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在写总结之前,要透彻理解要总结的内容,找到其中的关键点。请大家积极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并自觉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一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因为:(一)它形式灵活,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运用抒情方式。(二)它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者的叙写中,我们能直接听到作者的声音,感受到他的脉搏的跳动。这两点,除诗歌以外其他体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选用最含情的典型材料,与细节;恰当的安排语言,从语言的节奏里传达感情等等。这里要简要讲讲“托物言志”的问题。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作为间接抒写感情的艺术手法,在诗歌和散文里经常为作者所采用的(在多数情况下,它也常常要辅之以直接抒情)。《白杨礼赞》里的白杨,就是有所托物的:“我要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月色映照下荷塘幽美而又有些阴冷、寂寞的景色,恰恰就是他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的抑郁心情的写照。用这种手法来抒情,蕴涵深厚,更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在运用这一手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写“物”必须“形”真“神”似,“物”与“志”、与“所寄托”之间必须有某些相似或联系处。《白杨礼赞》里所写的白杨,其外形的质朴、参天耸立以及不畏严寒等,不正是它的形象吗?这形象,可以很自然地引起我们的联想,从而看到它与正在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我国北方农民的某些明显相似之处。
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作者应推敲字句,讲究语言优美,就这一点说,也同诗歌有些相近。
从许多作品看,优美的散文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精确、凝练。准确、凝练,就是用最恰当而又尽可能少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写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渔民。开头写“我”初见“老泰山”时的情景,写到海浪是由无数浪花汇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点浪花”,别看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这无数“老泰山”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本文的主题。开头写海浪,有衬托、比喻作用,正是为了写人,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其语言又是何等的精炼。
(二)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就是写人、绘景有声有色,微妙微肖。冰心的名篇《樱花赞》之所以有魅力,除内容外,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美,应试重要原因之一。
(三)语调和谐,读来顺口。针对近几年来散文作品不甚重视语言,特别是有些作品不能朗读上口的问题,不少老作家都有些意见。曹靖华在《谈散文》(见《飞花集》)里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节奏,讲音调的和谐。也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优美的语言,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朴素,有的辞藻华丽,只要它们有充实、正确的内容。就“浓装淡抹总相宜”,不能因个人的偏爱而排斥其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初学写作者总以为辞藻华丽才是美,有些人甚至不管有无必要,总爱滥用形容词与感叹词。“英雄的八亿中国人民,正以翻天覆地,移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威威武武,奔勇向前……”类似这样任意堆砌,华而不实的语言,是应当坚决避免的。我们认为,优美的语言,首先应表现在内容的正确及语言的精练上。“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说散文》)。徐迟的这段话,讲的是很深刻的。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二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选取xx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几篇优秀作文的入题技巧: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三
现在看见很多人喜欢和读散文诗,但是有的人对散文诗的基本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现就仅仅个人来谈谈散文诗的写作和欣赏的方法。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四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因为:(一)它形式灵活,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运用抒情方式。(二)它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者的叙写中,我们能直接听到作者的声音,感受到他的脉搏的跳动。这两点,除诗歌以外其他体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选用最含情的典型材料,与细节;恰当的安排语言,从语言的节奏里传达感情等等。这里要简要讲讲“托物言志”的问题。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作为间接抒写感情的艺术手法,在诗歌和散文里经常为作者所采用的(在多数情况下,它也常常要辅之以直接抒情)。《白杨礼赞》里的白杨,就是有所托物的:“我要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月色映照下荷塘幽美而又有些阴冷、寂寞的景色,恰恰就是他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的抑郁心情的写照。用这种手法来抒情,蕴涵深厚,更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在运用这一手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写“物”必须“形”真“神”似,“物”与“志”、与“所寄托”之间必须有某些相似或联系处。《白杨礼赞》里所写的白杨,其外形的质朴、参天耸立以及不畏严寒等,不正是它的形象吗?这形象,可以很自然地引起我们的联想,从而看到它与正在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我国北方农民的某些明显相似之处。
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作者应推敲字句,讲究语言优美,就这一点说,也同诗歌有些相近。
