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四篇)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9 12:13:51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四篇)
时间:2022-12-09 12:13:5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篇一

——题记

母亲是和共和国一起长大的,只是生日晚一些。那个年代出生的母亲,童年自是没什么太多的快乐而言,虽不用经历战争的颠沛流离,但为了生活一家人还是要历经坎坷的。听姥姥讲,母亲是在姥姥结婚十年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姥爷特别疼爱,就连盛饭也要抱着她去,生怕受到伤害。但是普通百姓人家也只能照顾到此,劳动起来还是顾不上的,何况姥爷后来闯关东去了东北。所以在母亲很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睡在老家的田间地头,童年也就是在垄沟里摸爬滚打一天天长大的。在她九岁的时候姥姥带她和二姨来到了东北,找到了在矿上工作的姥爷,一家人终于生活在了一起。

家是安稳了,但在六0年灾荒面前又有哪家能吃得饱呢?母亲也和同龄的伙伴们每天挖野菜,捋树叶来填补不多的粮食留下的空缺。作为家中的老大,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不再上学了,很早的担起家中的家务活。再后来母亲下乡了,这好像是那个年龄的人都共有的经历。母亲身体很单薄,也很瘦弱,姥爷担心妈妈自己照顾不好自己,就托人给妈妈在农村找了对象,我们的家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我们的家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我曾无数次梦里回到那个地方,那里有我的快乐和幸福。爸爸和妈妈都是很能干的人,虽家底很薄,但料理得很周到。母亲总是在屋前房后种上花生、瓜子、甜杆之类的,来给我和哥哥解馋。爸爸也栽很多果树,从樱桃树到苹果树七八个品种之多,共有二十多棵,整个夏天到秋天我们都不会断水果。我和哥哥跟同村的孩子比起来幸福得很。这在现在看来是算不了什么的,可在那时我们可是很值得炫耀的,不但自己能吃个够,顺便还可以贿赂小朋友,拿出好吃的他们就乖乖的跟我们玩了。我小时候很淘气整天不是上山就是下河,一年下来衣服裤子弄坏好几套,母亲从来没因为这打过我。只是现在会和我儿子说:你妈小时候整天上柴垛上蹦,一夏天穿坏四条新裤子。听妈妈说这话时的口气没有一点责备的意味,反倒感觉有些骄傲呢。要知道那时买东西都是很紧张,什么都要凭票购买的。母亲能那样容忍我真是很难得。

每到刚入冬我就总是问什么时候过年,因为每到过年母亲都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的,我呢顺便还会有两根绸子或头花之类的奢侈品,从来没间断过。她总是把我打扮成全村最漂亮的小姑娘。但记忆中母亲自己从来没买过新衣服。腊月三十那天晚上,爸爸也会为我和哥哥做上简易的灯笼,在空罐头瓶子里面放上半截蜡烛。然后绑在小棍上,我们的灯笼就做成了。我和哥哥一人一个开始了守岁的游行了。从这家窜到那家,我们的队伍滚雪球式的很快就大了起来。但不管多大我都是最骄傲的,因为乡亲们都会夸我漂亮又懂事。我那时只当是自己很出色才会受到表扬,现在才知道那也是因为母亲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尊敬。她在家里跟公婆、六个叔伯和两个小姑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从来也没红过脸,对待邻里更是礼让三分热心帮助的。

