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3篇)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6 19:33:49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08-26 19:33:49     小编:zd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篇一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成长于磨难挫折,壮大于攻坚克难。每一时期和阶段的主要矛盾、面对问题、危机挑战不同,忧患意识也就有着不同的内涵,现实风险也就有着不同的类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各自的背景和内容,又有时间重合、空间融合、机理契合、走向汇合,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独特景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

1840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崛起、抗日救国、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等关键时期,每个关键时期都伴随着忧患意识,都战胜了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一个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包含许多新的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

首先,从全面小康向全面现代化跨越必须防范的不确定性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跨越。无论是从连续性还是从阶段性的角度看,完成这些跨越都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利利就能实现的,都要防范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一是时空条件的不确定性风险。从时间条件看,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三个阶段任务,通向未来的道路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将会遇到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既具有可预料性又具有难以预料性。从空间条件看,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为保障,但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安全风险同时存在,并且国家安全领域不断拓展。二是攀登跃升的能力不足风险。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跃升;不只是平面推进,而且是立体上升。实现这一跨越,需要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国家能力的与时俱进。国家能力包括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全社会的发展能力、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能力等。如果能力水平不够,或某些方面能力欠缺,就可能出现徘徊、停滞、失误。三是制度较量的颠覆性风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两大制度体系较量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自始至终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确保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存在着企图让我们党和国家改旗易帜、改弦易辙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斗争是复杂的激烈的长期的。

其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解决的可能性风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成为新的主要任务。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化解或缓解了落后的社会生产状态下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但正如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会比发展起来以前要少,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不会是顺风顺水,而是会带来新的风险。一是需要增长升级与满足程度不匹配带来社会矛盾风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全体人民的需要、内涵广泛的需要、日益增长的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只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程度不同的矛盾,就潜藏着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的风险。二是资源需求剧增带来的环境可持续风险。我国14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的人口,都在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无论什么性质和类型,都要以相应的资源供给为支持。我国许多资源的人均水平在世界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脆弱,即使依靠国际贸易进口能源资源,资源紧缺的风险也是始终存在的。三是人民需要多样多元多层带来的价值冲突风险。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个性化趋势,强化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价值观领域,同一个事实、同一个话题,就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网上网下的舆论争端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价值分歧,形成“撕裂的社群”。

最后,百年大党必须警觉的长期执政风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样处于关键时期,这就是百年大党如何通过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黄炎培1945年在延安窑洞讨论“历史周期率”问题,就是讨论中国共产党怎样防止重蹈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亡的覆辙。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包含着深深的忧党意识,是防范执政风险的警世箴言。我们党即将走向第二个百年,是世界第一大党,已经连续执政70多年,在苏东剧变近30年后依然岿然屹立,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极具尖锐性和严峻性。2019年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要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要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是出于对保持党的性质、担当党的使命的高度忧患意识。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开宗明义:“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②这“三个如何”是百年大党不可回避、不可轻视的要害问题,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是包含中国变量在内的大变局,同时也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的关键时期。世界大变局具有两重性,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成为新时代忧患意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抗击的遏制风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大的变局,还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处于世界格局边缘化地位变为今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大国。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高了,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时在世界上担起的责任、受到的关注、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重加大。“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是定律还有争议,但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打压逐步加剧升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成为美国污名化中国、遏制打压中国的阵地。美国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从关税、贸易、技术扩展到媒体、舆论、外交等,斗争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都是服务于美国政府的战略企图。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不可阻挡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旗帜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在西方敌对势力那里都是不可容忍的,都要千方百计、竭尽所能加以阻止压制。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的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的动力,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中国国际地缘政治战略”的帽子,横加指责。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对我国加以遏制的风险加剧了。