从许多作品看,优美的散文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精确、凝练。准确、凝练,就是用最恰当而又尽可能少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写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渔民。开头写“我”初见“老泰山”时的情景,写到海浪是由无数浪花汇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点浪花”,别看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这无数“老泰山”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本文的主题。开头写海浪,有衬托、比喻作用,正是为了写人,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其语言又是何等的精炼。
(二)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就是写人、绘景有声有色,微妙微肖。冰心的名篇《樱花赞》之所以有魅力,除内容外,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美,应试重要原因之一。
(三)语调和谐,读来顺口。针对近几年来散文作品不甚重视语言,特别是有些作品不能朗读上口的问题,不少老作家都有些意见。曹靖华在《谈散文》(见《飞花集》)里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节奏,讲音调的和谐。也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优美的语言,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朴素,有的辞藻华丽,只要它们有充实、正确的内容。就“浓装淡抹总相宜”,不能因个人的偏爱而排斥其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初学写作者总以为辞藻华丽才是美,有些人甚至不管有无必要,总爱滥用形容词与感叹词。“英雄的八亿中国人民,正以翻天覆地,移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威威武武,奔勇向前……”类似这样任意堆砌,华而不实的语言,是应当坚决避免的。我们认为,优美的语言,首先应表现在内容的正确及语言的精练上。“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说散文》)。徐迟的这段话,讲的是很深刻的。
转载自 cOOCO.net.Cn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五
散文。
是一种写作方式,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对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尤为欠缺。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精神生活不够纯,生活阅历不够多,方法技巧不到位。
也许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基本上读得懂他人的文章,也能够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景可描,有话可说,但是要能够领会托物言志散文的主旨,并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做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现状,能够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足,文化修养更加高雅,品格志趣更加富有,情感体验更加充实。
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更是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恰好是一个很好的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途径。
托物言志散文中富含优秀的精神品格、健康的情感价值、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是民族精神,因此抓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六
有人说,诗歌的特点是在“诗”字上,杂文的特点是在“杂”字上,散文的特点是在“散”字上,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散文的“散”,除包含无音韵、格律限制的“散”体语言(此乃散文与诗歌的区别)这层意思外,主要指的是小说、戏剧的写法方面的“散”。就表达方式说,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的灵活运用。如记叙型散文,虽以记叙为主,作者作者却能随时站出来抒情或议论,有的可以抒情成分多一些,近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虽以抒情为主,却都离不了叙述和描写,有的又和议论相结合。就结构说,散文要散得开,它围绕主题和中心线索,可以时而写现在,时而写过去,海阔天空,挥洒自如。所以,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鲁迅全集》第10卷154页)。这写法的“散”,是散文的特点和长处。散文贵“散”不散,就写得呆板,思路不开阔。难于更好的表现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而不乱的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篇散文最后把散开去的插叙收拢到中心线索上来了。主题,像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把所有片段材料组织成一束整体。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中心,紧扣题目,又是它散而不乱的原因。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七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若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就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用优美的文笔,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会是上乘之作。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八
同小说,剧本比,散文的篇幅是短小的。唐代柳宗元《永洲八记》之一的《钴鉧潭西小丘记》,只有四百字。有叙事、有议论,不仅写景细致生动,还表现了他抑郁的情怀,很耐人寻味。宋人周郭颐的《爱莲说》更短,不过四百来字,因为散文不像小说、剧本那样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题材也可以显得十分广泛了。还可以以一些片段作为材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凡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所有这些无法用小说或剧本反映的内容,却往往是散文的好材料。
