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模板16篇)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2 09:11:02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模板16篇)
时间:2024-02-12 09:11:02     小编:BW笔侠

报告是对特定议题或问题进行详尽阐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搜集、整理和呈现相关信息来向读者传达相关内容和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某一议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为我们提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参考依据。撰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如果你正在写报告但缺乏灵感,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帮助你启发思路。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一

随着现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关注到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在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也是的非常重要观念。对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于课程的了解及态度,对于我们实施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个调查问卷,我觉得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转变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观念。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我们“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在家长的眼中正规的教学活动才是课程,家长对于课程的理解误差,也折射出家长对于我们课程的不了解,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把家长请进我们的课程中,零距离与课程对话,利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并通过介绍与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是如何将一日生活以游戏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如我们是如何在就餐时间让孩子学习单双数的;如何在盥洗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排队与等待的;如何在散步的时间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世界变化的……让家长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儿园课程。

家长对于课程的不了解还体现在了对于课程目标的不清晰,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于家长宣传的课程目标不够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于目标的呈现不够,“课程中追求的东西是能够客体化的。在这个环境当中是能体现出来的,物化的,能够看得出来的”就算家长对于我们的周目标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这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真正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程目标,我想如何在环境中体现出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

(二)通过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

家长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他们了解课程内容的需求。从家长了解我们课程的方式中,教师的介绍、幼儿的口述及幼儿园的环境都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从教师介绍来说,我觉得首先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论坛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其次通过平时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传递给我们的家长;最后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成长档案中一些书面的叙事评语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及孩子表现一个更细致的了解。

从幼儿口述来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层次,所谓的“前”就是就是在让家长参与课程材料的提供时,让孩子说说我们即将开展什么活动,需要准备一些材料。所谓的“中”就是在系列、综合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寻求家长的傍黑组,这样的语言交流其实也是让家长了解课程的一个途径,如我们在开展“昆虫化装舞会”的过程中,是一个小组形式的活动,每组幼儿自己确定小组的表演节目,分头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请求家长的帮助,家长也会以询问的方式来了解。所谓的“后”就是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作品拿回家想爸爸妈妈来介绍,或者是让孩子回家后继续创编。通过这三种层次的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我相信家长是比较容易能知道幼儿园最近在开展什么课程内容的。

从幼儿园的环境来说,具体来讲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家长通过主题墙的形式来了解幼儿园课程,我们说“环境要课程话,也就是说环境要动态的变化的,是要能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不是盲目的跟随。我们在寻找追随孩子的课程,教育者心中是有目的的,是有大目标的,不断接纳孩子生成的新目标调整自己,是追随。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我们的环境应该是动态的”如果说我们的环境一成不变,试想家长怎么能从环境中去了解我们课程的进展,如我们在开展“医院”主题时,家长看到我们搭建的一个小医院,就知道了我们正在开展的是医院活动;家长也从孩子主题墙饰的“捉昆虫”照片中,知道我们带领孩子去操场实地认识了昆虫;家长更能从孩子的电线造型中知道了带来电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环境是一个无声的窗口,所以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可以通过主题网络、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等环境形式,让家长一目了然地了解我们的课程内容。

(三)发挥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散播课程理念。

家长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样,在对于课程理解这一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有的家长对于课程态度积极、热心参与,他们往往是非常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于这一类的家长,我们应该多表扬、多宣传,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另外,就是充当课程宣传员的角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认知风格、发展特征,向其他家长进行课程理念的宣传。另外,通过我们为家长创设条件,提供家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家园论坛上让家长围绕幼儿在课程中表现引导家长来展开讨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借此方式不仅让家长们获得互动和交流,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看法,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在哪一方面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课程理念。

1.唐淑主编《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2.黄琼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程改革实践中所关注的问题http://。

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xx年6月。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二

姓名: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专科。

教学班: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摘要]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农村;幼儿园。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

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

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

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三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xx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1)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xx(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xx(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xx(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xx(4)。

[7]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xx。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xx(11)。

[10]程诗杰.“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xx(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xx(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xx(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xx(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xx(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xx(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xx(13)。

[19]张宏.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xx(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xx(4)。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四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幼儿的教学课程结构内容,幼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几个方面。其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为首要之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举动。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我镇5所学校的学前班,召夸朵朵幼儿园及召夸稚爱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开学以来共听了10节幼儿教师的课,同时为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整合课程的技术,我听了小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8节。由于这次是先听小学课,接着听幼儿园课,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有部分学校没有走到,这将作为我今后的工作传续。作为学前教育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十多年,谈不上报告,只是自己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为进一步了解我镇幼儿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实行幼教而服务。

