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模板20篇)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8 10:05:05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模板20篇)
时间:2024-01-28 10:05:05     小编:琴心月

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时间、资源、风险等。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时间节点,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方案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以确保进度和质量。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一

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是“问题学生”跟踪教育与转化,也是最令班主任头痛的工作之一。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问题学生”的种类很多,包含上网成瘾、痴迷早恋、心理偏差、厌学逃课、行为孤僻、性格乖张、心理压抑或有阴影、离家出走、甚至结交社会不良分子进行违法活动等行为,问题学生的产生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与学生个体家庭成长环境、身体健康状况、同伴关系以及兴趣、爱好、需要、动机、性格、气质、能力等内在心理要素密切:因而,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为问题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全面教育与综合服务的过程。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发现,要想转化问题学生,班主任必须具有“三心”:爱心、细心、耐心,必须对学生个体家庭成长环境、身体健康状况、同伴关系以及兴趣、爱好、需要、动机、性格、气质、能力等内在心理要素进行细腻观察和深刻体味,针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只有这样,问题学生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转化。假设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即使教育了,没有一定的情感基础,那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爱心是问题学生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心也是教育问题学生的一味良药。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有几点做法与体会供大家参考并指正:

一、处理上网成瘾、心理偏差、厌学逃课、行为孤僻、性格乖张等这类问题学生时,班主任在情绪上不能有太过激烈的反应。学生往往最不怕的就是老师的羞辱和训斥,因为他领教得实在太多了。

二、对每次教育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问题”学生,其问题必然早已存在,是长期不良的坏习惯培养出来的,教育时应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情感教育,反复地多次跟踪学生,用心去感化,用情去滋润,用行去熏陶,用言去说服,用法去明理,想尽千方百计留住学生。

三、教育问题学生,要选准时机和角度,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怎样去说,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不痛不痒,泛泛而谈。否则,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防线有所触动,反而让他看扁你,增强抗击你的信心。泛泛而谈的教育他接触的也很多,我们也不可能讲出更多的新颖东西。

四、要明白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我认为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得到老师应有的尊重。在教育中,我们会很主动的去寻找优秀学生的优点,而对“问题”学生很显露的优点且“视而不见”,我们往往很容易去宽容一个优秀学生的缺点,而很难让自己真诚的去表扬一个问题学生的优点或者进步,这在心理需求上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公平的,但这就是教育的现实。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渴望被肯定、被尊重的欲望,他们也是如此。要发掘闪光点,真诚地赏识他们那些曾经被“遗忘”了的光辉,这样对帮助他们维护自尊心和自信心至关重要。

五、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采取家访、调查、观察、谈心等方式。

六、给问题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他们春天般的温暖。一句话、一次行动、一回暗示就会给学生无穷的力量。身为人师,何必吝惜?对学生生活、学习上微小进步的认可,对过失行为的再次反思,都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七、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只有校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是教书育人,不是教输误人。校园内师与生、生与生间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才会日益加快。

八、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打造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新理念,就会大大减少问题学生的数量。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未走入社会的学生感情更丰富,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只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不图回报的爱去感染学生,我相信总有冰雪融化的那一天。

1、尊重问题学生是做好教育和转化的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做到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情感、兴趣、爱好和选择。教师对每个问题学生建立个案研究记录,对其思想状态、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做好起点记录和跟踪记录。定期帮助他们确定易突破的有一定基础的近期目标,使其在短时期内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及相应的身心体验,从而增强努力进取的信心,带动行为习惯的改变和文化学习的进步。

2、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给问题学生以自信,增强其荣誉感和上进心,让问题自行消解。

3、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育措施,定期找学生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组织学生结成帮教对子,使其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循序渐进,逐步转化。

4、让问题学生进行阶段自我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他们静下心来自省。书写思想汇报,制定成长计划。

5、密切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求家长真诚面对问题学生,关注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实施赏识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得到展示自己特长、表现自我才能的机会,促使他们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二

眼看着孩子们即将毕业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各种味道都有,意犹未尽,一张张熟悉的脸庞透露着不同的色彩,在我的工作中折射着喜怒哀乐。有时候感叹当了一名班主任,能和孩子们有更多的接触,总是能感受到孩子们那一颗颗天真的心,有时候烦闷,当班主任的日子总是有理不完的头绪,总是要为他们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定他们就要出新的问题,要为了他们的种种新的状况而奔波。想来这份在众人眼里羡慕的工作也有道不尽的味道。可是站在工作和生活的十字路口,却又不住的摘着朵朵精彩的浪花。因为倾听,因为欣赏,因为赞美,总是在不经意间收获着孩子们成长的点滴雨露,指引着我在教育的路上前行。

