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通用16篇)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3 04:01:02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通用16篇)
时间:2024-01-03 04:01:02     小编: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gdp已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截至2013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2013年人民群众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今天爆表了吗”。生态环境恶化势头明显,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经济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保护。为了深入研究,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包含了深刻的环境保护理论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设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应该包含生态文明的构建,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二

财政部于11月推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如何将党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必要的协调融合,以适应新形势下党校财务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变革,将是党校是否能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新体系的基础。

一、党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及问题。

(一)党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1、党校财务管理的概念。

2、党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党校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或者其他高校、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民间非营利组织相比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党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为党的培训任务服务的。党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遵循经济规律、党校的建设规律、党校的教育规律,将学校教学资源和服务资源有机结合,为教学与科研的有序开展科学合理配置经费与资产,以保障党校培训任务的正常开展,为参加培训轮训的各级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经费物资的计划性。

党校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预算资金、财政专户拨款、非税收人等,党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日常经费必须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配合党校年度预算经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开展工作,并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项事业收人、其他收人全额缴存财政专户纳人预算管理。这种有制度保障的计划性对党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大为有益,也是党校前进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3)成本核算的简化性。

党校财务管理贯彻专款专用原则和实际成本原则,会计核算采取收付实现制。现阶段主要核算预算资金及预算外资金收支及其余额,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计算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各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人,党校资金的来源渠道在扩展,特别是各种有偿办学形式和各种有偿劳务服务的增加,无形中扩展了党校资金的使用领域,这也将改变党校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增加新的成本核算内容。

(二)党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利用率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党校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如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资产老化及沉淀情况严重等问题,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报废到处置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校内部各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还有待强化,相关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党校的固定资产状况,促进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加强经济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加强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整理和分档工作,调动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内在积极性,开源节流,所有这些工作将提高党校被产管理效率,保障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2.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党校财务部门是面向全校所有部门以及对外开展工作的重要窗口,党校管理工作中所需的绝大部分信息是由财务部门提供。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党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直接影响党校整体管理效率。当前,党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财务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财务与各部门信息沟通、互动等现代信息交流模式还远没有建立。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财务电算化平台为基础,以财务信息化为前提,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成为目前党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3.财务管理综合性人才不足。

现阶段党校财务人员大多数是核算型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知识较扎实、操作能力强且工作细致,但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财务会计领域,上升到管理的复合性和创造性则明显不足,至于准确预测、及时决策、协调合作、危机应对等体现现代财务管理人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尤其缺乏。在未来改革继续深化的形势下,党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将会逐步扩展,管理环境变得复杂,对党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达到专业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要求,才能以高水准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党校的培训和教研任务提供最规范、最全面、最科学的服务。

二、管理会计纳入党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及思路。

(一)管理会计纳人党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

管理会计做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管理类别,可以根据需要跨学科、多方法、多视角地寻找最佳解决之道,还可根据内部管理者的要求进行局部或整体的预测分析,进行有选择、不定期的信息报告与披露,从而为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优化决策服务。简而言之,管理会计就是针对管理中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控制现在,预测和规划未来,为改善内部管理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信息资源的“内部会计”。

1、管理会计的加人将会提升党校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水准。

管理会计做为“内部会计”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它可以随时为党校管理者提供特定问题、特定阶段、特定范围具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从基础数据中发现规律并遵循管理会计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管理控制模式,包括制度、预算、评价、激励等控制模式;制定一系列管理控制标准,包括财务标准和非财务标准,前者是资金管理和运用标准,如党校财务预算、经费开支预算、资产管理预算等,后者则是人力资源与培训需求标准,与党校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及培训学员等相关。有了以上系统科学的模式,再经使用规划、组织、控制、预测、决策、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所得到的信息,将极大提升党校财务管理水平乃至党校整体包括教学行政各处室的行动力。

2、管理会计的加入将会提升党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准。

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就是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与评价、控制与决策,要实现这些就必须依靠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手段,以帮助管理会计实现应有的目标。一旦建立起有管理会计组成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首先将有助于会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工作有机结合,使得会计职能从核算向管理转变、从记账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其次将有助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减少信息收集成本,党校各职能部门都可以从此平台搜索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三管理会计依赖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所需要的会计数据和其他数据,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得到保证与反馈,并对预测决策规划起到助推作用。

