适当增加视频内容[3],控制好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的比例。如果动画和视频过多,学生听讲易应接不暇,分散注意力,如果文字和图片过多,教学会特别枯燥,并且金属加工过程也很难清晰的用文字和图片表达,因此要控制好课件内容比例,加工过程要以图片、视频等重点表达,而基础概念要以文字和图片来讲解。比如在讲解铸造工艺时,可以在砂型铸造的讲解过程中加入铜铃和发动机的生产制备工艺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砂型铸造的实用性,对砂型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了解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认真讲解书本上的主要内容外,在课堂中可适当提出工厂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只听和记的被动式教学模式[4],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中沉闷的学习气氛。在开始讲解导论的时候可以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为例进行讲解,让同学知道导致航天飞机解体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舱体等主要部件的失效,而是火箭助推器的密封圈失效引起。从这一大事件的介绍中让同学对材料效用加深印象,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看似很小的缺陷可能会带来致命的破坏,从而对材料的加工过程产生敬畏之心,提高学生探索金属加工工艺特点的兴趣。对于识记内容较多的章节,可以采取只讲重点和难点,其它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除了向学生讲授教材上的知识点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资料或者较好的专业网站,让学生课后进行学习。通过自学来锻炼学生查找、搜集、归纳资料的能力,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的主意力被无形中吸引了过来,从单纯的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铸造工艺中影响流动性因素,其中合金的成分和结晶特征对流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首先提到共晶成分的合金,是逐层凝固,已凝固层的内表面光滑,对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小,流动性最好;接下来就不急于讲解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对流动性的影响,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非共晶的合金与共晶合金的区别在哪。引导学生从材料相变图中考虑,让学生明白非共晶合金在其已凝固层和纯液态区之间存在一个液固两相共存的区域,使得已凝固层的内表面粗糙;由此让学生总结出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变差,且随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愈远,其结晶温度范围愈宽,流动性愈差。虽然在教学时间上可能这样做花的时间较长,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后续讲解压力铸造的影响因素时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接受,教学的时间可以缩短,这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需要多方培养。在学习《金属工艺学》课程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工业生产,对金属加工工艺的了解甚少,有些学生几乎没听说过金属加工工艺。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要从实例开始,最好是从杂志、新闻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讲解,结合课程与生产实际,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要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比方说,大部分同学都骑过自行车,就从自行车的加工过程谈起,逐步讲解每个部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能够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被逐渐提高。

四考核方式。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从试卷上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习的好坏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方式的革新,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改变只由纸质试卷决定成绩的做法。可以将课程成绩分为三个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内容要更多考核学生对加工过程的了解,需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不宜过多,要提出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总结本门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主要是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对于实践成绩的评定不能确定唯一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态度认真、操作规范地根据设计的实验计划完成并符合工程实际,都可以得分。五结束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做好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兼顾理论与实践是课程教学的中心,《金属工艺学》课程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只有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要求。

作者:富伟陈清宇王芳宋杰光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

摘要:分析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指出“融入工作场景的pbl教学模式”在吸收传统pbl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融入了“工作场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酒店管理本科生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作场景;pbl;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作为一个兼具实践操作性与知识探索性的应用型专业,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能够从事酒店一线工作,并且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能力的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服务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多家已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和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大胆吸收和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模式,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

目前,在实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学过程中,国内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基本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大量借鉴酒店管理高职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授酒店的对客服务技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技能的学习与操作,将本科生等同于高职生一样,轻视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新知识的探索,忽视了对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识等能力的培养。尽管酒店管理本科生在进入酒店后,刚开始要从基层的实践操作岗位做起,但是其培养定位于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更高要求,这种混同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第二种模式表现为: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借鉴普通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在课程讲授中,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或轻视对学生服务技能的培养。这种倾向认为对客服务技能很简单,没有必要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酒店对客的实践中能够轻易掌握。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酒店管理本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进入工作岗位后,因为缺少必要的服务技能和应对顾客需求的能力而很难较快进入角色。第三种模式表现为:上述两种模式的问题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不少院校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希望能够在本科教学中兼顾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受制于教学计划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大多数酒店管理本科教学实际的改变不大,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比例仍旧很大。此种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往往是在机械地模仿教师向他们传授的技能,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探索与创新,并且强调统一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通常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很难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未来的工作场景联系起来,严重缺乏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能动地应用于实际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酒店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不同的客人需要提供标准化加个性化的服务。影响客人对酒店评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受客人自身的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外,工作人员对日常服务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影响客人印象的关键之处。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对和应变能力,而这些在上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完成的。

