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优质13篇)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6 13:38:02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优质13篇)
时间:2024-01-26 13:38:02     小编:紫薇儿

总结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记录了我们经历过的各种挑战和成就。写总结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以保证文章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一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在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注重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和艺术性,往往忽视了课前课后几分钟的效应.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充分利用课前两三分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有助于提高堂教学效率.

作者:岳冬萍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730100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二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三

在技校德育课堂建构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课程体系,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态度、看法都会对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等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笔者通过自身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觉消除对专业知识畏难怕苦的思想,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一,积极参加酒店服务专业的技能取证考试。为了更好地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实施酒店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培训,笔者先后参加了餐厅服务员高级工及技师的学习考证。看到老师通过努力取得两个专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

第二,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的机会,笔者参与到酒店的服务部、备餐部、公共卫生部等部门学习,亲身体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工作岗位职责,再把自己亲身实践的体验融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让学生明白服务行业所应具有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主动与专业教师学习交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依靠集体和相关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和专业老师一起切磋、探讨、交流,不断加深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运用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十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老师的知识也要向纵深、宽广发展,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同时,德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德育教学的补充,更是为了有的放矢地在德育课堂中对学生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二、切实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技校德育课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性、实践性。

1.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德育内容的`职业性。

在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下,对现有的内容或精简、或摒弃、或更新,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和职业性元素,使德育课教学内容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相联系,从而更加具体化与个性化。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四培养。第一,渗透人文关怀,培养职业情感。德育课堂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诸如实习、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客服纠纷等热点问题,教师实事求是、客观地予以解答,释疑解惑,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

第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对自我、职业、社会的认知,使其正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牵手走进健康快乐的酒店服务的准职业生活。第三,联系工作环境,培养职业责任。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入手,引导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担负起工作的责任。第四,结合专业标准,培养职业习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结合酒店服务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标准,引导学生不断地调整、修正和强化白己已有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三、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德育课的教学创设以贴近社会生活、联系工作实际为主,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形成有利于提升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形式。

1.以酒店名命名班级名。

如149酒服31班命名为31酒店,平行年级中酒店班成了321酒店。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评比、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及服务意识。

2.引入酒店的管理形式。

将酒店开工前的礼仪问好成了课堂上的师生问好,将班级人员按酒店的分工予以分组,分别为礼仪组、服务组、备餐组、营销组、公共卫生组。每一组根据目己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相互切磋、指导、交流。

3.餐厅实训设备。

进德育课堂课堂教学中把情境涉及的工作场景和设备也搬进教室,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及职湘素养要求的理解、运用和实践,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悟”。

4.将德育课堂延伸到课外。

德育的育人功能要延伸到课外,把德育课的容量无限扩展,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课堂或课外,检验于实际,再在德育课堂上进行交流,以丰富学生的专业体验,提升感受能力。

出自 CooCo.nEt.Cn

5.综合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

德育课的考核评价坚持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结合酒店服务专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要求标准来确定学生的考核项目,从课堂表现、课余表现等多角度、多渠道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让评价更直观更具体。这种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成了师生共同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的驱动力,更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技校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教学坚持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坚持抓住德育课这个主阵地,把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成长、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四

实践证明,必备的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一旦融入到学生的真情实感中时,其知识传递的方式和接受的方法都将由被动变为主动,知识的吸收由此变得更有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动方式。”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过程中,个体感受尤为重要。因此,美术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注重对其进行引导,促进教学契机的发生。

一、案例分析。

公开课中,教师往往都会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但时常会因为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而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课堂上,如果缺乏真实的体验,学生很难领会到教师预设的思想内容。《茄子灯》是某地区优质乡土课程评比活动中的一节课。它以当地农村在农历七月半对亡人表达哀思的茄子灯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教学意义。课堂以寄托哀思为情感目标主线,这一线索贯穿课堂始终;以熟悉茄子灯的造型为技能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该目标渗透于主要教学环节。光从课程本身来看,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课堂的教学组织都十分完美,令人期待。然而,由于这堂课在市区学校展开,学生大都不了解这一节日,对节日里的茄子灯更是一无所知,课堂效果欠佳。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学生最后反馈的结果就成了茄子灯的造型学习课,课堂预设的情感目标未能达成。的确,离开了寄托哀思的情感要素,乡土特色课程就成了一节普通的造型制作课。这一结果也深刻地提醒着广大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情来设计和开展美术教学。感受生活的'美的意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无法亲身感受各种事物。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从而逐渐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对于自身而言,教师要在设计教案和实际施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学习心理,设计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环节。

二、教学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记忆力较强,所获得的表象比较丰富、活跃。这一记忆特点表明学生可以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意象,将对环境的刺激性反应外化为自身的艺术创作,并通过具体作品呈现出来。基于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将生活融于课堂,设课堂于生活中。由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感受无限的艺术和生活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并设置相关课堂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感受。

