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语文随笔初中(优质19篇)

2023年语文随笔初中(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0:56:09
2023年语文随笔初中(优质19篇)
时间:2023-11-25 10:56:09     小编:LZ文人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语文随笔初中篇一

夏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每当到了夏天,我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因为夏天,我就可以投入游泳池的怀抱,尽情地在水里穿梭,嬉戏,玩耍,就像那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喜欢这种没有拘束的感觉。到了水中,身体触及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清凉,全身脱胎换骨一般,如鱼得水,好爽啊。从水里出来,我又进入了另一个冰凉的世界,我家的冰箱。我可以开怀畅饮冷饮。什么冰淇淋啦,什么雪糕啦,什么冰棒啦,什么汽水啦,整个粉妆玉砌的雪糕世界都是我的。但最为诱人的就是外婆家的一望无际的荷塘。

外婆家是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村子依山傍水,山明水秀,一点也没有大城市里的喧闹。在那诗画般的美景里,既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纯真,也可以忘掉那些累人的功课。

清澈的荷塘里,白的、粉的、怒放的、含苞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那绿油油的荷叶之中,昂然飘摇于仲夏的柔柔微风里,娇媚可爱,出尘脱俗,就好像那些天真的小女孩一样。夏天的阳光宛如一袭金纱,轻轻的披在它们身上,映得晶莹剔透的圆滚滚的露珠,越发熠熠生辉。当你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小坐时,可以欣赏耦梗间鱼儿浅游;看蜻蜓在荷花上飞停觅寻,听鸟雀在绿荫里吱吱歌唱。

十一个夏天就这样流逝过去了,如同一个个美丽的夏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都抹不去!

语文随笔初中篇二

初中语文课本的范文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本。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这些文章时,仅凭借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是不行的,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对生活的体验欠缺。多媒体技术通过有声的画面,生动、形象、具体,轻松地把学生引入文章描绘的意境,突出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文本,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例如讲述《敕勒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静止的画面对应着诗里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过之后反应不大,教师引导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的颜色怎样?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景物有哪些?它们占的比例有多大?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呢?顿时,学生情趣盎然,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说出草原景象:广阔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轻轻吹拂,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一群吃草的白羊群时隐时现。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勾勒了天高地广的宏伟景象。随后出现与学生想象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让学生看到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共同感悟诗的美。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牛羊是草原图画的主体,是绿色锦缎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作者不是把主体死板地画在那里,不是一开始就看到,直到末了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风吹草起,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有多少牛羊,有多少美的事物,是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是踏着牧歌的小伙子?......学生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空间,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必须有效利用取得最佳效果,恰当使用,不能画蛇添足,产生不良效果。

1、阻碍师生情感的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充满人性的特点荡然无存。例如讲述《苏州园林》时,多媒体技术演示有关园林的图片,教师忙于让学生观察,讲台上认真地操作,一遍遍地演示,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忽视了教师的存在,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荡然无存。结果是教师与学生处于“目中无人”的境界,师生“对话”被冷冰冰的多媒体技术取代。

2、造成思维的单一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内容是教师选的,使用的素材是教师搜集的,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笼子”,然后就是要花时间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笼子”,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行为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移情、激趣,传统的教学朗读,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等都难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技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去模仿,让学生学得惟妙惟肖,那就形成了思维的单一化。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难道一句话一段文字只有一种读法吗?显然不是。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一种手段,有着巨大的魅力。一定把握好,决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要领,深思熟虑,确定一节课哪一环节需要使用,哪些环节不需要使用,切记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不能为赶时髦而滥用。

语文随笔初中篇三

初中语文课堂是怎么样的呢?初中语文老师又写了哪些随笔?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初中语文课堂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背景】。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二度解读。

【现场】。

教学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初一(1)班。

授课时间:20xx年2月11日上午第四节。

从“个体解读”到“相互印证”

一进教室,首先请寿馨蕊上台来讲《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象征,就像是丑小鸭的“天鹅蛋”。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则是:仔细听寿馨蕊所“演绎”的故事,想一想她的故事中遗漏了哪些你觉得不应该遗漏的细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细节不该遗漏?作为预习的一种检查形式,我要求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不能打开课本。

8分钟后,寿馨蕊讲完了。在讲的过程中,学生间有一些小小的交流,几个同学想提示寿馨蕊,她拒绝了;几个同学想纠正寿馨蕊,我阻止了,我提示:允许创造性讲述――即删节和增添,而且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因为无论增删,恰恰是个人解读的结果的呈现。然后,我抛出讨论话题:“请大家说说她的故事中你觉得不该遗漏,或者与原文不同的信息――大家仍不要打开书本,我们要借此了解大脑为自己筛选了哪些信息。”

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岑刚强第一个:“在老太婆家里的时候,丑小鸭不是因为受到欺侮而逃走的,他是自己想要去游泳。”大家纷纷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进行补充,有同学甚至还复述了课文中的原话:“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里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好,我也觉得这一处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结合原文详加分析。现在先请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坐在最后面的大个儿沈腾骏站起来,说:“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一段,跳到黄油和面粉中去的话不能省略,因为这表现了丑小鸭很讨厌人类……”他显然是严重地误读了,马上有许多同学举手表示反对,有几个在位置上就喊:“那不一定的!”我赶紧打住:“让他说完,行不?……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谁是谁非暂且放下,我们待会儿还是结合课文再来展开进一步讨论。请继续――”

窗边的胡纪平站了起来:“小鸭在沼泽地里没被猎狗咬死,这是很幸运的事。”果然怪才,思维总是那么独特,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现在还不是追问的时候。

胡纪平:“还有,我认为不能把丑小鸭进老太婆家的原因略掉,他进去是因为狂风,刚才的故事中丢了这一点。”

我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不能去掉这一点呢?”

“因为这说明丑小鸭是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去的。……还有,不能把在野外第一次遇见天鹅的情节去掉。”

胡纪平接二连三的“指摘”已经使得好胜的寿馨蕊坐不住了,她甚至举起了两只手。我只好让她发言:“我觉得不能认为猎狗不吃丑小鸭是因为幸运,如果这样的话丑小鸭就不必说‘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我很满意这种“斗争”的形成,但现在不能让他们就斗起来:“好,这个地方矛盾看来不小,我们在这里画个圈,待会儿再仔细看看。”边说,边在白板上事先画着的一条由白板的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的“丑小鸭成长线”的相应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接下来是机灵的林琰发言:“沼泽地里野鸭和大雁对丑小鸭的语气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出来――野鸭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厉害’,大雁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可爱’……”天,有这回事?此刻我不好翻书本,只能相信这是林琰仔细阅读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强调这点,我对林琰的话进行了重复。

新生郑朔一直跃跃欲试,到现在终于站了起来:“我觉得文章结尾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感受不能不讲,‘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幸福’,我认为这几句话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从丑小鸭的内心中呼唤出来的,这是它对所有磨难的一种感受。”

“噢。郑朔说这句话是丑小鸭在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回顾,所以不能够不讲到。好啊,讲得太好了。还有谁觉得有哪个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在寿馨蕊演绎的过程中失落了?”

