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拿出准备好的石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就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们平时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每当石榴成熟的季节,枣庄就会举办一个国际石榴节,前年枣庄人民就和外商签定了166亿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还是枣庄人民发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们人的骄傲呀!
15、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石榴,好吗?(齐读句子)
通读全文:课文把石榴写的真美,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四、写法,读写结合。
1、师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2、课后练习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7、讲评。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二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神笔“神”在哪里,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
3、能正确快速的朗读课文,并能一边读,一边想,学会思考问题。
4、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人文目标:培养孩子名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懂得分辨善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尊重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揭题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神笔马良》(教师板书)。神笔“神”在哪里呢?好我们来看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指导朗读。教师适当范读,让学生注意语气。
三、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找出哪些段落是描写马良为穷人画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马良与大官做斗争的。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引导学生讨论,说说马良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 暴,淳朴善良)
四、总结课文
提出问题:马良的笔“神”在哪里?
(马良的神笔能出神入化地画出他想得到的东西。其“神”。就在于马良对待画画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他经过刻苦的锻炼才会有那样的结果。
(要学习马良的这种精神,而不是只羡慕那只笔。)
五、说说如果你有马良那样的一支笔,你会怎样用?
(引导学生用“神笔”来描绘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未来美好的生活,或为人们、为社会、为改变环境做更多的事情。)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三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
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五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水罐劳累竟然匆忙哀求舔净反正递给忍不住凑上咽下唾沫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八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出示)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九
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学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
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一、教师#三年级#导语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2、汇报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七、作业:
1、帮助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一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二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三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帮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朗诵、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一二两段。
2、以读为主线,通过把书读薄、读厚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把诗读成画、读出诗情、读出意境,从而提高学生想像、表达、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3、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歌中体会到太阳对“大家”的爱,对太阳的爱胸怀感恩之情,明白只有广博的爱才会让世界的所有生物生活得快乐、和谐。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简介诗歌的特点
儿童诗想像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重点指导彤的读音和书写,理解“红彤彤”的意思。
2、检查读课文
指名四位同学轮读诗歌,学生评价指正。
三、深入研读课文
(一)把诗读成画
1、师范读第一小节,生边听边想画面。
2、指名学生描述想像中的画面。
3、根据学生描述的画面指导朗读。
(二)读出诗情
1、感悟太阳做的三件好事
(1)太阳做了哪几件好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2)把三件好事读成三个字:洒、拔、陪
(3)从“洒、拔、陪”三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洒出了什么?透过“拔”你又看到了什么?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干什么呢?(学生发挥想像,描述画面。)
2、指导朗读第二小节,读出诗情。
(三)读出意境
1、第二小节中哪个词,哪个标点表示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
2、朗读“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读出太阳做的好事很多,读出对太阳的赞美。
3、理解“……”,并读出省略号的味道。
四、想像创作,升华情感
1、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太阳做的其它好事写出来。
2、交流、修改、展示诗句。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五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语。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在你的眼中,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春天在……)
是啊,春天就像一个美丽、幸福的小姑娘,快乐地走遍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到祖国各地领略春的美景,你们高兴吗?(高兴)
二、品读诗文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的心情一起来读诗歌的第一节。(学生齐读)
2、 春天这个幸福的小姑娘都去哪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诗歌的2—6节。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汇报(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
师问:你是如何发现的?
学生讲述各诗节构段方式。
3、 是啊,春姑娘带我们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走过草原,走过山冈,走过村庄,在那些地方她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先跟随她到田野上去看一看。
指名读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想,春姑娘的到来,祖国的田野有什么变化?(百花开放,农民开始播种,有的农作物都开始出芽了)
你觉得春天的田野被作者描绘的美吗?都哪美?(学生讲解相关的诗句,并适当渗透拟人的修辞方法)
谁愿意来读?
4、 春天来了,河流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诗歌的第三节,并画出能够表现河流变化的动词,讲一讲这一节的内容。
谁来试着说一说?(学生抓住歌唱、汇合、滚、流、冲讲述河流的变化)
从作者丰富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河流也充满生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是否聆听到河流的歌唱了呢?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品一品它那高兴的心情。
5、 春姑娘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还来到了哪里?(草原、山冈、村庄)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的第4、5、6节,把你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谈一谈春姑娘的到来给那里带来的变化。
学生自由读,学习小组展开研讨。
全班汇报,抓住一节谈具体,并鼓励学生想象画面,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6、 跟随着春姑娘,我们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你最想说些什么?(春天真美啊!……)
作者也想说:多么美丽啊!祖国的春天,多么欢畅!
诗歌的最后一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读出“欢畅”)
全班齐读。
三、欣赏意境
1、 春天是每年都要来到的,世界上的国家都有春天,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祖国的春天”呢?(作者喜爱春天,更爱自己的祖国)
2、 是啊,我们要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融入到诗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老师为你们的朗读配上优美的音乐,希望你的朗读能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全班齐读第1、7节,指名读2—6节。
四、拓展练笔
1、 春姑娘还会给祖国的哪些地方带来变化?(街道、小院……)
2、 你也试着像作者那样,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
3、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红薯地玉米秸____亲切幸福
葡萄:色香态____满足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级教案篇十八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读课题:金子
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留下的那个问题吗?彼得的金子是什么?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来找到金子的真正含义吧!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思考:彼得有没有找到金子?
他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一样?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彼得不甘心?
默默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整块土地
指名读第二段
齐读
(3)读到这里,彼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勤劳有恒心
(4)彼得找到金子了吗?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5)为什么彼得付出并没有获得回报,没有发现金子?
读第一自然段
点出‘无意’,‘听说’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听说:听来的话,不一定可靠。‘耳听为虚’。无意:无心之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听说和无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暗示盲从。
什么叫‘蜂拥而至’,‘一无所获’?
(6)为什么大家都‘一无所获’扫兴而归?
2、自由读3—6自然段
(1)大家又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让彼得决定留下来?
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土地肥沃?指名读
(3)为什么只能长草的土地在彼得眼中却是成功的希望?
(4)他想到了什么?
(5)点出‘若有所悟’?什么意思?
(6)他‘悟’出了什么?
(7)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抓住机会
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
白天,彼得——
夜晚,彼得——
整整五年,彼得——
齐读3—6自然段
4、那么彼得的真金是什么?
(1)他为什么无不骄傲?
(3)那么,小朋友知道他的真金是什么吗?
(4)彼得发现了土地肥沃,并且善于抓住这个机会,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获得了财富,这就是彼得找到的真金。他懂得实现梦想必须脚踏实地,这就是真金。
(5)再读第7自然段
(6)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那么我们小朋友的梦想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实现它?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