二、传统pbl教学模式优点与局限性。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供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选择的现代化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霍华德?巴罗斯教授(howardbarrows)针对传统医学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弊端,探索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把所有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具体病例为研究对象,自己提出恰当的问题,并自己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1969年,霍华德?巴罗斯开始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实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2]。pbl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被其他教育教学领域采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点[34]。(1)以问题为学习起点。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学生的学习是围绕教师设计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经老师提示、学生感兴趣并自行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2)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要解决所设计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团队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等多种方式,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努力活动才能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学生为中心。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程学习的主角,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角,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充分体现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管这种传统的pbl教学模式存在以上诸多优点,但是在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传统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集中表现为主要适用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的专业课程。在这种研究性、探索性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基本上不涉及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酒店工作场景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因此,需要对传统的pbl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以适应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工作场景”的pbl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场景类型。

在pbl教学模式中融入“工作场景”的思路与理论是情景学习理论与情景式教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rowncollin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中首次详细叙述了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从此,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中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学习具有情境性。知识是一种学习者在某一情境中通过与他人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中而获得的。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这种背景可以是真实情境,也可以是虚拟情景。情景式教学理论是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且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最恰当的情境是学生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场景”。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既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的单调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环境氛围体验,增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式向主要探索式学习转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当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作场景学习中时,对于自身所经历的事件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促进其进行学习与反思,进而形成有关的感觉、技能、知识及思想,便于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未来相似的工作场景之中,提升显著教学效果[6]。在酒店管理本科教学中,融入教学模式中的“工场场景”主要有两种类型。

(1)现实工作场景。现实工作场景就是实际中经营的酒店的工作场景。现实工作场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真实性,长处是能够充分考验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即时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教学也有特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才能适应现实工作场景的要求,这对于刚接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本科生很难达到。同时,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实践学习时,不允许出现较大的失误,而且学习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场景很难进行重复式教学。因此,为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配置虚拟工作场景。

(2)虚拟工作场景。虚拟工作场景实际上是一个虚构的工作场景。传统虚拟场景主要对借助实物工作道具实现。目前,作为建立虚拟场景的虚拟现实技术,包括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多种现代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可以生成一个逼真的多维虚拟世界。在这样虚拟工作场景环境,学生能够获得更接近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氛围和体验,获得更好的技能学习效果与职业认知思考。并且,专业教师对于虚拟工作场景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可以进行重复式教学,使学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出自 CoOCo.NEt.Cn

四、融入“工作场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组织。

融入“工作场景”的pbl教学模式是pbl教学与“工作场景”式教学的有机结构,基本的教学流程环节、主要内容与组织工作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专业课程模块开发。专业课程开发以满足酒店对中高级管理人才需要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出融入“工作场景”pbl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模块。课程的出发点是岗位工作环境,基本步骤包括任务分析、工作分析与课程设计。在课程模块开发课程的时候,逐级细分成若干子模块,每个细分的子模块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各子模块有清楚的起点与终点。例如,针对酒店服务与经营工作岗位,可开设前厅服务与模块、客房服务与管理模块、餐饮服务与管理模块。针对酒店管理工作岗位,可以开设酒店营销管理、酒店人力管理和酒店财务管理等课程模式。客房服务与管理模块可以细分成客房清洁服务与管理、公共区域保洁服务与管理、客房设备操作保养与管理、洗衣服务与管理子模块,构成独立教学单元。

(2)确定专业课程学习目标。确定课程学习目标是pbl教学活动的准备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起点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课程学习目标从内容上来说,应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场景目标;从呈现上来说,应能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同时,由于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学生对学习目标有认同感,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讲授。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讲授是学生开展场景式自主探索式学习的基础。对于酒店管理本科生来说,由于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基本的了解,让其完全进行自主式学习,很难实现课程学习目标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初始阶段还需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当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再进行以问题为目标,以场景为手段的自主式、探索式学习。