其次,全球网络化、命运共同体必须应对的全球化风险。从经济全球化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③信息全球化、全球网络化,技术变革将人类置于同一个地球村里。金融愈益国际化,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极易成为“蝴蝶的翅膀”。病毒无边境,防不胜防,瞬间就可演化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广泛深度影响人类正常活动。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全球化,风险具有强烈的振荡和联动效应。全球不仅命运与共、利益相关,而且风险与共、风雨同舟。“黑天鹅”既可以从本土飞往他国,也可能从他国飞来本国;“灰犀牛”既可以潜伏在一国,也可能潜伏在多国。风险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之内,还要高度关注防止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防止他国风险传导为本国风险,防止本国风险扩散为全球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人类风险共同体,面对人类共同灾难,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然,要清醒地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能消弭国家间利益矛盾冲突,国家利益本位仍然是各国决策的基本准则,国家间以邻为壑、损人利己、转嫁危机、转移风险包括发动战争的行为不会消除。因此,必须高度警惕此类风险,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最后,大国竞争必须重视的制胜权风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依靠平等贸易、协商谈判、全球治理的方式维持国家间利益关系已成为主要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导趋势,并没有排除战争作为解决国家间冲突的必要手段。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决不会依附于某个大国,或屈从于某个集团,躲在他国的“保护伞”下。维护和平必须准备战争,捍卫主权必须打赢战争。当代战争形式多样化,传统战争形式向非传统战争形式转变,这就使得传统战争的风险减少了,而非传统战争的风险加大了,网络空间、金融系统、太空卫星、生物基因等,都可能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这就要求树立新的战争风险观,在多维战争空间、多样战争形式中防范战争风险。当代战争形态转向信息化战争,意味着制胜权的转变,制信息权成为战争制胜的主要因素。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制胜权的内涵也在拓展和深化,这就使得即使是在和平发展时代,也不能安而忘危、和而忘战。牢牢掌握战争制胜权,才能有效遏制战争,防范战争风险。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利益向全球不断拓展,形成了重大海外利益格局,国际市场、海外能源资源和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问题凸显,必须要有实质性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作为安全保障。

(三)民族复兴关键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碰撞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

民族复兴关键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就是要求有这样一种全局视野和大局意识。

首先,世界大变局影响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性风险。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艰巨性曲折性的判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国际环境的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长空间、资源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外部环境风险。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期可控制的环境。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相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些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都有可能干扰冲击民族复兴的进程。即使我们有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包括外部环境突发性风险的思想准备和相应对策,但还不能精准测定这种风险爆发的类型、缘由、时间、空间、危害等,不容易完全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会有可能因外部环境风险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改变民族复兴的既定轨道和进程。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灾难、全球疫情、战争状态等。当前这场新冠肺炎全球性大流行,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多、经济损失之大,也是世界百年未有的,也是“两个大局”相互影响、效应放大的有力证明。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风险对世界和中国造成的危害性后果,现在还无法精确预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与中国是命运攸关,合作互助、共济共存是最佳选择、最好出路。

其次,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影响世界大变局的复杂性风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不是外在于世界大变局,而是内在于世界大变局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可以通过战略运筹,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大变局的走向和走势,使之朝着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的方向转变。比如,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推动世界大变局向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方向演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面对整个世界,面对世界各国,面对不同的种族、宗教、文化、民族、国家、制度,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复杂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增强、感召力提高、塑造力加大,很多国家和友好人士为之喝彩,但也有“中国威胁论”等杂音频现,由此加深了对我国的戒备心理。因此,必须运用复杂性思维对待复杂性风险,在国际关系中扩大“朋友圈”,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利地位。

新时代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最为宏观最为根本的实践基础,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因此,新时代排忧解患、化危为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战略,则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应对重大风险,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战略思维、战略举措、战略运筹的思想和实践中,特别是集中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斗争中。

(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引领民族复兴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在民族危机面前,我们党站在前列、担当重任,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沉着应对一次次困难和危机,战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出现的各种重大风险,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控疫情,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不愧为“两个先锋队”。

  统筹“两个大局”,抗击重大风险,赢得疫情防控,必须依靠坚强有力、高效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领导力量。这次疫情防控,我们获得的最深切的体会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制度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证。

怎样判断疫情、防控疫情,怎样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防控和国际防控等,需要对疫情风险的深刻洞察和果断决策,应对疫情风险的决策本身就具有风险性。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领导,准确判断形势、科学把握规律、正确作出部署,带领全党和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过疫情防控这场斗争,全党“四个意识”更加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这次疫情防控,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令行禁止、积极主动,有效遏制住了疫情,维护了社会秩序。党中央全面领导、全面部署、全面组织疫情防控这场重大战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各级党组织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保证了疫情防控紧张有序、持续深入进行。广大党员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强大生命力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坚固基石

统筹“两个大局”是一种国家行为,只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才有能力做到统筹“两个大局”。抗击全社会性的风险挑战,依靠国家的制度力量和治理效能。制度性质决定了对待社会性风险的价值准则,制度能力决定了战胜风险的能力水平,治理效能则是运用制度能力进行风险治理的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十九届

四中全会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大战略举措,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基固本之举,具有防控重大风险的基石功能,这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出来。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了这样的优势,我们既可以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战胜国内各种风险挑战,也可以统一意志、团结一致,应对各种外部环境风险。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面对共同的病毒和疫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的决策、方式和效果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是进行中外比较、制度比较的生动材料。疫情发生后,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展现了应对风险的制度力量和治理效率。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不只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情,是一场总体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和湖北,组织全国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靠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我国医疗科技队伍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种全面动员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国治理体系强大的组织协调力和资源配置力。

