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1篇)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6:46:11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时间:2023-12-01 06:46:11     小编:文锋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在讲话中强调,卢永根院士夫妇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求实作风,践行了把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初心。希望大家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学习,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为自觉行动,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争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以《_载党龄的院士情怀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深情讲述了“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她带领大家回顾了20_年那次令全校上下感动不已的捐款,由此介绍卢永根院士胸怀党和国家、追求科学与真理、低调朴实的一生。党林夕说道:“卢院士用毕生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虽然卢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力量!”

原农学院党委书记、“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展基回忆了与卢院士的交往,讲述了卢永根院士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人故事。张展基总结道,卢永根院士一直坚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干部的初心、农业科学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师的初心,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卢永根院士将永远在华农人心中。

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跟随卢院士二十余年,她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布衣院士崇高的品格,令在场的党员感动不已。

报告会结束前,大家一同观赏了20_年迎新晚会上讲述卢院士事迹的节目《大爱芬芳》。

会上同时发放了主题教育读本《“最美奋斗者”卢永根的初心故事》,该读本选编了卢院士生前十三个小故事,体现了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崇高品格,将激励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中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不少师生党员听完报告会深受感动和震撼,有学生感慨道:“听完报告会,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才是布衣院士,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卢院士艰苦朴素,一心为党为人民为科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园艺学院辅导员庄碧云表示:“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卢院士的事迹,但是今天的卢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无数次为之潸然泪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定当将卢院士的事迹讲给一代代的学生听,传承院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强农兴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先进典型共产党员卢永根的事迹,感人肺腑,他道德情操高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永葆初心,矢志不渝,真正诠释了我们的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代表着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精神。

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学习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最高目标。所以,我们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

作为基层党员,我们更要学习他的“少拿一点”,正是这种廉洁自律精神,他一辈子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当了校长,他也坚持不坐进口名牌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工作环境更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而仍要一如既往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切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始终做到发奋图强、勇于担当、不懈奋斗。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xx年8月,因病在广州逝世。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曾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表示,要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品格,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交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xx年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3月15日,八师石河子市召开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之后还将组织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赴团场、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学校做巡回报告。旨在号召全社会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掀起学习宣传“永革精神”热潮。

程永革同志生前系石河子豫剧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20xx年10月25日,程永革罹患肺癌英年早逝,终年47岁。程永革是国家二级演员,生前曾主导过一系列文艺作品的创作演出,多次获国家文化部、自治区、兵团和八师石河子市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员奖等殊荣,并先后荣获八师石河子市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干部、先进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座谈会上,与会同志首先观看了由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组织部和石河子电视台摄制的反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片《梨园男儿耀边疆》(暂定名)。随后,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组织部负责人宣读了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关于在八师石河子市开展向程永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就组织部开展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有关事项前期准备工作做简要介绍;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宣读了兵团党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向程永革同志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并就宣传部开展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有关事项前期准备工作做简要介绍;八师石河子市文体局负责人就文体系统开展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情况和所做相关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石河子豫剧团演员队副队长耿海棠、豫剧团团长陈文忠、豫剧团演员王瑞丽、石河子歌舞话剧团演唱队队长骆汉泉、歌舞话剧团团长李向阳等程永革同志生前同事、好友分别发言,追忆了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

耿海棠回忆说:“程永革书记生前带领演员深入到八师团场的连队田间地头演出,总是率先垂范化好妆、穿上演出服,认真演好每场戏。”王瑞丽是几年前从河南戏曲学校毕业到石河子豫剧团工作的青年演员代表,她在发言时泣不成声,称程永革为好叔叔。“刚来时我们因水土不服生病了,程叔叔买了药第一时间给我们,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心里倍感温暖。没想到这么好的人被病魔折磨成这样,他当时只能靠营养针维持生命,还忍着病痛问我参赛成绩,得知我获奖,他忍着病痛艰难地竖起大拇指,给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工作有长进,好好学习。’在与肺癌抗争的3年时间里,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为八师垦区职工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我们要以程永革书记为榜样,用更好的艺术作品去感染人、教育人,为繁荣戏曲文化作出贡献。”王瑞丽说。

