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教育漫话读后感(汇总10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3:20:07
教育漫话读后感(汇总10篇)
时间:2023-11-24 13:20:07     小编:翰墨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一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了,偶然间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发现了这么一本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它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洛克先生认为“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二

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总感觉洛克就是在和读者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其实那些都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比如他讲到健康,讲到孩子的睡眠,对孩子的奖励的惩罚,其实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下面我就来讲一下我的几点主要体会。

首先,关于“健康的身体”这一部分我体会是很深的。洛克说“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其实想一想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现在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衣服穿的不暖和,会生病,所以街上我们看到那些几个月大的小婴儿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外面甚至还有御寒的小被子。孩子几乎是动弹不得的,而另一方面耐心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累到不行。其实这样做真的是保护了我们的孩子了么?那怎么每天的儿科门诊的忙的不可开交?其实,想一想洛克的说法,我们刚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皮肤都是一样的,可是因为后天生活的原因,我们的脸却成为了最坚强的防寒盾,也不无道理。当然,适当的御寒措施还是必须的。不仅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另外,“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关于这一点,我身边倒是有写实例。我们家里的一所小学规定学生必须在八点半之前上床睡觉,所以每天的作业量也是严格控制,我想这也是一种对于幼年而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一种关注吧。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每天生活在空调的保护中,日复一日的就看着电脑,用着手机,工作学习,像极了温室里的花朵,可不是娇气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当下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我始终记得我们高中的体育场有一句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我也是十分赞成的,我想这一点,于孩子,于成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关于“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这一部分,洛克说了一段话“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纤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自然这些孩子也就成了父母眼里的宝贝。有什么好的都会留给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人都以他世界的中心。当然,父母用心去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没有错的,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关键在于爱的方式和程度。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母亲总是会跟我讲一句话:“父母不能总是满足孩子对于糖果的需求。”那时候总是不懂,觉得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学来这么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正好符合她的思想,所以一直不断的讲。长大后发现,人的欲望真的是无限的,如果小时候所有的要求都能被满足,也就是当关爱变成溺爱的时候,“被溺爱的孩子必定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要得到,他心里想要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随着他们渐渐的长大,越来越多的恶劣的坏习惯都会跟着出现,甚至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生存。这样的话,必定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他自己也会慢慢的发现自己与社会的不和,更多的问题会随之而来。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不仅在社会中打拼的大人们的脸面很重要,其实儿童的脸面也是同样重要的。他们会因为没有拿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而垂头丧气,也会因为老师今天批评了他而难过,其实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必须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但同时必须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使他下次做事之前有所考虑,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我记得看过一个教学案例,一个小学教师使用了“星期四——无批评日”就是在星期四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良性行为,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两全其美。

再次,关于“知识和技能教育”洛克认为“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更是这样。我们可能强调更多的是道德,是呢谢能够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品质,不是经常会说那么一句话么:不能成材也得成人。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

另外,洛克对儿童的阅读,洛克说:“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德智体美育都做了重要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认为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我记得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妇人抱着自己的两岁的孩子去请教育婴专家,“请问我的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呢?”专家问:“您的孩子几岁了?“他才两岁。”“对不起,已经迟了”所以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这也是另一种极端: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精神饱满的儿童,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或者说。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他们常常不能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精神是抑郁的,也就很难作出什么事业。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但这必然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我想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浅显易懂,但是每一条都是经典之作,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收获颇多。我们都说知识是力量,但是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三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

《教育漫话》在书本的起章就强调了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得法至关重要。

《教育漫话》主要分为身体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部分。书本从这三部分分别教导父母与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教导孩子,培养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理性、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是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而健康教育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相连。因而,作为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能放纵他们的行为,任意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做各种事情。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洗礼的,洛克主张用冷水洗脚或洗澡,注意运动锻炼等等,从小就开始锻炼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身体素质也会增强。

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他认为“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其二是要懂得的礼仪,礼貌,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

(1)反对溺爱、放纵子女;

(2)宽严结合;

(3)奖惩结合;

