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热门24篇)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热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6 07:12:03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热门24篇)
时间:2024-02-16 07:12:03     小编:曼珠

天文学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学习的学科,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路径,找出改进的方向。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精选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一

紫阳位于陕西省南端,安康市西南部,大巴山北侧,因宋代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此修炼,著成了内丹学重要著作《悟真篇》,紫阳县由此而得名。汉江、任河把全县分割成大巴山、米仓山、凤凰山及莆坪河川道,形成“三山两谷一盆”的地貌特征,自古有“岩邑”之称。境内汉江流程75公里,是安康溉湖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河是紫阳的主要河流,也是汉江的支流。

紫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却四季分明,境内南北植物奎莽,富硒资源天然珍稀,是我国已发现的第二个高硒区,自古就是“茶出长安,橘入宫廷”。毒重石矿是世界第三处可以形成开采规模的矿带,名贵产品板石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上完整的“特利奇阶笔石带序列”地质保护剖面,被国内外笔石界称为“笔石圣地”。

紫阳的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是紫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后,僧侣们坐禅讲经,以茶提神,寺院来客只敬茶不敬酒,这种风俗逐渐被民间接受,从而形成了紫阳的茶文化。现在的紫阳茶已成为人们了解紫阳的一张名片,紫阳也因此有了茶乡的美誉。

紫阳不仅是茶乡,还是民歌之乡。紫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紫阳,几乎人人会唱、爱唱紫阳民歌。由于艺术形式多样、普及程度高,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

紫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境内的大巴山景观,任河奇景美不胜收,峡谷、瀑布、石林及江河景观随处可见。著名的擂鼓白风景区、茶山风情园、陕南汉口瓦房店、县城民俗小区及任河漂流,是紫阳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闻名省内外,是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常言说,名山名水湖名茶。紫阳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紫阳焕古茶就是宫廷贡品,清代“紫邑焕镇毛尖”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从古到今,文人雅士对紫阳茶情有独钟,唐代金州刺史姚合(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开创紫阳雅士茶道,清代兴安知府叶世悼江上泛舟,写出了“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著名诗篇。现在的紫阳茶已在紫阳毛尖的基础馏开发出了翠峰、银针、香毫、龙井、碧螺春等系列富硒名茶,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科学研究证实,紫阳茶富含硒元素,长期饮用,不仅能抗癌防癌、抗原子辐射,还能健脾开胃、氧化抗衰老,是一种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饮品。

紫阳人离不开茶,视茶如生命。紫阳的茶俗重情义,待客茶为先。有客来访无茶不成敬意,并且会拿出家中上等的茶叶招待;生活中习惯以茶为礼,不管是探亲访友,还是出差,办事,都是以茶作为见面礼,就是女婿拜见丈母娘,四色礼中也不能少了茶叶,简直到了无茶不成礼的地步。

到紫阳旅游,不了解紫阳的茶文化,不算真正到过紫阳。茶山风情园可以满足您的心愿。

茶山风情园是茶乡紫阳的一颗明珠,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的瓦房沟与营盘梁之间,占地180多亩,园内有良种茶树数十种,驰名中外的紫阳富硒茶就是在这里研发的。这里不仅是西北地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也是闻名省内外的茶园风景区。

茶山风情园由采茶区、制茶阁、清明茶馆组成,四季茶香四溢,绿树环绕,风景如画,充满着浓郁而又地道的紫阳茶文化。茶园内有高级农艺师和茶艺小姐为您导游,在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购茶等所有的茶事活动中,您将学会怎样选购紫阳茶,知道阳坡茶为什么比阴坡茶好喝,真正领会紫阳茶文化的。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茶山风情园还要选定吉日,举行隆重的开园仪式。这一天的茶园实在是热闹非凡,采茶区茶香四溢,采茶女巧手飞舞,茶歌互对,不管您来自何方,身份地位如何,只要身在茶园,都可以实实在在地做一次茶人,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茶事活动郡可以亲自动手,随意参加。还可以观看茶艺小姐高雅的茶艺、茶舞表演,听地地道道的紫阳民歌。

紫阳的茶艺表演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地域性强、民俗特点突出,整个表演过程都是在紫阳民歌和民歌音乐的烘托下完成的。

紫阳人爱喝茶,也爱唱歌,茶和歌融合在一起。紫阳民歌分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其中山歌是紫阳民歌中丰富有特色的歌种,分《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四种类型。是人们在野外放牧、砍柴、锄草、采茶、挑担等集体或个体劳动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唱歌的人完全不受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高歌,腔调具有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点,唱词通常用人称,给人以亲切、真实感。

每年的春秋两季,紫阳县都要举办民歌大赛,春季以采茶对歌为主,秋季以紫阳民歌为主要内容。紫旧民歌表现形式多样,歌唱内容无所不包,歌词大多精短,多为四句、五句、上下旬结构,但也有篇幅较大的多段式。在数以千计的紫阳民歌中,茶歌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歌唱内容都与茶事有关,题材多涉及男欢女爱,其中《倒采茶》和《顺采茶》非常流行,紫阳的男女老少都会哼唱几句。《顺采茶》是按正月到腊月的时序唱采茶,《倒采茶》则是从腊月唱到正月。

男男女女一边采茶,一边唱歌,多以互相逗趣为主,如“哥子”(男子)挑逗唱:么妹生得嫩花花,活像一棵清明茶。人人见了人人爱,伸手就想摘一把。被逗的“么妹”(女子)可以不客气地回唱:哥子生的黑又黑,活像一条乌梢蛇。站起不够三寸高,杀了没有二两血。也可以顺水推舟回唱:前年同哥喝杯茶,香到去年八月八。不信你到妹家看,窗前开着茉莉花。

这些只有在电视里边看到的情景,您都可以在茶山风情过里亲身感受。买几斤正宗的紫阳富硒茶,学唱几何地道的紫阳民歌,会使您身心受益,乐趣无穷。茶山风情园的.山脚下,是有陕南汉口之称的瓦房店。相传瓦房店得名于一家客栈,这家客栈的房屋是用石板瓦盖成的,后来,当地的土著人和外来移民纷纷效仿,石板房便成了紫阳民居的主流。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76家商号,其中瓦房店就有6馆17家。

瓦房店值得一看的是保存完整的明清会馆,有山陕会馆(也叫北五省会馆)、江西会馆和武昌会馆。以山陕会馆保存为完整,馆舍依山而建,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正殿、厢房和乐楼,大门左右雌雄双狮形象逼真,石栏杆上龙、虎、象、筷磷等动物雕刻造型多样,正殿内供奉关公塑像,四周墙壁上彩绘桃园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乐楼前有两棵状如华盖的桂花树,每到秋季,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因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瓦房店是紫阳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可以赏茶山、听民歌、品富硒仙茗,观明清会馆,是紫阳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为集中的地方。

紫阳老城的教场坝民俗小区很有特色,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一的美术写生基地,位于县政府机关南侧。这里的紫阳民居保存完整,能体现紫阳的民风民俗。

走进民俗小区,首先看到的是建于1573年的东城门楼,八角形三层石建筑,结构巧妙,非常坚固。门楼两侧墙壁上刻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1948年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它比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布告油印稿时间还早,四字一句,共376句,字迹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东城门信步游览,道道巷巷的石板阶梯交织如网,两边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明清所建,泥巴墙、木牌面、石板瓦,古香古色、典雅别致,四合院、吊脚楼、小院,错落石致,景色如画。

浆巴馍、椒盐饼、洋糖饺子、豆腐包子等传统地道的紫阳风味小吃会让您大饱口福。走累了,随意走进路边一家茶馆,或品富硒香茗,或听紫阳民歌,或观紫阳茶舞,那种美妙的感觉有亲身体验。紫阳的汉剧团和文化馆也在小区内,到处都可以听到“汉剧自乐班”传来的汉凋二黄和民歌之声。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紫阳城记》中描述的:“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丽,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

紫阳不仅茶好,歌好,而且山水也很美。省级森林公园擂鼓台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唐代就被列为安阳县(今安康市)八景之一,素有“关南峰”和“陕南小武当”的美称。

擂鼓台森林公园位于紫阳、汉阴、汉滨3县(区)交接堆带的凤凰山中段,属于紫阳八庙林场。景区以奇峰擂鼓台为中心,东起莲花峰,西到黄龙洞,南起药王洞,北到龙王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峰营盘梁海拔1891米。景区内山林苍翠,风景奇特,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华南虎等保护动物14种,是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215年,曹操破张鲁而取汉中,张鲁投降后,刘备命令张飞率精兵在此大战曹军。战事激烈,久战不下,张飞全身披挂,亲自登上顶峰擂鼓助威,士气大振终于打败曹军,擂鼓台由此得名。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有道教活动,明代隆庆年间,道教信徒大兴土木,建造道观,到明天启年间,建成真武庙上下两殿。

整个景区可供游览的知名景点达49处,按所在方位分东,南、西、北4个景区。真武庙是风景区的主要建筑,分为上下两殿,始建于明代。1844年重建,上下殿均用石料砌成,石门、石壁、石瓦,十分罕见。位于金顶的上殿,原名叫玄天宫。在人工开凿约80平方米的台基上,建有正殿、签房、印房和土地庙、化钱炉,东侧崖边有石栏,工殿两扇大门各刻“龙”“虎”二字。殿内供奉真武大帝石雕像和周公、桃花,灵官等泥塑道教神像及发水大仙小石雕像。下殿位于顶峰南侧的狭窄阶地上,门额石刻“台鼓仙迹”四字,左右携刻“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对联一副,上下殿自成体系,妙趣天成。

凡是到过紫阳的人都知道,紫阳的水好,清的能看见几米外河床下的五彩卵石,到紫阳游览,不亲身体验一下惊险刺激的任河漂流,您会终身遗憾。任河是汉江的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大竹河,进入陕西称任河,共计180公里,自古就是川陕商贸交通要道。任河两岸,林茂草丰,沙白鸳飞,风景如画,是美术写生、摄影创作的理想境地。乘舟沿河而下,挥桨击浪,挑战自我,尽情领略中流击水的乐趣,颇有一番“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情画意。任河漂流以紫阳县高滩镇为起点,终于芭蕉口,全长15公里,历经36道险滩,处处险象环生,虽然惊心动魄,但却是有惊无险,有“陕南漂”的美称。

紫阳之美,无法言表,山山水水,都在画中。走进紫阳,您就走进了茶乡,走进了歌乡,走进了橘乡、板石之乡、民俗之乡,那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石板房、戏楼、廊桥、吊脚楼,像无数颗蒙尘待拭的明珠,等待您去鉴赏。香醇的茶,悠扬的民歌,热情好客的紫阳人,会使您忘却烦恼,赏心悦目,如醉如痴!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西安古城墙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篇二:秦兵马俑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很高兴,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我先带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就带领你们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体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瞧!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丰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档案,先的景点不知这一关额,还有先古城墙,华清池等等,这些景点我都会带你们去的,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个好的状态再继续我们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们明天见。

哈喽!欢迎大家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刘琳,我和大家初次见面,请大家多多关照,下面我们就前往清华池吧!

