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实用10篇)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4:13:02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实用10篇)
时间:2023-10-31 14:13:02     小编:笔砚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一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县区主动对标担责,积极作为、强力推进。xx区作为典型的农业区和城郊区,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当前,正值建设实施“黄金期”,市委政研室调研组就该区乡村振兴相关情况进行调研。他们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放大比较优势,在突破关键环节、解决难点问题上作出很多探索和尝试,具有顺应政策导向、符合区情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鲜明特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xx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头炮”“先手棋”,着力推动农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由短链发展向全链发展转变,由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壮大主导产业思路不变,在推动提质增效上求变。围绕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入实施“两链一服”工程,加快现代农业扩能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生成拓展玉米、杂粮、果蔬、中草药、肉制品、乳制品等6个重点产业链,辟建食品工业园区,关联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同舟、笨嘴、金开元等“产加销”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从调结构、优品质、树品牌入手,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高值高效作物,棚室果蔬、中草药等“三品一标”达到19个,一大批农产品步入“名特优”行列。健全服务体系,投资1000万元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辟农业大数据平台、质检中心、信息发布等10个功能单元,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机制,通过向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保障。构筑战略优势目标不变,在产业培育生成上求变。适应奶业产品市场供需变化,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把全链发展奶山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坚持“先筑巢、后引凤”,从今年开始布局建设奶山羊养殖基地,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在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规模;关联引进鲜羊奶和羊奶粉加工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立区产业,形成繁荣乡村和致富一方的集体经济。目前,正以“众筹”模式在林源、高台子、太阳升、老山头4个乡镇建立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基地,预计年底前种群存栏达到9000只;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基地建设投资总额的5%”作为村集体收入、平均分给村民,将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入股“按投资额5%”固定年收益、实行按户分红,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产业融合方向不变,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上求变。加快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围绕农业与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业态互联互动,开辟北菜南销、商超直采、订单销售、会员制销售、套餐配送等新模式,与上海江桥、北京新天地等专业批发市场订单对接,签订常年供需合同22万吨;与大润发、新玛特等连锁超市发展农超对接,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和商超直采基地12万亩,越来越多棚室果蔬贴上“xx牌”走向全国。八井子果蔬批发市场在销售旺季,仅香瓜一项日均交易量就达到50万斤、交易额突破300万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果菜物流集散地。上仓济嘉农业公司在高台子镇建设的果蔬生产基地种植品种70多个、获得有机认证12个,以“会员制”和“私人订制”方式将有机健康高端果蔬送到1000多个会员家庭餐桌。同时,依托林源生态小镇72公里环线自驾游、八井子乡棚室采摘等景区景点,有效组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元素,积极谋划开发全域旅游线路,年初以来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209%,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市民消费新热点、农村经济增长极。

长期以来,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农村严重“失血”“贫血”,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最现实问题。xx区深刻认识到“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好“人地钱”等关键要素,以工作含量的提高推动发展质量的提升。解决好“人”的问题,调动主体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针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实际,多措并举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双榆树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巷道硬化、安全饮水、村屯绿化、卫生治理“四项工程”,以政府出资买砖、村民出工出力的方式铺设红砖路150公里,每平方米铺设成本由75元降至40元,累计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以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为载体,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促进农户主动清理生活垃圾、净化美化居住环境,既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益。解决好“地”的问题,破除瓶颈制约。xx区有耕地120万亩、人均不足7亩,草原44万亩、但80%以上为“三化”草原,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各乡镇通过发展水稻、食用菌、林下经济等多元业态,扬长避短做强区域特色。祝三乡在原盐碱地上养鱼养鸭改良土壤、试验种植水稻获得成功,今年推广种植面积3000亩,亩收入可实现2000元、净收益1100元;积极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生产棚室56栋,年可产出食用菌22吨,亩收益超过3万元。解决好“钱”的问题,强化多元支撑。紧紧抓住高台子、林源2个乡镇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试点的政策机遇,高效合理利用市区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秸秆综合利用等基础振兴工程。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为927户贫困户争取贷款1733万元、户货比达到59%。发挥地企合作优势,老山头乡与采油七厂合力推进农村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了美丽矿区、美丽乡村一体建设发展。