跳级生岑佳梅站了起来:“我觉得要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的感受尽可能仔细地讲出来。”

“你觉得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感受需要表述,怎样表述呢?你能不能试一试?”

“苦难之后的幸福。”

“你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一下?”

“……”

“看来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还是有困难的。请坐。”我知道岑佳梅想说的是“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几句,但在不能够记忆性复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表述对这个11岁的女孩还是有困难的。

平时学习最有困难的钮贤成站了起来:“应该重点说说冬天变到了春天。”

那一段确实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感动得不能自已,可惜现在还不能让大家打开书。我便伺机作了延伸:“也就是你认为课文中的几次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与课文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是吧?钮贤成讲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岑刚强也讲到了丑小鸭进老太婆的家是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看来以后讲故事还是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环境。”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

作文。

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

课件。

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语文随笔初中篇四

为了教好语文,我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我还超多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状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用心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状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理解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透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在吸收他人经验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尽力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理解知识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透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问题,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装始终处于一种用心的主动的状态,在简单的氛围中理解、理解知识。并适当地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回答,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还透过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不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一种团队合作精神,群众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他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有书籍,有选取的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籍,经常开放图书馆,延长他们的借书时间,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潜力。而在课堂上,注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透过阅读后回答问题,并适当地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学生的知识面不但扩大了,而且阅读理解潜力也大大提高了。

本校的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口头表达潜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潜力,本人在课堂上,多注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透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平时,还注意指定一些简短的文章给他们朗读,并且在班里举行一些朗读比赛,奖励小礼品,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潜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口头表达潜力有所提高,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学校开展的朗诵比赛中,本班学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这反过来又刺激同学们的口头表达潜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我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资料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用心性。对于一些写作潜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参加校小记者兴趣小组,用心向校报、校外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语文随笔初中篇五

初中生在语文课上是怎么写随笔的?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初中语文随笔400字,希望你有所收获。

今天是我们军训的最后一天,我很高兴也很悲伤,因为我们的孙教官即将要离来我们了,我们很舍不得他。

因为他为了我们连嗓子都喊哑了,我们很伤心,因为他最后使出全身力量才说出了话他说:我们初一2班不比别人差只是我们慢了一些,没关系从那跌到就从哪爬起来!教官还说了一句话,就算我嗓子喊破了。

我也要把你们带会,这几句话令我很感动,我当时差点没哭出来,最后一次会操了,我想在心里说一定要得冠军,但是会操结束我们拿到了,最后一名。老师们说跟教官和一张照,我们女生大哭了一场因为训练了几天,孙教官比任何教官都好,也当然不比别的教官差我们的孙教官比任何人教官都好所以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我多么希望教官不要走我正相对孙教官说:我们爱您孙教官!

悦耳动听的蝉声唤醒了沉睡的夏,也唤醒了我对明天的渴望,希望明天会有更多的蝉从我身边爬过。

火热的太阳炽烤着大地,似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一丝温热,使空间变得闷闷的,使我心中充满郁闷,我向往明天,向往明天的蝉声可以带来一丝喜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也带来了粉红的花苞。在河中映显出红绿混合的画面。这让我明白,在闷热的天气中,心静自然凉。

街道附近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让我找到了清凉的家,有了大树的拥护,我感到安全,不会再受到热的袭击。

太热的时候也会买几只雪糕,凉一凉炽热的身体,同时也让我的小嘴解解馋。

不管怎样的天气我们总会找到解救的方法,缤纷的夏日,虽然让我们难熬,却在闷热中让我们寻找快乐,这样的夏,我期待!

总之是新的一天,阳光懒洋洋地爬上了那面黑色的墙,墙上有一扇总是拉着黑色窗帘的窗。阳光又一次触及那扇窗,惊得一下子缩了回来。那间曾经密不透风的屋子京拉开了窗帘,快乐的阳光新奇地闯入了这个未知的地方,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欢快的音符。最后,大家把目光都聚集在了在屋子正中间的一个黑色的箱子上。阳光试图撬开它,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但是没有成功。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路过的天使轻快地飞了进来,她扫尽箱上的尘土,用晶莹的魔棒点了点那似乎已经锈蚀了的锁。“咔嚓”一声,锁高兴地伸了个懒腰。她从箱子里捧出了一个东西,高兴得紧紧地抱在心里,飞出了窗外。

她怀里的被尘封了近三年的那个它兴奋而又拘谨地探了出来。她笑了,拍了拍它,示意它放心大胆地出来。阔别了近三年的世界就这样突然展现在了它面前。当它回头看时,她正微笑的指着它,它向身后一瞧,一双雪白的翅膀出现在它的背上。

它是什么?

它是一颗心,我的。

那个天使,是她。

语文随笔初中篇六

雨有着多重含义,那初中学生如何写雨呢?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初中语文写雨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我从小就喜欢雨,每逢到下雨天我就觉得很开心,很自在……。

我喜欢看雨,每一滴雨珠都能凝聚我的目光;我喜欢听雨,每一声雨滴都触摸我的灵魂。无论是郁闷也好,欢悦也罢,雨带给我的或是一份宁静与安然,或是一种斗志与希望,或是一种对于青春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或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沉淀,因为飘飞的雨滴永远都是多情的文字。

雨是温情的,“吹面不含杨柳风”,那是肉体的感知,“沾衣欲湿杏花雨”,才是心灵的寄托;雨是柔情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是入肌后的温凉,“草色遥看近却无”才是人和季节的渴望。

雨是缠绵的,缠绵于自言自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之中,那柔情中的缠绵梦幻“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总让人等待,等待着下一个秋水长天。

雨是闲适的,“七八个星天外”是闲适的背景,“两三点雨山前”就成了画面的主题,这是流逐于山外无奈中的闲适与闲适中的无奈。

雨是有灵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雨,魂断了潮湿的路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雨是激越的鼓点,“夜阑卧听风吹雨,”这一雨声阵阵,澎湃着老当益壮的激情;雨是无为而谈泊的载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去留都在风雨间,管他浮沉多少事!