第一,学会倾听。

一个成年人都希望别人能适时的倾听自己的心声,孩子也不例外,一个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老师固然要有老师的架子,可是在学生的眼里,这个时候你是他的一棵树,他需要你的爱护,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很多琐事,忽略了倾听学生的想法,却有使教育打不到融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我们班的多数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思维极其活跃,常常有很多的问题,孩子们各有千秋。田欣远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第一次接触田欣远这个孩子的时候,我触摸到他的天真,又感应到他的无助,随后又亲临他的与众不同,不高兴的时候会在课堂上哭,作业没有做好,自己把作业本撕在一旁生气,走起路总是不精神,遇到事情总是很着急。考试的时候可以坐着不做,你再着急他不急。这样的一个孩子着实让我感到棘手,焦虑了多次,收效不太好,我知道,对他要抱有十二分的耐心,可是班里的孩子多是有个性的,我的精力有限,有时候会马虎一点,但是对他的耐心我总是尽量的拿出。开始面对这样的孩子,很不习惯,甚至反感,一个男孩子有这样的性格,我实在不敢恭维,我视他为特殊学生。和他的接触是从倾听开始的,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活动中,他急的落泪,我知道他的毛病又犯了,准备采取以往的政策,不理,让他自己消化,可是眼看着活动没有时间了,而他在一边直跺脚,真没有办法,安抚工作一定要做好。我耐着性子和他开始了交谈,才知道,他是为了某个同学的动作没有做好而着急,怕自己班在比赛中不能取得好成绩。这太出乎我的意外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在我的眼里是这样的单纯。而这次的倾听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开始,他不过是想让老师尽快的知道,却又不知道换种方式,在这次以后,我和他之间多了一种东西——倾听,而我在他的心目中渐渐有了位置,他的信赖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他父母的交流使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以致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的妈妈很快拨通了我的电话,他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可是她想到了我,这不正是一份更深的信赖吗?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我清晰的记得,他来到教室的时候,没有神采,当我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开始了哭泣,而我倾听了他的一路悲伤,因为我再次知道自己做为一名教师将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投注更多的倾听。他让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而倾听让我成了孩子们知心的朋友,总能知道他们内心的如许秘密,又在我的工作中泛起波浪。

第二,学会欣赏。

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其实,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我尝试过许多的方法,可是收效都较小,惟独欣赏的目光没有终止。

想到徐勇志这个孩子,我就要皱紧眉头,刚到我们班的时候,每天都听到同学们投诉,今天他打了谁,把谁的东西拿走了,上哪节课,没有听讲,作业没有做完。我真是又气又恼,起初只是耐心和他分析,有时候也狠狠的教育他,可是他每天就犯,家长也为此而烦恼,多次向我求救,总是刚见彩虹就见黑暗。真想把他打入冷宫,好让我清静下,可是教育的机会就是这样错过的呀,只有另辟蹊径。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我安排了很多的孩子打扫教室,可是几个孩子都心不在焉,教室里有些乱,我环视教室,却发现只有他在扫,对他的欣赏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我对其他的孩子说,你们看,徐勇志在认真的扫地呢!就是这一句话,在我的心里找到了方向,他在以后的劳动表现得特别积极,渐渐的我的视线清晰了,其实他的朗读也不错的,读的课外书也很多,每次上课不都可以听到他的发言吗?对他的欣赏,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脑海里那个顽皮,多次糟到投诉的孩子渐渐的模糊了影子,而这中间的过程虽然多了几道湾,可结到了欣赏的果子呀!得到老师的欣赏,对孩子来说是件乐事,拿起他们喜欢的课外书翻翻,把孩子们工整漂亮的作业贴在教室里,在每个欣赏的角落里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美所在,对我们这些班主任来说,不也是一种快乐吗?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漏,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上,迈出步子。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那么你眼中的问题学生就成了开心果了。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三

摘要: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家庭、学校(幼儿园)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独生子女;幼儿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10-0148-01所谓独生子女:就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正是因为是家里的“独苗”,所以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父母和祖辈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家庭里没有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兄弟姐妹为伴,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每个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社会的、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只要家长能发挥孩子的优势,独生子女的体格和心理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记得近日,一位家长跟我聊了一件事。一天,天气炎热,要吃午饭了,5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雪糕和棒棒冰!”妈妈说:“不行,饭都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那些东西吃多会伤害身体,也不卫生,不能吃,再不好好吃饭我生气了!”于是,孩子大哭,筷子摔了一地。妈妈厉声呵斥,爸爸拉过孩子,扬起了巴掌。奶奶赶快劝说:“乖乖别哭!吃完饭奶奶带你去!”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不就是一个雪糕和棒棒冰吗?才几块钱呀?走,爷爷带你吃去!”说完摔门而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或愤怒,或无奈,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在一天下午的自由活动中,刚刚玩起了摆在窗台上的电动小警车,她边玩边对我说:“老师,我是小汽车的驾驶员,我正开着它去抓坏蛋呢。”看到我肯定的目光后,她更加得意地摆弄着小警车,忙得不亦乐乎。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东东来了,玩具同样深深地吸引着他,只见他刚伸出小手想拿玩具的时候,刚刚就一把推开他,大声地排斥道:“这是我的,你不准拿。”东东气急了,小手抓到了刚刚的脸上。刚刚用车打东东的手,两人谁也不让谁。我快步走到他俩跟前,说:“老师说过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的,你们都忘了吗?”刚刚说:“他先动我的玩具!”东东说:“他不让我玩!”他俩都大哭不止,并说要请各自的爸爸妈妈来帮忙。我哭笑不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外公外婆的宠爱,导致了其霸道的习惯。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拒绝态度,故而也不易受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我认为,在集体生活中,必须要帮助她克服并矫正这一坏习惯,让他们明白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帮助他不排斥同伴,接纳同伴,并且与同伴共同玩并且共享合作的愉快。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陈鹤琴所说: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照顾以及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等积极情感。教师应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教育的契机生成和渗透教育,把“调皮孩子”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就会知道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当老师制止和批评他们时,他们还会用哭闹、乱扔玩具、撕纸张等方式表示不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何不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先制止他的不良行为,等他情绪稳定后再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让他知道错在哪里,这样做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然后和他一起玩玩具,引导他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他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鼓励、表扬他,并适时地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我们教师应把这种错误行为看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独生子女的教育,你和我们要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道德观、价值观来规范约束自己,用自身在家庭中良好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熏陶孩子。要有坚强的意志。“望子成龙”是一仵天长日久的事情,更需要家长“水滴石穿”的精神和顽强地克服困难的意志。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四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被世人研讨和思索,也是大多数身为家长一类的国民所头疼的问题。作为教育本身而言,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兴衰,小到个人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今天我就从一个小的方面发表一下我对中学生这一阶段群体教育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通过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有文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作为学生本身而言,他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大多数的学生不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未成形的三观里面,学习知识为了到考试后拿到一张刻着家长满意分数的试卷作为父母不再唠叨自己的证明,他们的目标就是按照父母或者老师的意愿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然后呢?然后就是上完大学找个工作,如此人生而已,其实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大多数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他们不再为上学的一切费用而苦恼,相反的他们所苦恼的是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严厉,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像在沙漠中没有罗盘的迷失者。可是造成这样一种境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我看来其实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及他们所生长的环境。

