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模板10篇)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53:23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0 21:53:23     小编:GZ才子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一

根据xxx市科技局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特长和xxx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合水县主要苹果乡镇进行现代苹果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包括标准化建园、花果管理、精准化施肥、省力化修剪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汇报如下。

1.服务内容。

根据xxx市科技局的要求,结合xxx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合水县主要苹果乡镇进行现代苹果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包括标准化建园、花果管理、精准化施肥、省力化修剪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服务目标。

通过一年的技术服务,使合水县主要苹果生产乡镇进行标准化建立矮化苹果示范园,部分果农能够掌握现代苹果生产技术,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回报。建立标准化示范园3处,面积达200亩以上。

1.指导合水县店子乡苹果园标准化管理。

今年7月份和9月份,我到合水县店子乡部分果农的`苹果园进行了实地现场指导,指出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果农及时进行了纠正,减少了损失。

2.技术培训。

结合苹果的生产季节,利用果农的农闲时间,及时对部分乡镇的果农进行了果园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讲解了苹果秋冬管理的技术要点,让大部分果农掌握了秋冬苹果园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技术环节,提高了果农的管理果园的技术水平;在合水县吉岘乡培训果农两期,培训人数达231人次;在合水县农广校培训果农50人次;发放苹果园秋冬管理技术材料200份。

3.结合季节,到合水县店子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果园管理工作,并和合作社社员就果园管理技术进行了交流和问卷调查,解答了果农提出的问题。

1.作为xxx省和xxx市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之一,服务地方苹果产业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服务范围广,仅合水县一个地方来说,在时间方面还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2.签订合同仅半年时间,苹果生产的关键季节已经过去,所以有些工作没有在服务期限内,有些服务内容还没有完成。

1.克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服务内容,指导示范园的技术管理工作,从质量上有所提高。

2.建立苹果技术服务对,服务对人员达到10人左右;主要指导1-2个合作社的苹果生产。

3.继续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二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一年了。20xx年8月,我作为一名储备教师踏上讲台,开始了从事基础教育的里程。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同校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我适应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生活,也已融入到了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教师集体的大家庭当中,我越发感觉到当教师的幸福与充实。“专业引领成长、职业感受幸福”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目标。因此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这一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正因为有了师爱,我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为的是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理智地爱。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1、认真备课。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与反思。

2、上好每一节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加强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先关心爱护学生,再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他们分享着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了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小学毕业班,更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帮助家长共同对待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家长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在本学期中,由于自己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很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和肯定。

一年的储备期就要结束了,但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会以这一年储备期学习为契机,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唯有以最充分的准备,最大的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三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我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现状,表彰奖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全面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与人才在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目标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省、扬州市也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对科技与人才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及扬州市对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两次被评为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县市。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37项,认定立项61项,获科技资助1500万元,其中江佳电子、华伦化工、长青农化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攻关计划,诚德集团的“高温高压大口径无缝钢管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无偿资助12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省级15家,国家级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68个,初步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江佳电子等14家企业研发中心取得首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批准成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1家、省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1家;全市申请专利380件,获得授权183件,继续保持苏中第一,并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市考核验收,进入首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行列。人才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注重引进人才,通过组织人才招聘团、参加人才招聘会、举办人才集市等形式,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00多人,年均增长超过20%;注重选拔人才,先后评选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推荐申报扬州市优秀拔尖人才3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名,并有20人被评为省和扬州市专家,居扬州各县市之首;注重储备人才,分别建立了59人的海外青年学人信息库,1800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900人的农用实用人才信息库,并设立1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攻关、成果奖励和人才的引进培养。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人才48000人,其中党政人才3425人,经营管理人才2329人,专业技术人才37098人,乡土人才5148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各类专家50人,中级职称10030人,高级职称1128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