作为市辖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xx区抓住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自觉强化站排头、争一流意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确定了“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奋斗目标。自今年xx月份开始,在全区集中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力争短期有突破、全年见成效、长远打基础。推进举措“实”。各乡镇结合全区20xx年乡村振兴意见,有针对性地明确突破口和发力点,提前梳理和申报项目计划,确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基层党建四大类100个实施项目,每个乡镇都承担10个以上推进任务,全部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每个项目都有抓手、可操作、能推进。在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中,不过分追求外部形象,以科学、实用为根本原则,少花钱、多干事,发扬“干打垒”精神、采取“泥扠”方式建造羊舍,单栋造价由120万元压缩至25.8万元,把更多资金用在扩大种群规模上。工作节奏“快”。全区上下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劲头,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方法和节奏,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攻坚突破。列入市级重点扶持2个乡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其他6个乡镇也不等不靠、追赶跟进,目前已有70%以上的项目提前完成攻坚目标。老山头乡实施“先攻坚、后调休”工作机制,调动干部抢时间、抢进度落实会战任务,11个乡村振兴项目已完成9个,跑出了“百日会战”加速度。责任跟踪“紧”。建立“区领导包扶、乡镇领导主抓、具体项目具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百日会战”期间区领导一半以上时间下基层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常态化督办机制,定期深入乡村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每10天通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实际成效的“试金石”。xx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全力抓好农村急需、农民关心的大事实事。优先发展教育决心大。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深入实施“优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小学向乡镇政府和厂矿集中、中学向城区集中的原则,逐步撤并农村零散中小学,去年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3000万元,新建标准化乡镇中心校4所、改扩建7所,全区57所中小学合并为19所,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塑造宜居环境力度大。坚持一手抓生态修复涵养绿色生存空间,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宜居家园,实施“河湖田水林”系统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村屯绿化、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提标,打造美丽乡村“xx样板”。林源镇长林村通过争取一部分、自筹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加强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建设,铺修农村水泥路11.2公里、安装路灯69盏,成立物业公司和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清运处理垃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69%,去年长林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市级文明村。深化改革创新步子大。自主谋划实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过去“村财乡理”固有模式,探索经管系统“垂直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土地征收和集体资产资源使用,建立村自定、乡监管、区备案的制度办法,由农民“说事、议事、主事”,加速村民自治进程。选树乡贤示范作用大。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入手,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户”“星级文明户”“脱贫光荣户”等系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乡贤”,通过典型带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老山头乡以“抓宣传、抓示范、抓自治”为切入点,开展“家风家训家规”征集活动,张贴“乡贤榜、道德榜、孝悌榜”,带动形成“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浓厚氛围。

xx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补短板、强基础,提素质、正形象”主题党建活动,全面加强乡(镇)村两级班子建设。xx镇把优化基层组织体系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突破口,着眼外来流动党员“两头不管”、外来产业能人“融不进来”等实际问题,组建全省第一家“新村民”党支部,将外来农民特别是“种养能手”集聚起来、联手建立英亮果蔬合作社,以“北菜南销”番茄种植为依托,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注重党员干部带动。实施百名村级后备干部选任计划,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有意愿投身家乡建设的村级后备干部73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提升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林源镇新村后备干部牵头建设9579平方米的党员教育基地,协助镇党委举办第一届“健康大庆—舞动林源”广场舞大赛;祝三乡群众村后备干部牵头建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引进白瓜(倭瓜)种植项目,带动30余户村民共同发展。强化长效机制保障。突出正向激励和监督问效相结合,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镇考核的主要内容,推行绩效管理,纵向看发展变化、横向看落实力度、综合看行政效能,区财政每年列支“以奖代投”资金1000万元、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予以奖励,同时对行动迟缓、落实不力的乡镇和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和严肃问责。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二

