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4:47:13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时间:2023-11-25 04:47:13     小编:雅蕊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市新农村办总体部署和《庄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发展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持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统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以点带线,轴线结合,连片开发,在3-5年时间内,县内四条主要交通出口沿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化。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区域性差异和乡村实际,按照产业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生态移民型、商贸经营型、三清五改型等模式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2、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坚持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

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重点,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的形式和办法,提高建设实效。

3、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严格标准,又切实可行,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切忌急功近利。要求实务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

4、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府要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开展工作的主要标准。

三、目标任务。

20xx年,新开建水洛镇新兴村、南湖镇石峡村和陈庄村、朱店镇东街村、万泉镇霍李村、韩店镇东门村、岳堡乡崔家村、赵墩乡王堡村、柳梁乡陈山村、卧龙乡魏湾村和刘罗村、大庄乡刘沟村和丁山村、阳川乡刘湾村、良邑乡良邑村和何柳村、通化乡通边村和新庄村、永宁乡河湾村和老庄村、郑河乡具峡村、南坪乡寺门村和王沟村、盘安乡王宫村和焦湾村等25个新建村,全面建成水洛镇徐碾村、朱店镇吴沟村、万泉镇崔坪村、韩店镇聂坪村、岳堡乡岳堡村、杨河乡逯岔村和马寺村、赵墩乡赵墩村、柳梁乡柳渠村、阳川乡苟岔村、郑河乡郑河村等11个续建村。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36个示范村基本达到“三有四好五提高”。“三有”即有一个支撑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有一个战斗力较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四好”即环境卫生好,家庭邻里关系好,民主管理好,社会治安好。“五提高”即提高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21.5%左右;提高通信覆盖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85%以上;提高农民素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有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购物中心及体育活动场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四、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围绕全县果品、洋芋、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效益和规模并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兴办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基地,带动种养大户,发展新经济组织,促进四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庄薯”品牌效应,加大银海、宏达淀粉企业的环保技改和达产达标力度,新建千吨贮藏库1座,产能2万吨以上的精淀粉企业1户,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带动洋芋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延伸果品产业链条,新建县果箱厂和3处贮量在5000吨以上的气调果库;建成以关山和中北部乡镇为主的良种肉牛生产基地,发展千头养牛村8个、万头养牛乡2个,通过联户入股和招商引资,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8处,开建10万头生猪屠宰和全价饲料2户龙头企业,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二是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全县建成产业基地面积33万亩,其中洋芋产业基地26万亩(种薯基地3万亩);果品产业新植果园5万亩,稳步扩大基地面积,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果品质量;畜牧产业新增优质牧草2万亩,在柳梁陈山等8乡10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新增养牛户600户;劳务产业依托“梯田人”劳务品牌,继续实施“万名青年务工人员南下就业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劳务合作,新建劳务基地50处,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努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力争全年输出劳务工10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6亿元,争创全国劳务经济示范县。同时,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高效优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县粮食总产稳中有增。

(二)认真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整合水利、交通、生态移民、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一是水利建设。开建庄浪河川人饮工程,解决4乡镇、19村、4180户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金锁灌区维修工程,维修渠道3.3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恢复灌溉面积3300亩。二是道路建设。改造铺油郑河下寨至韩店东门、朱店桥至石门口至谢家等乡村道路28公里。三是移民搬迁。建成7处移民安置区,搬迁安置群众2084人。四是生态能源建设。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天保工程5000亩、三北四期工程8000亩,绿化乡村道路180公里;新建淤地坝6座,建成各类小型拦蓄工程20处,新修梯田6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流域治理及封禁治理12.5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启动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改善农村教育卫生基础条件;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成87个“农家书屋”。新建南湖中心敬老院,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争取将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加大支农服务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发展动力。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强农惠农政策,推行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对各类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采取“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模式,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领办经济实体,切实提高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加强农产品促销,建好“绿色通道”,管好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生资打假力度,保护群众利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总体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对村容村貌实施“四清四化”(四清即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清破旧房;四化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重点是对堵塞道路的厕所、猪牛圈和废弃房屋逐一进行清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探索建立轮流值日、聘请保洁员、有偿服务、推选专人负责等制度,加强对垃圾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群众对道路沟渠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沟渠畅通。搞好房屋整修,重点抓好破旧房屋翻修,整治改造农户面貌,使农村道路、庭院整洁,室内干净卫生,柴草、杂物堆放整齐,居民生活井然有序。

(六)倡导健康文明新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成立新农村管委会、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以《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民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树立文明新风。加强人口素质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计划生育、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改善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条件,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整顿力度,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组干部,努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八)高标准建设示范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按照抓点示范、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对年内开建的36个示范村,逐村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具体建设内容、整合到村的项目、帮建单位与帮建措施,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造典型,探索路子。全县36个示范村年内共规划新建住宅540户4.8万平方米,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2400户,“村村通”工程1000户,发展养牛户600户,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处,示范推广种植良种小麦1100亩、全膜洋芋1.2万亩、全膜玉米2.3万亩,间作蔬菜和药材1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400亩,栽植绿化树3.7万株,有组织输出劳务工2100人,拆除违章建筑5100平方米,新修维修道路11条39.5公里,硬化巷道252条29.3公里,修建排洪渠2.1万米,配套桥涵1座,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36处,建成文化宣传墙1.2万平方米。

五、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集中领导力量,实行包抓包建。包乡(镇)县级领导,要把示范村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乡村调研、督查,协调解决问题;乡镇党政一把手每人要包抓一个示范村,具体落实建设任务。要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思想发动和宣传动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拓宽农民反映意见及建议的渠道,在全县上下形成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气氛。

