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选17篇)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01:59:03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选17篇)
时间:2023-11-02 01:59:03     小编:笔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一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而阅读是教师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教师必读书籍也是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去学习的必要内容。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在阅读教师必读书籍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由教育学和心理学组成的跨学科学科,其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事实。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发展规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必读书籍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可以让自己更了解学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段: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整个课堂学习环境的管理、组织和控制,是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也需要阅读相关的教师必读书籍,了解如何在课堂上掌控情况、避免冲突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懒散、厌学和不积极的现象。

第四段: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行业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必读书籍中的教育法律法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认识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有关的重要政策措施,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规范教学行为。

第五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必读书籍的内容,也包括教学方法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只有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六段:结论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读书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让教师了解并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达到更好的教与学效果。因此,我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阅读这些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下一代做出更多贡献。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二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先生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所撰写出来的,在书中李开复先生不仅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论,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细细品读,书中并没有太多个人英雄主义的丰功伟绩,用最平凡的语言阐述他眼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逻辑缜密,案例清晰,语言流畅,不由得对他阅历的广泛,观察的细致,知识的渊博,思维的深厚,观点论据的精辟深以为然。

本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章节是《合作沟通——信息时代的成功之道》。章节中主要讲的是团队合作。读完后,我十分深刻地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最注重的就是互相的交流及表达,团员之间只有分享相互的信息和资源、积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沟通是团队合作成功的基础,有效沟通的四个秘诀:

其一、悉心倾听;

其二、大方积极;

其三、直截了当;

其四、不同意的艺术。所以,偶得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定当携起手来,让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名起来”,实现我们共同成长、提升之目的。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就这样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朋友。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三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自然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与其他一些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

在《我们的语文怎么啦》一文中,面对学生情感的粗糙,语言的贫乏,她感叹:语文教育存在两个严重的缺失:一是语文的工具性掌握得不好,二是人文性严重失落。她呼吁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希望文学与语文相伴。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窦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

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们都不爱读书,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更是兴趣了了,其实有又多少老师们还在坚持着每日手捧一书,还在品读这些文学书籍呢!书山有路,师者先行。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去品读经典感悟美文,而没有老师们在旁一路提携引领,那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也只有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定要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一段时间,坚持与文学相伴锲而不舍。

窦老师就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园之中,只要轻轻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思考窦老师的这几句话,似丝丝凉风,清爽宜人,为我一路驱赶了这炎炎的夏日。也许,我一辈子也无法拥有那玫瑰的绚丽,但我也愿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们以精神的慰籍。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四

教师是社会的丁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更新与提升。而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读书与仅仅产品性阅读不同,读书需要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才能产出有价值的读书笔记。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读书笔记的作用、技巧与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师读书笔记的作用与效果

教师读书笔记是教师对所读书籍的“思考转化”。首先,读书笔记有助于教师的记忆力提升。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读书籍的知识,将其融入教学中。如果没有记录的读书笔记,教师通过读书学到的知识会很快遗忘。其次,读书笔记有助于教师的理解能力提升。通过记录读书笔记,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概括书中的内容,这有助于加深对书籍的理解。最后,读书笔记有助于教师的分享和传递。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与同事、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促进交流与共同进步。

第三段:有效的教师读书笔记技巧

首先,写读书笔记时要注重主题的梳理。将书籍的主旨、核心思想、重要观点等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于日后查阅和分享。其次,注重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记录。关键词和关键句往往能够体现书籍的重要观点和框架,通过记录和反复阅读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再次,注重个人的思考和观点。教师读书笔记最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领悟,而不仅仅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概括。最后,笔记的整理和分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将笔记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个人书库,方便后续的查阅和使用。

第四段:读书笔记的心得与收获

通过长期的教师读书笔记,我深切体会到了读书的力量。通过读书笔记,我可以将同一类书籍的观点和思考进行梳理和整理,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读书笔记也成为了我学习和成长的履历。当我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时,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思考和成长,这对我个人的发展和职业规划非常有意义。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教师读书笔记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整理和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提升记忆力、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教师读书笔记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见证和履历。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读书笔记的习惯,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读书笔记技巧和水平,以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五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六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2、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3、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4、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5、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6、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7、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每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交他们文化知识,他们交会我劳动技能。

8、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9、这样,就把课内与课外、老师教学与同学自学、阅读与写作完全融为一体了。

10、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11、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12、老师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着我,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为我们辛勤的奉献着。

13、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4、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15、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还要班级学习股长以墙报的方式刊登出来,在同学之间进行观摩和评比,并参照我们平时的阅读与作文情况来评定我们的语文课成绩。

16、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7、人们都说:“同学们是小苗,老师是培育小苗的辛勤园丁,老师犹如一支蜡烛,用最温暖,最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她们不图回报,默默的燃烧着自己!”

