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年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9:29:07
2023年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2023-12-14 09:29:07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读准“铺、盛”2个多音字,会写“灾、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通过朗读表达欢乐、幸福、难忘之情。

3.借助“象脚鼓”等词语描述过泼水节时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傣族人过泼水节的图片,简介傣族和泼水节。

傣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中旬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世代难忘,因为那次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二)初读感知,语境识字。

1.大声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3.语境识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短语,学生齐读,学习生字。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龙船驶过江面。

银碗里盛满清水笑容满面敲起象脚鼓。

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2)泼、踩、驶、敲,结合偏旁,做动作理解。

出示词语齐读:民族、家族、傣族。

(4)祝福:表示美好的祝愿,结合生活经验识记。

(5)学习“铺、盛”2个多音字,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4.再读课文,争取读通顺。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写生字。

一年一度:表示一年一次。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十分隆重。

(2)写生字。

度:第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广字头撇要长,里面的“廿”宽扁,笔顺是横、竖、竖、横,“又”写得扁一些,最后撇捺下方是齐平的。

泼:书写时注意右边是“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与捺下方齐平。

学生书写,老师及时评价。

老师过渡: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是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板书:1961年周总理)。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感悟。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赶”可以换成“走”吗?一个“赶”字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急切的心情。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傣族人民用火红的凤凰花铺成“地毯”,这是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敬爱的周总理。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思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行吗?

“一条条、一串串”写出龙船和花炮非常多,更能表现节日的隆重、热闹和喜庆。

老师补充资料:周总理工作繁忙,就是这样一位关心百姓,深受爱戴的好总理来到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的服装?从“笑容满面”感受到什么?

周总理这样是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族人,融入百姓中,他平易近人,与傣族人一起过节十分高兴。

(2)读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出示动词:接过、敲着、端着、拿着、泼洒。

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借助上面的词语,练习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3)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第6自然段,比一比谁能读出开心的场面。

4.课文最后连用了4个感叹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板书: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带着这种幸福,我们齐读第7、8自然段!

课堂总结: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傣族人民,所以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四)整合阅读《故事欢乐谷》中的《摆茶摊的蒲松龄》。

1.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画出文中描写蒲松龄样子的句子,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这样打扮的用意。

句子:蒲松龄身穿一件补过的粗布短衫,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他这样打扮是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于摆茶摊的老板,更容易和来往客人交流。

(2)借助关键词,练习讲蒲松龄是怎样通过摆茶摊收集民间故事的。

出示词语:老槐树、席子、香茶、招呼、诚恳。

(3)指名分享,及时鼓励。

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都能借助关键词语把故事讲好。

三、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洋溢的幸福与快乐之情。

学习难点:生字词的读记。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做一做。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5、我知道。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               。

(3)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有                                                                               。

(4)描述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有                                                                              。

6.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

第二课时(导学案)。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看到周总理对傣族人民泼水,我仿佛听到周总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感悟泼水节的难忘,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

5、引导背诵。

(1)、配音乐诵读全文,引导背诵。

(2)、激发积累兴趣,教给学生积累方法。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3)、谈感受、升华教育:

(4)、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6、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恩(    )敲(    )特(    )咖(    )啡(    )。

寿(    )龙(    )凤(    )凰(    )。

(2)、读一读,再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7、课后作业(二选一)。

1.你还知道周恩来的那些故事,找一找和同学分享。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8、课堂小结。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炮鲜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节福驶毯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多媒体课件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

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着这几个词语,(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生……)

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吧!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一说你对泼水节的看法。

3、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4、你看到了什么?(生……)

(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有很多人在相互泼水)

5、(1)请学生表演灌和泼。你觉得人们泼得怎么样?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出人们的欢乐来的?(互相追赶、灌、泼)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指导读出欢乐:泼得再用力点!泼得再开心点!)让我们边泼边读,体会一下那欢乐的场面。

(2)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录象中有很多人,那么在课文中你是从哪儿体会出人多的?(老人、小孩、姑娘、小伙、个个、人人)哪个词又表现出人们的欢乐?(乐开了花)

6、看谁把这句话读得最开心。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自己可以先练一练。请几个学生读,并评价。

7、为了过节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从书中找出句子来,并且做上记?你找到了吗?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在位置上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比一比谁来得最早。(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将早早、早已要重读);全班齐读。

8、带入情境:小朋友们,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参加了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小组讨论,模拟情境)

9、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觉怎么样?