1、教学内容分为生活、学习、游戏、环境、运动,贯串在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幼儿教育阶段。差别年龄阶段,差别性别和个性幼儿探究的特点和规律在共性傍边也有其个性。

2、教学结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

3、目标:转变观念,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师幼关系中,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与适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观察,我镇幼儿教师积极性比较高,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吸取英华,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对话与分享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理解幼儿的探索愿望和探索举动,推动幼儿按她们的逻辑与体式格局进行适当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儿园李芳教师"能干的小手"这节活动课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并培养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围绕小手这一常识点,通过儿歌、游戏、讨论等体式格局进行教学,锻炼了孩子的语言抒发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小手的作用,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加强了孩子爱劳动的意识,从而使幼儿更加爱护小手,通过让幼儿欣赏手印画,感受手印画的美丽,激发起动手印画的乐趣,展示作品时,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由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大胆发言的习惯,全般教学活动里,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

随着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在我镇学前班得到实行的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新型关系较为突出,在这类关系中,教师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斜,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活动成为师生配合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布满自然与和谐,布满了创造和快乐。如在稚爱幼儿园赵关美教师"我爱洗澡"这节活动课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身板的差别部位,并能用身板的差别部位随音乐跳舞,让幼儿充分享受自由跳舞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板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愉悦感,从中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证实了探索性学习明明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五

我们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这是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学习成长的特点的尊重,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尊重。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使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系统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新大纲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 还应通过教育去实现教育目的。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儿童最喜欢它,它占有儿童的时间最多,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儿童发展,最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儿童成长。由于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而将幼儿教育与小学区别开来,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

其次,由于幼儿园游戏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游戏,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因而具有教育性特点,幼儿园游戏已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现将目前我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情况做调查,情况如下:

1:我园的办园理念是“民俗乐童、游艺树人”,因此,我园开展的大部分游戏都以民间游戏为主,紧贴主题。

2:我园的游戏丰富,形式多样,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如口袋的玩法,可以踢,可抛接,可头顶、可用腿加跳等)

3: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箱、易拉罐、pvc管、废旧报纸、旧地毯等)制作了大量的户外玩教具,如哑铃、套圈、轿子、毛驴、龙、高跷等等,丰富了活动材料。

4: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后开展了关于如何幼儿有效开展民间游戏等教研活动,以便工作中更好的准备和组织游戏。

5:教师在实际组织操作中,对部分游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如改编歌谣、改编游戏规格等,使游戏不枯燥,更适合本园幼儿。

6:幼儿园在10月份举行了亲子游园会,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12个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家园共育的进行。

1、我们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差,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限制。

2、游戏时间相对较少。

3、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把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硬塞给学生,仅把游戏当作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种例行公事。

4、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选择权,不够积极,有时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游戏。

5、游戏目标的定位上,老师会定位在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游戏的兴趣点,很少给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

6、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7、家长对游戏的偏见,有些家长孩子是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哪些知识,对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够了解。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1、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六

在探索春天的过程中,孩子们有许多发现,并对春天的风、春天的人、春天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幼儿的兴趣,结事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中班教研组经过反复的讨论,寻找到预设与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确定了“幼儿园的树”这一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关于幼儿园的树的调查报告”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樱桃树和桃树各部分的特征,乐于主动探索、发现它们的变化。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共同完成本组的调查报告,懂得协商与合作。

材料准备:

教师为幼儿提供用于记录的纸、笔、胶车、胶棒;

幼儿需要的观察、测量工具可以在活动区中根据需要自己搜集。

活动程序:

1、讨论观察内容;

3、搜集作报告使用的工具材料;

4、分组观察、记录,完成本组调查报告;

5、讨论观察结果,提出树的相关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去资料查询室查找小朋友提出的“树的相关问题”的资料。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七

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了解程度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 家长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家长与幼儿同课程的关系,但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参与。我们认为,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不是其教育责任的移交,而是家长有幸在教育孩子方面增加了专业的合作者。而作为教师,不是要家长做些什么,而是希望家长与自己合作做些什么,要让家长看到家长的努力与教师的努力的关系,看到家长的努力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所以在实施了“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两年之后,我们感觉到家长的作用是需要转变的,这不仅是我们幼儿园的需求,而且家长在其中也能得到发展。但家长的参与及家长的发展是建立在家长对于我们幼儿园课程了解的基础之上的。现在,家长很少有参与课程的意识,虽然他们也很关心幼儿在园的情况,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大部分家长认为课程建设是教师的事情,他们最多只是完成教师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课程建设的一分子,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为了激发参与课程建设的兴趣,共同构建班本化课程网络,所以我对于本年级的幼儿家长进行了对于课程了解的调查。

