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赏识教育的论文(通用18篇)

2023年赏识教育的论文(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06 11:47:04
2023年赏识教育的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2-07-06 11:47:04     小编:LWC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发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力量。通过赏识教育,我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赏识教育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共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对赏识教育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赏识教育帮助我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很容易只关注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赏识教育拓宽了我的视角,使我能够看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比如,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平时认为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台上表现出色,有着极大的演讲潜力。于是我通过赞美和鼓励,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演讲,进一步培养他的表达能力和领导才华。

其次,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被认可和赞美的需要,而赏识教育正是满足了这些需求。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赏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称赞的话语,如“好棒!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或者“我看到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继续加油!”。这样的鼓励不仅让学生开心,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愿望。

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共处。在一个赏识的环境中,学生们不再相互攀比和嫉妒,而是更多地关注彼此的进步和成就。我在班级中实施了一项“感恩环”活动,鼓励学生在上课后写下自己对其他同学的感恩之情,并将感恩卡贴在班级的墙上。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关注彼此的优点和努力,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实践赏识教育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有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或者他们常常犯错。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赏识教育,我开始注意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我会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相信他们能够不断进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总结起来,赏识教育是一种强大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力,并促进班级和谐共处。通过赏识教育,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优势和努力,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赏识教育不仅改变了我对学生的看法,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我深信,在一个充满赞美、关注和鼓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二

古语云:“棍棒下面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好像古代的孝子、才子都是在“严”字下产生的,殊不知,孩子,尤其是今天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赏识。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赏识教育。所谓赏识,就是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赏识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要多给孩子以表扬鼓励,使得在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因此,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发现优点,哪怕是所谓“一无是处”的孩子,在他身上总有闪光点。有位孩子的妈妈这样说:“我儿子既顽皮又讨厌,哪门成绩都差,没优点。”当人问他:“就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这位母亲说:“就喜欢看兵器、军事方面的杂志。”作为小学生,喜欢看军事方面的杂志这么专业的东西,说不定,将来还是个军事天才,这些方面不正是他的优点吗?其实,每位家长都曾是个好的教育家,也就是说,都会“赏识”。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哪位父母不是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的孩子会说话呢?若说得迟,还会说“贵人语迟”呢!可惜的是,到孩子上学后,家长们却丢弃了赏识,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看到了差异,便要训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发现。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则更需要“赏识”。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原来总嫌女儿字写得不好,训来训去总没有效果,相反的,每次教育孩子,孩子总是犟嘴:“怎么不好啊?就好!”后来,这位家长改变了一种方法,一次,看女儿写作业,字还是那样,但他却说:“哟,字写得很工整嘛,这样认真,以后一定会写得很漂亮!”没想到女儿呆了呆,竟然大哭起来,并说以后会写得更好。从这孩子的由犟到哭到表示决心来看,她是多么需要赏识啊。因而,在强制要求和期望鼓励均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时,期望鼓励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赏识学生。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可以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失败是成功之母”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即使是学困生,教师也应善待他们,学困生不过是一根“生锈的针”,只要教师帮忙磨,他也会发光的。当然,赏识并不是说不要批评,关键要看如何批评。若是训斥地批评,那定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扼杀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赏识则能激发其自信心和进步的潜能。可见赏识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三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四

赏识教育作为积极、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表层上看,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从深层上看,可以挖掘各层面的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兴奋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小学教育;班主任;学生

笔者工作的单位是农村小学,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习惯和品性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通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者往往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找缺点、挑毛病,甚至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方式,简单粗放,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只能造成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从情感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摸索和改进,尝试将赏识教育法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寓教于乐。一是把笑容带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孩子的童趣渐渐淡去。反思之后,努力在工作中把微笑带到孩子面前。有了笑容就有了亲切感,无论学习优劣、活泼还是文静,学生们逐渐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讲给笔者听,笔者对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更有成效。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每天带领全班同学晨跑,课余之时跳绳、踢毽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孩子,童心和快乐成为师生共同的瑰宝。三是自己更注重读孩子喜欢的书,注重教者组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时使用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被教育过程。

第二,欲擒故纵。一是让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动起来。有一部分学生爱劳动、爱运动,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动脑子。笔者觉得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能把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命题为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爱玩是人的天性,笔者在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又在课上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乃至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当主力,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提出阶段性目标,就像小马戴上了缰绳,沿着指出的方向奔跑。