现在中学生的父辈一代,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国家有贫穷变强盛的艰辛过程,他们明白这种过程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孩子在物质上的一切要求,他们忙于工作,忙于奔波,为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想自己当初上学时候那样为了吃喝这样的生存问题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工作,留给孩子的就只剩下唠叨了。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在他们未成形的人生观里有着父母的引导和疏通。然而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却都变成家长甩给孩子没有有生命的人民币和期望万丈高的成绩单。不是这样的,不应该是这样的,家长想要孩子做到的,其实是自己当初没有做到的梦想,然后想通过自己的孩子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其实你们有没有真正的问问孩子,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又是什么。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虽处于一定的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但是关注的同时,希望家长能够自省一下自己作为一名家长而言是否真正的为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自己酗酒撒泼,又如何期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温顺呢?所以我觉得中学生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从家庭方便做起。

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也大不相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家庭教育也可以有一些大原则。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要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严肃而又不严厉指出孩子的错误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要引导孩子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大的目标着手,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短期的学习目标。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如果说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那么一个个短期目标则是奋斗的一块块基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每个学期初,家长应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孩子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孩子达不到会有失落感;但也不能太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孩子就会有自满感。期末与孩子一起分析,目标达到了应鼓励,没有达到要找原因。总之,要让孩子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拼搏,去进取。期期有收获,年年有进步。

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那么该如何去实现他呢,这是我下面要讲的问题。首先,要给孩子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到了学习的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给学习让道,要让孩子明白持之以恒是做事成功的关键。其次,要让孩子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预习、复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要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先做必须要做的事,然后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必须要做的事没有完成,就不能从事其它活动,如果家长严格把好了这一关,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孩子的自觉行动。第三,要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上,要引导孩子要多看高层次的课外书,培养一定的阅读水品和写作水品,提高鉴赏能力,扩展知识面。在英语学习上,要让孩子产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英文歌、英文电影开始,让孩子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美丽,进而主动地扩大词汇量,提高听力口语水品。当孩子对自己的这门外语有了信心,敢说、不怕错,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数理化等理科学习上,要让孩子多做题,独立思考。有的家长看孩子想的很辛苦,觉得提点一下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想去要教孩子,殊不知,其实思考的过程才是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去想清楚问题,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获得乐趣。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中国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把好舵,引导孩子珍惜和把握自己宝贵的青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五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工作责任,增强转化“问题学生”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政教处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建立校内“问题学生”档案,实行一对一的帮教活动。

一、提高对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问题学生”的转化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落实,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全体教师要本着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生;转化一个,稳定一片,受益一班,影响一校。全体教师要倾注全力转化“问题学生”,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那些年龄差距小,处在同一个集体中,具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学生,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相比较而言的;第二他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少数学生;第三他的典型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第四,“问题学生”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教育加以转化。

三、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根据学生表现,确定“问题学生”对象,填写“问题学生”登记表,确定帮教老师,发现一个确定一个。

第二阶段(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转变为止)。

帮教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了解,观察掌握“问题生”的闪光点,从而提出转化方案并付诸实施。转化好以后由帮教老师写出书面申请。班主任签注意见,经政教处考察核实,确实转化好的由政教处宣布该生转为正常生。

2、“问题学生”的确定由班主任具体负责,依据问题学生认定标准,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确定“问题学生”人数。由学生、家长、班主任及帮教老师填写“问题学生”登记表,学生和家长负责联系确定帮教老师。校内教师不得推辞拒绝。

3、真心诚意关心爱护“问题学生”,严禁体罚、厌弃、讽刺、挖苦“问题学生”,严禁把“问题学生”推出校门,推向社会。

4、研究、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各帮教老师要根据“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转化策略,努力提高转化效果,倾尽全力解决“问题”,而且要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成功的转化路子,以便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5、要加强对“问题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管理,帮教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家校互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交流“问题学生”的表现,掌握其思想动态。特别要留心检查“问题学生”极易涉足的场所,如网吧、台球厅、游戏厅等。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交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学生”的再生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六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学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野马驯化”,情感感化法就是要求教师怀着真诚的爱生感情,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当学生开始亲身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真挚情感、殷切期望时,学生的内心将发生突变,“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教诲就能发生效力,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沿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七

c,个性倔强,不管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认个死理。她小时就听邻居说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是领养的。自己就有感觉父母不是很疼爱她。直到之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她在家里的失落感就更强了。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要么就很粗暴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她。久而久之,这就构成了小a此刻的性格特点:内向,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进入职高以来,也不愿和同学多交往,渐渐同学也疏远她。她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她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的压制,以致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对班主任直呼姓名,态度蛮横很不尊敬老师。

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老师就应给予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心。因为老师的爱心和宽容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我对她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就应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先思考推卸自己的职责,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八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能否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本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现就这一问题,略陈一孔之见。

一、心灵沟通,将心换心。

所谓问题学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他们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都必须围绕问题学生,作用于问题学生,才能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唤起问题学生的共鸣。

