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小学教育论文(模板12篇)

小学教育论文(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21:16:05
小学教育论文(模板12篇)
时间:2023-12-04 21:16:05     小编:灵魂曲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育论文篇一

(二)文化素质掌握方面。

小学生要学习知识内容不是很难,但是标准却很高。所以对他们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其中就要求小学教师要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小学教学中,对教师综合知识储备充分的要求,力求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学生的知识面有的时候可能比教师还要广,因此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候就要尽量做到“广”和“精”!这样才能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坦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

(三)业务素质方面。

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如果仅仅具备了以上两个素质,并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最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更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教学工作技能、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管理技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同事具备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方法、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如三字一话)的素质,从而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20xx年国家提出了“教师资格证书”需要学生自行考取的政策,20xx年开始试点实施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工作。从考试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业务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普通话测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育学综合……这些都表明了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四)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由于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小学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和良好健康的体魄。另外,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中小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师证书或者至少精修过心理咨询课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最为一名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这样家长才会敢把孩子交到她们手中。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个基本原则。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实际上就是逐渐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文理兼备,学有所长”,以培养出具有符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教师。当今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模块:。

(一)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目的在于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大学生基本的文化素质和培养水平,如思想政治、法律、体育、外语、计算机、三字一话等课程。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专业基础知识。

(三)专业必修课。

不同学科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完成一定量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专长,能多担负起一门或两门主干课程的讲解。很多高校的教科院(教育系)设有三个方向:小学教育语文方向、小学教育数学方向、小学教育外语方向。每个方向都开设了几门专业必修课,如现代汉语、儿童文学、高等数学等同时专业必修课中还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以使学生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专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做到综合培养,具有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四)选修课。

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有所专长”发展学生的特性,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上学院或全校开设的选修课,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时基于“培养多元化、全方位”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方针基础上。在素质教育呼声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开始对小学教师有更多的要求了,如希望小学教师能够为小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因为国家在中小学新教材中都增加了“研究性课题”或“研究性课题”延伸的“课题作业”。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为适应新数学课程,理应构建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的讲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基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现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很多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主要授课方式,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力。第二种方式是实践教学,即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到学校中去,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从而能把学校学习到的知识、理论、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同学咨询。避免了学生毕业后遇到问题无人指导的状况的出现。四、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展望我国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创设时间短,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办学模式和指导理论,我国小学教育专的课程建设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很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会面临重大的调整。如是否会取消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生的招生;是否会增加小学教育文科、理科方向学生的招生;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语文、数学专业课学习的课时等。这些都会很多学者和课程制定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尽管存在这么多问题。我们不可以否认,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态。笔者相信随着教学经验和办学理论的不断积累,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一定会满足社会对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各方面的高要求的。

小学教育论文篇二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木耳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低年级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木耳镇中心小学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不合格的小食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木耳镇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71%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6、4%。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内容有些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县、乡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很多骨干教师不愿意呆在农村,调至乡镇或县一级教育机构,这是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3、学生问题。

4、家庭问题。

在西部农村,父母为了维持家庭这种开支,相当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由于隔代的关系,爷爷奶奶们大都很宠孙子孙女,对他们溺爱有加,这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都极为不利。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调皮,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他们,任他们由着性子来,一位有一个6岁小孙子的老人说:“没办法,爸爸妈妈没在家,我们根本管不住他。”

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第二,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第三,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靖远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小学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已经在我国普及开来,其教育小学化持续蔓延,一些幼儿园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均向小学化倾斜。该种教学已经脱离幼儿教育的本质。本文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幼儿教育小学化源头,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幼儿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教育是国家发展至根本,只要保证良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教育过程需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奠定人生基础的最初阶段,该阶段教育应该注重教育方法,而加强学习负担。当前对于幼儿教育已经逐渐趋向小学化,该种教学方式无疑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家庭。

