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优质15篇)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2:43:12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0 22:43:12     小编:雅蕊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一

梅园坐落在泰州市区东郊、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凤凰墩三面环水,丛林相拥。梅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则为一座巨型石碑,上书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艺术大师,祖居泰州。其艺术成就早已超越国界,与世界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和布莱希特(德)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其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息戏罢演、卖画度日的民族爱国气节更为海内外人士敬仰。1956年3月,梅兰芳曾偕夫人及幼子葆玖回泰访祖演出,震惊了十里八乡。邻近的南通、扬州、盐城等地的观众为一睹大师风采,携被盖露宿剧院前排队购票。

这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泰期间寻访到了四代前祖辈的故居,就在现在梅园的所在地鲍坝村。

梅园于20x年进行了新的改造。改建后的展区分为“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5大展区。5大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今天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二

江苏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让我们通过这几份江苏导游词,了解江苏美丽的景点吧!希望大家可以爱上江苏这个省份!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下一站,我们将参观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利用车上的这段时间,让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麋鹿。

麋,动物名,即麋鹿,哺乳纲,鹿科,通常体长2米多,高1米多。

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

雄的有角,多为二叉分枝,形状比较整齐。

尾长,尾端下垂到脚髁。

性情温驯,以植物为食,已有300多万年的悠久生命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

它的角似鹿,颈似驼,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象”。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森林遮天,草原无际,水域广阔,沼泽葱茏。

据《山海经》记载,大群的麋鹿在那个年代,纵横驰骋,来去如风,足迹遍及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各地。

尤其是长江两岸和沿海各地,大片水草丰茂的草甸,成为麋鹿自由繁衍的家园,特别是我们江苏黄海之滨。

据西晋史学家张华《博物志》记载,“海陵抚江接海,多麋兽,千万为群”。

“千万为群”的麋鹿在海滩上奔驰追逐,可以想象当时的景象是多么壮观。

可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片的土地被开垦,广阔的自然草甸被种植植被所代替,麋鹿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野生麋鹿也越来越少,由“千万为群”到“百十成群”,再由“百十成群”到“溃不成群”,最终在地上灭绝了,剩下最后一批人工饲养的麋鹿,生活在北京南郊皇家园林。

1865年,一个名叫爱尔文.大卫的法国传教士骑着一头毛驴来到北平南海子皇家林园的门外,他听说这里豢养着几头四不像的动物,想一睹风采。

起初他受到满族哨兵的呵斥。

后来,这位中国通买通了管理人员,在林园一处阴沟洞的两侧进行了一桩肮脏的买卖。

洋人先从洞口塞进十块大洋,那官员指头一弹有颤音,满意入囊,随之一架麋鹿头骨探出阴沟洞口。

洋人又塞进十块银元,洞口又出现两张鹿皮。

两年之后,大卫关于发现新物种的论文轰动世界动物研究界。

就这样,在中华大地上生存了数百万年的麋鹿被屈辱地安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大卫鹿。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生存于皇家园林的最后几只麋鹿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夜晚,被掠到海外,从此在我国灭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联合国人与自然组织发出倡议,恢复野生种群,让麋鹿回归故里。

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最终认定位于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境内东南沿海滩涂最适宜麋鹿的放养。

经过紧张的筹备,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10月正式成立,1986年8月14日,由英国无偿赠送的39头麋鹿回到祖国,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

十多年来,麋鹿繁衍状况良好,由原来的39头繁衍到现在的516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为恢复麋鹿野性,目前已有8头麋鹿被做上标记放到围栏外的大自然,对它进行跟踪研究。

去年在野外成功地产下一头幼仔,这是目前地球上惟一一头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麋鹿。

麋鹿是一种食草兽,夏季常栖息于沼泽地中,避暑降温,避开吸血昆虫的叮咬,喜爱潮湿,耐寒,冬季在零下15~18度的环境中,可安全度过寒冷关。

它喜爱过群居生活,胆小怕人,善于奔跑。

麋鹿的皮毛每年换两次,夏季毛为棕色,冬季毛呈灰褐色,雄鹿体形较大,有角,每年元旦前后脱角生茸一次,体重比雌鹿重的多。

雌鹿无角,体形较雄鹿小,发情期一般为每年的5~7月,孕期为270~290天,母鹿一胎一仔,初生的小鹿常潜藏在草丛中,身上有许多白色大丹斑,体重为9~15公斤,平均12公斤左右,胎毛呈棕色,哺乳期为4~7个月,2~3周后才随鹿群活动,一个月后身上的白斑才消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来到了保护区。

前面就是保护区的大门,古色古香,色调新颖,号称大丰滩涂“第一门”,门上“大丰麋鹿苑”五个大字虬劲有力,是由我国民主党派著名人士费孝通先生亲笔题写的。

前面这个直径达30米的圆盘中央是麋鹿三口之家的塑像,四周分别有马、牛、驴、鹿的塑像,正好是麋鹿四不像的成员动物塑像,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麋鹿体态特征。

前面便是麋鹿展览室和点教馆。

展览室主要介绍麋鹿的分布、生长过程和习性,同时展出麋鹿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标本。

电教馆里有专门的录像厅,将为大家播放专题风光片《麋鹿故乡》。

请大家下车,到展览室看标本,然后去电教馆看专题风光片。

好了,看完录像,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麋鹿驯养场,一睹麋鹿的风采。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名闻遐尔的麋鹿。