朋友们,我们正在走廊,请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黄河母亲,她一身雪白,还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用乳汁哺育这他,这黄河母亲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们联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妈妈肯定也这么爱你吧!

黄河母亲大家已经看过了,我们就去对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鸟山,必须坐缆车去。请大家做好准备,缆车要出发了!请大家往下看,这就是清华池,很美丽吧!

好了!大家该下缆车了,我们已经到达鸟山了。请大家往里面走,看!那是八哥!多么可爱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队哦!好了!大家应该看完了,我们下山吧!

看!那是青春泉!听说只要用哪里的泉水洗脸,脸上永远不会有皱纹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里面头一两个硬币,就会来年有好运!

好了!今天的清华池一日游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请大家不要忘记今天哦!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家来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几天,那么首先我们就去秦始皇陵观光。

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修剪时间长达38年。工程浩大,气魄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过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型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在游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声喧哗。

2、不要拥挤,要有秩序的参观。

3、不要乱写乱画,保护文物。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三

这里就是兴庆宫公园,它位于西安古城东侧和平门外咸宁路北,是我国古老的遗址公园,也是在唐朝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中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

以前这里是唐长安隆庆坊的一部分,各位还记得在历史博物馆看过的唐代长安城地图吧?地图就对隆庆坊有着明显的标示,这里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太子时的藩邸所在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由“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他宠幸贵妃,信任宦官,放纵奸臣,酿成大。他的故事,千秋功罪,一直被后人评说,直到20世纪末出现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可谓演绎得家喻户晓。

唐代长安东南有隆庆坊,李隆基当亲王的时候,曾经是他的府邸。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改建旧邸为宫,为避其“李隆基”名讳,将隆庆改为兴庆。后经几度扩充,将附近的水嘉、道政、兴安、胜业诸坊的一部分划入宫内。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始在兴庆宫理政,这里遂成为唐代封建统治的中心。公元753年,又修筑了宫城,从而形成一组完整的建筑,与太极宫、大明宫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内”。兴庆宫内有许多宏丽的殿阁,如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沉香亭等。

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势兴盛,兴庆宫建筑更加豪华,园林布局也更为讲究。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宫内兴庆殿接见过波斯景教教士和日本友人。“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失去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退位的太上皇的处所。唐玄宗退位后,就住在这里。经过唐末战乱,兴庆宫殿宇楼台几乎全部毁灭,到清初,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1957年,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兴庆宫遗址修建兴庆宫公园。现在全园占地面积50公顷。园内碧波荡漾,树木葱郁,草坪如茵,百花似锦,风景优美宜人。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南薰殿、缚龙堂和长庆轩等,均为仿唐建筑,沿用旧名称,大体在原址方位上建成,造型古朴秀丽,别具风格。为了增进中日友谊,纪念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园内还修了一座纪念碑。我们先来看看兴庆湖。

兴庆湖是兴庆宫公园的景,位于公园中央,占地10公顷,大约占全园面积的1/5。兴庆湖是在唐兴庆宫龙池原址上修筑的。据史籍记载,唐玄宗与其嫔妃大臣经常在这里泛舟游乐。而现在它已经变成广大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水上娱乐世界。

沉香亭。

接下来我们去看沉香亭。据说,当时兴庆宫的沉香亭是用沉香木建成,所以称“沉香亭”。亭周围栽植着各色牡丹、芍药,非常漂亮。来到沉香亭,我们不得不讲到唐玄宗李隆基。因为这里是他和杨贵姐一年一度赏牡丹的地方。

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顶上,全部用沉香木构造。当年皇帝常带他宠幸的妃子、大臣、宦官,在这里游乐宴饮,此处方便观赏牡丹。坐在亭子里,四周红、紫、淡红、纯白的牡丹花争妍斗奇,特别是那种能变色的珍奇品种,叫做“晨纯赤、午浓绿、夕黄”,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过。宫苑内还有宴外宾、观驯兽、表演杂技的专门处所。

沉香亭的出名,跟一个风流超绝的传说故事有关。开元年间,明皇正花天酒地享乐,把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白也传召进宫内。一次皇上逸兴勃发,传诏要翰林学士李白作曲词《清平调》。李白摆起谱儿来,喝得酩酊大醉,居然皇上亲自给他送汤醒酒;李白趁势侮弄大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李白吟罢,挥笔而成新诗三章。于是乐师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连杨贵妃也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葡葡酒,敬给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来。李白的诗句立刻在兴庆宫、沉香亭四周阵阵飞扬: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写完《清平调》不久,李白遭到宫中权贵的诬陷,在公元744年被赶出京城,美其名日“赐金还山”了。原亭早已毁圮(音pi)。现在我们看到的沉香亭,是后人依照原式样重修的,重檐四角攒尖顶,红檐碧瓦,古朴雅致又华贵富丽,明显有盛唐风格。衬着周遭艳如锦绣的五色牡丹,至今沉香亭也是非常值得观赏流连的好地方,也是兴庆宫公园内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

勤政务本楼。

“勤政务本楼”位于兴庆宫的西南角,唐玄宗将此楼取名为“勤政务本楼”,意思是他要勤于政事,关心人民疾苦。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执政初期,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使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巅峰。初,勤政务本楼是处理朝政、主持科举考试的地方,后来成为他举行歌舞宴会的场所。尤其是每年农历八月五日玄宗生日,百官献寿,宫内除了各种歌舞演出外,还有大象、犀牛、舞马等表演。因为勤政务本楼西、南两面均临大街,所以常常引来老百姓拥挤观看,时常堵塞交通。

花萼相辉楼。

花萼相辉楼是兴庆宫的主要建筑之一。玄宗是以宫廷政变方式获取皇位的。为了防止其兄弟以同样方式谋取皇位,玄宗特在兴庆宫建造这座宫殿,取名“花萼相辉楼”,比喻兄弟之间应当亲如手足,相互扶助,如同花萼相辉一样。玄宗常在这里与他的几个兄弟宴饮游乐,有时玩到深夜,便留他们在花萼相辉楼过夜,以笼络他们。

1978年7月,是西安和奈良结为友好城市五周年的日子,园内举行了隆重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揭幕式,这就是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上分别刻着李白的《哭晁衡》和阿倍仲麻吕的《望乡诗》,这座纪念碑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我们也经常会在这里碰见前来观光的日本友人。在这个公园内节假日也会举办各种展出,极大地丰富了西安市民的生活。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四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我叫xx,是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的英文导游。我的司机师傅叫xxx,车号:xxxx,他的车开的很好。今天为大家导游,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我干导游工作已二十年了,我喜欢导游工作,我将尽我的努力为大家服务,有什么地方讲不清楚,欢迎大家随时提问。今天我们去游骊山,骊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结合的旅游胜地,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遗址在方圆二十里的范围之内如此集中如此绚丽多彩,非但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游骊山胜景,观中华古今”确实当之无愧。整个旅程需要三个小时,祝大家旅途愉快。

从西安市去骊山风景区三十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沿途要经过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中国有句俗话叫“走马观花”,我们现在是走车观花。

请诸位看看北边那一排高十二米的西安城墙,这城墙非但是中国,也是世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它建于十四世纪中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封他第二子朱疚秦王坐阵西安。秦王特烧大砖,修建了它,包括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和城中的钟,鼓楼。城墙周长十二公里,城墙上宽12―14米,可以十马并行,费时八年方才完工。城外有宽约二十米护城河围绕,城上女墙上有炮楼,床子驽等守城利器。从大明王朝至大清王朝五百余年,它从未在战争中被攻下过。这些年一些电影、电视剧涉及古代攻城战守的场面,好多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叫咸宁路,靠我们左边,那林木丛生栏杆围绕的地方,便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园――兴庆公园,兴庆公园旧址是大唐王朝兴庆宫所在。唐王朝的京城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城周百余里,比今西安城要大七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兴庆宫是唐朝黄帝专门闲乐的大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便在这里住过很久,大诗人李白还为她写过有名的赞美诗《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兴庆宫的南面为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们常喜欢清静,来这里读书和复习功课。

现在我们的汽车在西安东二环路行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来,西安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陆续建成,除了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外,,三环(第三环城路)以列入开铺计划之中。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五

【导语】本站的会员“chengcheng”为你整理了“古朴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我叫xx,是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的英文导游。我的司机师傅叫xxx,车号:xxxx,他的车开的很好。今天为大家导游,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我干导游工作已二十年了,我喜欢导游工作,我将尽我的努力为大家服务,有什么地方讲不清楚,欢迎大家随时提问。今天我们去游骊山,骊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结合的旅游胜地,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遗址在方圆二十里的范围之内如此集中如此绚丽多彩,非但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游骊山胜景,观中华古今”确实当之无愧。整个旅程需要三个小时,祝大家旅途愉快。

从西安市去骊山风景区三十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沿途要经过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中国有句俗话叫“走马观花”,我们现在是走车观花。

请诸位看看北边那一排高十二米的西安城墙,这城墙非但是中国,也是世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它建于十四世纪中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封他第二子朱疚秦王坐阵西安。秦王特烧大砖,修建了它,包括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和城中的钟,鼓楼。城墙周长十二公里,城墙上宽12―14米,可以十马并行,费时八年方才完工。城外有宽约二十米护城河围绕,城上女墙上有炮楼,床子驽等守城利器。从大明王朝至大清王朝五百余年,它从未在战争中被攻下过。这些年一些电影、电视剧涉及古代攻城战守的场面,好多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叫咸宁路,靠我们左边,那林木丛生栏杆围绕的地方,便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园――兴庆公园,兴庆公园旧址是大唐王朝兴庆宫所在。唐王朝的京城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城周百余里,比今西安城要大七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兴庆宫是唐朝黄帝专门闲乐的大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便在这里住过很久,大诗人李白还为她写过有名的赞美诗《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兴庆宫的南面为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们常喜欢清静,来这里读书和复习功课。

现在我们的汽车在西安东二环路行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来,西安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陆续建成,除了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外,三环(第三环城路)以列入开铺计划之中。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六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景点。

导游词。

欢迎参考!