美术学科特级教师魏瑞江曾指出:假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讲述“点”这一基本的美术学科问题,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必然会带来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魏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他通过“雨中耍玩”“南极企鹅”“沙尘暴”“约见彩虹”等生活化的场景来开展教学,并且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对“点”这一要素的感受、认知、理解和表达来展开。由此可见,积极引领学生接触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能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些经验作用于课堂,能够成为传递知识技能的桥梁,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利用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生活感受无处不在,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将课堂设在校园的相应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体验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观感受,同时也在实践中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摹印文理》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让他们以游戏的方式自主探索周围环境的奇妙,如穿上脚底有凹凸不平图案的鞋子,在沙地里走一走,看看自己留下了什么足迹。或者找一些不同形状的石子、树皮、玩具等,在泥地上印一印,看看泥地上出现了什么。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他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增强了生活和游戏的经验。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获得间接感受。

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跨越时空,坐在教室里就能获取外界信息。在《春天在哪里》这节课上,教师通过简单地提问,发现学生对春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了解春天具有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陌生的是学生对这些特点缺乏具体、细致的感受。究竟哪些现象可以看出万物复苏,哪些现象可以被称作生机勃勃?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视听结合的影像世界中发现、感受春天之美。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之美,还应该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带入课堂,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开阔视野,获得对大千世界的多元体验,而后再将这些体验内化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四)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激发主观能动性。

美术课堂中,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拿出优秀的作品,让作品展示部分更精彩。因此,教师带领学生拼命赶制作品的情景屡见不鲜。然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美术课堂以发展学生为本,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作品也应是真情实感的外化和表现。因此,教师必须设置能够唤醒学生生活感受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美术素养。以《走进新天地》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是小学新生开始美术学习的始业教育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已经接触和使用过油画棒和水彩笔等美术工具,对部分材料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针对目标要求,教师在讲台上出示部分材料,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他们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质感,再把自己的感受小声地告诉教师,并用简单的线条将材料特点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猜这是什么工具。接着,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唤醒学生有关这些事物的生活感受:你还在哪里碰到过这一材料?每位同学都积极地回答问题,回忆曾经的情境,让自己的生活感受得以证实。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于材料的经验和认知被唤醒,此时教师再仔细跟他们介绍每样工具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学生能对这些工具产生深刻的印象,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表达生活感受来表现自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更要注重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五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羊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朱熹的“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是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的著名论断,一语道破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应培养具体的道德行为,大学的道德教育才揭示其道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本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时,我们认为思品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教养课”的性质,它既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也不具有音体美劳那样的“技能”性,而是具有养成教育的引“行”性,或是道德认识的启蒙教材。我们的这一观点与有的论者近年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修养课’”的论点不谋而合。

二、养成教育应确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养成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首先是确立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目前我国对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分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儿童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我们又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探究寻找儿童行为习惯的最佳发展期,然后把上述行为习惯有效地匹配到不同学段中去。例如,品德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不同范畴的道德行为发展是有别的,在“对人”、“对己”、“对社会”三个方面,对己方面的道德发展较高,对社会方面的道德发展次之,最低的是对人方面的道德行为的发展。对此,我们在匹配过程中,低年级注重对己方面的行为习惯训练,中、高年级依次配加对社会、对他人的行为习惯内容。像助人、待人、团结友爱等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对他人”的特点,故而匹配时应注重把行为形成的最佳养成期放在高年级。其次是确立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标准,由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习得而来的,故此在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标准或行为深度。

对此,我们曾进行设问:一种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标?行为标准分哪几级水平?转绕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多次博览群书,深入到实践中观察,经过反复地论证分析,最后将每一行为习惯从程度上分成三级水平:自发、自觉、自动化。自发是出自于个体的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是不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没有外在力量催促的中性行动,但它带有主观情感的色彩。自动化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定势,达到了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确立了行为习惯的三个层次之后,我们又尽力做到对同一行为根据学段不同和强化次数的不同分度要求。比如对在车上见到老人后让座这一礼貌行为,低年极可以达到自发或自觉的程度,中高年级就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老人上车后,用不着多想就会主动地给老人让座。

三、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略。

1.构建全方位结构体系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接纳学生的行为评价。

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建立起宏观结果框架的同时,我们又从微观上想问题,尤其是对学校教育,我们也找到了三结合的教育关系,那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政教处、教导处、少先队。这三者之间除具有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关系之外,各自还都有独立联系的线索。政教处对内可直接管理班主任,对外我们规定与家庭教育接轨;少先队对内有各中队辅导员属于直辖的对象,对外让它与社会教育直接挂钩;教导处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各任科教师。宏观与微观结合,自然形成了一个双重正三角形关系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

2.制定双元制实施制度所谓双元制制度,即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给实施单位或教师制定出落实养成计划的管理职责、制度等。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制度的落实是养成计划具体付诸于实践的有效措施,或者说,制度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矗”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曾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性内容先后制定了《莱州镇中心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莱州镇中心小学文明学生标准》、《莱州镇中心小学文明班极标准》等,学校制定了《莱州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养成教育实施条例》、《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等。双元制如同两条轨,并行不悖,学生教育有方向,教师执行有动力。与此同时,双元制还能起到禁于未发的作用,具体明确的各种规范、守则、制度,还可收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效果。

3.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意从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方面设计活动。比如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雕塑公园护园小组”、“军休所红领巾大院”、“争磊集团实践基地”、“南关市场讲文明讲卫生宣传小组”等等,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敬仰的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为学生开辟了实践的天地,创造了熏陶的氛围,提供了教养机会,锤炼了道德行为。