体形较大、头上有角的是雄鹿,体形较小、头上没角的是雌鹿,嬉戏玩耍的是小鹿。

大家看到,麋鹿友好相处,悠然自得,可每年五月下旬,一年一次的'鹿王争霸大赛之时,雄鹿与雄鹿之间就不那么友好相处了。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几十头雄鹿开始聚集,看不出谁是组织者,也没有主客场之分。

但整个赛场秩序井然。

几十头雌鹿、幼鹿在50米处观战,数百只白鹭在河边观战,还有无数牙獐、野兔、狗獾等等,都在远处的草坡上观战。

第一轮格斗总是在太阳落山时突然爆发。

两头一组,很像乒乓球单打淘汰赛。

几十头雄麋在100米见方的光滩上厮杀混战,月光之下只听噼噼啪啪的鹿角撞击声,鹿影晃动,战局纷乱,时有战败者落荒而逃,时有战胜者在骄傲吼叫。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斗,赛场上最后只剩下两头雄鹿在较量。

这是冠亚军的决赛,也是争夺鹿王的最后较量。

两头雄鹿先抬头生硬地盯瞧对方,企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手,然后低下头,左右晃动三四下,仿佛格斗的绅士,有礼貌地做一个请的姿势。

鹿王之间的争斗往往要数十回合才能见胜负。

不但斗勇,有时还要斗智,佯装逃跑,跳越沟河,趁追赶者在水中立足未稳之际,猛回头奋力撞击,致对方陷入泥潭后再连连出招,从而稳稳获胜。

鹿王一旦取得资格,一般在一个时辰内到任。

此时,太阳刚刚跃出海面。

新任鹿王不顾战斗的劳累,立即奔向雌鹿群,召集所有“妃嫔”集训,并宣布:“我是你们的大王,大家要听从我的命令,服从我的指挥。

”鹿王的领导工作有条不紊,管理非常严密。

少数雌鹿曾经与其它雄鹿恋爱过,有过海誓山盟,见新鹿王是个陌生者,就想“私奔”,寻找心上鹿。

为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鹿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各个“情侣”察其行,观其色,发现私奔者,就施展四个绝招:其一是用叫声(语言)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二为两眼怒瞪,眶下腺张开,发出警告;其三则用角顶击,实施武力惩罚;其四是追,追得私奔雌鹿精疲力尽,放弃邪念。

麋鹿王在独霸雌鹿期间,为麋鹿家族的兴旺,简直是日夜操劳不息,很少吃草、喝水。

鹿王争霸完全是靠力量争天下的,因而没有资历可讲,更没有情面可言,所以鹿王很少有连任的,一般一年一任。

从外观上看,鹿王一般都是健壮魁梧者,体重250公斤左右,鹿角长近2米。

3个月的发情期,鹿王耗尽了精力,体重下降几十斤。

发情交配结束后,所有麋鹿又聚集在一起活动,大家还是朋友,并一直友好相处到下一年。

鹿王卸任以后,不再享有其它任何特权,作为一头普普通通的公鹿回到鹿群,除夜晚正常轮换值班放哨,大部分时间都逍遥自在,自得其乐。

到了冬季,寻一处草丛浓密处,自动脱下鹿角,直到第二年春,再生新锐。

古人所讲福禄寿喜的禄,就是指麋鹿角的再生能力。

雄鹿发情期的血,雄鹿的角和茸,都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麋鹿保护区内除麋鹿外,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枕鹤、天鹅、白尾海雕、牙獐等2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

经过人工驯养的麋鹿可与游客合影留念,胆大的游客不妨与麋鹿合影,做个留念。

保护区还辟有百鸟园、人工狩猎场和垂钓中心,供游人游玩,大家可以自由活动。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

30分钟后集合登车,前往下一站参观考察。

谢谢大家!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

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背负江海平原,市境三面环水,呈准半岛状,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不仅是江苏重要的交通门户,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江海门户”之美誉。

南通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大海,由于长江淤泥不断沉积,才逐渐形成陆地。

南通现辖3市(启东、海门、如皋)2县(海安、如东)4区(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区),全市总面积85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770万,其中市区人口214万。

南通自古就有“崇川福地”之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以传统轻纺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电力、船舶、冶金等多门类相配套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基地和发达的修造船基地,也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

南通交通便捷,南通港与世界150多个港口通航。

苏通长江大桥通车后,南通实现了与上海的全方位接轨,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

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具有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自然景观。

一城居中,三镇鼎立,村舍田畴,点缀其间。

沿江五山拱立,市区濠河环抱,山水相映,风光如画,实为长江口理想的游览胜地。

 

成一碧潭。

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构思精巧,野趣天成。

山上有石刻二处,一为书法家顾廷龙先生的古篆"长春"二字,一为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手迹"鸟啼花落,山石流泉"。

名人题字更增添了山水的风采。

山脚处,有一洞,游人经此入园,寻奇觅胜。

由石洞入园后,一幅高4米、宽8米的石崖浮雕呈现眼前。

此浮雕赭白壁,人物形象生动,颇具情趣。

浮雕名为"生命在于运动图",亦名"青春浮雕",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始渔猎图",再现远古代体育运动的原始初态,一轮红日高挂天空,下有飞禽走兽与游鱼,男子或弯弓射箭,或追逐奔鹿,女子细腰丰臀,似正为收获而翩翩起舞。