(4)创设工作场景与问题。创设工作场景与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在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工场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场景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工作场景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针对某种现象或某种任务,设计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问题的界定,进而按照界定的问题创设工作场景,最后展开相应的学习与研究活动。例如,在酒店前厅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接待醉酒客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工作场景细化设计,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5)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pbl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新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价,把整理后的新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研究、交流、质疑、辩论,教师进行辅助式的指导。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针对工作场景中的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整合与内化。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式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6)虚拟工作场景展示研究成果。在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每个小组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首先,需要进行工作场景的布置,然后以合理方式,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技能,展示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方案。例如,在虚拟出前厅工作场景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式,通过现场表演,展示出“如何接待醉酒客人”。每小组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技能训练,其他年级的学生在旁边观看,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的不足,而且可以参与评价,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与提高。这样的成果展示活动既可以被教师用来评价学生对有关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现实工作场景体验式学习。由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景是在顾客的参与下进行的,顾客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使现实工作场景变得难以预测与完全虚拟。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还需要学生在酒店现实工作场景中,在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这时,学生将面对现实的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与问题,即时构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于培养学生未来酒店工作中所需要临场应变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另外,学生在现实工作场景的体验式学习,还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与问题,使未来的学习更有动力与针对性,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此外,可给学生配备专业课程教师或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酒店工作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帮助解决课程实践遇到的困难与疑惑,显著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8)课程学习评价与反思。每次专业课的场景体验式、问题探索式的学习活动结束后,要对学习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与反思的内容主要有:探索方法的科学性、探索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合作意识与态度、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问题的解决情况、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情况等。学习活动评价方式既可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通过全方位、多样化的评价与反思,既能够使学生发现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还能使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与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融入“工作场景”的pbl教学模式在吸收pbl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融入了“工作场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酒店管理本科生培养质量,切实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作者:裴正兵俞继凤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程兴中.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3):384386.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8(8):7274.

[3]赵君英.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内涵、特征、优势[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9192.

[4]刘伟超,吴立朋,袁维,等.基于问题式学习初探[j].时代教育,2015(4):27.

[5]庄西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工作场景教学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4):3134.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一

晏振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他做事认真负责,稳重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协调组织能力较强。

在学期间学习认真、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r和spss等统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阅读和书写专业英文论文,已通过国家六级,gre302分;先后获得了---省真龙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乙等、甲等奖学金;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此外该同学还积极主动协助导师或者该方向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数学建模比赛和实习工作,实习成绩优秀。

在科研方面,刻苦专研,认真积极,责任心强,能较快领会老师的思想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新性的工作。参加了导师所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工作。此外,还申报了---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科研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晏振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的研究,var(valueatrisk)和e是金融风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度量,调整经验似然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借用调整经验似然对var和es进行估计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该选题新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语言清晰、流畅,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正确,方法科学、论据可靠,分析、论证充分,结构规范、所得结论正确、合理。论文反映了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该同学论文已达到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建议该同学申请硕士学位。

实习评语。

晏振同学主要跟我实习2011级信息管理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在实习期间,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讲课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能结合实际讲解数学。由此可以看出该同学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基本功较好。综合各方面表现,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b卡第11页的导师审查意见:

同学在我图书馆实习主要进行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在实习期间,虚心好学,努力协助指导老师的工作并能够完成指导老师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适应能力较强。同时,该学生能遵守我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迟到早退现象。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晏振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他做事认真负责,稳重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协调组织能力较强。

在学期间学习认真、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r和spss等统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读写译能力,能熟练阅读和书写专业英文论文,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获得了校优秀研究生乙等奖学金;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此外该同学还积极主动协助导师或者该方向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数学建模比赛和实习工作,实习成绩优秀。

在科研方面,刻苦专研,认真积极,责任心强,能较快领会老师的思想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新性的工作。参加了导师所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工作。此外,还申报了---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科研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晏振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var和es的调整经验似然估计”的研究,var(valueatrisk)和e是金融风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度量,调整经验似然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借用调整经验似然对var和es进行估计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该选题新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语言清晰、流畅,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正确,方法科学、论据可靠,分析、论证充分,结构规范、所得结论正确、合理。论文反映了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该同学论文已达到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建议该同学申请硕士学位。