3、管理会计的加入将会提升党校财务管理报告评价水准。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统一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对不同事业单位的内部分析与评价则无法面面俱到。做为党校这所特殊的干部培训学校,需要在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党员干部调学计划、培训经费收缴及使用计划、特殊经费特殊问题处理计划等等方面做单独分析报告,但由于目前会计人员自身和体制限制,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责任考核机制,会出现预算编制及预算指标分解粗放、专项资金管理混乱、财务分析报告存在主观性片面性等情况。管理会计将通过对目标的改进调整和优化管理,从大局出发,进行多层次规划与控制,提供多视角分析评价报告,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分析党校财务管理特点与实际问题,如资产利用率、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问题等,可知党校财务管理已经有了变革的理由;揭示管理会计纳人党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如提升预测决策水准、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准、提升报告评价水准等,可知党校财务管理已经有了变革的动力;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如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等,可知党校财务管理已经有了变革的助力。管理会计在强化党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方面的卓越能力,将会为党校事业地蓬勃发展提供最有实力的帮助。

管理会计纳人党校财务管理体系,是党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突破口,是对党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满足信息使用者如党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多方面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资源浪费与工作重复状态,也帮助处于相对薄弱地位的管理会计借助财务会计成熟平台快速搭建起自身框架,提升管理会计在党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二)管理会计纳人党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提升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从领导层开始支持、引导、鼓励、推动管理会计纳人党校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强化专题学习与培训,从规划、决策、过程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把握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在加强党校自身建设和开展财务监管工作中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并最终落实到党校事业的管理和-86-发展之中。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是发展党校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践探索和有效运用,进行经验总结,加大横向交流,提升党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速度,最终推动党校全新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2.强化管理会计教育,提高党校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从来都是关键。只有对党校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全员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兼具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力的财务管理队伍的建立,才能促进可提供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的涌现。新型党校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会计核算能力之外,熟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工作能力。

3.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党校财务管理工作之一就是要提供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这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高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管理工作。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有助于党校管理不同环节、不同岗位的相互衔接、流程控制与管理效能。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应当是用数据支持相关决策的管理平台,也就是使用会计语言,利用管理头脑,控制工作流程,发现分析问题。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是会计与管理有机融合的重要基础,是会计职能从核算向管理决策转变的重要支撑。

4.改善会计数据采集基础,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科学融合。

管理必须用数据来说话,管理人员也必须用数据反映和解决问题。党校会计也应顺应发展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信息整合,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合理。要改善会计数据采集基础,提供客观依据,探索有效机制,将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用精确的数据反映出来,并通过科学加工整合,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这是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够科学融合的一项工作,也将会提升党校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

5.建立财务预算的分析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应从一种单纯的费用控制手段向财务资源配置高度转变。应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客观的评价体系、合理的预算制定程序保证财务资源在党校事业中效益最大化。长效有序的财务预算编制分析机制,能够通过正确的分析方法,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第一时间找出差异因素。同时规划、协调、控制与业绩评价多职能齐头并进,预算目标分解清晰明了、责任明确,并与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将责任和利益紧密挂勾,使预算管理工作高效率,{质量进行,保障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

三、管理会计纳入党校财务管理体系标准框架的设立。

管理会计纳人财务管理体系,必须有一个系统化、逻辑化的框架,具备可操作性的管理会计,才能真正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衔接,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笔者针对党校财务管理工作特点,做以下“一体两部三标四核”的大致构架,如下图:

(一)建立党校财务管理“一体两部”格局。

“一体两部”格局是指在党校财财务管理大体系下,设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平台,结合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协调运作,将党校财务会计的资金核算和管理会计的价值分析、信息管理充分结合,从动态和静态的总体角度把握党校财务管理工作,从线性发展到点面结合反映和控制党校的财务管理活动。整合财务会计信息与其他内部信息,并延伸到党校教学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中,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等工作能更全面深人地展开,这是管理会计应用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支撑,与财务会计共同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提升党校资源分配效率的强力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具有同源性的理论,数据、分析、报告的有机融合将会使党校财务管理的数据归集与分析决策功能更积极全面。

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用还在探索阶段。党校财务管理体系正可以利用财务会计成熟的架构,将管理会计支配资源的职能权限与协调范围同财务会计进行组织结构上的配置,并赋予决策权限,让财务会计的归集核算与管理会计的控制、分析、评价都能在新财务体系中体现出来。

以财务会计数据资源为信息基础,以党校教学和管理活动为中心,建立党校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将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整合、统筹,打破部门、系统、时间、内容的限制,达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这是建立党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基础,以使会计职能前置服务、管理职能后续监控,从而满足党校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多角度、多维度的管理需求。