2、整合项目资金,健全投入机制。坚持“农民自筹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屋改造、室内设施建设等投入由农户承担。要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政策、使用好上级投入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有效整合农村公路、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考虑重大项目安排,拓宽投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土地资产运作、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共同投资管理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扶农助农兴农,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强化部门职能,形成建设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分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负责各示范村建设规划,并提供各种风格的民宅设计方案;交通部门负责示范村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技术指导,向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卫生、能源部门负责搞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林业部门负责制定示范村绿化总体规划、自然村庭院绿化、道路绿化规划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电力、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做好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根据职能,及时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4、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应当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的,必须按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办理批准和备案手续。坚持村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要积极探索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各种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各项工程的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5、严格目标考核,促进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进行单项考核。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把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人,把工作责任靠实到人,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通报各示范村建设进展情况。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镇,坚持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缓解乡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创新。为了全面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武功县20xx—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环境整治打基础、文化建设树灵魂、产业发展强支撑、平安建设做保障、整镇推进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十联百包千帮”和“精准扶贫”为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镇域经济富强、群众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的“两富两美”新小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强化镇域统筹理念,充分考虑不同村域的自然条件、原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村建设规划和目标任务,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体现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村风情。

(二)强化主体,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不强迫命令,不大拆大建,有条件上档次、没条件抓整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各村建设不举债、建设质量不打折。

(三)基础先行,保护生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项目资源,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乡村六化”建设,从根本上夯实设施建设这个基础。

(四)整合资源,合力共建。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等交换和有序流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镇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方位支持的整体工作氛围。

(五)典型示范,整镇推进。坚持镇抓统筹指导、村(社区)实施的工作机制,以打造省级试点镇小村镇“精品示范村”为引领,典型示范,其余各村(社区)有序开展,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三、工作目标。

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选准突破口、找到发力点,创造新经验、打造新模式。在全力打造全省试点镇小村镇的同时,重点围绕普小路、西宝中线、罗韩路和县环南路、镇驻地集中财力,每年重点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2个先进村,120户卫生文明户。到20xx年,建成精品示范村2个,建成先进村4个,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村容村貌整洁。到20xx年,建制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处置,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农业废弃物能够回收利用,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二)生态环境良好。到20xx年,精品村和先进村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三)生活文明幸福。到20xx年,完成现有的农村存量危房和新增农村危房的改造,农村子女上学、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实现所有村庄水、电、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让农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能源、走上平坦路、养成好习惯,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得到全面提升。

(四)社会平安和谐。农村基层组织健全有力,基层基础和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农民安居乐业、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五)产业结构优化。按照全县“151555-6521”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扩果、强畜、增菜、优粮、壮大手工布艺,突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建设标准。

坚持把乡村当景区打造,把公路沿线当美丽长廊打造,全面实施“六化”工程,形成村有景点、路有景观、街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净化。以建设优美环境为目标,开展以拆除门前厕所和修建农村排水设施为突破口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卫生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巷街道、公路干道“三口两道”为重点,积极清理农村“六乱四堆”、白色污染物等,实现农户庭院净、村巷道路净、村容村貌净、镇村公路净。

(二)硬化。以完善设施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生产道路、人行道等采取铺设草坪砖、地面花砖等方式实施硬化。农村路边、村边、住户门口的土埝、土墙,用砖墙围挡或更换,做到居住区、公共场所的全面硬化。

(三)绿化。以创建“全省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充分利用“两横两纵一驻地”沿线丰富的农业资源、区域特色等有利条件,宜绿则绿,能绿就绿,见缝插绿。精心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绿化示范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带和景观示范带,实现“一路一景观、一村一景点”的绿化布局。

(四)美化。以提升品位为目标,对乡村重点部位、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品建设,使其各具特色、和谐美观。对沿街、沿路住户外墙及民居土墙进行规划性改造,使其立面干净整洁、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同时规整门店牌匾,统一规格风格。

(五)亮化。以突出特色为目标,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公路沿线村庄、企业门户、沿线两侧主要节点进行亮化建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亮化格局。

(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建设文化墙、绘制墙体字画等,大力宣传党的政策、道德规范、科技知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设文化广场,配备健身设施,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实施“宜居乡村”提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要求,合理村庄布局,科学编制规划,规范乡村建设。

1.优化布局。按照省市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武功县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和“一心两城三园四镇46个社区”的总体布局要求,坚持把镇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制定全镇改造提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规划,把小村镇建成“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良好的美丽乡村试点镇。

2.突出重点。建设规划注重保留村庄文化传承和原始风貌,重点突出村庄的发展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发展类型、内外交通体系、用地功能布局、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旧村改造、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村容村貌、危房改造、防治灾害、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方面内容。根据《武功县撤村并村方案》,按照就近、便于行政管理、方便群众办事原则,对全县1500人以下行政村进行撤并。

3.做美乡村。按照“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突出“一村一核、一村一韵”主题,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建筑物美化改造,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档次。

(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继续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推动全镇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要以“三口”(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为重点,积极实施“六清”(清理粪堆、土堆、垃圾堆、柴堆、草堆、杂物堆),整治“四乱”(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加快“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实现“三净”(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扫除、包绿化管护、包户容整洁)责任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制,以每500名村民为单位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为村组足额配备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日运”,环境干净整洁。

2.规范处理生活垃圾。按照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要求,大力推广“易变质有机还田、不可回收集中填埋、可回收资源利用、有毒污染定点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以镇区、新型农村社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或氧化塘处理模式,力争在全镇建设1个污水处理场,示范村建设1个污水处理站。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治污工程建设,形成“畜-沼-果”生态产业循环链。

4.清理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要求,对主要干道、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拆除规范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原则,坚决拆除违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复垦、整治、复绿。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集中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等工程。通过2-3年努力,村组水泥路到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村组广电通信网络、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形成一体化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能源网络体系,消除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

7.打造美丽乡村试点镇、示范村。按照“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抓好镇村休闲广场、街道及单位庭院绿化,对主干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加快打造花园城镇;结合民俗特色,统一改造装饰镇区沿街门店、单位外观,添置亮化灯、霓虹灯等亮化设施,提升镇区形象;利用闲置场地,新建或改造提升富有特色的游园广场;对主干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统一风格改造装饰,提升美化效果。开展魅力乡镇、美丽村庄(组)、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先进村。