4.注重多角度因村施教人们一直把因村施教作为智育中的原则和方法,其实它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我国古代荀况在他的沉气、养心艺术中,就非常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德育,且对后代的影响极大。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个性方面的因村施教。我们责成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加强扬其长补其短的训练。比如,对于倔强刚强的,要注意养成柔顺调和的品质;对于个性内向的人,注意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气量狭小的,遇事就烦悉的,要注意开阔其胸怀;对于没有学习志向,把学习看成是给老师和家长学的,要注意树六其远大理想……。除注意性格方面的因村施教外,我们还注意特殊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大款”的孩子,家庭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溺爱,学生花起钱来如流水,勤俭节约习惯极差;再如,受不良思潮的侵袭,目前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生长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家境是极其不理想的,他们不仅失去了父母的严教,而且整天遇到的不是父母的痛哭流涕,就是痛骂,更或许是皮肉难以忍受的痛打,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染上恶习……。对于上述种种类型,学校都非常重视,分别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并采取一些特殊补救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

5.建立立体式评价模式加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不仅可以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体系,更能促进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从评价的内容上,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了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们设立的“日常行为监督岗”旨在强调他评,红领巾广播站设立的“自律信箱”目的又在于自评。这样,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相结合,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立体式评价模式。

四、开展养成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果及体会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果实。

学校自开展养成教育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越来越趋向规范。礼仪的教诲,使孩子们心灵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文明礼貌的烙印,行队礼、见人问好、尊老爱幼已成为孩子们的自动化习惯。道德的熏陶,使孩子们能够据章就矩地生活和学习。几年来,我校近1200名学生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助人的思想,孩子们已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献爱心活动中,全校为灾区人民捐款3000余元,衣物近1000件,学雷锋小组已达80多个……。近年来,我校先后有40多名学生获地级以上德育活动奖励,我们的德育经验经常在地级以上刊物上报道。少先队曾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多种德育活动奖状、奖杯、锦旗,学校多次被评为县以上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学段的道德教育,教学生“明理”固然重要,但是,重心要放在“导行”上。正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金科玉律。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六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我以课内作文为轴心,以课外作文为补充,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互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里所谈的课内作文是指常规的每周一次的当堂作文。这种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要求的作文。这当然离不开教师在内容技巧上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写作上的特色,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摹写,或让学生改写,或让学生联想。总之,重在围绕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假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当堂审题、立意、构思,从而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的练习。这种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使他们提高效率,快速作文。一学期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加快速度,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要使课内作文保质保量,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面前心生仰慕之情,手生写作欲望。当他们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布置当堂写作,或口头作文,这就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各单元之后进行规范的课内作文训练,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文章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如能长此训练,有什么文体的文章不能练就?又有什么样的中考、高考作文不能当堂完成?甚至在纷繁复杂、高效竞争的社会大考场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第三册)时,由于学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染,很多学生仿照摹写了《贵铝塔山公园》、《白云公园》;学了秦牧的《大自然警号长鸣》(初中第四册),很多学生被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所激愤,他们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保护校园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感人文章。96届中考,我所任两个班级语文及格率100%,平均分80.95,优分率58.92%,作文分数比较突出。由此可见,课内作文应该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条主线,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

[1][2][3][4][5]。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七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我以课内作文为轴心,以课外作文为补充,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互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里所谈的课内作文是指常规的每周一次的当堂作文。这种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要求的作文。这当然离不开教师在内容技巧上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写作上的特色,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摹写,或让学生改写,或让学生联想。总之,重在围绕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假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当堂审题、立意、构思,从而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的练习。这种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使他们提高效率,快速作文。一学期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加快速度,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要使课内作文保质保量,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面前心生仰慕之情,手生写作欲望。当他们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布置当堂写作,或口头作文,这就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各单元之后进行规范的课内作文训练,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文章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如能长此训练,有什么文体的文章不能练就?又有什么样的中考、高考作文不能当堂完成?甚至在纷繁复杂、高效竞争的社会大考场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第三册)时,由于学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染,很多学生仿照摹写了《贵铝塔山公园》、《白云公园》;学了秦牧的《大自然警号长鸣》(初中第四册),很多学生被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所激愤,他们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保护校园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感人文章。96届中考,我所任两个班级语文及格率100%,平均分80.95,优分率58.92%,作文分数比较突出。由此可见,课内作文应该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条主线,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迅猛增长,语言交际日益重要,而作为作文(就语文尚且如此)教学的主要时间(课时)、空间(教室)、内容(教材)、却不得不一再被削减,压缩,如果只是强调见效于课堂,那么,作文教学早就到了不甚重负的时候了。因而,打开由课内走向课外的训练渠道,把课外读物看成是语文教材,把社会空间看作作文课堂,有意识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扩展到社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为此,我采取一周一文,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等课外作文练习,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是课内作文的延展。学生应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让学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亲自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大千世界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能书善写、能言善辩,让学生能够运用全部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调动、感觉、感知、感受,去深入体察、体味,融通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事、物”,养成一种自觉作文的习惯。