实习评语。

晏振同学主要跟我实习2011级信息管理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在实习期间,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讲课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能结合实际讲解数学。由此可以看出该同学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基本功较好。综合各方面表现,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b卡第11页的导师审查意见: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二

“电力系统分析”传统教学偏重对理论分析和方法计算。由于“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复杂,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对这些理论计算分析大部分都是以原理为主,实践验证较少,不能让学生在认识中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往往脱离。一方面实践环节的内容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表现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涉及的内容更广泛、综合性强、概念多、计算繁、公式推导复杂等特点,这些都需要实践教学来验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挑战。塔里木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是新增专业,起步比较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存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问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较处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科研重视,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少,实验内容不丰富。另外由于资金投入问题,实验基地的建设未能跟上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发展步伐,高水平的实验人员缺乏。例如《电力系统分析》的电流计算的内容,过多地介绍算法的原理,因实验设备不足,无法上机实践验证。这些问题影响了我校电气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

2.1增加与本课程相关前沿科学实践问题的'介绍。

增加与“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相关联的现代化科技知识的介绍,这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了解有很大帮助,比如对电网大数据、电网智能化现代化等结合实际电网进行讲解,而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这些最新领域实际知识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的电网数据计算了解更深刻。

2.2结合企业对实践教学探讨。

对于农业大学,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增加地方电力企业相关专业内容,提高对行业知识的认识,重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和应用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对电力系统、发电机短路现象分析以及自动励磁调节系统、柔性输电装置的特性等内容知识讲解。争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将书本知识和电力企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电力工程师,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地方电力的基本情况,具有初步的电力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建立课外实习基地。

电气工程专业在阿克苏电力公司、农一师电力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在每年的6月份组织农电和电气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为期10天的参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调度中心、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无人智能电站、发电厂以及营业收费厅等熟悉和学习,充分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状况,通过课外实习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地方电力系统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继续探索电力知识的积极性。

2.4增加提高实践认知的辅助教学环节。

在开设“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对于复杂的“电力系统分析”内容包括稳态分析、短路分析、潮流计算等设计,引进了“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利用阿克苏电网、农一师地方电网等实际运行电力系统数据,通过地方实际电网模拟操作电网运行,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与实际系统操作几乎相同的训练。

2.5实验方法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在“电力系统分析”实验中,主体是学生,实验的考核依据是:做实验的平时表现、操作是否能完成、报告填写是否认真和详细等部分组成。每次实验成绩都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全部实验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在学生开始做实验后,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独立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对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台,学生分组完成潮流分析实验、短路电流计算实验以及整个系统工作实验等重要实验。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各类计算、线路搭接到实验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系统工作都由实验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结语。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包括实验和实习设计等)。学校是发挥教、科、研优势的地方,通过和企业合作、依托地方政府才能发挥学校的作用,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作为目标,不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宽实习合作领域范围,形成“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克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以往实践教学的不足。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该做到:一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实验、实习质量,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找到兴趣点。二是通过地方电力企业的实习,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对电力系统有了全局认识,增强应用意识。

作者:李建军孟令鹏杨伟杰单位:塔里木大学。

参考文献。

[2]李滨,韦化,祝云,等.教学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为电力工业服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4):4-6.

[3]王美仙,杨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70-71.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三

(一)实践教学目标没有及时调整。

现阶段,正处在转型期的各个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做了较大的调整,加大了重视程度,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同时,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做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学目标有些模糊、不明确。像这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还遵循着以前的实验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适合于理论研究型的高校,但是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有点不适合,没有体现出企业的需求,与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其次,有很多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目的是以学生考取职业证书作为最终的目标。因为学生考取资格证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就业率的增长。但学生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只能证明学生有了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能够胜任就业岗位上的工作,没必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考取资格证为目的,避免与应用技术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相脱节。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环境有待创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上,遵循的一个特点就是环境的真实,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企业工作中的环境。而现在很多高校没有舍得花成本去提高实践课程的环境,还在沿用这校内实训室,实验室,进行着传统的手工或者一些财务软件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真是的企业的会计流程的。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关切到这个实践教学能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和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许多高校还在沿用着一次性考核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就意味着对整体实践教学情况不能够完全把握。实践教学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方法,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完善。