我们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认真研究对策,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使教育转化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我任班主任的班中,有一个叫车云飞的学生,无心向学,组织纪律性差,经常在外游玩,上网玩游戏。而且性格倔强,冷漠孤僻。为了教育转化这个学生,我用文火炖骨头的方式,将爱心、耐心、苦心倾注在他的身上,并尽量满足其正当心理需求,以期达到心灵沟通,将心换心。一次,学习委员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其缺交,便对其大声训斥,正当其时,我出现在车云同学的面前,观颜察色,发现他一副委屈的样子,便拉着他的手,带到办公室,细声地问明原因,原来是他的奶奶住院了,他去服侍奶奶而影响了作业的完成,我及时表扬他的孝心精神和诚实的态度,我说:“云飞同学,你照顾生病的奶奶是一件值得表扬的好事。若能及时补上拉下的作业,那就更好了,此事如果发生在老师的身上,老师也会这样做的。”我又把学习委员找来,消除误会,其内心好象流露出一种感动。

此后,我多次找车云飞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感冒了,给他送去药品;他最喜欢看的图书,到图书馆找到,送到他的手上;他父子关系紧张,两边做工作,融洽父子关系。一次外出活动,他突然肚子疼,及时将他送医院,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这一切的一切,终于感动了他,他那颗冷漠孤僻的心被我的诚心打动了,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将其内心世界毫不保留地向我倾诉,心事与烦恼,无所不谈,心灵上达到无障碍的沟通。我们互相感动,流下了泪花。在我的苦心教育下,他痛改前非,尊师守纪,积极上进。

二、善掘“闪光”,巧设阶梯。

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有的是对成功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或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但要知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问题生对成功的渴望也不例外。这种心理需求是教育转化的切入口。如何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给问题学生创设进步的阶梯,让他们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是教育转化的关键。

在班级活动中,我积极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或召开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努力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如陈洁娴同学,她文化基础较差,上课好动,精神很难集中,但她特长文艺表演,我发挥她文艺表演的特长,为主题班会编排、表演节目,演出结果非常成功。在小结会上,表扬陈洁娴同学为主题班会的成功作出的贡献。并以此闪光点作为切入口,激励她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加以努力,也一定能像表演节目一样取得成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她改变了上课讲话、精神不集中的习惯,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进步。

陈洁娴为例,及时激励其他的问题生,召开“相信自己,我也能行”的问题学生鼓劲会,让陈洁娴在会上现身说法,使问题生在心灵上受到很大的鼓舞,班上的落后面明显缩小,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善挖闪光点,巧设进步的阶梯,让问题学生体验成功,当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问题生就会反省自己,接受教育。上面提到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三、集体关爱,营造温暖。

对学生的热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霍林姆斯基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了爱心,教育方法就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关爱学生,尤其是问题生,注重情感交流,营造温暖的班集体,让问题生拥抱集体,是对问题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条件。

爱从心开始,师生零距离接触,加强情感交流,舍得感情投资,才能走进问题生的心灵。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对那些问题生,我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当孩子,当好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我也要求班干和其他同学,对那些问题生,要主动亲近他们,把他们当兄弟、当姐妹,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谊,少点指责,多些鼓励,少点冷漠,多些温馨。通过营造一个温暖的班集体,使问题生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我实施的这种感情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我曾遇到一个叫赖捷的学生,他被视为“害群之马”,喜欢惹事生非,经常迟到,上课魂不守舍,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我接任该班后,第一个找到的就是他,问他为何如此。他说:“你们大家都不欢迎我!”他的回答意味着他已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但又渴望回到班集体之中,在我的心灵上震撼很大。于是我主动接近他,从思想、学习、生活上更多地关心他,给他父爱般的温暖,在他第12个生日到来的时候,我到精品屋为他挑选一件精致的生日礼物,并在贺卡上写着“祝你生日快乐,老师和同学都是你永远的朋友”。并为他举行一次简朴而又热烈的生日祝贺会,使他颇受感动,激动地说“爸爸妈妈都没有为我做过生日,老师,你竟然想到我的生日,还为我送来了礼物……”我接过他的话题说,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忘记你。全班同学也积极配合,给他说了很多祝颂话和鼓励的话。通过此事,逐步使他改变看法,意识到老师关爱他,班集体欢迎他。他在去莠存良,走向正道。

关爱如一缕春风,能吹开每个后进生的心扉;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可以呼唤回那些迷途的“浪子”,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克服自卑、自悲,恢复正常,健康成长。

四、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根据问题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

对那些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学生,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家庭的孩子,我们除了搞好学校的教育之外,还要做好家庭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家庭的紧密配合,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作用点上,这个作用点又中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才能引起问题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在灵魂深处能够感动他们,才有希望把他们教育转化过来。如在我的教育转化对象中,有一个叫刘铁的同学,他的父母是信奉“棍棒出好儿”的家长,孩子惹了事,打他一顿,(下转243页)(上接242页)孩子成绩上不来,骂他一顿;打骂交加,使他产生冷漠自卑的心理。放荡自己,无心向学。作为教育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我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教育引导他,在学校激起的热情,回到家庭后,热情又被冷却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其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才能把他教育转化过来。我根据他的孩子在校的表现,与他的父母商量教育的方法,给他的父母提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使他的父母渐渐改变过去的教育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刘铁渐渐的变了,他在日记中这样写着;“不知什么魔力,使我的爸爸放下棍棒,使我感到有家的温暖。”

我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不错失机会,给学生及时鼓励,给家长及时鼓劲,还邀其家长来校感受孩子的变化,其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学校反映,家校联动,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使家长对教育好孩子充满了信心。

经过我反复的教育、父爱式的关怀和宽容式的激励,在家庭的密切配合下,刘铁等问题生在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斗争中,不断反省自己,逐步坚持正确,克服不足。耐心的教育,真诚的期待,最终使他们下决心“改邪归正”,告别过去。刘铁、车云飞、赖捷等同学还被学校评为“讲文明、进步快”的好学生。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九