题材广泛,特别是在“小”题材方面有宽阔的天地,是散文的主要特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这一个特点,使散文更迅速的从不同的生活侧面来讴歌,来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散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需再题材上费什么气力了。这里,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二)、把所写的人、物和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从深处去开掘其思想意义,即应能从浪花见激流,赋予“小”题材一“大”意义。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的内容是:在百草园捉蟋蟀、拔何首乌、捕鸟雀;回忆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在三味书屋时所见到的先生的严厉,学生的向往自由生活及偷偷地画画等情景。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片片段段,而这些片段,一经鲁迅先生连缀在一起,就反映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即通过对从百草园欢畅生活到三味书屋呆板岁月的叙述和描写,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腐朽。鲁迅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六年,当时正是文化领域的反动势力提倡“整理国政”、“尊孔读经”的时候,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鲁迅先生写了这篇向封建势力进攻的很有战斗性的文章。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九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
小学生活。
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了。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一点联系都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并且,如果思维能够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我曾站在故乡坍圮了半壁的城墙上,望着披着袅袅晨雾的日出,听着黛绿色树影中呼啸而过的火车声响,独自彷徨,忽然看见稻田里那绰绰弯曲的背影,想起不远处耕种的爹娘,手心的汗浸透了这薄薄却很沉重的几张素宣,心中悄悄旋起一股小小的龙卷风。无论我所向往的地方,是绝域萧条的山川大江,还是细雨潺潺梦境跌落的山冈,是铁血班驳的断章还是沉默的寂亡,是逶迤的一马平川还是弯曲踞蹐的千沟万壑,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还是像我以前那样徒增马齿一如既往的凭依栏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亮。
无论怎样,我都不想再对未来的天堂多做幻想,我也想许下亘古不变的诺言,我也想抛开一切荒芜与苍凉,我也想象惊寒的大雁一样摆个大大的人字,兀傲的让眼皮下庸碌的万物抬头仰望。可是谁来告诉我,谁能?谁允许?连时间都会不屑的讥讽我,休想。嘴角蜷缩着一丝苍凉的苦笑,我何尝不是那些昂着头仰望的庸碌中的一颗沙砾。突然想起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对范柳原说的一段话,“你们外归的人好,初次瞧见这里的人事,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大了,你怎么分的清,哪一部分是他们,哪一部分是你。”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
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一点,就是其细腻的描写,在叙事性小散文中,我们可以按照一般的记叙文,构思好我们整个文章的框架,然后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同时,加入环境描写以及一些人物描写,这样作文的气氛就渲染出来了。
在抒情性散文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借景抒情,也就是将人物感情融入到景色描写当中去。所以,首先要选择景物,接下来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进行描写抒情。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散落的枫叶铺满了林间的小路,连蝉名声也听不到了。空气中一丝丝的清凉袭来,哎,这恼人的秋天终于来了,我的心情也低落了起来。
需要注意,在这里环境描写和人物心情要统一。有同学这样写,
四周死一样地寂静,阴风嗖嗖的吹着,街上灰蒙蒙地,只有几片树叶诡异地飘着,我的心情好极了,欢天喜地地唱着歌。
这样就很不协调了。
清冷的天气开始肆虐了,垂头丧气的枫叶挤满了林间那条可爱的小路,婵儿们吓得躲了起来,空气中的凉气虽不重,却吹出愁云密布。
这样的文字让人一读就知道,今天的心情不好。
04总结感情。
触发点、线索和描写三个要素是进行散文拼贴时必不可少的部分;。
感情触发点是主要方法,线索和描写都是写辅助方法;。
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三大方法一试身手啦,写得一手漂亮的散文,三步修炼文艺范儿。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一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xx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议论文在体式上的变化小而且相对固定,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批驳式,常用的就此几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杂文又不易掌握;议论文需要较高的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些论题(如“规则”)甚至需要专业知识和理论准备。因此,考生要想突破“深刻”“透彻”的标杆而获得发展等级之高分比较困难。其四,考生自身喜好的原因。议论文是晓之以理,记叙性文章是动之以情。中小学生正处于情商高涨之际,喜闻乐见的自然是情节生动、情感丰富的叙述抒情类读物。议论文阐发事理,一般人感觉枯燥,思路难以形成。然而,写作记叙性文章非高考应试之专利,文体不限非永恒。新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最新“考试说明”也要求考生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应用文等。xx年北京市高考以“说‘安’”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明确限定了文体。因此,议论文的写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尽快掌握其写作要领。
对于议论文应试训练,要达到快速高效之目的,其基本写作技巧为。
第一,进行“体式”训练,迅速掌握几种常用体式。如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文学评论、思想评论)、批驳式,不怕形成套路。像写作证明式的议论文,可按照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围绕中心论点从事理两方面选择论据进行论证)、解决问题(根据论证推导或归纳出结论)的.结构行文,使学生掌握基本框架,了解怎么写。
第二,强化对考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事物进行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知与行、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局部与整体、全面与片面、宏观与微观等等关系分析。训练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例如让学生对“位置与价值”、“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忘记与铭记”等等进行辩证思考。