当细雨化作紫烟,浸入心境的便是丝丝缕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雨便是对时间的感悟;雨是一颗燃烧的心,“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雨是一温润的情,“残去收夏暑,新雨带秋岚”;雨是一缕清爽的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听雨是一种心境,捧一本《。

唐诗。

三百首》,临窗而读,那濯濯,那激越、那清幽、那凄婉,诸多的意境便在雨声中悄然萌生。无论你是否在雨中,你都能得到一次心灵的陶冶和洗礼。

雨,滋润我求知的心!我永远感谢你!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雨有了一种特别的钟爱。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牛毛细雨,亦是秋日绵雨,在我看来都有着独具一格的美。于是,雨开始在我的脑海中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

时光斗转,雨将我带到了唐朝的锦官城中。这时已经是秋夜,一个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江边,目光定定地遥望远方。那是杜甫。春雨稀稀拉拉地落下,水面上波纹处处。江面零散着点点渔光,在一片黑暗寂静中驶向远方。雨水挥挥洒洒地滋润着大地万物,来得轻而细,一切只有那稀疏的雨落声作伴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的心生喜悦,使我仿佛在雨隙中看到了他灿烂的笑容。

雨又把我带到了芙蓉楼下。只见两位友人正弯腰握拳相送,互相道别,难舍的目光对在了一起,楚山的孤影倒映在江中。阴雨绵绵,吴地的江天迷蒙,萧萧的秋雨连绵不断,密密地洒下,连成千万条线,两位友人的身影在雨中隐隐显现。我想,王昌龄和辛渐的心应该也像这秋雨,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雨啊,你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难舍难分,只恨相见甚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淡的天气,细细的小雨,庭院中,一个女子目光痴痴地倚在窗前,眼前菊花堆积了一地。那打在梧桐叶上嘀嗒作声的小雨,掩不了她心头的凄凉、寂寞。她——李清照,早已被岁月吞噬了当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如今的她“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怎一个愁字了得”。她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悲凉,使雨也增添了少许的惆怅。

雨仍在不停地下着,但它让我看到了芙蓉楼下深情的送别,李清照无尽的凄楚、悲凉,杜甫的喜悦;也让我同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丽景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愁苦,让我不禁浮想出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气质风韵。

终于,在数十天的闷热后,老天爷开了恩,窗外“滴滴答答”的下起雨来。

雨滴跳着优美的华尔兹,乘着风向地面上“飞”来。它们前赴后继地在天空划出一道道美丽的直线后,便像流星一般猛地“砸”向地面,于是,一朵晶莹剔透的水花就从地上的水里冒了出来。在雨中,小树向着灰暗的天空扬起了头,小草则冲雨张开了笑脸,它们都在欢迎雨娃娃的到来呢!看到这儿,我也忍耐不住雨的诱惑,急匆匆地披上件外衣,拿起雨伞就向雨地里冲去,我要试着在雨中漫步!

雨点是个小调皮,它爱重重地从空中跌落下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我的伞上,每当这时,伞面上就会奏起雨滴美妙的“踢踏舞曲”。当掉在伞上的小雨滴从伞光滑的表面上滑落下来,滴到伞下的水坑里时,它们就像使了隐身术一样,完全不见了踪影。我高高地打着伞,就像是一个蘑菇孤零零地站在树林里一样,有种莫名的自由。走几步吧?!于是我就迈动长长的腿,在密密的雨丝中穿梭,一脚落下去,地上的水坑里就被我“踩”出了一朵水花。抬起头来,我发现视线里是一道永远也穿不过去的雨幕,它遮掩着建筑物,使远处熟悉的景物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这时,一阵凉风袭来,小雨滴又改变方向,顺着风飘起来,它们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笔直的斜线,然后调皮地投入大地的怀抱。路旁的小树忙着向风点头致谢,一不小心,把坐在叶子上的水珠都抖落下来,水珠重重地砸在地上,把地上砸出一个个水印,然后就消失不见了,只留树木在风中叹息。

而更多的雨落在水泥地上,开始只是一滴,两滴,后来雨下的越来越大,有成千上万滴雨都落在水泥地面上。渐渐的,水滴在地面上越积越多,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水流,向低处流去,它们如果碰见另一股水流,就会合并成一大股,齐心协力向它们的目标流去。在雨中,生性害羞的蚯蚓也从土里探出头来,接受雨的洗礼。它们在雨水坑里慢慢地蠕动着,好像在利用雨水把身上的污垢冲洗干净。胆小的蜗牛也试探着把它那柔软的身体从壳内伸出来,它们在墙壁上悠闲地爬着,好像过得很惬意似的,令人忍不住想捉一只逗着玩。

小雨还在下着。你看,在它们的冲洗下,小草变得更青了,树木变得更绿了,而葡萄则变得更加水灵,好像小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但雨还是在无休止地下着,它还喊起了号子:“滴答滴答……”

语文随笔初中篇七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语文随笔初中篇八

作为一名入职近一年的语文教师,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良多,化为最朴实的一句就是:教书育人、用心去做。入职初期的新鲜感是会很快过去的,随之而来的是重重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其决定了人生这个阶段的质量,我找到的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用心”。

用心对待教书育人这份事业。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这是一份需要投入爱的事业,因其教育对象是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需要为人师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这不是在唱高调,而是我的深切感受,这份爱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充满感情与平铺直叙的不同讲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教师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学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课后,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批改,更体现在对学习习惯的关心,等等。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无私地传授给徒弟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如我的师傅廖艳琼老师,面对学校安排的这份“结对子”工作,她欣然接受,并无私教导,小到课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学理念,我都从中受益匪浅,而这种无形中传达给我的这种充满爱心的教育理念最为宝贵,因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树常青,就要内心饱含深爱,才能克服职业倦怠、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环节: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等,单是备课一环就有很多细节要琢磨,作为新教师,我在文本研读方面注重细节,如分析学生情况以更好地以生为本进行教学。另外,落实基础不放松,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这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课堂不能减少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听默写、课前预习、课前背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个别提醒、反复强调等方法。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教师也应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特别关注、持续关注、不断巩固落实。对他们的辅导,仅仅顾及个别还不够,还要扩大辅导面。仅仅掌握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学习态度还不够,还要针对初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

用心对待师生关系这条纽带。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认为再优质的课堂仍需要学生的接受情况去检验。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应该由浅入深,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优缺点、长短处,以配合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知识落实、问题分析、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而了解学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问卷调查,而应该致力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感情基石。钱理群教授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强调: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能够给予学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真诚表达的习惯。

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作为一名新教师,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长之路,收获之多令自己不胜感慨,那些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认识,除了自己的思考,还离不开学校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学校安排多次外出学习机会、有师傅的指导、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有学生家长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这些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我会继续努力,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

踏实用心便可以平心静气,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修炼。因为教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见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过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渐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积累中,平心静气的心态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持续进步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并不局限于课本,能够善于发现和运用教育资源需要一颗审美的心,因为教育离不开真善美的熏陶,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心交流。平心静气,教育才会到达更高的境界。总之,还是那句朴实的话:教书育人、用心去做!