一、二产服务的仅占49.7%,且新兴行业、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复合型、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相对匮乏,并存在人才紧缺与人才闲置并存、人才流失与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并存的现象;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投入还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看清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3、“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越来越迫切。按照省委、扬州市委的部署,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建设,既是题中之义,更是关键之举。在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不断加快人才开发与利用,才能在与国内外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增强竞争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把科技与人才工作作为优先发展之策、率先发展之本、领先发展之基,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当前,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今后3-5年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是: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家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总量突破100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0件;创办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以上,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400人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在扬州名列前茅,进入全省前十强。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一、二类新药、粉末冶金、新型防腐涂料、绿色食品、无公害农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加快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途径,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要从拾遗补缺开始,主动寻找高科技企业,接受其辐射,为之配套,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入手,逐步形成产品群、衍生产业链、发展产业化。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引进、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高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星火、火炬、国家级新产品及“双高一优”等国家、省上争项目。力争在今后3-5年内,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0-80个,实施火炬、星火项目15-20个;培育20-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十一五”期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器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80%以上。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市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从今后的发展趋向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一样,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全面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重点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技术,加速工业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其升档晋级。在今后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技术装备投入占技改投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要着力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和创造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力争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达到100%,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100项。大力实施产品创新。积极依托产品创新推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机械行业重点开发以机电仪一体化为方向的数控柔性加工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电子行业要紧跟世界电子电器行业发展潮流,积极开发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电子电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冶金行业要积极开发大口径管、特种钢管、特种钢锭、特种钢材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环保器材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工业有害废弃物处理装备等。电力器材行业重点发展高等级电力金具、电力电缆、发电机等。医药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新医药和生物农药等。要加快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消耗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共建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有行业影响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3-5家。要强化政府推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技术交易会、项目洽谈会、信息发布会以及科技成果采购等活动,增加项目源,扩大合作面。在专利申报、专利引进、技术嫁接上给企业以大力帮助和支持,确保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坚持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技术进步的起点。要围绕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活动。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交流、沟通,千方百计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改组、调整、扩张的机遇,甘当配角,主动挂靠加盟,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开发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四全面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力度。

科技进步,关键在人。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实施“515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即重点培养出5名以上在国内或省内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10名以上在扬州市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声望的专家或学者,50名以上在全市各学科、各行业成绩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努力构筑我市以机械、电子、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农业、建筑为重点的“八大行业人才高峰”,培植一支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3311人才工程”建设,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农业园区等载体,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平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企业家评价、考核、激励等办法,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开展青年企业经理人才创业论坛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南大商学院mba核心课程班的培训,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校、大型企业甚至国外、境外进行进修深造、跟班学习。力争到2010年,培养2名能带领企业进入国内前300强的杰出企业家,培养20名能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2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培养计划”,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积极整合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全市中高级技工人才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实用人才的专业素质。抓紧实施《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关键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引进。不断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加快建设科技进步和人才服务的平台。

技术进步的主战场在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围绕企业向沿江集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龙头”、集聚人才的基地。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按照建设“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高科技产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各地特别是各重点镇要坚持把高新技术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要从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市经济开发区或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立生产和科研基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实施经营企业化、投入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重点是抓好现有的高效花卉苗木、永安猕猴桃、特种水产等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形成特色。要积极构建引才引智平台,构筑人才比较优势。研究出台《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搞好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重点为沿江开发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网,推动人才、技术资源和项目的对接。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系统、人才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人才资源预测系统,盘活人才,用好人才。