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两大部分。丹北为蟒岭和流岭的东延,山体浑圆,峰峦起伏;丹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发达,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

金丝大峡谷由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和石燕寨组成。

白龙峡,俗称七里峡、北峡。峡口左侧的山峰叫凤山,犹如凤凰展翅;右侧山峰叫猴山,山头有一石猴,有仙猴戏凤之说。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称仙人峰。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

青龙峡,俗称东峡,险峻异常。峡谷两面,绝壁千仞,藤萝摇缀。更为奇特的是两面的悬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长着海桐、樟树、铁杉等珍贵的常绿乔木,广展绿冠,为游人造就了避暑休闲的佳境。

黑龙峡,位于大峡谷的西端。沿石燕寨西进,就是奇险、神秘的黑龙峡,全程约10公里.因峡谷窄长,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旋,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犹如金丝串珠。人称金丝峡黑龙峡段,可谓险到极处,美到极处。金丝峡的景观特色主要是:谷深狭窄,壁绝峰险,瀑群奇幻,溪潭珠连,原始幽深。

石燕寨,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第一台阶高崖峻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人称南天门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供奉真武祖师,每逢节日或者道会,人们接踵登山,有的为祈福求安,有的为观赏山光水色,有的为享受登山眺望的情趣,各尽所欲。第五台阶为玉皇顶。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这里有数百种野花,芳香弥漫。

金丝大峡谷以窄、幽、秀、奇而闻名,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野生动物、植物繁多,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这里的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日平均气温高于摄氏10度的日数约为240—285天;年降水量超出800mm,属雨量充足气候湿润地区。总体气候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可谓“一日历三季,十里兰花香”,是休闲度假,寻觅探幽的旅游胜地。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华山的班车,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车前往华山。华山有两个火车站:华山火车站和华山北站。陇海线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车在华山站下车。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华山北站。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华山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华山景区内部交通主要为索道。

华山四季景色神奇多变,不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烂漫,是踏青访春的好去处;夏季能见度高,气候凉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出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绚烂令人心颤,是登山的最佳季节;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则是华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七

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导游员**。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道教源头”——老君山参观。在参观期间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请不要吸烟,因为老君山是天然林海,一级防火单位;第二,请大家在参观的时候,不要离开登山盘道和休息台,因为老君山地势险峻,并有野兽出没,以免发生危险。谢谢合作。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西岳华山之阳,地处秦岭东南段北端的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在该地有一历史非常久远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名曰“老君洞”,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溶柱林立,姿态万千,错落有致,特别是与道教传说中的神物酷似的“系牛柏、炼丹炉、圣君卧榻、天门、豆腐坊、仙塔、玉柱、青牛”等溶柱景观更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相传太上老君从周国赶往秦国途中,在河南灵宝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住,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太上老君迫不得已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太上老君对受制于人的尴尬处境深感关切,发誓要修得正果,他便来到洛南老君山潜心修炼。时年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在老君洞终于功德圆满,修炼成仙,玉皇大帝亲驾相迎,也到此处与太上老君切磋仙道,遂成道教一统。后太上老君到达秦都西安,又降至终南山楼观台讲道,至此,道教传统才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故民间人士在这陡峭的山崖上建造老君庙、玉皇殿以志纪念,老君庙、玉皇殿那历尽苍桑、饱经风霜的铮铮风骨,浩立于峭崖绝壁之巅,俨然向世界宣告中华道教在这里诞生。遍布山间的秦砖汉瓦、古迹遗存,承载着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先民们虔诚的神灵崇拜,民国八年,这里的乡民又勒石树碑,记载着这一史迹,于是,老君洞所在的群山峻岭也就叫起了“老君山”,老君山也就成了“中华道教第一山”。

道教文化艺术碑林是老君山旅游开发项目的一个人文景观,将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线,辅以各界名流和游客的诗词、散文、观感、题词,全面、系统地再现道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道教文化在老君山发扬光大的不朽历程。如果那位来宾有兴趣,我们可以给您免费提供一块碑位,永久留下您的人生足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闫光臣先生游老君山的观感诗。

老君山和太上老君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太上老君的学名叫“老子”,他的著述叫《道德经》,是道教始祖和中国的哲学之父。

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伟大的代表,他的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的建构终结传统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诞生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深知其三味,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因此,当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洛南老君山就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又成功地在旅游服务领域注册了“老君山”商标,开创了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先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上老君灵光照耀下的老君山生态旅游,东北地区,让我们攀附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形成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太上老君像据史料记载:太上老君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在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有的亦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为了纪念太上老君这一历史传奇人物,我们在这里建造“太上老君塑像”作为“中国道教之源-老君山”的标志性建筑,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有一个完美的结合。塑像高约5米,底周宽约3米,居于老君殿(在建)前的小山之巅,背靠玉皇岭,西临禹坪川,居高临下,威仪凛然,是我市最具特色雕塑代表之作。塑像主人雍容华贵,步态轻盈,手握禅杖,俯瞰众生,令人肃然起敬。再现了道教教义中的“重现世,恤民生,察民情,疗民疾”的思想,直观的表现出道教创始地特有的“洞天福地”的深刻蕴义。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八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九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

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

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

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

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

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

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

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

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

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

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

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

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

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

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

是礼佛诵经之所。

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

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巫山小三峡。

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重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

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

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

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全长约60公里。

从巫山县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

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

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

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

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

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

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

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

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

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

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

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继续前往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

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

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直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头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奇。

大宁河小三峡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其特色。

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会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话世界中。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

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6.3米,南北直径6.7米,门向南开,门宽1.10米,门两侧有隔墙,中间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坏。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3.8米,深为0.7米,入口为斜坡式。入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4.4米,南北宽3.2米,深64厘米。西部比东部高出约10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觉的地方。挖掘时在房屋的东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壳的碎罐。这都说明了半坡人睡觉有固定的地方,放置东西也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遗址是后期的房屋遗址。此遗址面积为17平方米,门向南开,地面上铺有一木板,四周竖有10根大柱子,大柱子间用藤条连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里外都用草泥涂上,这是最早的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这座房屋已有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为北方典型的房屋形式。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一

围沟北边为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卧伸展葬,伏卧葬,屈肢葬等各种形式,但头部一律朝西。另外还有5例为集体改葬的二次葬。这个有名的墓葬遗址说明当时人们非但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灵魂观念,而且已经有了葬礼这种宗教行为。

当原始人类还差不多过着动物般生活的时候,他们还不能将自己同自然分开,对于自身的生死没有那么关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前,他们的尸骨被随意乱扔,说明他们还没有产生灵魂观念,更不要说还会想到人死后灵魂将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宗教观念。从考古发现,宗教最早产生于大约距今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就发现撒有含赤铁矿的红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做为陪葬,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鬼神的崇拜。半坡遗址的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对于灵魂观念,鬼魂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当时已有了较复杂的灵魂观念和墓葬方式如死者头部朝西,表明灵魂的去向,可能与是否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表明一天结束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认为人死后也像太阳落山,到西方的另一个世界。半坡村墓葬遗址中,儿童和成人墓地分开,反映了人们已对灵魂做出区别,相信冥间也有年龄层次的分别。此外,从墓葬中也可以看出仰卧伸展葬者可能为当时氏族中地位稍高一点的人或一般的村民,而伏卧葬,屈肢葬者为当时氏族战争中被俘获的人或者是一些因疾病死亡的人。人们认为他们因怨而死,死后灵魂无法安宁,一定会成为怨鬼作祟于人间,所以必须用残酷手段处置他们,使他们无法作祟于人间,实行二次捡骨葬可能是认为尸体腐烂以后灵魂才能最终从肉体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或转生。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20_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虎年间(720_年—720_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_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关联的装饰纹样,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以跳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嵌入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纹样亦是小雁塔遗产区丝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交战的年代“缠腰”毁没。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0_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0_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d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三

各位游客: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祐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巍o衷冢??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四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耀州窑遗址所在地。南距省会西安约80公里,北距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约75公里。耀州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的古陶瓷专题博物馆,也是陕西十大博物馆之一。它陈列展出了中国代历史名窑耀州窑近千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馆的门厅,正门面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有感于陶瓷的制作原理博大精深而即兴填写的《西江月》词:“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以凝练优美的词汇概括了陶瓷生产。词前两句说明泥土是制瓷的原料,但需经过人力的作用才可使用,讴歌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能力;瓷器之所以伟大辉煌有别于其他的如雕塑、绘画艺术,除了人为的因素,还需与“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土”这些自然因素结合,才可制作出完美的陶瓷器皿;瓷器不仅可为人们实用,而且可作为乐曲供人欣赏;“宫、商、角、徵”是中国民族乐曲中古老的五声调式1、2、3、5、6、7的其中四声,意为反映陶瓷研发生“铿锵”的音韵之音。词的后两句是郭沫若对无法言表的陶瓷世界由衷的赞叹。词中充分表明土是原料、水使之成型,在空气中干燥,在火中永恒,再经人加工使其成器的制瓷特征。

与《西江月》词相对应的是博物馆的馆标,它是根据这首《西江月》词的精心设计而成。下端曲线代表人手的侧面,表明手使之成型,讴歌人类劳动力的伟大;圆点则代表泥团,是制瓷的原料;旋转曲线的开端类似太极图,隐喻制瓷与天地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密切关系;旋转曲线则吻合了制瓷工艺流程中“轮制成型”的过程;上延伸的“s”形曲线代表着北宋的典型器物----玉壶春瓶的造型侧影。整个馆标构思精妙,线条凝练,自下而上形象地勾勒出“手托泥团、采天地阴阳、融金木水火,旋转成器”的制瓷过程。

序言大厅。

现在我们一同步人的是博物馆的序言大厅。序言大厅就像一本书的序一一样,在这里大家将会对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有所了解。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黄堡镇是古代耀州窑的中心窑场,同时也是陕西目前发现得早的古代手工业城镇和中国的百大名镇之一。耀州窑博物馆就建在古代窑场之上,是一座集收藏、陈列、研究、仿制于一体的新型陶瓷专业博物馆。该馆于1994年5月23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米,收藏各历史时朔珍贵文物50余件(片),陈列展出耀瓷珍品千余件。