(三)加快产业发展,实施“绿色产业”提升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高效化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大蒜改良、粮食增产、种植发展、畜牧养殖并举、设施大棚扩面”,为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基调,在大蒜改良上,每年改良大蒜7000亩,三年内全镇大蒜全部改良;在粮食增产上,每年发展“千斤田”300亩;在种植发展上,每年新增苗木花卉100亩,大田蔬菜100亩,果树80亩;在畜牧养殖并举上,每年肉牛存栏300头、奶牛存栏200头、肉羊存栏300头,发展养殖场3个;在设施大棚扩面上,力争到20xx年底,全镇日光设施大棚达到80个,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园3个,家庭农场12家,农业养殖基地2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个。

2.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业。深度挖掘小村镇“观音寺”的佛教文化和“烧香台”的道教文化,利用渭河长廊观光带、田园风光、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特色化休闲创意农业发展,使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形成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综合体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3.规范建设乡村生态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及沿镇河流流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关停污染小企业,引导镇域内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乡镇企业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规范乡村生态工业。

4.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进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村智慧小店,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形成镇有分部、村有网店的电商销售新格局。

(四)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实施“精神文化”提升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要求,以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素养、培育农村生活文明风尚为目标,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农村文化体系。

1.打造特色文化村庄。落实各级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做到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

2.培育文明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孝文化。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整治,全面杜绝乱埋乱葬现象,恢复生态景观。

3.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武功”、“平安村”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帮助农民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依法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倡导义行善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引导农民素质提升。采取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科技知识宣传,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公民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法制意识,以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等媒体为宣传平台,宣传全镇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各类道德模范,增加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发展活力。

5.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全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结合新一轮“两委”换届,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组织保证。

6.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红凤工程”、“贫困母亲援助”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保障体系。全镇所有行政村制定并落实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5月1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对照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意见,重点抓好相关规划编制、资金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保障、创建方案的制定出台等,为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攻坚破难,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出台相关政策、规划,落实资金、组织保障,根据县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立足镇域优势,围绕宜游宜居生态乡镇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提升品位阶段(20xx年7月1日—20xx年12月31日)。总结、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成果,实现“村庄园林化、沿线景观化、农村现代化”,建设最佳宜居生态乡镇,着力打造小村“美丽乡村”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镇纪委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主要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办,统筹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镇推进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先进村建设的协调沟通、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二)强化宣传动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必须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把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全面公开,以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县电视台、信息办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成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参与、家家受益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更生动地感受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三)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县级领导包联、部门帮扶、镇村主抓、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街道包户”责任,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任、户户齐参与、环境大提升”。加强配合协作相关部门,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农民饮用水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事一议等各种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并将相关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发挥项目叠加效应。

(四)拓宽资金渠道。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整合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灵活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从项目争取、用地管理、科技支撑、设施运行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通过村企结对、部门包村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同时,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五)明确任务分工。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村(社区)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改革创新,加强衔接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工作,使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村(社区)作为实施主体,要成立工作机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组织制定。

细化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梯次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加强示范引领。小村镇作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之一,要按照试点镇要求和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镇区特色,先行规划,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打造,确保形成一批精品和样板工程,示范引领美丽乡村整镇推进。

(七)强化督查考核。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严格进行检查督促,定期通报各村工作进展情况,镇党委、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加快推进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20xx年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村庄实际,在度假区党工委、管委、社区党委的指导下,20xx年力争将山东头村建设为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村,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按照有“一个总体建设规划,一个特色产业,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一个和谐文明的村风,一套民主的管理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规划、特色街巷硬化、整体环境美化、景观式绿化、污水管网治理、社区中心、休闲广场及旅游导视系统等建设,并融合海洋渔业、旅游、节庆、山海文化等元素,拉长村庄发展产业链,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将山东头村建设为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乡风文明、民生幸福、渔乡特色浓郁的滨海新渔村,成为青岛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中融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特色村。

二、实施步骤及责任分工。

根据《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即墨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村庄实际,制定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动员及征求意见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村庄根据管区指导意见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及走街入户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精品示范村建设的意义,要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的作用,面向社会各界征求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动员村庄上下共同参与、全力支持精品示范村的规划建设,营造全民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规划编制阶段(5月1日-7月31日)。

组织聘请有资质的高水平规划设计公司,结合《即墨田横镇总体规划》《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战略规划》《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田横岛、月滩版块整体规划,精心编制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提升专项设计,4月上旬进行第一轮规划汇报,7月份出具最终规划成果。

1.清理工作平台。根据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任务,结合违法建设治理,全面完成拟使用地块的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清理,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建设、发展空间。5月份完成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清理。

2.实施街巷硬化和卫生改厕。完成村内5万平米背街小巷和道路硬化,对全村范围内简易茅厕实施卫生改厕,5月份开工建设,11月份完工。

3.实施自来水改造和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争取市水利局等支持,筹资完成全村自来水改造;对接青岛银河首创公司制定污水处理方案,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月份开工自来水改造,7月底完工,年内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建设海鲜交易市场。争取上级支持,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在山东头村东临近跨海大桥区域,建设一座海鲜交易市场,切实解决群众渔业生产、水产品交易及交通出行问题,提升田横岛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和田横海鲜品牌影响力。6月份启动交易市场规划建设。

5.完善旅游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村庄土地利用现状,争取各级支持,筹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山东头主题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全村旅游导视系统,全面创建旅游特色村。4月完成规划设计,11月份完工。

6.实施村庄形象提升工程。结合山东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施村庄绿化、外立面打造、五线下地、牌坊、节点工程打造、河道改造等工程。4月陆续开工建设,11月份完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10月1日-20xx年1月31日)。

项目竣工后,实行村庄初验、区级复验、市级终验的模式对建设成果进行逐级把关、梯次验收。具体由村庄组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和社区党委及和施工单位初验,初验合格后,村庄及时上报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组织联合验收组统一验收,验收结果整理归档。最后由区指挥部上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指挥部,由市级相关部门组织最终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村民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共同参与的村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全程纪实。在区、村两级美丽乡村工作监督小组的全程监督下,安排专人负责将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文字、影像资料进行详实记录、存档、备案。