xx区xx镇位于xx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6公里,东邻xx县xx乡,南接xx街道办事处,西连xx镇,北靠xx县xx乡,属工矿型、城郊型、乡村新型乡镇,国土面积80.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5200亩,森林覆盖率61%。海拔在1643—1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5℃—13.1℃,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常年气候凉爽,代表了xx区高海拔冷凉的气候特点。镇内下辖7个村,3个社区(含1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有5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620人。xx镇原有3个贫困村(一类贫困村周家寨出列,二类贫困村大箐出列,三类贫困村大地20出列),现有建档立卡户912户3693人(其中:大地村186户、845人,大桥村64户、191人,大箐村190户、756人,渡口村69户、204人,新耀社区63户441人,渔塘村114户、348人,裕民村63户、193人,周家寨村163户、715人,),于20xx年全部脱贫清零,20xx年排查上报监测对象57户、25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9户、119人、脱贫不稳定户28户135人),于20xx年xx月消除风险,20xx年至今无新识别监测对象。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人口清零以来,我镇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四个不摘”,坚决遏制群众返贫风险,激活发展动能,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无群众返贫致贫情况,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镇坚持围绕“三落实一巩固”,健全返贫预警监测体系,落实政策,强化帮扶,消除群众返贫风险,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强化责任落实,抓好统筹部署。抓组织责任落实,以原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构架为基础,建立以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等方式,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格局,20xx年以来,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会等19次,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及时下发《xx镇关于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镇党通〔20xx〕xx号)等文件,抽调精干力量,对镇内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专班进行调整、优化,明确牵头领导和人员职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推进驻村工作,充实驻村队伍,现有驻村选调生9名、驻村工作队15名、第一书记3名,对驻村队伍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定期对驻村队员、驻村选调生开展座谈会、谈心谈话等,帮助驻村队员更好更快融入农村工作。抓村级组织建设,高效完成村级党组织及村委换届,在换届中,我镇注重以年轻化、专业化为方向,从村干部后备人才中选拔熟村情、懂业务、有干劲、作风好的人才,及时为村“两委”补充新鲜血液,通过“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帮助新进“两委”成员快速熟悉工作,保证脱贫攻坚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衔接有序。抓好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落实,依托“脱贫攻坚决战队”原有体系,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由党政班子成员任各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员定期入村,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助力村级解决巩固质效问题,现全镇共有工作队7支75人。抓好帮扶责任落实,在医疗系统帮扶责任人退出帮扶后,及时研究更换新任责任人,确保结对帮扶工作不脱节,目前更换包保责任人37人、包保对象90户;召开驻村帮扶工作会1次;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质效提升,争取到省地矿局帮扶资金4.8万元、铁投集团帮扶资金13.46万元。

(二)强化政策落实,消除返贫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按照六个步骤(即:线索搜集-入户核实-农户申请及承诺授权-村级评议及公示-乡镇核查及公示-县级审定及纳入监测)做好识别工作,将排查走访广泛与疫情防控、涉缅北人员排查等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排查走访效果。对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按照程序及时退出,村级每月对村内脱贫户收入情况、生产生活等进行排查、研判,对存在收入下降、遭遇突发状况等情况,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家庭,及时上报镇级,并纳入台账管理,镇级核查、公示后及时上报区级部门。

二是抓好各项民生事业保障。抓教育保障。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五长”负责制,落实控辍保学“网格化”管理,通过学校日常反馈与村级日常走访排查,建立起控辍保学防线,建立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工作台账,6至16周岁适龄学生4632名(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35人)全部在校,实现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xx镇20xx年春季学期xx教育资助发放488025元,覆盖学生1226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952人),对7名残疾儿童落实送教上门。抓好医疗保障,落实“三重医疗保障”,20xx年建档立卡户参保率100%,大病救治覆盖率100%,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达100%,财政定额资助政策落实率100%,建档立卡户四类慢病管理472人、大病台账管理47人,推进乡村医疗服务,目前7个村卫生室均配备村医、正常运转。抓住房保障,开展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房屋普查914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1014户,有力做好渔塘村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安置工作,全面补齐住房风险短板。抓饮水安全,目前辖区内建成水库1个,安装管网71.8万米,建有调节水池8个、加压泵站4个,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20xx年以来,及时进行老旧设备、管网等维修维护,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三是整改“一户一袋”,xx月xx日,我镇对陈友学户“一户一袋”立即进行了更新,更换成效卡。同时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要求各包村领导到村检查,并组织乡村振兴站全体工作人员,分两队对7个村、1个社区进一步开展一户一袋核查工作,截止xx月xx日已全面核查完毕,自查整改“一户一袋”细节性问题13个,有力提升工作质效。