二、对会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明确。

在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重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坚持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课程的环境构建要多渠道、多元化。

我们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企业联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培养。购进先进的模拟软件,在校内实验室开设模拟课程,组织学生开设学生社团活动、让有能力的同学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开展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实践经历。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时候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方法和书本上学不来的经验。所以高校必须加强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授课;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让自己的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中进行深造和学习,甚至可以让中青年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兼职、挂职,定岗工作等,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同时开展企业的科研合作,让教师考取相关的专业的资格证书和参加培训。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应用技术型高校会计实践课程应该定位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全面熟练的掌握会计学基本方法和业务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在基础教学之外,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总体思路。所以在设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要注重整体贯通,内容上同步协调化,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渠道、多元化,从而构建出以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四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五

当前国内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按班上课、实验报告评分的模式,即不同理工类专业的班级按照相同的实验项目进行课程设置,并依据实验报告给出最终的实验成绩。但这并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实验项目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的弊端。

2.1教学模式单一。

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按照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实验报告提交、教师评分的固定的教学范式进行,形成处处以教师演示为中心,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整个实验过程,仅仅是对教师实验操作的重复模仿,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思路。另外,在实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充分考虑学生课前预习的良莠不齐而延长课上讲授,则必然会过多地占用学生的操作时间;如果精简讲解内容而减少课上讲授,则必然会有学生因预习不到位而无法展开实验,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课程的质量效率。

2.2实验项目单一。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对大部分的理工类专业开设的,存在涵盖专业广的特点。但各专业学生因其独有的专业特点,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后续的专业需求都不相同。如果统一地按照相同的实验项目开设课程,一方面会让部分学生因其专业知识储备的欠缺,而对实验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也会让部分学生因所学内容与其专业关联性不大,而对实验课程缺乏兴趣。

2.3考核方式单一。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优良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3]。考核的评价标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定位和精力投入。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偏重实验报告给出最终成绩的方式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充分体现出实验课对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会错误地引导学生将精力侧重于书写文字报告上,而忽视实验操作过程。我们深知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其实验过程往往比实验的结果更重要,必须加强实验操作环节的考核比重[4]。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六

摘要:mooc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大课堂,本文首先阐释了mooc是什么及其特点,随后结合mooc课程模式的发展及应用优势,对当前的mooc课程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并提出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mooc;课程教学;计算机类课程。

mooc在国内又称“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通俗的说,mooc是为了增强知识的传播而由来具有协作和分享精神的组织或个人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1]。

一、mooc的主要特点。

mooc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性:由于mooc一切课程均由网络提供,观看视频都要在线进行,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因此学员能随意安排时间,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极高。mooc具有大规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同时参与同一mooc课程人数无上限。学习者的数量可以达到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最大规模的共享。只要互联网遍及的地区,凡是在mooc平台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者,都可以畅所欲言、互动以及探讨问题,有利于分享不同的观点,也有利于某一难题的立体化解决。mooc具有开放性的特点:mooc面向全球的学习者开放,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无障碍的获取信息和知识。mooc课程学习资源面向学习者开放,学习者可以自行加工、整合以便于知识的消化或传播。教师的授课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呈现开放形态。

二、mooc对于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价值与问题。

(一)mooc对于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价值。

1)mooc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注重教学的个性化。这与现代高校本科教学“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不谋而合的[3]。学习者利用课外时间在mooc平台上进行自主课前学习,跟不上教学节奏也没关系,因为学习者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可以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2)mooc充分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这和现代高校本科教学的价值取向相一致。mooc平台上的课程都是在线优质课程资源,mooc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人人皆可学的理念得到了全世界人的认可。3)mooc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改进教学的前提是科学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上,mooc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和多元化评价主体,强调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评价过程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mooc在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mooc有很多优点,在一些理念上契合了现代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学改革有很大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完全通过mooc进行教学,较难实现树德育人的价值取向。老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在育人方面和情感培养方面效果不佳。而且老师不能实时捕捉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据此做出适当调整。mooc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在线教学与学习,学习者学习需要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网络终端设备。因此必须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可以观看、学习。对于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这种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不同层面入手,提出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设计。