这一学期院里为我们开设了小学班队管理课,请来了小学的很多名师,给我们讲授小学班队管理的技巧,对此,我感觉非常的幸运,能够面对面地倾听小学的各位班主任给我们传授他们的经验。其中,有一位名叫孙庆博的老师给我们讲了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这应该是他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有感触的方面吧,也应该是他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从他的讲授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此,这位老师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感受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的重要性。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想再次谈谈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纪班规、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问题家庭是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根源。凡是健康成长的学生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反,问题家庭则是问题学生的诱因之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与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大量事例表明,在破裂家庭和家庭气氛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极易产生偏激、玩世不恭、性格扭曲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二)学校因素。

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有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不良误导。

(四)学生自身因素。

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但心理上又不成熟。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包容、吸纳、同情,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老师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更不能对他们持有厌恶心理、定型心理。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对待。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需要给予更多的爱,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所以,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对那些问题学生应该怀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一)爱心。

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因此,关爱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情感是与他们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应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信心。

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教师在教育中遭受挫折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转化问题学生应该对他们有良好的愿望。

一味地认为问题学生不可救药、教育不好,认为他们笨、教不会,就不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期望。因此,要相信他们身上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潜能,有许多可以捕捉到的“闪光点”。而且由于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潜能一旦开发并发展起来,是能够跟上队伍的。

(三)耐心。

首先,问题学生问题多,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比教育其他的学生复杂,难得多;另外,即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缺点,愿意改进,但是因学生年龄特征,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家庭、社会及周边环境负面影响,一般都有反复的现象。所以,班主任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切不可因学生一时改不过来而灰心丧气,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班主任的爱心、信心和耐心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否则,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将成为一腔空话。那么,要想切实地转化问题学生,我觉得班主任老师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技巧:

(一)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长处。

尽管问题学生有许多缺点,但他们一定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或对某一项活动感兴趣,也有潜在的闪光点。面对问题学生,就像面对一丛带刺的玫瑰,教育工作者看到的不是花下的刺而应是刺上的花。作为教师要及时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促使他们转化,切不可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失去教育他们的信心。

出处 COOCo.Net.cN

(二)让问题学生对自身的问题有所认识和改正。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接受和喜欢自己,才能自尊自强。问题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缺点、弱点以及一些不良的东西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或盲目自大,自以为是;或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因此教师既要引导问题学生立足于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所作为,又要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之处进行改进补救。

(三)尊重问题学生,多与他们沟通谈心,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问题学生平时往往受到的表扬比较少,教师的训斥,同学的轻视,家长的打骂,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激,对教师有疑惧,进而产生对立情绪。因此,要转化他们,首先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谈心,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

(四)要唤醒问题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激励。问题学生之所以长期落后是因为存在一个消极的角色模式,教师如果改变问题学生在班上的身份地位,就有可能促使学生的性质由消极向积极转化,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由于问题学生的行为常遭受指责,所以导致他们丧失自尊心。他们对错误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却经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愿望。如果及时给予帮助,他们可能会获得进步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唤起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促使他们一步步转化。

(五)办事必须公道,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优生是一种眼光,对问题学生又是另一种眼光;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优生犯错,他们宽大处理,甚至姑息,而问题学生犯错则横加指责,并加倍严惩。须知,这样既影响教师本人的威信,更伤害问题学生的心,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使他们越滑越远,影响其教育转化。

儿童个性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缺点。作为老师应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他们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实施个性教育。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运用“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问题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打好基础,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坚定学习信念。

(七)力求家校互通,形成合力。

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问题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将更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没有现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但是作为班主任,应该坚信:问题学生尽管较难转化,但只要捧出一颗真诚的爱心,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用科学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帮助他们,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能够被转化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应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班主任工作!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如下活动: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一

1、父母从小娇生惯养,到年龄较大时便无法管教。有些父母便听之任之。有些父母即便管了,由于方法欠妥及其他一些原因,所以效果也不好。这类学生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怕吃苦。

2、父母离异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对前途失去信心,便自暴自弃。这类学生往往容易陷入早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3、家庭变故导致从小就缺失父爱或母爱。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这类学生往往容易接受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4、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有的父母在孩子较小时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动辄打骂。造成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暴力倾向。有的则是一个打骂、一个护短,造成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屡屡犯错又屡教不改。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二

问题学生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原因的,如家庭、个人、学校、社会等等。在大多数老师的眼中这类学生是令人讨厌的,他们不仅自己不能按要求遵规守纪,完成学习任务,反而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无疑给班级的正常管理带来难度但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问题学生的存在令班主任、任课老师十分头疼,,因此,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许多问题学生的内心存在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痛处,或者思想上存在一个暂时无法打开的结,也许他们平时表现的生龙活虎,但更多时候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茫然和不知所措,内心充满着矛盾。如果班主任能用心的教育,我想挽救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命运,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关键是:

问题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包括思想品质、日常行为处于一个越轨的边缘。也许他们不在乎学习,不在乎成绩,甚至不在乎父母的打骂和老师的责备,但是,他们内心始终有一种渴望,那就是一种成人式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班主任能放下架子,真心诚意的与他们交流、沟通,本着关爱的精神,细心的观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哪怕是很小的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需要长时间小心翼翼的呵护与维持。如果一个闪光点或者一个进步只能建立千分之一的信心,那么十个闪光点或者十个进步就能建立百分之一的信心,而现实中,往往是班主任先丧失了信心,不愿为了百分之一的信心的建立而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如果班主任能认识到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份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的话,并能始终保持信心进行关爱和教育,我想那是学生的幸运。