第二部分为“老少练功图”,左侧有一少年,正欲举石担,右侧一老者,正练"太极拳",展现"白鹤亮翅"之势。

第三部分为"少女练功图",有两位现代少女,一位亭亭玉立,双手握剑于臂后,一位仰坐,双臂后撑,昂首挺胸,正做自由体操,形态十分优美。

整座浮雕充满青春活力,游人见之,精神陡增。

此浮雕在园中起分隔作用,将其前后有关景观分隔开来,避免游人一览无遗。

欣赏毕入口处的石崖浮雕,转身入园,但见芳草如茵。

在150平方米的草坪东边,有一组白色羊雕。

走近观看,见一只公羊、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羔亲昵相依。

羊雕高2.5米,宽3米。

三只白羊,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公羊昂昂竖角,目光警惕地注视着林间小径,母羊及小羊,温驯地依在其身边,似在寻求保护。

这组"三羊开泰"雕塑,温馨可人。

在羊雕北边有一座六角亭,上有张绪武题写的匾额"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教授"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学教授邢?生为其母九十寿辰而捐建的。

羊群雕塑表现了公羊、母羊对小羊羔的呵护、慈爱;而此亭则表达了游子对慈母的一片孝心,可谓相得益彰,发人深思。

向前走去,在河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物,这就是文峰公园中的主体建筑长春楼(又名茗憩楼)。

此楼临水而建,韵味甚浓,造型独特,别有情趣。

大坡度、尖钻式、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屋面,简洁而新奇。

整座楼中有亭、院、廊,保留了中国园林传统的特色。

此楼在设计方面别具匠心,如楼底面低于水平面1.5米,涉水感强;外廊到长廓之间,有水相隔,采用五块古典规则式的丁步石作过渡,使游人如在水中走过;楼内水泥磨石子地饰以甲骨文图案,长春楼内外无一处景致相雷同,移步转景,俯仰皆令人赏心悦目。

尤其是在楼前有宽阔的水面,若在楼上玲珑而雅洁的茶座中品茶、观景,乃一大乐事。

园内遍值花木,有牡丹园、杜鹃园、樱花园、桂花园、梅园、月季园等,四季有花。

在东南南角有一座掩映于一片竹丛之中的"映竹精舍",内设有棋室及蓝印花布艺术展览馆。

牡丹园内数百株牡丹,春日花开,雍容华丽,秀韵多姿。

由牡丹园向南至梅园,须经一条小河,河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鹅卵石"丁步"作桥,河中塑有白色群鹅,或展翅欲飞,或仰天长鸣,姿态生动。

在河边还塑造一位綄纱女,神态优美,仿佛在迎接前来的游人。

梅园占地9亩,有300多棵梅花,开花时节,艳如彩霞。

梅园四周树林葱茏,种有广玉兰、雪松、水杉、香檀、石楠、合欢、紫薇、绣球,环境幽雅。

常有新郎新娘特来此佳境摄影留念。

在文峰公园西边,沿河的建筑有"中日友谊石碑"。

碑上刻"中日友好"四字。

1986年10月日本丰桥庆祝建市80周年时,与南通市建立友好城市,立此碑以资纪念。

园内西南角濠河边的"中日友谊阁",建于1989年8月,部分资金由日本丰桥契狮子俱乐部捐赠。

阁楼高14.5米,共3层,它具有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北边的文峰塔遥相呼应。

在园内水池边还有一"双吉亭",为1995年5月名古屋银行日中友好协会所赠建。

两座四方亭相连,别具一格。

旁竖一快2米多高的巨石,上镌刻"双吉亭"三字,由南通书法家仲贞子所书。

亭中柱上有楹联两副,一为"文峰园兼容两国旖旎景,濠河水浇灌千秋友谊花",另一为"湖映新亭晴后月,楼伴古塔大同风"。

园的最南端有中心岛,南北两面临水,岛上香樟丛树使人流连忘返,即使炎炎夏日,游人至此仍有凉爽之感。

一座三孔石桥,将园中东西两边的景物相连,使园中景色浑然一体。

文峰公园内还设有南通地区规模最大的动物园,华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棕熊等30余种珍奇禽兽,令游人大开眼界。

在文峰园的西边另有一门,亦濒濠河,有精美的石拱桥架于河上,与外面的公路相通。

文峰公园受人喜爱,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半村半廓"的濠河东南风景区,而且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三

无锡惠山古镇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xx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始建于北宋金莲桥、唐听松石床在古镇中重要位子。唐皮日休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银杏,400余年古玉兰,古香樟,根深叶茂。始建于明代的寄畅园、愚公谷旧貌依旧。

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有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惠山寺、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四

无锡惠山古镇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__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始建于北宋金莲桥、唐听松石床在古镇中重要位子。唐皮日休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银杏,400余年古玉兰,古香樟,根深叶茂。始建于明代的寄畅园、愚公谷旧貌依旧。

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有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惠山寺、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五

游客朋友们,欢迎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滨,作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奘受马迹人氏杭恽之约来到马山,看到秦履峰之东峰与印度的灵鹫山颇为相似,于是赐名为“小灵山”,自后,杭恽将军修建了“小灵山刹”,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因而这里也就成为慈恩宗的发祥地之一。北宋祥符年间,改为“祥符禅院”,徽宗宣和四年升为寺。1992年在小灵山上建灵山大佛,20xx年建造九龙灌浴、阿育王柱等,成就了今天令人称道的灵山胜境。灵山也于20xx年被特批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是从灵山大照壁开始,沿中轴线拾级而上,依次经过五明桥,佛足坛,五智门,走过菩提大道,经过大型动态音乐景观九龙灌浴,绕过降魔铜雕、阿育王柱,会看到天下第一掌和百子戏弥勒,走过大觉桥,瞻拜过千年古刹祥符寺后,就来到杏坛广场,这里也是观瞻大佛的绝佳处。