通过一周一文,通过日记和读书笔记等的练习,我所任班级初中三年下来每个学生要写下厚厚的6本左右,其中有写新闻的',有写见闻感受的,有写亲戚朋友的,有写读书心得的,有对社会现象发表看法的,有写个人苦衷的,还有向老师发牢骚的,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作文中无处不是生活,生活中无处没有作文。其中,有个在小学基础较好,爱好比较广泛,但初一下开始明显下降的女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恨我自己,我更恨父母为什么生下了这样的我――又黑又矮,同学们背地里都叫我“刚果布点”。……我甚至想到了死,但却缺乏勇气……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同学的症结后,找她谈心,开导她、鼓励她,她终于振作精神,不再自卑,努力学习,初二上学期期末三科统考(语、数、外)以285分的总分获班级第三名,在贵州铝厂教培处举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她写的《我的家乡》获第二名。

借助了课外作文的帮助,为课内作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内作文的质量,让学生锻炼了感悟生活的能力。另有两位同学通过练习写读书笔记,培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喜欢阅读,在演讲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大大提高了语文成绩,真可谓一箭多雕!

作文是个大课题。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写的能力最难。它要求学生“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更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而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结合起来才是推动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

课堂作文,是有教育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作文教学方式,它培养了无数作文好手。特别在摆脱不了的考试面前,它真可谓立下过汗马功劳。课内作文有其不可低估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思想感悟,技巧能力;而课外作文则在对学生领域面的拓宽,思维上的延伸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有机结合,必然带来作文教学的新局面。那么,当如何做好这一结合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通过课内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认识生活。

以教材的“例子”教学作为出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兴趣,唤起其积聚在头脑中的各种素材,使他们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课文多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课文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和其表现生活技术的点拨。利用教材“例子”,使学生掌握作文有关的知识技巧和方法,领悟生活的“源头活水”,以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生活中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教材中出现的各类生活点作为课内外写作的结合点,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和迁移,活化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折射课外,课外延伸课内。真正做到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基础,注重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将知识化为能力,通过课堂作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动地认识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用它来准确表达思想。如初中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写出了孩子天真、纯洁的童心,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人们的情感多变;《羚羊木雕》写出了大人们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灵创伤;《背影》写出了父子道别时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道出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我的老师》写出了师生间七件难忘的小事,展示了一位心灵和外表统一的教师形象;《北京立交桥》通过一种新型的陆上桥――立交桥在北京的发展,反映了北京十年发展的胜况;《我的小桃树》借小桃树的成长遭遇,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还有鲁迅的《故乡》、都德的《最后一课》及古代彭端淑的《为学》等等,虽然他们写法各异,背景不同,但这些课文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甚至是作者亲身的经历。由于学生认识不深,辩别力不强,加上没有用心去想,当然感受就会很淡漠,或者浑浊一片。教学中,我有意去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学生去对照,寻找自己的影子。渐渐地学生就会对周围生活观察思考,就不会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结合课文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思点拨,逐渐就会避免那种“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状态。让学生由“学”到“思”到写成“文”,形成由感知到深入理解的学习过程。

本着这一思路教学,我班学生写出了:《我读〈背影〉》的读书笔记,从中联想到“奶奶的手”、“老师的身影”等;学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的同学写下了《我的一家》、《母亲和我之间》;学了《羚羊木雕》,有同学写下了《我妈就是这样》;学了《松鼠》以后,我班同学写出了《我家的小狮子狗》。我班有一个孤儿,父母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先后去世,靠一个做豆腐的堂哥堂嫂照顾,做豆腐的情形让他耳濡目染,学了说明文之后,他写下了《豆腐的制作》,语言朴实真切,清楚明白,让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懂得了富含营养的豆腐的制作方法,引得班上不少同学跑上门去观察了解。还有一同学,由于受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的感染,将他独立生活的一段日子写成了《生活锻炼了我》的好文章。通过生活的体验,他不仅学会管理自己,且作文也逐渐走向深度。

因此,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形成浑然一体的结合,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步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在写作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的的同时养成观察认识生活的好习惯,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美,更好地写好生活中的作文。

其次,用课外作文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1][2]下一页。

老师评改或抽改,写法是学生可自由拟题,也可出参考题目,并附有审题揭示,文体根据各年级各学期训练点而定。评改:只要认真完成均给“优”,不完成给“差”,有事后来补上也评“优”。特殊情况还有特殊布置。如“我班一女同学平时作文枯燥,写不出多少内容,更没有真情实感。前不久她的家庭惨遭不幸;父母出车拉煤,夜间遭到车祸,母亲不幸遇难,身上一千多元钱还被当地农民掳走,父亲幸于无难,但已是腰椎骨折,送至医院抢救。一次周记作文我单独给她布置了一篇文章――《家中的灾难》,结果她含着眼泪完成了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深深地触动了全班同学的心。同学们纷纷前往医院去探望其父,还向她捐款200多元(她坚决不收才罢),这以后她好像找到了感觉,作文内容逐步丰富,逐步成熟。还有一同学成绩一向很好,初一两次考试均拿年级第一,可能有些忘乎所以,可全国希望杯预赛结果下来,以两分之差而落选,一种失落感笼罩着他。我提醒他,一周一文何不就写此内容,于是他以《失败的滋味》为题写下了一篇真实的感受,经我推荐此文章发表于《初中生辅导》98年第2期“作文评荐”栏里,因此他还和施秉县一位同学结成了“联谊”的朋友。