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步伐,关键在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务必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快“两个提前”的高度,把科技与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开放的科技观和全新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市各新闻单位和舆论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的科技、人才政策,宣传各单位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典型事例,宣传各行业施展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扎实开展“创新创业之星”即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十佳科技服务工作者、十佳经营管理者、十佳教师、十佳医用工作者、十佳建筑师、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要深入开展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加强科普宣传,介绍最新技术动态和实用技术,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优质服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科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全面宣传经济建设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统筹好发展第一要务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系,亲自抓好科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人才的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并重视做好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组织中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之家”。科技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集成科技资源,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各方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3、强化投入,落实物质保障。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人才投入是人才开发的要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技术资本投入在先、人才资源开发优先,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特别要加大财政对人才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确保科技三项经费、科普经费足额拨付、逐年递增,力争到2008年前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2%;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要突出主体投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与人才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营造一流的科技与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大落实力度,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运行机制等问题,制定科技与人才工作“十一五”规划,拟定具体方案,逐项进行落实。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别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确保解决问题不留尾巴,落实政策不走形式,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考核指标体系,把重视对科技及人才工作的引导,实施科技及人才工作的规划,促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技与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开拓科技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四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开拓三区全体员工表示欢迎,今天在我区的-850东大巷(780上山)召开这次一通三防现场会。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机会,我们虽然在一通三防方面有一点成绩但在其他方面与兄弟单位还有很大差距,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指教。下面我就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作简单汇报:

-850东轨道大巷是-850水平东翼主要运输通风巷道,设计长度平巷2793米在2530米处掘上山287米先与-780轨道大巷相贯通。平巷段采用钻车侧卸机械化作业线,上山采用风锤耙斗机普通作业线施工。由于是-850东翼的首条巷道必须由-850暗立井独头向前掘进。这样长距离通风问题是制约施工主要矛盾。在施工初期我们采用了30*2的大功率对旋风机和直径800毫米胶质风筒,在迎头150米改为直径600毫米胶质风筒。随着施工距离的不断加大,受胶质风筒通风阻力和局部漏风的影响工作面的风量逐渐减小。在达到1400米以后由于是深部巷道地温较高当风量不足时,工作面温度达到26度,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通风问题,在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采取了在迎头500米后改用800毫米铁制刚性风筒,在巷顶掉挂。通过现场使用对比铁制风筒不仅解决了胶质风筒风阻大漏风严重的问题,还解决了远距离通风风筒的反复调修与更换的难题。减少了人员的日常劳动强度。可以用现在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用现有风机采用胶质风筒时,在施工1500米时迎头的实测风量为6.2立方米/秒,略低于工作面的'需风量,工作面温度达到26.8度。特别是后路温度达到了28度以上。现在通风距离2460米其中铁风筒1500米直径800毫米胶质风筒920米迎头直径600毫米140米,现工作面的实测风量为8.98立方米/秒,风速0.45米/秒工作面温度25度。后路的巷道温度也低于规定值。通过以上数字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改用铁风筒后对通风阻力和供风效率上的效果。另外在费用消耗方面铁风筒590元/米800毫米胶质风筒41元/节,表面费用确实高,但胶质风筒的服务期平均仅为1-2个月,对于长距离施工时每米消耗在5米以上(800风筒迎头不复用),另外还要投入功力更换调整,综合考虑铁风筒的费用略高于胶质风筒。但由于胶质风筒的客观特性决定了通风效率,无法满足安全要求。在胶质风筒防止脱节漏风和反复更换的问题,公司技术人员研制了防脱节专用箍,将风机前10节易脱部位进行了全部加固,这一措施也大大减少了风筒的脱节现象,为通风安全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为了解决工作面的粉尘问题,我们除了采取了规程规定的装岩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外,公司领导和生产技术部积极和科研单位结合,专门研制了工作面放炮自动喷雾灭尘设施,在工作面爆破后由声波控制自动开启喷雾器,并保证每次喷射延时在5分钟以上,避免了人员进入烟尘区的时间和不规范按时开启的弊端,可以有效的减少爆破粉尘量。在工作面喷浆灭尘方面我们研制使用了喷浆机和水幕闭锁装置,每次开启喷浆机时水幕就通过电磁阀自动开启,能够及时扑灭因喷浆机注料和压风扬起的粉尘,解决了以往认为控制的不规范性。通过以上两项技术的实施大大减少了因爆破和喷浆产生的烟尘,使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巷道和设备的表面浮沉显著减少。

为了解决后路的灭尘和降温问题,我们在-850水平的所有巷道全部安设了专业灭尘管路,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全巷道的分段灭尘。灭尘管路每100米一条(长50米)并缠绕在专用旋转架上有指定责任入确保完好不丢失。

总之,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以后,使工作面的施工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我们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再次恳请各位领导多多指导。谢谢!!!!