二是对于一些只注重成绩却看不起后进生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同学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第三,以褒代贬。以褒代贬就是用表扬的方式指出孩子们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关键是怎样的批评更让人心悦诚服。以褒代贬与其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智慧。怎样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常迟到的孩子,迟到次数减少了,表扬他迟到次数少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习成绩好而阶段性退步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这种对于错误的表扬性的批评,达到了激励和鞭策的双重效果,远远好过正面的批评说教。

从欣赏的角度全面了解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用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互动,游戏一般快乐的教与学,道理很简单:同一事情,放在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身上和你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因为爱,所以尊重。欣赏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来激活学生沉睡的天份,进而增强其自信心。第一,诗化的语言。这里说的诗化的语言,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用诗句来跟孩子们交流,而是希望教师使用像吟诵诗歌一样的动听语气来赞美孩子或者是表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往在教学当中泛泛出现的“你们别以为我低头批作业就不知道你们在说话,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问了什么”“你的书写怎么还是这样呢”……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比较刚性的语言。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这些语言,恰恰伤害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自尊心,进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灰暗了孩子们来不及光明的未来,都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表达,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某某同学,你今天的书写进步了,比之前干净、工整了许多。”“你是不是以前就学过书法啊,太棒了,你现在的楷书跟柳公权的如出一辙啊。你在哪里学的啊?”采用这样的赞美,再提出书写要求,相信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有进步。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乐趣。

[1]张忠艳.解析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许晶.浅谈赏识教育之我见.科学大众,2009(03).

[3]李伏玲.赏识教育——开启封闭心门的金钥匙[j].科学中国人,2015(01)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赏识教育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要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管理;运用;自信心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社会信息愈发繁多、复杂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状况,进而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

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引入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并对其运用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提高,加强学生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本身是一类思维角度,即人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外部事物,其是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能保持对事物的欣赏、观察态度。

因此赏识教育就是高职教师运用此类心态与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以培养、促进学生也能以赏识、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问题,促进其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建立发展。

避免学生的精神心理落入自卑、颓废的状态,相应推动其学习自信与主动性的激发成长。

赏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欣赏与关爱,运用爱意与真诚打动学生,令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注目,从而满足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赏识与尊重的心理。

在教师的赏识与关注下,学生就获得人格发展与自尊构建必不可少的关爱,也相应令高职教育变得更富有情感与爱意,教师的赏识教育愈是成功,学生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可能就愈低。

学生在教师赏识引导与培养下,自身也能逐渐避免对学习问题的单方面抱怨、逃避心理,进而构建起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与积极性。

赏识教育本身是承认学生之间差异,也承认学生会存在失败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味的鼓励、捧杀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目前已有的特长、优点与成就,从正面激励学生、赞扬学生所取得进步发展。

以此在日常点滴的赏识教育中,逐步汇总最终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构建,促进其正确健康价值理念与心理的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师资力量做支持,同时在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上存在过于守旧、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当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变趋势与教育需求。

进而需要高职教师对自身所采取的学生管理策略与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积极引入各类新式教育方法做拓展优化。

这其中赏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高职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同时通过对此类方法的实践应用,也能在转变教师已有的学生教育观念,促进其学生教育技巧与方法改善的同时,相应带动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建立,避免其因成绩等因素产生消极、逃避等负面情绪。

此外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理部分个性强烈的学生,并推动学生思维观念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

赏识教育一方面能引导高职教师准确把握教导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作用。

教师若能基于赏识教育思路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能基于教师的关注与表扬予以回报,进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培养发展,相应有效完成职业学习的各项目标任务。

而如果教师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斥责与批评,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令其丧失学习动力与目标,难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态与潜力的培养引导上,通过正面鼓励学生的优点与成就,刺激其学习意识与积极心态的发展优化,促进其自信心与健康学习意识的建立成长。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思路与方法

1、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数自身的成绩并不理想,或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问题,使得其在进入高职院校时成绩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对此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会令原本面临巨大社会就业负担的高职学生,内心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此时若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忽视对其情绪与思想做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认为自身难以满足学习的标准要求,进而厌倦课程学习活动,失去自我学习动力与管理能力。

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我放纵、逃避学习与沉迷其他不良行为等问题发生,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发展进步。

