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一
《朱子家训》是一部儒家经典之作,以前听语文老师提过,但从未见其真面目,听说它几百年来都广为流传,而且能告诉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它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带着疑问,今天的班会课,我读得认真,听得仔细,课后,感触很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珍惜拥有,懂得父母之艰辛。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作者喜欢这种平淡、朴素、简单的生活,几只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摆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而在碗里盛着赏心悦目的绿色,那蔬菜还滴着露的时候就从菜园里采摘下来了,新鲜极了,比油腻的鱼肉更美味。我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这样舒心惬意的田园式的生活是很难实现的。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教育出来的子孙才能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朱子家训》俨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作者希望子孙后代能理解作为一个称职父亲对家庭的操劳,他希望家庭永远是那么的和睦,这样社会安定,人人安居乐业,这样,才是真正幸福安乐的生活。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二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三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四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五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朱子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朱子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朱子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尽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利用寒假的时间,我重新精读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让我懂得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仔细细数了一下其中的文字,发现古文极为精炼,仅仅五百二十二个汉字,却极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养性,治家的合理理念,盖称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写也极为细腻,小到打扫门户,户外洒水,内外整洁,整齐划一的'外在行为活动。还有“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内心检点。而这,正好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要知道,现在的社会生活好了,铺张浪费的事情就多了。小的仅仅是浪费一点点粮食,但是如果浪费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就是十三亿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为一碗饭,那就是十三百万碗饭,够解决多少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费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来维持自己萎靡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更加不正确的生活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要时刻谨记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还有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坚实洁净,泥土烧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饮食适度,家常便饭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实就是叫我们要学会约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洁自律,勿要因为一些金钱物质等财物而丢掉了属于自己而真正宝贵的东西。在朱子看来,还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显得更加高贵。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崇高精神,在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精神。这让我深受震撼。而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更深层次的明白了这一点。
实话实说,这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在这篇文章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我也确实开始慢慢地践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这些东西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现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盘行动。我也学会了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七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是《朱子家训》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让我有种亲切、踏实的感觉。有一种田园生活的味道,可以看出这是个勤奋的人,更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每天早晨迎着初生的新阳,打扫自己的庭院,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衬着新鲜的露水,给人沁人的清爽;当最后的那束阳光被收走,便关进大门,将那些烦心的事锁在门外,仿佛与世隔绝,趁着从窗外透射进来的月光早早上了床,享受着月光浴,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是另一番的快乐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晰可见。最后他们俩凭着团结的精神走出了荒野。“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应当铭记于心,永远不能忘记。而对于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不能太自负,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应该觉得理所应当。
《朱子家训》还讲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做子女应当尽的孝心、文明礼仪……这里面的含义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朱子家训》教给我的做人品质令我终生难忘,给我枯燥的青春加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八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文档为doc格式。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九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尽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却让我收益匪浅。利用寒假的时间,我重新精读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让我懂得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仔细细数了一下其中的文字,发现古文极为精炼,仅仅五百二十二个汉字,却极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养性,治家的合理理念,盖称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写也极为细腻,小到打扫门户,户外洒水,内外整洁,整齐划一的外在行为活动。还有“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内心检点。而这,正好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要知道,现在的社会生活好了,铺张浪费的事情就多了。小的仅仅是浪费一点点粮食,但是如果浪费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就是十三亿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为一碗饭,那就是十三百万碗饭,够解决多少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费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来维持自己萎靡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更加不正确的生活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要时刻谨记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还有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坚实洁净,泥土烧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饮食适度,家常便饭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实就是叫我们要学会约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洁自律,勿要因为一些金钱物质等财物而丢掉了属于自己而真正宝贵的东西。在朱子看来,还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显得更加高贵。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崇高精神,在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精神。这让我深受震撼。而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更深层次的明白了这一点。
实话实说,这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在这篇文章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我也确实开始慢慢地践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这些东西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现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盘行动。我也学会了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一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初入大学门,带着新鲜与好奇,怀着一颗还不稳定的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心翼翼。当然,也有许多措手不及。
《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一学期,对这句话可是感悟颇深啊!