弟弟是在我七岁那年出生的,他的出生可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麻烦,因为之后的几次搬家都因他而起。弟弟出生后的第二年,妈妈得到了知青返城的指标,被安排到区里的陶瓷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工人。陶瓷厂离我们家很远,弟弟又很小,母亲每天要背着他上班往返好几十里路,虽是母亲背着他,但对于弟弟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于是,我们第一次搬家了。新家离母亲上班的地方不远,骑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虽没有山村的宁静惬意,但让我们开阔了些眼界,接触到大山之外的热闹。家刚安顿下来的那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紧,每月就靠妈妈的工资养活我们一家五口,户口还没有落上,口粮都很成问题。加之伯父家长我四岁的姐姐因无人照看也和我们一起生活,生活的担子就更重了一些。尽管这样,母亲对姐姐的好,还是让我有些嫉妒的。学校订服装了我们不订也要给姐姐做。她从来都不让我们和姐姐吵架,做什么事都让着她。姐姐又是个性很强的人不好相处。有时我们觉着委屈,母亲总是对我们说:她没有爸爸妈妈够可怜的了,你们多让着点吧。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多大的感触,因为母亲的接纳我们也很自然的接纳了姐姐。现在我也是一个母亲了,真正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在生活的重荷下对别人孩子的爱超过对自己孩子的爱,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搬家了,原因还是因为弟弟没人照顾。我们要搬到姥姥家附近去住。对于我们来说倒还好,上学也远不了多少。可是妈妈上班就远了很多,还要走几百米的陡坡。但为了弟弟妈妈还是选择了。为了照顾我们妈妈放弃了轻巧儿的活,选择了又脏又重的工作,只因有一点好处:干完了就可以走。就这样,无论寒暑妈妈每天都要不到四点出家门,骑上一个小时的车到单位,换上衣服就开始把很重的烟囱坯子从这个车间推到那个车间,每个都要往返二百多米。每天都要推几百根,工作下来就相当于重荷下走了几公里的路。下班后,匆匆的骑车赶回家给我们做午饭,料理家务。为了节约开销,一有时间妈妈就到附近的矿山井口捡煤。有时半夜捡完煤就直接上班去了,连一点觉也不顾得睡。就这样母亲风雨无阻的奔波着,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退休。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也不假,看到母亲整天这样辛苦,渐渐长大的我们也都尽力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十四五岁的我每天放学都要做完家务再写作业。学习也很刻苦,有时学习起来会到妈妈第二天早起上班。因为我知道唯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母亲的日夜操劳。每周日洗衣服时我都要把姥姥家的衣服也一并洗了,就当是替妈妈尽的一点责任,也不枉姥姥疼我们一回。这可能就是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传吧——妈妈尽妈妈的责任,儿女也要尽儿女的责任。

退休后的母亲也没有一刻的清闲。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她又像姥姥那样看起了我的儿子,之后又是哥哥的儿子。母亲五十四岁那年病倒了,病的很重是心梗,和死亡只差一步。如果人的生命就这样结束的话,我会为母亲痛不欲生——如此的劳顿之后怎能这样的逝去,生命不应该这样的,那太遗憾了。庆幸的是她的身体恢复较好。

病好的母亲不久又尽起了为人女的责任。姥姥和老爷爷的身体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需要人来照顾,她和三姨担起了这份义务。夏天到母亲家——平房便于老人活动。冬天到三姨家——楼房舒适保暖,温差小不易感冒。就这样母亲最多时要照看三位老人,八十多岁的姥姥、姥爷都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大小便倒还能自理,但时不时的还会便在裤子里。九十多岁的奶奶年龄虽长一些但相比之下身体还算健康,就是神智不大清醒有时会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然后不管你怎么解释她都沉浸在她的意识当中大哭大闹。邻居们都说母亲家是养老院,对爸爸妈妈能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很是佩服。其实对老人的照顾也是很麻烦的,照顾洗涮拉撒自不用提,单单做饭这三位老人就得要做三样饭。奶奶不吃荤的,姥爷糖尿病不吃甜的,姥姥还不能吃凉的和辣的。但是母亲仍旧做得很好,一直照顾他们三四年,直到姥爷和姥姥相继去世。做为女儿母亲尽了孝道,为父母养老送终。这看是平常的事可又有多少人能不留遗憾呢!

如今母亲已六十三岁了,想想母亲走过的路虽是平凡无奇,但为人母的那份责任,为人女的那份义务都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作为女儿的我幸运的享受了那份母爱——教你对生活的热爱,教你做人的坚韧与执着,而这一切都要我用爱心去传承!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篇二