明确mooc课程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以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为教学目的,以符合计算机人才的复合型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

(二)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计算机类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内容选择从挖掘学科前沿知识新知识、高效利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网络精品课程和积极开发跨学科综合应用课程这三个方面入手。

(三)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构设计。

1)从课程设计定位方面、课程发布定位方面和课程管理定位方面来说,教师是mooc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结合学科特色,根据所开展的相关mooc课程的目标,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接收学习者向公众账号发出的问题,并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习者学习进度进行评价。2)学习者学习方式设计。学习参与工具改革,学习交流工具改革。可以采用社交平台软件作为第二课堂进行学习交流。学习者通过facebook、微信、qq群等社会性工具参与到学习中,或通过课程中心平台记录博客,分享学习体会等。3)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媒体,它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mooc课程中,课堂组织者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发布讨论主题、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教学媒体,可以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设计和实施措施。

为了达到优化mooc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从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可从基于课程结业认证的考核评价和基于学分制改革的学分认证考核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基于校企合作的mooc课程实施模式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mooc课程实施模式这两个方面构建。

四、结语。

mooc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大学教育,但其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在新一轮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吸取mooc平台课程优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变革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会,必将对教学质量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2]李隆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mooc教学质量评测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1-45.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七

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突出学习主体开放式知识结构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根据实际,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能从事多种实际公共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有必要建立一种“学习、实践和研究”多阶段互促的、“学校、政府和社会”三平台互补的、“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主体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1“学习、实践和研究”多阶段互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专业知识“学习、实践、研究”多阶段互促的过程,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是进行实践与实习,通过实践与实习,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的实际中去,在实际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是结合专业知识研究和实践调研分析,解决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习研发的成果在管理实际中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如图1所示)。

可见,在这个“学习、实践和研究”的多阶段互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公共管理类专业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技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公共管理类专业理应将教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将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与社会管理的现状相结合,发现社会问题并且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个“学习、实践、研究”多阶段互促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是这个教学互促过程的核心,因此,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分析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与实践是互促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和意义所在,因此,要以实践调查为基础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问题与研究是互促中对理论的深化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要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实践、研究”多阶段互促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将公共管理的专业意义与实践调研和社会服务融合在一起。

3.2“学校、政府和社会”三平台互补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构建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学校、政府和社会”三平台互补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互补,以及学校、政府和社会构成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平台之间的互动,是开放式教学中互动系统的内外因素的结合和互动(如图2所示)。

这种互补与互动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堂教学趋向于向政府的实际管理部门、向社会实际管理环境延伸,这是一种教学环境上的开放,这种教学环境上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公共管理实践性与操作性发展牵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必然走向。

并且,这种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开放式的公共管理“学校、政府和社会”三平台互补的教学环境是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开放互补、互动的创新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信息,政府的技术、人员和社会的资金、政策等资源要素频繁流动,不仅能促进和深化各平台原承载的公共管理教学资源交叉、渗透、融合、反馈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可以产生原有资源独立存在所不具有的新的系统作用,提升学生主体创新发展的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社会市场上的需求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互补、互动是一个反馈与前馈的协调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校、政府和社会看成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内各要素是相互作用和反馈的。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伴随信息、知识流动的主体和实体,突出了学生在校学习之外的自主学习,同时结合社会问题在创新实践中面向社会发展。

3.3“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主体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公共管理类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个主体互动。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要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强调教学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开放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多阶段互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进行自主探究、体验感受,达到教学的生活性、未来性。

在这个互动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老师不仅是原来意义上的专业教师,还包括公共管理的实践者和公共管理实践本身,一方面,学校通过将地方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人员请进课堂,让他们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校、政府和社会”开放的教学环境参与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为他们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个主体互动的教学方法还体现在教学制度上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学过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教师和实践者”的关系是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的。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学习、实践和研究”多阶段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一道在“学校、政府和社会”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传道、授业、解惑”,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相互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个主体互动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公共管理的社会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公共管理的实践技能。