语文随笔初中篇九

经过近期开展的听评课活动,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改进与思考。

一、过分强调自主性,导致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目标不明确,效益不高。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二、鼓励合作学习,忽视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为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

今天说是要开会,是不是又是关于新教育的会议,我一边在心里嘀咕着,一边带着笔记来到了会议室。

会议上,马主任回忆自己的教学之路,读者自己的心灵之作,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一个个优秀的心声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教学画面也在我眼前展现出来。还有苏主任和李爱华老师都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提炼、思考、总结、提高、升华,也便有了今天的成就。

整个会议,我在思考,多做、勤写、善思、积累成就了他们。而我,不经意间,从教也有15个年头了,我自己的教学又留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最值得回忆的还得从02年8月我任教语文的那一刻写起。也许是因了语文教师紧缺的缘故,我半道出家,教了语文。就在同年9月,镇上组织优质课评选。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居然冲破重重关卡,杀进评选范围,并取得了镇级优质课。(也包括后来区里组织的课堂教学月活动,我顺利地通过了验收)可我从那时起,不再惧怕有人听课了。

改行之初,任教02级1、2班语文,也是这些年来,至今为止送走的第一批完整的学生。面对陌生的教材,我刻苦钻研,虚心请教,面面对陌生的作文课,我一次次闯入了马主任和吕乃迎老师的课堂。有了他们的悉心指导,也因了自己对文字的喜爱,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步入了正轨。

那时,语文还实行323课时制。每周三节连排大阅读,每周两节大作文,每周一篇周记,外加三篇日记,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可想而知。记忆最深的当属自己的作文教学,《作文与考试》就是我的作文教学用书。从课前的作文导引到作文前的技法知道,从学生的限时写作到由学生自己主持的佳作欣赏,作文成了我和学生们的快乐课堂。宁雪、邹莉、王志勇、唐旻飞、王美华、狄富强、吕玉娟、谢霜、陈慧……变成了作文课上飞舞的精灵,作文课因为有了他们而煜煜生辉,我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精神百倍。至今,他们留下来的周记、日记,作文,经过我的精心批阅与修改,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的不计其数,也成为了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那时,正是语文课改的高峰期,正是现场会之后,苗中的语文教学在全区乃至全市最响当当的时候,我自知自己的上课水平有限,但也记不清被临时安排给同仁上过多少堂课。都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课我仔细想来,我也付出了很多,却没见到我的收获。

那时的古诗文背诵,每个学生一沓诗文背诵卡,正反两面,不管抽出哪张,学生们都能够熟练、准确、轻松地背诵。那时的习字课,钢笔字、毛笔字,双管齐下。那时,快速作文、古诗文背诵、潇洒的字体成了苗中的招牌,也成了苗中学子的宝贵财富。

一切的回忆都成了美好,真的记不清从何时起,一些莫名的东西时时变,时时改,让我这个随波逐流的人儿失去了自我,丢掉了那些珍贵的东西。现在,在全区轰轰烈烈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时候,我好想,好想把自己遗失的美好找寻回来,却一时不知从何做起。

正如新教育所说的“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今天的会议让我有了觉醒,到了自己找回自我,坚持自我的时候了。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一

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新形式下要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袁振国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说: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明确,有些人比较模糊……对于在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系统中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断吸取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时代在发展,社会经济在进步,语文教学也要随之发展。语文教学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囿于理论的束缚,要顺应教学实际,就问题掌舵自己的教学方向,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断深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等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这就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让语文老师游刃有余地摒弃传统陈旧的,桎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痼疾。从而根据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改变自己因固有的一些教学理念,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科学地发展地对待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对待自己的教学课堂,形成切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等学校的“高效课堂”为当今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人为之一振。而对他们的科学高效的教育经验,我们教师更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自己的课堂。在回顾与展望中,语文教师不能懈怠,不能原地不动,固执地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状态中,而是热情地学习经验,自信的创新发展自己的语文教学,形成一条适合实际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

我们的教师一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追求成绩的优秀,常常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的尊严,只觉得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用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学生。在传统课堂需要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率先担负起解放学生个性的责任,让学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开创一个民主热烈的环境氛围。做为语文教师,要转换思想,挣脱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绳索,大胆地把课堂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发挥无限的潜能。做为语文教师要树立放手舍得的观念,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才能得到学生健康的成长;舍弃自己的主角地位,才能得到学生的自主真实的展现。勇于放手,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规律及方法,这才是老师成熟睿智的'最佳选择;抛弃所有的担心忧虑,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都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能力,是建立在方法、过程、结果之上的产物。没有伸手可得的能力,也没有“守株待兔”式的能力,只有经历学习过程的艰辛和快乐,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开放教学,要勇于将学生放进炼钢炉里燃烧,只有千锤百炼之后,才能锤炼出坚硬的钢铁!也要毫不犹豫地将学生放在大风大浪里拍打,只有千淘万漉之后,才能淘漉出闪闪发光的金子。让学生人人成为一块好钢,让学生个个成为闪亮的金子,正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重任。当然在放手舍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失败,但是不要怕,只要及时地改进,及时地匡正,就会推动老师和学生地共同发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收获教学和学习的快乐。总之,语文教师要具有放手舍得的意识,要开动脑子展开手脚,琢磨出适合学生“学得最好”的课堂境界。

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作文作业批改的重负下没有了激情,有的只是冷漠。机械地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知识的讲解。如此沉闷乏味的工作状态,又怎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心态决定一切,语言教师的良好心态更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学生朝夕相处,必须以乐观积极昂扬的情绪感染学生。感染学生的最佳渠道就是激励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激励评价的理念,并深入到培养教育学生的各个角落中。激励评价要针对不同资质、不同内容的激励评价语言,从而触动学生的价值情感,活跃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自主学习。激励评价不仅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贯穿在语文作业、作文批改中。批改不只是指出错误和问题中,更多的是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挚爱、尊重、信任的情感和耐心、用心的态度都是通过激励评价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每时每刻都有高昂的学习热情,更有无穷的学习干劲。激励评价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精神动力,它如指航灯一样,引领学生驶向快乐学习的海洋。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二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随笔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通过给定命题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文逻辑的掌握能力。随笔训练是语文作文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为作文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随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种训练形式,但是随笔训练的形式更加的灵活。随笔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这种训练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的发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准备。