这其中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的优势、成就做提取总结,为其指出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学习闪光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令其能正确认知自我,肯定自身已有的优势特长。

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考核与评价进程中,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评价标准的改进与拓展,将学生日常学习参与度、独有的优势特点、言谈与自我约束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使得学生能通过考核与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闪光点,进而在评价标准多元化下,令学生能正确发现、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长,以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水平,使得学生做自我肯定,以此逐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2、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具备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与企业的青睐,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之一。

高职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工作中,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锻炼。

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社会实践水平的优化提高,进而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条件。

并相应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努力与收获,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观念想法。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自我表现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不正确等不足,教师也不可过多苛责,而是采取包容、理解的态度以激励学生,令其能正确认识失败与困难,不因失败而产生畏难情绪。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宽容下,能坦然对待自身的失误问题,并细致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以此逐步改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在下次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进步。

3、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

在赏识教育运用进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为学生做全面的激励与赞赏。

以便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的心理意识构建、发展,逐步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理念。

但相对的教师也需注意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进行正确、适度的赏识激励工作。

赏识教育本身并不是对学生无限、盲目的追捧与表扬,也不是无底线包容学生一切失误问题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手段,需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形式,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廉价的鼓励方法,以避免教师赏识手段过于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出现。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六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1]陈霞,李伟尚。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34-135.

[2]肖华英。赏识教育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3,(21):46-47.

[3]邱翯。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装备,2011,(06):76-79.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七

学习心理辅导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一种学习辅导,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可以提高。

赏识教育心理辅导应用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克服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略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及其在学习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关于赏识教育及其争论。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赏识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能够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放光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研究员赵忠心则认为,赏识教育只是个别的教育经验,谈不上是什么“教育理念”。而“赏识”即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是个很具体的概念,谈不上什么“理念”。

2.皮马利翁效应可作为赏识教育的一个理论依据。“赏识教育”要上升为一种理论,尚未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提法和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有相通之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中职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感到困惑、空虚和彷徨,学习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到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情况,学生中也有所议论,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长处和前途所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和尊重他们的。通过赏识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之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发现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被视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一些学生因此而自尊心受挫,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更应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八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职校生;赏识教育;自我意象

职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些不同,不仅中考失利,个别行为习惯在初中学校就很不好,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我校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家长在外务工,属于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个别学生还是低保收入家庭等,种种情况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缺乏家庭教育,还有个别家长仅满足于小孩的物质要求,漠视小孩的情感需求,教育表达形式不是忽视就是简单粗暴的惩罚;一大部分家长让学生上职校抱着年龄小在外不好务工,在学校混混日子就行的态度,很少关心小孩的学习,少数关心小孩的学习,但是当真正涉及小孩问题的本质时,他们又退缩,表示无能为力,希望学校给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家长更让人感觉是在做形式,做好父母爱的表面形式。这些家长是缺乏赏识精神的。有些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的源头,但束手无策。这些家长担心的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不继续恶化下去。已经对孩子没有美好的期望,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对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信心,又怎能有好的未来呢?职校生身上的缺点是不少,但不乏闪光之处:虽然讨厌这门学科,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虽然上课听讲效果不好,但每次还能坚持做作业;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但是能坚持考试……所有这些“坚持”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相信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也”,期待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成熟起来。

什么叫赏识教育?赏识教育[1]就是前辈或教师善于发现后辈或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善于发现其进步或成功而予以精心培育或真诚激励,从而带动他(她)们方方面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是赏识———成功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并让其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磨炼。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日常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生理健康,可他们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种种偏见导致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一味批评孩子,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时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同照顾策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寻求他们的最大发展,无论对学生本身成长、对一个家庭的幸福,还是对学校甚至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拿起放大镜,捕捉、放大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赞扬,即使那优点是微小的,似乎不值得一提,要让学生在你的赏识中感受到信任,体验到成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欣赏你的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每个人都能成材,关键是教师能否多角度地、“另起一行”地看待学生。当你以欣赏的态度看待时,会看到许多优点;同样,当你以批评的态度看待时,会发现无数缺点。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人总有长处,即便是学困生也有其闪光点,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在于发现与捕捉。将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用爱加以“筛选”,肯定并“发扬光大”,使自我意象好的更好,使原本自我意象不良的在“赏识”阳光中增强自信,扬起自信风帆,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不忘赏识教育,使其各方面保持先进性。优等生身上的优点相对比较多,受人赞扬的机会也多,一般而言,他们的自信心较强,自我意象较好,往往能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型的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因此,赏识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寻常优点上,而要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