主馆建筑气势恢弘,雄伟壮观。馆区绿树环抱、景致独特,广场中心有被誉为“天下壶”的仿宋青釉刻花倒装壶巨型喷水雕塑,还有堪称“瓶中之王”的仿元代白釉黑花玉壶春瓶大型建筑,可谓匠心独具、妙趣天成。全馆由“耀州窑史陈列”、“参考研究室”、“现代陶艺作品展”、“唐三彩窑址保护大厅”、“唐宋遗址保护厅”和具吸引力的“陶艺中心”组成,系统科学地再现了耀州窑的历史风貌和“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为研究中国古陶瓷史、文化史、科技史、建筑史、物理、化学等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资料,同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亲自动手制作,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非凡乐趣。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博物馆陶瓷专业这一主题,前言的说明文字是用瓷土精心烧制而成的,这种陈列手法为国内独创,可谓匠心独具。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造青瓷的名窑,因宋代隶属耀州府辖,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元末明初下衰,共800余年。古窑址密布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其规模宏大。据《同官县志》记载:“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收获,充分印证了当年“十里窑场”的盛况。耀州窑遗址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庞大的规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北面墙壁上这幅巨照,就是耀州窑古“十里窑场”今天地貌的中心部分。照片上田野、厂房、村落的底下埋藏着丰富的唐至元备时期的遗迹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址已荡然无存,然而俯拾皆是的瓷片,依然在不甘寂寞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序言厅内南墙壁上相对应的两幅照片为考古发掘现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古窑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耀州窑遗址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迄今共清理窑炉作坊百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耀州窑遗址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掘瓷窑遗迹规模、丰富、出土文物多、序列强、保存完好的一处古窑址。这两幅照片展现的就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的场景。博物馆也就是以历年的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为主要线索,以实物为依据,来揭示耀州窑独特而丰厚的文化。

各位朋友,在了解了耀州窑和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之后,请大家与我一同去参观“耀州窑史陈列”,共同去追寻那800余年的历史轨迹。

耀州窑史陈列。

耀州窑史陈列是耀州窑博物馆的主体陈列,由4个展室组成,总面积为3400平方米。这里展出的千余件文物揭示了耀州窑考古发掘的成果,生动地再现了耀州窑的辉煌历史与工艺成就,希望今天的耀州博物馆之行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我们的参观将从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唐代耀瓷开始。

步入展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铜川市行政区域地图,它的外形酷似一只憨态可鞠的熊猫,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它上面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窑址的分布地点。以黄堡窑为中心,辐射到上店、玉华、陈炉、立地坡等地,范围广,规模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作为唐代长安城京城之地的黄堡窑,大唐的兴盛繁荣直接影响了黄堡窑场,使之成为烧造品种多样化的综合性窑场。

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可谓是唐三彩。现在大家看到的唐三彩为耀州窑所烧造,是我国继河南发现的又一处烧造唐三彩的窑址。唐三彩是中低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釉陶器。三彩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等工艺后,捏制成型,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l000摄氏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使釉料,再入窑中烧至800-900摄氏度后完成。唐三彩主要的用处是随葬的明器,唐三彩产量与大量兴起是为适应唐代的厚葬之风。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得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在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蔓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陆离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唐三彩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蚀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召的古代工艺品。耀州窑唐三彩除了用于大量的随葬之外,还开创性地烧制了三彩建材,拓宽了三彩使用的领域,是考古上一项重大发现。

大家看到的琉璃瓦是目前陕西省发现的早实物资料,同时它的发现也为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找到始烧地。中立柜中的三彩龙头套饰是目前我国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的唐三彩套兽。三彩龙头套饰用于高级建筑构件。其造型是中华民族惯于表现的灵物----龙,它集贴、塑、雕、搂、刻、画等装饰手法于一体,生动地塑造出龙首形象。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和龙相关的物品使用也有特定的要求,三彩龙头套饰仅能用于高级寺院或大型宫殿建筑上。

其后部呈长方形的空套状,两侧有穿孔,上端切割成三角形,以便和其他建筑构件结合固定,它的用途是套在建筑物上伸出的挑檐部位,避免木质构件因风吹雨淋而腐朽,同时具有装饰效果,是皇家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在黄堡窑址发现的唐三彩龙买套饰和大量琉璃瓦,说明耀州窑在唐代就与宫廷有密切的联系,是烧造宫廷高级建材的重要基地。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

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

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大家现在看到的茶盏托又称茶盏托子,是承托茶盏以免烫手的用具。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据李匡义《资暇集》记载:唐代,有一个叫做崔宁的人,做了成都府尹,生活很讲究。他的女儿喜欢喝茶,因为茶盏注入茶汤后,端时很烫手,觉得很不方便。一天,她灵机一动,把蜡烤软,做成茶盏底大小的蜡环,又拿了一个小碟子,把蜡环放在碟子上,再把茶盏放在蜡环上,这样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至于烫手。崔宁看了女儿的杰作后,很高兴,就把这种碟子叫做“托”,此后流传开来。这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而且增加了茶盏的装饰性,给人以庄重感。以后为了保持茶的香气和清洁,加碗盖。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饮茶与茶具道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品位,把茶文化又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

宋代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青瓷产量跃居全国诸窑之首,刻、印花装饰在宋瓷中独树一帜,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不仅上贡皇室,远销海外,并在国内形成了一个以黄堡耀州窑为代表,影响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诸多窑口的庞大的青瓷体系----耀州瓷系。

宋代耀州瓷造型各样,式样雅朴。釉色以檄揽绿为基本色调,极富变化。器物有日常用器、娱乐的围棋子、化妆的粉盒、玩具的瓷塑、陈设的花瓶、祭祖的香炉等,可谓琳琅满目。耀州瓷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山石流云坡尖、几何纹类等,内容清秀健美、积极向上,具有浓郁的地城特征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宋代窑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刻、印、画、剔、塑、堆、贴、楼空等,但成就的典范要数刻、印花青瓷了。

耀州窑刻花青瓷素有“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其方法是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质或铁质刀具刻画出花纹图案,施釉烧成后,通过釉层薄厚形成浓淡色阶,布于同一平面上的花纹显出了不同层次的效果,使密集的装饰构图毫无满塞之感,而更显出丰富充实,形成了耀州窑青瓷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现在大家看到的触摸台是博物馆具创新性的陈列特色。我们打破了中国博物馆界封闭式陈列常规,大家可亲自动手触摸宋代瓷片标本,感受耀州窑刻花青瓷视觉与触觉的差异,在中国的博物馆界为首创。大家现在可以来感受一下。

宋代制瓷展室。

宋代耀州窑所取得的辉煌制瓷成就与其科学、合理、完备的生产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在第三展室大家将了解到宋代制瓷工艺流程。

宋代制瓷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原料开采一原料粉碎一泥料制备一坯品成型一装饰一素烧一施釉一装烧等。宋代工艺流程和千余年后的现代陶瓷的制备流程相比,除了没有使用电动机械之外,制备流程的工艺几乎是相同的。瓷器叉称“火的艺术”,这说明烧成工艺是关键性的工序。宋代耀州窑不仅改换了燃料,改变了窑内结构,而且在装窑和烧成工艺上也进行了全面改进。此时,所使用的依旧是半倒焰式馒头窑,与唐、五代不同的是,将火膛改为适合烧煤的燃烧室,增设了炉棚和落灰坑,地下通风道进行控制,达到人为掌握窑温、并适时地变换烧成过程中对氧化和还原气氛的控制。这种窑凭借其合理、科学、容量大等优势,被北方话窑广泛推广采用,成为中国北方典型、先进的窑炉结构。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工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碾槽是宋代粉碎原料的工具,现在大家看到的石碾槽目前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都被称为中国之。宋代瓷业进一步发展,加工原料的工具不再满足于小型的石白石粹,耀州窑偶用了更为先进的粉碎工具----石碾,将物理中的力矩原理巧妙地运用进来。它直径2.7米,由21节弧形条石组砌而成。叫心用铁铆带动碾轮,畜力牵动,降低了窑工的劳动强度,又大提高了原料加工数量。从弧形凹槽那光滑的表面不难想像时它被频繁使用的情景。这类加工工具直到四五百年之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才有正式书面记载。这件实物也称得上是目前国内发现早、的石碾槽了。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耀州窑博物馆不仅是目前全国规模、序列性强、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科学博物馆之一,同时又是集遗址陈列、文物陈列和模拟制作陈列三位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五

各位游客,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就是唐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石人绝大多数早已毁掉,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无法辨认,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给大家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参观时间,一个半小时后我在无字碑处等大家集合。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六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_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如果在9.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华清温泉水温为42.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13.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_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七

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的是瀛湖。风景如画的瀛湖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区,位于安康城汉江上游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建成以后形成的陕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这个人工湖是建立在汉江之上的,所以我就先给人家介绍一下汉江的情况吧。

大家可能知道,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湾水。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踏家山,《山海经》记载说:“磻冢之山,汉水出焉。”汉江全长1700公里,流域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莱茵河”。汉江从汉中市的西乡县流入安康市区,由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岗皋、汉滨区、旬阳、白河7个县区,从白河县石河口附近出境奔腾东去直到湖北,经丹江口进武汉汇入长江。

汉江安康段过境历程长,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且颇具古风。唐“安史之乱”后,德宗皇帝一度下驾汉中,还曾乘舟顺江而下,驻足安康。安康镇江寺码头就是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修建的。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来到安康,对绚丽多姿的汉水风光倍加称赞,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诗篇。清代志书中所言八景,大都与汉水有缘,如“汉水晴波”、“长滩渔火”直接赞颂汉江的晴景与夜景;“天柱危峰”倚江而立,倒映水中,山水一色,妙不可言;“牛山叠障”人停船头,凭栏远眺,更现“金州第一峰”的雄伟壮观。至于“五风焚钟”近观远闻皆相宜,舟人闻此钟声自然浮想联翻,如同亲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境界;“石梯远渡”更为汉江增添异彩。当今乘舟泛江,就更有一番情趣,漏湖湖面开阔,水平如镜,半岛峰蝶,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电站就是安康水电站。

安康水电站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安康城区西18公里处的汉江火石岩。安康水电站1975年筹备兴建,1978年正式开工,于1992年12月,整个电站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24.7亿元,总工期15年。

安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渔业、旅游、防洪等综合效益,为陕西省骨干电源,主要担负系统的调峰、调频及备用容量作用。它的建成为陕西省的工农业生产和襄渝线、阳安线、西康线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

水库建成以后,形成了长128公里、总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成为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瀛湖。瀛者大海,有浩翰_之意。溉湖湖区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沿途水光山色、名胜古迹及开发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和瀛湖动物园等景致给游客带来无穷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家再往溉湖南岸山梁上看,那儿有一块黑色巨石隔江相望,这就是有名的织女石和牛郎石。提及牛郎织女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岗河区玉岗乡平凉山脉,有一个地方叫七彩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下的。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千百年的人世沧桑,给七彩石注入仙的精灵,人的情欲。有一年,一块彩石不甘寂寞,投入凡间,做了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取名明珠。十几年后,明珠长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她不恋,不贪万贯家财,唯喜欢居家织锦。同样是普通的丝线,经她织的美锦,谁家得到了就会逢凶化吉,祛病解忧。因此,方圆数百里,提起明珠姑娘无不称赞。