幼儿处于懵懂状态,其认识不足,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因此在生活遇到一些问题和决策均由家长代为完成。从家长角度而言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因此众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认为孩子越早接触小学教育越好。一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越严厉越好,因此为幼儿园小学化奠定了家庭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直接“客户”就是家长,因此会从满足家长意愿入手,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校边在教育模式上开始转变。家长主观意识过强导致幼儿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儿在不适当的年龄接受到其年龄阶段外的教育,幼儿缺少家长的陪伴,在幼小的时候便托付于幼儿园,缺少家庭关怀,其成长环境不完整,幼儿从小便不敢接触于社会,养成孤僻性格。

2、社会因素。

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回归自然,在适当年龄给予适当教育。当前众多幼儿园反其道而行,很多幼儿教育并非顺其自然,而是将众多家长干预和社会影响掺杂其中,因此导致幼儿教育与教育大纲出现偏差。该种模式不仅会导致家长出现较大压力,也会个幼儿教育带来较大难题。当前国内的.幼儿园数量日益增多,但其中公立幼儿园数量仅仅占少数,民办幼儿园及公立幼儿园数量远远出超出公立幼儿园。不同于公立幼儿园按照教育规范展开教育,民办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在设置教育模式和引进教育资源时并未从幼儿良好成长角度考虑,一些幼儿园在引进教师时要求较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甚至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存在众多幼儿教育问题,这也是当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6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幼儿社会经验不足,对很多事物缺乏主观认识。另外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大多性格较为活泼,因此在进入幼儿园时难以快速适应幼儿园模式。当前幼儿教育缺乏教育工作的衔接,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并未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1、教育思想的传播。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存在错误,从而导致行动出现偏差。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下在幼儿教育上均存在一定偏差。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变,通过思想改变行动。首先需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为家长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思想,采用外部施加干预的方式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其次为降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加大监督力度,培养幼儿教育争取的入学观念。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教育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机关和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培养正确的入学观念。幼儿教育中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对幼儿教育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找出有效改善对策,以便于对帮助幼儿园教学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守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实际需求,设置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当前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设定幼儿园任职资格要求,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实现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促进幼儿教育拜托小学化影响,使得幼儿教育自然发展。

2、倡导轻松教学文化。

轻松教学文化主要指在当前教育化境下针对幼儿教育改革环节,综合幼儿成长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该阶段注重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属于认知阶段,对外界事物吸收力极强,该阶段接受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若教育方式不当将会影响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热情,因此为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必须在幼儿园教学中创造轻松教学文化环境。幼儿园时期属于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有效培养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为后期小学文化的学习打好基础。

3、通过教育法规加以限制。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法规对相关问题并未作详细规定,缺少法律法规的管控,幼儿教育便出现一定问题,且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为促进幼儿教育合理性和科学性,需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实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变革,促进后续幼儿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例如目前针对幼儿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综合性发展,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调控、利用。其次对当前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教育大纲,为幼儿教育指明方向,其次通过法律法规对幼儿教育进行规范,当幼儿园出现小学化教育问题时应及时制止并给与一定惩罚,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为我国幼儿奠定思想和行为基础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需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未来发展制定最佳幼儿教育方式,未幼儿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孙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j]。学园。20xx(8):67—69。

小学教育论文篇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艺术性提问。

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组合、编码,从而更好地表述要表述的观点。当然,所提的问题要有难有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借助提问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天空。

2.在激趣中提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起来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提问引发“头脑风暴”,同时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有成就感。

3.在互动中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一方面教师通过重复、追问、更正、启发、评价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向更新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去思考探究,另一方面师生可以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当老师,以此营造崭新的教学氛围。

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就要教会引导、体验、领会的技巧。

1.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堂为学生的“训练场”,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实地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激昂处来个激昂,悲伤处来个悲伤,从而促使学生不仅仅感知外在的美,还能进入内心,进行激荡情感的品味。

3.领会。

要指导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内容,使学生从中学到作者是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中心和体现写作意图的。

有了学与思,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听说练习。

听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可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加强“听”“说”练习。

(1)制卡片。生字和词语教学,要改变课堂上教师念、学生写的惯例,可把生字、词语制成卡片,由同桌或同组一个同学念,其余同学写。生字、词语卡片,便于学生在轻松学习中进行听说训练,掌握知识。

