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精选19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7 01:57:02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27 01:57:02     小编:书香墨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一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二

1.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2.愿意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

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愿意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

1.准备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

2.总结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成功的经验等,制成小卡片。

一、故事激趣

1.教师讲述“盲人挑灯夜行”的故事,但不把故事结尾说出来。

2.学生续编故事结尾,猜想盲人会怎么说。

3.教师出示故事结果。学生针对盲人的话谈自己的感想。(盲人说:“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已照路,而是给别人照路,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已。”)

4.学生阅读故事《农夫分番瓜种》。,思考:如果农夫不把番瓜种送给邻居会怎么样。

5.学生针对上面两个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6.学生齐读主题文字: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分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二、快乐分享会

1.教师导语:原来与人分享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你愿意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吗?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快乐分享会。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我们一起开个快乐分享会,把我们心爱的东西和我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2.开始分享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带的物品。

三、制作“分享专栏”手抄报

1.教师:分享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成功经验、学习窍门等等都可以大家分享。我们可以出一期“分享专栏”手抄报。

2.学生分组合作并设计手抄报内容和具体计划。

3.制作手抄报(大约一个星期完成)。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三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一个课时。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四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社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结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动手动脑,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课前调查爸爸妈妈想要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和父母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生:我买了橡皮、本子……父母买了蔬菜、盐……。

二、新授。

活动一。

师:请同学汇报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

生:遥控小飞机、溜冰鞋、电脑、冰箱、洗衣机……。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满想要的东西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都实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

活动二。

师: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的,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帮助他出主意。 生1:我想让父母给我买一件裙子,可是他们不同意。

生2:我想让父母买一台电脑,他们说太贵了。

生3:我想让爸爸买蛋糕,爸爸不给我买。

师: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看这种东西对我们身体是否有利,在向家长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是节约吗?请大家看第53页列举的几种花钱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再抽学生回答。

生:他们这些花钱的方式不是真正的节约,青菜便宜就多买一些,这样会腐烂。

生:看病坐公共汽车,耽误时间,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的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可盲目图便宜。

活动四。

师:假如你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求进行购买。

火腿肠2元遥控小汽车18元小学生优秀作文5元。

布娃娃15元橡皮1元文具盒8元。

方便面1元口香糖1元。

四人一组交流购买计划,说说理由,评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介绍。

生:我想买作文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买遥控小汽车,锻炼操作能力,其余的钱以后需要买东西时再用。

师:你的花钱计划很好。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究竟该怎样花钱呢?

生:买东西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板书:

钱该怎样花。

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合理消费,符合实际。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理想的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统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综合课程。在教学时,倡导在活动中启发学生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生成新的问题,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魅力。为此,设计四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明白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马上实现;第二次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的道理;第三次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根据实际的要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第四次活动让学生自己计划花钱,然后评一评计划是否合理。这样,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效果很好。今后,在教学中,对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找准切入点,以游戏活动、对话交流为载体,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经验,习得生活方法,使生活变得更具有意义。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五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参见第34~35页。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六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第7课《话说地球》。

学情分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探索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目前我们生存的美丽的地球,对于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对地球已有的认知是零散、片面的,对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知之甚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美丽。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貌上的全面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层层递进和整体的把握,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调查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让学生感知地球两极的严寒、干燥、风暴、生物等自然情况,为了解人类对两极的探索作好铺垫。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地球地貌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4-p46页内容,话题为“从‘天圆地方’说起”。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7-p49页内容,话题为“看看地球的表面”。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50-p51页内容,话题为“到两极去探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谜语导入,感知地球。

活动二认识地球的形状。

2.师: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这些表面的现象让“天圆地方”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但也正如大家所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有些现象引起了人们深入思考,渐渐对“天圆地方”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

4.供料学习————“月食推想”、“环球航行”(提供的资料应重点呈现探索的艰辛与卓越)。

5.后来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去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相关资料,下面有一个表格,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时间。

人物。

现象。

猜想。

付出的努力。

结论。

6.师:其实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以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令页~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环球航行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要有着超于常人的毅力和执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航海家麦哲伦首次航行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7.学生交流: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例打动了你?