(二)建立党校财务管理“三标四核”模块。

“三标四核”模块是指在党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管控平台下,树立“费用标准、预算标准、绩效标准”三大标准模块,同时建立预算控制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绩效评价中心、内部控制中心四大管控中心,进行控制调节评价、分析预测决策,以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平台管控工作系统、规范、高效。

1.党校财务管理体系费用标准、预算标准、绩效标准模块。

(1)党校财务管理体系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费用控制和资产配置标准。

目前党校收人主要有财政补助收人、上级补助收人、附属单位缴款、非税收入、事业收人、其他收入等来源渠道,支出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等,应当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综合平衡。日常应对经费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管,随时核,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与及时性。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更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全面合理、真实准确。

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将资产配置纳入财务管理。党校资产在各归口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按照效率优先、服务优先原则进行配置,明确使用者的'责任,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使用、维护、监管三方责任,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分配体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努力确保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党校财务管理体系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及定额标准。

在制定财务预算标准时,充分考虑历史纵向水平、内部平均水平和系统横向水平,使制定的预算指标科学合理,以一种规划、沟通及协调的形式而非压力与惩罚工具激励党校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从认识预算的重要性人手,进行客观分析,建立高质高效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实行预算分级分口管理责任制。科学规范地采用预算编制方法,坚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保证合理的支出结构,保证编制的预算与党校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相吻合,保证预算管理与经费管理的配比度,保证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有明确的定额量化标准,无论相对数指标或绝对数指标,都必须保证分解后的预算数据与总预算目标一致。应重视预算控制和评价分析,选择采用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对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比对实际执行效果,便于随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达到预算控制的预期效果。同时逐步运用权责发生制结合现金流量现代模式,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提供数据基础和体系保证。

(3)党校财务管理体系应当建立一套适合党校决策和管理评价的财务报告和绩效标准。

在建立财务决策和财务管理报告系统时,应充分融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原则和标准,秉持全面性、真实性、重要性原则,定期进行对资产结构、收支结构的分析评估反馈。在使用常规会计标准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根据各方需要形成预算执行报告、资产管理报告、政府采购情况报告、现金流量报告、绩效控制报告等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报告。

应建立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校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应将工作绩效、资产管理、费用控制等评价结果纳人年度考核内容,制定奖惩措施,定期考核评价。针对考核内容,设定相应绩效考评指标,如业务标准化指标、资产管理指标、预算执行指标、岗位责任制指标、职业作风指标、服务满意度指标等等。绩效标准设定应因岗而异,结合预算指标与实际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积极性,通过绩效标准的设定应努力达到一个高度,即从“事”的绩效目标实现向“人”的绩效潜能提升的质的飞跃,实现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

2.党校财务管理体系预算控制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绩效评价中心、内部控制中心。

(1)预算控制中心:该中心应严格对照制度和预算指标,分层分级控制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对预算执行进度跟踪分析、监督考核,杜绝出现问题造成浪费。不允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改变预算用途、变动预算标准。这一中心的目标就是在最基础的工作中加强财务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控制性,保证预算完成进度与实际工作的配比。杜绝不顾实际工作进展与质量,一味追求预算进度,造成与总目标的偏差,产生失误导致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

(2)资产管理中心: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是该中心的目标。借助党校财务管理一体化平台,依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保证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资产使用登记与盘点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党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闲置和浪费。

(3)绩效评价中心:党校财务管理有其特殊性,它的绩效评价中心可设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财务指标指:预算执行部分、经费支出部分和资产使用效益部分;非财务指标包括财务制度执行、财务工作情况、财务人员培训情况、外部评价情况等。应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保证综合性和导向性,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使党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中心的工作更具客观、公正、完整及有效。

(4)内部控制中心:该中心目标是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内控程序的完善、内控责任的到位。它即是独立中心,又是把握全局的总控中心,应依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体系设立。它的核心任务应包括:宏观财务目标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务信息系统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管理控制、财务报告控制等。内部控制中心要真正发挥监督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职能作用。应依托党校财务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有效保障内控执行的独立机构。岗位设置应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完善工作程序和步骤,指定参与的部门和人员、确定责任和配套制度,明确内控评价报告反馈对象,最终达到控制与改进的目的。

如上所述,建立“一体两部三标四核”新型财务管理一体化整合模式,对推进党校财务管理工作结构和内部控制的提升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也将推动党校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三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手段、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实施。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文明;内容。

