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护理开题报告选题 护理开题报告(优质17篇)

2023年护理开题报告选题 护理开题报告(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3:36:23
2023年护理开题报告选题 护理开题报告(优质17篇)
时间:2023-11-07 13:36:23     小编:曼珠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一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二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xx例孕产妇、

(1)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三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四

一、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五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1心理分析由于孕妇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孕产史的不同,孕妇的心理状态及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1.1.1恐惧,紧张,兴奋由于从媒体和亲戚朋友那里得来的片面的分娩知识,对分娩时将会出现的阵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1.1.2焦虑、烦躁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对自己既要承受分娩的痛苦又要担心自己能否生一个满意的孩子。另外社会因素,例如本次分娩以初孕或者初产住院,对以往自己的孕产史如果说出来怕家人知道,不说又怕对本次分娩有影响。

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着装整洁大方,表情和蔼可亲。接触到孕妇后首先要与其亲切的交谈,掌握其第一手生理及心理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孕妇不同语言方式的沟通,总之要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外对一些特殊的孕妇,要在沟通中巧妙的让其领会到医院会对她的隐私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要耐心倾听孕妇的陈述,解答要热情自信,作各项检查一定要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只有让孕妇对自己充分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1第一产程从规律官缩到官口开全这段时间,是孕妇最痛苦也是决定产程能否顺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做好胎心、宫口情况的检测及其它一些医疗检测外,生活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这时,孕妇阵痛加剧,表现出异常紧张和焦虑,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关怀。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根据调查显示,98%的产妇在分娩中有恐惧感,根据这样的情况,我院十年以来一直开展一对一陪产工作,效果很好,得到了家属和产妇的一致好评。

这个过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助产土一直陪着产妇,为产妇做产程观察,心理护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我们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产妇尽量减轻疼痛,缩短产程。要尽量在宫缩间歇时给产妇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孩子的名字,怎样带孩子或者别的产妇比较感兴趣的),宫缩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产妇按摩腰骶部,教会产妇吸气呼气的方法,或者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药物阵痛措施。鼓励产妇进食(尽量是一些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事物),及时排小便,提倡自由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要。使产妇对你产生信赖感,鼓励其说出除阵痛外一切不舒服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会大大减轻产妇第一产程的痛苦,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加严密的观察产程。

2.2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也由于之前已经把很多注意事项和产妇沟通的差不多了,这时产妇一般情绪比较镇定,但是不会配合用力,另外这时由于胎头的下降,脐带受压等原因胎心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这段时间助产人员更应该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出现异常情况要报告上级医师,一定要回避产妇,免得为其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鼓励产妇喝水,吃高热量的食物(巧克力等),为其擦汗等。要尽量一直陪在产妇身边,即使是写记录,也尽量要在产妇视野范围内,让她感觉到你一直在关心着她,给她信心,这样相互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抱给产妇看,尽量做好早期皮肤接触工作。产妇触摸新生儿,使其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并对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作出肯定和表扬,是对产妇的极大精神安慰。同时要求她尽量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可以太激动,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新生儿性别不理想的产妇,首先要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关(第一产程应该作好的),另外可以告诉她家属特别满意,特别高兴,一家人都很感谢她。帮助产妇做好早期母乳喂养。

精神因素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娩,如何给予产妇安定情绪,精力充沛地完成分娩。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士,必须深刻地了解产妇的心理,用美好的语言,文雅的风仪,委婉的谈吐,轻而敏捷的动作去关怀、爱护产妇,从而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

只要我们能全心全意的为产妇作好各项工作,满足她们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即使遇到产科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手术来结束分娩,产妇和家属也会体量和满意我们的工作。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一个优秀的助产士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判断,评价事物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六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

(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3.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xx例孕产妇。

5.研究计划:

(1)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护理科研开题报告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七

1.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八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形式不完善,国家还没有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也没有可借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因此,护理教育者应针对当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对社区护理教育进行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2.1构建专业化社区护理师资队伍首先,引进更多具备护理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学/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8]。其次,开展适合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的社区护理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护理院校社区护理师资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刘桂萍等[17]的研究也表明,以社区工作需要为导向,立足现有师资水平与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中心,综合运用讲授、小组学习、专题研讨会、现场参观、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定期对其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是提高社区护理课程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评价、师资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18],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及时更新现代教育和人文理念及社区养老护理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前沿,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的情景相联系[3]。