8.师:是啊,“天圆地方”的时代,是人们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生在地球上的片面认识,而“地球是球体”这一重大发现靠的是人类观察思考后的大胆猜想,挑战共识,靠的是超于常人的毅力和执着,异常艰辛的努力过程。最终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飞向太空,终于能从太空观察地球了!看,这是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谁?他看到地球真面目后发出了什么感叹!

10.小结:是啊,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辛而无止境的,但我们人类更是伟大的,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都进行着艰苦卓越的研究,只要我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我们将会发现地球更多的奥秘。

活动三课外拓展。

1.人类不断探索地球,发现了地球的很多奥秘,但也有很多未解之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小结:地球探索的过程由古至今,由外国到中国,人类一直在努力探寻,地球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如“失踪”的大西洲、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罗布泊之谜、海底金字塔之谜、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我相信通过同学们以及以后人类的努力,我们都能找到^解答。

板书设计。

话说地球。

天圆地方。

球体。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合作探究,知道地球地貌。

2.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师: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

3.师:除了蓝色还有什么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活动二了解七大洲、四大洋。

1.师:出示地球仪,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你还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现穿插经纬线的定义,作用等)。

2.师:地壳的运动导致板块的分裂,根据不同的板块分成了大洲,在研究地球时,为了方便找到论述它们的位置,于是产生了以上的名词,并非地球本身所具有,这也利于人们对地球的不断研究与探索。

5.出示平原地形图,学生通过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图文介绍平原地形时,可以结合我们的家乡说说他感受到的这一地形的特征。(一马平川)。

6.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发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看来,各个洲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每一个小的地形区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地球的表面可真丰富啊!

7.快速识记七大洲。

8.师:你们一下子记住了七大洲,那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由七大洲四大洋组成的,下面我们就去地球仪上找四大洋。(出示世界地图,认识四大洋。)。

9.我们将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麦哲伦的环球旅行经过了那些大洋?这说明了陆地是被海洋围绕,海洋连接成了一片。

活动三感受地球的美丽。

1.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例如皑皑的雪原、秀丽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富饶的盆地、苍凉的沙漠、郁郁葱葱的森林高大连绵的山脉……)。

2.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那些地貌?

3.布置课后作业:以“地球地貌世界之最”为主题,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办一期小报。

板书设计。

看看地球表面。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

丰富的地表。

第三课时。

活动导入。

1.师:谁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南极和北极?一说起南极和北极地区,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可以相机板书。那被冰雪终年覆盖的地方,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与众不同的自然条件吧!出示多媒体。

活动一了解两极的特点。

1.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主要特点:干燥之极、寒冷之极、风暴之极。

3.教师出示一组科学数据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干燥(年降雨量小)、严寒(有零下94、5摄氏度的低温;热水泼出去结成冰)、风暴(把200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体会两极地区恶劣自然条件。

4.师:两极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居然还有动物在此安居乐业,请举出几种动物。

6.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这样的生命存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7.小结:是啊,同学们的好奇也正是科学家们的好奇,他们用着坚强的毅力去探寻地球未知的奥秘。

活动二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师:如果你是科考队员,你会做哪些心理、物力上准备?

2.师:你认为会遇到哪些困难?

4.师:遇到这样多的困难,人类为什么还要不畏艰辛进行这样的探险考察?(板书:目的?)。

活动三信息交流。

1.师:北极和南极是探索自然界本来面目,研究地球过去、现在、和将来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尽管充满了艰难和危险甚至牺牲,却阻挡不住人类探索的步伐。

2.师:你还知道哪些探索南极和北极的故事呢?推选优秀代表讲讲他收集到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板书设计。

干燥之极。

到两极去探险风暴之极。

寒冷之极。

艰辛执著————目的?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八

1、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2、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重点: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难点: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学生表演的头饰等。

1、师:在下面的情形中,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自由选择以下情景(也可以自创其他情景),自选角色,自排自演。

(1)服务员为我倒茶水时;

(2)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

(3)同桌的日记本遗忘在课桌上时;

