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实用13篇)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44:04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0 05:44:04     小编:琴心月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一

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战争与和平》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才看了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

翻开第一页是前言,光是前言就让我有很大的启发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通向成功的要决,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自己广泛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将来为建设祖国,改造世界尽一份力”。

这本书让我了解战争的可怕,让我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安德烈公爵在得到会战的命令时他就明白了,战争是极其残酷的,父亲突然去世加上法军入侵并占领了俄国半壁江山,这些不幸对他打击太大了。

“和平”让人们多么向往的字眼啊!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二

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战争与和平》,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以儿女情长衬托出法俄战争,生动地描述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社会领域,十分值得回味,我怀着崇敬的心境,拜读了这部著作。

小说描述的是:俄罗斯的罗斯泰尔伯爵的女儿娜塔沙美若天仙,在一次舞会上和一位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相爱。可是,不久后法俄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最终负伤身亡。娜塔沙悲痛欲绝,在别人的劝说下无奈改嫁。此时,在俄国人民的打击下,法军溃败。俄国有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本书充分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我感触异常深刻:主人公安德烈忠心报国,最终为国捐躯,他的爱国情怀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安德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放弃了自我的幸福,终身长眠于九泉之下,守护着自我的祖国。娜塔沙天真善良,十分纯洁。彼埃尔善良真诚,凭着继承的遗产成了上流社会的瞩目人物,可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坚强作斗争……这本书真是把那时候的俄国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我衷心祝愿人世间不在发生战争,和谐永在!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三

《战争与和平》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也都在不断变化。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四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一样。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所以他进取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以往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我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我“应当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感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五

如果说年少轻狂,那么那时的疯狂,便成了这一辈子能笑着说出来的回忆。如果没有十全十美,那么留下的遗憾,也许就多了几分神秘的假象。几十年后,岁月换掉了容颜,也泯灭不了那一段美好又不完满的青春年少。

龙应台等人著的这本《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多收录了曾经刊登在报上的回忆散文,有几篇同是叙述在中国台湾的生活往事,也有在其他地方的。似乎读书的人,懂得如何把一天用文字保存,以免记忆太多掉了些许。

看完这本诉说回忆的书,有点后悔去读这样伤感的故事。明明青春尚好,明明风华正茂,却担忧着将来会出现的种种。

偶或无法自拔,心想着,宁可看一些都市言情,或热恋或分手,或苦苦追寻前任无果,或参加梦中情人的婚礼最后自己却草草了事。也再不想看那些回忆,关乎生与死,关乎爱与时间,关乎疾病与生命。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尚青春时看这些写年老者的无奈与伤感,写韶华飞逝、色衰爱弛,看临终者再无最后的力气吐出对生的渴望,看老人痴呆不再认得曾经最疼爱的人的心酸,仿佛自己已是暮年之人,将自己处于那样无尽绝望的环境,想象着一件件事在自己身上同样上演,问自己能否熬过那些需要耗尽眼泪的时刻,不禁心里一颤。

于是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还未到来的情节。也许每个人迟早会面对分别,也一定是要等到黄昏时,已经历了世间沧桑,看淡所有冷暖,看尽远近,看穿生死,到那时,所有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即使回忆,也不会想现今这般地怨恨时不我待。

有许多故事,读起来升降沉浮。有时竟会羡慕那些起起落落,会以为这样的生活来得深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场惊天动地,无论是经历灾难还是爱情。如说心跳加速,一定会有,但多半是平淡无奇的每一天。这辈子若说有80岁,便有约三万天,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起伏。再说,有升就有落,到头来发现,简单与本初,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也许我该换一个着眼点来看这本书。有一个章节的小标题是“趁现在,此生未老”。现在,就是最美好的状态。一切都有希望,现在,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六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年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至高无上的智慧和真理,正如我们想要汲取的最洁净的甘露,我能用不洁净的器皿盛这种甘露,而评论它是否洁净吗?只有把内心洗净,我才可能使所汲取的甘露保持一定程度的洁净。”