18、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9、文章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

20、本文很好体现了…的特点,深刻的主题与新颖的构思相得益彰。

21、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

2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3、所以,对于语文课,我们都学得非常轻松、愉快、自由、自觉,没有丝毫的强制和压力,从没有想到要怎么去应付考试,或为了考试去进行学习。

24、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25、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震撼人心。

26、《飞翔的教师》讲诉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是快乐的,多彩的,值得纪念的真挚的友谊,一生难忘。

27、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28、春天他们给我采集各种野花,夏天和我一起到小河摸虾,秋天他们给我送来了各种野果,冬天我和他们一起晨跑,我和我的学生们快乐地,幸福地学习和生活着。

2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30、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31、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32、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3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34、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35、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36、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37、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七

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再次以饱满的热情跨入读书的行列,与大家一道遨游书海,重新领略书的韵味,品尝书的甘甜,继续秉灯夜读,沉醉书香。学生时代读的是教科书,走出社会读的是故事书、文艺书,参加工作读的是教案与参与书,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有点兴趣时读一点日常杂用方面的书籍,象现在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本名家名著,并且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与体会,几乎从未有过。通过一年多的读书,使我大开眼界,精神世界为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命得于升华,对书籍的看法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书籍确实能安慰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心灵,静化我们的心灵。它里面有星光的闪耀,有雨露的润泽,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饮恨终生,也能使人生辉煌,无限幸运。以前,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枯燥无味;现在是一种吸引一种味道,读后心怀豁达,是一条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旷神怡,虽然说不上陶醉,但也说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与快乐。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新教育之梦》,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读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后,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方法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以前也曾读过这样的文章,介绍人家是怎样宽容、善待一个学生,但自己总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读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还举了一个例子:英国科学家迈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在玩耍中杀死了校长家的一只狗,这个错可犯大了,大家都为他担心,为他捏把汗,不知校长该会如何处罚他,哪知他遇到了一位宽容大度的校长,允许他解剖那只狗,不过要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就算对他这次行为不当的处罚。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迈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从而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原来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因而,本学期我结合这个事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以前的教学态度,教育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以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靠对学生惩、压、挤、吓逼出来的,真正没有好好地善待他们,是逼他们学、压他们读,罚他们做、骗他们考,一步一步的高压政策,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装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往里塞,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只要看到他们就没有好心情,就有一种厌恶感,只一点小错就会拉下一张脸,怒目圆睁,甚至于高声大骂,象训贼一样说的一无是处,批得狗血淋头,纯粹把学生当犯人对待,有时罚站、罚抄、罚做,饿饭,甚至动板子,用鞭子,扇巴掌、扯耳朵对其进行所谓的教育,既伤害了学生心灵,又侮辱了学生人格,失去了学生尊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应该,总有点内疚感。这个学期我一改常态,对待学生满面春风,关怀倍增,热爱有加,心里总是有一颗相信、信赖学生的心,决心既当他们的老师、长辈、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让学生有话跟你说,有事帮你做,有问题向你请教,喜欢与你亲近。一学期下来,发现每个学生确实都有优点,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塑之才,例如我们班上的舒小龙,爱动,常常惹事生非,喜欢打架,而且学期初经常打架,开学后不久便伙同他人去偷群众的甘蔗,被人当场抓获,并缴掉了自行车。蔗主要求每人罚款2元,以示赔偿,才能赎回自行车。他家里本来就困苦,又是偷盗赔偿,他那敢向家里要钱,只好天天步行。我经过耐心的教育,并替他交了2元钱领回了自行车,他很感动,决心好好改正,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后半学期有比较大的转变,不那么惹事生非了,他的画画的很好,还为班上出了几期黑板报。还有方羽同学,是个学习基础差,经常不交作业,书写极为马虎了事的学生,人又生的不怎么好看,你如果心情不好去看他,肯定是一只眼出脓,一只眼出血,但我沉着性子,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和毛病,并发现他很乐意助人,经常帮助同学抹黑板扫地,帮老师打开水,打扫办公室,我每次都表扬他,作业也能按时交,而且书写得越来越好,有一次他做得非常端正、正确,我就写了一幅书法给他,他受宠若惊,很感动,也很惊讶,因为老师的书法只送给每次考试出众的同学作为奖励,今天送给我,我能不高兴吗?从此,他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对待,认真完成,字也越写越好。从中可以说明宽容、善待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学生产生的错误,多数是心理问题,有时是好奇心导致,有时是行为过失,有时是表现欲所致,有时是一时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平等、信赖、尊重去走近学生。多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你会发现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管教者、而是一个让他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模仿的榜样和示范者,是一位有宽容大度的慈祥温和的长者,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不会因为你的惩罚而失去尊严、失去自信。因此,读书能让我陶醉,读书能让我思考,读书能改变我的行为,读书能伴我成长,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