2.2完善社区护理课程设置

2.2.1整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型的综合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在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社区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注意多角度整体性开发,将最具有时代性的新知识、新技能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规范、明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上,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要考虑今后在社区工作中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不必过多地重复,重点要让护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的情境相联系,不断扩充关于社区的补充知识,还要突出人文、法律和伦理学科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综合性特色[19]。在此基础上,为迎合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将《社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给护生灌输并强调在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时,群体性与个体性健康教育方法并重;提高康复护理技术并在提供康复护理过程中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注重多元化照护能力的培养[3]。

2.2.2加大社区护理实践课程比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护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卢琦[19]建议,要求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时间为1∶1,学校与医院、社区养老卫生服务机构等实践基地形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共同完成培养护生的责任。但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一般30个学时,并无社区护理实践课程,由于缺乏完善的或标准的社区实践基地,使大多数护生社区实习流于形式[3]。在此状况下,张伟等[3]建议,社区护理教育者应变通思维,积极寻找可利用资源,如在校园内、福利院、养老中心、康复中心等,以任务为形式,以发展能力为目标,指导护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康复功能训练等活动。

2.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多种教学手段

2.3.1案例教学法(cbl)引导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当前的社区护理教育中,应不断丰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发展护生核心能力为目标,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案例[5],在此基础上联合能提升护生自学、合作、解决和分析问题以及职业能力[20]的项目驱动教学法[21],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融技能于任务,建立课堂学习与社区养老服务实际工作的联系,使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22]。2.3.2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翻转课堂”本土实践基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护理教育者应以护生兴趣为导向,着眼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积极开发、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社区养老服务课程体系及课程知识体系网络精品课程模式[23],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又称为慕课[24]。在mooc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护生学习进程、护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均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被引入教学本土实践。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护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将时间有限的课堂变为学生消化知识的场所[25]。2.4改革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程度进行评价。社区护理教育应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方法和人才评价模式,构建统一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标准[3]。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前提下,应从应用的角度,将理论考试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设计情境与真实病例相结合等,测试护生认知能力及创新能力。

2.5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教育和学科建设意见》[5]中指出,社区实践是社区护理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还应承担社区护士培训基地的师资和人员培训任务,以及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而加强社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小结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而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标准,社区护理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须尽快统一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标准,在充分考虑老龄化社会需求和社区养老趋势的基础上完善、丰富教材内容,开发利用资源培养护生社区实践能力,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积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九

所在单位 山东省xx人民医院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xx年9月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三、关键词及定义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四、文献回顾

参 考 文 献

【2】 卢秉久,张艳,孙淑娟。贫血及血液病患者必读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108.

五、研究设计类型

本研究为调查描述性研究。

六、研究对象

七、研究工具

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化疗时间及目前化疗次数、对疾病及化疗毒副作用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等。

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2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实施一对一地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行为指导,让其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合理化个性化护理。调查过程中先对患者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他们保证匿名调查和对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患者配合。若患者填写调查问卷确实有困难,可由其直系亲属协助完成。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九、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十、年度研究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选取合适患者进行小样本护理观察。

继续选取合适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初步整理资料,总结、分析资料

进一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十一、经费预算

约8~9千元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

【作者单位】:广东应届生

【分类号】:r47-4

【正文快照】:

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1]。开题是护理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开题报告的撰写是训练护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一

一,研究题目:

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角色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医学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这一转变.护理模式也经历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这一漫长的转变.护理学通过实践,教育,研究,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存在着高等护理教育规模小,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科研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实践,以及学术团体少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的护理事业尚处于专业化的进程之中.对此,护理高等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一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自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在培养的近3000名护理本科生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离开了护理队伍[1].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度不高.

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护士角色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的任何有关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于护士的角色认同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习生的护理专业角色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做相关的研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的资料,以便培育出更多更专业更稳定的护理人才,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角色认同的研究,其大多是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研究.关于护理专业的研究也有一些,多数是对于护士的职业观,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而对于护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外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大多数都是以访谈,观察的方法进行的质性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明确护理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情况;

了解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

根据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情况和影响因素对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出建议.