(三)规范管理、防控风险。强化风险防控,突出防控重点,健全责任机制,严格招投标管理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程序,选优配强施工队伍,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坚决杜绝“人情工程”,着力打造“廉洁工程”。村庄推选成立由党员、群众代表、街巷长、社会乡贤等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监督小组,全面推进群众参与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四)长效监管、高效运转。建立村庄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确保卫生保洁、绿化、照明和其它公共设施有人管护、正常运行;完善环卫保洁和村庄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两大工作机制,提高专业化管护水平。

(五)全民动员、和谐共建。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专栏、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做好村民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统一干部思想,召开好村庄党员、村民代表会,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营造凝聚人心、工作合力,社会关心、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

2

页,当前第。

1

1

2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贯彻落实《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至县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20xx〕27号)。特制定张溪镇健康促进社区(村)、健康家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辖区居民健康的危害因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通过创建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狠抓工作落实,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全镇20%的村和家庭达到健康村、健康家庭建设标准的要求。

(三)在健康家庭的基础上,全镇评选出14户示范健康家庭,撰写典型案例。

创建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工作启动(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31日)。根据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张溪镇要在辖区全面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东至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各创建社区(村)要制定实施方案或计划,各成立工作机构,召开全体居民大会,安排本社区(村)、健康家庭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落实方案,全面推进(20xx年11月1日―20xx年9月30日)。按照创建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督办,稳步推进。

第三阶段:查漏补遗,充实完善,迎接达标验收(20xx年10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对照方案和标准认真自查,完善整理有关制度、资料,接受县创建办检查,为省级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1、社区(村)公开承诺并倡导全体居民参与健康社区(村)建设。

2、成立社区(村)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社区(村)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3、将健康社区(村)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居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4、有专人负责健康社区(村)工作,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活动有记录。

5、建设无烟环境。

6、保持自然环境整洁,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

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社区(村)提供基本健康教育服务。

8、社区(村)自发组织健康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9、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10、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11、居民体育锻炼率有所提高,吸烟率和肥胖率有所下降。

1、抓好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结合东至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和社区(村)的实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组织村(居)委、社区单位和专业队伍,开展居民区内环境卫生整治保洁活动,发动广大居民从身边的事做起,参加社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公益劳动,倡导社区居民树立关心和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提高群众对社区环境的认同度和满意率,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抓好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倡导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居民对慢性病自我控制管理的意识,逐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借助社区(村)卫生服务现有的组织网络,全面做好血压测量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健康小屋、村(居)委及小区的活动室等场所,定期设置血压测量点,以提供足够的条件保证社区内35岁以上的居民能够参加社区组织的免费血压测量活动,居民对定期测量血压知识的掌握率基本达到全覆盖。

3、抓好健康促进行动的持续开展。继续全面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内各类体育健身团队的建设,保持体育设施完好,做好社区(村)委会、主要单位和各类团队的发动工作,利用社区(村)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指导员和居民体育锻炼积极分子的作用,组织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活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居民参加一项固定的体育运动,使居民的健身活动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4、抓好健康场所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发动社区单位和居民参加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张溪镇党委、政府及社区(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定人、定责、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保证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建设顺利实施。

(二)制定周密方案。各社区(村)要掌握本辖区的基本情况,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周密制定本村的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推进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发动。群众是建设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的主体,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建设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的目的和意义,使健康社区(村)和健康家庭建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学习健康知识、实践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掀起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热潮。

(四)加强督查指导。县创建办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查指导,对完成创建的社区(村)和家庭,由县政府给予授牌;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严重影响创建工作进行的学校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也是关键问题,如何做好新农村的建设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根据全省“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新农村建设精神,紧紧围绕“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早日把玉山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的宏伟目标,为扎实推进20xx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村面貌更新,人民生活更殷实”和“村点即是景点”的要求,以村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和谐新社区建设为落脚点,大力推进村落连片规模整治,以大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村镇联动,逐步实行整村、整乡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整治建设;有效实施基础村点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落实“一户一宅”举措,着力推进以改水、改厕、改房为重心的“六改四普及”,妥善、合理地引导农民规范建房。

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模式,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三区四线”。彰显“三区”新村特色,着力将景区新村作为景点来建,将库区新村打造成生态渔村,将郊区新村建设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整合利用“四线”资源,着力加强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公路和铁路沿线的村点建设。同时,在村点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依靠能人带动,形成一大批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城郊休闲农庄型、景区旅游服务型、特色产业提升型、边界商贸带动型、民俗文化开发型”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和精品村。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建设,注重发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绿色餐饮的一村一品项目,加快发展古村落、古民居参观游览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等服务业,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农家乐、文化科普和优质果苗“三进村点”工程,努力提升村点建设水平。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使点上农民增收走在全县前列。

(二)突出加强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认真谋划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和农村人口的“进、退、去、留”,逐步实行整村、整乡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整治建设。把乡镇集镇及所在地和周边村庄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衔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突出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繁荣市场、增强功能、加强服务六个环节,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目标。

(三)扎实开展村落连片和基础村点整治建设。继续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要求,整治建设好30-50户基础村、100户左右和数百户的中心村。提倡村落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以相对大的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农民建房统一进规划区,坚决制止“一户多宅”和未经规划的乱建现象。积极动员群众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深入推进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乡村。

(四)着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突破村组行政界限,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完善农民书屋、卫生室、农资店、便民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合作社”的管理体系,建立青年、妇女、老年等群众组织以及法律宣传、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社区队伍,制定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弘扬创业文化、科学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五种文化”,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明,努力建设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五种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社会管理功能较强的农村新社区。

二、选点原则和村点规模。

根据农民自愿、基础建设好、项目衔接的原则以及省、市分配基础村点、村落连片村点和村镇联动村点的名额和比例(4:4:2)要求,运用以“宣传发动、候选筛选、调查摸底、推选理事、制定规划、确定内容、挖潜算账、分户协议、组织申报”为主要内容的九步选点法“选好一个点”。根据上级要求,30户以下的自然村不单独申报,村落连片和村镇联动点以50户为一个村点计算。