1.生态美育的立足点。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整体论生态观是它的哲学基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渐渐替代“自然膜拜论生态观”;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体论生态观”开始逐渐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哲学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人与世界“存在论”的在世模式。人和世界是一种同生共赢的关系。这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的哲学观不谋而合。以价值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价值的兼顾融合,中和“生态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从人文观来讲,整体论生态观是饱含生命的“生态人文主义”。整体论生态观主张的和谐共生哲学观是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

2.生态美育的手段。生态美育的手段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以生态存在论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此在与世界”,难舍难离融合为一体。[2]人与自然是一种特定时空中此时此刻的关系,构成须臾难离的系统。现实中仅存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自然系统,也只存在人与自然世界互融互通的生态系统之美。从生态存在论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然对象与主体构成“此在与世界”并存共联的机缘性关系,人在“世界”中处于自在的生存栖息,人与自然对象就是一种审美的关系。从生态存在论美学来看,审美主体是“此在”,需要面对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对象。“此在”与“世界”之中的对象,与世界之间是片刻难离的机缘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关系之美。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互相关联之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诗意栖居”的“家园”之感。

在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与整体论美学为理论指导,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生态性与审美性统一。生态性是生态美育的基本特征,在理念上强调对生态规律的把握和传输,强调世界和谐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能力和生态审美人格与精神境界的人。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基础和原则进行的美育。因此,审美性是生态美育基本特征。

3.一元性与多元性统一。一元性主要是指生态美育的生态审美性。多元性是指生态美育中由科学技术特别是生态科学技术体现和侧重的生态之美、科技之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和侧重的人文之美,以及艺术学所体现和侧重的艺术之美,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科学性、文艺性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生态特征。

4.规范性与自由性统一。规范性是生态美育的基础和起点。生态美育的理念、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生态规律、美学标准、教育原则等。生态美育要将生态目的与人类目标统一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由性指教育者创设生态情境,让受教育者把生态规范转化为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将生态的规范与人类的自由追求相结合。

5.整体性与个体性统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国“天人合一”以及“和谐共生”均是整体性原则的反映。生态美育通过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存,让每一个个体主动参与到审美教育中,认识到人类行为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最终会落实于整个人类群体,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让每个人都将从中获益。

6.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生态美育用万物平等、遵循生态的规律,建立起一种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秩序。生态美育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生态美的感受,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同荣的生态意识,更在于督促指导生态审美实践。生态美育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要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建立生态美的生活方式。

人在世界之中,生活在生态环境里,重在实施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品格。其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

学校是生态美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态美育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环节和过程当中;学校生态美育实施可以通过设置生态美育独立课程、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自然课堂教学、生态主题实践活动等;学校生态美育要求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生态审美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细节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生态美育的教育目标。

家庭生态美育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单位。家长的观念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绿色生活提倡“5r”要求,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使用、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4]家庭应该组织带领孩子共同参加保护环境的相关公益活动、政府倡导的旅游活动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家庭的生态美育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

社会生态美育是全方位的生态美育。社会生态美育的方式,可以采用媒体宣传、现实体验、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形式进行。社会生态美育要让人们切实关心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美育对人们来说是终身持续的教育,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全面开展生态美育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环保行动,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

参考文献:

[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j].文艺研究,2011,(6):42.

[3]王金娜,王芳.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安徽農业科学,2009,37(20):16.

[4]王光宇.文化旅游项目的生态环保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206.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四

我市生态禀赋优越,当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一方面筑牢沿黄控导工程连接线、黄河大堤、幸福渠及幸福路“三条防线”,大力实施黄河河道与滩区综合修复提升治理工程,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并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域内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以达到确保黄河安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二要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示范城市。深入践行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系统谋划,强化生态保护,聚焦大气、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精准防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全域提升,美化城市环境,将新乡建设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之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构建高端平台,引进尖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加强清洁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新乡建设为国内重要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三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渐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同时结合我市各地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的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等,持续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群众收入,让村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要做精、振兴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有机发展。依托我市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牧野文化、比干文化、书院文化、宰相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我市当地的共工、姜尚、毛遂、张苍、邵雍、孙奇逢等历史名人资源以及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裴春亮等先进群体资源,构建新乡文化体系,并将其融入黄河故道、湿地以及南太行山水风光等自然生态资源之中,讲好新乡大地上的“黄河故事”“太行故事”,进行综合深度系统开发,树立我市文旅、生态品牌,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五