(二)思想自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想是写作的重中之重,作文主要就是锻炼学生对思想的总结。随笔训练的形式,不局限学生的写作思想,学生可以在创作中尽情的发挥,大胆的进行思想表达。学生还可以将社会现实中的情况在创作中如实的进行表达和还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思维是写作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拥有了正确的写作想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随笔训练在形式和思想上较为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思维的延伸,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创作灵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笔训练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束、能够随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素材和灵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奇,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随笔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且趣味课堂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二)以素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定的素材,进行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只有创作灵感,而缺失素材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特别的空洞,没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报纸,观看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行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然后在进行随笔训练和作文写作。学生在素材收集时一定要进行素材的整理和记录,并在这一阶段进行随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掌握,还可以通过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对素材的理解。

(三)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实际生活为媒介,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作文专题一“写人作文指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以人物的实际生活事例为主,在写作中要真实的体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随笔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贴切的通过随便训练及作文写作的形式展现中来,而且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更加的真实,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作者:罗福权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三

在xxx学校听了几节语文课,突然想到了语文老师的文气,于是将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作了些修改,在xx给我的临时平台上发出。我索性“一稿两投”,发回我的“根据地”——金东方。

老师是文化人,文化人就要有文气,尤其是文科老师,更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定要“文”起来。xx园的每一面粉墙,每一扇雕窗,每一块顽石,都是用“文”武装起来的,自然更需要“文”人的和谐。

以前,人们都喜欢称语文老师为夫子,“夫子”在这里似乎成了个不褒不贬的中性词。说褒,他好像与孔夫子有关,自然是有学问的.称谓;说贬,他好像又与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说吗?不过,我总认为“夫子”这个称谓不错。夫子者,学者、老师之谓也。我多把“夫子”与儒雅等同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儒雅一些。当然,时过境迁,语文老师也在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语文老师应该“文”起来。

人们常说,语文老师要具备“一笔字、一口话、三百篇”的看家本事,这实际上是“文”的本事。教文而不“文”,这语文课就失去了几分魅力。语文课中美文越来越多,要引导学生鉴赏美文,语文老师的“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自然,文绉绉,慢悠悠,酸溜溜,满口之乎者也,如私塾先生般,这既缺少时代气息,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但语文毕竟是教文,就必须显露出文气。三百篇要读进去,一笔字要见功夫,至于一口话,那简直就是有声的招牌。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应有诗一般的评点,如果用“两个黄鹂柳树上叫,一行白鹭飞上了天”这样的大白话去解释,虽然也过得去,也说得准确,但全无诗情画意。《苏州园林》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如果没有诗一样的语言品析那亭台楼榭、花草石山、雕窗粉墙,只是说这里写得美,那里写得好,那作品的文气便被缺文气的品析冲淡了几分。

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老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语文老师有文气,学生会佩服:“我们的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妙笔生辉,那才叫学问。”当然,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也不必要句句珠玑,俗中也能见雅。鲁迅讲课就常常雅俗兼备。“文”起来了,俗也便带上几分雅气。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按理说“文”主持比“武”主持应该文气得多,其实不然。你看球赛节目的“武”主持,常常会抛出一连串的妙语来,诸如“穿过人墙”、“先下一城”、“梅开二度”、“自摆乌龙”等,以“文”言评赛事,让人看到主持人的“文”功。而那些主持综艺节目的“文”主持,女的一张婆婆嘴,男的一股娘娘腔,开口“好棒噢”,闭口“好开心”,不是“耶耶”就是“哇哇”,节目姓“文”,主持却无“文”。看人家,想自己,语文老师还是“文”起来好。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四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五

尽管我对那个背影熟悉得不得了。从小,妈妈就很照顾我的起居饮食和心理上的变化,就连我上了市里的`一间重点初中,由于学校离家有点远,妈妈每次都会骑着那一辆破烂得好像随时都会罢工的自行车和携带一些有用或无用的东西来看我。虽然我每次回家,妈妈都会我的耳边唠叨,我也偶尔会嫌她烦人。但我不得不承认,妈妈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足的。家里一直都是妈妈在操持,即使她很累,也仍不忘了为我做好吃的。随着开学的时间到了,告别了自由的寒假生活,她如以往那样带着大包小包载我到学校门口。

我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向她挥了挥手。看到妈妈的背影,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妈妈那么辛苦,还千里迢迢送我到学校。没有一声怨言,只有道不尽的关心。她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地把付出。看到这样的妈妈,我的心揪疼。很想大声喊一句,“妈妈,我爱你。”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六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运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记得那年我新接初三两个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自主感悟文学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孩子每人每周写500字以上的作文,其中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当时初三二班的学生依然是人人自危,呼天抢地。

第一次作业终于在七天后的周一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当时的情况是即便是好学生也是这样完成这项作业的:作文中自己写的部分捏着鼻子抄所谓的中学生作文选;摘抄部分则摘抄课外书中打动自己的名人名段。

令我欣慰的是其中有一篇作文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及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青春期孩子所谓的“成熟”。就在那时我有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辰。

接着的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每次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有着桀骜不逊的孤独。我开始关注并了解他。

他是个懵懂顽童,优点是成绩好,不惹是生非,虽自由散漫和不合群,但也没有人指手画脚,所以同学很少注意他。

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地学好语文,尤其发展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

记得朗读的过程中他始终就那样低着头,坐在位子上听我念,只是脸不由自主地一点点变红。我知道那是他想法张狂,但行事低调造成的少有的辉煌时刻的无限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

地参与,课上聚精会神地耳听目视,点头微笑,偶有两三小声议论。上课的次数多了,作业质量明显有了提高。

遗憾的是他从来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写作业看书,要么趴桌子上睡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奇怪。

又是一个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午自习,王菲、邓丽君的美妙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画面,把学生带入音乐与诗词文化的双重享受,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地走到他身后,原来他在入神地看着动漫,以至于我站在身后也浑然不知。“试着听听,你应该不会失望的。”我轻声诚恳道。也许被我的到来吓了一跳,他迅速收起书,抬头“委屈”地注视着我。我选择了无语的走开。