《开三区通风现场会材料》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开三区通风现场会材料。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五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我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现状,表彰奖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全面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与人才在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目标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省、扬州市也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对科技与人才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及扬州市对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两次被评为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县市。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37项,认定立项61项,获科技资助1500万元,其中江佳电子、华伦化工、长青农化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攻关计划,诚德集团的“高温高压大口径无缝钢管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无偿资助12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省级15家,国家级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68个,初步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江佳电子等14家企业研发中心取得首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批准成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1家、省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1家;全市申请专利380件,获得授权183件,继续保持苏中第一,并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市考核验收,进入首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行列。人才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注重引进人才,通过组织人才招聘团、参加人才招聘会、举办人才集市等形式,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00多人,年均增长超过20%;注重选拔人才,先后评选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推荐申报扬州市优秀拔尖人才3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名,并有20人被评为省和扬州市专家,居扬州各县市之首;注重储备人才,分别建立了59人的海外青年学人信息库,1800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900人的农用实用人才信息库,并设立1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攻关、成果奖励和人才的引进培养。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人才48000人,其中党政人才3425人,经营管理人才2329人,专业技术人才37098人,乡土人才5148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各类专家50人,中级职称10030人,高级职称1128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

一、二产服务的仅占49.7%,且新兴行业、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复合型、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相对匮乏,并存在人才紧缺与人才闲置并存、人才流失与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并存的现象;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投入还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看清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3、“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越来越迫切。按照省委、扬州市委的部署,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建设,既是题中之义,更是关键之举。在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不断加快人才开发与利用,才能在与国内外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增强竞争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把科技与人才工作作为优先发展之策、率先发展之本、领先发展之基,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当前,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今后3-5年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是: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家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总量突破100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0件;创办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以上,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400人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在扬州名列前茅,进入全省前十强。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一、二类新药、粉末冶金、新型防腐涂料、绿色食品、无公害农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加快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途径,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要从拾遗补缺开始,主动寻找高科技企业,接受其辐射,为之配套,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入手,逐步形成产品群、衍生产业链、发展产业化。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引进、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高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星火、火炬、国家级新产品及“双高一优”等国家、省上争项目。力争在今后3-5年内,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0-80个,实施火炬、星火项目15-20个;培育20-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十一五”期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器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80%以上。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市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从今后的发展趋向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一样,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全面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重点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技术,加速工业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其升档晋级。在今后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技术装备投入占技改投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要着力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和创造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力争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达到100%,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100项。大力实施产品创新。积极依托产品创新推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机械行业重点开发以机电仪一体化为方向的数控柔性加工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电子行业要紧跟世界电子电器行业发展潮流,积极开发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电子电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冶金行业要积极开发大口径管、特种钢管、特种钢锭、特种钢材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环保器材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工业有害废弃物处理装备等。电力器材行业重点发展高等级电力金具、电力电缆、发电机等。医药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新医药和生物农药等。要加快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消耗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共建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有行业影响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3-5家。要强化政府推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技术交易会、项目洽谈会、信息发布会以及科技成果采购等活动,增加项目源,扩大合作面。在专利申报、专利引进、技术嫁接上给企业以大力帮助和支持,确保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坚持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技术进步的起点。要围绕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活动。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交流、沟通,千方百计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改组、调整、扩张的机遇,甘当配角,主动挂靠加盟,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开发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四全面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力度。

科技进步,关键在人。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实施“515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即重点培养出5名以上在国内或省内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10名以上在扬州市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声望的专家或学者,50名以上在全市各学科、各行业成绩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努力构筑我市以机械、电子、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农业、建筑为重点的“八大行业人才高峰”,培植一支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3311人才工程”建设,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农业园区等载体,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平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企业家评价、考核、激励等办法,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开展青年企业经理人才创业论坛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南大商学院mba核心课程班的培训,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校、大型企业甚至国外、境外进行进修深造、跟班学习。力争到2010年,培养2名能带领企业进入国内前300强的杰出企业家,培养20名能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2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培养计划”,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积极整合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全市中高级技工人才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实用人才的专业素质。抓紧实施《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关键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引进。不断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加快建设科技进步和人才服务的平台。