当同学们感到学习压头时,我给他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贵州铝厂电解厂电解车间参观。同学们看到工人们在上千度高温下作业时,学生们从电解工人(有几个正是班上同学的父亲)汗流浃背的神态中受到感染,一周一文又有了内容,作文中自然少不了拿工人们的劳动和自己的学习困难进行对照,还记下了深深的感悟,并表示不再给父母增麻烦,相比之下学习中的一点苦头算不了什么等等。

如此将课外作文和周围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会感到此情此景好作文,写出的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从而会更有效地学习课文例子。那么,课内作文自然也就会逐步达到顺手拈来的地步。

此外,为了培养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要求:作文在下午自习课或其他自习时间完成,书写必须工整,难字难词,自查字典;内容:或头天见闻感受,或当天读书心得,或摘抄重要文章段落。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勤练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丰富词汇,减少了错别字。一开始要求学生能写就行,然后逐步要求能达到表达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联想、评论,最后过渡到能就文就字连段成文,同时也为一周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对生活多个“心眼”的习惯,极大地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通过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会为完成作文而进行有效阅读,会对社会人生进行冷静思考,还会针对同一论题互相磋商,互相讨论。

如果这样训练,初中三年,学生就会写成150篇以上的作文练习,这样的练习量,倘能坚持并逐步完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实际需要以及应考要求,并练就出扎实的写作功底。

总之,通过不断尝试,我认为,可将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的结合方式概括为“一点二线”的训练过程。“一点”,指的是作文能力训练这个中心点,所谓“二线”,即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两条线,课内作文致力于“课文例子”,致力于“举一”;课外作文致力于课外练习,致力于“反三”,课内作文旨在点火,课外作文旨在燎原。有人将此概括为“课内长骨,课外长肉”,教师“铺路搭桥”,学生“结丝成网”。(参考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更新语文教学模式p[,7]》)。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八

随着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逐步出现了开放式实验。

教学的概念。开放式实验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本文以创建开放式实验为理念,结合经管类专业实验环境,对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经管类实验室现状。

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建设后,许多高校的经管学院创建了多种类型的经管类应用实验室。我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经管实验室,最初下设两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获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资助,建设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下设经管类专业基础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实验室、erp沙盘演练室以及中心机房。目前实验室已对本科生开出27门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在电脑上借助各种软件来完成,说明了经管类实验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特征。

新建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后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实验课开课时间集中,任课教师对原定实验课表改动频繁,增加了管理难度;(2)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这造成了在实验资源使用方面呈现出课内时间资源较为不足,课外时间资源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功能较为强大、适用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软件资源表现突出,例如erp等软件;(3)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造成教师缺乏对所授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改进,指导学生课外实验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对加强经管类专业实验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第二,经管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验的创新改革比较困难;第三,实验建设投入不足;第四,缺乏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

二、具体方案。

我院目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采用了一些实验资源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用户仅面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任课教师对资源的任何需求变动都需要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反应到管理系统中。实验资源安排信息流通不畅与课外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这两方面严重阻碍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院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程中,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具体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方案。

1.实验室网络建设。

网络平台是建设开放式实验的基础条件。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在新近建设的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机房。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设计并建成了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如图1)。整个网络采用了具有良好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设备,一方面实现与校园网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vlan。每个实验室采用多台二层交换机汇聚工作站及相关网络设备,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直连。所有的网络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统一放置在中心机房,中心机房配有ups不间断电源,实现无人值守,全天运行。

实验室管理平台在具备上述功能后,可以有效的支持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管理中的课程申请同时支持教师在线申请计划内或计划外实验项目和允许学生申请个人设计的实验项目;(2)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设备使用的管理,将其与课程管理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在申请实验项目的同时实现对相关实验设备的申请,简化实验安排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实验室的安排,自行预约课外实验;(3)课程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支持学生在线提交课内外实验报告;(4)通过聊天功能和论坛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只能要在实验室完成的项目,课内的由教师统一预约,课外的由学生通过网络自行预约。对基于网络软件的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任何时间进行,可将得到的`结果在线提交给指导教师。通过日志功能可以将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日后核查统计。

3.增强激励机制。

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仅有便捷的网络平台是不够的,还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加以保障。

首先,要规范实验课程绩效的评估,当前的实验课主要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没有单独的实验课成绩,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规范实验绩效评估,在机制上增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奖励及资助办法,在改善实验室实验环境、实验条件同时,应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资助,例如对教师完成实验项目的改进或新实验项目的设计进行奖励,对教师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实验进行补助,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进行资助等。

在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传统的实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建设开放式实验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研究并付诸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三、总结。

文章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探索研究。根据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网络建设,管理平台设计和激励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实验室管理,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科研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7).