(2)对待学困生需要倾注更多赏识,寻找点滴进步加以呵护,学困生是令人头疼的一族,也是自我意象不良的一族。由于经受一次次批评与指责,体验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他们的自我意象往往是失败型的。因此,尽管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机遇完全有益,他们还是会不断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以证实自己的失败。特殊生典型的特征便是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与赏识。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因此,对学困生教师更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赏识、积极的期待,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他们创设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胆识,帮助他们培养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我能行”的愉悦,这样才能为形成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和良好自我意象奠定扎实的基础。

2、帮助学生寻找缺失已久的自信

(1)点滴之间保护自信心。职校生无论到哪里,最缺乏的都是自信,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钥匙,也是形成良好自我意象的前提条件。纵观现实,一些孩子依赖性强,碰到困难手足无措,胸无良策,丧失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学生对面对的事就会畏首畏尾,产生“我不行”的自我意象,极大地影响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由此可见,开展对孩子的自信心教育不可忽视。学生的自信心犹如刚破土的嫩苗般坚强又脆弱,需要细心呵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慎言慎行,于点滴之间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孩子做勇敢的自信者,以自信给孩子胆识,以自信给孩子激情,以自信给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2)积极鼓励,真诚赞赏。学生需要更多的信任,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总会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对学生我们在宽容的同时,给予鼓励,给予信任,给予赞许,给予微笑,往往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讲求表扬的艺术,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

3、运用“赏识教育”和学生“走心”

鼓励并帮助学生唤醒内在的潜力,挖掘并发展其潜力,点燃学生奋斗的激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欲求。教育应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在已有现实规定性中愤然而起,追寻自我,实现自我充分且自由的发展。

(2)要对学生进行更多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温婉的批评”,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一句体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态势,都能唤醒学生沉默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3)要帮助改变故有的不良自我意象。如果某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他认为他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然而如果让学生发现这种自我观念是错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因为他们唤醒并发展了自己的潜力,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自我意象,形成了良好的新的自我意象,从而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所以需要我们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以发展他们的良好自我意象。

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相联系,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而具有良好自我意象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进取,到达成功的彼岸,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真真切切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适时地鼓励、赞扬他们,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确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良好自我意象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留下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孩子是越夸越聪明的,越夸自我意象越理想的”,但频繁的夸赞和赏识有令孩子厌倦的时候,如何真正把握好“赏识”这个度,使学生既感到有老师的赏识,又能真正重视并对待老师的赏识,如何将“赏识”与“惩罚”有机结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真正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象,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苏华,主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7)。

[3]朱幼菊。“每个人都是第一”[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4]崔鹤同。筛选亮点[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九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为核心的、适用于幼儿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去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借助表扬或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认识以及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联合家长共同开展赏识教育,大力促进幼儿教育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塑造。

:幼儿教育;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对某人某种见解或看法和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以承认幼儿差异并尊重差异为基础,采取适宜的表扬方法或手段,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正向”教育。赏识为教师、家长与幼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座桥梁构建得更加宽阔与坚固,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思想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1)区别赏识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纵观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们有选择地进行赏识教育,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即对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多加赞美,而对不听话的淘气包,往往吝啬自己的表扬,而代以大声地指责。这样一种教学情况的出现,明显会伤害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其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自卑感。除了在幼儿中有区分地进行赏识教育外,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对幼儿进行批评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其实,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只有在教学中以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奖惩结合,才能在提升幼儿自信心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分清是非对错。

(2)滥用赏识教育,忽略实事求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很显著的提升作用,因而大多数的教师将表扬和鼓励变成了课堂上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为了表扬而表现,且得不到表扬就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标准,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标准,以期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滥用赏识教育另外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而造成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给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带来困扰。此外,千篇一律的表扬口号以及毫无指导作用的表扬手段也是当前赏识教育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这种方式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孩子对课堂教学感到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真正的赏识教育,重视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是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而赏识教育的成功开展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孩子们是祖国的小树苗,那么赏识就是雨水,是营养,它能够促进孩子们健康向上地发展,最终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

摘要: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转化“问题学生”上有其独到之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赏识教育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功能、途径、运用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家更好地实践赏识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实事求是

用赞美来教育学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的“严师出高徒”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对信息课毫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堂练习,睡觉,走神,更有甚者打扰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耐心教导置若罔闻,任凭老师“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让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发现日本教育出了大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由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铃木深入地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欣赏、夸奖、鼓励,使每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很难的语言形式。铃木由此得到启示,他想:这能不能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一经运用,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于其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效果适得其反。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教师既要充分发掘“闪光点”,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问题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良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老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一次成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大力推广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已是大势所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课堂上永远没有问题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迎接世纪的挑战!