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作为典型第三产业的商贸流通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商贸流通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是衡量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如何把握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选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路径是我国当前商贸流通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此背景,系统的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分析了生态文明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以此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问题是世界关注的共性焦点问题。生态是指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是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同种类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和;文明,亨•哈•埃利斯曾说文明是最脆弱的,而文明也是包罗万象的,是人类智慧、所创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观念、文化等财富的传承与创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时人类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括,是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一种社会形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首位,嵌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的所有过程;三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四是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四是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空间各具、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劣趋势等。

2.生态文明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经营观念的转变。在经营观念上,商贸流通产业注重的是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而在商贸流通业追逐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我国物流企业,过度追求业务量、市场份额和利润大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据统计其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的7%-8%,碳排放量交高,而且对我国环境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当转百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经营观念,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生态化发展,收敛其对社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负外部性,实现企业与社会、与资源的和谐共生发展。

第二,经营方式变革要求。我国商贸流通业包含物流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众多产业,其相同产业内的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企业间联合力度很小、协同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很难利用规模效应来达到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效果。而且企业间整合资源的条件差、能力不够,造成当前较为分散、利用率低、整合力度小的高消耗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提出变革经营方式的要求,改变商贸流通业分散经营、合作能力差、资源整合能力弱的现状,实现商贸流通业的高效、低消耗状态。

第三,技术创新要求。我国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整个行业的运行主要依赖于人和交通工具,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但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活动,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但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重要行业,面临生态化的趋势,必须要进行技术武装,比如物流企业的绿色生态型产品,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同时降低对社会资源的占用、环境污染程度等,才能适应当前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三、生态文明与商贸流通业相互作用机理。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物流业等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自会议以来出台了一些列环保政策,并提出要全面支持环保行业发展,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并且当前正在编制的环保“十三五”规划也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为这些低污染、高效率的产业提供更加开阔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方向,这些举措和支持政策强有力的推动物流业等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期,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获得了较多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第一,资源整合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发展。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对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引导资源高效利用,从而降低了商贸流通业在其生产、流通、运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为商贸流通企业节约资金,从而可是企业内部流动资金投资到资本效率更高的环节,如技术革新,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实现技术创新,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此外,绿色生态理念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培养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视角,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长期发展。第二,优化商贸流通企业的内部产业结构。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商贸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从而实现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低污染等正的外部性,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社会认同度的基础上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相关人才,从而扩大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第一,直接作用机理。商贸流通业的基本功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将需求产品以低成本、高配送效率的方式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技术和资源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第二,间接作用机理。商贸流通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间接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整合、节约社会成本、对其他产业的环保联动三个方面。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不断革新,创新能力、技术革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商贸流通各个行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中逐渐渗入的现代化、技术性、生态化不断使得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节约了成本,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带动作用,促使其他行业取向低碳、资源节约、生态化的发展,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环保、资源节约、生态化的联动作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商贸流通业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

1.增强生态化发展意识。

商贸流通业企业在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树立商贸流通业的生态化发展意识,增强社会生态建设的责任感。首先,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企业应当贯彻生态文明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自身对社会的外部性,注重资源节约、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其次,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将生态发展一是渗入到生产、批发与零售、配送等各个领域,不仅持有低污染、节约资源的经营理念,并且通过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生态理念传递出去,共同打造生态化产业链,形成整条产业的竞争优势。

2.商贸流通业各产业集聚式发展。

第一,合理规划,协同发展。商贸流通业应当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制定各个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应包括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投融资渠道、经营与销售模式、财务支配等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引导商贸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商贸流通业内部的的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内部资金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积极各个产业中的培育明星产业,并利用名牌效应激励各产业的发展,其他企业应当技术跟进,并不断促进企业改制和重组,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第二,有效整合商贸流通业资源,是商贸流通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

资源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已落成商贸流通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价格优势或其他优势以形成集聚功能,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相同经营范围的企业集中分布,整合落成区域的基础建设资源,实现企业间对整合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对于未落成企业,选择商业中心区域或是较为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街区,多方位、多渠道的融资渠道整合资金,联合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共同进行技术革新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所处区域的街区形象,建设高质量商品交易中心,并建设会展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型品牌和顾客,以达到提高区域知名度和商品高速流通额效果,促使企业间合作,从而为商贸流通内各个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3.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优化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结构。

