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32:07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时间:2023-11-26 05:32:07     小编:灵魂曲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a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民国初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原因:

a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等。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原因:

a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b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b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四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3)1984年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1)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二、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香港的回归。

(1)中英谈判和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香港的回归。

2、澳门的回归。

(1)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澳门的回归。

3、港澳回归的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隔绝敌对状态的结束。

(1)中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2)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1)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

(2)汪辜会谈,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3、“胡连会”(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关注台湾问题。

(1)现状:一方面,中共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积极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另一方面: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两大因素。

(2)我国政府的措施和立场。

措施:大陆方面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一直为两岸的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作努力。

立场:针对“台独”,我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国家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五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六

(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2、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

(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战胜利。

(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

4、意义:

(1)是中国近代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七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八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九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

例如做历史选择题时,常常会碰到一些问根本原因后者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系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历史的答题也是有得分技巧的,大部分人在答题的得分上经过高三的针对性训练都会集中在一个区间内,无法分出段次来。这时候选择题的得分就至关重要了。在大题的回答上,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行,关键点一定要写出。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纵横古今,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用心,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历史就会变得很简单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城市的发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

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

(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