这一天,明珠姑娘带着刚染色的丝线到江边漂洗,忽来一股狂风将她掀大江中,眼看着就要被江心大浪吞掉时,一只渔船劈波斩浪,冲向前去,船上渔夫一把将明珠救上船来,又亲自把她送回家中,明珠父母提出要把一半家财相送,渔夫婉言谢绝,只要了明珠亲手织的一块丝巾,就匆匆而别。

原来这渔夫也是七彩石中的一个,偷降凡间做了个船工,取名牛郎,终日在江上打鱼,帮助穷人,解救遇险船只。自与明珠相识后,二人暗自相爱,明珠每天清晨都要到江边梳洗装扮,等候与牛郎相会。后来女蜗娘娘发觉了他们的私情,盛怒之下,收回二石灵气,复变为石,牛郎在南,明珠在北,以江相隔,永不聚头。原先的七彩石成了五块石,当地群众以此作为地名,沿用至今。清代康熙年间安康名儒刘应秋有感于此,作七律《织女石》,诗云:“宝管森森立水旁,临岸翘首望牛郎。秋霖暗接当时泪,春草羞添向晓妆。千里月华舒倦眼,九回汉水浣柔肠。绩罗丛积人间妇,谁似渠心一片钢。”后来,牛郎石不知去向,唯织女石仍然仁立溉湖北岸,向着天空苍穹,向着湖水抒发着期待与偶怅,给游人留下不尽的遐想。为了不便织女失望,1997年安康市政府拨款1300万元,开发修建金螺岛时,恢复修建了牛郎石,并立碑篆刻了清代名儒刘应秋的诗词。

泛舟湖上,我们来到瀛湖重要景点之一----金螺岛。它形似海螺屹立湖中,故冠名为金螺岛。岛上房屋建筑参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以螺峰塔光标志,以厅、院、廊、轩、亭、牌、泉、池巧妙搭配,层次分明,紧凑而又典雅,还营造道路、花木和匾额、楹联,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大家走出船舱,拾级而上,只见院门上书写的对联:云塔浮浪人声和鸟语俱喧,画船鸣榔水色与波光共漾。步人院门,淑玉泉中亭亭玉立的金螺玉女手托金体海螺喜迎游客。往右行通过龙凤石碑,有一清朝道光年间刻制的《太上感应篇》大型石碑。这块石碑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安康新城发掘迁移至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向左拾级而上,就是岛的中心建筑----螺峰塔,这是仿照杭州的雷峰塔修建的。螺峰塔共5层,26.5米高。气势宏伟,巍巍壮观。塔前为全岛游览中心,有石雕牌坊、自动喷泉、四季花卉、游乐广场和金螺玉女漱玉泉、玉韵亭、芙蓉轩造景;西有游船码头、入口门庭、曲廊、双亭;南通餐厅、娱乐厅和客房部;塔后有茶秀。登塔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下有喷泉广场,流光溢彩,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山野之趣。1998年4月读岛对外开放以来,接待量逐年增加。湖面百舸争流,岛内宾客如潮,展现出溉湖及其金螺岛崭新的风貌和诱人的魅力。

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使瀛湖展现出壮阔的发展前景。瀛湖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湖州群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面上等植物娄莽南北,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品多达础600多种,是安康市区茶叶、蚕桑、果品的生产基地。这里土壤含硒丰富,所产的天然富硒茶已经列为世界名茶之一,闻名遐迩。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八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_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如果在9.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华清温泉水温为42.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13.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_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来自温州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庄子扬,你们可以叫我小庄,今天很荣幸为你们引导,并预祝你们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请大家按照次序下车,大家要跟好导游,不要走散。现在我身后的就是秦兵马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快乐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你们知道吗?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到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的旅途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它建于公元720_年,已经有1320_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0_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

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现在我给大家说说华山的概况。华山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形成于距今7亿年前,俗称“西岳”。汉武帝把地处五个方位的山封为神山,华山地处西方,故名“西岳”。古代还为这5大名山对应了中国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华山在西方,属金,华山的形状刚好象是一个金元宝,到了华山北峰我让大家在金庸华山论剑的地方和华山这个元宝合影。

华山得名北魏地理学家俪道元《水经注》里所说是因为远而望之,有若花状,古代花和华通用,故名华山!

1996年华山的缆车的通车,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我们今天就是乘坐缆车登山。我们先要换乘华山进山专线车进山,我们现在车子行驶的是黄埔峪旅游专线公路,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智取华山》这就是当年的寻找向导之路,从检票处到华山索道的黄埔峪旅游公路全长7。66公里,花费20_年华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长韩子佩带领县乡民团400多人占山为王,我们解放军从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绕道后山,奇袭成功,根据这一事件拍的电影就叫做《奇袭华山》,后来周总理看了,说这件事情充分的表现了解放军的智勇双全,后来就改名《智取华山》。

我们现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峰智取华山纪念亭,我们走智取华山路,也就是那边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没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华山的苍龙岭等的线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体如果适合爬山那我就让你去,连这里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峰拍张照片我就要劝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线,感受华山的险,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体平衡。

到了北峰我们先穿过北峰饭店,可不要太着急,北峰饭店有张华山的地图,我要给大家讲讲,一会上山的时候可能就走散了,我们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够征服华山呀!

这里就是看地图的位置,大家先不要着急,先不要看地图,两个屋檐之间看华山的东峰象一个秃头的老鹰,那里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一早挤满了游人,又称朝阳峰。旁边的哪个就是西峰,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样,在智取华山的电影里,是敌军指挥部。也是神话传说《宝莲灯》的发生地。

现在我们大家转身过来看这个地图,看看华山顶部,是不是象个元宝。两边的突起就是东西二峰,中间突起就是华山的最高峰南峰,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论剑的地方,还有华山第一险长空栈道。

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北峰,经过擦耳岩,天梯御道就到了苍龙岭,过了苍龙岭就是五云峰金锁关。金锁关就是上面的四个峰东、西、南、中峰的必经之路。到了那里你可以决定去看任何一个峰,也可以顺道把四个峰都逛完。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雄奇美丽的国家4a级景区太白山景区了。

首先向您介绍一下景区的主体太白山,这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这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不仅是人,山也是这样,可以说,正是咱们秦岭独特的山水才孕育了这一以高、寒、奇、特、秀著称的中华名山。

您可以在这儿看到高低不同的山脉,它们形态特点都不一样,十分有趣,特别要说的是,这里还有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您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至今保留完整、清晰可辨。说不定您还可以从中看到曾经的历史变迁呢。

接下来要说说咱们太白山迥然不同的气候了,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太白积雪六月天这一奇观,这可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呢。也许您在山脚下还是烈日炎炎,来到山顶就是冷风嗖嗖了,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呢?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气候变暖,加上冬季降雪减少和盛夏高温炎热的天气,这样的景观已经很难看到了。

还有啊,咱们景区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太白山上,中草药遍地都是,独叶草更是咱们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在这里繁衍生息,如果您有机会,还能够看到这些可爱的朋友。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游览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龙凤广场。

听到这儿,您一定会问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吧,那是因为它临近龙凤山,可以说依山而建了。现在您可以看到一座美丽的桥梁,它就是彩虹桥了,这彩虹桥旁边是大型彩色音乐喷泉。您可以在这儿欣赏美丽的水景,观看美妙的喷泉演出,相信音乐喷泉一定会带给您一场视觉盛宴。

音乐喷泉的对面就是中央水岸商业街休闲广场了。您可以去酒吧和朋友品两杯酒、也可以去ktv尽情开唱、当然如果您喜欢安静,也可以去静静地品茶、或者去风味餐厅品尝当地的小吃,咱们这里还有地方特产超市,您也可以买一点带给朋友品尝。

咱们的前面呢,就是太白山龙凤广场瀑布群了,其实这也是太白山炫丽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可以等晚上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一切,相信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好了,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了,咱们下个景点见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青牛洞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很高兴今天同您一起游览青牛洞。

下面让我告诉您一个有趣的事情吧,据说后来啊,当地居民在洞中竟挖出一尊石牛,所以又在这里建了观立庙,主要供当地民众参拜祈福。待会您可以去参观一下,为您的家人和朋友祈福。

好了,我为您的讲解到此结束,希望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咱们相约下一个景点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汤峪温泉,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同您一起游览这美丽的景色。

其实啊,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风水宝地,您知道吗,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就在这里建有汤池,疗养治病,当时还被称作凤泉神泽。除此之外。唐玄宗曾带杨贵妃四次来到这里,赐名凤泉汤。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这里的温泉也算情有独钟了。

您既然来到了太白山,泡个温泉,洗去尘劳,也是您太白山之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为您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接下来您可以自行参观游览,咱们下个景点见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现在咱们来到的就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门了,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将同您一起游览。

您往门口的左侧看,这里竖立着一块具有纪念意义的石头,叫做纪念石。石上镌刻着中国登山队首登太白山几个大字。说到这儿啊,就不得不说它的来历了。

1956年4月25日,成立不久的中国登山队史占春等32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登上了秦岭主峰太白山,这是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现在咱们来到的就是太白山了。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可以说啊,正是秦岭的山水才孕育了这一以高、寒、奇、特、秀著称的中华名山,郦道元、白居易等都曾称赞过它的雄奇与秀丽,这样的生态美景,自然咱们谁都不能破坏。

不知道您听没听过太白积雪六月天,这可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咱们夏天登山的话,山脚下是烈日炎炎、半山腰凉风习习,等到山顶上却是冷风嗖嗖,所以您夏天登山的时候不要忘了带厚衣服。

当然咱们太白山还有许多奇观呢,像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花海等。相信您看过之后,一定会陶醉其中的。就连陕西省旅游局的副局长徐明正先生游览完太白山后,都不自觉地被太白山的美景所感染,留下了关中六月天,何处好休闲。从来相看不厌,唯有太白山的绝妙佳句。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好了,就为您讲解到这儿了,咱们相约下一个景点吧。

咱们刚进来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洞口有一神奇古树,这棵大树横在半空,感觉是从洞内长出的,但奇怪的是啊,您却在洞内看不到树根。这棵树树干粗壮,您看,这上面还有一块洞天之千年古树的牌子,当地人称它叫无忧树。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杨文洲纪念园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很高兴今天同您一起游览杨文洲纪念园。接下来就为您介绍一下吧。