今天,当我站在书香伴我成长的演讲台上时,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最早了解张刘祥局长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读过他为“视点”栏目所作的文章《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和《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深深被这位书生局长新锐的观点所触动。寒假时间充裕,几乎每天行走于网络论坛中汲取营养;不经意间,“教育在线”张刘祥的主题帖子“理想与行动”跃然跳入我的视线。认真读之,就像孙明霞老师所描述的那样“简直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让我欣喜若狂,喜形于色,终于找到了这样好的学习地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断的关注、回帖、交流,并进驻到了他的博客“秋水共长天一色”,深深被他的激扬文字所感动。这些精妙之言,给人以启迪,助你以行动,激起了读者对教育的热情与追求。我还注意到了张刘祥局长已有两部随笔著作《且行且思——基础教育工作收集》和《求真与创新——写给中小学教师》问世初,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张局长求取那座深藏经典的“艺术宝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当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终以“爱生”为主线,来诠释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有自发成为播撒爱的使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爱造句,用爱生活,才能“奏响爱的旋律”和教育最强音。当一名好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这五个方面诠释教师的的标准——就是爱,进而达到师生心灵共呼应,奏响教育主旋律。“学会关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个学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等紧紧围绕一个“爱”字,从每一个细节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让教师们都知道,拥有一可爱学生的心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在做陶行知笔下的“糊涂先生”,希望大家领悟爱的真谛,感悟教育的真义。

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成长的生命绿洲,更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艺术,是追求,需要教师智慧来表现,它正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所在。德育专家王晓春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书,给出了详尽的答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研究课堂,梳理课堂,精心打磨每一课,醉心锤炼每一句语言,让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教育的智慧尽情构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课堂。大量读书,深入实践,及时总结,积极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向名师学习,学他们的奉献,学他们的敬业,学他们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让课堂扮演好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课堂中教育的智慧。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的成长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激情与理想并存,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成长,让教师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探究,实现自我发展的成长。这样教师应做好“读书、反思、写作”三件事,坚守自己的个性,“不跪着教书”,坚持求真与求实,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在逐渐反思中成长,书写精彩的人生。学校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凸现,依靠教师来推动和实现,因此,“办好学校,教师第一”。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一次次用心点燃校园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渴望知识的火焰。

没有付出,哪来成功,没有积累,哪来精彩!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在反思写作中引领成长,执着的培养教师的精神。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教师的素养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笔者理解为教师的素养包含的范畴很广泛,素质、人格、礼仪、健康和习惯等等,而这些都涉及教师的行为艺术。但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识缺少、文化底蕴不足,艺术修养肤浅”三大问题是困扰着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书中提出的“读名著、拜名师、游名胜”“三名”策略,不失为好方法,从中汲取经验,品尝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作为教师我们耳熟能详,就在于陶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善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想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要有学习的习惯,从书中学,从网络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写作中学,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遨游书海、冲浪网络,架构教师成长的“立交桥”,让博客为教师成长“添翼”,让写作为教师成长“催化”、“助推”,让教师的一切行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没有书,不能称其为校园”。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书香定会绽放在校园,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可以想象,师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多种途径,补充精神元素,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师生时时,处处充满着阅读的喜悦,一个个故事让我们醍醐灌顶,一则则哲理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把捧读书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师生读书的热情,我想我们的校园定会书香满园,处处散发书籍的芳香。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了教师读书是“金科玉律”。读书让我们聆听大师们的教诲,饱餐大师们的智慧,它犹如指路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点亮了心中的希望,领略从大地深部涌出却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态、营养丰厚的“教育大餐”,伴随着一部部追寻新理念,探求新实验的教育大作,走进一个个智慧的世界,让精神食粮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读书校长、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用心领略、触摸教育的风景,展示读书的收获。