[2]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九

随着软件行业大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软件工程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一、软件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文所论述的职业素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说it职业都有所涉及。通常,我们所认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it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素质。

1.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

任何一个对软件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都应该明白软件的构成: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学习软件的学生很容易对这方面有误解,通常更注重编写代码,而对其他方面有所忽略。

2.热爱软件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爱业才能敬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当然需要自身热爱软件行业。在软件行业这点特别重要,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若是被迫就职于其中,就很容易落后。喜欢编程,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喜欢创新,享受编写软件带来的成就。

3.在技术或管理上不断的总结。

这也是每个职业都要求的,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有所收获。

4.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软件的制作越精良,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一定要明白,这已经不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行业国外技术仍领先于我国,而且从发展来讲,软件外包产业也是发展的趋势,不论从学习还是交流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6.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是面,沟通能力是点,没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谈不上合作,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7.责任心和规范严谨。

8.成熟稳重的心态。

不浮躁、耐心,软件不可能没有bug,做一个软件要做好,软件开发过程有可能是很枯燥的,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9.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不安于现状。没有软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无法超越的软件产品。

二、职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前文提到的职业素质中,并没有谈到专业技术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技术是从业的基础,不需要强调;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可以短期培训出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更注重的是技术之外的素质,因为这些方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潜力。

职业素质并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某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积累起来。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塑造了,这些素质中就包含了以后的职业素质中的一些方面,如创新,兴趣爱好等。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就基本定型了,大学里只能尽量的去培养一些新的技能,改变一些习惯,纠正一些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过程是逐步积累的,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在众多的职业素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身素质、团队合作、技术素养。大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大力培养的是团队合作和技术素养方面,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则只能通过教师和班主任的引导逐步改善。

三、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扩展。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相关课程应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规范、作业、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里面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基本素质方面。

英语阅读能力:应逐步的加强,在大一的时候应引入部分的“专业英语”,让学生尽早接触英语教学,接触专业英语书籍及文章,克服畏惧感。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点,从“点”入手,即从一段话、一篇文章的阅读开始,培养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其实更简单。在高年级(二年级)引入双语教学,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双语就不那么突兀,学生也应该能接受。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学生一下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心理和知识面上都难以接受。

文档写作能力:从c语言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尽量的会写“设计文档”,特别是到了函数一章,要求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写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函数的作用,参数,类型等,并用流程图等描述。开始阶段,可以是在程序完成后来完善文档的表达,在熟练之后,过程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先设计,再编码。

代码规范: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加强,方法是交换代码阅读,以了解变量命名,注释,书写格式、结构良好等规范在程序交流时的重要性。学生从写代码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经常要用结构良好、代码规范的程序和差的程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团队合作:在素质培养中,较难的一环。一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强,要融入团队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二是学校中教学资源的有限,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先从“团队考核”开始,让一个寝室的同学完成一个任务,而任务(通常是编程)除了程序代码,还需要写文档,注释,和测试(这些都需要手工抄写,而不是在电脑上完成)。要完成这样一系列琐碎的工作,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然,学生就会分工:学的好的可能就是写代码,然后给其他讲解程序,分配任务。之所以要求任务用手写文档而不是电脑打印,就是避免一个人完成,避免拷贝、抄袭。考核的成绩应只有一个:即整个团队的成绩,以抹去个人因素,体现团队的精髓。

2.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难一些,需要教师认真的选择合适项目,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标准应满足如下几点:

(1)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

(2)容易分解成若干小模块,这些模块有难有易。

(3)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项目可以扩展。只有这样,团队的合作才有意义,大家才有兴趣在一起合作,否则,团队容易沦为一个人的工作。

沟通能力: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课程上应展开讨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讨论需要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对中国的学生来讲,这是最难的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的。在软件领域,对本科生的要求,主要是思路上的扩展,创新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素质,更多的是在课外培养,课堂上教师只能尽量的去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技术层面的创新基本不现实。而软件的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给出一个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的添加功能,比如“闹钟”,可以扩展:提醒方式的选择,网络同步,智能设定(和课表、工作表结合),进一步和职业结合等;经典的扫雷游戏,可以拓展为“网络对战”,“团体对战”等模式。创新思想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到,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行业的前景越被看好,但同时,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和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种矛盾。大学里面教出来的软件工程学生,不应该是那种仅仅能够自己会写代码的技术宅男,而是要全面发展、具备高端职业素质的it精英,没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只能沦落为“代码劳力”,成为it界的体力劳动者,也势必被淘汰。大学虽然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我们肩负着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该明白企业、公司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尽早的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2]张小川,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16):1-3.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

通过以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了能够全面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3.1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语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一言堂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是课堂主体。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对其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在交流当中重视语言使用的启发性,合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自我思考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拟人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使得语文知识更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3.2语文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与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地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地运用规范性的教学语言,同时,要保证发音准确,不存在口语或者是语气词,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而语文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以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强语文功底,全面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基于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语言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3增强课堂语言幽默感与趣味感。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激发,增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作用十分关键,一定要幽默,并且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口]。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则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并交流,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与学生学习的态度存在直接联系,同样也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语言进行合理地运用,为学生创设生动且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的应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一