第三,训练选材能力。拒绝不健康的材料,避开人人都知道的材料,摒弃老掉牙的材料,点石成金翻新旧材料,巧妙使用教材上的材料,摘录报刊杂志上的鲜活材料,收集自己周围的新材料,使作文材料新颖别致,论证力强。
第四,巧妙构思,快速入题。议论文要做到围绕中心论点论证深刻,就必须注意构思。一般来说,当一个题目、一个话题或一则材料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在审题之后,就应迅速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或拟出一个论题,然后根据已确立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提出问题,先问它一个“为什么”(或“什么是”),再问它一个“如何”(或“怎样”),这样思路就打开了,就能快速入题了。例如xx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阅读了提供的材料、话题及要求后,确定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定为: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接着提问:为什么说“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然后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选择论据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这样,既打开了思路,又未曾跑题,真正是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做了。当然,上面说到的发问方式,可部分用,亦可全部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二
窗外的雨缝补着大地。
敲打着窗棂。
我在一首轻音乐中感动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一首诗牵引着我的思绪。
将时间拦截。
我本没有抒情的意思。
可那些小精灵。
它们古灵精怪地。
朝我挤眉弄眼。
攀爬于指尖。
我也只好借助于。
一杯香茗的推波助澜。
将它们从寂静中领养。
让它们在一张纸上跳舞。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三
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和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作品,来领略一下语言和意境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阅读诗人何三坡的诗歌作品《麻雀》。
《麻雀》。
雪在大山下降落。
房屋蹲在雪地里。
屋顶上蹲着炊烟。
麻雀们打扮成。
秋天的叶子。
从树杈上落下来。
又顷刻间。
回到树上去。
短短数语,诗人却已利用优雅的语言和意境,向我们敞开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雪在大山下降落/房屋蹲在雪地里/屋顶上蹲着炊烟”,在这三句简单诗句里,我们能体会到一种很美的意境,这是一种有形意境,“洁白的雪花,房屋,雪地,炊烟”,几个朴实的物象,在不经意间,已起落有致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已营造了一种特别雅致的意境和氛围,源自大自然的宁静与圣洁,引人入胜,又令读者浮想联翩。而“从树杈上落下来/又顷刻间/回到树上去”,实际上也算是一种有形兼无形的意境了,在这种无形的意境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麻雀,叶子,树木,还有一种视觉和思想的辽阔,有着不少感悟和思考,严寒下动物们乐观生存,努力向上,对于人类,实际上又是一种多大的鼓励和感恩。
“麻雀们打扮成/秋天的叶子/从树杈上落下来/又顷刻间回到树上去”,在这里我们还能领略到诗人语句和叙说的优雅,“麻雀们打扮成/秋天的叶子”,几乎没有过多的修饰,而带给读者的却是无比干净和明朗,“从树杈上落下来/又顷刻间回到树上去”,在安静的画面里,突然峰回路转,可爱的麻雀向上飞起,带领读者的视线上升,上升,在不经意间,宁静的画面在动,向上飞翔和超越。短短的诗歌作品也由此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我们足够领悟到了语言和意境给作品和读者带来的巨大魅力。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那么我们再回过来,带着节奏与韵律的品味,来欣赏先哲现代诗人的佳作。
再别康桥(节选)。
诗人;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在诗人把握下,诗人打开的叙说仿佛一湖水美丽的涟漪,带着清凉和透彻,渐渐荡开在读者面前。如果轻轻朗诵起来,就更有一番滋味了,那缓缓打开的美丽而恬静的物象“云彩,金柳,夕阳,新娘,……”“轻轻的走了,轻轻地来了”,一幅幅春天碧绿的画面映入读者眼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真是温暖而心动,惬意而轻快,柔情并美妙,又仿佛一曲曲轻轻的歌儿,回荡在我们耳边。
这也就是很多诗人以为的,现代诗歌,不仅是诗,更是一曲优美的歌儿。纵览诗人的作品,品味其完美的韵律和意境,我们才知道,现代诗歌,有着多么巨大的魅力,令人陶醉。
而在数十年后的今天,现代诗歌翻越了无数个台阶。今天的现代诗歌完全是自由的,充满个性,它们大气,奔放,内敛,开阔,并无忧无虑。也就是说,在今天现代诗歌表达上,众多诗友也许抛弃了诗歌原本该具备的韵律,但节奏仍旧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个意义上说,节奏其实就代表了作品的一种气势,也可以说是一种风格,如果节奏把握得巧妙,它将成为诗人们的一种个性,也可能由此诞生各类风格,形成百家争鸣。
而灵动,则是指表达中蕴含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动感,使陈旧的画面鲜活,使静止的物象跳跃,使暗淡的颜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体再次重生!由此,我们可见灵动有多么巨大的作用,也由此可见,灵动的“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下面我们具体以诗来分析。
《冬日阳光》。
它们翻过墙壁,防盗网。
翻过紧闭的玻璃,纱窗。
轻轻跳下来。
游荡在房间里。
多么活泼的一群鱼啊。
它们穿金黄衣裳。
它们游弋在凛冽的空气里。
它们游弋在洁白的地板上。
我静静的看着。
仿佛寒冷的时光复苏。
仿佛那些欢悦的鱼儿,就。
游弋在我温暖的心海里。
在这首精致而短小的诗歌里,我们能领略到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带给我们的无比温暖与美好的感觉,浓浓的诗意贯穿其中。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新和灵动,此外画面感也特别强。在第一节“它们翻过墙壁,防盗网/翻过紧闭的玻璃,纱窗/轻轻跳下来/游荡在房间里”,在这我们看到了诗人清新的语言,没有琐碎和繁杂,而“翻过”、“跳下来”、“游荡”等一系列动词又恰到好处,由远及近,引领读者的视线和感官,清清爽爽。
在第二节,更是有一种意蕴的美感和动感,这里的冬日阳光被“默化”成一群群活泼的鱼,“它们穿金黄衣裳/它们游弋在凛冽的空气里/它们游弋在洁白的地板”,阳光本是安静的,甚至有静止之觉,而诗人利用巧妙的比喻和叙说,令安静的事物游动,令安静的画面跳跃,由此,则不得不叹息清新和灵动的神奇作用。
而在第三节,诗人则又巧妙地升华了动感,将画面的动感继续拉伸,利用灵动的句子,轻轻向上跳动,“我静静的看着/仿佛寒冷的时光复苏/仿佛那些欢悦的鱼儿,就/游弋在我温暖的心海里”,呵呵,阳光普照万物,也普照每个人的心海,“仿佛那些欢悦的鱼儿,就/游弋在我温暖的心海里”,温暖的阳光变成一群金色的鱼,它们温暖而热烈的游进来一个人的心房,也游进了读者的心房。如此温和与热烈,如此柔情与细腻,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欢欣!