课后我找到他,和他聊天,问他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及建议。开始他不仅拘谨,而且言谈中充满了不信任。也许是我的恳切打动了他,他慢慢道出了原委。原来他是因为懒,又觉得语文枯燥没有成就感所以不爱学;语文欣赏课对考试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虽然有意思他也不愿浪费时间,还不如借此发展发展兴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最后聊到彼此的兴趣爱好,非常地愉快。

也许是我与他平等的交流打动了他,他渐渐地变了。语文课听讲越来越认真,每周一次的作文内容也由对人生理想积极的追求取代了原来的诸如春叹秋悲,愤世嫉俗以及莫名的渴望爱情等成分。更可喜的是他和同学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始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由于他成绩好,同学们潜意识地开始向他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写作开始浸透在学生的生活里,这个班级热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一些被印成了铅字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上。两年后的七月,他以优异的语文成绩跨进了理想的学校。

幼稚且自以为是的孩子。现在回想起当时,才知道那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一件事。”

教学随笔

丹东市第二十九中学 代银丽 2015.6.30

我觉得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的个人特点及学生接受水平等多种因素。不应该完全一刀切。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所谓因材施教。也不是为个学生都一样,每个学科都一样。比如语文学科还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口语交际能力。面对如今的中考语文出题方式,必须注重对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如果不注重学生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很难让学生确实提高成绩。归根结底,我们必须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转。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王静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七

初中生活。

我们还记得多少呢?不妨来看看关于初中的随笔,唤起回忆吧。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语文随笔关于初中,希望你喜欢。

三年过去,也许是快乐加速了时间的流逝。回忆起刚步入初中的情形,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

初一。总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总是充满稚气。刚步入初中,一切事物都是新的。向新生的婴儿,用纯真的双眼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件事。那时,见人就交朋友。“你是从哪来的”“我是来的,你呢?”人后就一起牵着手,走在陌生的新学校里。初一的课程很丰富,也很简单。上每一节课大家都激情四射的。初一,就像是一张白纸,没有好,差生之分。没有钩心斗角,也没有老师的另眼相看。那时的我们很天真。

初二。初中生活的转折点。每个都暗暗的定下了学习目标,准备一鸣惊人。那时,已经找到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下课时,我们总会在走廊上高谈阔论。“我要比比尔。盖茨更有钱。”“我会比刘亦菲更漂亮。”“我要让布什当我佣人”……虽然我们知道,我们的这些梦想就像肥皂泡,终究会破灭,但我们也因有过这些大胆的想法而快乐。初二的我们已在自己的蓝图上添上了梦想。那时的我们很懵懂。

初三,一个紧张激烈的冲刺时期。每个人都埋头再进题海中。没有人去欣赏学校,也没有人聊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高压下,我们挑灯战题直到天明。可是生活似乎变得充实起来,因为我们离我们的理想越来越近。就像别人说的一样,没有经过初三的少年不算完整。初三,我们的生活一杯中考占据,那时的我们很努力。

初中三年,就像个青苹果,很青涩,不算完美,但却最值得回味。

当你背着新书包,迈进初中校园的第一步时,就已开始你的初中生活了。

初中生活,短暂而美好。你可以交到许多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当你体会到初中生活的快乐时,不知不觉中已临近中考了。

初中生活,像一瓶陈醋,尝起来酸酸的。仿佛你考试发挥不理想,感觉酸酸的,好想扑在朋友坏里大哭一场。

初中生活,像一罐蜂蜜,品起来甜甜的。当你获得一分荣誉时,心里会比吃了蜜还甜,感觉很开心。

初中生活,像一碗中药,喝起来苦苦的。就像你被老师冤枉时,不免有些伤心,而这些伤心,正和那无人爱喝的中药一样,令人无法忘记它的苦味道。

初中生活,像一串辣椒,吃起来辣辣的。正如你的朋友受欺负,你好似吃了辣椒一般,心中的怒火正熊熊燃烧着,无法浇灭,直到你为朋友找回公道。

这就是初中生活,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初中生活,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初中生活,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初中生活。

朋友,请珍惜你的初中生活吧,它是那样的美好,同时又是那样的短暂!

记的刚上初三时,觉的初三的生活既是紧张又是繁忙,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初三是灰色的一年,初三没有阳光,只有硝烟弥漫,我们只能在这样的战场中好好地发挥一番。

早上,才5点多,闹钟就开始拼命地叫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一遍又一遍在耳边鸣起!“无奈啊,初三了”!到了学校后,一天紧张的学习又开始了,语文、物理、数学——简直是五花八门。“铃”——晚上的第二节自习已经上完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初一、初二的学生走向校门,他们可以回家了,而我们……“无奈啊,初三了!”又是一句慨叹。

好不容易过完了一天,今天才刚上第一节课,就被化学老师领到实验室去了:“今天由你们自己来做关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化学老师一惯的声音响起,看,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了实验。待到下课铃打响后,我们又纷纷进入了教室,准备着下一节数学课……不过,偶尔也会放松放松,这不,在那边宽阔的操场上,一些男同学正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呢!所以我不得不说初三是富有情趣的!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每个同学都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正是由于这样,同学们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了,这就是所谓的挑战,生活的路处处布满荆棘,面对着短暂的时间,面对着父母的那堵高墙,面对着一张张试卷,面对着一个个锋利刺骨的分数,自己的担子不觉地重了起来,初中已三年了,关键就在此一搏,三年的劳累,三年的成果,三年的心血全都是为了两个字——中考。

回眸过去,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凛烈的寒风吹打着弱不禁风的脸,一个个炎热的夏天,在酷日下赶来上学,任凭着风雨的摆弄,还是熬过去了,难道只剩下这短短的几十来天就不能再努力吗?理想之梦,橄榄之梦,是我所希望的,是我所期待的。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初中生活已随烟而逝,但充满希望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努力奋斗吧!明天会更好!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八

