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登岳阳楼教学反思(通用8篇)

最新登岳阳楼教学反思(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0 03:26:02
最新登岳阳楼教学反思(通用8篇)
时间:2024-01-10 03:26:02     小编:念青松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一

优点:对学习者的分析详细准确;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缺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普通话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

优点:整个过程比较合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85%以上的同学都能自己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的探究、合作学习比较多,没能尽情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对于差生、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特们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改进建议:

1、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2、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3、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优点:注重了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朗读技能的培养(放朗读带、进行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的培养;(问题由学生找、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归纳)让学生收集有关背景资料、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学生收集、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语言的能力;(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增强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比较阅读的能力等。这篇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也比较恰当合理。以诵读和探究式、自主讨论式为主,当然,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打印、或投影、或放朗读带、或用多媒体中音频、视频、图片,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它发挥最大的才能与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缺点:尽管我也在尽我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至臻至善。但总有那么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有时对多媒体的运用,时机掌握不好;或运用的不太合理;有时对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太死;教学方法运用的欠妥等。

改进建议:

1、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着眼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多与同行们探讨、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3、抱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只要我努力就会走向成功。

4、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5、引进生活的“活水”,随时给自己注入教育、教学的新鲜血液。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二

学校领导统一要听九年级老师的课,从周一开始每天听两个老师的课,今日周三,轮到了听我的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中午第二节,三班的语文课。

多年课堂教学的磨炼,心理素质强了好多,对领导入班听课已能泰然处之,但具体如何上一节有领导在场的课,心里上还是和平常不一样的。

要讲《岳阳楼记》,今天早起从梦中猛然醒来,是因为睡梦中得到一个好的题目《另辟蹊径,成就经典》。为此兴奋起床,头脑里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顺着这一想法而下笔成文。起的还是不够早,没写几句儿就到了早餐时间。

对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可谓篇篇经典,每一篇都是一座山峰,峰峰厚重俊美。虽每年都在品读,可是越读越觉高不可攀。每读一回,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示。对于《岳阳楼记》这篇一问世就名振天下的美文,历经千年而吟诵不衰,必有后人取不尽的法宝。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这节课,要学文章的第五段内容。

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五段,识记段落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理解作者的胸襟和远大报负。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也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革命才能做到脱繁就简,简单明了。以往制定目标都是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前人的经验,制定所谓的“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渐渐懂得,在一节课中如果能达成一个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也是了不起的作为。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定的目标越多,越会驾空课堂,自己抬高自己,无疑于面临难以下台的尴尬局面。

因此从这学期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允许自己只规定一个,最多两个。事实上,一个目标足矣。

在这节课上,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住文段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一是为了应对考试,现实面前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农村中学,语文课上仅仅给学生讲思想,讲情怀,真的很难。

还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件飘缈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习古文,理解文章词语的含义,是走向作者情感世界的必经之路。以往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环节,跳过字词直接讲“高大上”的东西,现在想来真是有点“形而上”了。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很想从地面做起,重视文章中最基础的元素,带着学生在语文的寻美之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对于第二个目标的设定,是想让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报负,以实现本文主旨的一个升华。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已经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写风景”而是为“写情怀”。因为对岳阳楼下的洞庭湖胜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自然不愿重复前人之语,他要说的是赏景之人的“览物之情”。通过三、四两段的阴晴变化所产生的心情变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细细品读已明白了这一点。而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五段内容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是和“迁客骚人”们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的。通过细读本段文字以理解作者苦苦探求“古仁人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最后理解文章真正的写作目的,既是应邀而作,也是表明心志,还要与朋友共勉,而布局谋篇又不落俗套,这样的构思真是一举多得。堪称岳阳楼之绝唱。

心里想着,达成教学目标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小拓展,给学生回顾有关“唐贤”们写的一些关于岳阳楼的诗词及有名的对联,作为补充扩大学生的视野。

心里这样想着,美美的就去上课了。

以上是为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些出入,自己做好的充分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的接受水平想高了。

心想着这篇文章,已经带着学生读了两节课了,对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应该提前学习,或是因为好奇心而早就熟知了吧?事实是,课堂上你带着他们学到哪里,就到哪里,九年级的孩子学习时间真的很紧张,根本没有课余时间来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仅是第五段的重点词语部分,就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而到进入“理解作者情感”这个目标的学习时,课堂上已经没有时间了。只稍稍点了一下,就下课了。

课后,细下心来,想想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这节课上得也太薄了吧?

学习第五段重点词。其实好多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只要细心一看就可以搞定的。可是还是有几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比如“之”的用法;比如“然则”;比如“进”和“退”。中间如果哪个词语解释有误,就需要耐心的做一个更正。在中间还加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的翻译和用法的解释。等等等等之类的词语。真没想到,这么一小段,仅词语解释这一项竟然引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检测句子的翻译呢!如果再提问,恐怕一节课时间都不够呢?可怜的孩子,就怕老师的追问,说实现,现在上课基本上在演“独角戏”,学生最怕老师提问,一提问,准搁车。

以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不敢再追问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后来,没办法,直接自问自答好了!

