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实用8篇)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09:42:05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实用8篇)
时间:2023-11-04 09:42:05     小编:QJ墨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大石桥乡组织委员周琪

7月27日至8月2日,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不仅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文风貌,也接受了浙江大学教授们的先进思想洗礼。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对今后的工作指导却是难得的引路明灯。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者在乡村组织振兴中地位重要,发挥着龙头作用。我们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正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推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要以党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改变周边部分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要以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改变,进一步凸显党建的重要性,规范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核心是紧密结合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引领村级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村级发展“两结合、两促进”。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培用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青年人返乡创业,但热情不够、活力不足。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留不住优秀年轻人等问题,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内务工优惠政策、青年农民培训政策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活力,留住了部分青年人在家创业,并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但要充分发挥好年轻人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掘存量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后备人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青年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利用好现有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村干部等群体,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鼓励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想要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资金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现正在推行的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小微企业引进和乡村旅游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缓解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应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推进,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配合现行的巷道建设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由上级政策解决一部分巷道建设资金问题,不足部分由村级留存的可支配资金解决。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拆除了废旧空心房,获得的村级可用资金,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各村还应该科学谋划产业,立足本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找准适宜发展路子。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合专业旅游机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总之,只有村级手上有可支配资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才能够大胆前行,不畏首畏尾,也才能真正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二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三年规划集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省市县有关文件及《三源村2021-2022年乡村振兴规划》要求,结合三源村人居环境特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三源村2021年度人居环境整治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乡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源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达标,一户一宅制度全面推行,村庄规划有效实施,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面实行。

具体目标如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畜禽粪污和人厕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0%,卫生厕所改造80%达到500户。村道两边1米内无杂草、无障碍物,14个自然村庄配备垃圾桶30个。

(一)准备阶段(2021年3月1日—30日):实地调查,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立项报批,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制造舆论,打好基础。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10月):具体实施一下项目。

1、村庄脏乱差整治。农户门前屋后实行三包:包清障、包整洁、包维持。公共场所由组统一组织整治。

2、道路肠梗阻治理。所有村道水泥路及两边各一米内保持干净、平坦、畅通,无杂草藤蔓牵连,无泥石沙土堆积。

3、粪污随便排治理。人畜粪便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河流、山冲、水库。必须经过人工处理,实行资源化利用。

4、垃圾集中化处理。所有村民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必须堆放在村中集中存放的桶箱内,统一处理。

(一)全民行动,人人履责。每个村民门前的三包职责和任务必须无条件履行和完成。组里组织的义务派工任务,各组必须每月不少于1次。实行党员带头义工,模范履行。

(二)立项实施,保质保量。对于大型的清障活动和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立项投资治理,项目化运作,商业化实施,公司化管理。

(三)监督检查,落实责任。村两委委员包干落实责任,对不履责到位的个人,要采取措施督促履责到位,对不履责的组,要对组长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公开评比,鼓励和表扬优秀,批评和教育落后。

(四)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村两委委员分片负责,落实检查督促职责。总支书伍贤文负总责,负责全村协调部署安排工作。大田片傅顺春负责部署安排、检查督促,各组组长配合。横开河片杨林负责部署安排,各组组长配合。白俸罗元华负责部署安排、检查督促,各组组长配合。驻村工作队负责配合村完成各项任务,负责搜集整理总结推介典型,负责政策宣传和落实,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报送。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四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五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村评估验收工作,根据《城市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验收管理办法》和《城市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全区所有村庄和69个行政村庄。

根据创作效果、示范引领等各种效果,将村庄创作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1)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原则上,精品示范村数量不得超过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最终淘汰制度。创建村超额完成省级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评价标准示范村指标要求,村具有可学性、可见性、可复制、综合示范领导区域地位,在农村振兴领导示范项目、模范实践、独特模式创造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四革命行动计划、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实施计划等相关计划实施要求,村建设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彩钢棚改造、村干净整洁、村外观美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杂物、垃圾、污水现象,村有序。
(2)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符合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评价标准的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突出当地风俗文明,农村治理有效可行,农村建设美观合适。全面完成市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四革命行动计划、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实施计划等相关计划实施要求,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彩钢棚改造,村干净整洁,村外观美观协调;二是消除建筑、杂物、垃圾、污水现象,村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2020年2月—20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六


村位于xx市xx区xx镇北端,距镇中心约2.5公里,北邻xx村,南邻xx村,东至xx河,西邻xx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863户,总人口2633人,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达到23.47万元。村内现有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1个,文化广场2处。村属于平原地形、湾畈区,可耕地面积2137亩,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山羊、土鸡、麻鸭和土猪为主,村内共有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7家。土地流转面积1720亩,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约500亩,相应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已初具规模。辖区砂石资源丰富,安全饮水覆盖全村,新建水泥路约7.5公里,且全部亮化,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不断增强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将董滩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总体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强化基础,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集体经济收入,逐步提升全村综合实力,把村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共同发展,自然、人文共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任务
1.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开拓致富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加大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提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我村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营销我村的农特产品,扶持培育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村里组织失地农民进场、进企,在家门口就业。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本着“见空就栽树,露地就栽花”的原则,进行村绿化、美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有固定场所;主要路段两旁的围墙进行粉刷,实现路面平整、路沟硬化、林台绿化、围墙美化、街道亮化,达到街路整洁、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草坪如茵、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目标。
我村未来三年将改厕全到位,填埋废沟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村11个组,硬质化道路铺到农家大院,构筑农民大舞台,未来三年,在农家庭院前后种植花草树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3.加强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文化广场、小学、村医疗室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100%,初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
4.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1.发展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蔬菜等特色种植,到2024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针对脏、乱、差现象,对硬化路及两侧乱堆乱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垃圾集中堆放点,推广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对垃圾定时清运,建立垃圾排水排污设施,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5.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对村里婚丧嫁娶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6.聘请农业专家学者,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次,参加人员不少20人。
7.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争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
2021年:
初步完成拟定项目的申报、立项。
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2022年: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体系,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达到村民自治。
2023-2024年:
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水、地、路、电综合治理,达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
优化产业结构,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在800亩左右。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乡村振兴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3.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争取上级的扶持,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形成合力。

1.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
2.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保证2021年实施方案按时完成的基础上,计划在2022年把路面翻建大约600米;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农技等农民培训课程,培养新型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增加村民收入;到2022年底,继续巩固环境整治效果,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村民人人学法,诚信守法,团结友善,遵守村规民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3.2023-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2022年计划基本完成的基础上,2023-2024年集中力量建成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网络服务中心;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创建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
从2021年6月起,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把董滩村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七

**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篇八

**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