各位游客,现在在我们前方的被誉为“华夏第一壁”题名是已故的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湖光万顷净琉璃。

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叫五明桥,从左开始分别为声明、因明、内明、医方明、和工巧明,现在我们走上内明桥,内明是由内而修,明悟内心的学问。

经过佛足坛,五智门,走过菩提大道,现在来到的是九龙灌浴。这是佛祖四道成像中的出生。佛祖释迦牟尼在农历四月初八诞生,因此我国佛教界为了纪念佛祖诞辰把这一天定为浴佛节。佛祖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步步生莲。

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顶端六瓣莲花缓缓绽开,这尊高7.2米,重12吨的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我们可以看到整座群雕高27.5米,分为四部分,从下往上看,依次为四大天王背靠须弥山,倒扣莲花,狮子鼓和七宝莲花。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的过程。我们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对不对?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静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最终佛祖把它们一一降服,得道成佛。佛祖右手的手势,称为降魔印。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根石柱称为阿育王柱,阿育王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法轮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

经过天下第一掌和百子戏弥勒,看到的这座寺庙就是祥符禅寺。分布着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杏坛广场,这里也是观瞻大佛的绝佳处。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为释迦牟尼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在佛教中称“旃檀佛像”。传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用旃檀木按照佛祖的形象雕成这样的像,后来仿制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给予快乐;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均为祝福之相,以满足百姓“祛病消灾,保佑众生”的普遍心理需求。

用材方面,灵山大佛采用锡青铜材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古典艺术的精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的古朴典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艺术上享有崇高地位,这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再者,青铜时代正是佛祖诞生、佛教形成的时代,代表着佛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的建造采用了高新技术,设有烟警和温警两套报警系统,可以自动喷淋降温和防火,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是由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外的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设计的。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并且大佛头上安装的避雷针是内置式球形避雷针。

另外,灵山大佛的建造,在我国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五方五佛的格局,分别是东方的无锡灵山大佛,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灵山大佛的建造,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好了,朋友们,灵山大佛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登上云梯,抱抱佛脚,俗话说“摸佛手,添福寿;抱佛脚,保平安”,愿灵山大佛保佑您一生平安。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0__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虎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20__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七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尚湖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姜太公首钓处——尚湖

尚湖位于常熟古城西郊,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因商末姜太公为寻访仲雍来常,在此垂钓而得名。尚湖风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00公顷,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之优居苏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誉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区宽广的湖面,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环湖绿树成林,拂水长堤横卧湖中,荷香洲、鸣禽洲、桃花岛等七个洲岛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通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荷香洲、钓鱼渚、山水文化园、环湖观光线和拂水堤景观带。姜尚养身休闲文化、牡丹自然和谐文化、钱谦益柳如是诗意文化、3320_年的常熟城镇民生文化成为观景寄情的几大看点。曲廊、外湖码头曲廊以晚清古建为主调,古朴淡雅,曲廊外看远山之青黛,湖光之潋滟,内观荷叶之田田,内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枫叶倚栏,香樟葱绿,荷香阵阵,沁人心脾。

游船码头处、平台、过道、花池、高低错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饰的游船,“公望号”、“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观曲廊游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观的亮点,与对面拂水堤,遥相呼应的夜景更是壮观。乘游船观湖光山色绝佳,尚湖美美在其变幻无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异,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静谧让人称奇,是水还是冰,三五成群的野鸭嬉水弄出的波纹,解开了这个疑惑,原来春天伴着啁啾的鸟鸣来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么斯文,金波闪烁,碧水盈盈,绿树环抱,郁郁葱葱,映日荷花别样红,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得到张扬。乘上马达轰鸣的摩托艇劈波斩浪,劲风袭面,山岳驰骋,浪击飞舟。

不品秋水不算识尚湖,淡蓝的湖水起着涟漪,薄薄的迷雾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纱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随着摇曳的芦花,让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诗人孙应时诗云“晨晖的野树,晚思渺烟波”,清代诗人陈祖茂写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烟”,道出了意境。水上森林尚湖有近二十万平方米湿地,水上森林遍布池杉,芦苇、莆草、荷花给景区的生态提供了无限生机。岸边水杉、柳树、玉兰、香樟、枫树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绝迹多年的鸟禽纷纷回归,据专家测定,目前湖中鸟禽已达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有中华秋沙鸭、白鹳、黑鹳,有二类保护的天鹅、鸳鸯等,更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白鹭盘旋于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见到“鹰击长空、鸟翔浅底”,“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美景。湖桥串月湖桥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桥,名湖桥,桥有三拱门。此桥构造特殊,系由两桥合成,湖底亦同样倒建一桥。桥洞适成正园形,月圆时候,桥身方向和月亮运行轨道相垂直,当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桥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别有奇观。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八