因此,本节课制定的两个目标,依然只实现了一个,而对于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目标,还是到下节课吧。

以上是为对上课过程的粗略再现。

课后,很认真的听取了两位领导的意见。对这一节课的课后反馈,站在教学进度方面考虑,他们还是觉得教学环节按排不是很合理。我笑问他们,要给这节课定个什么位?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心里很清楚,如果是讲公开课或是优质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很明显不会很出采。但领导明确表示,这是常态课!我想,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吧!

走过了花红柳绿的青青世界,现在只盼望欣赏秋日的静美。不想再在课堂上搞花架子,很想实实在在的教好语文课。不在乎一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想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了多少知识;不在乎一堂课赶了多少进度,而是想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了多少收获。很想在课堂教学突破自己,很想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导演,是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安排尺度掌握较好。

2、教师导读设计和点拨、矫正或补充较合理。

3、学生以小组、以个体参与率较高,同时体现了师生互动。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内容深浅度适宜,安排合理。

5、学生查工具书、板书、发言比较踊跃,课堂气氛适度活跃。

文档为doc格式。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四

一、从炼字、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试着,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学还缺乏表达见解的勇气。

二、在探究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博采众长。讨论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检查探究成果时,不少学生回答的很不错。

三、选取高考答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本课堂的教学重在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经典回顾”,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五

《岳阳楼记》是中考篇目,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篇目。

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辨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

三,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辨义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

四,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地组合不仅使教师完美的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应提醒自己: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六

通过前几首诗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

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又辅以小黑板“经典回顾“,选取高考试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可惜的是,当我踏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所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或许跟我的语言表达有关吧,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更加努力的。

加强诵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更是诗歌教学的灵魂。当然,诵读不同于死记硬背。所谓诵读,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的,换句话说,诵读的思维前提是理解,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刻把握。理解是诵读的关键,而诵读必须以读懂为前提。理解的实质,在于读者以原来掌握的固有知识与读物中的新知识建立必要的联系,这种联系愈深广,理解便愈全面,从而实现自然而然的记诵效果,其中,有着学习者的积极思维活动,真正实现了文本与读者间的平等对话,所以,诵读并不会让学习者感觉枯燥无味,相反,它会激发读者反复阅读的兴趣与热情,激发读者的思维,提高读者的理解力及记忆力,是语文积累的有效学习方法。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风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我们来欣赏一下杜熙宇同学为大家搜集的图片,请他来讲解一下。(出示图片)。

多美的岳阳楼,可是同景不同情,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七言律诗)。

1、范读(先听朗诵,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跟读(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读)。

四、自读文章,粗理大意。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见大屏幕)。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悲)。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对应哪个句子?(悲伤,老木沧波无限悲)。

(找不准的地方,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答案。

(2)(好,我们明确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基调,齐读一下这首诗)齐读诗歌。

(3)(都有起立,我们看着大屏幕中的图片,就如登临此楼,让我们再读一遍)。

再次齐读诗歌。

师评价:同学们读的悲伤少了点,豪迈多了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怀着悲伤的心情来继续欣赏这首诗。

五、理解诗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赏析诗歌的语言、情感,小组合作完成)。

1、赏析归纳:

(1)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联系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感情:沉郁悲壮,对自己辗转多难的生活无奈与失意。

师适时评价。

六、当堂成诵。

1、(我们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

2、试着背诵一遍。

七、拓展阅读。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体会诗人的情感)。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杜甫诗中的“老病”“涕泗流”与陈与义诗中的“老木”“无限悲”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势的慨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将这首诗默写在作业本上。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九、板书设计。

首:夕阳迟。

颔:徙倚欲暮时。

无限悲颈:万里三年。

尾:白头老木。

在这堂课中,我是以“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为主线的。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接着,在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再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对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八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如时代的沧海桑田、社会文化的突变激进、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严重边缘化、应试教育对诗歌本质的戕害等等,要让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几节有限的语文课能够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获得对于诗歌和古典文学的生命体验,说实话很有难度。但有难度,不等于说没可能。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希望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一,通过对《登岳阳楼》的教学,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诗歌中登临诗的基本内容、情感和一般鉴赏方法。

第二,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登高》)和本节课的《登岳阳楼》,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确立鉴赏古典诗歌的六个角度,即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结构、意义。

第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挖掘学生已有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能力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教者努力去实践这三方面,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如预先设想那样按部就班的进行,并能够完美达到教学设计的要求。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在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诗歌鉴赏能力上做的还不好,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怀疑,某些过程有“快进”之嫌,而我觉得鉴赏诗歌是急不得的,必须“慢嚼细咽”,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情感体验和审美获得,教者只能是循循善诱,甚至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中获得美感体验。或许,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只应该做一个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诗歌“桃花源”的向导,要展示给学生诗歌的美,或凄艳,或雄壮,或洒脱,或谨慎______让学生在这里自主阅读,自由体验,畅所欲言,兴之所至,或引吭,或泼墨,或沉思,或激辩——只有这样,才能“诗无达沽”“诗神凭附”,中学的诗歌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有所为有所得,中国古典诗歌的光辉才能引导这个民族的未来,引导这个民族的良心,让我们“诗意的栖息”于这地球。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勉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