[1]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秋菊。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科学教育,2008(02)。

[3]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6(06)。

[4]刘天骄。论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职校生;赏识教育;自我意象

职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些不同,不仅中考失利,个别行为习惯在初中学校就很不好,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我校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家长在外务工,属于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个别学生还是低保收入家庭等,种种情况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缺乏家庭教育,还有个别家长仅满足于小孩的物质要求,漠视小孩的情感需求,教育表达形式不是忽视就是简单粗暴的惩罚;一大部分家长让学生上职校抱着年龄小在外不好务工,在学校混混日子就行的态度,很少关心小孩的学习,少数关心小孩的学习,但是当真正涉及小孩问题的本质时,他们又退缩,表示无能为力,希望学校给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家长更让人感觉是在做形式,做好父母爱的表面形式。这些家长是缺乏赏识精神的。有些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的源头,但束手无策。这些家长担心的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不继续恶化下去。已经对孩子没有美好的期望,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对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信心,又怎能有好的未来呢?职校生身上的缺点是不少,但不乏闪光之处:虽然讨厌这门学科,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虽然上课听讲效果不好,但每次还能坚持做作业;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但是能坚持考试……所有这些“坚持”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相信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也”,期待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成熟起来。

什么叫赏识教育?赏识教育[1]就是前辈或教师善于发现后辈或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善于发现其进步或成功而予以精心培育或真诚激励,从而带动他(她)们方方面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是赏识———成功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并让其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磨炼。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日常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生理健康,可他们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种种偏见导致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一味批评孩子,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时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同照顾策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寻求他们的最大发展,无论对学生本身成长、对一个家庭的幸福,还是对学校甚至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拿起放大镜,捕捉、放大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赞扬,即使那优点是微小的,似乎不值得一提,要让学生在你的赏识中感受到信任,体验到成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欣赏你的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每个人都能成材,关键是教师能否多角度地、“另起一行”地看待学生。当你以欣赏的态度看待时,会看到许多优点;同样,当你以批评的态度看待时,会发现无数缺点。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人总有长处,即便是学困生也有其闪光点,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在于发现与捕捉。将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用爱加以“筛选”,肯定并“发扬光大”,使自我意象好的更好,使原本自我意象不良的在“赏识”阳光中增强自信,扬起自信风帆,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不忘赏识教育,使其各方面保持先进性。优等生身上的优点相对比较多,受人赞扬的机会也多,一般而言,他们的自信心较强,自我意象较好,往往能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型的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因此,赏识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寻常优点上,而要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

(2)对待学困生需要倾注更多赏识,寻找点滴进步加以呵护,学困生是令人头疼的一族,也是自我意象不良的一族。由于经受一次次批评与指责,体验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他们的自我意象往往是失败型的。因此,尽管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机遇完全有益,他们还是会不断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以证实自己的失败。特殊生典型的特征便是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与赏识。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因此,对学困生教师更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赏识、积极的期待,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他们创设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胆识,帮助他们培养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我能行”的愉悦,这样才能为形成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和良好自我意象奠定扎实的基础。

2、帮助学生寻找缺失已久的自信

(1)点滴之间保护自信心。职校生无论到哪里,最缺乏的都是自信,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钥匙,也是形成良好自我意象的前提条件。纵观现实,一些孩子依赖性强,碰到困难手足无措,胸无良策,丧失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学生对面对的事就会畏首畏尾,产生“我不行”的自我意象,极大地影响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由此可见,开展对孩子的自信心教育不可忽视。学生的自信心犹如刚破土的嫩苗般坚强又脆弱,需要细心呵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慎言慎行,于点滴之间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孩子做勇敢的自信者,以自信给孩子胆识,以自信给孩子激情,以自信给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2)积极鼓励,真诚赞赏。学生需要更多的信任,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总会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对学生我们在宽容的同时,给予鼓励,给予信任,给予赞许,给予微笑,往往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讲求表扬的艺术,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