(2)听故事。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先让一个同学讲一个简短故事,其余同学听,然后让其余同学来复述故事,看谁复述得最完整。每组推举一名优胜者,周末进行一次“优胜者比赛”,增强听说训练的吸引力。

(3)做游戏。以纵向座次为小组单位,做“听说传话”的接力赛游戏。第一个同学拟好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听、说最正确,即要求说的人发音准确、听的人听正确。学生听说能力在浓厚兴趣中得到提高。

(4)用插图。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配有很多插图,可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或从上到下观察,或从左到右观察,可作适当联想,一个同学说画面内容,其余同学听后补充发言。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

2.读写练习。

课堂教学离不开读写练习,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提高课堂上的朗读质量,又要加强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

(1)课堂朗读。课前听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听课文录音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选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讨论试读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表达出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再讨论交流,学完课文再让学生朗读。

(2)课外朗读。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教育意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3.作文练习。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小学生作文习惯和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科学的训练。要使学生自觉训练、乐意训练,必须巧妙地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口头作文。写作前,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口头“说”,把思想组织成连贯而有条理的语言,教师加以点拔,然后由说过渡到写。

(2)仿写作文。对于教材中比较短小精悍的写景、写人、写事的课文,在学生学习之后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指导学生续写,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日记作文。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可以作为作文内容,用日记记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教育论文篇五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乐器教学能辅助学生学习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中低年级歌曲旋律简单,起伏变化小,乐句相对较少,因此乐器可辅助新歌教学。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一共四个乐句,旋律起伏不大,且节奏相似,便于学生演奏。首先我们借助柯达伊手势认识乐谱,找出相同旋律和节奏规律,并请学生拍一拍节奏,第二步听教师范唱歌谱(只出示歌谱),并用口风琴范奏。教师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学生分句唱歌普,同时进行“无声练习”,即嘴唱歌谱,手按唱指法。练习时不可以连贯完整地练习,而应当分乐句进行。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所以教学时要分乐句,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演奏第一句最难,而后会越来越容易。其实不是旋律变简单了,而是学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分乐句练习完成之后再轻声完整吹奏旋律。教学中我还采用师生对奏接龙的方法进行练习。即老师吹奏1、3句,学生吹奏2、4句,并交换,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旋律简单,节奏变化有规律,大部分同学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整地演奏乐曲。通过口风琴的吹奏,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教学做好了铺垫,这时再来学唱这首歌便十分简单了。教师在范唱时,同学们一下子便会发现这首歌曲,就是我们刚才演奏的旋律,孩子们看着歌词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口风琴、竖笛、长笛、小提琴等不同乐器演奏复杂的旋律,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简单重复的旋律,同样也能达到熟悉旋律辅助新歌教学的目的。

三、乐器教学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40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乐感很强听几遍歌曲就能跟着音乐歌唱,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学会歌曲,但也有的乐感较差,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难接受。要实现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的目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这时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来说,我们无法降低难度让学生演唱歌曲,如果编配简单二声部学生更难掌握,因为合唱比齐唱音准更难把握。但是乐器合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给以任务。感受力强的同学演奏主旋律或复杂的旋律,同时教师为那些音乐感受和表现力较弱的同学重新编排简单的旋律,他们只要指法和节奏正确,就可以与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乐合奏中他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教育论文篇六

全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国家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素养的重要措施,而其中的核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又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授又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在课程的讲授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大多是以分数论英雄,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轻视能力素质教育;重视结论、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培养;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教育;重视讲解,轻视学习;重视“学会”,轻视“会学”,培养学生的过程与目标十分固化,不仅很难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将其原本的创造力、想象力消磨掉,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随着这种基础教育模式的多年应用,从教育管理层政策的制定、教育实施者具体的教学措施的选择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都已经逐渐形成烙印。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首要提出的就是创新意识,教师所做的不应是机械地、固化地将课本或是试卷内容讲解给学生,而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提出的同时,不应只是把方法或是步骤教给学生,而是在具体方法的传授中,从多个方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在每一步的解决过程中层层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充分发挥其自身创造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掌握和利用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小学数学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不仅未来的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学生培养的对数学及理工类学科的思维、学习方式上的,甚至生活、工作中数学知识也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给学生的并不只是书本的内容,更是由于数学科目其自身具有的严密逻辑性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智力开发以及今后的深层次课程学习又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的教材、课程制定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通过书本上形象的图文讲解,再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的一个过程;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更是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过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动口和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