作为语文教师,最悲哀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教学生说假话,甚至还要帮学生圆假话。也许老师们不赞成我这样说,可这样的事实我们能回避吗?小学生毕业考试前,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考试考不了高分,让学生们背写人、写事、写景的各一篇文章去迎接考试。写作文时,学生开头总是写一组优美的句子,结尾再写几句揭示主题的话,中间写一件事,这样文章就写好了。还有的时候,教师提倡学生从仿写入手,其实仿写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照葫芦画瓢,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反映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而学生这些行为都是在老师的认可下进行的,在某种情况下这不就是教学生说假话吗?当然,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也许这不是发自教师内心所为,可在当今教育大背景下,我们不又在违心的去做吗?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在作怪。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偏颇,导致教育教给学生“术”多,而关注“道”的少,直接导致教育行为的不真实。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出题,然后根据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框架指导学生作文,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束缚下很难发挥,于是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相应的日渐消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一种目的和手段,根本无法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写作成了困惑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点,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为了攻克这个难点,人们在每个方面都有过试图改变的探索,但问题依旧。教学真的无药可救了吗?不然。之所以用药不灵,是因为舍本逐末,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这个根就是:背离了言语教学的规律,导致言语失真。言语失真带来的是作品的无情、无味、无生命,甚至是言语人格的丧失,由编到造,由空至假,直至失去自己的灵魂。假作文的背后是假教学,假的语文教育。多年来我们就在假语文中兜圈子,这里面有教材问题、有教学问题、有教研问题、有管理问题,还有理论问题。在应试教育下,在“工具论”和科学主义认知下的语文教育,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活动都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都不是他们内在的需要。他们参与语文教学的“外在的”活动越多,离自己自由真实的言语生命就越远。等到他们习惯于这种“外在的”“异化”的言语活动后,悲剧就发生了:动物的生存性需要变成了“人”的“内在的”需要,而“人”的“内在的”存在性需要,成为动物的生存性需要。最终导致的是自身的丧失、自由的言语生命的泯灭。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不愿意学、最痛恨的学科,语文教育为千夫所指,原因盖出于比。

作文过程因种种原因,学生很难与教师的作文教法合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领域的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正当我们倍感煎熬的时候,写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在社会其他地方,阅览室、电视机厨、床头、餐桌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在写作文体上不受局限,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自己喜欢都可以写。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文体多样,笔调各异。在字数上也不受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不受约束。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文章的个性。

随笔化写作彻底解放了学生,他们感到作文不再那么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而写”变成了“为自己而写”;写作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心中有了想法不写出来憋得难受;看到新人新事,不写出来觉得可惜。写得多了,整理成册,或打印,或手写,给“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自己绘制封面,甚至虚拟一个出版社,“隆重”推出个人《作品集》,有一种成就感。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随笔化写作排除了束缚,排除了教条,排除了虚假,学生从心灵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对真情的自然抒发,是对生命的热爱追求。

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总目标是:为生命的美丽而作——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小、初、高三个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小学要“真”“情”“趣”“多”,初中要写得出、写得顺、写得好,高中则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并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作为一种生态语文新体系,随笔化写作共设置了四种基本课型:浸泡习得课、随笔写作课、经典吞咽课、对话体验课。新作业。主要有两种作业,一是随笔本,二是作品集。新思路。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说,是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以写带读,为写择读,写读互动。从中小学写作教学整体上说,是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指导方法,养成习惯,自主发展。新原则。以顺应养护为主,以指导磨砺为辅。新角色。语文老师要学会做媒婆,要善于把学生和写作对象撮合成一对热恋中的情人。语文老师要学会做那种既能下蛋又能咯咯哒的老母鸡,与学生同读同写,体验写作甘苦,进行写作示范,提高自身素养。

随笔化写作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颠覆,实施过程中总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从对这些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不同的操作方式,亦可看出随笔化写作的一些特色之处,比如课型处理不单一、偶尔的激动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先整体建构再修饰加工、讲究优良方法的融合等等。新内涵。基于随笔化写作的上述特点和我们的理解,我们这样诠释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内涵。

学生随笔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写随笔化作文,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随笔化写作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只要敢写就行。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大作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点评学生的作品,有时也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让学生评头论足,借以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写作课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时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训练。比如这节课重点是训练人物肖像描写,老师不但推荐一些肖像描写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欣赏模仿,还让学生现场描写同学、刻画老师。特别是有的老师敢于引火烧身,让学生当场口头描写自己的肖像和性格。学生对老师的描写也力图惟妙惟肖,不乏善意的讽刺之词,引得全班哈哈大笑,老师也不在意,只要真实就行。就在这种民主快乐的气氛中,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了肖像描写的规律和方法。

课堂随笔与课下随笔的关系随笔化写作有广义的随笔和狭义的随笔之分。所谓广义的随笔化写作是前边所谈的四个“随”:随时、随地、随形、随意。这是课下学生的自由写作,类似“博客”和“日记”,不受限制,也不需要教师检查和指导。但平时写得多了,在写作课上就可以把平时的素材进行修改加工,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这比传统的在写作课上冥思苦想好得多。实际上前边我们所说的随笔化写作指导就是这样的。而狭义的随笔化写作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用两课时写出文章。这类似于情境化作文。

随笔化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随笔化写作是与大阅读紧密相连的。四年来,我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整体改革,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节约出时间开展阅读课,我们将每周的六节语文课,进行分工,其中2节讲读课,讲读课内精讲篇目;2节阅读课联排,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学生可据自己的情况,结合班级学生阅读要求,每月完成一部小说阅读任务,约等于10万字的阅读量;2节随笔写作课,一学期写大作文15篇左右,再加上课下的随笔、读后感等,写作量在8万字左右,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量的3倍多。

随笔化写作与网络的关系,我们成立了网络数字化写作学校,为广大的中学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写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可以跟广大的师生交流,我认为这是给学生进行创作的最好帮助。数字化网络学校因学生的随笔化作文而大放光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写作,同时将作品放到网络上去展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必须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一、营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作合作对象。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也要“蹲下身”,有时不妨把自己当作普通一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如: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词与礼节;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要代替别人去做;少说或不说与合作讨论内容无关的话等等。可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文中结尾道“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件事主要怪谁?”接着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全班分为三组:一认为主要怪父母,二认为主要怪“我”,三认为主要怪万芳。然后要求三组学生先从文中、资料或生活实际中找出依据,再每组选出三位辩手,参加辩论赛。这种以学生观点或兴趣建立的合作学习小组,虽然打乱了学生的座位,有点乱,可如果组织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的合作学习,每组以4-6人为宜。而分组方案最快也最常用的是学生与座位最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往往是前后4人一组。还有让学生选择任务分组,学生自主挑选搭档,随机分组和混杂分组等形式。尤其是混杂分组,由于学生与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有其他分组所没有的一些优点,譬如:因不同观点的提出和整合,会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学会与他们不同的人,特别是并不想与之合作的人一同学习的技能;和较生疏的人在一起会约束自己,纪律会变好;优生会更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此分组方法若分工明确,组织得当,效果很好。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还可以不定期进行重组,并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可由口才较好的学生担任,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精心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