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内心都存在错误的认识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而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轨道,大家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学生很容易和问题学生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在思想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无疑给班级的管理带来难度。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往往正面的批评教育和劝导教育收获甚微,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因为逆反心理的影响会变本加厉,使班主任认为这是个铜墙铁壁的学生,无从下手,从而放弃教育。当正面的教育行不通时,我们不妨换一个切入点,进行侧面引导。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总是讲话,不写作业,我总是批评他,他家长也经常到学校来,但效果不明显,我和家长都很无奈。在偶然的一次交流中,我知道了他心中的错误认识,他认为,老师、家长总是批评他,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曾经也想学好过,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于是我就转变了一种教育方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批评他了,而是坚持在每次考试后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他进步了,尽管有时候是假话,并且时常在班级表扬他,并经常通过小纸条来互相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还取得了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我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左右,我发现他思想上有了一些转变,开始完成作业了,尽管其他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我认为,他已经脱离了问题生的群体。

有时候,一些正面的教育方法行不通时,我们不妨冷静的思考一下,换一个切入点,从侧面进行引导,也许会柳暗花明。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方法、策略是班主任管理的核心,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方法、策略的多样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为班级的正常管理提供了保证。比如说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无声的批评、激励式的批评、商讨式的批评等等。鼓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嘱咐式的鼓励、刺激式的鼓励、无声的鼓励等等。只有真正能用于实际中的方法、策略才是有效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让我十分头疼,他的同桌也是一名问题学生,他俩关系很好,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方法,每次班会课我都点名表扬他的同桌和他周围的人,就是不表扬他,我能看出来,他有点难过,有点想让我表扬,果然,期中考试他前进了一名,于是,我发给了他一张大大的奖状,五本笔记本,二十本练习本,并且亲自送给他一本书,从那以后,成绩总是在提高,尽管不太明显,还是让我甚感欣慰。每个问题学生内心都有被肯定的欲望,如果班主任能正确的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对他进行刺激,激起他的斗志,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前提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语言去温暖,用爱的心境去包容,用爱的眼睛去观察,用爱的行为去感染。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弄清这样一个概念,到底是为了管理学生而管理学生,还是为了教育学生而管理学生,只有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了,我们的思想才有了指导,我们的行为才有了方向。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往往个性的发展需要缺点,整齐划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只有我们对准他们的音调才能共鸣,才能给他们心灵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共同谱写和谐之曲,我想着不仅仅是对他们的善待,也是对自己的释怀,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三

当前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个性特征也是大学生的特点,他们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优越的社会条件和个性思想,让他们有一定想摆脱他人依附的强烈愿望,对家长、学校管制、教育等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不拘泥于书本条条框框,敢于用自己的大脑思索问题,敢于创新。然而当代大学生都是温室成长的花朵,社会阅历匮乏,社会现实不断蚕食他们的信心,脆弱的“蛋壳”心态渐渐显露,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矛盾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1.1.2缺乏责任感。

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上大学生很重视实务,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其中却掺杂着一些拜金、享乐腐朽文化倾向。比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谋取一份好的工作,不惜降低道德底线,甚至把肉体当作交换的条件;某些热衷于考证,毕业之前各类证书一箩筐。这些折射出大学生一个心态,毕业后不愿入基层,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倾斜较大。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必然削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1.3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持较高认可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成功,88.5%的学生认为改革开放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87.5%的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大事。但不可否认,在复杂的、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理性理解匮乏,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学生持着敷衍之态度。他们拥护和关心改革,但在改革的问题上又凭感情、感觉判断,认识上有偏颇。

1.1.4合作意识不强。

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大学生个体意识提供了基础,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培养了现代大学生的个性意识。个性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但同时又带来另一个缺陷,就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被削弱。事实证明,凡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学生,集体观念都比较差,特别是学分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淡化了学生集体观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1.2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思想的突出问题。

1.2.1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冲突,如何保守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普遍不高,如在公德方面,许多大学生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在诚信方面,作弊、抄袭现象屡禁不绝,他们的意图很明确,只要能通过,什么办法都可以使。学风日下显示出大学生急功近利、过于浮躁的'心理,也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体现,如果这种思潮一直延续下去,将必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精神文明产生不利影响。

1.2.2就业难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已是中国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最需要年轻才俊,但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各种社会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就业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倾向表现为,不愿意到基层或农村就业,缺乏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1.2.3面对各种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不良人群日益增多。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方面的压力女生大于男生;农村学生就业压力较低,但经济压力明显较大。虽然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教师专业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学生也不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大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的心理压迫之下,很容易歪曲人格,轻则产生心理疾病,重则通过自残或破坏社会的方式来宣泄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四

关健词:。

新课程问题意识笑略。

摘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学生主动进行对事物、现象的质疑,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起始。本文就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方面作了阐述。