学生所能展现出的智力水平不会是统一高度的,因此课堂内外统一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但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都是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课程的坚定信念,这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保证。另外,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这个客观差异,并针对这个客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个人的情感、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动力。智力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综合调节过程才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决定因素。我们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智力开发、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情商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拥有高综合能力的人。

(二)重视培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并不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转变观念,从“学会”到“会学”,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真正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书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这些知识不仅滞后而且远远不够,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要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的。因此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三)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并不只是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过程,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程,注重两者的结合。课堂外的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以及课外的交流互动过程,可以由教师对其加以指导制定,发展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技能、掌握方法为主要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提升能力,才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小学教育论文篇七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音乐的教育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将小学音乐课程上成语文、数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误区,阐述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对策。

虽说小学音乐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名副其实的“副科”,而这个副科的名称,往往会使小学音乐的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往往都是应付了事,教师没有认真努力,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更有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将这些所谓的副科课程上成主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效果。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相宜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很随意地教学生几首歌曲,却往往忽视音乐里面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本身意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音乐本是一门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音乐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要求实现音乐自身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人才为基本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意义的实现,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制能力、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弱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弱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重点的培育,巧妙运用音乐学科趣味性、教育性的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发挥音乐的陶冶功能,让学生懂得用音乐舒缓情绪,调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教师都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开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趣味学习,实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美化音乐教室的方式,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座椅的排列法如环形、半圆形等变换方式,增加音乐教学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美丽有趣的图画,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美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感染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背景音乐、情境音乐的演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归一,最终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效果的实现。

(三)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音乐课程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选取学生喜欢的音乐,这样方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教育而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能够将死气沉沉的教学上得趣味十足;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够海阔天空让学生了解不少的知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是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20xx.

小学教育论文篇八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二、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改变了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三、音乐教育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分别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年;

[6]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7]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06月;

[8]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年05月;

小学教育论文篇九

所谓教育现代化或现代教育是指以现代生产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背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现。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矗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这一结论已为各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实。随着时代的进步,本世纪数学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数学各学科、数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大批应用数学科学的产生,计算机的应用已形成了数学技术。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20年前的“数学”了,现代数学深深地融合着来自算术、代数、几何等传统领域的成果和来自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应用领域的新方法。在信息时代,数学已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有力工具;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又是发展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作为一种文化,数学还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明确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加速数学教育的改革。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xxxx年以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颁布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试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指导思想逐步明确,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某些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如计算和应用题降低了一些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个教学过程开始出现了3个转变:一是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由只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法。据xxxx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合作完成的《全民教育目标监控项目报告》,xxxx年6月对我国8个省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各24000余名学生进行数学水平测试,其中计算能力成绩最高,正确率达92%以上。

但是,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数学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小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数学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是数与计算(至今还保留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繁杂的四则混合运算,这在现代数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统计、数据处理、估算等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一)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绝不能仅从数学内部着眼,必须从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小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出发,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小学数学教育才能沿着现代教育的轨道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简传统的数学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传统和现代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整合的一面。就教育而言,这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之间的关系。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阶段。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知识并不都能作为基础知识纳入小学教材,而且许多现代知识的产生也不都是对传统理论的否定,相反,它往往是对已有原理综合运用的结果。数学的发展尤其如此。

因此,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对条件和问题都作了筛选,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距甚远,与当前国际上数学教改中提倡的“问题解决”更是迥然不同。正如有人指出的,“传统的‘应用’题不应用”。要大力删去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要控制文字应用题的比重;要从实际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图表等)的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学会选择信息、重新组织信息、分析其中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较复杂的文字应用题提倡用方程解答,要避免由于过多训练算术方法而对方程解题产生负面效应。

2、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2、动手、动口、动脑,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操作性与非操作性的)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使教与学生动形象,化难为易。我们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4、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儿童认知结构的特点,根据教材结构与儿童的认知结构来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按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教学应突出以下3个方面:

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

二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以便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三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而且了解自己所得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及先决条件,必要时能用图表、图示及语言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

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四)探索新的综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集结点,是现代教学的实体。针对班级授课制不能在课堂上充分照顾个别差异的缺陷,可以探求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其中,以班级授课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为辅。小组合作学习可视年级不同而占不同的比重。它的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智力、性别、性格的差别进行异质分组,以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一小组是由有一定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各个体目标的达到又与集体的目标达成度息息相关;在组内既注意竞争(满足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更强调同学间的合作。它是一个既利于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又利于集体获得成功的活动方式。个别指导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特殊指导,包括设问、讨论和作业等。如果配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已刻不容缓,需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和途径来提高师资水平。教师首先要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现代人的素质,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教育论文篇十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同。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必须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然而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还有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正在逐渐丧失。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素养就难以真正形成起来。所以说,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在小学阶段,将音乐纳入到整个学科体系之中,就是要确保其能够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职责,确保小学生能够对真善美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不少的音乐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知,还是在死守着理论教学不放,这就使得教学显得过于乏味,学生的学习意愿也就相对较低,本来较为浓厚的兴趣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1.1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但是学习效果差、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差小学音乐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整体,也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全部参与到学习之中,并且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小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知识并不是很多,个人的音乐素养也较为薄弱,导致其学习的难度较大,效果明显不足,尤其是在音乐实践方面的能力更加低下,这就使得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1.2教师的教学能力弱,对音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管理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获得一定的语数外知识,能够用于音乐教学的时间是相对较少的。而且在小学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多的,如此一来,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设计与管理就会出现缺陷,学生的需要难以切实满足。同时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要求,同样也导致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形式大于教学效果。1.3音乐教学基础设施差,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学器材,无法开展多样性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不少的小学对音乐教学的关注度是较低的,专用音乐教室根本没有,与教学相配套的器材配备不齐,如此一来,教师只能够选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音乐活动的组织相对较少,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2.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选择。

2.1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管理,营造轻松互动的音乐教学氛围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之时,教学管理是不能忽视的,同时还要在音乐氛围的营造上多加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贴近内在需要的情境中展开学习,其方可将个人的音乐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学习的状态才会更加积极,兴趣也才能逐渐生发出来。2.2优化音乐教学内容选择,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老师还需要主动优化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既不能全面按照音乐课本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也不能脱离音乐课本来组织音乐教学。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一些适合的内容补充进来,并将学生最为喜欢的内容予以凸显,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完全集中在课堂之中,内在的兴趣也就能够逐渐得到增强。2.3开展多样化音乐教学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情境中来在展开音乐教学之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要保证活动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通过活动,可使得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音乐学习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为和谐。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来对同学的演唱进行适当的评价,也可将音乐大家的演出视频呈现给学生,还可提供一些乐器,让学生自己来演奏,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的。2.4规定音乐学习任务,制定音乐学习目标,实现音乐教学奖励制度在展开音乐教学之时,教师要将学习任务予以明确,并据此来制定出具体的目标,这样可使得目标的针对性变得更强。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那些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会因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丧失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2.5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唱、演奏、基础知识比拼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在课堂中,要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形式要多样,演唱、演奏以及知识等均要纳入其中,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切实的把握,后续的教学就会更具针对性。

3.结语。

由上可知,若想使得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切实提升,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的兴趣能够真正被激发出来。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寻找到最为适宜的应对方法,并组织起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贴近内在需要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就会得到切实保证。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论文篇十一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走老路,无法适应教育新环境,为了转变这个现状,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进课堂。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深入教学实际,从教学实际之中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从课堂教学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能够发现教师是否做好了教学准备,备课效果是否理想,能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出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领导推门进去听课,发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无限小数等数学概念关系的讲解”,通过这个内容的发现就能够明白当前学校对于“教案”的检查过于简单,要加强监督。让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时,按课时提前两天备课,教案节数达到课标规定,书写规范、详细,既要背出教师活动,也要背出学生活动,还要有设计意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方向。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在外面世界上似乎没有特色和明确的方向,那么学校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要使自己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难的。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找到校长问题。

