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四篇)

最新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13:50:31
最新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四篇)
时间:2022-12-12 13:50:31     小编:zdfb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篇一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工作原则

1.5.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6附则

6.1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篇二

为了避免在夏季施工中发生中暑事故,严格遵守《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相关管理规定,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采取措施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的目的,特制定本应急防范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事件范围:高温中暑安全事故事件。

事故特征:中暑属于突发性安全事件。一般以夏季为高发期,或是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特征如下:

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 

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5°,尽可能避免在13:00至16:00进行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室外施工过程中,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经常进行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做好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供给足够的饮用水或者饮料等,有效的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落实防暑降温药品

高温天气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暑降温药品,按班组进行发放,如:藿香正气液、清凉油、风油精等。

5、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针对高温施工,员工穿戴问题,要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严禁不戴安全帽、敞怀、赤膊上岗,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6、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高温天气监测与预警机制,根据当地气象局的预警信息,及时在公司范围内发布公告,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倘若防暑降温工作未到位,发生高温中暑事件,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应急工作。

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者处置措施

①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②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的头部、大腿根部等处。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饮水中加入少量食盐。

③报告上级领导,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2、重度中暑者处置措施

①将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②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做简单的降温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③立即联系车辆,送中暑人员至就近医院,或直接拔打120急救。暂时停止现场作业,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3、注意事项

①中暑后不要大量饮水,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 

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

②不要给中暑者食用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以免引发其它病症。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篇三

 为预防污水站员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工作出现中暑现象,确保员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成立防高温中暑应急小组

   组长:  运营部经理

   副组长: 各站点站长

   组员: 污水站全体运营人员

应急指挥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中暑事故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

   副组长:负责站员预防高温中暑必须物品的采购和分配;在发生中暑事故时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指挥中暑的应急处理。

   组员:对中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及时送严重中暑人员到就近医院就医。

应急事件的预防 操作间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有效的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员工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风油精、人丹等。 高温期间做好防护措施,如带草帽,避免长时间的高温作业。 应急预案的启动

   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事故后,根据本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现场事故处理。

应急处理流程

  事件发生发现人员       →通知副组长      →通知组长→    上报公司

         ↓                   ↓                 ↓

  迅速将中暑人员        负责指挥中暑的    负责中暑事故的决策

移至阴凉、通风位置         应急处理       全面指挥,调动救援

人员 、设备、物资

应急预案

  1、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休息棚休息.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患者的衣服,如果衣服己经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净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以尽快散热。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

   3、尽快用物理方法降温,使体温下降到38度以下。

   4、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或者经过降温外理后意识清醒,可以给患者服用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食物或饮料,还可以服用十滴水等解暑药物。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十宣穴等人体穴位,严重患者须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现场一旦发生职工中暑,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将具体情况上报,以便采取妥善措施。除上述基本的救助外,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就医条件,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应急组长不在,由副组长负责,发现作业职工中暑可采取非常措施和有效办法,尽量防止事态扩大。

七、事故的善后处理

   1、应急状态消除,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2、负责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运营的连续性。

   3、对中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进行总结,编写调查报告上交公司。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篇四

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枢。

1.2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枢。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表(一)

高温中暑分类

病情表现特点

先兆中暑

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且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课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节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3.高温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1.应急组织体系

表(二)

高温中暑应

急组织体系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高温中暑工作小组:现场处置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

组长:

副组长:

2.高温中暑应急机构职责

2.1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2.2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时间后,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2.3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2.4负责布置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2.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高温中暑工作小组职责

3.1现场处置小组: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小组负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的带领之下,赶赴事发现场,按照现场救援方案,进行现场抢救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2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同时,做好防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1.引发高温中暑的危险源监控

表(三)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源

控制措施

人的因素

长时作业,过度疲劳

体力负荷超限

工作过程注意休息,同岗位人员加强配合,减小工作强度

身体不适

健康状况异常

及时请假休息或治疗,杜绝带病上线工作

物的因素

车载空调无法正常工作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车窗无法打开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环境因素

户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管理因素

防暑降温物品未及时发放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后勤保障部门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2.高温预警分级

2.1

高温预警条件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2.2

高温预警方式、方法

局(分公司)应充分利用场内广播、公告栏、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捷、及时、准确地将各类预警信息及等级传递给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3.高温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3.1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气象决定是否启动高温预警;

3.2预警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向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下达相关信息及工作指示,高温红色预警条件下需立即停止现场作业;

3.3局(分公司)各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应急筹备工作。

1.当高温中暑事件时,当事人或工作伙伴立即按照相关流程,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表(四):信息报告流程图

当事人或工作伙伴

其他相关救助单位

工作指挥

副组长

组长

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表(五):应急联系方式一览表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备注

局长、经理

副局长、副经理

办公室主任

3.报告内容包括:中暑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现场人员状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应急反应人员对外求援联系方式

4.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见表五)

4.2报警电话:122

4.3急救中心:120

1.响应分级

1.1

先兆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2

轻度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3

重度中暑:为ⅰ级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2.1在高温条件下,当事人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或通知现场处置小组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2.2

如出现重度中暑,现场人员应迅速将中暑人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ⅰ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现场处置小组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3.应急处置措施

3.1迅速将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3.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3.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3.4若情况无好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外援;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连续性;

3.5等待救援同时继续开展施救。

1.负责人员

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负责常用高温中暑应急物资和防暑降温物品的采购、管理以及发放工作。

2.物品清单

急救担架、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湿毛巾、清凉通气药品)及各相应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防暑六间宝等。

1.局(分公司)高温中暑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每年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全年不少于1次)及现场处置方案(全年不少于2次)的演练计划,每次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活动纳入当年教育培训计划;

2.演练结束后,局(分公司)交通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及预案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同时编制并保存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或评审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