(4)说理教育;

(5)榜样教育;

(6)文明礼貌教育。

每个方面,洛克都在书本中做了详细的说明,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榜样教育。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儿童,都喜欢模仿别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最能影响他们的举止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和他们周围的人的言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父母应为子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绝不可在他们的面前做,并且让孩子结交好的伴侣。由此,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神圣的,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因而,我们从事教师事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上课不迟到、早退,诚实守信,衣着端庄,谈吐优雅等等,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洛克对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很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智慧与能力。他重视智育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其中他还在书本中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学于游戏之中。他主张要把读书看成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而不是当做他的一种责任。例如教儿童学字母时,我们可以在骰子和玩具粘上字母,在游戏时教儿童学习字母。书中提到了书籍中配有插图更会使儿童欢欣雀跃,并可鼓励他去阅读求知,因为如果儿童的观念中缺乏此类生动直观的事物,但是听说说没有多少用处,而且也不能够获得满足:这些观念不能从声音中学到,只能从事物本身或事物的图片上获得。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也提到小学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导儿童学习时,要多借助具体的物体、图像让儿童接受知识。显而易见,这两个知识点是一致的。这告诉了我,在学习课堂书本知识之外,我们也应该多阅读课外有关的书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扩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并学会学以致用。

《教育漫话》中,强调事业型、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及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对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强调,尤其是洛克对于德行和教养的强调,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德行和教养的培养而一味强调智育和分数,是一种极好的清醒剂。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凤,但苦于乏术的家长,以及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阅读本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四

本书于1693年问世,至今已有324年,这位作者不知长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在被一代代的人们所使用。正如一首诗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最终都会死亡,身体发肤生会带来,死亦会带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约翰洛克,虽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

本书中篇谈的是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几种观点我感悟很深。

教育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之时,此时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习惯性地遵守纪律,服从纪律。但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任孩子妄为,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管理与约束,致使长大后再想去矫正时会相当麻烦。人们习惯性在水的源头播撒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时,却又感到不解。园艺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时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对植物进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按照人们喜爱的方向去发展,倘若我们在树小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待它长成粗枝大叶的,我们就无法把他培育成我们喜欢的模样。所以早期教育很重要,那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育儿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

节制欲望,是造就一个自满自得、幸福快乐的人的合适途径。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你就会痛苦。对孩子,从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让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适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我们要适当给予,比如孩子饿了,他如果只是说他饿了我们就要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他点名需要啤酒或面包时,就不能答应他,因为这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我们必须通过对这一件件小事的控制来控制儿童的欲望。

三、寻找适合父子的恰当距离。

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适合建立威信的时候,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严格一些,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长大了,我们反而应该越来越亲切地去对待他,像朋友一样,一起干活一起玩乐。而现在的家庭的教育刚好是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百般溺爱,把孩子的各种坏习惯都培养起来了,长大了,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须不知小树苗已变成杂乱丛生、没有方向的大树,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给它矫正了,因为我们错过了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尽早,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四、尽可能不适用鞭挞。

曾看过一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喜欢打人。小学的老师,只要你题目做不对就会打人,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规矩,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过是无理由的乱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乱打人,很多同学都受了不少冤枉打。这两位老师的鞭挞对现在的这位老师影响很深远。毕业了,这位老师在社会上不敢和别人打交道,对领导如同对当年的教师一样,有畏惧心里,所以刚进入社会那几年,工作一直不出色。所以从长远来看,鞭挞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挞与呵斥应谨慎地予以避免,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带给他们不幸的行为产生一种羞耻与憎恶的心思以外,决不会再有别的益处。

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遵循这一种自然的规律,任时代风起云涌,它自岿然不动。

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都要健康成长。我从约翰·洛克的这本经典名著《教育漫话》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灵感,他将孩子们的教育分成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这样的三个分类我们并不意外,可是这样的排序却别有深意。

洛克在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体育,实际谈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很少会将体育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思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传授知识,至于体育,就适可而止了。我接着读了下去,洛克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围绕着如何保持儿童的健康,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将忍耐劳苦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准。