一座山会因为一个人而闻名,一个人会因为一座山而伟大。今天的太白山和一个人的名字永远的连在了一起。他,就是杨文洲。

首先为您介绍一下杨文洲吧。他生前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党委副书记,在80年代,他顶着能不能打出热水、钱从哪里来等怀疑和反对的压力,从打井开工起,天天盯在工地上,和钻井工人吃在一起,干在一起。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现在出现在您眼前的两座山峰就是骆驼山了。

没错,您可以仔细看一下,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只跪着的大骆驼?您知道吗,这只堪称世界上最大的骆驼,也是咱们太白山最忠实的迎宾员了。远远的看去,它仿佛在跟您打招呼,欢迎您的到来呢。

其实咱们太白山素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这里有珍稀动物300多种,鸟类230多种,您听说过秦岭四宝吗?那就是这里生活的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了。待会儿您可以仔细了解一下,就知道这个称号名不虚传了。

好了,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了,您可以稍作休息,咱们下个景点见吧。

欢迎您来到鬼谷子洞。不知道您对鬼谷子了解多少,接下来由我为您介绍一下他吧。

关于他有很多传说,相传啊,这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

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独山了。接下来我将同您一起参观游览独山。

您知道吗,关于咱们独山啊,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接下来让我为您讲讲吧。相传这座山是蓬莱仙岛一座最高的山了,它听说太白山高于三山五岳,心中非常不服,便千里迢迢赶到太白山来比高低,但是刚走到太白山脚下的时候,就看到太白山上最矮的山都比它高,非常的惭愧,准备逃走的时候,被太白山挽留下来,有一幅。

对联。

写到:独山惭愧,高不如太白,不自量欲比高低;太白挽留,低也是青山,应知晓山外有山。

说起栈道,您是不是首先想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所以也可以说它凝聚着古代人的智慧,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了。相传在三国时期,刘备有一个军师叫法正,他是个重要的军事谋士,这条栈道就是他建议刘备修建,用来迷惑司马懿的。

咱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古栈道总长1100米。您知道吗,20_年的时候,这条栈道还在中央七套《军事栏目》频道做过专题报道呢!

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睡佛寺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游览这精致古朴的睡佛寺。

说起咱们睡佛寺,就不得不介绍一段历史渊源了。您知道吗,1932年,于右任先生就来到过这儿,有趣的是,他还在睡佛的地方留下了一首打油诗:睡佛好,睡佛好。一睡百事了,我也想来睡,谁来把国保。这首打油诗虽然幽默风趣,却也体现了于老忧国忧民的思想。听到这儿,您是不是想起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游客您好,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开天关了。

说起这名字啊,还源于李白的诗太白与我语,我为开天关。今天您在这里可以大饱眼福了,因为您不仅能看到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起伏的山峰,而且您可以从这里看到太白山下阴雨绵绵,而山上晴空万里的奇特景象呢。

咱们开天关啊,还是天然的森林浴场呢,您刚来到这里,有没有感到神清气爽呢?那是因为咱们这里的松树放出的臭氧啊,能给您带来清新的感觉。

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七女峰了。很高兴同您一起游览七女峰。

如果说太白山是雄伟的,那么咱们七女峰就是秀美的,也是最为壮观的。

但是,七女峰不仅秀美,还以险著称,有小华山之称,是不是很厉害呢?咱们在欣赏七女峰美丽风景的同时,沿途还可以看到石峡天梯,鱼脊岭、神龟探海等著名景点。

您看咱们前方巨石奔涌而下的地方,这便是石阵了。

也许您对石阵并不了解,那就让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吧,石阵是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一种冰缘地貌,也叫石河。冰川运动时期山体隆起,加上冰融作用,山体崩解,就形成了咱们看到的这样惊险神奇的景观,这里的每一块冰川石上都记载着岁月的流逝,万物的演变。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也许会从中找到冰川运动的痕迹呢。

出处 CoOCo.NEt.cN

亲爱的游客朋友,咱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下板寺了,接下来由我为您介绍一下吧。

您刚来到这儿,有没有感到有些寒冷呢?没错,咱们下板寺海拔2800米,已经属于亚寒带气候了,所以您要多运动一下,以防感冒。

接下来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它名字的起源。相传在隋唐的时候,由于佛教兴盛,为了方便当地人的参拜,人们就地取材,用红桦树做成木板,在这里搭建了两座寺庙,海拔较低的就是咱们眼前的下板寺了。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会仙坪。接下来我将同您一起参观游览会仙坪。

您可以看到,出现在咱们面前的就是一块面积较大的平地了,顾名思义,这里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了。说不定您在这儿多待会儿,还能沾沾仙气呢。

咱们会仙坪的视野非常开阔,您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您往北侧看,那是七女峰的出口二仙山,相传二仙山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下棋对弈的地方,这里有参天的古木,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站在会仙坪,您往四周看看,东面是层层叠叠的群山,南面有驰名天下的太白积雪,西面是红河谷诱人的美景,北面辽阔的渭河平原尽收眼底。相信您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好了,接下来您可以自行参观游览了,咱们下个景点见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上板寺,很高兴今天同您一起参观美丽的风景。

说起上板寺啊,最著名的要数生长着大面积的太白红杉林了。

太白红杉林是中国特有树种,您可别小看它,它也是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树种呢。太白红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忍受-50℃的低温。所以在秦岭山脉,只有太白红杉能坚持存活下来。

您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数整个树冠都会偏向一边,形成偏冠的旗形树,那是因为常年受风向的影响。

大家一路向上,还会看到许多造型奇特的象形树,譬如,凤凰松,蛇松,千手观音松等。到了秋季,整个太白红杉林一片金黄,穿梭其中,仿佛步入一片静谧的金色海洋,用美不胜收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好了,您可以自行参观游览这美丽的风景了,祝您旅途愉快,生活顺利,万事如意。

咱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文公庙了,很高兴今天能够同您一起游览。接下来由我为您作相关介绍吧。

说起这文公,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了。关于他,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玉皇大帝封韩愈为山神,掌管太白山,成了关中一带的土地神。不知道您听没听过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土地老儿本姓韩,头戴璞脚身穿蓝。但历史上的韩愈是反佛的,所以在道教圣地太白山供奉韩文公是否与这件事有关也就不得而知了。

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著名景观石海了。

或许您对石海还不太熟悉吧,石海是典型第四纪冰川遗迹,由于冰川的作用,形成了许多冰渍湖、冰斗湖,最主要的有大爷海、二爷海等。这些湖泊碧波荡漾,引人入胜,分布在不同高度,联成串珠,有高山明珠之称。

在咱们太白山顶,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大爷海了,大爷海海拔3590米,很神奇的是,它的周围找不到源头,但湖水终年外溢,水面清澈碧蓝,纤尘不染。

欢迎您来到拔仙台。接下来由我为您介绍一下拔仙台吧。

拔仙台是太白山的最高点了,相传这里还是姜子牙选拔神仙的地方。您可以看到,它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锥体,三面都很陡峭,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您在这里早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日出,晚上能看到绚丽的夕阳,这一切一定会令您心旷神怡。

您知道吗,这拔仙台的台顶,还供奉着据说是姜子牙选拔神仙时所坐的椅子,世人不能随便坐。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十九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经过修复和整理,从1965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整座墓坐北朝南,南北全长87.5米,宽3.9米,深处距地面16.7米。它的结构保持了原始的土洞、斜坡、砖室的形制。由1条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8个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这样复杂的结构形式,象征着这位雍容高贵的公主生前安居的深宫大殿。阴间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封建贵族生前过着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死后还要把这一套搬入阴间,幻想在幽冥世界继续享受,因此在修筑墓葬时就依照生前的住宅修建陵墓。如果把墓葬内部结构看作是墓主人生前住宅的话,那么,后室就是居住的殿堂,前墓室象征嫔妃起居的内殿,甬道表示宫殿的长廊,天井是重重院落,便房是宫殿的厢房或侧室,过洞则是居室中的通道。

永泰公主墓虽然早年已经被盗,但出土各类文物仍高达1000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时代感强烈,是难得的一批绘画作品。

墓道如隧洞,向下斜坡形延伸,进入墓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地下画廊,左青龙、右白虎飞腾于流云中,在墓道里不但表示吉祥,而且表示方位。中国古代有“四神”之说,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是用来象征天空的。古人把星空分别划成了固定的区域。《史记.天宫书》里把星际天宇归纳成四大区域,即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四宫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代表。这样天空宇宙便通过“四神”的形象呈现在古人的脑海中了,因而有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说。后面紧随一组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伍,仪仗出行图是这一时期唐墓壁画的重要题材。

永泰公主墓东西两壁绘制了30人的步行仪仗队。一边分为5组,每组前面一人率领,后面5人为一队伍,有人说这就是队伍的来历。其实这种仪卫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仪仗中的出行场面,僭越了公主一级的仪仗制度。因永泰公主于神龙二年(706年)由洛阳迁来陪葬乾陵,她父亲李显已经复位,在埋葬时格外优厚地实施了“号墓为陵”的埋葬制度。因此,在埋葬规模、葬具、壁画等方面都与其他公主墓有较大的差异,有僭越的现象。另外,华丽典雅的阙楼图、富贵森严的列戟图,又给人一种气势宏伟、场面壮观的感觉。

进入过洞,简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过洞顶部全部是重彩图案,有象征富贵吉祥的'宝相花、海石榴等,抑扬交错、华丽绚烂。这些壁画都是后来临摹上去的,原迹现已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现代化的壁画库里。有人问这些壁画是怎么制作的?这里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在墓道里制作壁画的过程:在经过修整的土壁和砖壁的墙面上,先抹上麦草泥层,然后涂抹白灰,刷平墙面,起稿作画。画稿常以木炭条勾勒,修改之后,正式描线,后依题材的不同而涂上色彩,或浓色平涂,或分层晕染。所用色彩都是各种矿物颜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之后依然完好。

由于人类文化不断发展,对死亡这一自然现象的设想也就越来越丰富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墓葬的复杂化,除了对尸体多方面保护以外,还把他们生前所需几乎都制成名贵的三彩陪葬入墓,供他们继续享受。过洞两侧的便房,是用来放置陪葬品的,里边陈列的这些文侍武卫、歌舞乐工、马牛猪羊、瓶罐碗盘等随葬品塑造得件件有个性,个个有生气。虽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但是我们今天仍然感到它们有一种永不消失的艺术魁力。尤其是第二天井两侧便房众多的女骑马俑,说明了当时唐代社会的开放,女子不但可以骑马、射猎、郊游,还可以参加考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武则天作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武则天当皇帝期间,国内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里出土的鸡鸭成群、牛羊满圈、粮仓井架就是的说明。