1.研究对象: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的全体幼儿家长。

2.研究方法:问卷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

1.家长眼中的幼儿园课程

(1)家长所理解的幼儿园课程

表1:

理解

项目

上课

游戏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

家长眼中的课程

83%

8%

9%

(2)有100%的家长知道我们班级现在实施的是《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

此表显示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是停留在了以前的认识上,很多家长在认识上还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就是上课,其实这在平时于家长的交流中也不难发现,有的家长会在接孩子的过程中,问老师“今天上了什么课呀?”家长印象中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有些家长的观念是比较新的,能认识到游戏及幼儿一日生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论坛等形式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很熟悉了,也了解了什么是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

2.对于课程目标的了解

(1)表2

程度

项目

非常了解

一般

有些了解

不了解

对课程目标的了解

6%

23%

81%

此表显示家长对于我们课程目标,大部分家长是不了解的,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所谓目标是本,家长对于课程总目标的不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于课程内容的认识。

(2)表3

内容

项目

学期目标

月目标

周目标

具体实施目标

对课程目标的了解

3%

86%

11%

此表显示家长对于学期目标是不了解的,相对而言,对于周目标是很了解的,从中使我联系到了我们每周向家长发放的周参与表,这是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及课程周目标的很好的窗口。

3.关于课程课程实施的形式:

100%的家长知道我们现在是以主题网络的形式进行的,通过我们向家长进行主题介绍及环境布置也以主题网络的形式呈现,所以家长对于我们课程实施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概念。

4.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

(1)表4

程度

项目

很熟悉

一般

知道一点点

不知道

对课程内容的了解

23%

38%

32%

7%

此表显示家长对于我们课程内容,只有23%的家长是很熟悉的,大部分家长不是很了解,甚至有家长不了解。

(2)表5

途径

项目

教师介绍

幼儿口述

幼儿园环境

其他

对课程内容的了解

32%

46%

28%

4%

此表显示家长对于课程的了解途径中有46%的家长来源于自己的孩子,另外,教师介绍、幼儿园环境也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3)有100%的家长觉得家长有必要了解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了向家长介绍我们每月、每周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说主动关注幼儿课程的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内容是比较熟悉的,而且绝大部分家长是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的,对于个别的家长,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一些沟通方式这位家长对与这位家长是不适宜的,可以进行个别沟通的方式予以解决。另外,幼儿的口述是家长了解课程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所以其实幼儿的口述也是我们开展活动后的展示环节,当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及班级的主题环境也是让家长了解我们课程的很重要的途径。既然家长有了解我们课程内容的需求,我们将应该多管齐下继续做好这个家长了解课程的工作。

5.家长对于课程的评价

表6:

程度

项目

非常好

一般性

不太好

不了解、不好评价

评价

60%

23%

0%

17%

此表显示60%的家长对于的评价是很高的,超过了半数,但还是与17%的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不了解,所以不好评价。

从家长对于课程的评价来看,大部分的家长对于我们课程是持认同的态度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名称是知道了,但是一些具体的实施及一些方式方法上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出现了不好评价的选项,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课程宣传上做得还不够。

另外,结合表2来看,虽然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总目标是不了解的,但是仍有60%的家长认为此课程非常的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有一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些具体活动是有所了解的,如洋洋的妈妈就说:“我觉得课程中带领孩子去捉昆虫,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昆虫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实地观察,可以让孩子印象更深刻。”又如佳佳爸爸说:“这一阶段呀,孩子回家后就书看,还非常愿意讲故事给我们停,有时候我们坐在床上看书还批评我们不注意看书姿势,谢谢你们上了‘我喜欢看书’主题,让孩子喜欢上了看书,也知道了怎么看书。”看来,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目标总体上是不太了解的,但是不是真正的不了解,对于课程中的某些具体活动的目标及内容还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才产生了大部分家长对于课程的好评。

6.家长对于课程的期望值

表7:

能力

项目

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

人际交往

其他

期望值

45%

23%

32%

0%

此表显示45%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另外从反馈中来看,家长的期望值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人际交往这三个方面。

家长对于课程的期望值反映出了家长的一定教育理念,在现代竞争压力之下,家长更看中的是孩子知识技能的习得,虽然对于情感态度、人际交往随着观念的转变,教师也发现了,但还不是主流的想法,所以在课程中我们一方面是要向家长宣传课程教育的目的性,另外一方面是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更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八

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相违背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致使很多幼儿开始厌学,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的发展。