根据上述原则,20xx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村点为131个(详见附表),即:铺面点86个、自建点25个、调剂点20个。其中安排:村落连片点54个(11个中心村)、基础点50个(20个村庄)、村镇联动点27个,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湖镇实施村镇联动试点。

建立村点安排与工作实效挂钩制度。一是至5月底还没有推选好理事会并正常运转、群众积极性不高、农民普遍不愿投入的村点,将报上级批准予以调剂取消,安排给建设进度好的村点。二是年终考核“后三名”的乡镇下年度将减少一半的指标奖给“前三名”的乡镇;连续两年“后三名”的,该乡镇暂停一年布点。三是年终考核“后十名”的行政村,一年内不布点;“后五名”的行政村,两年内不布点。

三、资金筹措和补助标准。

坚持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向,通过直接统筹、衔接统筹、农民投入、部门帮扶、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社会捐助、市场运作等多种渠道“筹好一笔钱”。

(一)三级财政直接统筹。每个村点省、市、县三级直接统筹资金16万元(其中:省9.2万元、市1.65万元、县5.15万元)。县新村办将每个村点的直接统筹资金分配到村点,并及时向村点印发《20xx年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村点直接统筹支持资金到账通知单》。各村点收到《资金到账通知单》后,应及时向村民张榜公示,以鼓励群众,发动群众,尽早开展村点建设。

(二)涉农部门衔接统筹。衔接统筹各有关单位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仍按原使用渠道和管理方式进行,主要有中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财政局)、农村沼气资金(农业局、发改委)、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水利局、发改委)、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局)、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资金(林业局)、土地治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办)、“一村一品”专项资金(人社局)、车购税公路项目资金(交通运输局)、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建设局)、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扶贫和移民办)、改厕项目资金(卫生局)、农村电网改造资金(供电公司)等。各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及时把资金安排到村点,除车购税公路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外,不按村点个数平均分配,符合条件的可多安排,不符合条件的可不安排,重点安排在群众积极性高、村点建设进度快的地方,禁止将本年度新农村建设衔接资金安排到非当年新农村建设点,具体安排以县财政局、新村办和相关涉农资金管理部门单位联合文件为准,年底由县新村办组织考核其到位情况。

(三)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实行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制度(另行下文),落实村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村点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若干个部门单位挂点帮扶。每个挂点帮扶的部门单位给予村点的扶持资金原则上不低于2万元,且在6月底前落实到位。

(四)金融惠农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农行支农、信用社为农”服务机制,加大其支农、扶农力度,重点支持、扶持新农村建设。由人行牵头负责,会同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县新村办,根据上级支农服务政策制定《全县金融支农惠农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金融惠农政策向新农村建设点倾斜,真正让农村受益、让农民得实惠。

四、推进方式和基本措施。

(一)科学制定方案。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划分工作阶段,制定周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小村并大村、做大中心村、引农进集镇、镇村相衔接、移民建新镇等工作,尤其提倡做大村庄、做强集镇,推动人口向连片村落、中心村和集镇集聚。村镇联动点要根据基础建设、群众热情和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专门。

并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力量匹配、政策支持、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方面分别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二)明确定位目标。要紧密结合“三区四线”特点,同步推进“三位一体”实施,紧紧围绕“五新一好”要求,明确村点建设定位目标,把村点建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水平。发挥村点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旅游、和谐、文化、发展等特色的精品村。

(三)精心编制规划。今年,所有乡镇要完成集镇规划修编以及旅游公路沿线、国省道、重点县道的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包括村镇整治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各地要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村点、村落连片村点、村镇联动村点等不同类型,“画好一张图”,把独特的真山秀水“亮”出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村点,要把集镇和周边村点、中心村和附近村点,一并进行全域性、一体化高标准规划。编制村镇整治建设规划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建设三清山重要依托城市的旅游城市发展定位,把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我县的一个大产业,把村点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目的地来谋划建设,建立起城乡统筹兼顾、协调互动发展的格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文化名村,深度挖掘所在村庄的古居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巧妙结合农家休闲、农业观光基地建设,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村庄个性魅力,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构建休闲乡村。

(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按照“项目衔接”的原则,做到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到哪里,部门政策资源和项目就支持到哪里,相关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村镇联动集镇整治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要用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和整合政策资源来筹集,一是发改委要在立项方面向试点集镇倾斜,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尽可能与试点集镇对接;二是要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措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对试点集镇商业和普通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实行奖补;三是采用经营理念和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试点集镇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建设;四是对试点集镇招商引资新落户企业要从土地、信贷、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村镇联动中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要专用于村庄的整治建设和农民整村整片建房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禁止用于集镇的整治建设,确保专款专用。

(五)整合利用资源。村点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县实施的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河堤治理防洪工程、水利血防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代农业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雨露工程”以及林业、旅游等工程项目,无缝对接城乡创建工作,实行捆绑式建设,实现城乡文化共享,城乡协调发展。

(六)严格资金管理。把筹集落实好村点建设资金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筹好一笔钱”,切实解决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严格落实赣府厅发[20xx]28号文件精神,加强资金管理,强化专款专用意识,建立健全县级专户拨付、乡镇报账和村级台账的核算体系。

为了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我乡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轨道,作为我乡推进城镇化和保持我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现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乡继续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四改一整、三绿一处理”等各项建设。重点办好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环境整治五件实事,解决好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确保实现“走平坦水泥路、喝县自来水、上卫生水冲厕、住整洁舒适房、用洁净能源、居绿色家园,建生态环保新村”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是抓好公路沿线村村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绿色家园建设;三是抓好两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四是抓好定点“人家”幸福工程以及公路旅游景观工程;五是抓好20xx年新农村建设定点工作;六是抓好原新农村建设点的成果巩固。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坚持突出原生态特色,打好绿色、有机品牌。一是要围绕培植以柑和绿色大米为主导产业,壮大绿色有机农业,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产业化模式经营。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生产,做到户户致富。二是要结合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实施,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新农民培育步伐。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努力提高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