说到拟人,我们都知怎么回事,而诗歌里的拟人,并不是单纯的比喻,如果是这样,那么诗歌就要丢失原本具备的诗意,语感和意韵。
诗歌中的拟人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个性的特点来咏物,如果表达恰当,甚至能让虚拟的人和真实的物共成一体,借人咏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拟。
下面我们来看看拟人法的神奇作用。
诗人:何三坡。
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
树叶们在晚风中浮起。
月光在木门上涌动。
呵呵,读何三坡的作品,总有着更多的感动和喜悦。在这短短的三句话话里,诗人利用寥寥数字,干脆利落,打开了无数美丽的意象,尽管短小,读起来却余香满口,意韵无穷。“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很明显,这是用的拟人法了,因为月亮不是人类,更不会穿上属于女人的漂亮裙子。
静夜。月圆。树叶晃动。月光洒落在木门上。伫立在夜里的诗人,看到皎洁的月亮挂在上空,晕黄的月光慢慢挥洒下来,美得令人浮想联翩的月亮,此刻在诗人眼内,不是一个没有温度和情感的物体,而是一个温柔并优雅的女人。“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什么的样的女人才会有如此的优雅和淡然呢?必定是温尔多情,必定是美到极至。
由此,在诗人笔下,将一轮明月拟人化为一个无比温柔并优雅女人,带着不可言说的华美和宁静;同时,诗人在借人咏物的这一刻,又以物喻人,也就是说,在将月光比喻成的女人,同时又将女人升华成月光的无限境界,这里诗人又默默无声赞叹了天下女人,象月光般皎洁,纯净的女人,正好是艺术的最大升华。
呵呵,写诗时咱们不必借用铅笔,有时候,语言就是最好铅笔,在我们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韵律,咱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幅比铅笔和白纸更加美丽的画面。而且,这些画面里,不只有美丽,粗犷,细腻,或朦胧,还有图画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优美的意境,诗意,以及打开的哲思,读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悠长。
下面,我们在诗歌作品里来感受一下素描法的魅力。
《深秋》。
广袤的大地。
湖水搁浅。接近枯黄的草。
灌木萧瑟。
狗尾草仍在翘首花白的等待。
清凉的风涌过来。
那些深黄的野菊花。
在舞动后。
打出轻轻的寒颤。
这里诗人很明显使用了素描的手法,利用诗歌语言来绘画,极好地打开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幅秋天遍布山野的画面,还读到了这些画面里所有事物的美丽和诗意。“广袤的大地/湖水搁浅。接近枯黄的草”,仿佛是一幅摆放在眼前的画面,背景是广袤的大地,这是远和大的视觉,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背景里的景物了“湖水搁浅,接近枯黄的草”,仍旧是背景里稍远一些的事物和景象,慢慢的,画面感在拉近:“灌木萧瑟/狗尾草仍在翘首花白的等待”,于是我们看到了低矮的“灌木”,灌木旁有“狗尾草仍在翘首花白的等待”。这就是诗人在第一节打开的画面。这个画面里我们还同时领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真实的颜色:搁浅的湖水,枯黄的草,灌木萧瑟,狗尾草花白的等待。在绘画作品里,诗人得花费大量时间和颜料来搭配制作各种颜色,而在诗歌素描作品里,则只需寥寥数语,便可达到画面所具备的大多感官,由此,又不得不再次赞扬文字的奇妙。
在第二节里,我们能看到画面感的升华,以及思想艺术升华。原来诗人要表达的不仅是一幅深秋的画面,还有更深刻的对大自然和植物不屈不挠的赞扬。“清凉的风涌过来/那些深黄的野菊花/在舞动后/打出轻轻的寒颤”,“那些深黄的野菊花”应该就是画面中的主体了,在描叙众多暗淡的颜色后,诗人最后指向的是一种“深黄色的娇嫩”。在深秋,万物枯涩,河水搁浅,唯有坚强而美丽的野菊花傲立在凛冽的环境里,即使“清凉的风涌过来”,骄傲的野菊花,也仅仅是“舞动后,打出轻轻的寒颤。”如果一个人,在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时,都能像这无名的野菊花一样骄傲和挺立,无视一切寒风冷雨,那么,这又该是怎样灿烂的人生风景!