3、运用“赏识教育”和学生“走心”

鼓励并帮助学生唤醒内在的潜力,挖掘并发展其潜力,点燃学生奋斗的激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1)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欲求。教育应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在已有现实规定性中愤然而起,追寻自我,实现自我充分且自由的发展。

(2)要对学生进行更多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温婉的批评”,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一句体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态势,都能唤醒学生沉默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3)要帮助改变故有的不良自我意象。如果某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他认为他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然而如果让学生发现这种自我观念是错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因为他们唤醒并发展了自己的潜力,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自我意象,形成了良好的新的自我意象,从而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所以需要我们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以发展他们的良好自我意象。

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相联系,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而具有良好自我意象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进取,到达成功的彼岸,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真真切切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适时地鼓励、赞扬他们,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确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良好自我意象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留下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孩子是越夸越聪明的,越夸自我意象越理想的”,但频繁的夸赞和赏识有令孩子厌倦的时候,如何真正把握好“赏识”这个度,使学生既感到有老师的赏识,又能真正重视并对待老师的赏识,如何将“赏识”与“惩罚”有机结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真正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象,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苏华,主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7).

[3]朱幼菊。“每个人都是第一”[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4]崔鹤同。筛选亮点[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存在表面化现象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三)心理健康课缺乏好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四)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三、赏识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

(一)小班上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动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三)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四)给学生布置自我剖析作业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五)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六)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提升学生重视度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七)动态赏识档案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八)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交互式学生和教师交流会上,我作为高二历史教师代表与高三历史课代表们进行了沟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多些表扬和鼓励。会后我除了向其他历史教师转达学生的意愿外,更多的是反思自己在历史教学中是否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一切时机及时恰当地肯定、赞扬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有创意或比以前积极性高,纪律比以前好等等,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赞美的契机。课后,当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帮助老师做事等等,教师也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此外,学生考试成绩进步了,要及时给予肯定。更重要的是,在批阅学生的平时作业时,对一些较以前整洁规范、正确率提高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

教师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在老师赏识的眼光中,学生会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无穷的动力。在我现在所教的一个班中有个年级公认的不认真听课的男生,在接手这个班的教学后,我找他聊天: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的学生,但现在你面对的是一个新老师,希望你能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展现在老师面前,让你以前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看着他眼睛忽闪了一下,我及时问:“你想学好历史吗?”他说:“想。”我又问:“你觉得你能学好历史吗?”他说:“能。”听到这儿,我及时收场:“好,老师相信你能。”在开学后的第一次测验中,他果然考出了我意料之外的好成绩,于是,我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课后,我鼓励他:继续持之以恒,争取月考保持这个成绩。在课堂上我觉得他更专心,作业也能及时自觉地完成,月考之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考得怎么样?”我微笑着说:“96分,高分,你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之后,我发现他的几个“死党”也有了细微的变化:首先是他们上课都能自觉遵守纪律,不讲话不睡觉了;其次是他们的作业质量提高了,至少能认真做完,不再“开天窗”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在月考中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上述“问题学生”的变化使我想起了这样一个精辟的概括:“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人性中再本质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而老师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一需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增强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要做到及时准确地“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尤其是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的优点,教师就必须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接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俗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一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例如:在一堂历史自修课上,有个学生在看课外书,很专心,以至于我走到他身边时他还没发现我。当时,我只是把他的那本课外书合起来,什么也没说。下课后,我和他进行了交谈,我先肯定他看书很专心,《品人录》这本书也不错,然后说:“如果你看历史书也那么专心的话,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现在你觉得该怎么处理这本书呢?”他说:“老师,书先放在你那儿,等期中考试后再给我,可以吗?”我说可以,还加了这么一句话:这本书老师也很想看,就当你借给老师看吧。从此,他上历史课很专心。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我曾教过被认为是该年级中最差的一个史地班,但我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没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们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短短的几句话,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备受鼓舞,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增强、提高,他们说:“历史课上我们能找回自己。”在所学的几门课程里他们的历史成绩是最好的。