2000年,是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为了生计,我离开原单位离开了家,在一个职业学校打工。那里条件很艰苦,我又是给单位请的病假,节假日不能回去,一个人孤独,无助。那时候班上有个学生歌唱的很好,他的一曲满文军的《懂你》,让我在课堂上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那首歌,也许是那歌词道出了我的心声。从此喜欢上了那首歌,喜欢上了歌星满文军。后来,又听到了阎维文的《母亲》,歌词通俗易懂,曲子也很上口,歌唱家也唱得好。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首歌,跟朋友偶尔出去唱歌,这首歌也成了我的最爱。一次,我的一个同事结婚,婚礼上司仪为了煽情,带头唱起了这首歌,同事的母亲在席上抹起了眼泪,也许她想起了抚养孩子的艰辛;又或许想起了女孩子以后也许会有的命运的坎坷,流泪是能理解的。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女儿,也情不自禁地眼泪一涌而出。可是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人家的婚礼,喜庆的事情,怎么能那样?但是喉咙里依然掩饰不住哽咽,感谢词作者,道出了我的心声,让我常常可以用这首歌来寄托我对母亲的哀思。

母亲一生太苦了。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她就有两个。那些年,我的二哥老生病,大姐也一直有病,母亲心里的苦没有人能理解。她担心自己老了老了,却丧失某一个孩子。整天祈求老天:千万别让哪个孩子没在自己的前头,她已经承受不了那么多的苦难了。母亲8岁丧母。一个哥哥给人家放羊,父亲给人家拉长工。她下面还有个多病的妹妹,才四岁。她带着年幼的妹妹,看尽了人间的冷眼,从小学会了看别人眼色做事。后来嫁给了我的父亲,因为那时候父亲还算是公家人,也因为喜欢父亲,母亲为这个家任劳任怨:洗脸水先把干净的给父亲洗;好吃的先给父亲,孩子。20岁就得了一场大病,在炕上瘫痪了接近一年。从55年到69年的14年里,生下了我们5个孩子,别人都是在坐月子的时候享福。我的可怜的母亲,没有婆婆,没有母亲,没有任何亲人照顾,在月子里还要做好多的活,给自己落下了一身的病。脑膜炎留下的病根,让头疼伴了她一生。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生活非常的苦,一年忙到头,连饭都吃不饱。我清楚记得:父亲常常半夜就得趴起来去植树造林,去工地做土活,晚上天黑了还不能回家,母亲是经常有病,算半个劳动力,但是遇到忙也得去。不管闲忙,都得一天三晌出工。我们家因为孩子多,劳力少,每年不但分不到钱,还欠别人的。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何谈营养?母亲看我可怜,不忍心给我断奶,一直让我吃到7岁。我记得那时,我们家隔壁的院子里,知识青年办了个幼儿园,非常的简陋,但是好赖总算是个幼儿园吧,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已经不错了。我上幼儿园回来,还会经常把母亲挡在院子里,掀开衣服,在她的奶上暖暖手,然后吃口奶,再去玩。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想象:那么艰苦的年代,体弱多病,又有一群孩子要照顾的母亲,是如何能容忍我那么大了还吃奶,还夜夜缠得她不能好好休息的?我的孩子小时候,在冬天里,想把手在我身上暖一下,我都嚎叫跟啥似的,我可怜,仁慈的母亲,那么冷的天,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是如何做到那些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耐心啊!

我记事起的好多年里,我家的粮食经常不够吃。父亲好面子,为了家人,为了孩子,母亲只能拉下脸,经常去借钱借粮,面。很多时候,吃了早上的饭,还不知道中午的饭在哪。我不知道是什么才支撑着母亲?也许正是几个儿女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我的母亲从不打骂孩子,最生气的时候就会说:“到处都死人呢,啥时候死我呢?”我的父母,在那么穷困的情况下,依然能借到粮食钱来维持生活,最主要的就是靠她的为人,她在人们心目的形象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每年卖了家里的猪或者土特产的时候,只要有点收入,母亲即使再难,也一定要坚持先还别人的钱。

我母亲坚信:“爬过面前的高山,眼前将是广阔的平原。我们现在的日子不如别人,但是将来一定比他们的好。”虽然很穷,但是因为母亲的勤劳,母亲的心灵手巧,我们一家人从为有过破破烂烂的形象,总是干净整洁,甚至村子里还有人夸赞我和二姐穿得洋气。我记得小时候母亲用兰色碎花布给我做了一件带兜兜的棉裤,暖和漂亮,我一直都记得那件衣服。还有大姐穿旧的一件红绒外套,因为时间太久了,两个袖子都磨破了,母亲就把两个袖子剪掉了,用兰色的布另外做了两个袖子接在上面,给别人的感觉是套了两个当时还比较时尚的蓝袖套。虽然经常是捉襟见肘,甚至冬天穿的棉袄到了开春,把里面的棉花去出来,洗洗仍然当夹袄穿,但是母亲让我们保持干净整洁,保持做人的尊严。