(二)突出村庄整治建设。一是在做好“三清六改四普及”的基础上,要确保改水、改厕、改路、改房100%的到位;二是要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村点“三绿一处理”建设,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做到庭院、道路、村旁全面绿化。三是对于村庄周围的垃圾,采取分类处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模式。实行“1元保洁”机制(即受益农户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保洁费),制订卫生公约,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工程卫生长效机制。四是结合实际重点抓好村自然村旁樟树林的美化,建好室外活动场所和休闲休息亭。

(三)突出农村新社区建设。一是抓好村点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理会和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重点做好室内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确保建成组织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在新形势下做爱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开展创建“手机村”活动和广播“村村响”工程,重点在三枥村创建“手机村”,及时掌握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四、工作和时间安排。

1月份:根据定点的情况制订方案,并在村点协助理事会制订制度和理事会章程,制订农民自筹资金筹集方案,做好村庄建设规划。

2月份:完成市县下发的年度自评工作,迎接市县检查验收。结合春节大团圆,开展卫生评比大检查。

3月份: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并组织培训,制定好村庄整治建设、产业发展和新社区规划,拍摄旧村庄图片,完成村点3万元集中资金上交县新村办,全部拆除破旧房和猪牛栏,做好迎接上年度省检查验收考评工作。

4月份:迎接县第一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水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禁赌协会和红白理事会。

5月份:改水、改厕、改路以及村庄整治,做到基本完成。

6月份: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改路任务,做好第二季度工作小结。

7月份:迎接县二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房,完成粉刷任务和农村清洁工程。

8月份: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9月份:全面完成改路和“四普及”任务,开展整治村庄环境、改栏、改环境任务,全面完成外墙粉刷和浆砌阶檐任务。完成新村建设做好三季度的督查准备工作。

10月份:迎接县三季度督查工作,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室内外活动场所。

11月份: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的扫尾任务,协助村点将直接统筹资金,帮扶单位和乡政府的扶助资金到帐,做好台帐,收支情况,建立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景观公路工程。

12月份:全面完成自然村建设,全乡进行各项建设验收检查,做好省、市、县的检查验收工作,全面总结和考评工作,查看20xx年后备点的建设情况。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点单位要牢固树立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加强力量。经乡党委、政府研究,调整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二是加强理事会建设。乡、村干部要全力配合理事会成员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围绕发展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加强服务为重点,逐步推进社区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在上级直接统筹资金到位的同时,乡、村要加大资金投入,每个点乡镇不少于3万元,村委会不少于1万元,努力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有志人士、扶助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二是要鼓励农民筹资投劳。既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又要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一事一议”,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每个村点农民投资投劳占总投资不少于80%;三是要落实衔接统筹资金,争取衔接安全饮水、沼气池、农业综合开发和卫生部门的改水改厕等项目资金;四是乡、村干部要与金融信贷单位取得联系,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加强文明信用户的创评,扩大贷款规模,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到位。

(三)加强帮扶指导:一是根据乡党政班子成员的分工以及各办公室的蹲点,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二是积极配合县帮扶单位下村指导工作,县包(挂)村单位支持资金争取10000元以上;三是乡、村干部要积极动员企业老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各新农村建设点,对资金投入,要做好安排,不留缺口不欠帐。采取统一发票报账制。二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专款专用,由县财政局拨付到乡经管站,再由行政村或村点开具收据拨款,建立村点台帐,并规范台帐、明细帐、分户帐和凭证管理制度,做到账证一致,合法有效。三是要加大资金督查力度,坚决杜绝违规经费开支,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健康运行。

(五)考核与奖罚。乡、村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好协调、督查、指导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职责,做到每月一布置、每周一指导、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表彰,对新农村建设实行年终考核,建立奖罚措施。

(六)明确要求分解任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分解见附表,强力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

2

页,当前第。

1

1

2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自2011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点更亮、面更广”,根据“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为目标,在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村、“六美”乡村,彰显常山新农村建设亮点,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六化六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产业精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到2014年底,建设10个左右可看可学可借鉴的示范村,完成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谋划建设胡柚景观大道,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面上,以实行申报审批制为原则,在2014年的治水示范村和重点村中,大部分村完成“六美”单项创建,同时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在2015和2016年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村中,力争有美丽乡村创建成功,同时部分村完成“六美”单项创建。

三、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风景线建设规划,细化美丽乡村行动点、线、面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

(二)因地制宜原则。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变化趋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挖掘各村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彰显常山整体以及区域的风格和特色。

(三)分类推进原则。坚持梯度培育,分类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六美”乡村创建,确保取得实效。

四、建设标准。

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重要节点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建设布局,通过扮靓“景”做亮“点”,凸显村庄特色。

(一)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建设环境秀美乡村。把环境秀美乡村创建作为“六美”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养殖污染治理、户厕改造、村道硬化等项目。积极创建市级生态村,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庭院、道路、河道、村庄综合保洁工作。大力开展村道沿线、水体沿岸、活动场所、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净化、洁化工作,鼓励种植香樟、桂花、胡柚等乡土树种,抓好安置点和新建房的“赤膊墙”粉刷和生活污水设施建设。

(二)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布局优美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有序推进危旧房改造,拆除村内破旧房和违法建设,着力打造“无违建”村。加快空心村整治,推动农民建房整齐有序、布局合理,积极引导农民到安置点、安置区建房,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聚集。

(三)彰显乡村特点特色,建设产业精美乡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民从事来料加工、农家乐等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家庭农场、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

济较快增长。

(五)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完美乡村。统筹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管理、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服务中心,加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项目,切实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推进社保救助广覆盖,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服务和银龄互助、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

(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建设社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坚持“三个一”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和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切实抓好平安维稳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和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村”、“法治村”建设,逐步实现平安维稳长效化。