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后期末考的失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以后也是个教训吧!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唯一可以保障的只有未雨绸缪。就像是阴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二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假伊始,我开始着手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作者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强调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少说多做、慎重择友、读书报国、以和为贵等方面,阐述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其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言辞”,“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让我特别有感触。
钱财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需求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物质极尽奢华但精神空虚。兄弟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是家庭团结友爱的保障。如果还能够做到长幼有序,不包庇,不徇私,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能够长久。由这样的小家组成的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除了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获得愉悦。但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希望得到报答,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曾经听一个同学这样说他决心读医的理由,“当我看到一个个身体欠佳的人通过我的治疗慢慢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变得很有意义;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是毕业后能拿多少薪水,不是功成名就后能有多荣耀,而是不想看到病人承受着病痛坐在我面前,我却束手无策”。
可能当时会觉得这些像大道理,但是现在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向社会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向社会付出。在付出爱、不求回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它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这种宽容的智慧,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我想,学校要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如何履行医学生的誓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读书中受到启发,感悟人生,是让我们在人格的殿堂里闪烁耀眼的光芒,是让它的学子不光在医术上受人尊敬,更要在医德人品上令人赞叹。
这是我们进大学以来的第一份寒假作业,也是我们成人后的第一份心灵答卷。也许《朱子家训》被挂在第二餐厅墙壁上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去关注它,给予它崇敬的一瞥,但它却一直在那里,静静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却终于让这群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久久的仰望着它,从心底涌出那些青涩的感悟。
这求学的20__年来,尽管我们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在为人处事上,仍然还懂的太少太少。一直生活在学校和父母、亲人的庇护之下,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今后的路一个人该如何走下去,是时候学会放手了,是时候学会成长了。纵然不断成长的我们仍然,永远无法获得完美的人生,那就让我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欣赏和感激。或许长辈们还可以为我们再铺上那顺顺当当的十几年的路,但我相信,能够让这一辈子都走得顺当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那颗善良质朴的心。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三
在学习这篇《朱子家训》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说是陌生。通过学习,整篇文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不仅仅是讲诉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文章的开头就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让我感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要内外整洁;到晚上,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关好门窗,将一天的烦扰都关在门外。用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张着我们为人正直,要以身作则。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应该一视同仁。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当然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难免一些八卦新闻的产生,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意识,整个社会风气将会越来越好。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自觉主要是体现勤劳,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做,不要总是观望别人,在这同时要自觉的关心家人、别人、同事,自觉担当做事的责任。
文中写到“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提倡我们应该持有环保意识。“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也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了解评价一个人,只需看他身边有些什么人。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譖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工作生活中,在团队里尽职尽责,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积极遵循的职业素养。
我们都应该不断检点自己,不要嫉妒别人,取笑别人,不要爱财如命,不要算计别人……从自己做起,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做一个为人处世的低调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为人风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倡导的是: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可观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做事中不断总结和领悟,要有远见卓识,不要因为做事而做事,不要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还有着很多顿悟、感慨和启发。可还是围绕着自觉、自省和自悟,这三个方面的来阐述。它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四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朱子家训》。上面有很多话我觉得有道理。比如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意思是: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当想到它们来之不易;用半根丝半根线时;都要考虑到它们纺成时的艰辛。这句话很有道理,勤俭节约是一种好习惯,既要节约饭菜的物质,同时我们也应该节约水电等能源。
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祭祀是备供品向佛主或者祖先行礼,表示崇敬,而经书就是四书__《论语》,《孟子》,《大学》以及《中庸》,另外还有五经__《詩经》,《尚书》,《易经》,《礼记》和《春秋》,这可是儒家的经典书籍呢。这话的意思是说:先祖们已经去世很久了,但在祭祀他们时不能不虔诚;子孙尽管笨,但是那些讲礼仪文化的经书不能不读,因为四书五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浓缩,虽然其中有些内容不是太适用,但仍值得我们
学习
。有一句就是做人的根本: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但是大恶。别看这只有十六个字,可道理却不小。善表示做好事,欲的意思是希望;恶是做坏事的意思,恐,当然就是害怕了,它的全意是这样的:做了一点点的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善行;做了坏事或错事,不知改正,补救,反而害怕别人知道,这种行为比做错事严重,这是真大恶。所以我们常说,做错了不怕,怕的'是没有认错的心态,不知悔改,这话是有道理的,这似乎还深奥了一点。
其中有一句我不赞成。这句是: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听不懂吧?我给你讲解讲解吧,庶乎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是这个意思:守本分,安于天命,顺天时,听天理。做人能像这样,也就差不多接近完美了。但是古人和我们不一样,古人讲安分守已,顺从天命,其实是种很消沉的做法。在现实