记得母亲在很多年里,连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要走亲戚时,经常借二妈的衣服,二妈比我母亲低好多也瘦,我现在常常想:母亲当年是如何穿那些衣服,才不显得寒酸的?我现在常常会想:那种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一群孩子要养,经常还有债主上门讨债的日子,母亲是如何熬出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我想,正如她说的,是我们这群孩子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如果不是为了我们,她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这种艰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78年。那一年大哥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看着家里实在太穷了,学也很难再念下去了。为了帮助父母支撑这个家,不到18岁的大哥去了我们县上的煤矿。冒着随时失去生命的危险,一个月挣四五十元钱,除了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以外,把大部分钱都给了家里,买粮食维持全家的生活。经常借人家钱粮的情况才略有好转。我记得81年以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地多了,哥哥姐姐也大了,陆续毕业了,嫂子也进门了,日子才比较好过一点了。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至少能填饱肚子了,钱依然很紧张。到了87年,我考上了大学,外语类有个面试,连基本的10元钱都拿不出来,还是母亲为我借的。

幼年丧母的母亲,到了中年又遇到了一次不幸:母亲刚刚五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以后的10多年里,母亲心中的孤单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做儿女的即使再好,也体会不了。那些年,她几乎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几个女儿家,亲戚家,到处转。后来,我工作以后,她就大部分时间跟我住在一起。后来我有了孩子,母亲跟我一起住了三四年,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母亲虽然有个家,一年到头却很少在家里呆。只有两个儿子在农忙的时候回去帮忙。不是她不爱自己的家,别人的家再好总是别人的,可是在家里她心情不舒畅。那时候母亲跟两个哥哥,嫂子住在一个院子里,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母亲一生好强,不爱看人脸色,经常干活还不讨好。两个媳妇在哥哥面前还有所收敛,哥哥不在家时,就想办法,比赛着气她冷落她。母亲常常说,她在我们姐妹三个家时,觉得能吃能睡,心情好了,脸色也很快就红润起来了;可是在家里时,觉得白天也长,晚上也长,常常脸都是胀的。

母亲越是到老了,越好看,60多岁的她,发白如雪,脸色白里透红,慈祥善良,人见人爱的一个老太太,我们也都喜欢与老母亲同住。随便她住谁家,她绝对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的幸福。那时候我住在学校,一天就两节课,又不用坐班,跟现在比起来,轻松很多。可是母亲依然说:“我娃身体不好,工作太累,我能帮点就帮一点。”在两姐姐家也一样,母亲总是那么勤快,邻居们都羡慕不已。我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母亲过上比较好的日子,我跟她说,衣食住行里,哥哥只管住就好,其余的有我呢。一年四季的衣服,零花钱,日用品,甚至连蜂窝煤。能想到的都做了。唯一遗憾的是:那时候工资太低,很多愿望无法实现,给不了母亲太多。要是她现在还活着,那该多好啊!“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痛痛彻心扉。

99年春节,是母亲在世的最后一个春节。我依然记得我提前说那天要去,母亲把大炕早早的烧热了,站在路边等我们。晚上我们姐妹几个围着母亲坐了一炕,两个哥哥坐在对面,抽着烟,拉着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对母亲说,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唱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很好听感人,我当时看着,听着都落泪了。甚至跟母亲说起的时候,我也是泪眼婆娑,母亲也是很感动。难道冥冥之中,我知道跟母亲的团聚不再?如果我能预测未来,我一定多陪母亲几天。

我上学的时候,任何时候回去都有母亲为我准备的热饭,有母亲嘘寒问暖的声音;我上班了,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到母亲那,在炕头坐一会,说说话,她给我开导一会,心里就回敞亮好多,冬天要回去了,目前总是把炕烧的很热,早早的在路边等;现在,隔一段时间,我依然想回家,尽管没有了母亲可以呼唤,没有了母亲可以看望,但是我知道,母亲知道的。区别只是我们之间隔着一个坟墓,她在里头,我在外头。