而当皮埃尔成为俘虏,过上了最为艰难困苦的生活之时,我却像皮埃尔一样感到这个世间一切都充满阳光与幸福,我的心也随着埃尔的`灵魂在这苦难之中的改变而变得洁净和充满感动。我几乎带着一种嫉妒的心态羡慕地望着皮埃尔自身所发生的改变,看着他受到启示找到真谛并且最终获得超脱。就像娜塔莎所说的“他像刚从浴室里走出来一样”,他心中最终获得的那份洁净与信仰,是这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读完战争与和平,我深深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尽量不让战争再次来袭。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七

古人以举秀为荣,穷苦人民以读书为唯一出路,富家子弟也是从小学习阅读各类书籍,阅读从古至今就不曾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即使在这个信息发展的高速时代,我们也不曾离开过阅读。

今天,我想与大家说一说《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创作于1863年——1869年。

战争与和平这两个词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即使是在这个和平年代,在世界上仍然有着人们被战争的笑颜笼罩着,他们渴望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承受着国与国之间利益战争带来的痛苦,这本书体现了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战争与和平》虽然描写的不是农民生活,但是在描写战争与主人公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惨”人物,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

这一切都体现了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故事发生在贵族阶层,但很明显,受到迫害的绝不只是小说里的贵族,受到战争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万的劳动人民。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应该了解战争,明白其中的痛苦才能更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八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至18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九

我常泛舟在浩瀚的书的海洋里,领略到了书的无穷魅力。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富有自己的思考、感情。他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部名著,共分上下两册,主要记叙了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之间为争国土、输赢的持久战争。在这部书中,托尔斯泰是有爱有恨的,他并不单单表示自己对哪一路人马的支持,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记叙并议论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也适时地做了一些批评,称赞,或只是一些简单的个人感受,但这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振奋的感觉是极其巨大的。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的转化过程,更添加了那个时代中人物的观念,拿破伦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到之处无不受人们的热烈欢迎和爱戴,但与之相同的是,亚历山大也受到了他的国民的支持,这些足以证明,一个时代的成功或是灭亡,取决于这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的影响力。

记得托尔斯泰这样说过:“认为苹果之所以落下是因为细胞组织衰退分解的植物学家和那个认为苹果落下是因为他想吃而祈祷结果的树下小孩一样都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段极富寓意的话,如果将它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它:说拿破伦去莫斯科是他愿意去,他的毁灭是因为亚历山大希望他毁灭,这二者同样无法判定谁对谁错。

其实,这历史上的每一个有名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的魅力而让人们记住的.,而是由于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件或几件让世人为之振奋或震撼的事件,所以人们才记住他们的。从历史角度来看,他们都是不能自已的,因为他们的所有行为都与历史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早就注定的了,他们的自以为是通过世人允许而表现出来的。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给我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敌对或友好的关系,展示了人性,它是本值得赏读的书!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十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第一步。它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前15年俄罗斯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面。

名称的主要信息是,1805年,法俄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罗斯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仍然安静悠闲,社交舞会像往常一样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成为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从前线出发。他希望这场战争能给自己带来荣耀和荣耀。在奥斯特里,他参加了联军与法军的会战并受伤。斯托夫伯爵家,他爱上了那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塔。感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时,安德烈冲到沙场院,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突然意识到死亡是生命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起,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静地走到了尽头。

与安德烈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位英雄彼埃尔是一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轻人。他继承了相当大的遗产,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关注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嫁给了他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彼埃尔意志薄弱但向往梦想的道德生活,在荒淫的贵族中屡屡受挫。在战争中,彼埃尔组织了民团,并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后来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深深打动了他。在俄罗斯人民的打击下,法军崩溃了。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恢复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了贤妻良母。

这个名字再现了当时史诗般壮丽的社会风貌。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十一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梦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当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期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十二

看完了这部百万余字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书中包罗万象,涉及的内容太多,包括历史、宗教、哲学、军事、社会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一时也说不完,所以仅就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历史和生命意义的探讨两个方面来说一下自己看完这部书后的感想。