应对大规模疫情,必须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这是对国家治理管控力执行力的严峻考验。如果放任不管或管而乏力,必然导致疫情失控、蔓延成灾、后果惨重。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进入非常时期、非常状态,各地令行禁止、秩序井然、人心稳定。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好转,又要求视情分类分级分段放开。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正是由于我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控制人员流动,隔离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才有了今天这样好的成效和局面。

(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力量源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能否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没有无穷力量源泉的根本问题。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顺利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顺势运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所依靠的力量仍然是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抗击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都要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依靠人民。抗日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都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功都是人民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都是以人民为坚强后盾的。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制胜战略,归根到底是人民战争。总体战动员各方力量,在各条战线展开,究其实质是人民战争。阻击战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切断传染源,对社区、基层进行网格化防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靠的就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就能始终得到人民的信赖支持。这个初心和使命,不只是一种宣示和诺言,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和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决策、各种制度和体制中,是要成为基本价值遵循。统筹“两个大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要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根本准则,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始终要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目标。自然灾害、社会风险会影响冲击到所有人,但不同的社会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应对风险的不同对策在不同社会群体那里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越是面对重大灾害风险,越是能够显示和检验人民在国家的地位。这次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在第一时间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就确立了疫情防控的根本价值准则。这也是疫情防控中外比较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力作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强生活物资供应,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会丢。

(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精神防线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冲破各种惊涛骇浪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抵御外部环境风险冲击的坚固精神支柱。这次疫情防控,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精神空前迸发;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牺牲奉献,集体主义精神空前增强;全国各行各业支援抗疫、统一协调,社会主义精神空前彰显。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为杰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范,全国上下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等,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这些文化建设的成果、精神积聚的力量,都凝聚融入为伟大抗疫斗争塑造出的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也孕育伟大抗疫精神。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形成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特性。从发生时机看,是在决胜决战之年的开局化解危机、战胜磨难的精神品质。2020年的开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说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坚决打赢。从事件性质看,是在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考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延续,又因疫情的严重性质和疫情防控的艰巨程度展现新的精神内涵。从实践特点看,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精神品质。这是第一次在抗击灾害中使用“三战”这种表述,表明这种精神的群众性、总体性、坚韧性。从主体角色看,是援鄂医务人员、湖北医务人员和武汉人民成为杰出代表和显著标志的精神品质。党员干部、军队、社区工作者、青年等,都有各自的精神表述,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援鄂医务人员、湖北医务人员的天使精神和武汉人民的英雄精神。从覆盖范围看,是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又包含全党全社会行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精神品质。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涉及各行各业,展现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国精神、人民精神。从国际视野看,是国内防控与国际防控连为一体,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品质。这是一次中国主角、全球一体的抗疫行动,这种精神品质具有全球性、国际性、全人类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在持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演变。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开年开局,中国和世界携手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全球阻击战、一场联合作战,“两个大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和世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任务完成之后,我国将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更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战胜新的风险挑战,长风破浪、扬帆远航。中国共产党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必将成为更加强大的政党,中华民族在历经各种风吹浪打中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4},这是习近平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结束语,同时也是党和人民不畏风浪、直面挑战的庄严宣言。继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将镌刻在90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和14亿中国人民打赢新的大战、通过新的大考的坚实脚印里。

(一)从疫情防控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从这场抗击疫情重大风险的斗争中,我们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吸取了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必将转化为完善制度、推进治理新的动力,转化为抗击新的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素质。

疫情防控的重大实践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也映出了治理体系有待强化的某些弱项。习近平指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5}因此,要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疫情防控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这次疫情得出的重要教训是,越是短板漏洞弱项就越是重大风险的触发点,越是防控风险的关键点。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不仅要固根基、扬优势,而且要补短板、强弱项,由不全面到全面、不完善到完善,从而大大增强防控风险能力。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中华民族新的一年关键之战,这场斗争实践,提供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生动教科书和历史启示录。历史从哪里受阻,也将从哪里开始。疫情蔓延让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促使我们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完善制度、推进治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任重而道远。我们阻止了疫情扩大、降低了风险危害,还将继续依靠制度和治理优势战胜新的重大风险挑战、经受新的大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冲过各种艰难险阻中必将创造更加卓越的成就。

(二)克服严重困难、开拓新的空间,确保实现决胜决战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的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代价。全球疫情的蔓延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冲击更为深重。从世界范围看,目前疫情防控还处于胶着状态。国内疫情防控与国际疫情防控相互影响、震荡、放大,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出现断裂,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给中国和世界当年乃至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困难和滞后效应。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大,加上这次疫情的重大影响,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难度更大。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树立信心、发掘潜力、开拓空间、创造条件,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顺利推进。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6}