(3)小姑娘,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你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11、(在学生的回答时相机出示)出示语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12、“怎么能不高兴呢?”换句话说就是……那书上用“怎么能不高兴呢?”有什么好处呢?(用了反问,高兴的语气就更加强烈了)我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

13、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14、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2、出示。读一读。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人们除了泼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你们看(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唱起来,跳起来吧!(孔雀舞)小朋友们,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生……)你们的心情可以用书上的哪句来表达呢?(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

(齐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你收集的资料。大组交流。

我们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那么在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时候,你想怎么向傣族人民祝贺呢?请你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卡纸上,并在小组内交流。再大组交流。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特别高兴。

欢迎总理。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8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结合课文观察图画;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能感悟出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因为是和周总理一起过的。)是啊!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1、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边读第3自然段边想。

2、指名回答。(用自己的话说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3、指导朗读。抓住“敲、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引导学生读出热闹,激动的场面。

4、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名读、齐读)。

1、过渡: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4、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指名选择说。

过渡:总理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人民发自内心地祝福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

5、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泼水节把人民和总理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心连心)指名读——赛读——齐读。

傣族人民——————周总理。

敲、撒连傣族打扮。

一条条接、敲、踩、跳舞。

一串串心。

课前我在与学生谈话中发现学生对周总理很陌生,我让学生在课外找一些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和泼水节的介绍。在第一课时我详细介绍了傣族和泼水节。这些激起了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除了这些铺垫我觉得图文结合才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最好途径。我在第二课时就安排了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周总理的穿着和表情以及周围人群的表情,目的是能使学生边读课文边能产生想象,感悟课文中激动人心的场面,傣族人民对总理那种难以忘怀的情感。可是,在这堂课中,我对第3自然段的重点句的朗读没有处理好,前面热闹场面的句子读得时间太多了点,学生对总理的感情没有得到提深,学生读不出来。给人的感觉很平淡。第三环节由图过渡到文本的语言指向性不够明确,给人的感觉有点乱。幸亏第五自然段的作业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正道上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这节课重点还不够突出,原因在重点句的朗读时间不够充分。第一课时目标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落实。假如在课前进行试教,会避免环节过渡的问题。我想以后在上教研课时应更慎重点,考虑问题更周密点,这一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一、导入。

1、西双版纳在哪里?课件出示。

2、这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3、教学“泼”。先讲读音,再讲字义:猛力倒水,使散开。最后讲字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过节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泼水节。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迎”。给“迎”组个词。师:“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过什么节日?你迎接客人时,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的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读。

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把迎接的激动心情读出来。“迎”这里可以高一点儿,上扬一点儿。看教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再指名读。

师: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心情迎接他们最隆重的泼水节。来,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学生齐读。教师评价:“一”下去,“一”上来,泼水节要说得干脆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兴。

3、看第一句。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这么早来?(因为他们迫不及待了,想早点来参加这个活动。)。

4、还有更早的人呢!他们来准备好了……(引读)。

5、开始泼水了!(教师激动地说。)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6、人们为什么要用瓢和盆来泼水呢?灌是倒进去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看图说话,教师指导。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说。

出示:()拿瓢往()衣领里灌。看图说一说。

你还想说谁呢?

是啊!参加泼水节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

下面,我宣布: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大家做的还不够好,看老师做个表情,这就是笑开了花。大家也来表演一下把!边笑边读这句话。(老人……笑开了花。)。

8、老爷爷(小妹妹),为什么你身上湿透了,还不回家换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哪些活动?读第三自然段。

1、看视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回去吗?你想去干嘛?

四、写字。

泼:用习字册分三步讲:

第二步,描第一红字。停笔,把你描的字与范字对照,你认为很像的,请举手。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像,怎么办呢?再描第二个。

第三步,仿影。对照。

同样的方法教学“互”。

板书:

20、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地。

笑开了花。

不肯离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