其次,洛克所谈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质应该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标的是德行”,在我们的固化思维里,孩子们犯了错,我们会习惯性地为他们遮掩,总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洛克在书中所讲的,却完全相反,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孩子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便遵守规矩,服从理性,以免长大以后难于纠正。

在洛克先生的书中,他是将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质,学问是最不重要的。在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孩子们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长期下去会磨灭他们的求知欲望,机械的学习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消遣,一种做了别的事情之后的奖励,而不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厌烦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国的教育,我们也会教导孩子要吃苦耐劳,可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这节体育课上数学”,在我们儿时便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话,如今我们又将同样的话说给我们的学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让孩子们一步登天。体育活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仿佛可有可无,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问题,我们总是会忘记和忽视体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和改正。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在家长们的眼中,所谓的读书便是“智育”,而体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在洛克书中十分简单易行的方法,却变得寸步难行。

不论是教师和家长总有一种思想,便是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能人”,或者说一个“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绅士”。洛克先生书中有许多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揣摩。《教育漫话》这本书语言不多,其间谈到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五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长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平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书中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体育(实质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讲,因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为全书的重点来讲述,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问题时,洛克特意强调了功利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漫话》这本书聊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我们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

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

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六

认真地读完了《教育漫话》后,真的被其吸引,读完后也有颇多感想与思考。首先简单了解了一下洛克,他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认识论上,他提倡“白板说”,认为知识和观念主要来自后天的经验;在政治上,他宣传“天赋人权”思想,认为每个人生来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其教育思想主要就见于《教育漫话》一书。根据“白板说”,洛克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全书虽未分章节,但明显是按照“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的顺利展开论述的,反映出洛克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一般认为洛克是近代西方倡导“三育”思想的先驱者。结合当时英国的历史背景,洛克提倡“绅士教育”,认为教育应培养“绅士”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这四种品质;他所塑造的绅士形象,即为其心目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公民,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育漫话》整本书里的内容都是洛克对教育的见解,虽然提出的时代与现在相差甚远,但许多道理仍然于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整本书的一开始,是致葛拉克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的确,以后我们避免不了要为人师表,为人父母来教育学生,孩子。如果教育上犯了错误,对于老师,或许可以带完一批换一批,有些老师可能觉得在教育这个学生身上犯了错误,对其它学生教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好了。可是学生的教育只有一次,对学生来说,这一次教育上的错误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洛克的这段话是一种反省,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反省。

第一部分:健康教育(体育)。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健康比起其它事情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在一开头,洛克就开章明义地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应该自幼小开始。洛克在这一部分详细地阐述了健康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洛克还提出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如“避免娇生惯养”“儿童的穿着不宜过暖”“游泳与户外运动”“饮食与用餐”等。总的概括来说,就是“避免娇生惯养,习惯吃苦耐劳”。他相信只要我们从小养成习惯,许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完全可以适应。我认为洛克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样供着,各种宠爱,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会生病。原本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洛克的健康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还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最不可缺少的,从这句话中也不难看出人的行为和品质主要取决于教育,就像洛克坚持的“白板说”,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会受我们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品行性格。所以,我们担负着巨大的教育责任与重担。洛克在德育方面也提出一些具体意见,有一些我十分认同,如“严酷的惩罚在教育上的害处颇大”“称赞与奖励其功效远大于威胁或鞭挞”“父母只应满足儿童的自然需求”“应教导儿童乐于将自己名下的东西分给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李涛老师特意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全班举行了一个辩论赛,围绕“教育是否需要惩罚”的主题。同学们都讨论着热闹,也都发表了自己对惩罚的看法,而我的看法则是,教育需要惩罚,但只是适度的惩罚。严酷的惩罚则是不可取的,以惩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有害的,正如《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池塘之底”,学校采取的教育则是惩罚,这种教育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失败的。正确的教育应是以称赞与奖励为主的,鼓励孩子们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这样的教育才是争取的趋向。以后我们无论是为人师表,还是为人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每个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品质,他是一种意识,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每一个孩子都应培养成四种品质:德行、智慧、教育、学问。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即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品质所不容的。通晓世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才是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洛克说:正当的教育里面,笞责或强力是很少用得着的。现如今的教育必须是以鼓励与称赞为主,因为孩子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的能力与想法是需要大人肯定的,如果你态度很坚决地去否定一个孩子,哪怕他的行为做法的确是错误的,那么他的内心也会深受影响,他也会恐惧,会迷茫,会畏缩,我们要做的教育是以引导鼓励为主的。比如,以后在学校里肯定会碰到一些学生互相不和甚至还会出现打闹,对于这个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和加以阻止,增强学生的善恶美丑观,引导他们在学校里做一些合适恰当的行为,并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礼貌的,文雅的学习环境。