五、建设任务。

(二)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导产业转型提升,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美化村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村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推荐申报、竞争建设、动态管理”,县里推荐10个村优先申报(“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沿线的砚瓦山村、溪口村、大塘后村;g205“乡村休闲旅游长廊”沿线的长风村、黄冈村、徐村村;上红线“生态农业示范长廊”沿线的后弄村、芙蓉村、彤弓山村以及路里坑村),开展竞争性建设,全面实行动态管理,优中选优,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鼓励其他村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创建“六美”乡村。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围绕“六化六美”要求,对照美丽乡村创建内容及评价标准创建一批“六美”乡村。对“单村创建”考核评定分在90分以上的,给予单项命名表彰;对全面完成“六美”乡村创建,符合“六化”的要求,各个单项考核评定都在90分以上的,予以美丽乡村的命名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各工程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积极做好计划安排、督查指导、协调服务、考核验收等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采取务实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带领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好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村,发挥项目叠加效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县机关部门重点挂联帮扶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六美”创建村,组织和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民营企业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加大扶持力度。以“乡村为主、财政奖补、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县财政安排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以奖代补。对照“六化六美”标准,制定方案经审批后组织实施,验收合格按照农村户籍人口数进行以奖代补,其中户籍人口在1600人以下的行政村,补助100万元;户籍人口在1600-2300人的行政村,补助150万元;户籍人口2300人以上的行政村,补助200万元。

“六美”乡村单项村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环境秀美乡村”奖励40万元,其余的单项村分别奖励5万元。同时,对各条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创建也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加强督查考核。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单列,作为乡镇(街道)、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重要内容,使各项建设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采取“一季度一通报”的形式,严格落实长效管理的人员、制度、职责和经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浓厚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县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县内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宅间硬化、庭院绿化等以农民投入为主的项目建设。要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品牌经营文章,提炼总结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采用专题报道、领导访谈、专家调研、相关会议介绍等方式,加大对外的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知名度。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2014年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2014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

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2015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6年1月—7月)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组长:党化利。

副组长:董小峰薛新华邓飞虎白亚团董华伟。

邓建红王小宁邓伟社黄银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董小峰兼任,成员有:薛新华、邓飞虎、白亚团、董华伟、邓建红、王小宁、邓伟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宣传、信息报送、进行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

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为指导、帮扶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驻点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步骤。

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帮扶工作时间从3月份开始至12月底结束。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下旬)。工作组根据帮扶安排,进驻到新农村建设点,深入农户开展调查,掌握具体情况,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4月初到12月中旬)。工作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村建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村建工作目标和任务,深入村组农户,组织指导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检查验收阶段(12月下旬)。针对一年来的帮扶工作,对照工作计划,逐一进行检查,完善各项工作,迎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考评组检查验收。

三、工作任务。

按照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驻村帮扶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

1、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使农民群众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领导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2、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工作组要结合当地实际,指导驻点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畜禽水产、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业,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等,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民专业保作社建设和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育步伐,使帮扶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60%以上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走在全县前列,过上美满幸福生活。

3、着力抓好村庄整治。积极协助驻点村制定村庄整治建设规划,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要求,搞好村庄整治,使驻点村庄路面硬化,100%农户接通自来水,95%农户建水冲式卫生厕,农户普及电话,90%农户普及有线电视(含微波接收);农户住房院舍整治,村内道路、水沟、池塘通畅;搞好人畜分离,杂物堆放整齐,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村点“三绿一处理”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处理),要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使村内外主干道、庭院、空闲地林木覆盖率达30%。定期开展卫生打扫和垃圾处理,抓好垃圾分拣分类工作,加快农村垃圾回收网络建设,认真执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操作标准,杜绝简单填埋或简单焚烧错误做法,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要整治无序建设和违规建房,坚决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和省里规定的农民建房面积标准,切实做到“八个禁止”,确保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指导帮助驻点村按照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民主的原则,科学引导农村社区建设。推广“党组织社区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农民理事会功能,积极开展“三增两带服务”工作。新农村建设帮扶村点要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处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和一套管理制度;开展“清洁户”、“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生育文明”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从而建成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创业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和法制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功能较齐全、社会风气良好的农村新社区。

5、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引导村级组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协助村委会把矛盾、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切实发挥好群众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等,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强对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好帮扶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分管领导(工作组长)每月至少要到驻点村开展调研、指导工作1次,协商解决村点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上下协调工作。工作组要在驻点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从驻点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帮扶村点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和技术,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要积极帮扶村点做好村庄规划,发展富民产业,推进村庄整治等工作。

3、加强工作组自身建设。工作组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注重调查研究,进农家门,知农家情,化农家怨,解农家难。建立健全工作、学习、廉政建设、考勤等各项制度,严格遵守纪律,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16年全面铺开以来,我局每年都。

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对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2016年继续选派干部组成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组,参与、指导和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为此,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五新一好”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造福百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特色产业发展、村镇整治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把驻点帮扶村打造成具有庐陵风格,“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

二、工作安排。

2016年,我局的新农村建设村点是镇村衙前,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时间自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总体分三个阶段: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__年以前,-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__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

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__年度“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20__年度“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__年度“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生态、文明”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为加快推进乌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新乌江,结合乌江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就建设二十字方针,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壮产业、完设施、美环境、固基础、强班子、创特色、促和谐,全力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大力争取国家、省市投资项目落户,全年至少引进项目资金50万元,引进企业2家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12%;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乡一类;不出现一粒违章建筑;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不正当信访事件发生;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度综合考评进入全乡综合先进行列;年底顺利通过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挂牌验收考核。