陈文忠是程永革生前相伴31年的好同学、好搭档、好兄弟。他说,无论一起上学还是一起工作,他俩交谈最多的就是如何演好戏,让观众认可。程永革工作时总是牺牲个人利益,主动做出表率,通过他常年的努力,如今剧团里钻研业务的人多了,说闲话的少了,工作主动的人多了。程永革的付出换来了剧团风气的巨大变化,他的离开是剧团最大的损失。

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党委书记张全胜说,石河子豫剧团是新城街道的辖区单位,此前街道党委已组织了学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宣讲组,并以报告会加座谈会的方式在街道社区进行广泛宣讲,今后,在学习宣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还会在各社区挖掘本社区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

八师石河子市城管委党委书记周伟民说,作为基层党组织代表,我们要学习程永革“戏比天大”的责任担当,当干部就是要多吃亏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并要引导城管委的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典型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境界,用正能量推动单位全面发展。

兵团党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艾荣在观看专题片和聆听发言后,深深地被程永革同志的事迹所感染和感动。她表示,兵团党委组织部目前正在为兵团党委追授程永革同志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做前期相关工作,兵团党委组织部也将进一步向中组部汇报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争取在全国掀起学习“永革精神”的热潮。

八师石河子市领导表示:八师石河子市召开座谈会旨在贯彻落实党委《关于在八师石河子市开展向程永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文件精神,全面推动八师石河子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八师石河子市各级党组织中广泛宣传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和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他认真履职、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八师石河子市领导要求,八师石河子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向程永革同志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营造向程永革同志学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抓好“三个结合”,即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强化党员党性修养紧密结合,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向程永革同志学习活动开展得有目标、有成果,真正取得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感染人的实际效果。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11月15-17日,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号召全体学生党员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视频。视频中主要讲述了卢永根同志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208月,因病逝世。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

通过本次对“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成员获益匪浅,并表示要认真学习卢永根先生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上,卢永根同志献身科教,勇于创新,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生活中,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继承与发扬了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

卢永根同志用自己一生默默无闻的行动,展现了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了自己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树立起模范作用。而且,他一生坚守赤诚报国的信仰,淡泊名利,以“布衣院士”的形象,印证着一名爱国知识分子的初心。为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把他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如他那般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如他那般情操高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勤劳朴素,用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8月12日,刚刚过完入党70周年的“生日”,89岁的他安详离世,走得坦坦荡荡。

这一生,他是那样简朴,简朴到家里连窗帘都不挂;可他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身后泽被万千学子,留下了闪光的无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

“当时在香港,一个很小的房子,有面墙壁挂着党旗。”老人的广东口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就在北方,延安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岁那年,日寇占领了香港,他被父亲送回广东花都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早在两年前,17岁的他就瞒着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对祖国的命运自当不能袖手旁观!”卢永根如是说。

“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87岁的老伴徐雪宾颤巍巍地笑了,有点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让他喜欢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答应与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香港,前去广州领导地下学联,迎接广州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全程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听完总书记的报告,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十九大召开第三天,在病房党员学习会上,卢永根笑得皱纹绽放,“仿佛回到刚入党的那一刻”。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20__年10月的一天,广东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拄着拐杖,感觉很吃力。“卢老师,您别上去了,我们上去采回来!”学生刘向东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没办法,学生架着他,一步一挪,齐腿深的草打得裤管刷刷作响。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战时,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云南,把种质资源保护下来。”卢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15亿多元。

这对师生,还有一段佳话。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先行者,是进步青年,他多次对丁老师说:“像您这样先进的老科学家,应该尽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终于,丁颖在6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卢永根的日记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句。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学生学成归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