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企业的不断创新,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内部产业结构比例和各个企业内部结构,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各个行业的规模较大企业对创新基金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并以这些企业树立明星模范,带动其他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资金的投入,促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技术支持,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档次,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商贸流通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动力及其业态机构:对于批发零售行业,利用各个企业的产品优势、区位优势、管理优势等创新销售模式,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营销渠道、产品宣传策略、配送方式等,扩大我国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领域和销售空间,从而实现业态规模的扩展;对于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优势,创新自身经营模式,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实现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获得企业对整合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对于餐饮行业,则是依据其无污染、资源低消耗的特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经营模式,不断结合新兴技术产物扩展自我营销渠道,并结合创新营销手段达到企业的发展等等。

第二,组织制度创新。在实现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不断创新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制度,加强企业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和内部活动的执行力度,实现企业内部有秩序、能力强、执行力强的组织,实现企业的内部优势,并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互动合作实现创新性合作方式,解决企业间的合作对接问题,适应分散化市场的特点,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动态化发展。第三,利用新的技术,创新商贸流通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网络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为实现商贸流通企业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关联企业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不断利用新的技术优化电子信息交流平台,并不断增加交流平台的功能,如营销、顾客群体的开发、新市场的开发等,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信息化平台,促成交易在较低皮鞋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下形成,从而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六

由于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生态林业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将生态环境及其林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为促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而做出重要的贡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以借鉴。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讲,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变得尤为突出,并且对于我国某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来说,已经慢慢迈入到科学发展管理工作中。就一些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而言,在推广新型技术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审视具体状况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没有较高的生产水平,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林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倘若想要打破当前林业状况的格局,那么相关部门应当把该技术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并尽可能充分的调动全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解决上面的问题。不仅仅如此,相关政府机构在资金方面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且在问题解决上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随着林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推动林业科技成果可以实现较高的转化目的。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不断推广下,依赖于不同地区的地理特质做好恰当的优化,为林业技术能够和当地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保障,推动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林业科技成果具备较高的转化率提供重要的保障。随着林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推动林业有着较高建设水平,从而慢慢将林业的建设水平加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依据自身多年的经验,慢慢转变成相应的科研成果,不断的学习新型知识。对于某些盐碱地区来说,推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从整体上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而提供重要的保障。

2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意义。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原理发展林业,是合理利用资源并协调林业生产模式的体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生态林业建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等特点,要求对农、林、牧等多行业进行整体调配、循环再生。这些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生态林业建设需要以林业技术推广为先导,带动生态林业建设。

2.2林农脱贫致富的途径。

目前我国林区贫困问题严重,虽然在制度改革之后林地划分有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林农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的利益。林业技术推广能够保证林农的利益,增加林农融资渠道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提供了技术培训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林农的收人。

3林业技术推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林农专业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当生态林业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林业文化及其相关专业质量都没有较高的水平。随着当前新型技术的大量涌出,对生态林业的建设也慢慢使用了新型的管理手段及其种植技术,然而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对专业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并且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管理手段及其种植技术,通常还使用以往的方式进行种植,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2推广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思想来进行决策的,其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将林业技术推广着重于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当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间接地推动当地林业技术发展,目的是全面推动林业技术发展。然而,在实际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这就导致国家与基层人民的利益出现冲突,无法及时进行协调,自然而然群众也就没有一定的积极性,也不会再主动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也就意味着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3林业技术推广的后备资金空缺。

不但会存在工作人员技术方面的缺陷,而且资金出现不充足的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推广工作的开展带来干扰。不仅仅对开发基层技术方面需要诸多资金的支持,而技术的开发方面更需要花费过多的资金。当前诸多相关部门没有对该技术的推广引起重视,这样就致使推广工作的开展因为资金的不充足而停滞不前,从而影响了对该技术的探索。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导致某些干部工作环境不能得到优化,一直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会在思想上对这些人员的心理产生压力,从而致使相关人员往往是在迷茫的中不能热情的投入到林业工作中,这样就会对林业技术在未来道路上的推广过于缓慢,对生态林业的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3.4推广人员的能力不足。

因为该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工作,这样就会对技术的接收带来难度,倘若这些人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就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往往对该技术的情况及其规律不能做到全面掌握。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相关人员不能灵活的应用该技术。不仅仅如此,还有某些人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思想意识,不能和林农保持亲密的沟通,不能掌握林农的真正需要,从而致使该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推广。

4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4.1加强林业技术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管理。