目前,对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外国专家学者提出了2种模式:一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幼儿园对小学课程资源、教学理念、评价标准、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状态,以及普遍趋势的功利教育。二是从实践层面上,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和形式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幼儿园提前开设本不属于这个阶段的课程,把小学内容放到幼儿阶段进行,片面追求知识的获得。其次,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学校的多样性办学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滞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也急需发展。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在幼儿教育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过早地对幼儿教育采用小学教学法。

(一)危害。

1.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小学化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承受的学习范围,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压力随之升高,使刚进入校的孩子不喜欢上学,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如果对幼儿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该得到发展的智慧和想象力。

2.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在幼儿园,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忽视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实际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师甚至对那部分孩子问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的态度比较冷淡,长此以往,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

3.不利于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小学教育不利于正确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原因分析。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质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甚至支持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方面,部分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扭曲学前正确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老师不顾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设定小学化课程,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为此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学校只在乎学校自身的升学率的高低。该理念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基础。

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一)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适宜的活动,老师须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依据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对学期目标进行确定,然后老师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特质,进行区域安排,让幼儿自主的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二)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特色办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兴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认为兴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儿家长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并且在他们的经济范围承受之内,都要求孩子学习。幼儿教育应遵循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园小学教育而言,家长的作用也不很大。现在,有些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对此,各地的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开展幼儿专家教育内容的相关论坛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准确的理解幼儿教育的核心观念。幼儿园要不断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更加多层化的发展。

(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投资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幼儿园办学趋势不好。为了纠正中小学儿童教育管理部门的倾向,政府应明确其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学前教育的有效领导和管理。总的来讲,政府的教育的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教育情况,对教育理念出台适合的政策。此外,政府还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九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我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以下是我这次调查的一些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0日到20xx年9月10日。

调查地点:艺术幼儿园。

调查内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种种表现和原因。

调查形式:采访胡园长,部分幼儿老师座谈会,走访家长,听课和幼儿一起游戏等。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问题和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种种表现。

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1、过度的照顾。

心理上的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而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

有的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大包大揽;有的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安和无助。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而形成自卑。

2、过多的否定。

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交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动,你会弄环的。”“你不会你还小呢。”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的志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3、要求太严格。

很多老师由于受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如“瞧亮亮画得多好,看看你画些什么呀!”“人家有八颗五角星,你才三颗,真让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这孩子什么都不会。”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很多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一)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害伤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二)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责备孩子,否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不利。

(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视孩子发展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四)增强幼儿的耐挫力。

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人要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获得自信。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成人要经常展示孩子的强项,使孩子获得自信。

通过本次调查,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我认为自信心真的是一种动力,可以推动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其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

我们班同学好些都有小黑牙。大人说是龋齿。什么是龋齿呢?龋齿是怎么形成的?都有哪些危害?该怎么预防?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

1、网络调查。

2、查阅健康书籍报刊。

3、与大人交流。

1、龋齿的形成:

龋齿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菌斑侵蚀作用和牙齿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

2、龋齿的危害:

龋齿的病变,是由浅到深,由小到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逐渐发展加重的。人们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就是对牙髓炎症状的典型描述。

3、乳牙龋齿对儿童的影响:

首先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直接造成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最终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对恒牙也有危害,它能殃及以后生出的恒牙,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继发尖周炎可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牙体缺损或早失,易致乳牙列变短,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

4、龋齿的预防:

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控制蔗糖食入量;从2岁开始养成孩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刷牙,最好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帮助牙齿利用唾液中的矿物质,在受到细菌侵蚀后对自身进行修补,帮助坚固牙齿,预防蛀牙。刷牙时要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包括唇面、舌面、咬颌面,时间为3分钟。如果孩子患了龋齿,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一

调查地点:商州区幼儿园。

调查对象:全园教师。

调查人:鱼洋萍。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测查方法:个别测查法。

(三)测查步骤: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我园教师20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初海以上审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七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测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1%,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根据以上测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展。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

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二

全园教师。

鱼洋萍。

一、测查目的。

二、测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测查方法:个别测查法。

(三)测查步骤: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我园教师20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初海以上审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七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测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1%,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测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3、从19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三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刻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19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19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刻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刻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四

幼儿园,顾名思义是为幼儿设计的教育之所,主要对象是三到六周岁的儿童,为了使儿童身心、智力得到良好发展而进行幼儿园教育是很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对三到六周岁的幼儿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年龄特征,通过为幼儿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条件,提供各种活动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的上课方式,他强调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获得经验,以游戏为主,而不像小学呢样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