从张刘祥局长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张局长的成长过程,他用心书写的那些真实的、求真的、创新的激扬文字,不仅是写给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的,这不仅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读着他,品着他,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位读书局长——张刘祥!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八

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九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还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

最近,我读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其中有一篇名为《蚊子与狮子》的寓言,我深受启发。

一个欠债的人当着债主的面卖自己仅有的一头老母猪,并吹嘘自己的猪多么厉害:土地女神节下母猪,泛雅典娜节下公猪,酒神节还会下山羊!

我看之后苦笑几声,这位欠债人真得!他的猪会生羊!这在当今社会里真可谓轰动全球的一大新闻!这个欠债人真无知,真愚昧,猪可能生羊吗?他为逃脱债主追债,不惜撒下这种弥天大谎,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为不可能的事情作伪证。其实这么做,只会让相信你的人不相信你,而不相信你的人更为厌倦你。

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你才能问心无愧,别人才会相信你,而像那位欠债人,买主本是很诚心的,债主也很放心,可他撒下这种谎话,也许再也没有人买他的猪,债主们也会很讨厌他,甚至会把他告上法庭,到那时,他就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同学们,做人要诚实,如果不诚实,人生的彩虹将会少一种色彩。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碰见一回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车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要换点零钱。我只瞥那人一眼,便觉得它他长的贼眉鼠眼的。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全车的人没一个人理他。那个人说的很诚恳,直到说第三遍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和你换吧!那人好像很激动,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喊,还说可算遇到个好人。

等到他俩换完钱,那个想换零钱的人便说他有点事儿,在汽车刚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车,一会儿就消失。等到汽车又上路的时候,只听那个换钱的人说:"哎呀,妈呀!这是假的!"只见他两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阳光底下反复的照来照去。没一会儿,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说:"那些钱是给家里买东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个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现。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另外一种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我觉得这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比娇小,这样不就取人之短,补己之长吗?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这篇寓言又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讲述一个农民嫌自己的庄稼长的太慢,便想出一个自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办法。他花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个个的拔高许多,这样看起来,它的苗子确实长的很快。可家里人听说这事之后,就又马上跑到菜地里看看,只见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长高,而是全都枯萎。这个小小的成语故事和《老鹰和乌龟》的意思相同,它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

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

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反而不太合适,有画蛇添足之感。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一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 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一下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当然名师的授课 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 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 教学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 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 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 整个对文章的讲解铺垫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接着王老师道出了精彩的提问,究竟是什么让诗人如此感动呢?带者这样的疑问,让我 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边读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这就使学生进入学习时更加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真心真爱,比死记 硬背高明的多,使诗作更深化了课文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王老师的这堂课深入浅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精彩的课堂提问,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精彩的课堂智慧拓展。还是在本课中,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面前,重大的问 题需要总理解决,你说他一夜简单吗?他会想到什么?总理一边看一边思索,周总理到底在想了那些问题。在这个片段中,王老师创设 了良好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辛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本文的 主旨,这种引导作用此时就是"无声胜有声"。

王老师这样与学生的良好对话,层层深入,让我深受启发。让本有距离的师生关系化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循规蹈矩的课堂教学化 为师生倾心交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表演自己独特的"人生魅力"。抒发他们各自的不同感受,进而感受到新时期学生们不同的人 生价值与世界观,而老师则是戏中的配角。但他的话语,使学生展现得更加完美。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像这样经典细节还有很多,名师们学养的斗厚、师德的高尚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深切领悟、教材的处理、文 本的准确而独到的解读,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借鉴。我将会延着专家们的脚印,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不断完善自我,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努力!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二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 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 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 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 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 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 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 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 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 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 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 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 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三