三,文献回顾

以往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短缺,特别是高学历护理人才.我国自1983年恢复了护理本科教育后,至1995年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但这仅占全国护士总数的0.26%(按1995年全国护士总数112.42万计),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2].而美国199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具有学士学位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7%,硕士及博士占8%[3].在中国护理必须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种差距更加说明了发展护理高等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另外,有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地位的理解较消极,专业观不稳定[4].戴叶花的调查中,仅3.13%的男性护生及3.92%的女性护生热爱护理专业[5].罗萍的一项研究报道的结果显示,仅有2.9%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6].张婷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对专业发展无信心,毕业后希望改行,尤其是在毕业实习期间表现的更为突出,而且,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压力远远高于大专生和中专生[7].这都表明了,护生对护理这一专业的角色认同度很低,尤其是本科护理学生,这使得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困难.

影响护生专业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则可大致划分为两类:

四,研究设计(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05和06级护理本科生中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抽40个学生做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及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分别了解学生性别,年级,实习医院,学生来源,入学志愿,家庭是否支持学习护理等情况.

(2)学生对护理专业角色认同度的测量

1995研制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用该量表反映护理本科实习生对护士角色认同情况.该量表设计严谨,效度和信度满意,应用成熟,由五个纬度组成:领导能力(leadership),灵活性(flexible),技能(skill),满意度(satisfactory),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同质信度为:0.89,0.76,0.78,0.80,0.86.

3.伦理考量

(1)问卷会附着一份知情同意书,在征求到被调查者同意后才开始调查,被调查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调查.

(2)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问卷填写结果由调查人亲自保管整理分析.

4.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

由调查者到05和06级学生宿舍中去发放问卷,取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开始填写问卷,同一宿舍的人同一时间填写,再由调查者统一回收.在填写问卷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向调查者询问.

五,研究进度和安排

.12.14~2014.12.17查阅相关文献,确立课题,书写开题报告

2014.12.18~2015.12.31发放问卷并回收

2015.12.31~2015.1.4整理回收问卷并分析,撰写完成约4000字的论文初稿.

2015.1.10~2.20:根据导师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2015.2.24~3.10: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二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终究是一次巨大的生理改变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含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按照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含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流。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三

1.1研究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门诊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情况、术后晕厥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门诊手术患者舒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的意义。

2.1与整体护理的目的相一致。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相比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保持最愉快的身心状态,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整体护理模式更加强调理论化,而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更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更加个性化,如果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护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地拓展,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更明确,患者将更加受益。

2.2舒适护理改变了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舒适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舒适方面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考虑细致周到,全面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工作重点,它要求护理人员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都要以患者舒适为首要的操作原则。

有研究显示,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干预,保证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顺利实施,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3.3舒适护理能多角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着眼,及时寻求舒适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解决,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

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将术后患者处于平卧位、实施放松疗法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和疼痛感。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研究进展。

南丁格尔曾强调病房的环境应清洁适宜,她的此种观点成为早期舒适护理萌芽;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kolcaba在1995年提出舒适护理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是对护理艺术追求的体现,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基础护理及其研究充分地结合。

舒适护理模式的应运而生,使护理领域开始有目的地将此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

1.1临终舒适研究。

某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careuint),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临终舒适关怀,如使用麻醉剂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困难,使临终患者处于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再痛苦而终;据夏威夷法律规定,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的离世;大量患者和医生认为,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侵入性治疗,肯定会产生痛苦、恐惧心理,患者对临终舒适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

研究显示,现如今护理人员角色服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不光要为临终患者做好舒适护理,还需帮助他们抉择临终方式。

1.2舒适调整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对象是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

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来。

kirchhoff指出舒适护理重点应该为能否够对患者提供恰到好处且合适的照护,希望将安慰疗法和治疗护理充分的融合,并调整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教育和支持都非常重要;janice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而言,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置于明暗度、气味、声音、温湿度等适宜的感觉刺激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缺乏适当的刺激却容易引起患者厌倦及压抑,如向婴幼儿提供喜欢的玩具、活动的音乐盒等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一旦减少舒适护理容易引起患者身心失调。