先说历史,书中主要写了俄国在十九世纪初的那一段历史,与拿破仑的两次战争是主要内容。作者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对历史是由伟人创造这种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作者认为,伟人只是历史的奴隶罢了,真正的历史,是由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创造的。如果把每一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比作微分,那么历史就是对所有这些微分做积分,反映了人们的集体意志和行为。其实从古至今,人类从来都没有真正掌握过历史发展的规律,不然人类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和灾难了。

再说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书中有两位主人公,皮埃尔和安德烈。皮埃尔是俄国第一富豪的私生子,因为富豪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他死后就把所有的财产和爵位传给了皮埃尔。皮埃尔得到了巨额财富,马上就成了待嫁小姐们垂涎的对象,最终皮埃尔被美色和虚荣蒙蔽了双眼,娶了自己内心并不爱的俄国第一美女海伦做妻子。可以想到,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个性不合的俩人越走越远。海伦本就是社交界的宠儿,嫁给皮埃尔后在社交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受欢迎。皮埃尔因为不幸的婚姻感到痛苦,用奢靡放荡的生活来麻痹自己。后来他加入了共济会,企图用宗教来拯救自己的灵魂。他用他的巨额财产开展慈善事业,解放农奴,建立学校,但是这些对他内心的安慰并不多。直到第二次对拿破仑的战争,莫斯科沦陷,皮埃尔被法军俘虏,那段做俘虏的日子使皮埃尔改变很多,因为没有无休止的社交活动,皮埃尔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之前的生活进行反思。他觉得以前自己之所以不幸福,正是因为得到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就在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过剩只会带来不幸。后来拿破仑战争失败,皮埃尔获救,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洗礼,完全换了一个人。对待别人不在像以前那样刻薄,而是充满爱意;对待事情也不像以前那样摸不着头脑,而有了自己的主见。

安德烈生来就是俄国大贵族,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很有能力,是一个有为青年。他在第一次对拿破仑的战争中受了重伤,被俘,大家都以为他殉国了,但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回到了俄国。回国后自己的妻子在生产后死亡,这使得安德烈心灰意冷,对自己的生活没了希望。在一次舞会中,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的重逢,又燃起了他心中的爱情之火,他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对自己之前的生活态度感到可笑。俩人约定以一年为期限,如果心中都还爱恋着对方,就结婚。但是娜塔莎年少无知,受了纨绔子弟阿纳托利的拐骗,断绝了与安德烈的婚约,事后后悔不已。安德烈得知消息后,内心痛苦,在第二次对拿破仑战争中中弹,命在旦夕。莫斯科大火后,娜塔莎一家准备搬迁,接待的伤兵中居然有安德烈公爵,于是娜塔莎带着心中的愧疚,一路照顾安德烈。安德烈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能在死前接受自己心爱女人的照料,感到很欣慰。他并没有表现出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他在中弹的时候,就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爱人。人活着,就应该用心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在死前内心充满了宁静,把死亡看做自己的归宿。安德烈的一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要是真的活明白了,死也就不算什么了。

以上就是看这部书的主要感想。其实看这本书一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书真的很长,越往后看,觉得自己的收获越多,越能体会到那种阅读带来的愉悦,也就是加深自己对世界和内心认知的愉悦,收获的愉悦。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篇十三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战争与和平》,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以儿女情长衬托出法俄战争,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社会领域,非常值得回味,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这部著作。

小说描写的是:俄罗斯的罗斯泰尔伯爵的女儿娜塔沙美若天仙,在一次舞会上和一位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相爱。可是,不久后法俄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最终负伤身亡。娜塔沙悲痛欲绝,在别人的劝说下无奈改嫁。此时,在俄国人民的打击下,法军溃败。俄国有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本书充分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我感触异常深刻:主人公安德烈忠心报国,最终为国捐躯,他的爱国情怀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安德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终身长眠于九泉之下,守护着自己的祖国。娜塔沙天真善良,十分纯洁。彼埃尔善良真诚,凭着继承的遗产成了上流社会的瞩目人物,可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坚强与邪恶作斗争……这本书真是把那时候的俄国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我衷心祝愿人世间不在发生战争,和谐永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