幼儿园分日托和全托两种方式,前者是幼儿早晨有家长送托,下午接回;后者则是幼儿昼夜均生活在幼儿园内,只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由家长接回。其规模大小由班级多少来衡量,五个班以下为小型幼儿园,六到九个班为中型幼儿园,大型幼儿园则由九个班以上组成。

幼儿园因其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保教活动的独特方式,局限了其设计模式,最大差别就在于其设计应表达出“儿童化”、“绿化”、“美化”等要求。

首先,为了避免外界的影响,幼儿园的主入口选择一定要尽量远离人流嘈杂的主干道。

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都区别于成人,因此建筑设计中既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健康发展,又要避免不利条件带来的危害。如,要保证足够面积的室外场地,以便让幼儿能获得阳光浴、光浴、水浴的锻炼,促进身心的发展;在建筑环境中还要提供多项体育运动设施和绿化,使儿童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另外,幼儿对外界感知能力很强,尤其是色彩,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也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

另外还要注意幼儿的尺度特点,从环境设计、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到窗台、踏步等细节都要设身处地考虑到这些都是为幼儿使用的。

xx市第三幼儿园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园舍面积4486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设大中小及托儿所共十四个班。

此幼儿园西、北两方向临城市道路,由于西面道路是主干道,所以主入口设在北面,次入口在西面,分南北教学楼,建筑总平面呈回字形,南北教学楼,西面是音体活动室,东北方向是教师办公室,西南面分布厨房,将中心设大面积绿化及器械游乐设施,并布置有沙坑、戏水池等供儿童玩耍,总平四周均是绿化。

该幼儿园为全托制,故平面功能分区将四个班的活动室布局在一、二层,各班卧室集中设置在三层,有利夜间集中管理和安全,室内设计则充分考虑到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装饰。

此幼儿园设施相对齐全,室外中心巨大游乐场地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场地,丰富的楼面设计,温馨的活动室,趣味走廊等都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设多处小径,穿插在建筑四周,幼儿进入园中,经过主入口的晨检,由活动场小径进入教学楼,教学楼内设有活动室,卫生间及儿童宿舍,储衣间。教室则有主入口进到办公室,再到教学楼进行教育。后勤则通过次入口进行货物运送和垃圾输送等。

空间由空旷的中心活动场地分散式向四周展开,室内外衔接自然。

立面设计比例符合儿童自身角度要求,多处镂空的建筑造型给孩子开阔感,建筑形体、色彩的外在表现让孩子们获得亲切感。

xx幼儿园坐落于盐城行政中心东侧,政府住宅小区—xx花园内。有大、中、小、托十七个班级,园舍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4500平方米,园所颇具简欧风格,外部通透开敞,内部相互连通,区域动静分明,空间收放有致,格调独特雅致。

幼儿园主入口朝北,次入口虽也朝北,但两者拉开距离互不干扰。

建筑主要居西北面,次入口处设杂物院,器械游戏场地和集中游戏场地设于南面,使儿童在游戏之中充分享受日光浴。

幼儿园为四层,首层除了两个活动室,一个儿童浴室和衣帽间,其他均为服务空间或后勤空间,如入口处的传达室,晨检室,园长室,办公室等,另外,厨房,库房,贮藏间也在一层。

二层三层则主要为儿童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儿童卧室,卫生间和教师办公室,音体活动室在二层,三层有一屋顶活动场地。第四层则为教具制作室资料兼会议室,办公室和一个多功能厅。

建筑立面造型很丰富,墙面用粉红、白等暖色调装饰,部分墙面还画有各种启蒙意义的壁画,使儿童感觉到温馨、舒畅。

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发儿童兴趣,使其健康发展,幼儿园还设有海底世界长廊,开心农场种植园等趣味性设施。

我们小组调研了洛阳一拖七号幼儿园。

七号幼儿园西、南两方向临路,主入口开在南向中间部分,次入口开在西北角,西南两面用栅栏围墙,基地总形状呈东西向宽的长方形,建筑部分在东侧,共四层,呈回字形分布,通过长廊联接,室外活动场地据西,西侧靠墙处是一占场地二分之一的绿化带,布置有三十米直跑道,沙坑、戏水池等,向东二分之一场地用橡胶地面,布置有器械游戏设施,广阔的空间加上良好的朝向给孩子们制造了健康成长的游戏氛围,并且充分享受到三浴。

由主入口进入大厅兼展厅,展示有幼儿园模型和一些图书,并布置有花卉,大厅两侧则分布院长室,晨检室,传达室等服务型用房,音体室,舞蹈室,会议室分布在大厅右侧,左侧则是值班室和教师用卫生间。通过卫生间旁边的楼梯上到二楼。