(4)要进老师办公室时。

3、汇报表演,教师可参与其中,演一些不够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冲突,引发思考、讨论。

1、结合教材中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反省自己的行为。

(1)如果你是刘宏兴,你有什么感受?反省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2)如果你是小青,当王叔叔尊重了你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时的感受。

(3)结合朱文文和周英的故事,谈谈你对尊重的认识,续写提示文要求的话。

2、交流小结:我们不应该嘲讽、挖苦他人,应该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鼓励、帮助他人。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别人,也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还会失去很多的朋友。

1、过渡:普希金说:“尊重别人吧,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我们的疏忽大意,也许是我们的幼稚无知,使别人受到伤害。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写在纸上,用真诚的心呼唤朋友,呼唤友情。

2、教师引发学生反省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的行为。由伤害同学的行为,发散到伤害老师、家长、门卫、工友、售货员、公汽司机等有意无意的行为。

3、表示一下自己真诚的歉意。

4、小结:让我们学会彼此尊重,让快乐洒满每一个角落,伴随我们每一天。

将你写的信、卡片,送给你要表达的对象,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愿永远做你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九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准备。

1、 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 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 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 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 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 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2)在充交流的基础上,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页图表的填写。

(1)教师创设情境: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你能否谈谈自己的见解,说说方言与普通话哪一个好。

(2)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分别阐明已方见解。

(3)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平民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样身上的烙印。

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 底土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参见第46~47页。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资料。

“你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特点的农产品。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难点: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

1、“我认识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找一找。

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以加深对交通工具类别、使用范围、用途等方面交通知识的初步了解。

(2)说一说。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利用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和图片加以说明,增强活动的兴趣。

(3)交流与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交通工具,谈见闻,包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还可让学生谈谈某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发展或功用的知识趣闻。

2、“家乡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竞猜游戏“是真是假”

选择一些地区的交通工具如大象、骆驼、雪橇、轿子、马车等图,帮助学生认识交通好工具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可以利用竞猜游戏或“是真是假”现场互动游戏,提升学生对知识性学习的兴趣。注意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关资料准备。

(2)调查与分析。

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分工进行社会调查。事先,教师要知道学生设计好调查提纲和记录表。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人士、街坊邻居、父母、同学等。到街头观察与调查,一定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

当地交通工具变化的调查。

时间工具名称特点及用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

(3)通过学生填写自己家乡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表,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展示活动可按小组或班级进行,教材留白的部分可让学生画画、贴贴、写写,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成果或体验。

(4)交通工具展览会。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模型展示出来,互相交流。

六、评价要点。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实践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4)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5)在交流展示中是否积极、踊跃,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一单元:

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参见第174~175页。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然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懂得它们的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2.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作。

4.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做介绍。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板或厚纸,以便同意全班作品的规格。

2.鼓励学生为普通人、平凡人画像,不一定局限与英雄人物。

3.提醒学生无论所选择的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要说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四课时。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说说自己的收获。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我心中的那颗“星”

教学目标 :。

1、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名人,知道光知道“明星”们地外貌与兴趣爱好是不够的,主动了解“明星”们在成长过程、事业追求、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情况。

2、情感:感受“明星”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力: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把对“明星”的外形崇拜转化为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和模仿。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名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挖掘“明星”们的内在品质。

教学准备:

1、课前老师推荐一些名人资料:中外名人传记、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

2、学生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划分:

共三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流程:

一、说出我心中的“星”

1、导入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追逐明星,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能告诉大家你心中的那颗“星”吗?(板书:我心中的那颗“星”)。

2、学生自主回答,老师将“明星”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简述原因。

二、走近我心中的“星”

1、想知道老师心中的“星”吗?(出示杨利伟的照片)他是谁?

2、师播放录像简介航天英雄杨利伟。

3、你知道关于杨利伟叔叔的小故事吗?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

6、学生填写《明星档案》。

7、学生交流填写情况。并再一次说说崇拜的原因。

三、探索我心中的“星”

2、阅读杨利伟和姚明的成长故事,交流其他“明星”们成长的故事。

3、讨论:在“明星”们耀眼星光的背后你又看到了什么?