无论疾病治愈与否,护理人员均应积极向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疼痛等不适症状。

2国内研究进展。

2.1以研究具体的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目前,虽然有关各种疾病的`舒适护理报道较多,但是舒适护理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将其确立下来尚有待商榷,国内尚无关于住院患者舒适护理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

罗珊、马凤婵针对患者的特点,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将患者的主观意愿确立为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连续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96.6%,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社会及精神等方面都感到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李琳进行的关于呕吐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对其实施松弛疗法,让患者平卧,并调高病室内的温度至17℃~18℃,略低于普通病室温度,综合应用各种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呕吐带来的痛苦感受。

2.2建立舒适护理病房。

目前,某些疗养性质的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舒适性服务的建设,对舒适性护理服务理念进行界定,对舒适性护理服务文化进行营造,对舒适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进行规范,建立了特需病房的基础上的舒适护理病房,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舒适需求。

疗养性质的舒适护理服务与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充分展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氛围,赢得了广大疗养人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已经有效地应用于广大的临床护理工作,而且呈现出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多数研究和应用均集中在对问题的质性描述方面,多集中于陈述关于通过舒适护理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意义显着,而设计缜密的量性研究研究很少,主观判断较多,过于形式化,无法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外,目前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多局限于患者身上,而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舒适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舒适护理的开展,现阶段对护理人员自身进行的舒适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

总之,关于舒适护理服务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需要后续研究加以完善。

3、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1]白继荣。

[2]陈蓓敏,陈清。

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

[3]陈霞。

[5]萧丰富。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5.

[6]张宏。

[7]初秋英,古娜依。

[8]周艳,刘晓丹,李勤,等。

[9]谢玉兰。

[10]魏天星。

[11]唐永云,乔昌秀,李丽。

……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四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终究是一次巨大的生理改变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含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按照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含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1)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流。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1)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五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口的控制越来严格,计划生育是一项实现人口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术、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中期妊娠引产术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实施手术,很可能会导致疼痛并引发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我院对324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心理特点,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24例病例均为我院5月-20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可知:(1)学历:18例为小学;160例为初中;146例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况:73例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为1个,110例生育孩子为2个及以上(3)手术类型:158例实施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9例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34例实施人工流产术,23例实施中期妊娠引产术。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

2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1抵触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会引发恐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2.1.2恐惧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取得相关的计划生育知识,担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会产生较大风险,产生一些手术后遗症,担心对自己术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响等,很容易引发恐惧心理,并且会产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手术方法,结合手术的要点,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保持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运用合适、体贴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顾虑,有利于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完成。

2.2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部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受到手术室气味的刺激,在听见手术器械的声音后,会产生恐惧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加快、言语增多和面色苍白等。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向患者解释,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绪。护理人员在做各项准备操作时,应该让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医护人员应保证轻柔动作,减少刺激声响。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紧握患者的`手,向患者传递温暖和支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2.3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在成功完成手术后,术前和术中各种不良情绪完全消失,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心情逐渐好转。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手术产生疼痛,或者引发术后并发症,从而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详细向患者描述其手术效果,告知患者手术十分顺利,让患者安心静养。针对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不适等随症反应,应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手术效果。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可知,患者术后产生的疼痛不适等随症反应,其相关因素不仅包括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还包括患者的文化教养、注意力、个人经验、情绪和心理因素等,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保持良好氛围,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最大程度降低噪声,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3总结

计划生育手术是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主要方法,对妇女来说是并非是机体疾患的需要,因此心理上对计划生育手术比较敏感。在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中、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对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护理干预,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手术步骤,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六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护理开题报告选题篇十七

作者姓名孙静

所在单位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

联系方式13793923627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20xx年6月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病,发生于所有年龄组,像其他肿瘤一样,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明显增高。成人患者主要是二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而儿童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3】,张树风【4】,吴红梅【5】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6】,彭素近【7】、秦社灵【8】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包括鼓励患者进食和静脉营养支持【9】。总之,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化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