东侧建筑一层部分主要是厨房和贮藏室,通过廊子连接南北建筑,西侧是由建筑到活动场地的过渡。二三层通过空中连廊联接南北建筑。

幼儿生活用房主要集中在北边建筑和南面二三四层,共有中小型班十二个,生活用房基本上由儿童卧室,教室,卫生间和贮藏室穿套式组合。幼儿学习累了可以到温馨的卧室进行休息,也可以很方便的出入卫生间。

建筑造型通过圆拱与柱的结合使其表现亲切,自然,红蓝色的墙面也带给孩子们趣味感,儿童生活用房依据儿童心理布置墙面,装饰也很温馨。

一、课程设计目的。

建筑设计专用周是为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地分析,培养我们审视和观察建筑的功能、流线、空间等能力,然后自己在已获得条件下进行建筑设计,提高我们的制图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幼儿园设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设计,因为其服务对象很特殊,是三到六周岁的幼儿,他们在身体心理方面都处在发育时期,而幼儿园为他们提供这个场所,因此,幼儿园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需求。

这次幼儿园总建筑面积要求是300平方米,包括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等三大类,。

生活用房主要有儿童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贮藏间,还包括音体活动室等,其中,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必须紧密联系,方便儿童的正常生活,活动室作为教育儿童的场所,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平面形状、比例及自然采光和通风,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有利于疏散,还应该注意好的学习环境和朝向,以便儿童学习的高效性,室内装修,墙面颜色也要尽可能满足儿童欣赏需求。

服务用房主要有隔离室,晨检室,值班室,办公室,保健室等,这些用房属于服务性的,大部分为成人所用,也是儿童所必经的,如儿童每天都要接受晨检,保健室和隔离室也为儿童设计。由于服务用房功能要求,其位置应接近主入口处,同时与生活用房有一定的联系。

供应用房有厨房部分和洗衣间等组成,主要解决儿童衣食问题,和生活用房可相对分离但也要有联系。

另外,对于儿童而言,健康成长的最主要的方法不是学习,而是游戏,他们更多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也是他们的心理所必需的,因此应该加强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如,为了使儿童充分得到三浴,室外活动场地应该有南向采光,并配备一些儿童游玩所必需的器械设施,还应布置最基本的儿童三十米直跑道,沙坑、戏水池等,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幼儿园,大面积的绿化是相当必需的。面积允许的话,还可设置花房,动物饲养舍等房间,使儿童全身心的接触自然,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

建筑总平面应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出入口,道路,绿化、卫生消防等问题,幼儿园是一个对静有相对需求的建筑场所,因此应合理选择主次入口,避免嘈杂的人流对其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五

世纪之初,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幼儿教育下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水平已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那么,近6年来,在逐步将《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途径?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教师自身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取得哪些经验?又遇到哪些困难?我们特此做了一问卷调查,以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并试图就现实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思考。

20xx年10月,我们在广州市荔湾区的幼儿园随机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回收71份,回收率为88.8%,全部为有效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由反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四大部分构成,每部分又分若干个具体问题。前三部分主要是客观题,采用填空式或选择题形式;最后一部分为主观题。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1)幼儿园基本情况,如名称、地址、性质、幼儿班数和人数等;(2)幼儿园园长与教师基本情况,如园长和教职工年龄、学历、教职工的稳定性和待遇、教职工工作时间等;(3)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途径;(4)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困难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问卷由各幼儿园的园长或业务园长根据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填写。

幼儿园的性质是制约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71所幼儿园中,私人办园比例最高,达45%,近总数的.一半;其次是集体办园(占18%)、企事业单位办园(占15%)、教育系统办园(占14%);街道办园所占比例最低,为8%。比较而言,私人办园发展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力军;而通常所说的公办园、街道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比例逐年减少。这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企事业单位改革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教育系统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较好,主要表现为幼儿园领导重视、外出学习机会较多、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等。而部分幼儿园因为园领导不重视、教师人数不足、外出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流动性较大、专业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原因,无法保障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权利和机会。

(二)幼儿园师资情况园长、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发展之根本。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园长学历具体情况是:有57%的幼儿园园长已取得大专学历,37%的园长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6%达到本科学历,除个别以外,园长们取得的学历都是学前教育专业。与10年前相关资料对比,幼儿园园长学历有明显的提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园长的学历提高是通过在职学历培训完成的。这反映了幼儿园园长非常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园长素质的提高也是保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