“老卢啊,你身后,储蓄怎么处理?”20__年底,身患癌症的卢永根住院,老伴徐雪宾问道。

“捐!”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好,我也是准备捐的。”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老两口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20__年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他颤巍巍地打开黑色旧挎包,掏出了里面的10多张存折。周围安静极了,只见卢老吃力地在一张张凭证上签字,一次次输入密码。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8809446.44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徐雪宾说:“我们的生活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这些钱就是多余的。”

“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4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宾很满足。

出门,80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这已经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20__年,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

这些壮举,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却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于是,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卢永根将捐献遗体看作是作为院士“最后的科普工作”,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后的坚守和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贡献。

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他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当了校长,他也坚持不坐进口名牌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人生的境界与追求,来自于党性的修养。在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他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展现了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了党性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四个“一点”,是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写照,也为他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方向。

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在人生的青春阶段,感受了祖国的痛苦和呻吟,国家的苦难震撼了这个“香港仔”的心,他下决心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坚信,祖国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打心底里热爱祖国。

自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至208月12日去世,卢永根入党整整70年。他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词。

从一个“香港仔”到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卢永根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这也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他促使人反思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抉择,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提供了参照,为年轻人提供了标杆。

淡泊名利,学有专长。他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研究了一辈子,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总是告诉学生,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稻国,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理应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研究好。

他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2017年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3月8日傍晚,一名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的百姓父母官,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又是一位为党献身的伟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担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神明,热爱着岗位,几回会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组委会给予杨科璋烈士的颁奖词。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护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战士,党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依旧会像他一样履行对党,对团的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都说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玉麦乡,从1964年到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的仅有的一户人家。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卫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水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党的好儿女,坚决要维护自己的领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护家园,打心底敬佩她们。

此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海油刘锐,黄大年,王钰,黄大发等人,在此我就不一一例举她们的伟大贡献和令人深思的举动了。还有一个特别的致敬团体---塞罕坝林场建筑者。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呼,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的,前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党的建设,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更应该牢记并且积极响应团的建设: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团的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顶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

二、坚持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广泛团结青年,与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团根本的组织原则。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要实行正确的集中,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团的决议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之中,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

六、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基层组织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的领导机关要确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发扬务实求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增强基层活力。

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平等合作相互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青年组织的交往和支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对于此次团课内容对我记忧犹新吧!对这些为中国科研事业,教有事业,等等都做公巨大贡献的前率们,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铭记于心,并且以他们为榜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记当初加入中国共青团时许下的诺言,要努力实现对党,对团的承诺,这才是一名共青团员应有的态度。

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卢永根先进事迹短片,感触颇深。卢永根,他是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被人们称为“布衣院士”。他生于兵荒马乱之际,为党的事业奋斗70载,卢永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大时代的烙印;他的命运,也早与党和祖国紧密相连。

“要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卢永根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心中有党。1941年,香港沦陷,当时读小学六年级的卢永根在乡下避难时亲眼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949年8月9日,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晚年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这是华农建校1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党培养了我,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卢永根说。年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人是守诺的,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宣誓,那自己要遵守。”卢永根的命运自此与党和祖国紧密相连,始终不渝地践行着这份承诺。

心中有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他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不仅自己心中有国,他还教育、呼吁广大学子广大科学家回国发展。卢永根担任华农校长期间,在学校做了一场演讲,那晚没有灯光,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他对学生们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二者皆可抛。”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回国。1994年给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写信,信中说到“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担任校长间,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朴素的房间,几把老式座椅,节约的科学家将毕生积蓄还给国家。药水充斥的医院,花白的头发,虚弱的身体却迸发巨大的能量与精神。他教会多少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他教会多少热爱党、忠诚党、奉献党。这让我再次深思自己“为什么入党,入党为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作为一名党员我还差的太多太多,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会更加努力向这位老党员看齐。

“侨博讲堂”第六期《我爱我的祖国——时代楷模卢永根院士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专题讲座近日在广东华侨博物馆举行。