寒假里,我翻阅了一本关于儿童精神世界的书,名为《儿童精神哲学》。刚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很难懂,也许是哲学类专著太深奥了。我选择了几个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章节进行了细细品读,慢慢地发现其中蕴含着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感悟。

《儿童精神哲学》这本书是由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研究员所著,于1999年出版的一本与儿童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哲学类著作,因为是儿童哲学类研究著述,所以书的行文风格给我的感觉很特别,书中旁征博引了大量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类文艺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透视儿童精神内在的本质。从作者的整部著作的论述中,我能够体验到一种经验性的共鸣,认为这种共鸣在人的生命中都会或明或暗地出现,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

惯性思维中,能被称之为“精神”的一定是成人的思维和意识行为表现,从没想过小小的孩童世界里也会有可以被冠以“精神”的举动?儿童有何“精神”?儿童的`精神又是什么呢?书的最后几个章节用了太多生动的事例来帮助读者认识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对当下成人精神世界的影响,那就是:儿童是成人之师,是成人社会的救赎者。儿童不仅仅是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一个时间段。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品质,仍旧保存在众多成年人的内心。该书作者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愿意留一方空间,停下脚步倾听一下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的思考仍旧滋养着我们的内心,他们会时时提醒我们,这世界竟然还有那么多我们不曾知晓、不曾思考的问题。我们会对天空、大地、生命、人的精神世界生发出各种各样儿童式问题,直至人类发展到今天。推动我们进行研究探索的动力,是人类最基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这一基本特点,最体现最明显的阶段在儿童时期。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指出,成熟的有智慧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到达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真诚、朴素的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儿童混沌初开,蒙昧无知,而成人有了人生的阅历,有强壮的体力,要比儿童复杂、成熟,在他的眼中,读书笔记.儿童只能是乞求成人的爱怜的宠物或附庸,从这一方面来看,当时老子的话真是有些惊世骇俗。在现今社会里,我们呼吁成人要真正的进入儿童的生活,求认识儿童多彩生动的精神世界以建立一种科学的儿童观;我们呼吁成人能严肃的体会儿童精神世界的本体价值,认真考虑一下儿童是否能帮助你进一步领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我们呼吁成人能进一步研究儿童的精神世界,并通过这种研究找到反躬自省的新途径,找到深入研究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呼吁成人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教育压迫儿童状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儿童精神哲学》没有众多哲学著作中晦涩僵硬的表达。它以感受性的亲和的文字以及切合生命的实际,讲述了一种能让我们体验和经历的生命精神状态。一个真正完善了的人是怀有一颗纯真的心,失却童心的人不可能使生命臻于完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具有神圣的本性,这种信念使福禄贝尔对童年所具有的无限价值充满敬意。他说:“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四

不得不承认,《首席教师》的内容和我想象的大为不同。看到封面时,还以为是一本名师的成长史。一翻开才发现,内容更倾向于站在高位的职业指导。以往对这类的书抱有“干巴巴”的印象,但是耐下心来读,却是获益匪浅,解决了我这样一个青年教师的不少疑惑。

使我产生触动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而当课堂上,师生之间结为了伙伴关系,那么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任何意见而不必担心任何的‘打击报复’,于是,条件允许你做冒险的事,你不必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你不必揣摩你的老师的心思,你只要思考知识本身。”郑杰老师将之称为“知识的冒险”,而取代传统“知识的盛筵”课堂。看到这一句话,我突然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我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少举手发言,尤其在创造性的问题上,举手的永远是那两三个人,而且答案也不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总是人云亦云。回答尚且如此,更遑论主动举手提问了。

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一点回顾,试图发现自己是否有与学生的回答无关且为负面的反馈。其实并不难想,刚刚上完的一节课上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一个平时很难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难得的举手发言,用“而且”造句,他的声音模糊不清,勉强听到的句子也乏善可陈,这时我注意到他倚靠着窗户不停地扭动着说话,于是很遗憾地,我对他这一次难得发言的反馈就是“不会站直了说话吗?”。诸如此类的反馈我还做出过许多,总是关注知识以外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对学生的行为常规进行教育,要么批评学生的站姿,要么只是冷淡的一句“嗯”、“好”,或者是直接让下一个回答。