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也有明显的提高。从教师职称的统计数据看:12所幼儿园拥有幼儿园高级职称的教师,28所幼儿园拥有幼儿园中级职称的教师。教师学历的统计结果是:21所幼儿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专科学历教师比例占30%以上的幼儿园有40所,具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高于中专学历的教师比例的幼儿园有24所之多。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同时给一些负责和管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门的在职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幼儿园教师对更高层次的学历培训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各种培训内容、形式等的要求也更趋专业化,普遍希望培训能与信息时代的特点、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相适应等。

另外,关于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调查结果如下:有25%的幼儿园工作人员每日工作的时间是在8小时以上,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的占63%,少于8小时的仅占6%。从数据统计上看,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不算过长,但要注意的是:幼儿园一般中午有一至两小时的午休时间,而真正能有空间有时间午休的教师并不多,这些时间往往被很多教师用来备课和准备教具;另外,幼儿园教师下班后加班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往往会更长。在统计中我们还看到很多单位上班时间改为8点30分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也推迟了,但在71所幼儿园中仍有49所(占69%)幼儿园教师的上班时间在7点30分到7点45分之间。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间偏长、上班时间较早,同时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因素,造成一定比例的幼儿园教师生理、心理出现疲倦状态,有些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幼儿园教师主动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在职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成长,就显得较为困难了。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方面,各幼儿园都表现出十分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外途径中,专门机构培训以30.5%的比例高居榜首,其他依次是参观、观摩学习、学历培训、区和片教研活动、专家讲座。而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内途径方面,比例高达42.9%的园内教研活动是最主要的方式,其他依次是园内观摩、业务学习、培训、阅读书报刊、传帮带活动等。专业途径的多样化说明了幼儿园教师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途径,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教师本人都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看,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教师人数不足、外出影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园内各种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部分幼儿园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立幼儿园信息渠道欠畅通,等等。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看,上班压力大,工作量也大,教师身心疲惫,用业余时间参加专门机构培训较辛苦;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从幼师中专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在进行学历进修时难以处理好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幼儿园园长支持度不够,有关专业成长学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专业成长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一个人一生成长的影响已得到所有人的共识。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9年的教育政策分析就指出:幼儿教育是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

幼儿教育的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如20xx年2月颁布实施的《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认定标准》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为其中的一项指标,且为必达指标。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使教师认识到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如何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权利呢?笔者认为,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行政审批或评估中应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定期评估,使幼儿园行政领导切实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证,并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同时使幼儿园教师也认识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由个人的喜好决定是否参与,而要把自身的专业成长当作一种义务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义务。其次,承担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级教育业务部门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考虑教师在职培训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普遍性的问题,组织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比如,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课程内容要个性化、多样化,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水平,又能帮助教师更科学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训形式、时间要灵活机动,不要让教师把专业成长看成是一种负担,视为“被动学习”,要避免造成教师生理和心理疲倦。

(二)重视幼儿园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不能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近几年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非常多,如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幼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幼儿教师工作心理压力大;社会和家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和变化,幼儿教师无所适从;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时间偏长,工作的强度与收入不成正比;幼儿教师自身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持否定态度,等等。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看法和参与的积极性。有教师认为,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晚上或周末还参加学习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也有教师认为收入不高,学不学都一样,即使参加了也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面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目前不可能依靠某一个部门或某一单项措施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析幼儿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原因都源于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态度。在这方面,各级幼儿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或幼儿园行政管理者都应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做相应的努力,以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提高教师参与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让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心理、精神状态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只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学习,做到“张弛有度”、有效调节,身体健康才有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幼儿园教师看到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在心理上产生对自我以及工作的认同感,把教师这一行看作是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理想;同时要让每一个教师学会从工作中体验快乐、成功和自信,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逐渐减轻或消除对职业的倦怠现象,从而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重视专门机构培训,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的统计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无论是园外还是园内方式都很多,而且幼儿园上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非常重视。我们发现,专门机构培训以30.5%的比例高居园外途径的榜首,比第二高比例的参观、观摩学习要高近7个百分点。这说明专门机构培训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反映了专门机构培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师继续教育出现校本培训、专门机构培训、网络远程培训“三头并进”的新格局背景下,专门机构培训以其独特性必然成为其他两种方式无法代替的重要方式。与另两种继续教育方式相比较,笔者以为专门机构培训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专门机构培训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组织性、计划性。各级业务培训部门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经过专门的课程评审,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保障。其次,专门机构培训主要采用面授方式,在此过程中师生能直接交流,能更好体现和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与学的过程,效率较高。第三,专门机构培训有专业教师、幼教专家、大学教授组织教学,能让幼儿教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第四,能与其他幼儿园的教师一起学习,形成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第五,专门机构培训相对有更多的强制性,如上课时间、地点固定,能更好保证学习的效果。