三、优化内容。

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处设计小组讨论;有的在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地方安排小组讨论;有的一堂课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在适合全班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地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比如教学鲁迅的散文《雪》,在学生整体感知作者笔下南方的雪和北方雪的特点,在阅读后面对本文的赏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更喜欢南方的雪,还是更喜欢北方的雪?请说出依据。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大组中又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说学习内容的优化是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及时干预。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干预不可忽视。有的教师,学生合作学习不充分,就进行交流;有的似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局外人;有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要适当介入,比如要特别关爱极少发言者,要适时把讨论引向深入。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就要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还是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很多学生在讨论时都认为父母重财轻义,我就启发道:“羚羊木雕在父母的眼里仅仅是因为它的价钱吗?”学生思考讨论后觉得,羚羊木雕是父亲从遥远的非洲带回来的,蕴含着父母的爱,哪能轻易送人呢?从而把学习引向深入。因而我们要掌握介入的时机,使合作学习有序有实效。

五、总结评价。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汇报员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问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我们应该多用此类的评价:“你们小组……真是充满活力的团队!”“第几小组讨论时没讲一句废话,真是不容易,真是一支高效率的团队。”

总之,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思维的迸溅中产生思想的火花。

从前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考虑学生个体感受,基于个体差异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基础教育背景不同,认知条件不同,自然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学习效率有明显区别,基于个体差异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使优秀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强化基础,实现学习上的互补、补助、互帮、相互启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分组的合理性,分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将4~6名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

教学活动开展前,要明确教育思路和教育目标,制订详细实施计划,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分组完成后要对每一个小组进行学习任务布置,让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努力,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任务布置模式,能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与学习成绩更加重视,十分有利于学习动力的产生。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控制,避免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和进度,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引导,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为了团队的荣辱观,努力学习。

此外,还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展开学习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演讲比赛、背诵背诵、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这些丰富的活动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有着很大帮助,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发挥着重要的教学职能。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能很好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值得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自信心更易树立,更易产生学习动力。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所产生的学习动力,既处于团队利益,又处于个人利益。且这种教学模式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学者多伊奇将根据组成小组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合作型小组、竞争型小组和个体化型小组。不同学习合作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中“爱你在心口难开”,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至今也在思索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及反思。

阅读课上的小组合作:“亲情”主题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步,每人找关于“亲情”的精美文章一篇,复印10份后,交给科代表。

第二步,科代表将所有文章分为10册,将下发给10个小组。

第三步,小组长将拿到的一个主题阅读册子分成内容量相当的四个小册子,将为主题阅读小册子起名并编号,如“亲情树(1)”“亲情树(2)”……等,小组内的四位同学各执一册,开始按要求进行阅读批注。

第四步,待小组内的同学手中的第一册读完后与同学交换阅读,如果有还没读完的,将会得到同学的督促。第二册读完后,前后两位同学互换,继续进行阅读批注,这样也会给对方阅读速度提高要求。每四轮的交换又是在同桌之间进行。第二次开始交换阅读手册时,就已经是在同学阅读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同学的批注会给后一位读者启发或触动,这又是一种交流。当读到第四本时,已经有三位同学在阅读手册上进行了批注,即使不会批注学习的同学也能从中模仿一二,批注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小组交流是在无声中进行了。

反思:在学生阅读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整个学习过程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语文随笔初中篇十九

我爱蓝色,尤其是天空的蔚蓝,那蓝的深远、沉静……。我爱上保育工作,心情也如蓝色般沉静,不再有哀怨。在这个平凡而辛苦的工作岗位上,我会一如既往的尽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干净、舒适、安全的成长环境。虽然工作平凡,平凡如小草,或许没有谁理解我的付出,没有谁关切我的心情,没有谁抚慰我的心伤……,但是这些都不要在意,也都不重要。因为自己原本就是一棵小草,小草本应该有小草的精神,即只求耕耘、付出,不求回报、索取。假若这样想这样做,心则坦然和欣慰,心中的希望就永不熄灭。生命中有希望,生命就焕发绿色。

固然,绿色是我的真爱。绿色代表新鲜、柔和、青春……。在我的人生中,绿色总能给我生的希望和活的坚韧。不论我的工作是干什么,我都试着去爱它,努力干好它。我想让我的工作长出绿叶,它至少能让我为自己感到惬意和自豪。当然我的保育工作也不例外,经历一段的心路历程,我爱上了它。这爱从何生起,还源于我的一个特别习惯。每当春天的脚步来临,我总爱停下匆匆的步伐,找一找春天的绿色。所以每天早晨,我都习惯跑步去公园赏绿,我不求寻觅作诗的灵感,只求用绿的语言对自己心灵的独白和情思的寄托。几天前的早晨,我如约而至,我居然发现了牡丹花开了,那鲜亮的颜色,从绿汪汪的叶子中冒出,十分漂亮,令我顿时心旷神怡,我强烈感受到了生命的震撼和美丽。我突然思索:我所培育的孩子们,不正是这花朵吗?汪汪的绿叶不恰是我们园丁吗?这一天,我带着这样一份喜悦和敬畏的情感,把保育工作做的出奇的好。我在这一天竟然注意了孩子情切问候,关注了孩子不时给我投来那可亲的笑容和毫不掩饰的憨厚的情感。我背过身偷着乐了……。此刻,一股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我被他们的天然的真情感动了。我喜欢孩子,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把保育工作做好。让每个孩子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是我一名保育员的职责,是园领导的期盼,更是家长的渴盼。其实,我们的工作都在等着我们去爱她,只是我们没有用心与之去交流罢了。我顿悟了,感谢那一片绿,让我的情倾注于我所爱的工作以及孩子们。就是从那天起,我决定不在低头前行,我决定做一棵泛绿的小草,我该有自己的灵魂和本色。世界所有的工作都是光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包括从事幼儿保育工作的保育教师,他们也是光荣的,高尚的,理解和尊重的花环应该属于他们。

既然是光荣的使命,我不能懈怠,一颗红色的心就是完成使命的力量。所以我酷爱红色。红色代表热情、活泼、幸福。今后,不管我从事什么工作,我将永葆保育员的色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一颗火热的红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就是我,一棵热爱色彩的草,绿色是我的本色,蓝色是我的心灵,红色是我的精神。在我的田野里,我要永葆色彩的激情,把爱播撒,追求小草的精神,默默无闻的耕耘,收获一定有幸福。只有这样,每天的洗洗涮涮才有意思,每天的劳作才有意义。听,洗碗池中唱着歌,是我的双手指挥着水和碗的合奏乐声;瞧,一位箭步如飞的身影,那是我保育员的工作风采。一名保育员教育了我,教我学会了麦穗低头的谦虚,但不是哈腰的自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