感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写作手法。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释排比的结构和意义。咱们具体来谈谈排比在诗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诗歌语言里获取的力度与深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诗歌,不只是语言的诗意和表达的舒缓和清新,还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针对现状以及对一种光明和良知的唤醒,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留下“与其苟延喘息,不如从容燃烧”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唤醒过千千万万民众。
在和平的年代,咱们自然不必去呼唤光明,但对于生活里千千万万美好,善良,宽厚而纯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们都可尽情赞扬,并歌颂,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缕金色阳光,都蕴含了无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们去歌颂的。而在表达的力度上,排比不失为一个极度蕴含力度的方式。
下面我们来通过海子的诗歌作品来鉴赏排比的魅力。
《故乡》。
诗人:海子。
在黑夜里为火写诗。
在草原上为羊写诗。
在北风中为南风写诗。
在思念中为你写诗。
这首名为故乡的短诗,呈现在读者面前只四个短句,四个排比。然而带给读者的却是不一般力度和感受。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一点一点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细微,由弱及强,利用朴实的语言,极大打开了一种对故乡热烈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借用排比的叙说,热烈歌颂了思念中的故乡无比美好,此外还借用排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家园和生活的无比向往。
“在北风中为南风写诗/在思念中为你写诗”,这两句看似减轻气势的诗句,在一种无比思念和柔情中渐渐结束全诗。“在北风中为南风写诗”,看似不可能的逆向思维,却在前两个排比的随后,并未减轻对故乡的渴望或思念之情的力度,而是利用另一种表白来加大了叙说的力度,这里的“北风”可隐喻成诗人远方的居住地,“南风”则为远方思念的“故乡”,在诗人逆向的风里,不仅有无奈距离的现状,还有游子在远方对故乡深深的渴望之情,以及从不曾减少和削弱的对故乡的热恋,包括对未来家园和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故乡,远在他乡的诗人,在深深眷恋中无比温柔远望你,“在思念中为你写诗”!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我们知道,好的诗歌作品,必须具备一些内涵和深度,而隐喻又不失为诗歌体裁中一种能很好打开深度和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
在上一个鉴赏作品海子的《故乡》中,我们其实就欣赏到了隐喻的魅力,那么我们再来通过托马斯的诗歌作品《农村》来领略隐喻的作用。
《农村》。
诗人:r.s.托马斯。
谈不上街道,房子太少了,
只有一条小道。
从唯一的酒店到唯一的铺子,
再不前进,消失在山顶,
山也不高,侵蚀着它的。
是多年积累的绿色波涛,
草不断生长,越来越接近。
这过去时间的最后据点。
很少发生什么;一条黑狗。
在阳光里咬跳蚤就算是。
历史大事。倒是有姑娘。
挨门走过,她那速度。
超过这平淡日子两重尺寸。
那么停住吧,村子,因为围绕着你。
慢慢转动着一整个世界,
辽阔而富于意义,不亚于伟大的。
柏拉图孤寂心灵的任何构想。
在国外优秀的众多诗人和诗歌作品中,我一向偏爱托马斯和他的作品。作为威尔士二十世纪最强硬,最纯洁,最持久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多次获得多种诗歌奖项,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在上面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多处使用了隐喻。“倒是有姑娘/挨门走过,她那速度/超过这平淡日子两重尺寸”,这里的姑娘隐喻成“时尚”,也同时无形隐喻成美的概念和代名词。
“那么停住吧,村子,因为围绕着你/慢慢转动着一整个世界”,这里诗人将村子隐喻成全世界,带动村子里所有人和物象转动。在这个诗歌作品中,诗人这样的隐喻思维新颖,也奇特,在一瞬间带动读者思想,简单,有力,而又让人不可思议。
“修”,指修饰,“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是指在表达语言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尽可能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我们知道,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歌有着与别的文学体裁不能比拟的细腻与柔情,所以更需要修辞的运用来达到诗意化和个性化。而修辞的巧妙把握和利用又是重要的,如果不使用修辞,那么诗歌必定是不能成诗歌的,而如果修辞泛滥,则诗歌语言难免会繁琐,拖沓,如同浓妆艳抹的女人般粗俗,令人索然无味。
在几年前,我的好朋友落日惊鸿曾送我一句话:“与其下笔如神,不若削字为诗”,细细想来,全是道理。由此可见修辞的节制,又是多么重要,而节制运用修辞,难免又是一门学问了。
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作品中修辞节制的魅力。
《天鹅》。
诗人:何三坡。
它们在山间。
散步打盹清理翅膀。
躲过了世上的尘埃。
依旧是何三坡的作品,全诗共计二十一个字。然而却向读者呈现了无比优美画面,“它们在山间/散步打盹清理翅膀”,这样干脆的表达诗意浓厚,思维清晰,蕴含了大自然宁静的景观和乐趣。“躲过了世上的尘埃”,这句诗同时又隐含了诗人要表达的人类心态中另一种潜在状态和境界,也就是心境,并不乏哲思和禅思,这也是主题的深入和升华。整个小诗歌读起来清新而欢快,读后余味深长。
诗人将要蕴含深度和表达的物象,浓缩在短短二十一个字里面,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而取得的效果,留下的思考,却丝毫不比长篇作品差。由此足见修辞的节制,对一个好的诗歌作品多么重要。
几乎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返璞归真”指回复到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的意思。
写了那么多年诗歌,也读了那么多年诗歌,近两年我一直固执认为,自然,真诚,朴实,用心灵吟唱的作品,就是好的诗歌作品。也就是抛开写作手法的雕琢,语句和修辞的华丽,用朴实的句子表达最朴实的感情,那么这样的诗歌作品也就是好作品了。下面我们来读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都知道这是海子名作,几乎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了。然而,将这作品仔细阅读和品味下来,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质朴,平易近人。整首诗歌里句子朴实,真诚,蕴含了诗人的善良,宽厚,和无比诚实,以及思维里潜伏着的温暖与幸福。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诗人笔下描述的无比热烈的希望和未来。在这首诗歌作品里,我们找不到诗人刻意雕琢的痕迹或运用的写作手法,整首诗歌没有华丽或刻意的修饰,诗句平实而耐读。