在我国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格局中,专门机构培训工作主要由部分高等院校和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在提高专门机构培训实效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基本工作:第一,在每个继续教育周期内所有课程的设计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课程的设计和开设不能随意,要根据所辖全区域幼儿园教师的总人数考虑一个周期的总课时数、不同类别课程的比例和课时数在整个周期内的分布。例如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开设的课程相对中间几年的要少些,因为第一年许多教师认为后面时间还很多,最后一年许多教师已经修完所有学分。第二,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专门机构培训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同时可以结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观摩、专家讲座等形式,让教师有兴趣参加学习,真正做到参与培训的教师有所收获。第三,培训要考虑幼儿园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对新上岗教师、骨干教师、幼儿园园长、保育员等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进一步探索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

以上提到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如上班压力大、工作量较大、用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时较难处理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园长支持度不够等。解决这些困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的探索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幼儿园教研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中,笔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其中一种探索是将一般性的幼儿园视导制度、全区幼儿园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结合在一起,试图建立一种更新更有效的“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制。实践证明,这种探索很有积极意义,效果理想,得到绝大多数参与教师的肯定。例如20xx年7月4日、5日我们在广州市荔湾区荔贤幼儿园举办了《荔湾区荔贤幼儿园音乐教育经验展示与研讨》活动,活动内容有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观摩与评价、音乐教育教学的专家讲座、幼儿园教研活动展示等。参加人员主要是区属各幼儿园的行政负责人或音乐教学骨干,约80人。从参加人员的反馈来看,他们充分地肯定了活动的价值,均表示收获很大。这种教育机制或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活动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教育教学观摩也有活动评价,有专家讲座的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活动展示,有教育教学活动展示也有教研活动展示,其间还渗透教师参与、提问等环节,所有教师既是观摩者也是参与者,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以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后进行的活动评价为例,在评价中教师各抒己见,彼此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参与的教师能逐步形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分析教育教学现象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理论认识、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园在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方面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探索。如以园本教研或科研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等。笔者认为,如何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更科学,需要所有的幼教千作者来共同探索、共同努力。

幼儿园调查报告分析篇十六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20xx年5月~6月。

访问法、谈话法。

徐成秀。

“玩”在日常生活谈话中使用之多,没有人会去追问“什么是玩”。所谓的“玩”,也就是游戏。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包括游戏、学习和劳动。各种活动形式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各年龄阶段占有不同的地位,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在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游戏观。

转载自 COOCo.NET.Cn

1、把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对立起来。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过程。而游戏,我们通常认为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如教育活动来的直接、具体。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怎样去解释孩子“为什么这样玩,不那样玩呢?”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搓汤圆。”问:“搓汤圆干什么呢?”答:“喂宝宝吃。”显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都是有目的、有结果的,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他们在自主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教育活动一样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把游戏仅仅看作是一种调节剂。

下,在不定期不定时的状态下高兴的参与来打发时间,游戏仅仅成为孩子学习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

3、轻视游戏的价值,更重视教育。

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格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通常的表现为对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素质的关系的定位。上课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游戏是幼儿自发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游戏能否成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看的更重。游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为目的的,但对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统治着幼儿园教育。

(二)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不利。

1、游戏时间不足、空间狭小。

为了让孩子能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让家长也看到孩子在园有明显的知识效果,孩子们基本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整天都沉浸在读写算中。即使有了幼儿的游戏,也是经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个地方,活动范围也受到班级界限的约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们一般采取让孩子活动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戏材料单一。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提供单一的材料,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一般就是为孩子提供室内结构游戏、户外大型玩具,如创造型游戏和冒险性游戏参与很少。

(三)教师在孩子们游戏中充当导演者、指挥角色,游戏并非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

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过分的强调施加给幼儿的压力,让幼儿并不能自主的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始终扮演着导演者、指挥者的角色。

(四)游戏在教育教学不能很好的融合起来。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一般认为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的单边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教师们孤立的来看待游戏和教育,所以都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

(一)加强宣传和学习,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是基本活动、主导活动。

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频率最高。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游戏,即便是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幼儿也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游戏是孩子最经常的活动。

2、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游戏是幼儿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同步,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注重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

1、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游戏时间。

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时间,例如“娃娃家”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娃娃家”里应能容纳5、6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2、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3、营造宽松、自由、积极的游戏氛围。

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在游戏中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一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为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达成立体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也才可给予儿童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