在2015年母亲节前后,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在所有人都转发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在人们忙着给母亲送鲜花礼物表达爱的时候,在母亲离开我已经16年的的日子里,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为母亲写点文字,寄托我的一点哀思,也算了却了我的一点心愿吧!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篇三

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里,毫无征兆的,母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母亲,你在那边还好吗遵照你的遗愿,我们让你跟父亲团聚了,和父亲团聚,应当是没有劳苦,没有病痛,仅有欢乐,仅有幸福的吧

一向以来,母亲给我们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健康乐观的,虽然偶尔也买点药吃,可连打针都很少,可这次怎样突然的就那么走了让我一向无法理解这个现实。为何几天前还好好地到处玩着的老人,说病就病倒了突然的毫无预兆的就那么走了

人活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事情很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这人一走了,所有的日子就堆积起来了。想想母亲跟我住在一齐生活3年了,在她人生的最终几年里我陪她一齐渡过了。3年,我闭上眼都能数出母亲跟我的点点滴滴。清晨,我在母亲的枕边悄悄放上给她的零花钱,然后顶着晨曦去上班,傍晚我踏着最终一抹夕阳走进家里,总能看见母亲的身影,我总会大声地叫唤着“:妈!我回来啦!”餐桌上是母亲特意为我泡好的茶水,虽然已经凉了,可喝下去却是那么的温馨。电饭煲里是母亲煮好的饭,等着我回来炒菜,然后我们有说有笑的坐在一齐吃晚餐。晚上,我坐在电脑前玩电脑,母亲在客厅里看电视,播放的永远是戏曲频道。这时候母亲总会悄悄地为我夹来一小碗她亲手做的糖醋萝卜。让我边吃边玩,多么惬意的温馨的画面,可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里一切依旧,可母亲呢我可亲可爱的妈妈,我却再也寻觅不到你的身影!

记得父亲在病危的那些日子里就跟我说过,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么多兄弟姊妹,一生是多么的不易,要我好好的去孝敬您,妈妈,也许你是在怪我对你照顾的不太好吧要不然你为何走得那么匆匆他们都说那那样安详的离开,没有痛苦,没折磨到自我的儿女更没让你自我受苦,是很好的结局。可我却宁愿你留下来,哪怕是让我在病床前多伺候你一段时间。几天前你还在外面玩,从我把你送进医院你就住了3天就走了,我不相信,一向不相信你是要走的人。因为哪怕是在你最终的日子里,你都还是那么清醒。当我握着你的手眼睁睁地看着你安详的闭上眼睛,我都不相信,我抱着你声嘶力竭的呼喊,我让他们去叫医生,我哭着求医生别放弃,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却总归是唤不回你我亲爱的妈妈!你就那样安详的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妈妈,小时候就任性爱撒娇的我,从来就不先上床睡觉,每到晚上不管你是骂我还是打我,我总要在你的怀里睡着。父亲是个对子女很严厉的人,3个个哥哥两个姐姐小时候谁没挨过父亲的打仅有我,却从没有。乖巧的我也许一向就是你们两老疼爱呵护的幺女儿,为了我,你们把我送进当时最好的龙山一中读书,还好,我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也算是报答了你们的恩情吧。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就觉得你一下子就苍老了。我明白父亲是你心里的顶梁柱,他去了,你的精神支柱就倒塌了。还好,唯一不遗憾的是,父亲走后,我跟姐姐照顾了你8年,在这8年里,我不敢说你无遗憾,可我想你也算安享了晚年吧。

此刻,我上班去了,不用担心你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了,不用担心你有没有吃早餐,不用担心你能不能弄好电炉子,不用担心家里停气停电的时候你咋办我出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明白该给谁送去。妈妈。你明白离别的心痛吗我真的好无能,我留不住你。腊月十二,我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爱她的儿女们,永远的离开了!