技术进步的主战场在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围绕企业向沿江集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龙头”、集聚人才的基地。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按照建设“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高科技产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各地特别是各重点镇要坚持把高新技术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要从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市经济开发区或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立生产和科研基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实施经营企业化、投入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重点是抓好现有的高效花卉苗木、永安猕猴桃、特种水产等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形成特色。要积极构建引才引智平台,构筑人才比较优势。研究出台《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搞好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重点为沿江开发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网,推动人才、技术资源和项目的对接。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系统、人才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人才资源预测系统,盘活人才,用好人才。

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步伐,关键在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务必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快“两个提前”的高度,把科技与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开放的科技观和全新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市各新闻单位和舆论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的科技、人才政策,宣传各单位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典型事例,宣传各行业施展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扎实开展“创新创业之星”即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十佳科技服务工作者、十佳经营管理者、十佳教师、十佳医用工作者、十佳建筑师、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要深入开展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加强科普宣传,介绍最新技术动态和实用技术,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优质服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科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全面宣传经济建设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统筹好发展第一要务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系,亲自抓好科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人才的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并重视做好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组织中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之家”。科技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集成科技资源,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各方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3、强化投入,落实物质保障。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人才投入是人才开发的要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技术资本投入在先、人才资源开发优先,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特别要加大财政对人才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确保科技三项经费、科普经费足额拨付、逐年递增,力争到2008年前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2%;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要突出主体投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与人才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营造一流的科技与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大落实力度,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运行机制等问题,制定科技与人才工作“十一五”规划,拟定具体方案,逐项进行落实。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别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确保解决问题不留尾巴,落实政策不走形式,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考核指标体系,把重视对科技及人才工作的引导,实施科技及人才工作的规划,促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技与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开拓科技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六

近日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获悉,虽然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兵团正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用科技人才需求旺盛。与此相对应,兵团所属塔里木大学的机械电气化、水利建筑、农学、动物科学等4类专业的2009届毕业生,基本完成签约。

塔里木大学学生处处长黄新平说,塔里木大学2009年毕业生有1840人,截至5月中旬,就业签约率已近60%,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农业师的用人单位需求看,符合兵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实用科技类专业的毕业生较为“抢手”。

黄新平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一些企业影响较大,兵团正利用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尽力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梯度转移。按照国家要求,集中力量主攻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等支柱产业。因此,新疆兵团这些产业将会持续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七

1.1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校优秀医学科技人员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的方法,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得出初步的胜任特征项目,再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获取大量数据,进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1.2行为事件访谈。

1.2.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广州市高等医学院校的科研人员,实行匿名答题,共发放医学科技人才胜任力特征问卷140份,回收128份,有效回收126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性88人,女性38人;年龄最大的73岁,年龄最小的28岁,高级职称占96.5%,从事科研工作年限最长的45年,最短的4年。

1.2.2访谈过程。

选取了20位优秀医学科研人员进行了30-60分钟的个人行为事件访谈,收集了优秀医学科技人才的胜任特征,了解了医学科技人才在品质、素质、技能方面的特征和具体行为表现。

1.2.3胜任特征编码。

对访谈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分析,获得优秀科研医学科技人才胜任特征40个。请资深专家进行评定后选择出21个胜任力特征,形成了医学科研人员的胜任力特征项目,编制成医学科技人才胜任特征问卷。

1.3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科研的时间等。第二部分为胜任特征项目及评价,每个项目特征用5分量表评价,分数代表该项目对科研人员的重要程度,从1分到5分分别代表“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分析。

2.1基本统计结果。

高校医学科研人员21个胜任特征的重要性评定结果显示,所有21个特征评定的平均值都小于2.5,表明这些胜任特征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2.2检验。