甬道前放置的这两块正方形石碑,我们把它统称为墓志铭。它的作用与今天的墓碑基本相同,是记述墓主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书,通常由志盖和志铭组成。志盖上刻着“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九个篆体大字,志盖下面是用楷书写成的1000多字的志铭。墓志向人们简要叙述了永泰公主的身世,而铭则充满了对她的品貌气质的赞美,对她的花季早逝充满同情。在墓志盖的四周刻着十二生肖和蔓草图案,蔓草花纹弯曲回折、盘旋回绕,使人眼花缭乱。

活跃在繁丽草丛中的十二生肖所属的动物,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变化,形成各种确向的活动姿态,形神兼备,生动活泼。接下来请大家随我来识读一下墓志上面的铭文,墓志告诉我们,公主姓李,名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武则天和李治的嫡孙女。生于公元684年,700年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延基,第二年的九月死,当时年仅17岁。

705年,她的父亲中宗复位后,追封她为永泰公主,706年将她与其丈夫的灵枢从洛阳迁来陕西陪葬乾陵,并享受死后特殊的待遇——号墓为陵以此表达中宗的哀悼伤惜之情。那么,年纪轻轻的她为何而死?来这里旅游的大多数人都很想了解。对于她的死因明有两种说法,一是据史书记载,永泰公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及哥哥太子李重润私下议论朝政,被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告密,武则天大怒,将李仙蕙等人处死;二是根据墓志铭记载,“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认为她可能是因生小孩难产而死。

那么谁对谁错呢?一般说来墓志铭的记载比较可靠,因为它是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史学家们常用它弥补和校正史书之不足。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这位公主死于难产的说法就值得我们推敲,经过史学家们研究认为,公主被武则天杀死的说法较为可靠,也就是说史书的记载是对的。一块墓志铭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一件看似平常、普通的随葬品,但古人万万想不到事隔千年之后的这件普通东西却成了难得的艺术珍品。它对研究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字演变和书法艺术以及判断死者墓葬年代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墓志铭旁边绕过去,经过这一段比较窄的走廊,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甬道。斋道右边用砖堵的这一长方形的洞口,是当年盗墓者所留下的。工作人员在挖掘清理过程中,发现洞口距地面50厘米处有一副人骨架,旁边流散有金、银、玉、馏金饰品及铁斧子一把,估计是盗墓者因分赃不公,互相残杀所致。过了甬道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明朗的大厅,即前墓室,一道石门将前后墓室隔开。它们的结构相同,上圆像天,绘有天体图。东面的山峦、金乌与西面的月亮遥遥相对,尤其是数不清的满天繁星,仿佛眨着青幽幽的眼睛。

下方法地,绘有唐代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天圆地方”之说。前墓室相当于墓主人生前的会客厅,墓室四周绘制8幅壁画,东壁上的《宫女图》保存为完整,也为动人。画面上有九人,分两行排列,宫女们个个面色红润,梳着流行的发式,身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前面的宫女,双手挽着披巾,挺胸趋步前行,姿态雍容华贵,有人说她可能是永泰公主,也有人说她很可能是领班。随后宫女面相和神态各异,服饰与发型不同,分别捧盘执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尘,或端蜡烛。在徐步缓行中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列,再现了1000多年前宫廷奴婢侍奉主人的生动场面。

这幅画没有故事情节,是一群生活在宫廷里面侍奉主人的宫女,尽管她们是被使唤的奴婢,画家还是要歌颂她们的美丽。大家听说过红叶题诗的故事吗?说的是唐朝时诗人卢涅拾到从宫苑里漂出来的一枚梧桐叶,见上题有“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表达了宫女对爱情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幅宫女图是一种高度美化的艺术构图,画家用矛盾的对比手法将这些唐代的美女荟萃一起,使她们流光溢彩而妖艳动人。如同今天的模特表演一般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为整个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围。走过石门进人后墓室,这里相当于永泰公主的寝宫。后墓室是盛放死者尸骨的地方,也是整座墓葬神秘之处,室内有一具高大厚重的长方形石橔,形状为一座庑殿式的建筑物。橔,是古代一种高级葬具,一般称为棺木的外层。

公主和她丈夫两人尸骨的棺木就安置其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墓葬早年被盗,大量淤泥流进墓内,当年打开石橔时,发现橔内几乎涌满了淤泥,淤泥内有零星、腐朽不堪的棺木和三彩碎片,两人的尸骨也所剩无几。石橔由34块青石拼凑组装而成,它是目前所有石橔中精美的一具。石橔橔顶、橔身、基座内外都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花草、鸟兽等线刻画30余幅。橔外部中间的线刻图生动有趣,紧闭的大门外两侧各站立着一位侍护,门扉上清晰雕刻着门环和门钉。这些线刻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线条流畅自然,刀法嫡熟精湛,是研究唐代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石刻线画属于绘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将绘画艺术和雕刻技法融为一体,以刀代笔,以石为纸,用粗细不同、转折多变的线条刻画出一幅幅造型逼真、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不同风格的线刻画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特点。乾陵石刻线画分布于石橔内外、石墓志四面和石门上下,其中以石淳上的数量多,也为精美。参观墓室后,大家可以在展厅欣赏石橔内外壁上所雕饰的精美线刻画。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十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护墓双桂”。

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

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为精彩的瞬间。

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

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

在庙院之内,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专家曾用碳十四测定,这些古柏、汉桂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当为东汉时期所植无疑了,这一棵裸树木也成了武侯安息于此的见证。

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静静地感悟到这里的寸草寸木宁溢祥和的氛围!

武侯墓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下一站我们将去武侯伺参观。在这段时间内,我先把与武侯词相关的背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武侯祠位于汉中勉县城西3公里处,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始建于公元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是全国早,也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因而有“天下武侯词”之称。诸葛亮死后,朝廷上下都纷纷恳求为他修建祠庙。但是因为刘备的宗庙建在成都,多有不便,于是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明代,因为原来的武侯祠已过于破烂,于是人们在当年武侯相府之地,即现址重修了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7个院落,现存有大殿、拜殿、木楼、木牌坊、琴楼、钟鼓楼、截门、祟圣词、琴亭等古建筑叫座、80余间,匾联幻余副,石碑知多块,多为明、清建筑。它们融书法、文学、绘画、古建、雕刻、园林于一体,格调高雅,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求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逝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词"。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大门。迎面的这个建筑叫乐楼。乐楼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祖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位于乐楼广场东、西两侧的是东、西辕门,它修建在当年出人蜀地的必经之道上,千百年来文武百官路经此处必须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请大家看这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正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流的忠诚之士,流的智慧之星。看完牌楼,我们便进入第二院落。

这座楼叫琴楼。相传它是诸葛亮设“空城计”谋略之地(历史上“空城计”发生在勉县老城之西的地方)。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建筑的方位,即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我们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

穿过琴楼,我们将进入主体院。

这个门叫戟门。它是历代排列兵器之所,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戟门前方的殿堂叫拜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窟联众多,竖有碑石70余块,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有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日:“武侯词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请大家看这几个“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是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而书写的。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诸葛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正如岑参诗日:“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就是祭祖诸葛亮的大殿,请大家随我进人。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神情自若,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其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拿下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登上此台,放眼南瞰,汉水东流,沃野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琴台边有一裸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附会说,因为长在武侯伺,由于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连皂角树都不长刺,连草木都有情呀!

武侯祠内还有一株奇花树----“旱莲”,旱莲是汉中市的市花。此树为稀有的木本植物,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每年阳春三月,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旱莲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又名“应春树”。武侯词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内的墓志相吻合。

旱莲的奇异之处是先花后叶。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花苞刚开放时呈红色,艳如桃花。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传说能看到早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所以历来文人、显贵经过此地,都要亲临武侯祠,来拜谒诸葛孔明。因此,千百年来,武侯墓和武侯词香火不断。现在,武侯墓和武侯祠已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胜地。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十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

兼用来打更。

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

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

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

《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

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

《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

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

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

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

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

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

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

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

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

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

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

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

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

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十二

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的龙驹寨镇,北靠风冠山,南依丹江。为了让大家对船帮会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把龙驹寨的历史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龙驹寨坐落在北面的鸡冠山和丹江河道之间,古称龙龟寨。又传说刘邦伐秦,其坐骑产驹此寨,遂有“龙驹寨”之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龙驹寨一地即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也是军事要地,自古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

龙驹寨原有寨城,解放后才因街道的拓宽而被拆除。据记载,1935年,当地政府还重修过此城。在西门和东门的门楼上还各题“陕南屏障”和“三秦要津”四字。

人们常用“丹凤眼,山阳脸,洛南的屁股赛蒲扇”来形容商洛各地姑娘的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丹风县是个盆地,山清水秀,姑娘们的眼睛长得都像大家眼前看到的凤冠山,很是妩媚,尤以大文学家贾平凹的故乡——棣花姑娘为漂亮,那里的姑娘,或雍容丰满,或素净苗条,一个个都粉不溜溜的。我们这里的姑娘不但美丽善良,而且热情好客。不有那么一句话吗?“到了龙驹寨,喝酒不吃菜”。今天中午,我们就请大家品尝一下我们龙驹寨的美酒和佳肴,到时候,大家就会一睹我们丹凤姑娘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我们这个地方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自古又有“水旱码头”的美誉。明清之际,龙驹寨为“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交通要冲,寨城外丹江码头樯帆林立,寨城内楼行栉比,所收厘金两度居“全陕之冠”。在其鼎盛时期,曾经出现过十大会馆并存的空前景象。清人王时叙《咏龙驹寨》一诗,特别点出了龙驹寨作为水旱码头的特点:“寨号龙驹殖货财,长街十里市门开。江边舴艋来又去,峪里轮蹄去还来。”

山好水好,自然会吸引文人墨客到此一游。李白、杜牧、白居易、王禹偁、徐霞客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来过这里,并留下许多赞美之词。王禹偁就曾赞美这里是:“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

鉴于上述原因,龙驹寨有了一个响亮的称谓,即“盘龙卧虎逐鹿地,骚士墨客雅集乡”。

这座外形奇特的门楼就是船帮会馆的标志。它是一个六柱五楼,富丽堂皇的石砌牌楼。面额之上嵌有九龙石匾,雕有“明王宫”三个大字。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怎么不是船帮会馆几个字呢?答案就在两侧的门联之中。请大家看:上联是“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下联为“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横批为“安澜普庆”,可见这位“明王”是管平息风浪的。但他不是传说中治水有功的夏禹壬,因为下联写得很明白,“继夏禹称王”,就是说“明王”是在夏禹之后称王的。上联的“后元夷受封”,大概就是说这位“明王”是在元代受封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原来,“明王”是船帮们信奉的神灵。由于“明王”可以平息风浪,所以,船帮会馆又称为“平浪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我们头顶上就是著名的花戏楼。据统计,全国称“花戏楼”者,仅有两处,一处在曹操故乡安徽毫州,另一处就是我们这里。