生活
中,我们更应该在遵从自然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让自已的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有一句话让我看出了作者博
爱
的品德: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贩,而且是贫穷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很辛苦,与他们交易,不要占了人家的便宜。对那些分期失意的亲戚,邻居,应该亲切,温和。并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博爱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贩的生活可以看出,当时那儿的社会风气一定是很不错。总之,《朱子家训》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比如要节约食物,祭祀上要真诚,读四书五经能长知识;要做善人,但善人是不求回报的;不能做恶人,但如果恶人再掩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恶上加恶;每天都要靠自已,不能顺从天命,遇到路上贫穷的小贩一定要尽力帮助,与他做交易,自已不能贪小便宜。除了这些些,《朱子家训》还说了很多,在这也就不能一一列举了,这些都是先辈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其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对于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五
暑假学校布置必读《朱子家训》,先前觉得很是奇怪,后来才知道这是南医大的传统,心里觉的有点佩服。《朱子家训》是集为人处世多方面道理的经典著作,学校的安排可谓是颇费苦心!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譖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对于一个尚且稚嫩的大学生,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六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假伊始,我开始着手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作者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强调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少说多做、慎重择友、读书报国、以和为贵等方面,阐述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其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言辞”,“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让我特别有感触。
钱财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需求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物质极尽奢华但精神空虚。兄弟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是家庭团结友爱的保障。如果还能够做到长幼有序,不包庇,不徇私,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能够长久。由这样的小家组成的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除了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获得愉悦。但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希望得到报答,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曾经听一个同学这样说他决心读医的理由,“当我看到一个个身体欠佳的人通过我的治疗慢慢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变得很有意义;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是毕业后能拿多少薪水,不是功成名就后能有多荣耀,而是不想看到病人承受着病痛坐在我面前,我却束手无策”。
可能当时会觉得这些像大道理,但是现在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向社会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向社会付出。在付出爱、不求回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它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这种宽容的智慧,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我想,学校要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如何履行医学生的誓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读书中受到启发,感悟人生,是让我们在人格的殿堂里闪烁耀眼的光芒,是让它的学子不光在医术上受人尊敬,更要在医德人品上令人赞叹。
这是我们进大学以来的第一份寒假作业,也是我们成人后的第一份心灵答卷。也许《朱子家训》被挂在第二餐厅墙壁上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去关注它,给予它崇敬的一瞥,但它却一直在那里,静静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却终于让这群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久久的仰望着它,从心底涌出那些青涩的感悟。
这求学的12年来,尽管我们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在为人处事上,仍然还懂的太少太少。一直生活在学校和父母、亲人的庇护之下,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今后的路一个人该如何走下去,是时候学会放手了,是时候学会成长了。纵然不断成长的我们仍然,永远无法获得完美的人生,那就让我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欣赏和感激。或许长辈们还可以为我们再铺上那顺顺当当的十几年的路,但我相信,能够让这一辈子都走得顺当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那颗善良质朴的心。
如果“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还算是任务的话,那没有比这更令我为之倾服的任务,没有比这更意味深长的任务,没有比这更用心良苦的任务。
朱子家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七
在很多年之前,就听说过“朱子家训”,但多年来总是脚步匆匆,从没有认真看过。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自己能静下心来看一些想看的书了,于是就在闲暇时间认认真真读了家训,读后感触颇深,现把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由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朱子家训”,字虽寥寥数百,却通俗易懂,堪称儒家的经典之作,家训中不仅表达了正确的治家之道,更是蕴含了深刻做人和育人之理,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我看来,虽然家训蕴理厚重,字字珠玑,但最能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启迪的则是下面这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闭门锁必亲自检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说得是居家过日子应该秉持的态度,与我们的工作风牛马不相及。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殊途同归的,生活与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和态度。
居家应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工作中的每个早晨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每早早来十五分钟,清洁自己的工作台面,为大家烧一壶开水,然后梳理一下工作思路,拟好每天的工作计划,你会发现,你自己不仅一整天心舒气畅,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相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压点才到办公室,如遇突发或者较为急迫的任务,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凌乱无章。
同理,居家应该“即昏便息,关门闭锁必亲自检点”,难道我们的工作不应如此吗?每天下班晚走五分钟,把今天没有完成明日亟待完成的工作过一下,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把容易忘记的事项做好标识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然后检查开关插座和门窗,然后安心离开。这样即使明早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朱子家训”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比如让我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又比如让我们勤俭持家,谦虚做人等,这些话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仔细阅读,你会觉得好像在与一个睿智的长者进行促膝长谈。每一句话,或许都会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这也许就是家训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吧。(邱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