三、工作内容。

1、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餐饮、葡萄为主的主导特色产业,启动乌江美食街规划、营销宣传,整合餐饮资源,打造品牌;增加优质高效葡萄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利用近城优势在葡萄园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西瓜、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和颇具规模的个体经营户发展“路边经济”;提升乌江农家乐辐射范围,打造物流配送、餐饮住宿、旅游接待等特色服务品牌。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完成通向西头、冯家、白亭、月形等组的3公里道路硬化任务,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目标;争取区农办支持,在全村启动集中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全村户户实现饮水无忧;继续实施农电改造,争取增加2台350kw变压器,解决白亭、月形、乌江、下山等组现有用电负荷过低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白亭、月形两组境内300米左右渠道整修任务,确保水系畅通。进一步做好全村境内骨干山塘的处险加固和灌溉渠道的整修任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亮化美化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力争实现“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率达85%;“五改”(改水、改厨、改栏、改厕、改浴)率达50%以上;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创”提质活动,集中整治京珠连接线、乌江美食街和收费站周围环境;积极扶持庭院绿化、村庄美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完成4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力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50%以上;启动仓库组、下山组还建点建设,初步建成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落。

3、狠抓“三项”基础工作。计划生育、控建控违、综治维稳等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三项基础工作,也是“一票否决”工作。在计生方面,确保全村计划生育率98%,多孩控制率为0,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100%,“三查”对象进站率100%,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80%以上。在控建方面,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城乡规划法、国土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懂法守法,依法办事,自觉参与到控建拆违工作,杜绝不合理建房、集中建房和严控区域乱建乱搭现象。在综治维稳信访方面,将开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大讨论,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变群众上访,干部下访”活动,确保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守法规、讲道德、促和谐”农民素质教育活动和“十星级农户”、“文明屋场”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创建“文明村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力争村内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共享站点的作用,加强全村文化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100%;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做到特困户应救尽救、五保户应保尽保。

5、加强村组班子建设。进一步配优村民组长,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组织党员、组长外出学习考察;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加公信力”要求活动,让全体党员组长,认真分析自身差距,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开展以“比忠诚、看品行;比智慧,看创新;比勤奋,看状态;比贡献,看业绩;比廉洁,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竞赛活动,提升和转变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良好导向;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在区新农村建设办的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成立以支部书记任雄波任组长,支部副书记余赛保任副组长,高飞、任下放、杨梦兰、任平良、易学如和各村民组长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将目标分解到人,确保工作循序、持续推进。采取舆论发动、用典型带动、用服务触动、用政策激动全体村民自发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全村参与的良好氛围。

2、把握重点,循序渐进。将重点围绕发展优质高效葡萄种植、餐饮消费、农家乐等优势产业,尤其是发挥餐饮对于转移剩余劳动力、壮大村集体收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包装、营销推广力度,形成特色品牌,同时要以“吃喝”消费带动“玩乐”消费,发展垂钓、休闲、采摘等农家乐品牌项目。

3、坚持主体,发挥作用。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建设活动的力量源泉。村两委将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推行“4+2”重大事项民主管理机制和村务公开;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4、开展培训,提升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村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学校、农家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质工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新风貌,提升广大群众的守法规、讲道德、促和谐水平。深入开展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家庭、邻里和谐。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九

根据南英委办[20__]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__-20__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年(20__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__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__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__)。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__)。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__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林业局依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以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林业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肩负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建设是重点,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生态建设也无法支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手抓”,协调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环保的新型林业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资源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既可作为基础产业参入资源配置,又能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实现大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先行,确保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征程。“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是加快城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能实现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展示我县造林绿化的成就和县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

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和谐长沙”做出贡献。

三、建设指标。

2006年,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260亩,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2007年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350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0%,全县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随机抽样调查公民绿化意识达到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

四、工作任务。

(一)制定中长期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委托部省有关科研院所,制定我县2006-2020年城乡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高我县国土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二)造林绿化工作。

1、城区绿化。要完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重点在景区景点绿化,道路街巷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民社区绿化以及立体绿化方面有新的发展。从2005年至2007年,提升10个街头花园绿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区5个游园新建任务。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绿化与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进入县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绿地景点的补绿扩绿,提高档次,未建的要在2007年底前补建。此项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城管局、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委文明办、交通局、规划局为主要协作单位。

2、道路河流绿化。包括境内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河渠两侧绿化。2006年重点抓好长永高速、机场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建设。2007年抓好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路的绿化建设,并对已绿化的河、渠路加强抚育管理。新建公路两侧绿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年内建成省级精品工程。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县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级各类工程造林项目,按工程标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建设一批样板地块。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创建花园工程。全县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个,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单位20个,县级花园式集镇20个,花园式庭院400个。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完善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和基地义务植树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搞好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各乡镇和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单位负责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植树地点做到一定五年不变,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参加义务植树,并实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树30万株。年内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6%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实施。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非法占用林地,严防森林火灾,杜绝各类毁林案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森林防火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为协作单位。

(五)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根据全国绿委《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及建设部《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现有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严禁移植古树名木,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并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活动,是构建“和谐长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县域竞争力,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建议成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勇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正斌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绿委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由政府县长与各科局长和乡(镇)长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工作任务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采取长效宣传与短期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组织两次造林绿化宣传月活动(造林期间和迎检期间)。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

2、设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网站专栏;

3、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宣传专栏;

4、组织市民绿化意识调查;

5、有奖知识竞赛及中小学有奖征文活动;

6、户外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广告牌等);

7、绿化简报宣传等。

(五)适时掀起造林绿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为全县造林绿化突击时段。特别是采伐迹地的更新、低产林的改造,各乡镇应制定方案,在2007年前完成。以义务植树为载体,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继续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六)落实创建经费。本活动共需经费支出2390万元,其中城市生态圈建设915万元,道路河流绿化400万元,游园建设200万元,人工造林135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宣传学习费用40万元,花园式集镇建设补助200万元,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树60万,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200万,其他20万元。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创建经费,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各项重点工程绿化资金要向创建活动倾斜;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城镇居民参与社会造林绿化,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踊跃为创建活动投工、投劳、投资。

(七)严格督导检查。创建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单位必须紧密配合,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大局,同时县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活动的进度和质量进行随时检查,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有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迟缓、敷衍应付的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创建工作业绩将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造林绿化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文档为doc格式。

区撤村建居工作实施方案篇十一

岳家圈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__年以前,岳家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__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

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__年度“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20__年度“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__年度“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__年度“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一、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二、创建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2021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