本次讲座由华南农业大学宣讲团成员赵杏娟老师主讲。广东省市有关单位的党员代表、暨南大学侨联、华南农业大学侨联、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华侨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等单位和团体的代表及社会观众150余人聆听了讲座。

据了解,主讲人赵杏娟在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卢永根院士秘书,直至院士于今年8月逝世,是卢院士精神的亲身感受者,受教益者、传承者和弘扬者。她从“卢永根院士的生平介绍、卢永根院士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深情讲述了卢永根院士作为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在“知行合一践诺言、刻苦钻研做学问、淡泊名利育英才、捐献积蓄设基金”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学术造诣和奉献精神。

卢永根出生于香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他的一生,对国家赤胆忠心,为科研事业勇挑重担,为培育人才鞠躬尽瘁,他是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爱国奉献的典范,被评为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新中国的最美奋斗者和时代楷模。卢永根院士的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始终以赤子之心,无私奉献,倾力支持,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的集中体现。

本次讲座由广东华侨博物馆与华南农业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举办。讲座现场,华南农业大学侨联、广东客属海外联谊会、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永远会长曹元章、中国兽医药理学学科奠基人冯淇辉家属等单位和个人还向广东华侨博物馆捐赠了相关涉侨资料和书刊。

广东华侨博物馆举办本次讲座,旨在宣扬卢永根院士的感人事迹、高尚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和传递正能量,激励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及社会公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同圆共享中国梦。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院士。他入党70年来,始终坚守信念、甘于奉献,教书育人,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党员学习笔记1000字范文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言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2017年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一生可以很长,长到度日如年;一生也可能很短,短到白驹过隙。雕琢生命的刻刀就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将刻画出怎样丰富精彩的人生,全凭自己的选择和把握。这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不求无憾,但求无悔。一个“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的“布衣院士”,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怀揣怎样的笃定追求,拥有怎样的洞明练达,才能够坦然无悔地留下这样一座闪光的“无字丰碑”。“永根”有“根”,探寻卢院士一生令人敬仰的精神密码,我们找到了“根”之所在。

忠诚不渝、信念如磐那是爱党爱国之“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院士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这样的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人民最深情的大爱,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向往归属感的集中体现。爱党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时代潮流消弭了剑拔弩张,但风险威胁依然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面临着相比以往更为特殊和复杂的国内与国际环境,唯有像卢老一样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浇开爱党之花、结出报国之果。

严谨求实、献身科研那是尽职尽责之“根”。人生最纯挚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用一颗最纯粹的初心,践行一段最纯美的旅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爱岗敬业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魄力,是一种争创一流的标准,也是一种奋发有为的状态。“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卢永根院士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研究了一辈子,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直到70多岁,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关键少数”,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奋斗在前、冲锋在先,立足岗位、务实履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掌握为民服务的方法和本领,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淡泊名利、鞠躬尽瘁那是无私无畏之“根”。“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困,不忻忻于富贵”。“公”与“私”,“名”和“利”,从来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的试金石。卢永根院士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直至因病辞世之后,仍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也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纵然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党员干部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样子终将被党和人民永远铭记。

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累。在“半为儒者半为农”的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探寻“无字丰碑”的“根”密码,追梦人初心永葆、奋斗者粲然芳华。

 

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总有人能将自己的平凡贡献给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无法预知自己未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才能向卢永根院士这样伟大的人靠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历史责任,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青春的路上,向卢永根院士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看齐,学习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卢永根院士的职业是科学家,而他一生的事业,是那让我们洒下热泪的、永恒发挥作用的探索和奉献。他的一生,都有关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他选择捐出毕生积蓄,选择捐赠遗体,选择在重病中开展组织生活会。伟大根源于平凡。卢永根院士做出这些选择时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旧毛衣,家里破旧的老物件,亲笔签下的志愿书都在无声诉说“布衣院士”何以感动中国。这是华农之幸,因为华农亲眼见证了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学家。这是华农学子之幸,因为新时代扬帆起航,灯塔更高更亮。卢永根院士,还在那里,卢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