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结果。在本研究结果中,kmo值为0.816,根据kaiser的分析,kmo值大于0.6,适合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本研究适合因子分析。

2.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因子。

对21个医学科研人员胜任特征进行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经过正交旋转,共提取到6个因子,解释了方差总变异的59.105%。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2.4因子命名及胜任力特征意义。

按照各因子所包含的胜任力特征的意义对各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主成分包括学习能力、敬业勤奋、学识水平、计划性、前瞻性,解释总变异的13.795%,主要涉及个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故命名为自我学习能力因子。第二主成分包括合作精神、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变通能力,解释总变异的12.612%,主要涉及人际关系协调沟通方面的,故命名为人际关系能力因子。第三主成分包括灵活性、主动性、适应性、创新能力,解释总变异的10.245%,主要涉及科研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故命名为应变适应能力因子。第四主成分包括果断性、自信心、自制力、坚韧性,解释总变异的9.123%,主要涉及个性品质意志方面,故命名为个性意志品质因子。第五主成分包括压力承受性、严谨性、忍受孤独性,解释总变异的8.524%,主要涉及考研过程承压能力方面,故命名为抵抗外压能力因子。

3分析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科技人才的胜任力可归为5个因子:自我学习能力因子、人际关系能力因子、应变适应能力因子、个性意志品质因子、抵抗外压能力因子。这个模型体现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从该特征模型中可以看出医学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学习能力,更对人际协调能力和个性品质方面有了要求,这也符合了现代科学研究多学科、联合性、综合性发展的新特点。高校医学科技人才是医学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医学科技人员的'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和水平,进而关系到医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众所周知,医学科学研究有其特殊性,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研究所面临的困难较多,故对科研人员的个性品质,尤其抗压方面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高校医学科技人员引入胜任力模型,可以对医学科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保证能选拔到更有成功潜力、更适合于医学科技岗位的人员。高校医学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医学科技人员的综合工作表现,让表现良好者及时得到回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帮助工作绩效普通的医学科技人员进行自我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其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达到提升医学科技人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八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贯彻落实《**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加快科技人才建设推动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向深入发展。今年4月,我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隆重表彰了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干事创业,为加快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是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指导支持**市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豫南面粉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批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佛**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此,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了61家。一批各具特色创新平台的先后建立,不但为企业引育科技人才、留住用好科技人才提供了载体,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不断探索人才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增强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相互兼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职称制度;创新科技人才流动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支持我市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到省内外乃至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接受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提升科技人员素质和科研水平。今年,由我市辰龙茶叶公司、**农专组成的“特级眉茶科技开发团队”获“国家星火计划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九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我局充分认识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三区”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根据省下发的相关通知精神,研究制发了资阳市关于《边远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每年我局就“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都要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三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局班子召开会议专题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向四个县(市、区)局下发了实施工作方案。二是精心选拔人员。依据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品德好、能吃苦、有特长的条件,从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选派了21名业务骨干作为帮扶人才,选派的文化工作者以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馆(站)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专业为主。三是加强对选派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个下派单位制定帮扶计划,并将每个人落实到一个乡镇,明确帮扶项目和帮扶任务。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市局采取不定期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并要求各地各单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帮扶工作图片、资料等。五是合理使用资金。选派工作经费在中央补助2万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派员所在县、乡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应艰边补助,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做到支出有据。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篇十

近来年,为贯彻省州相关文件精神,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有效开展,认真动员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选派了1名自主招募的优秀文化志愿者到县乡综合文化站提供服务,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三区”乡镇文化创新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充分展现了我县文化人才良好的精神风貌。现将我县近年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总结如下:

为使帮扶援助工作落在实处,下派人员深入帮扶一线工作岗位,与支援文化骨干进行座谈交流,就服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为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我县各级文化单位积极转变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力度。发挥整体效能,帮助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均等化;深入基层,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整理非遗资料,关注新农牧村建设题材,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作品和文化项目。县图书馆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