欢迎诸位来江苏灵山参观游览。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第一峰。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其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为一体,奇峰峻俏、花卉无垠的自然风景区。灵山自然风景区位于京西门头沟的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奇顶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峰,北京的屋脊。北接河北的.涿鹿县;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奇峰峻峭、花卉无限的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天然景观独特,夏季气候变幻莫测,山间云雾缭绕,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灵山无霜期短,四季气候变化与京城出现极大的变异,呈现春秋短、冬夏长的独特气候,日温与京城的差值是10—12摄氏度。

灵山的植被也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变化。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他是新疆细毛羊、伊梨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

苏州西山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人文自然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休闲娱乐观光”为特色,以发展度假、旅游、酒店、生态观光休闲、康复、水上和山地运动等为主要内容,逐步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设施、环境、服务最为完善的度假休闲胜地、人居天堂、健康乐园。

如今,苏州西山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这颗“太湖明珠”愈发显得熠熠生辉。登巅俯视太湖,沐日浴月,烟雾无际,美不胜收。西山因太湖而妩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丰富多彩。这里山峦起伏,奇石嶙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带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胜。

全镇陆地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域),其中约75%为低山、丘陵及冲积坡地,约20%为20世纪50~70年代围湖而成的平原区,其余为湖滨湿地及滩涂。岛上主要河道有郑泾港、植里港、慈里港、消夏港、镇夏港、后堡港、庆丰港、中心港、元山港、蒋东港、前湾港等。其中郑泾港位于甪里古村,始建于唐代,古名芳塘,因由甪里名门望族郑家所筑而得名,长1.5公里,黄石驳岸,现存永宁、孤星2桥始建于明代。郑泾港在明清时曾是浙江、江苏两省的界河,其西属浙江省管辖。西山岛东北部有面积500亩的天王荡水库。

太湖七十二峰中,四十一峰在西山,主要山体大多由石英砂岩、粉砂岩构成,东南部石公山、林屋山、元山等少数山丘湖岛由石灰岩组成,经长期流水溶蚀,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山峰有缥缈峰(336)、笠帽顶(292)、凉帽顶(269)、竹坞岭(255)、西湖山(213)、东湖山(170)、石屋顶(144)、慈里顶(191)、团子岭(202)、貌虎顶(147)、扇子山(133)、大庭山(63)、碧螺峰(即徐宅山62)、林屋山(57)、石公山(50)等。较大的山坞有水月坞、涵村坞、资庆坞、尖池坞、屠坞、天王坞、绮里坞、西蔡坞、东蔡坞、葛家坞、罗汉坞、包山坞、毛公坞、樟坞、旸坞等20多个。

由于西山位置偏南,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西山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小,冬季气温也明显高于临近乡镇,有利于亚热带常绿果树生长。西山地形复杂,山丘众多,在高度和坡向不同的地方,小气候有着较大差异。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九

灵山景区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拥有88米神州之最灵山大佛,已成为华东旅游的新热点、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小灵山的千年古刹不仅恢复重光,且建成了高达88米的中国第一大佛,迎来了千余年前所未有之盛,成就了今天令世人称道的“灵山胜境”。灵山景区包括著名的灵山大佛、祥符禅寺、小灵山、灵山文化园等景点。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堪称江南福地,人间净土。灵山景区不仅是佛教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博览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的大观园。

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是一座古铜色的铜制莲花台。这莲花台上的莲花含苞未放,下面的一座狮子鼓和四大天王支撑起莲花,底部还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位形态各异的仙女模样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六片巨大的莲花瓣随着音乐徐徐绽开,一尊金身太子的佛像便从莲花中冉冉升起。这时,周围的九条龙就会一齐喷射出30多米高的弧形水柱,这水柱直冲天际,在空中轰然交汇,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四周鼓乐齐鸣,喷泉百媚千姿。喷泉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不断地变幻着,一股股水柱忽高忽低,忽扬忽抑,忽起忽落。这些清水把太子佛像冲洗得闪闪发亮。之后,太子佛像旋转一周。太子佛像沐浴的水将变成圣水,从4尊16个凤口中喷撒而出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也慢慢合拢。

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境新建景观。它以华藏塔风格为主,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与传统佛教建筑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建筑精华,多维立体地展现了佛教的神圣庄严和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如法如律,庄严神圣,雄伟壮观。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大佛特点。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首先,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c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流动,阻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南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炎热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郁,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此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各位游客:讲到这儿,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蟠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南京市情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还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绿化闻名全国,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1986年就已对外开放,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目前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构成立体化的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近年来,南京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已建成通车。过江隧道正在建设中,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于20xx年完成。沪宁、宁连、宁马、宁杭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对内经六纬九,快速“井字形”的交通主干框架形成,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及6个省级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

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79元,增长10.9%,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多元,比上年增长16.9%。20xx年南京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7。

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科教实力雄厚,有各类高校48所,科研院所523家,各类人才70多万人,20xx年末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5人和31人。南京力争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深入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奔小康。把南京建设成为科教发达、充满经济活力的中心城市;生态优良、最佳人居环境的滨江城市;国际知名、富有文化特色的博爱之都。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一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二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三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xx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过双桥〕各位游客,大家看,我们对面的一角,有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色,是我们周庄建筑内涵最丰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还是赤日炎炎,喜欢画画的人都会在这里铺开画板,描绘着对岸的一景一物。我国的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都把周庄作为最佳的外景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聊斋志异》、《杨乃武与小白菜》、《济公游记》、《江南巨富沈万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著名导演张艺谋说:“在周庄拍片子,很令人满意。”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古宅的建筑和幽深的水巷组成的文化氛围,这不是一时一日能制作出来的。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出张厅,边走边讲〕各位游客,自从周庄的旅游事业发展以后,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别是旅游工艺品店,在这些商店里,有刺绣、雕刻、编织、字画、旅游食品等,繁荣了周庄的旅游市场,大家等会儿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这后边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请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可是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国民党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著名的南社诗人,曾经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著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中国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周庄人民为了纪念她,将这座古宅改称三毛茶楼。茶楼中除了陈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迹、书信外,还陈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游访周庄的照片。