由于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大力推广下,加大该技术的实施力度是必要的,主要依赖于相关科学管理及其合理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投入到林业技术推广里面,能够为生态林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还应当优化相关管理制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该技术监管的力度,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好妥善的处理。不仅仅如此,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技术慢慢转变成多元化的技术形式,这样可以促使该技术渗透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加大林业建设的力度,并尽可能推动该技术可以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设置相应的监管机构,进而为该技术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4.2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日益发展,不但要紧跟时代的需要,而且还要遵循该技术在未来道路上的规律。自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下,林业技术从以往依靠的进口逐渐朝着自主研制的方向发展,并且也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最大程度可以为林业建设质量提供强大的支持。通常情况下,因为林业行业有着诸多的特点,例如较高的经营成本、较多的影响因素等,这样也对林业技术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只有研发出更多的新型技术,并有效遵循林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才能够优化林业规划系统,将生态空间加以拓宽,完善生态建设的相关结构,从而为生态林业的建设等相关方面提供重要的保障。

4.3进行林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工作。

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也不会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所以对其招聘工作就显得尤其主要,相关部门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对这些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招聘专业型人才是必要流程,接着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对林业技术不断的推广,从而将林业技术水平加以提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处理好该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4.4加强林业推广专业人员的队伍及体制建设。

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些推广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并组织他们能够对新型技术及其推广方式做到熟练掌握。主动招聘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具备年轻资本的工作人员,从而最大程度打破年龄结构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促使单位人才可以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大对人员素质培养的力度,促使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推广工作的意义,进而增强责任意识,投入到喜爱的事业中,为推广工作顺利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林业技术的大力推广,促使生态林业在实际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可以得知该技术的大力推广成为了林业建筑的关键所在。倘若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该技术的价值,那么就可以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该技术做好不断的创新,并依据具体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该技术的整体水平加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娟.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14).

[2]卢政宇.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分析[j].种子科技,2017(2).

[3]韦岩.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4]邢东辉.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4).

[5]王晓云.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6(16).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七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对人与自然关系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有很强的理论启发意义。是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理论支撑。

(一)人与自然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

马克思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就说明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体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需要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恩格斯也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说明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的活动必须受到自然的限制、遵守自然规律。应该说人类是从自然中诞生的,是历经了上万年的进化而产生的,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正是对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朴素观点。

(二)敬畏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并且靠自然界生存,所以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来创造人类的历史,而不能随心所欲、肆意妄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自然进行改造,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也应该合理、科学地利用。恩格斯也有关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点:“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就说明作为具有理性的高级动物,人类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保护自然环境。人类应该从长远角度去看待自然环境,不断的为自然环境加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种群的延续。

(三)人对于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十分强调人对于自然的能动作用:“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恩格斯也说;“只有人才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马克思强调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人类才能充分发现自然规律,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同时,恩格斯还批判了自然条件决定论:“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马克思科学地、辨证地阐明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既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八

生态林业建设是当代环境保护领域的首要内容,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林业技术的推广能有效辅佐林业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达到优质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目的。林业生态环境在巩固林区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绿化美化村庄、防止水土流失、构建城市生态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基于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九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__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

2.1.1林业主观部门一定要重视对技术队伍的建设与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地更新与提高,并且充分招纳高素质人才充实当前的林业技术队伍,从而提升林业技术团队的整体技术与服务水平。

2.1.2做好林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特别是林农专业方面的知识培训,让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应掌握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当地的生态林业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2.1.3培训工作要长久且定期的开展下去,不但要通过聘请技术专家去普及最新的'林业技术,还要对林业工作者与林农本人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从而培养所有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者的生态观念。

2.2促进林业技术推广技术的多样性。

为有效促进林业技术推广技术的多样性。首先要从生产力阶段入手,不但要照顾到当地的生态效益,更要顾及到技术更新的成本以及其实用性。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更新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以及推动生产力,倘若过分重视带来的生态效益的话。则极易出现与生产脱离的现象。此外。为有效促进林业技术推广技术的多样性,还应重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通过提高当地林业技术推广水平,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林业技术推广相关技术的多样性。

2.3丰富林业技术推广的手段。

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中的地位,不断丰富其推广工作的开展方式。

2.3.1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领悟到林业技术推广对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实效性,并在当地形成林业技术推广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工作人员与林农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

2.3.2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设备的建设工作,比如可在当地构建相关的林业资源库或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定期展示最新的林业技术,让相关技术人员与林农人员进行经验探讨,不但交换了最新的林业技术,还能够促进当地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

2.3.3建造林业示范基地,通过现代化的生态林业建设成果,去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技术的推广速度,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进程。此外,有关部门与林业企业也要重视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加大投资去推动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脚步。