不管我怎样悲痛怎样难过,现实告诉我,妈妈是真的不在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女再也难以相见。

母亲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留在我心里的,是永远也挥不去的思念,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此时您的女儿那么的想念您!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篇四

公元二0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未时,母亲走完她生命最后的旅程,升仙而去,距生辰民国十九年皇历五月十五日未时,已逾八十五年又半,享寿八十六岁。

浩霜缟素,寒水呜咽,长空老鹰扇动着巨大的双翅,将这个悲音传播四方。子孙们从遥远的广州赶回来了,亲戚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了,乡亲们从星散的土地上走拢来,和老人做最后的告别,送老人最后一程。

母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劳累的一生,善良的一生。

她还只有一岁半的时候,我们的外婆就死了,母亲才刚刚学会走路,才刚刚学会讲话,就变成了孤儿。外公要去田地里做活,带不了母亲,母亲就开始跟着她的婶娘过日子,等她长到了6岁,就到我们铜盘冲来做童养媳。

苦难的母亲,没读过一天书,在做童养媳的日子里,她的一双小脚丈量着我们铜盘冲的山山水水,她的一双小手采摘着我们铜盘冲的野花野草。她在山上弄柴草,她的水里捡螺公,她在地里采野菜,她在树上摘野果。劳累了12年,她的小脚变成了大脚,小手变成了大手,6岁的童养媳变成了18岁的大姑娘,然后就嫁给了我们的父亲。

成亲以后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那时候,我们住在新堂屋,祖父一家五口人住一只房子,叔父一家七口人住一只房子,我们一家八口人住一只房子。房子里家具床铺一放,我们就没转身的地方了。

那时候,生产队发的粮食只够我们吃半年,还有半年缺粮的日子怎么办?一靠平时节省,二靠多种蔬菜,三靠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去野外挖野菜,螺公菜、地米菜、野藠里、鸭屎蔸和猪饲料苦菜常常是我们一家的主食。

那时候,国家发的一丈四尺布票只够我们每人做一身衣服,做了夏衣就无冬装,做了冬装就无夏衣,还有春秋两季的夹衣全无着落,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就是靠着母亲,她一到秋天的夜晚就开始给人纺纱,我们新堂屋四张纺车常常是纺落星星,纺来鸡叫。然后就等着雨天牵布织布,用这些劳动的成果再换来棉花给自己一家人纺纱织布缝衣裳。

母亲成家后不久,农村就开始走集体化道路了,她白天要到队里出工,男人们收工了可以休息,母亲却要弄一家人的茶饭。夏天的晚上,男人们搬着竹床去乘凉,母亲却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冬天的晚上,男人们一边煮潲一边烤火,母亲却要在堂屋里纺纱织布,寒冷的天风从天井里灌进来,钻进母亲的身体,她只能靠不停顿的劳动来抵御严寒。她吃的是最后一块苦荞饼,穿的是补丁最多的烂衣裳,做的是如牛负重的活。

母亲在新堂屋住到40岁的时候,我们家已经迁到毛禁山西麓,比较而言,住房是宽敞一些了,日子是稍微好一些了,但是苦难如影附身一般紧紧地粘着母亲,因为这时候,我们兄妹都逐渐长大了,儿要结婚,女要出嫁。结婚的要房子要家具,出嫁的要嫁妆,我们兄妹还要生儿育女,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揪着母亲的心,她为了一家人的福祉,熬白了头发,皲裂了双手双脚,一条条皱纹爬上了她的脸庞,等到我们兄妹成家立业后,母亲就已经很苍老了。

母亲晚年的时候,我们在新堂屋原址上重做了一幢房子,母亲又住回了这里,她是6岁的时候住到这里的,她的梦就在这里,她的根就在这里,她站在新堂屋的前坪,看着对门山上的日出,听着铁铺垅的流水声,想着一个个故人。她的公公婆婆走了,她的叔叔婶婶走了,她的弟弟弟媳走了,还有许许多多的邻居老伴,一个个走了,他们都长眠于祖山之阳了。

母亲年老了,眼花了,耳聋了,但是,母亲的善良心还在。过去,她宁愿自己吃最差的,穿最烂的,也要带养好自己的子女;她宁愿省口,也要待好客人;她宁愿紧身,也要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人。现在,她再老眼昏花耳背也要去看望比她更老的老人,也要去看望不方便行走的残疾人,听不见别人说话,就是对人笑一笑也是好的。

天国在向母亲招手,活了86岁,母亲也算是高寿了,愿母亲在去天国的路上的一路走好,并且保佑我们这些子孙们岁岁平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