4结论与建议。

传统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因为其教学过程的简单化、教学平台的单一化和教学思路的封闭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要求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实现开放化,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目的。

开放式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是在“学校、政府和社会”三平台互补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中,以“学生、教师和实践者”三主体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实现“学习、实践和研究”多阶段互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开放式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课堂学习、课外研究与社会实践的互相促进,实现了将学习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机制,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而服务社会。

因此,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开放式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实践部门,了解并实践公共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方法;建立开放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各类的课外实践活动,邀请校内外学者、专家和公共管理的实践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成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业余学习与研究小组,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励;与相关组织部门协调,选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到公共管理的实际部门挂职,选派实际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者在学校担任学生导师。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八

摘要:密码学是信息科学类信息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以本科类院校的密码学课程教学为背景,就密码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改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演示系统。

1引言。

信息安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计算等学科相融,是一门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密码学不管是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密码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研究领域扩展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因此,除需在本科院校的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开设密码学的理论教学以外,开展其相应的实践课程教学更是十分必要。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实践篇十九

在理工类高等院校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高校在加大实验场馆建设和更新实验仪器的同时,也积极针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结合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物理实验中心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与相关院校的经验交流学习,针对出现的教学模式单一、实验项目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已初步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3.1针对教学模式单一,应用网络实验教学系统。

基于mooc教育思路,结合实验课程的实际需求,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自主研发的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已于3月投入运行,校区内所有实验课程都通过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有序开展,实现了在线上平台的网上预习、在线测验、实验预约,从而留出充足的线下课堂时间供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按照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针对性地制备了相关预习资料进行上传。特别是其中的实验视频,使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地登陆线上视频,结合书本进行形象地理解预习,而不再是单纯枯燥的文字想象;另外,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选择地准备了相应实验测试试题进行网上测验,从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合理评判,并以此成绩作为进入实验室正式展开实验的前提要求。通过网络实验教学系统的投入应用,在线下教学中,对于学生通过网上预习预约已掌握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可以选择性地精简讲解,从而为学生的操作节省出大量时间。并且通过对网上实验测试试题的解答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错误作为线下讲授的重点,充分提高线下的课堂效率,使线下教学更有目的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与管理网络系统平台的作用,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导向性和针对性。

3.2针对实验项目单一,进行实验室无课程开放。

在按照实验课表充分完成课程进度的同时,鼓励学生以及实验小组,或者对原有的基础性实验进行重复探究,或者结合专业技能需求提出创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践,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实验项目的拓展设计等。在由教师对其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后,利用实验室的无课程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验证操作[5]。从而将学生的物理实验课程与科研创新训练进行结合,以研带学,实现学生的分层发展。一方面,对原来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了无形的延伸扩展,使学生能更充分验证和尝试自己的创新思路;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深入的互动交流,教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更专业地进行知识和技能支持,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最大激发[1]。

3.3针对考核方式单一,实施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验科目的考核有其特殊性,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偏重实验报告给出最终成绩的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如果过分注重操作考核,则学生的实验理论和设计思路并不能得到充分展现。因而实验中心采取日常表现、实验报告、操作考试、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最终的实验成绩。在兼顾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对实验的设计应用也能在最终成绩中有所展现。具体评分权重及评定内容如下:总成绩=日常表现×30%+实验报告×20%+操作考试×30%+书面考试×20%其中,日常表现评定内容为:网上预习测验成绩、课上实验中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据的收集归纳、实验室无课程开放的使用及创新型设计能力;实验报告评定内容为: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总结反思;操作考试评定内容为:实验步骤规范、灵活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处理;书面考试评定内容为: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的生产应用讨论、设计型实验小论文。

4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不仅是对物理知识的验证、补充,更是通过学习测量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学科研究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践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7]。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发展以及不同批次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的变化,固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开始陆续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弊端。在明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定位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需求,积极探索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改革能力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使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席卷全球教育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6.

[6]蒋逢春,卢雪艳,吴杰,李俊玉.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分析[j].物理通报,(1):2-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