然而它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扉,成为闻名天下的佳作。即使是从未接触过诗歌作品的朋友,在读到这温暖而朴实的叙说后,也会有说不尽的欣喜和感动。“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老少皆知的名句里,表达的不仅是以一种希望和期待,还有诗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比美好的劝慰和珍惜。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呵呵,有什么比这更质朴的,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蓝天祝福白云,阳光祝福大地,春天祝福秋天,我深深地祝福你,陌生的朋友,“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一直觉得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不仅有好的开头,好的主旨,还应该有个漂亮的结尾。这里的漂亮,并不是指华丽的表达或句子结构。而是相对于诗人表达的中心和主题,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拉到高处,或提出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极大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味深长。
巧妙处理诗歌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假使一首诗歌作品,在表达上一般,开头或主旨平淡,但一个高高扬起的结尾有时却能弥补诗歌前体和中间的不足,令一般变得雅致,令平庸变得精彩,甚至带给读者峰回路转的感觉;第二,不管诗歌的开头或中间处理如何,结尾仍是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虎头蛇尾”并不是一个好的物象,结尾的把握不当,也甚至就败坏了诗歌之前留下的完美气息,成为一个可遗憾的败笔;第三,我们都知诗歌这个文学体裁潜伏着唯美的格调,而结尾的处理更能带动这种内功格调,不论主题和表达的手法,以及深度,我想,读后能令读者余味无限,回味深长的作品,那么就必定有一定的魅力了;第四,如果是有力度的诗歌作品,语言和主旨把握得当,结尾处理巧妙,那么还能更大限度打开作品表达的力度和深度,令诗歌整体更具说服力,更能征服读者的视觉和感官。
下面我们来读托马斯的作品《时代》。
《时代》。
诗人:r.s.托马斯。
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
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
窒息了。于是退避于。
那些无人阅读的书。
两位策士的话。
得到公众倾听。一位日夜不停地。
喊:“买!”另一位更有见地,
他说:“卖,卖掉你们的宁静。”
纵览全诗,诗人表达的语言不是很多,然而诗人数处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整体和主题要表达的都是一种讽刺,一种对现实(时代)的尖利的讽刺。而为加大这种讽刺的深度和力度,诗人结尾处理的两句,无疑是十分棒的,它甚至是全诗最高的亮点,成为全诗最有力度的精彩之处。以致读者读后,在这种力度的表述里,不得不钦佩诗人这有力度的阐述,和对时代,对时代“买卖”的一种憎恨和鄙视。
然而,诗人更巧妙之处在于,这么精彩的结尾,竟然不是来自诗人自身结构的语言,而是引用两位“策士”的对话:“一位日夜不停地喊:买!/另一位更有见地,他说:卖,卖掉你们的宁静。”这样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极具真实感,因此说服能力也十分强,远比诗人精心结构的语言获得的力度要强得多。因而读者在读完这个短诗后,感官会暂时停留在这有力地引用对白里,思维会不自觉被诗人带动,留下各种思索。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a、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b、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d、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要求:
a、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b、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视觉上强调了关键词语。如"猛撞",包含较多心理容量。"死亡",突兀而至,触目惊心。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四
求职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制作一份印象深刻的简历则是这大事中的大事。而现如今,提供一份英文简历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对于英文简历,很多求职者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中文简历,甚至有人直接利用翻译软件,可想而知,这样的英文怎么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呢,更不用说深刻的印象了。
以下详细内容请点击题目进入文章查看:
点击查看=英文简历的三种形式和样本。
了解了英文简历常见的三种形式以后,大家就可以先考虑一下自己适合写那种简历,采用哪种形式。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和写作技巧,请看以下详细讲解。
点击查看=写作简历要言简意赅不要超过两张。
使用简洁,有动力的,能起到作用的语言来表达你可以为公司作出贡献,你就能比较容易地从很多简历中脱颖而出。
点击查看=有效的简历应该清楚地注明求职意向。
点击查看=简历中该不该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
简历应该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表现出自己生活中各个方面以及兴趣爱好。
点击查看=有效的简历是不是该包括所有的经验。
点击查看=简历应该详细描述所担任职位的职责。
点击查看=写作简历时常常要被突出的三种能力。
点击查看=简历中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简历中描述自己能力的语句跟面试是不一样,简历中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的“我”和“我的”。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五
与花草为伍,日月星辰为伴。
枝丫上滴落着清脆的鸟鸣。
我希望看到。
一望无际的大海。
和浪花相互簇拥。
亲吻的感觉。
在夜来临之前。
佛将我托付给你。
借你一双温柔之手。
将我点亮,后彻底的燃烧。
不要为我。
即将化为灰烬而忧伤。
也不要为我。