教育部早在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现有的实验教学存在学生学习不主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验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实验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基于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上海大学机电自动化学院通过前期的准备与探索,利用现有自制的开放性实验设备资源,在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上,为学有余力、对实验及实践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实践与尝试。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入机械电子学科的研究领域,突出实验现场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和平台,激发学生对机械电子学科的实践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研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感悟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自由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空间延伸于实验室以外,将实验教学时间延伸到“8小时”以外,极大地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让他们体验实验的快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人性化和学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验室开放是多种途径的,包括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各种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活动。实验系统是开放的,可重置和可扩展的,这样的系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系统还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出新的功能,或者这些部分可以重新组合为其他功能。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学院积极支持实验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竞赛为载体和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团队协作攻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多种层次的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本着个性化、自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任课教师向实验室提出实验申请。实验项目的开展是按主题规划实验项目,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脱离课程体系,又不局限于课程,既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设计实验,又要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注重设计型、综合型、开放型实验的开发,学生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创新实验,可选择单一的模块进行机械或是电气控制方而的`单个实验,也可以通过组合来进行机电设备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机械、电气控制以及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掌握机电设备的常用设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安排实验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可自行选择或者重新安排实验的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在机电方而的设计应用能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内容。

通过对目前机电实验设备的调研,结合案例教学实验的目标,对实验室建设中需要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功能设计,实验室设备要达到:为典型的机电装置;实验系统是可开放的;实验系统是分不同层次和模块的;实验室模块是可以重组的、可扩展的。实验室的实验装置来源于现实的典型机电系统,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中的机电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制作的过程。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赋予付诸实践,能够通过在实验室的综合学习,自行设计和制作出新的机电设备。不管是从认识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环节,实验室都可以给学生进行直观的感知,对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方而都能给予帮助。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已经逐步向多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转变。模块化案例教学实验室已开发的创新性实验主要有:典型表而车削成型工艺实验;典型表而铣削成型工艺实验;机械制造中的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cam);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与调试创新性实验;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机电系统中单片机的程序设计;plc常用执行元件器件以及选择;步进电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测量;plc方案控制设计实验。目前实验室对本科生进行开放,可以作为他们创新性实验的一个场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因为在这个实验系统中,所有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都是可重组的、可扩展的,并开放给学生的。

cdio教学理念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的表达。利用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平台,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延伸于课外的实践创新活动,结合cdio的工程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符合各种主题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法,完成主题项目的c(构思),d(设计)、i(实现)和o(运作),旨在锻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学生结合竞赛课题,自己在实验课程体系的框架下,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最后将已经实现的产品提供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判断是否达到的预期价值。以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系统及其完成情况,并以报告的形式对自己技术团队工作上的表现进行叙述,评委教师会评估他们的答辩及报告,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判。实践能力包括字秀能力(文献阅读、项目编制、方案设计)、手秀能力(精通技术方法、设备熟悉、心灵手巧、胆大心细)、口秀能力(镜像思维、头脑风暴、即系演讲、案例分柳。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批判性、好奇性、信念力、知性力)、创新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考、辩证分析、培养悟性)、创新能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创新、团队创新)。指导教师不拘泥与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看重结果的创新度,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组织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正确的方向,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强化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与规范。

实验室进行开放,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实验指导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必须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专人负责管理,同时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等特殊的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以及准入制度,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实验操作,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采用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周六、周日的白天全开放形式,配齐、配强实验室教师,鼓励教师集体指导、轮换值班负责,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确保实验室有教师辅导。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实验管理的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在使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同时实验教学时间相对集中;采用对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实验、课程设计等实现指定时间段的预约开放、教学计划外的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实践活动可预约实现全而开放,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验教学发展来看,实验教学从依附理论课的验证性转变为独立、综合性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实践等教学,在转变过程中,根据学院整体发展的要求,拓展视野,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形成学科竞赛、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近几年来,本科生通过开放实验平台,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获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参加了四届“上图杯”上海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获本科三维建模设计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个人8个二等奖。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力明显提高了,多人次获得上海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二

1.学生方面。初中语文由于教师过于侧重背诵,导致学生只是为背课文而背课文,不去理解和体会,不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学生学得粗浅,中考要求也低,导致高一新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与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相矛盾。语文新课改的力度大,要改变以往几十年沿用下来的教学体例,要大胆引入了专题和模块教学,使语文教材的面貌焕然一新,可问题在于专题和模块教学要建立在初中学生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之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情和目标的差距,这就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2.教师方面。新课程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学科编写体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以专题为单元的模块体系所带来的教学内容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感。如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就是较难的诗歌单元,而第二单元又是学生感觉困难的文言文单元,这让习惯于旧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教师一下子茫然失措,疲于应付。

3.教材方面。优点突出,比如文章正文与课后补充相补充,资料丰富。缺点同样明显,大段的文字表述有时缺乏连贯和统一,或者表述含糊不清;学术化、成人化倾向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古诗十九首、古诗体例、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等概念,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使得教师不得不留出大量的时间处理,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再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文言句式,内容就会涉及初中语文教学,而初中中考又不考,所以高中教师就得先完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问题,课时减少单任务量并没有减少。讲还是不讲?讲影响教学进度,不讲影响学生理解。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进度慢。