〔边走边导游〕前面就是迷楼了。大家看,这儿有一座古桥,它叫“贞丰桥”。“贞丰桥”这个名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为周庄的原名而起的。桥边的那座小楼就是有名的“迷楼”。迷楼以前是一家小酒楼,叫“德记”酒楼。它怎么会出名呢?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些进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南社》。那时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等人都喜欢在这酒楼里喝酒吟诗,他们还以酒楼为题,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后这些诗篇被编成了《迷楼集》,随即迷楼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那“迷楼”为什么被称为“迷楼”呢?原来南社成员们在酒楼上饮酒作诗,他们觉得小酒楼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围的环境也很迷人。因此,他们就风趣地把酒楼称为“迷楼”。他们把酒楼叫作“迷楼”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转移反动派的视线。

好,我们就到迷楼里面去看看。迷楼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楼内陈列着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著作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迷楼集》中的诗句。二楼的东侧,是一组人物蜡像,展现的正是“小楼暂饮夜传杯”的情景,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迷楼向游客开放以后,接待了许多南社成员的后裔,他们热情地向迷楼提供图片资料和实物,还积极参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楼,引起国内外诸多人士的注目。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澄虚道院,又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宏大。嘉靖年间,当地人玉壁捐资增建了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缘募捐建玉皇阁。五年后,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蒋南记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楼阁面临普庆桥,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气宇轩昂,占地1500平方米,成为吴中著名的道院之一。澄虚道院不但保存着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乡风光,也使道院的游人香客流连忘返。

各位游客,我的导游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时间,各位可以在古镇里随便走走看看。在这临别之际,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还请您把周庄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庄旅游愉快,吉祥如意!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四

宋朝诗人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当年诗人的赞美成了今天虎丘的广告词。

到虎丘,过去有两条路,一条是我们今天走的汽车路,过去趁乘马车可抵;另一条是水路,从阊门下船,经过唐朝刺史白居易开挖的白堤七里山塘,在虎丘“海涌流辉”水码头前靠岸。

一般的寺庙都藏在深山,而虎丘却是山在寺中。有一句打油诗就形象地点出了虎丘寺寺包山的特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虎丘山门“海涌潮辉”。这四个字点出了虎丘的来历。虎丘原名海涌山,远古时这儿是一片枉洋,几个绿色的岛屿在潮涨潮落时隐时陷,当时称为海涌山的虎丘最矮小,却美丽,如浩淼碧波中闪烁的明珠流辉至今。“海涌流辉”水墙门是照壁的一种,苏州拙政园旧大门前至今仍保存有巍峨古朴的水墙门,体现了水乡人家的门面和脸面。

我们知道,吴王阖闾在苏州建阖闾大城是在公元前514前。那时的中国正是春秋时期,各小国之间战事不断。正当我国大部份地区还处在青铜器时代,吴国因为铸铁、铸剑而出名,出现了欧治子、干将、莫邪等著名铁匠。公元前496年,吴国对越国宣战,吴王阖闾受伤死于返程途中。为了修建吴王阖闾墓,吴国动用了十万民工,并随葬三千把宝剑于墓中。为了保守吴王墓的秘密,盛传吴王下葬三日之后,有一白虎蹲于海涌山上,世说为吴王霸气凝聚而成。从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的称谓,至今已两千五百年。

到了公元961年,虎丘顶上建了七层八面砖塔一座。如今虎丘塔身已经严重倾斜,偏离中心2。34米,虎丘斜塔日益著名,并且因为它和吴王墓扑朔迷离的关系令科学家和游客控密兴致倍增。照理说,吴王墓建于公元前496年,虎丘塔建于公元961年,前后相差一千五百年,本不该有什么瓜葛。但如今山上山下两个古迹却休戚相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到了虎丘山上之后我再作出详细介绍。

[二山门]。

虎丘古迹众多,除了虎丘塔之外,就要数眼前的二山门即断梁殿了。断梁殿建于公元1338年。它的主梁是由两根木料拼接而成,在两端设计了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出的大梁,解决了受力的问题。民间传说是元朝一位皇帝故意出难题,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只能用专门配备的材料建造,不许使用铁钉。但苏州工匠们没有被难倒,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匠师赛鲁班的精心建成了独具一格的殿门。门两侧对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描述了虎丘历史上的盛况,房屋鳞次栉比,画船来来往往,话语声、卖花的叫声组成了一幅繁华的市井图。

断梁殿上朝南匾额为曾寿于1877年书补的“大吴胜壤”。朝北挂着由现代学者梁漱溟书横匾“含真藏古”。这四个字出自顾恺之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虎丘序略》。讲到虎丘,每个苏州人都可以说出许多有关的民间传说,只要去掉这些传说的神奇色彩,就可以看到苏州的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原貌,因此,这个“古”字“真”字向我们揭示了虎丘的真实价值。