2.4完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2.4.1通过林业技术推广去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有效地监管,完善当前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激励政策,让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法可依。从而促进林业技术推广与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完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的同时,还要确保林业技术推广与管理方式的科学合理性,通过加大对技术推广的监管力度,去有效解决推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4.2加大对林业技术推广手段的改革力度,将多样性的推广手段全面整合。去实现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中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此外,对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加强监督,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全面监督生b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从而保障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当地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建设项目,其中林业技术推广是建设生态林业的有力推手。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生态林业的建设质量,就必须抓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生态林业建设实际情况来看,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对生态林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更新心有的林业技术以及落实林业技术的制度改革,进而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二

2.1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但又不妨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妨碍后代人需要、还为后代人创造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根据现实的资源环境状况提出的,同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也是根据持续的糟糕资源环境状况。

2.2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规模地进行工业生产,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来的是资源的耗竭、环境的破坏、大气的污染、生态的失衡等种种恶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甚至是破坏,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枯竭的资源环境反过来又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迫使经济发展不得不改变方向,进行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大规模、超速度、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要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2.3经济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引领的原因:我国现阶段进入了经济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都要进行转型,不但重视经济总量的提升速度,而且更加重视经济质量的提升速度。而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资源、能源的限制、环境的恶化等是造成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成功地实现转型,就必须坚持用生态文明建设来引领经济的转型,来引领经济的转型。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方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便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物资的充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因此,经济的发展的方向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引领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国民摆脱经济贫困状态时日不多并深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接受和理解的环境保护概念较少,因而公民环境知识与水平、环境保护活动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主要环保形式多表现为在政府倡导和引导下广泛的行政动员模式。且环境意识极度缺乏,国民被动的接受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环境保护活动,除大学或职业学校开设的环境专业外,环境保护行动更多是在中小学校的学生居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手段有限,效率较低,远远不能提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念出发,以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动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高校为目标,以高校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辐射源,把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视野转向各种形式的实践行为。通过生态文明校园的建立,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所处学校的校园环境要求也随着不断增长,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生态体现着物种之间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健全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为学生在环境教育所提供的实际生动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适应融入群体的感觉使用多种感官去了解环境并思考遇到的问题,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和目标。在校学生身在不同的专业和班级也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拥有独特的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理解和表现的方式,有本校特色的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进行编写的校报、定期的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娱乐、文化、体育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方案。充分反映出学院的办学、人文、时代等特色,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推进全院师生植绿护绿活动长期进行下去。以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公共课程;加强生态文明课题研究。校园内添加具有人文内涵的标志。弘扬校园特色文化。并定期举办以“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都可以提升广大师生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高校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号召全体师生加入到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中来,美化校园内部环境状态,树立行业新风。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四

3.2.1经济发展目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经济转型的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以往的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只能体现出快速发展的目的,而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由此造成了严峻的后果,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经济的发展的目标,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生产方式,从而真正地造福于人民大众。

3.2.2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目前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开始走向经济的转型之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那么在二者转型的过程中,同样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注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生产方式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资源的反复利用、注重节能减排、注重减少对环境伤害的绿色环保之路;其次,产业结构的转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绿色环保意识,注重向高精端、低耗能、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转型。总之,就是告别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着绿色、低碳、创新的方向发展。

4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要融入生态文明观念,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促进人民富裕和实现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引领的经济建设,必然是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人民大众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各行各业应该共同努力,一起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五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认清与自然的关系,把自身与自然当成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就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不少学生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危机感。然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成体系。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在主观上虽然有着学习生态文明观的渴望,并且有着初步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无法形成深层次的、成体系的`认识。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成常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然而生态文明观作为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素质,仅仅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覆盖到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再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成规模。由于大学生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自制力较差,且大学校园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等违背生态文明观的行为的产生,即使有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驱使下,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其影响力及持久性也较为有限,没有在大学生人群中形成规模。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雾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无不应正了这一说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由此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求其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之一。

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大学生是高校中除教职工外的主要人群,是高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对高校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巨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气,能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3、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国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否拥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能否培养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篇十六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水利建设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水利建设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把生态学和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融合,不断提高水利规划和设计水平。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水利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建设的水平,促进水利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意义、必要性以及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领域当中的全新概念,水利工程生态设计要求对于工程中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研究其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影响,并且通过不断改变设计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实际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综合性比较强,相比较于普通的水利工程来说,生态水利工程不但需要满足治理河流的需求,满足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不同要求,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其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不断进行监控。把生态系统和水利工程进行有机统一,这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传统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对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两大方面的影响和破坏,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第一,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

第二,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

第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了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2]梁姚,龚振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2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