二、对策与措施。

面对问题与困难,一味地抱怨于事无补。我们首先应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大胆合理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程标准,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程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不讲,或少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充分,讲透彻。比如刚才提到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的文言句式问题,教师要先讲句子成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和探索。

2.设计学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给学生课前布置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调动学僧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力争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讲了也不会的问题不讲。同时,教师应贯彻三个必讲原则,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通过改变观念和制定措施,我们逐步走出困境,课堂教学也会变得越来越流畅。

三、尝试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审视课程资源,要敢于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的观念,学会“用教材教”。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尝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探索。我们要大胆取舍,整合教材。比如,去年在五县赛课中,我接到任务,准备一节新授课:“一轮复习中的诗歌炼字专题讲解”。新授课如何上,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学生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设计这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地方。最后,我选择以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这节课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式和途径。然而,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十分了解,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在我们全体语文组教师的帮助下,我拿出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但在试讲时,从课堂看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但实质上,合作学习活动知识流于形式,真正的意义并没有得以体现,合作学习活动只是形式的、粗浅的、缺乏价值的。究其根源,课本给了大量的信息,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缺乏思维的真正激活。于是,我将前面学过的几个专题进行了整合,引申出炼字题的一般模式,然后结合本节内容,设计出几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的设计模式是否可行,允许合理修改。在认可接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这一模式自行解决问题。通过课后交流,这一思路获得好评,这一探索也得到其他教师的肯定。

这一切让我们发现:新课改不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样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实践平台。让我们在教学路上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吧!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三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实验教学更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机制,增强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中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

高校教学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生产基地的重要地基,也是培育和发展创新人才的平台。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成为高校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只是对学生有限的辅助教学形式,创新和研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专业技能的发展,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不仅承担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明创造和科学的态度意识的重要场所。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发展空间。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主体三个要素。[3]。

(1)实验时间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包括时间点开放和实验学时开放,不再统一要求,可以自由选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的实验必须立足于开放时间的前提。

(2)实验内容的开放。主要是指我们的实验内容,已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生可与不同的学科实验,实验对象相同的具体测试程序也有所不同。

(3)实验主体开放。其含义之一是实验教学的主题是自愿的,参与不再是标准要求;另一层含义是指主体试点范围扩大。

2.开放式实验性质。

高校开放实验室从功能可分为开放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开放型。高校实验室工作应该是开放的实验教学,促进开放运行,并促进作为首要任务人员的培训。作为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开放实验室的完全意义上应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时间的开放,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开放。

3.开放式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作为一种辅助实验课程,并且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试验项目,实验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和设计性过渡。[4,5]这种转变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在实际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开放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这一事件中,在合作的“双重”模式的学生和教师使用,在“教”与“学”,以找到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一个开放性实验,首要条件是建立一个开放实验室。这是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放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打开了实验室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验测试独立发展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的内容应具有探索和创新。

(2)促进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综合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将涉及大量的新知识,随时会有问题,这是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及实验室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提高自己。开放实验室,学生做实验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不再受限制,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频率和测试周期节律的调控提高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开放式实验室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雄厚的技术,奉献,敬业,创业精神,求实的精神,建立了实验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发展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高的知识层次的需求,对实验室人员的整体情况,以便能够统筹规划和有序运行的实验室。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建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水平,更新知识的专业素质,提高质量,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方法不断提升。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结构的合理化。高校实验室应给予最优先的教师队伍。一个结构合理,优秀的运营测试团队,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有序,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的基本水平。高校教学型的测试团队,应该注意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职称,使技术职称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团队年轻,并给高级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青年实验者主导作用,逐步完成了新的取代旧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以提高实验队伍业务水平。[4]充分吸引理论和研究培训和教学经验的高品位,高学历,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促进学术标准,提高教学水平。

2.引入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激励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觉地为实现实验室工作的各项目做出贡献智慧,高效,有序运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都必须围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为全民终身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借鉴现代新知识,新管理,帮助促进了实验室人员的智慧发挥。

3.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习基地。

专业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基地开展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践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科学位的学生提供了课堂的主会场,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而且要帮助学生研究自己的实践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

三、开放式实验的指导问题。

1.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开放式实验室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求他们有超前的科学实验意识和世界一流的敏锐眼光。实验指导教师实行相互交流互访制度,国外著名大学教师来国内学校对实验室指导和建设,从实验使用、管理和实验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实验室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另外给国内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去国外大学实验室进行访问学者,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实验室教师吸收新鲜思想,保持世界一流实验指导意识,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向设计性、综合性过渡,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项目的数量,还是实验项目的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各实验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

2.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承担实验室开放的师资队伍。

承担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教师在准备、辅导开放式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难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首先实验室主任要由高学历、有较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只有高水平的实验室主任才能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做出良好的规划,并对实验室行使有效的管理;对实验指导老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的手段;其次要引进一批了解新技术、新知识国外大学的师资队伍,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对新进教师全部引入实验室工作,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程序。最后探索对高校实验教师实行合理走读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实验教师资源以及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实验教师资源薄弱学校实验发展和提高,另外走读还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防止实验教师资源浪费。

四、开放式实验室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

在这个重要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中,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验室管理的三个和谐管理是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开放形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