第三部分:知识与技能教育(智育)。洛克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后是由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认为学问最不重要,学问固然不可少,但应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的工具。在这一部分,洛克介绍了许多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如“学习可变成儿童的一种游戏,一项娱乐”“《伊索寓言》乃适合儿童的最佳读物”。如今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疑问,寻找规律,从而学习知识。就在一次去杭州市胜利实验小学听科学课的经历中,我深刻体验到了这一点,学生们学习“热对流”知识都是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掌握了这一点知识点。也许,他们就把一堂课的学习当成了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还记得,弟弟有一次叫我给他买《伊索寓言》,放假回家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一直放在他的床头,他还很骄傲地跟我说,这本书他看过很多遍,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的确,在我翻看了几页之后,发现书的内容都是很简短的故事,但却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很庆幸弟弟看了这本书,相信他应该也收获了不少。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广泛的课程体系,包括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等等。而对于教学方法,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主张宁可让学生晚一年上课也不愿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洛克重点强调对于培养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渴望知识,主动去追求真理。好奇心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未作孩子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明白好奇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并让好奇心成为认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知道那些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都是好奇心的主人。其次,我们也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教学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七

作者约翰洛克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在新生班中,经常会发生孩子刚入学不适应,体质差易生病,甚至有的孩子会由于生病,耽误一个月的课程。究其原因,除了先天体质,时感的因素以外,现在的孩子缺乏运动,过度营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因为独子居多,怕磕碰,怕意外,怕遇到坏人,宅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特别是老人帮助照顾的家庭,溺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智商高,身体差,成了现在孩子面临的普遍问题。作为基层教育者,不只是要教育孩子,还要通过孩子影响孩子的家人乃至社会,正确的育儿观念与方法要靠我们和整个社会大力普及,从少年时培养孩子们强健的体魄,让他们面对今后的人生,有足够的体力去支撑。

另外一个观点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对国家感情和利益了解比较浅薄的时候。就像前一段发表不适当言论的“某想”it名人,他的社会地位,所属阶层无不证明了他的优秀,但这个优秀只限于智力方面,在德行方面确有所失。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爱国立场的缺失,只能说明在对他的教育上,德育的失败。德育往大处着眼是爱党爱国,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从小处着眼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沦于物欲,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这一切的最初萌芽,都在人年幼的时候。想到这些,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尤为沉重。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话题不能只是老生常谈,应该在教学实操中得到落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很荣幸我选择了教师这一份职业,在少年成长的最初阶段,为他们刻下最深刻的记忆,夯实成长最重要的基础。所以一定要言传身教,让我所教的这一群少年爱国、敬业;博学,有为;明理,有容!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八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九

《教育漫话》这本书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约翰·洛克所著。整本书都是洛克建议他的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绅士书里的内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读起来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养育孩子的私语,深入浅出,处处透着教育的智慧。

这本书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首先提及体育即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讲述。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洛克先生给出的方法有: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这些方法也简单易行。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道德品质。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众所周知,孩子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爱模仿别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说教的力量要大。那孩子不慎犯了错怎么办?洛克指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居于第三位,用来辅助品质,所以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或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他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要给予鼓励。在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这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它们的影响是难以洗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影响?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如果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十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