说到这儿,稍稍讲点题外话。虎丘是苏州著名名胜古迹,在虎丘理应保存有许多原汁原味建筑。实际上,除了虎丘塔外,就是这座维修过多次的断梁殿沿可称原物,其余建筑均不到百年。这是为什么呢?按照传统的中国人理念,世间万物“五行”,即水、金、木、火、土构成,因而中国建筑也基于“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将砖木结构作为中国建筑的唯一形式,将石材拒之门外。加上中国人”视建筑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这两点决定了中国建筑容易被毁,不易保存。因而,我们只能说,该建筑始建于什么年代,而不能说就是那个年代。

[憨憨泉]。

这是一口古井,叫憨憨泉。憨憨是梁代一和尚名字。相传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儿,到虎丘寺当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有一次在这里因满地青苔滑了一跤。他想既有青苔一定潮湿,或许就有泉眼,便用扁担在地上挖,终于找到了泉眼,并用泉水治好了眼疾。从此取名憨憨泉。千百年来,憨憨泉水沏虎丘白云茶一直是虎丘寺僧侍奉贵宾的佳品。

[试剑石]。

这块中间裂开的巨石叫试剑石。相传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为了争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相门外开炉生火,治炼三月,始终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莫邪奋勇纵身火中,炉中金铁销熔,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

也有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寻觅吴王随葬的三千把宝剑,得到一剑后,随手向一块巨石砍去,巨石当即裂成两半。

事实上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劈开巨石。试剑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出的凝灰岩久经风化后沿着裂隙形成的大缝,酷似剑劈。但人们仍然热衷于用剑劈开的传说,吴王也乐得人们这样说。因为,在战事频频的春秋战国年代,吴国有如此锋利之宝剑,无疑是吴国强大的见证,慑于吴国的坚兵利器,小国不战自降。所以,这块试剑石说不定就是当年政治骗局的见证。

在试剑石旁刻有元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枕石]。

这是一块巨大的蜒蝣石,因形如枕,故名。

关于枕石,有说因为晋代高僧生公常在此阅读经书,倦了便枕石而眠,故得名。也有说明秀才唐伯虎在此休憩,并各祝枝山调侃,由枕石而眠想到夫妇共眠,再联想到生儿育女的游戏。因为和唐伯虎有关,因而又有人把三笑姻缘各枕石联系起来,称二笑是唐伯虎在枕石上等秋香来时,见秋香来了,急急忙忙佯装看书,把书拿颠倒了,引出了秋香的第二笑。

[千人石]。

面前这块暗紫色的盘陀大石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远处的篆亥为“千人座”。因石平坦如砥,广二亩,可容千人,故名之。相传公元前496年吴王墓建成后,赐鸠酒于此,设鹤舞助兴,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饮酒,鸠毒发作,惨死在这块巨石上。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虽然生公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据史书记载:“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于是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这就是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由来。旁边白莲池中的石上刻着“顽石”二字,指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二仙亭]。

二仙亭是一座完全用石头雕琢的亭子。相传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二仙在此下棋,一樵夫挑着一担柴路过,见状便停下观棋,将扁担往地上一插,一盘棋还未看完,回到村里,已无人认识他,因为已隔了好几代。这是“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的缘故。陈抟老祖以睡功著称。一觉醒来遇见樵夫,樵夫和他说的话他不信,并把樵夫当作梦中人,这就是对联中的上联:“梦中说梦原非梦”。下联就有点玄乎,叫做:“元里求元便是元”。讲的是道的道理。元就是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从道出发,研究道的理论,便得道。另一幅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讲的是吕洞宾的行踪。

虎丘剑池四个大字通常是游客最爱拍照的地方。一则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二则很标志性。这四个大字相传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岁月久远,虎丘二字的石刻湮没。到明万历年间,公元1620xx年,石刻名家章仲玉补刻,新旧二方石刻似一气呵成,难辩真伪,因此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但是,“假虎丘真剑池”的真实含义还不在此,请大家跟我进“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这道墙是人工砌成。由于这堵墙的阻隔,把平坦如砥的千人石与绝崖石劈成两个世界。一走入圆洞门,“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氛决然不同,清池,如一把宝剑。因为吴王阖闾墓中藏剑三千,故名剑池。崖左壁“剑池”二字为元周伯琦所书。但民间相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传说虎丘寺僧人以两只鹅易王羲之“剑池”二字,王羲之书就后,到手的两只鹅化作龙虎回到虎丘山头。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

关于剑池的成因,据《吴地记》载,因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以剑池名。据《元和郡县志》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所凿之处遂成深涧。”看来,剑池是因为埋剑、寻剑而形成的。不过宋王禹却认为“池实自然,剑何亡传”。

到了公元1520xx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1955年人民的政府清理剑池时确时找到了一条长约10米的石胡同,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横三竖四块青石琢成的长方形石板,显然均为人工所为。根据墓门的形制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制。因此推测可能为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在塔底下,且规模宏大,一旦开挖必影响塔,因而作罢,未打开墓门,留下千古之谜。现在的情况是虎丘后山为土堆砌,前山为巨石,因而推测后山为人工所堆。如果是这样,就和虎丘塔倾斜有关。因为地基不牢,重6000吨的塔便倾向土堆的一边。所以,我们不妨认为,是吴王墓的建造引起了虎丘塔的倾斜,而虎丘塔的倾斜又保护了底下的吴王墓,使之不能开挖,成了一只真正保护吴王墓的白虎。就就是塔与墓两个重要古迹之间的关系。