这座花戏楼是龙驹古寨十大会馆之首,整个建筑犹如仙阁琼台,东西峙壁,刀切剑削高数丈,条条青龙雄踞墙顶,作破浪欲飞之势。楼身重重飞檐,宛似苍鹰展翅,喜鹊抖尾。全部装饰图案,多以彩瓷镶嵌,阳光之下,耀眼夺目。特别惹眼的是柱梁之上镂空木雕,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高山河谷、点点江帆、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树木花草,无所不包。其中尤令人称道的是那些人物雕刻,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文王访贤。无论是农夫耕田、村妇喂猪、樵子负薪、行旅赶车,还是映雪夜读、赤壁月游,或者两军厮杀,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显示出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建筑艺术造诣。后人把它叫做“花庙”或“花戏楼”,当之无愧。

请大家看,在戏台正面斗拱的中央,有题额大书“秦镜楼”三个金字。《西京杂俎》中说:“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凡宫女有邪心者,以镜照之,莫不胆悸心动。”花戏楼之所以书以“秦镜”,意在告诫人们历史是一面千古不朽的镜子,看戏如同照“秦镜”,可收“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之效。

这座让我们深爱和珍惜的戏楼,在其修建的过程之中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传清末有一年,六月六庙会,船帮因风雨阻隔,逾期末到,遭到其他帮会的羞辱,自此,代表着500多名船工和搬运工人的船帮,为争得名誉,商定每运一件货物,从中提取两个铜钱,以便为建馆筹资。后经日积月累,终于在1815年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会馆,并在众多会馆中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会馆原还有大殿三间,拜殿五间,厢房各三间,乐楼一座。拜殿、厢房毁于国民党统治时期,解放后仅存留大殿及戏楼,20世纪50年代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主管部门拨款修葺,增建厢房20多间,现为县文管会、博物馆所在地。

朋友们,下面我们就去玩一个心跳的活动丹江漂流。为了让大家对丹江漂流有一个基本了解,我先把丹江的历史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丹江相传因产丹鱼而得名,它发源于秦岭南麓,经商州、丹凤,在商南县江家店乡的月亮湾进大河南境内,并在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443公里,总流域面积16812平方公里,为汉江长支流。

丹江在丹风境内,西自棣花的条子沟口,东至竹林关雷家洞,总长约94公里,流经商镇、龙驹寨镇及竹林关,总流域面积1134.46朽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2%。干流两岸支流密布,纵横交错,构成典型的网状水系,县境内较大的支流有老君河、银花河和武关河。丹江在县境内的干流中,刘家涧至竹林关一段,名“日月峡”,长约4.8公里,为变质岩陡峭峡谷,坡度多在30度至70度,谷底狭窄,为丹江梯级水力开发的重要河段,水量丰富,其水力资源为历代重视。春秋、唐代为水运贡道,唐代曾多次整修河道,被学人称为“商山运河”,为唐代输往关中的物资补给线之一。

丹江风光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杜牧作丹水诗,其中有“沉淀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的佳句;宋代王禹偁的丹水诗以“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之句,勾画出当时丹水的澎湃英姿。

丹江漂流的历史很长。唐代李白曾荡舟丹江上游之仙娥溪,到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泛舟丹水之后,将其过程祥细记大了《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太华山日记》。

富而思文,富而思乐。为促进随着改革大潮而兴起的旅游热,商洛外事旅游办公室及丹凤县旅游公司因地制宜,于1991年开发了丹江漂流旅游观光新项目。

项目安排龙驹寨船帮会馆戏楼下的码头为丹江漂流的起本点,这里也是徐霞客登舟远行之处,漂流路线共7.5公里,需1个多小时,要经过狼窝子滩、铁床子滩,过镇江之石、白龙山下、驼峰之侧,经乌龟饮水、金鸡关(鸡冠山金鸡喝水处)诸景点……到达终点日月滩,沿途可观赏摩崖石刻上的书体文字。如果终点下延,还可到达竹林关、梳洗楼(在商南县境)、荆紫关(在河南省淅川县境)、白浪街(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等地点,感受徐霞客当年漂流场景。

游客所乘航具,有竹筏、铁筏、皮筏多种,每筏可坐4~9人,由训练有素的年轻船工撑篙,在“高山流水”、“小小竹排”、“丹水情”等古今乐曲声中起航。登筏漂流,如踏云驾雾,可尽情领略沿途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细细品尝野山野味以回归自然,野情野趣以捕捉新感觉,放情傲啸“云驻云飞随尔便,潮起潮落奈我何”的豪迈气概。

“一路缘溪花复水”、“森森清江下急流”。丹江漂流一定会使您“明日欲别不忍去”。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十三

西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全国第一山"的说法。西岳的闻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对空的风筝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个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西岳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好似蜃楼海市,并且有古松相映,更是独具匠心。山峰奇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而且西岳还以其巍峨挺秀挺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墨客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西岳的挺秀如削而言的.。同进西岳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西岳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秀。

西岳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西岳的班车,一样平常必要在西安坐车前去西岳。西岳有两个火车站:西岳火车站和西岳北站。陇海线上各站可乘平凡火车在西岳站下车。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西岳北站。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西岳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西岳景区内部交通首要为索道。

西岳四序景致神奇多变,差异的季候可以浏览到“云西岳”、“雨西岳”、“雾西岳”、“雪西岳”。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壮丽,是踏青访春的好行止;夏日能见度高,天气风凉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呈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辉煌令民气颤,是爬山的最佳季候;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瑶池美感。而日出则是西岳一年四序都不行少的景色。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篇二十四

宝鸡天台山为1994年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宝鸡市南部,秦岭山脉北麓。主景区距宝鸡市中心不足10公里,面积约133平方公里。景区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属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娄莽的城郊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宝鸡天台山,自然景色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群峰竞秀,植被繁茂,水清林幽,气候宜人。据历史文献记载,“炎帝成于姜水”。宝鸡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传是炎帝采尝百草而中毒遇难安葬之处。

天台山浓缩秦岭山脉风光于二处,具有峻峰、幽谷、翠绿、碧水四大风景特色。峻峰:天台山重峦叠障,峭壁对峙,群山万壑之间,云雾迷漫,气象万千。风景区内的天台莲花峰、天柱峰、人头峰、神农峰、鸡峰山、大散岭等山峰均为花岗岩峰林地貌,群峰争雄,凌空险峻。幽谷:天台山沟塑众多,崖峻谷深,林木蔽日,使人置身于“偶闻松涛声,却是万籁静”的境界。不少深谷至今人迹罕至,奥秘莫测。翠绿:天台山林海茫茫,群峰巨石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组成一幅幅色彩斑谰的自然画面。碧水:天台山水量丰富,河、湖(水库)、溪、瀑、潭、泉俱全,山环水绕,纵横交错。其水质洁净,清幽娴静。

天台山历史悠久,炎帝遗迹甚多。故世有“天台天下古,天台古天下”之美誉。天台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表里,相互辉映,不仅在时空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相互渗透组合,而且还处处表现出历史遗迹、宗教建筑等与周围环境的交融和衬托。天台山以道教文化著称于世,为道家“祖庭”、“玄都”之地。天台山神秘幽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历代著名道教人物隐居养性、修炼传道,千余年来香火不断,祖神盛行,形成了颇具地方色彩的道教文化。天台山自古以来为“圣人践地”,历代在此举行祭祀炎帝活动,节日庙会亦频繁举办,因此,庙会中社火、戏曲、祭祖活动与各种富有地方风情特色的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古老淳朴之色彩,与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而且增添了天台山人文景观的神秘性和多彩性。据实际勘察,天台山有宗教活动遗迹30处,民俗文化6处,奇石13处,碑碣8处,古遗址4处,炎帝活动遗迹10处,古道2处,祠庙5处,摩崖石刻5处。

天台山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游人置身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旖旎绚丽的风光奇景,探讨大自然的神奇奥秘,赏心悦目,陶冶性情,而且还能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神话传说,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而,今天宝鸡天台山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度假、科研的极佳境地。清人张式仲在其一首题名为《夏日登天台山》中写道:“游客登南岭,孤峰峙茂林。飒然风人户,长啸人开襟。酷夏可忘暑,高楼堪息心。”

天台山按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自特点的不同,分为6大景区,即“黄丹寺景区”、“茵香河景区”、“西岔河景区”、“神农谷(东南沟)景区”、“鸡峰山景区”、“天台山主峰景区”。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天台山主峰景区。

天台山主峰风景名胜区分为4个景区:蒙峪沟景区,以蒙峪炎帝出生地为中心,辅以神农泉、姜炎圣母庙和茹家庄古遗址等,展现久远的古代文明;烧香台景区,以烧香台为中心,包括伯阳山、猴娃石、玄关和十二湾等景点;杨家滩景区,以杨家滩缓坡谷地为中心,包括白马关,千尺崖、跃马涧、东西湖及荞麦山;莲花顶景区,包括天台山的庙区、老君顶、莲花顶、系马桩、人头峰等景点。

天台山主峰景区位于鸡峰山景区西南部,主峰莲花峰海拔2198米,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海拔最高景区,亦是集古、奇、雄、秀、险、幽为一体的景区。各位朋友,请大家看!这处景观叫烧香台。烧香台海拔1000多米,是天台山名胜风景区第一道山峰,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是从宝鸡市区进天台山两条道路的交会处。传说这里曾是黄帝求援于炎帝的地方。相传蚩尤为九黎之首,炎帝之裔,他对黄帝统一天下不服,又想替祖父炎帝报“阪泉之战”被黄帝战败之仇,于是,打着炎帝的旗号,率领81个兄弟(氏族),揭竿而起,兵发涿鹿。黄帝九战九败,便向炎帝求援。炎帝、黄帝为“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过华夏族团。炎帝因年老体弱而离开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黄帝从涿鹿来到蒙峪沟,进了南天门,单上第一道山峰,点燃信香,虏诚祈祷。此时炎帝正与九天玄女在天台山采药,闻得信香,占卜知道黄帝来此之意,便告诉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黄帝面授军机。黄帝学得九天玄女的战法,又焚香3日,以谢炎帝不计前嫌之恩德。回到涿鹿后打败了蚩尤。后人为纪念炎帝、黄帝这两位中华始祖,将这座山称“烧香台”。建宫造亭,朝拜祭奠。从至今遗留的古建筑群遗址和史料记载看,这一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余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宝殿等庙宇,洞内供香台,上置一铁铸香炉,为清代道光年间所铸,这里迄今香火不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