一、问顾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冲击,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多少有了改变,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课题是‘分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过程:教师先罗列了交通的四大区位因素,并做了很详细的讲解:接着提供了一幅等高线图(如右图),作为巩固练习,图中没有比例尺也没有经纬线,提出5个问题,请学生回答:a,b两个聚落的基本概况,ab间交通线建设的作用,ab线建设的不利自然因素,决定兴建交通线的原因,该地发展最好的交通运输方式,学生思考后作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过程顺利,学生也积极回答问题,教学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得以落实。而且可以看出最后的问题情境创设花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和脑力,教学的思路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并尽量往深往宽拓展,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来落实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但不难发现,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也就是说学生做的最多的还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他们始终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没有真正的体现。因为缺少主动积极的去寻求问题的意识,宝贵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并且与同行老师作交流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地理问题探究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还诸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话道破了问题探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只有在地理课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二、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那么,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改变这种‘不问无答,一问一答”的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包括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或新课程理念实质理解领悟不深,有的教师教学中没有把新理念始终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内涵。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地理问题探究来展开,让学生主动质疑、讨论,进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为例,通过展示上图,引导学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合作讨论,根据已有知识积累结合新知识,自然质疑:1.什么是交通线?图中是什么线?2.为什么在这里修建?本地区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线?哪些方面因素会影响到线路方式的选择?3.碰到新的情况,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探讨,掌握交通区位分析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只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能掌握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做好一般地理思维的训练、教育和引导。如在哪里寻找疑点,让学生明白第一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性质和规律等理解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等多问为什么;第二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等去寻找。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教材中出现红树林湿地,有学生问“现阶段红树林被破坏非常严重,红树林是不是做红木家具用的,才会被大量的砍伐?”这时教师必需知道什么是红树林,什么是红木家具。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而且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拥有的是一大桶水才行。上“工业专业镇”的作用时,一个同学提出:“东北老工业区存在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难道经济专业镇只有优势而没有缺点吗?”类似这样的大大出乎老师意料的问题,也不经意间表现出学生思维的亮点,如何及时捕捉、肯定和解答,其实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提高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因为教学规划和教学的实际总是会有出入,学生的层次不同、思维方法和角度不同、生活背景和认知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面对同一信息或材料,会有不同的问题提出和解答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区域发展差异”一课,在完成第21页的活动题时,一学生回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比北方地区要温暖湿润”,这时,一个来自新疆的学生并不小声的自言自语:“南方暖和什么呀,害我手上生满冻疮”,一片哄堂大笑中,有人问“为什么他的手到了南方反而开始长冻疮了呢?”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学习中国气候差异的绝佳机会,于是及时调整教案,原本想粗略带过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请这位新疆学生谈谈他对南北方气候差异的亲身体验。看着学生认真的态度和有所领悟的神情,我想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虽然并没有完全完成教学计划。

(二)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课堂气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慢慢形成的,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沉闷的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除了老师的声音没有别的任何杂声的课堂,学生会变的大气也不敢出,何况是“质疑”呢?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去思考,也敢于提问。为此教师要做到:i.要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博学”的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抑扬顿挫的言语、幽默风趣的点评,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燕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要注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平常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课堂讲些轻松的新闻,甚至也可应用学生普遍关心的流行文化。在一次公开课中,嘉兴有位老师在讲授“中国的区域差异”时,引用一段网上歌曲:“北京人说风沙大,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学生开怀大笑,老师与自己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原来老师也知道这些呀”,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入学生的心中。

3.要多肯定少责骂学生。现代的学生个性极强,同是又极为脆弱,很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动不动指责学生,整天的板着脸,“规规矩矩”的课堂在学生的感受中会变的无比漫长,而且让人心生反感。只有生动有趣的内容,轻松自如的心态,和善可亲的老师,学生才敢于把心中疑问表达出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质疑。

要探究问题,先得呈现问题。因为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问题显得纷繁复杂,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此,为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就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

2.创设有适当思考难度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有适度的难度、坡度的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困难的认识矛盾,才对学生更具吸引性,学生才能在解难和爬坡中去享受成功的欢乐。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向学生呈现出诸暨改革开放前后30年土地利用图、30年前后的景观照片图、城市人口变化数据,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自己是市长,做一个城市化发展报告。面对这个挑战,学生有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失去土地的农民作为‘新城市人”的发展;外来人口在城市生存状态;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等。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始终能积极参与教学,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生易于突破难点,也可检查学生自己对己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四)运用多种激励方式,使学生乐于质疑。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失机的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在驱动力。激励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适时的表扬、肯定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竞争胜利的激动、无声的教师体态,甚至偶尔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激励学生,使他们乐于提问。

比如学生都喜欢课堂比赛的气氛,那么就可以运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适当地运用奖品,就算是很小的奖品学生积极性也会很高。上《工业区位因素》时,我先展示材料:资料一:在诸暨大唐袜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先后完成了轻纺袜业城、工业配套工程、建设大唐袜业特色园区,搭建了大唐袜业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中国袜业网等.资料二:诸暨大唐袜业几乎全部属于个体、私营经济,企业的产权明晰,充满活力。资料三:从袜业机械制造到各种原料生产,再到袜子的生产、销售、物流形成一条龙。资料四: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流域中段,浙赣铁路、杭金衡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之后把学生进行分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当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打诸暨大唐产袜子时,学生的眼睛都睁大了,“哪个小组能尽量多的提出与袜子工业区位有关的好问题,哪个小组可得这些奖品!”话音刚落,讨论的声音就沸沸扬扬响起。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总之,当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愤后,自主的学习成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他们会随时留心观察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学会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教师也就真正完全了育人的职责。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五

[2]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

[3]徐雪雪.高中的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4]高文坚.高中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六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一诚信、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缺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上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前瞻性,无法使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地发展,使得“教”“育”分离,“知”“行”脱节,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

第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七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及问题意识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的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乏表现分析,并针对学生实际表现提供相应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的政治;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也就是在进行教学中,针对一些具有理解困难问题学生出现的质疑及探索心态。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不断在问题中深入研究及学,才能够自主获取相应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对于政治教师来讲,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问题探究兴趣。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八

伴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开展。教学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问题意识在学生积极探究中则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但是因为当前高考压力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均是按部就班依照课程学习,没有自我问题探究意识。另外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中的政治普遍采用的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无法培养。当下如何正确实施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避免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

2.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密切的关注,以此充分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问提供良好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一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进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知识学习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的单纯让学生记忆的方式教学,那么学生很难对公民参与民主方式及意义有深入理解,更无法对这一知识点灵活应用。所以教师则需要结合相应教学辅助工具,将一些相关活动展示出来,比如:“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等,以此将相关知识采用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看到参与途径及效果的相关问题,并展开思考。