4、总结:在了解了我们心中的“明星”们的故事后,希望他们能激励我们成长,鞭策我们奋进。

怎样与人相处。

教学目标 :

知识: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

情感与能力: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游戏,排练短剧小品。

2、好个别谈话,捕捉典型事例。

3、准备有关音响资料。

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理念。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同学,角色换位,增进友谊。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 :

一、“相互采访’,了解接纳。

1、全班同学围成圆圈坐,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3)其他有关的情况。

2、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

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然后进行认人比赛。

3、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

二、将心比心,角色换位。

1、引入: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

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2、(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教师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

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3、短剧在这里再定格,教师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4、教师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三、学会赞赏,友情花开。

1、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数学的方法真好,对我的启发很大!”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2、教师小结: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鞭策;表达了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情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与人相处、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要适时表现这种行为,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我们的班级 。

教学目标 :。

1、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体的大树”,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在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集体,热爱集体,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前老师推荐一些名人资料:中外名人传记、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

2、学生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划分:

共三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课上设疑: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的第一段,能回答两个问题吗?

2、学生小组讨论。

3、分小组展示对班级与个人关系的形象比喻,学生互评。

4、课堂朗诵《我是》。

5、(出示集体大树)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能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

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6、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数,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希望大家一起动脑筋,制作出显示自己特长地“名字树叶”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两种方法看谁地树叶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7、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地彩色纸撕或剪树叶;树叶形状力求新颖,独特;树叶设计得要大,用深色笔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特长和自己的理想。

8、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

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9、听配乐诗朗诵,集体思考:

我从集体生活中得到了              。

我从集体生活中懂得了              。

我从集体生活中              。

10、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得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我们得班级正是有了你们一个个健康的身影而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作用,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11、作业 :请以同学们在课间对我们班级得现有状况做一个调查,为下节课 得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大好河山任我游。

教学目标 :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教学准备: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图片或相关纪念品。

教学时间划分:

共二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1、嘉善是我们的故乡,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景点吗?

2、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千年古镇——西塘。(师播放西塘的录像,学生欣赏。)。

3、小结:大家都到系统旅游过吧?我们的家乡多可爱,从大家的介绍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家乡嘉善非常了解和热爱。

二、放眼全国,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1、说到旅游,我想问大家:你们喜欢旅游吗?我和你们一样也喜欢旅游,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讨论旅游这个话题。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文明古迹,数不胜数。你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想去哪里?说出来,我们交流交流。

3、学生依据课前准备的照片、实物等介绍旅游过的地方,师随机教育。

西湖:

a、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是这天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

b、讨论:欣赏美景后你想说什么?

c、现在带大家去一趟杭州。(播放杭州西湖全景图,西湖十景和名称)。

北京。

a、你知道北京的哪些景点?

b、旅游不光是游山玩水,还可以让我们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大家对于北京的了解已经很深刻了,下面考考大家,看大屏幕,说出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北海公园、圆明园、十三陵等图片)。

桂林。

a、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非常美,让我们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谁能背其中的一段。

b、(播放音乐:《我想去桂林》)你们想去桂林吗?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出发吧!(课件出示桂林的录像)。

c、美丽的桂林在......(引说)——广西。

三、抒发感情,深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去了很多地方。回忆一下,我们都去了哪儿?

2、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壮丽多姿;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迹灿烂辉煌、这么多的景点令我们骄傲,更令我们自豪的是在这些景点中已有23个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家记一记。(课件出示,学生读读记记)。

3、如果想了解我国更多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课后可以登陆“旅游网”、“中国旅游”等网站进一步了解。

4、祖国的大好河山太美了!你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5、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都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一起高歌,一起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课件出示:长江、黄河、长城、珠穆朗玛峰图,背景音乐:歌曲《大中国》)。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1.(演示多媒体: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4.(演示教学: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6.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7.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8.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1.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表格附后)。

2.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八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展。

2课时。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1)看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3)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4)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看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1)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2)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3)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板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4)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6)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1、我学会了。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篇十九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参见第34~35页。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