爱,是最伟大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爱,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获得爱,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遵循因时、因人、因地而异的原则,而且赏识要有一定的原因。只有当赏识内容具体而又有针对性时,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和反感,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因而,教师要设计一定的情景,创造条件进行赏识教育。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表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最佳场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欣赏者,而课堂又是教师欣赏学生的重要场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也就是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针对新教材中的一些探究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在学习了《辛亥革命》一课后,对于探究的主要问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查资料、找证据来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获得新知识和获得自信。又如:讲到《繁华似锦的戏曲》时,我问:“我们同学中谁会唱京剧、黄梅戏等戏曲?”学生便把那些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推上了讲台,虽然这些学生事先没准备,但同样唱得有模有样,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又多了一份成就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机会,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懂得欣赏学生的教师,总是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点,用各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发挥赏识之功效。

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赞美他。”赞美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价值,使其产生成就感,从而挖掘其潜力,弥补其不足。赞美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说好话,而是一门需要用心去领悟的艺术。作为历史教师,在赞美学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赞美要有指向性,要有明确的赏识内容。在学校,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你很好”、“你是个好学生”、“你很聪明”等,这样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没有让学生明确“你什么方面很好”,只是教师赏识意识下的“规范”语言,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敷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忽视。

其次,赞美方式要尽量不留痕迹,“投其所好”。微笑就是一种不留痕迹的赏识。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表扬、一下轻柔的拍肩都能给学生以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最后,赞美也应关注有缺点的学生。赞美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鼓励,还可以转化为一种期望与目标。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我们更应采用艺术化的语言、采用优点带动的方法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例如:我现在所教的一个学生,他在体育方面很有专长,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赢得了好名次,区运动会上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但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常开小差。鉴于上述情况,作为他的历史教师,我对他说:“你在体育方面很优秀,在运动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你在学习上也有这样的拼搏精神,相信你会取得更大进步。”之后,我发现他上课不再开小差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针对他的这一进步,我又及时肯定他,使得他的历史学习有了明显的长进。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法使我尝到了教育的乐趣,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我坚信:历史教师如果能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真挚的关爱感化学生,将会使学生内心深处那种被肯定和被尊重的渴望变成催人奋进的动力,在体验成功中不断前行。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的含义是指,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能力,通过心理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自信与积极性,并能够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本文从中职化学教学的赏识教育出发,分析赏识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中职;学生;教师;化学教学;赏识教育

对于中职的莘莘学子来说,他们其中有不少是中考的失意者。并且其在初中阶段,在教师与同学的心中地位也不会很高,这就致使了他们缺乏良好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积极性。怎么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成为了每一个中职教师的首要任务。中职的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论性与逻辑性都较其他学科有更高的要求,致使不少学生由于其学习难度过高,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基于这种状况,中职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为其在成材的道路上奠定基础。

1.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而教师应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给予较为严厉的批评。从表面上看,批评教育效果良好,但殊不知这会给学生的心理埋下消极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以及化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出现裂痕。如果教师在学生初犯错误时,以赏识教育的角度介入那就不会产生这种后果。赏识教育所倡导的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对其所犯的错误给以安慰,并分析其错误的本质,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通过赏识教育,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使师生的感情更加稳固。

1.2通过赏识教育,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

中职化学教学,有很多知识点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有些同学因为其在初中时对于化学基础掌握的好,所以对于中职化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快。但是,还有很多的学生基础不牢靠的,他们对于中职化学的知识学习就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挖掘那些差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要懂得欣赏差生的优点,通过适当的激励手段,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教师的鼓励以及激励后,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

1.3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现今中职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都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他们认为化学难学,并对其产生了抵触心理。而这种抵触心理,往往会影响其毕业后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强调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赏识教育能够有不错的效果。赏识教育其主旨是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尊重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下去的决心,从客观的角度加强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树立化学学习的独立性。

2.1教师要学会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想要尊重学生,首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和学生树立和平友好的关系。外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学生只有在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才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并且还能够展现学生真实的一面,同时又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身潜力。”中职的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其受教水平的不一样,或是所处的生长环境情况不同,造成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懂得尊重这种差异,要对学生进行同等的看待。不要因为学生的某些作为或成绩的好坏,影响对于学生的态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这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与生活的困难,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与赏识下进行学习,同时又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