2.2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始终处于比较权威的一个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就好。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随意提问,要改善这一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进行“多元化的消费类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将彼此的消费观念进行分享以及互动,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心理放松,从而主动提问“消费中怎样保持理智”等等一些实际问题。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实现师生时间良好的交流极互动,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放松,从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3合理设置问题导向,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必须以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为前提,并且能引导学生针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特别注意所设置的问题的合理性,避免问题设置难度过大,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如果难度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费劲就能知道正确答案,这样就起不到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作用了。例如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从物质对意识决定角度来看,一定要遵守客观反对主观吗?”这样,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会展开关于事实和主观关系的思考。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答案,并且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提高对学生问题重视度,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并且要耐心解答,并且在讲解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就算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也必须要充分鼓励及肯定,禁止在言语上对学生造成损害。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构建问题探究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问题提问方式,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对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提出习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十九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将“全纳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对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于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了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普遍共识。但是从实践层面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由思考的主体作用缺失。

《教育研究》第4期相关资料统计,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在学生的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1.3%,而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异议的行为比重仅占0.9%。这说明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动。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就马上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道”,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的自由思考。

2.教师的问题针对少数学生,缺乏全体性。

全纳教育认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与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难度过大,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的中心思想是: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学生,加强合作,反对排斥人的氛围。并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当新课程理念相吻合。

也就是说,提倡全纳教育与我们现在开展的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并且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也是与现在贯彻执行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问题意识。

对“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从各种角度提出的都有,形式比较多。而本文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来源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营造的一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职责就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时空。

“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对数学教学中相对情境作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营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发现,以展现全纳教育的民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全纳教育的民主化理念,要反对把任何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要努力促进所有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这就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基础。

2.拓展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提出,以展现全纳教育的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能有问题可提,使学生有自我满足的价值感。全纳教育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某个人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对知识的呈现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对于我们的整体学习中感觉有问题的这写同学,是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应该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就是通过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人人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的提出。做到上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营造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提出的空间。

3.创造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解决,以展现全纳教育的课程教育观。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的问题。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这就要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以解决。

(1)创造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有问题解决。

好奇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如果能将要学习的知识创设到新奇的悬念式情景中,诱发学生产生揭开秘密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强烈的好奇中有问题能予解决,那将是事半功倍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初二(下)《4.4反证法》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并且问题的情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学观,真正是“问题体现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问题的需要。”

(2)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解决,这是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育观的。

例如:在初三的《2.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某农场拟建两间矩形的种牛饲养室,饲养室的一面靠现有墙,中间一道墙隔开(如图),已知计划中的建筑材料可建围墙的总长度24米,墙面长10米,问矩形饲养室的宽为多少时其面积最大?有部分学生很快进行了计算:设饲养室宽为x米,则长为(24-3x)米,如果面积为y米2,则y=x(24-3x)=-3x2+24x,当x=4时,y最大=48米2时,也就是说,当矩形饲养室的宽为4米时,其最大面积为48平方米。

此时,正当学生还沉浸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喜悦中时,教师点问一句:“大家再看一看,当x=4时,此矩形的长是多少?”“不对”!此时学生的心就会咯噔一下:“矩形的长是12米,而靠墙一面只有10米,说明x=4是不可能的!那等于多少呢?”

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中。

有冲突才能有更进一步的问题解决。“最大面积等于48平方米,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本题中,矩形的宽,此时矩形的长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在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产生的矛盾中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3)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有问题解决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考虑猜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定理证明上升到理性知识。

四、确保策略有效的实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也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期望激励评价。

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表达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应是每一位教师必做的“功课”。

在课堂中,教师应时常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学生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会……”,“我知道你是可以……”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会信心大增———这也体现了全纳教育的人权观理念。即关注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在期望激励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表扬激励评价。

在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在口头表扬时应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当然,教师的表扬激励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且千万不能滥用。对于平时回答问题准确率不高的或者创造性回答不多的学生可多采用上述表扬激励评价,如果对于成绩优秀的且头脑敏捷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的是“又有了新发现,真行!”“现在的回答更胜一筹”!“这个想法是不错,有更进一步的办法吗?”等评价。

也就是说,表扬激励评价应常用,但不可泛用。应讲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应与全纳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部分人”是相吻合的。

3.成功激励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这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教师努力创造出一种全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老师和班内的同学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班级的一员。

在具体实施中,我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问的次数,哪组提的问题最有价值,进步快。有个人比赛,看谁能解决的问题最多等。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有歧视,排斥、分类的情形出现,至少要有全纳意识,容纳所有的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激发学生积极提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篇二十

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理论素养,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与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题材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其次,加强教育管理。教管合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不要一味说教,甚至是教训,而是通过谆谆教导来化解学生的一些偏激思想,尊重和理解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隐入到管理制度之中。再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后勤部门应加强后勤与学生的交流,对外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广泛与外界交流后勤改革的成果,树立学校后勤服务新形象。

2.2“以人为本”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

首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服务体系。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差的现象,高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强学习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在中心内由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做心得报告,让他成为学生们共同学习的目标,还可以邀请这些同学进行学习演讲,让同学们感觉到榜样就在他们身边。注意发现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典型,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服务学生的生活体系。要完善服务配套,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针对学生择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能只让少数人参加进来。

2.3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一是培育个性突出的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以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存在着。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土壤,没有校园文化的存在,它很快就会凋零。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不了解校园文化背景,也不知道校园特色与贡献,应让他们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怎样一种文化激励着师生们共同进步。二是提升办学理念,为学校注入生机。办学理念决定了一个高校生发展方向,纵观国内外高校,他们都在办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文化精神的象征,在高校发展中有不可或缺之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觉悟,能够这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拼搏。所以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求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它们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乐意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到自己的头脑之中,然后结合时代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让这种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心中生长发芽,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