2.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研究业务。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教学管理要重视对教学业务的研究。首先,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了解教育和教学规律,并了解教学业务,并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总是把自己当教师,始终保持教师的身份,经常深入教学的一线班,讲座,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和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问题,教育,参与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师在实践和竞争中不断增长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好校长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治学治校,既要带好班子,管好教师队伍,还要管理好学生。引导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的教学质量愿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其次,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领导要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很多教师因此丧失工作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积极性的培养更需要进一步的受到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塑造。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每个教师工作的“点”,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明白“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学活动工作的“线”的发展与塑造,规范加工,科学管理,做好“线”。把岗位分成四个层次的领导、团队成员、部门、重要岗位,按规定,上级和发展岗位、独立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图、各岗位规范、分层工作流程、职能更加明确、操作风险进一步下降、相互制衡、相互制衡。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入教师的心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看到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点,然后重点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受重视、家长不认可,更多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念书。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农村小学能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创建名校。农村小学名校不同于城市的明星小学,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想家长之所想,想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人信任农村学校、感激农村学校。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善于宣传自己的教学优势。其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展示,要在农闲时节召开家长,让家长看到我们农村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多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进而放心地让孩子在农村学习。综上所述,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将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如果农村学校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高瞻远瞩,重视课堂实际的深入调查,全面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农村名校。

小学教育论文篇十二

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减负行动的实施已经有些许成效,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作业多、作业难的问题。小学数学应该是小学时代最难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困扰。想要轻松学好数学,小学生必须要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学生才能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学习,才能学好数学。

(一)课前做好当天课程的预习工作。

预习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才能及时了解当天教师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才能跟紧教师的脚步,才能更高效率地接受新的知识。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小问题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成果。预习做好了,上课知道教师要讲什么了,学生上课时自然会很轻松,学起来也会很有乐趣。

(二)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学生肯定是学不到什么知识。上课学到的知识有可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小学生还处于打基础的时候,课堂时间一定不能走神,不然以后的学习会更加困难。

(三)课后认真复习。

想要学好数学,课前预习和上课认真听讲很重要,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在课后,学生一定要认真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且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古人有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以说,举一反三很重要。因为数学的题型多变,但是其核心思想还是有共同之处。

(四)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和考试。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检测学生每天所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考试是检测学生一时期的所学成果,也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和考试,要保证独立自主完成,在完成每次的作业后要积极询问教师或者同学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积极和同学交流讨论。每次考试后,学生都应该总结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能大意,要认真分析,对错题进行反复研究。另外,考试考的好或者不好都不要太激动或者太伤心,胜不骄、败不馁。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坏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家长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做好,不能影响孩子的未来。孩子要想学好数学,该有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呢?首先,家长要对孩子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对孩子有一定的管理,要为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安排。如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当然,这些一定要在孩子有兴趣不反感的前提下才能做,不能强迫孩子去参加自己不想参加的各种班,不然会适得其反的。家长在这一点上面一定要注意。

(二)做好孩子的监督工作。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并没有那么好,家长如果不加以管理、对孩子太过放松、肯定是不好。家长有空的时候要看着孩子做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和孩子培养感情,也能监督孩子。在平常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休息,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也要让孩子拓宽眼界,可以以这个为奖励,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三)做好孩子的支持工作。

当孩子考试失利了,家长不能过多责怪孩子,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安慰,孩子本来就很伤心,家长再去惩罚孩子,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好处,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一)认真备课,对自己工作负责。

教师备课很重要,可能有些资格深的教师觉得自己水平可以不需备课,但是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讲课,这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任的体现。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负责地教育学生。

(二)活跃自己的课堂,让课堂充满乐趣。

(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教师都喜欢好学生,但是每一个教师都不能放弃差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人学得好,一些人学得差点。特别是数学这样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只注重优等生的学习而不关心落后生的成绩的话,这样就会导致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所以呢,教师要注意全体学生平衡发展,让优等生更好、中等生更上一层楼、落后生更快赶上来。教师不能放弃学生。而且,教师在平时不能过多惩罚学生,要尊重学生,多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上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