全面地看待我国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会造成短期的低谷,但我国疫情防控的事实表明,企稳回暖的转变是很迅速的。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危机化为机遇,精心组织部署,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就能够更大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更深激活社会的强大动能。辩证地看待我国发展,危机也是突围、突破、突变、突进的契机,危机发生后就要创造机遇、转危为机。要转变疫情防控证明妨碍发展的一些做法、机制、套路,准确把握疫情后经济社会包括公众习惯和心理的深刻变化,加快建立疫情后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疫情防控暴露出的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实际上也是阻碍经济发展、遏制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短板弱项。抗疫大考也是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疫情防控促进了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孕育着很大商机。“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发展空间极大,促进了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催生了新岗位新职业。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国际间的相互依赖更加强化。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走在前面,对我们来说世界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长远地看待我国发展,增强忧患意识不是悲观主义,而是理性的乐观主义,是在充分估计到困难挑战后,发扬主动创造精神,战胜困难、应对挑战、走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这场疫情又增加了难度。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受阻、

扶贫

产品销售不畅、产业

扶贫

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将脱贫攻坚的各种资源用好用足,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中更好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共同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重大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公敌。这次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染速度之快、波及人数之多、覆盖国家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必须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抗疫、共克时艰。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召开,习近平发言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7}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联系更加紧密、风险联动更加密切的有力证明,也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的深刻一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始终具有这样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阔视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篇二

5月9日晚6点,校党委书记赵恒伯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上了一堂题为《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形势与政策课。来自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处相关负责人,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17、18级本科班、大学生骨干班等的百余名学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赵书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的讲话,引出了当前应该如何面对风险、国内外存在哪些风险、大学生会遇到哪些风险等问题,并且高度赞扬了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

如何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赵书记以十多年前美国因疏忽防范和化解风险,导致美国经济长时间不振甚至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这个例子出发,引出了话题。

1、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我国现代化进程。

2、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

在这个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并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应坚信我们能够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事业推向新境界。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举措及成效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面对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以及存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点,国家提出了以下措施:

1、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不断丰富风险防范的政策“工具箱”。

3、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

并且这些措施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供大于求的矛盾明显缓解。

2、宏观杠率企稳。

3、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明显放缓等。

树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定信心

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理解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赵书记给我们举了中美贸易争端、日美贸易争端等例子,指出未来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仍然存在,但我国具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1、全面深化改革,从源头上化解风险。

2、加大开放力度,提升抵御外部冲击能力。

3、增厚风险缓冲垫,留出足够空间。

4、做好风险教育和提示。

5、筑牢社会安全网,守住风险底线。

最后,赵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几点风险防范意识的要求:

一、积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和重大风险防范知识。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三、培养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这个问题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着赵书记的授课,都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对国家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主持人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胡斌说,忧患意识可以让一个民族深刻认识社会危机,深刻关注民族危亡。忧患意识可以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我们自觉关注国家命运和前途,刻苦学习,开拓进取。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从容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自觉把国家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达到人生的理想巅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心得体会篇三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分六个专题,收入习近平同志相关重要论述404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全党有效应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更好承担起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团结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摘编》的第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深刻阐发了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重大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这是几千年来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诗经》上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说的是一种小鸟,在天未下雨之前,就懂得衔取桑树根,缠绕巢穴,使巢更加坚固。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习近平同志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他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知危图安,尽职尽责、勇于担责,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他强调: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我国正处于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和集中显露的时期。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他强调: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摘编》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习近平同志统揽全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判,提出了对策。

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他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些制度,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含糊。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各种敌对势力以意识形态领域为突破口,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要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他特别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防范化解经济发展风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增强,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整治各种金融乱象,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他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风险。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他特别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组织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习近平同志提出: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他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要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各方力量,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

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挑战、风险,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防范化解外部环境风险。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防范化解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有效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今年年初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同时,疫情也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此外,对于防范化解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面临的风险,习近平同志也作了深刻的阐述。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摘编》第四、五、六部分,习近平同志从健全制度体系、发扬斗争精神、强化政治责任等方面,对于立足长远不断提高全党驾驭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作了深刻阐述。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要加大对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保障方面的能力建设,更好适应国家安全工作需要。

公共安全无处不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习近平同志指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必须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加强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面对风险挑战,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强斗争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他强调,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责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决不能回避、绕着道走,更不能胆怯、惧怕。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对我国安全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论述,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