其实最开始当老师时我不是这样的态度,受了教育理论的影响,我总是特别夸张地表扬或者回馈,我还记得那时的课堂总是竖起一片“小树林”,点名发言根本忙不过来。在看到上面那段话之前,我还经常将学生不爱发言归因于他们的惰性。现在,我想自己应该拾起初心,多去想想夸张的自己,在学生的发言中去寻找闪光点,用我的表情和对他们回答的专注代替奖章来激励他们。

这就是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从《首席教师》中学习到的地方。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五

我去年收获最大的就是读了几本好书,其中一本就是《王崧舟讲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曾教授的《慈母情深》和《枫桥夜泊》都曾在小语界引起轰动。小学语文该怎么教?王崧舟在这本书里有他独到的诠释,所有的章节段落都是取自他的演讲稿。他的语言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发人深省,一不小心你就会不知不觉陷入他诗意感性的文字里,纠缠在语文与生命的漩涡里,然后发出仰天感叹:原来应该这样教语文啊!

一个寒假的时间,我常常就俯在桌前默默地着翻阅,接受着来自书本的一次又一次洗礼,他用文字一遍一遍唤醒着我内心的某种期待,常常忽然会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都是错的。

他说人生应该有四种境界。“境界不同,对职业和人生意义的体验和解释也就不同。”首先是功利境界,工作就是为了生存,教书就是我的饭碗。好好教书,才能好好生活,这一点完全正确。但是如果始终停留在这个境界,单纯只是为了赚钱而教书,王崧舟不客气地说:“老师啊,您是要了一辈子的饭啊!”其次就是上升到了道德境界,就是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而教书,因为你面对的是全班四五十个承载着全家甚至是几代人的希望,为了这份责任和希望,怎能不好好教书呢?可是冷静下来一想,你会发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学生而活,为家长而活,为校长而活,这样有意义吗?“人不能总是为别人而活吧?”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超越,必须得提升自己的境界。第三重境界那就是科学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做科研型的老师。那时你就不是为谁而活了,你是在为学问而活了。你总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断更新是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怀着一种憧憬、怀着一种期待、怀着一种惊奇进入了课堂。”“你在试验你的思想,你在考量你的做法。”你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了做学问的趣味,这应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最后,第四重境界那就是生命境界了。时间就是生命,你每天都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并为更多的生命付出,期待“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美丽邂逅。”“支付的是生命,结缘的是生命,最后收获的还是生命。”

每一次上课都要有“活在当下”的思想,如果每次提出问题之后,你都只是在期待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你永远只能在焦虑、矛盾之中度过。

其实这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矛盾。提出问题当然期望得到正确答案,有了正确的答案教学才能正常进行,也许数学可以这样想,语文是绝对不行的。王崧舟举了于永正老师上的《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反复读过课文之后,注意是反复读,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学生回答说:“课文介绍了五种玻璃,第一种是吃音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吸热玻璃,第四种是变色玻璃。”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坐下,而是增加难度,希望学生能说得简洁一些。学生面露难色,想坐下了。如果你是活在下一刻的,那就会遍地寻求答案,麻烦也会接踵而来。于老师却是利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他淡定地对孩子说:“孩子,别忙坐下。老师看你有这个能力。要不,再想想?”那是在借班上课,于老师一定不太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遇到的是个差生,那后果又该如何呢?当时全场都十分安静,期待学生的回答,而于老师呢,却一直从容得看着那个孩子。几分钟后,那个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课文共介绍了5种玻璃,它们分别是吃音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回答得非常简洁,于老师这样夸赞孩子:“说得好,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帮你节省了整整十五个字。孩子,如果你刚才坐下去了,你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全场一片掌声。

这就是活在当下,这就是享受课堂,你选择了怎样的生命状态,就注定你将收获怎样的生命。读完了这个篇章,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现在出于什么境界,我还应该向怎样的境界奋斗。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是在享受,还是在备受煎熬?我让那些力图获得新知的生命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王崧舟的话寓意深远,可以供我整个教师时代细细品读与思考。最后我找到了黎巴嫩文学大师纪伯伦的一句话,以其与同行共勉,“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刻秘密。”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六

《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杨瑞清先生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名言: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他还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20字成长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篇十七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