2.2教师要学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从以往的教学中可以看出,过多的批评与指责只能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而中职的学生大多都处于十六七岁叛逆心理高发的状态下,以赏识教育替代批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懂得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能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拥有更强大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任何学生都有着相对的优点与缺点。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期间,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赏识的角度加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比如说,有的同学的成绩进步或是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等。教师要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获得被鼓励的喜悦,满足学生对于平等与认可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产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投身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2.3赏识教育的表扬与批评策略

赏识教育并不是一昧地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这样只会促使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的批评应该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进行说教,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本源问题,这样才是正确的赏识教育。在对学生表扬时,为了达到赏识教育的最大效果还要遵从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表扬的公开性与及时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受到及时的表扬与肯定也会对教师的赏识产生倾向与惯势,并能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如果不把握表扬的实质,就会丧失表扬的本质,其效果也会不够明显。教师的表扬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抓住表扬的公开性质。教师要在学生或公众面前进行表扬与肯定,使赏识教育达到最大化。

二是表扬的长期性。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教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教师激励的言语能够催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注重表扬的长期性,这种表扬不用非要用言语来表达。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够让学生感到鼓励。教师要把这种表扬的方式与自己的教学方式融合到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长期产生学习的动力,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着足够的信心,而且通过赏识教育的教学渗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这值得我们教师去深入研究。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一、尊重与赏识,就是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教师和孩子们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体现,不仅仅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幼儿当成朋友,要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而不能仅凭成年人的是非观和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这个理念的传递绝对不应该仅仅是游戏、教育、说教等简单的方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来诱导孩子,就像那则“妈妈请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孩子的尊重,同样能让孩子学到,而孩子也同样会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传递给老师、家长、生活中的所有人。

二、赞赏式的批评,体现另一种尊重

尊重,并不是放纵。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错误。在尊重他们错误的条件下,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指责。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点,用优点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把这种方法称作:赞赏式的批评。赞赏式的批评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午睡是个别幼儿很头痛的事儿,我们班的齐齐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班的时候她是我们那个楼层出了名的不睡觉。升入中班后,刚开始还是一样不睡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我早就注意到齐齐每天的衣服都很漂亮干净,于是,我想用这个话题敲开齐齐戒备的心理。我走过去趴在齐齐床头,微笑着说:“齐齐,你每天穿来的衣服总这么漂亮,都是你自己选的吗?”“嗯,我每天都是自己选衣服,然后自己穿。”“是吗?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那等你睡醒后我一定要给你梳一个特别漂亮的小辫子来配你的漂亮衣服,行不行?”“可是我睡不着!”“睡不着可以闭上小眼睛,休息一下,它们都累了,好吗?”齐齐很干脆地答应了我,不一会儿就闭上小眼睛睡着了。起床后我第一个叫起了齐齐,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小辫子,小伙伴们都夸齐齐的辫子漂亮。从那天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约定,只要她睡觉,我就会每天给她梳一个新头型。齐齐每次都会给我梳的头发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太阳花、过桥辫……等等。慢慢的.,我用这个小约定帮助齐齐养成了很好的午睡习惯。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想想,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尊重了她,夸奖她每天早晨自己选择衣服不麻烦父母,用这个表扬换来与齐齐的约定,并且,我们都互相遵守了约定。尊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是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尊重和赏识不能盲目,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想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尊重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所以,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一定要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总之,尊重、赏识你周围的所有幼儿,你才会赢得所有幼儿对你的尊重和赏识,这种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的尊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温馨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的有素养的好孩子。尊重、赏识幼儿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了,必须付诸行动。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同时,社会更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互相尊重、赏识的氛围。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院校 班级管理 应用策略

一、中职班级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 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 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 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三、结语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赏识教育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应用的原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底蕴因素的影响。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受社会环境的熏陶程度不同,从而导致赏识教育不是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奏效,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第三,评价标准因素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依据的评价标准过于狭隘,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很少。评价标准的手段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实施,过于追求教学质量的教师缺乏欣赏学生的能力,而学生对自己也不能正确赏识,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更广泛地应用赏识教育。

第四,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学校开展赏识教育需要有家庭方面的密切配合,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而对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夸奖和鼓励,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被赏识和被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第一,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口语中,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室文化,进而对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将爱更好地传递。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力,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有效应用赏识教育,这不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需要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进而可以使学生感悟美、生命和生活,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襟,从而促进学生在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