[五贤堂背后塔院]。

虎丘斜塔在这个位置看得最真切,因为一道粉墙正好成为斜塔的比照。虎丘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丘塔高47.7米,比意大利比萨斜塔矮6米;塔尖偏离中心2.34米,是比萨塔的一半;虎丘塔建于961年,比比萨塔早完工390年。请大家注意右侧塔身呈弧型曲线。因此,由此推测,和意大利比萨塔一样,虎丘塔在建塔时就开始倾斜。最后一层塔似乎偏向左边,这是因为1638年遭雷击失火烧毁,重建时为改变重心、纠正倾斜的结果。

我们知道,与虎丘塔同期的杭州雷峰塔在三十年代倒塌。到五十年代,虎丘塔岌岌可危,不仅倾斜严重,而且周身裂缝遍布,最宽处达80厘米。1956年采用铁箍喷浆法,如箍桶一般,每层塔内用钢筋箍起来,地基灌浇水泥,有效地消除了裂缝。关于56年修塔,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当年开会讨论修塔方案时,有一老工人坐在墙角微微地笑,主持会议的人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请他发言。老工人再三推辞后,终于提出了箍桶匠修桶的原理和方案,引起全场哄堂大笑。此事便搁浅。不久,来了一位苏联专家。看完虎丘塔下山路上,陪同人员讲了上面这段故事,苏联专家十分感兴趣,重又上山,于是外国专家发的话,便开始具体制定修塔方案。

1981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加固地基。在塔基下人工打44个孔,灌钢筋水泥,在44个桩下做水泥壳体,地下防水,更换部分砖体,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修塔时,在宝塔内发现了越窑青瓷花碗、装有经箱的石函等珍贵文物,发现了当年修塔时的工具,理更重要的是根据文物中的文字记载,证实了虎丘塔的建造年代是从959年到961年。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仓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我还要添一句:到虎丘,不可不留影虎丘塔。

[塔院]。

虎丘塔是一座完全用砖砌起来的仿木结构塔。外墙和内墙的柱子是念木圆柱,屋檐也是仿木斗拱,飞檐起翘。一座砖塔为什么能矗立一千余年而不倒呢?1956年修塔时,在塔内发现了许多竹针。专家分析,这些竹针用来插在砖缝中,然后用细麻线缠绕,再涂以浆料,使整个墙体连成一体,增加其牢度。大家可以绕塔转一圈,由于倾斜,塔门高度的差别显而易见的。虎丘塔的水平差距为48厘米。

[万景山庄]。

万景山庄在虎丘东侧,建在沿山坡堆起的黄石假山上。经二十年风风雨雨,黄石假山已与虎丘山体连为一体,陡生许多野趣,令人疑为山之余脉。数百盆精品盆景高低错落在山坡目,站在高处一目了然,极富气势。所有盆景都与转墙外虎丘塔遥相呼应,两者似乎在历史与文化中可以找到互补与契合。

苏派盆景是我国盆景的重要流派。苏派盆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发展。苏派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传统的树桩盆景讲究六台、三托、一顶。即左右两个枝条,加上后面一个枝条,由下而上,形成三个层次,最后在顶上再形成一片,所有的叶片均呈馒头状。这类盆景以扎为主,以剪为辅,工整、华贵,我们不妨叫它“学院派”。近年来,苏派盆景一反传统,注重创新,以剪为主,以扎为辅,注重盆景的天然情趣,保持其自然状态,并用中国画的原理,调理主干与支干的对比、变化,引发人们审视的美的联想。

万景山庄为我国最大的盆景园之一。集中了苏州的大部分盆景精品。其中雀梅王“虎踞龙盘”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高1.8米,冠幅高2.5米,是为数不多的特大型桩景。从南向下面看,主干横斜,形若猛虎蹲伏;从北向反面观之,主枝自然弯曲,如蛟龙腾起。上海画家王西野先生据此为雀梅王题名为“虎距龙盘”。一个好的名字真乃点睛之笔。

盆景精品不可多得,不可再生,因为它有生命。为了一个精品,往往倾注了园艺专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欣赏盆景时,不仅要从外形上看,更须了解整棵树的布局,园艺专家的意图、工夫,以及他要表达的内容,盆景园就大有可看,而不会匆匆走过。

江苏导游词全国导游考试篇十五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五十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1997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xx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xx0竿。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观秆类中,又有形与色的分别。像龟甲竹、方竹、螺节竹;佛肚竹、罗汉竹、辣韭矢竹、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而紫竹、黄皮刚竹、黄槽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金镶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黄皮乌哺鸡竹、花秆哺鸡竹、斑竹、茶秆竹、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观叶类中,有宽叶形的箬竹、狭长叶形的大明竹、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红竹、唐竹、鹅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种,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斑竹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部满了斑点。人们把它叫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观赏竹。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的。

碧玉间黄金黄金间碧玉是园内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丽,叶片披针形,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竹西佳处(竹径)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佳处”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显然是在提示人们:此处竹景最佳。仔细琢磨回味,你会恍然大悟,其实,真正的竹西佳处,都在这条竹林小径上呢。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不过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满园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这时,你若是来游园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甜蜜的幽香。微风拂过的时候,细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纷纷扬扬,落满你的发稍和衣襟。你现在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密切相连。黄至筠在园中植桂花、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辈才华出众,仕途通达。楼下有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冠盖豪门盐商第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说;“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福’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门庭旋马集名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