燃烧自己而哭泣。
要知道,只有这样。
我才能体味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燃烧自己,融入你的今生和来世。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六
记叙文在高考。
作文。
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了。
虽然任何一种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相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散文是最好写的,因为现在高考的文体不限,导致很多学生不分文体,而散文形式自由,是融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于一体的。并且散文题材广泛,凡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入题。因此,我们认为,记叙文写作可以散文化,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
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
小学生活。
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了。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一点联系都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并且,如果思维能够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我曾站在故乡坍圮了半壁的城墙上,望着披着袅袅晨雾的日出,听着黛绿色树影中呼啸而过的火车声响,独自彷徨,忽然看见稻田里那绰绰弯曲的背影,想起不远处耕种的爹娘,手心的汗浸透了这薄薄却很沉重的几张素宣,心中悄悄旋起一股小小的龙卷风。无论我所向往的地方,是绝域萧条的山川大江,还是细雨潺潺梦境跌落的山冈,是铁血班驳的断章还是沉默的寂亡,是逶迤的一马平川还是弯曲踞蹐的千沟万壑,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还是像我以前那样徒增马齿一如既往的凭依栏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亮。
无论怎样,我都不想再对未来的天堂多做幻想,我也想许下亘古不变的诺言,我也想抛开一切荒芜与苍凉,我也想象惊寒的大雁一样摆个大大的人字,兀傲的让眼皮下庸碌的万物抬头仰望。可是谁来告诉我,谁能?谁允许?连时间都会不屑的讥讽我,休想。嘴角蜷缩着一丝苍凉的苦笑,我何尝不是那些昂着头仰望的庸碌中的一颗沙砾。突然想起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对范柳原说的一段话,“你们外归的人好,初次瞧见这里的人事,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大了,你怎么分的清,哪一部分是他们,哪一部分是你。”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七
首先来看散文需要的触发点,下图是一个词汇列表,这些都仅仅是一些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的词语。
但是这些词语放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其实是讲述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呢?
我听着音乐,看着窗户外,漂流的人,发出阵阵尖叫。
我们再把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我跟着朋友出去旅游,宾馆的窗户正好对着一条河流。中午,我坐在窗边听着音乐。这时,河里有一群人在漂流,他们玩得很开心,发出阵阵尖叫。
举个例子,面对一句未完待续的话:奈何桥上喝一碗孟婆汤……。
普通人会说:
就忘了今生一切事情了。
文艺小清新会说:
忘却我倩影容颜,愿来世为君倾城一笑。
吃货会说:
这酸爽,再来一碗!
因为他们感情的触发点不一样。普通人,看到上述那句话,就想到了孟婆汤的功能,这就是他的感情触发点,那么写的东西就很平淡;文艺小清新看到孟婆汤,就想到了旷世爱情,他的感情就很浓烈;而吃货呢,吃就是它的感情触发点,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很逗比。
我们写散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感情触发点。回到前面扩展的那个句子,现在需要把这段记叙性的话语整合成散文,这时,就要去寻找感情触发点。
一般情况下,作文的话题就是我们的感情触发点。
快乐有时很简单,我跟着朋友出来旅游,宾馆的窗户正好对着一条河流,中午,我坐在窗边听着音乐。这时,河里有一群人在漂流,他们玩得很开心,发出阵阵尖叫。他们的快乐在这一刻完全释放,我也跟着他们开心起来。其实,有时候快乐是能够感染他人的。
如果作文的话题是孤独,那感情的触发点就要变得低沉了,你就要将这段话描写的很压抑。
有时候,孤独是根本挥之不去的,我跟着朋友出来旅游,宾馆的窗户正好对着一条河流,中午,我坐在窗边听着音乐。伴随着哀伤的音乐,想着心事。我开始有些莫名的伤感。这时,河里有一群人在漂流,他们玩得很开心,发出阵阵尖叫。看着他们,我却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原来,孤独不是因为没人,而是别人的快乐你无法分享。
这就是触发点的不同感受。写散文,我们可以先简单写一篇记叙文,然后以作文的话题为感情的触发点,或是高兴的,或是忧伤的,然后在记叙文里各处贴上表达我们心情的抒情小句子就可以了。
通过感情触发点,我们确立自己的基本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添加到普通的记叙里,但是这样的拼贴过程,很容易会导致文章写的杂乱,层次不分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看不明白你到底在写什么,这可是我们考试作文的大忌。
这时候你就需要散文拼贴的第二个技巧,把文章串成一串,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教育工作者的散文写作技巧篇十八
当代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对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尤为欠缺。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精神生活不够纯,生活阅历不够多,方法技巧不到位。
也许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基本上读得懂他人的文章,也能够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景可描,有话可说,但是要能够领会托物言志散文的主旨,并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做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现状,能够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足,文化修养更加高雅,品格志趣更加富有,情感体验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