(三)狠抓工作落实,提升脱贫质效。

一是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20xx年xx月以来,我镇排查处置预警线索401条,上报监测对象57户、25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8户、137人,边缘易致贫户29户、119人),57户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于20xx年5月全部消除风险。20xx年至今,自查上报预警线索6条(其中突发严重困难线索3条、其他线索3条),针对涉及预警线索的6户群众,落实低保4户、物资帮扶2户,均不存在返贫风险,无纳入系统管理识别新监测对象。

二是抓易扶搬迁后续扶持,针对易扶集中安置点195户1047人搬迁群众,持续强化后续“五个体系”建设,成立新曜社区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并成立党支部、居委会;搬迁群众纳入农村低保35户158人;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扶贫车间1个,提供就业岗位35人,规划内扶贫车间1个,预计建成可提供就业岗位40人,目前项目已完成发改备案,易扶点劳动力183户479人,均已就业;积极与xx区水投公司对接,实施易扶点供水管网改造项目,解决易扶点饮水问题,目前已由区水投公司垫支开展建设;投资4万元实施易扶点粪池排污基础设施项目,整合20xx年、20xx年春节慰问金8.3万元建设改善排水管网,极大改善易扶点圈舍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易扶点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抓就业保障,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建档立卡脱贫户劳动力台账劳动力759户,劳动力人数1962人,广泛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挖掘就业岗位等方式,充分保障就业,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463人次,完成建档立卡农户公益性岗位开发项目1个,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6个,覆盖贫困户56人。目前建档立卡脱贫户就业1760人(其中,脱贫监测户28户137人,劳动力26户59人,就业54人,边缘户23户103人,其中就业劳动力人数36人,就业34人)。

四是有效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低收入对象,广泛通过低保发放、申请临时救助、帮助就业等各类方式,确保群众收入不滑坡,脱贫“稳得住”,20xx年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31人,其中城镇低保251户、652人,农村低保221户579人,农村低保累计发放金额419.8598万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52人(均为贫困户),发放救助金37.3218万元,同时,对残疾人、孤儿等群体严格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五是推进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农村产业变革,一是做强一产,大箐村、大地村、周家寨村茶叶种植面积累计达5800亩,20xx年发放土地流转费290万元,种植魔芋700亩,覆盖群众65户400人,种植烤烟800亩、香梨50亩、葡萄300亩、草莓基地2个,强化养殖产业发展,现有全镇养殖大户14户。二是提升二产效能,目前辖区内已有平安驾校、安凯达事业股份有限公司、xx矿、凯炬鞋业等企业,已完成周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茶叶厂加工项目,涉及资金281万元。三是推动三产发展,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思路,广泛拓展旅游新业态,全镇目前有xx堡、温泉酒店等多个景区景点,广泛推动群众以各种渠道增收致富。20xx年xx镇被评选为省级重点旅游乡镇。

六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自20xx以来,全面推进“组组通”路网改造,实施“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等农村路网项目,建成“组组通”道路15条(24.4公里)、旅游公路28公里、大大路8.6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路(水泥路),建有垃圾中转站2个。20xx年以来,我镇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对全镇厕所开展大排查,推进厕所改造项目2个,统筹资金50万元,修建农户卫生厕所167个,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推进农村建设,落实财政衔接资金项目3个,分别为大桥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示范项目、大箐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大地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涉及资金130万元,目前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已全部建设完毕。

(四)切实巩固成效,改善群众生活。一是推动群众收入增加。20xx年脱贫184户437人后,我镇贫困发生率从最高的11.39%成功降至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全面强化监测预警。针对脱贫户和“三类监测户”,常态化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收入变化情况,每月村级定期研判,及时预警,及时防范化解因灾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导致返贫致贫情况,针对新增低保对象、重大疾病、负担较重的慢病患者等农户全面开展大排查,自查发现预警线索六条,涉及6户,均进行台账管理,并落实相关帮扶措施,目前均已经消除风险。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预警及时、有效帮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村创建为统揽,深入推进文明村寨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促进村居面貌内外兼修;二是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加强宣传与鼓励,树立勤劳致富典型人物,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完善探索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务工就业能力,引导群众开展自主创业。三是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按照既定计划,充分发展茶叶产业,在开发、管护、农旅一体上下足功夫,把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加强招引力度,为下一步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做足准备,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反馈群众。同时对现有其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梳理调整,加强管护力度,推进合作社进一步规范管理、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全面发挥带动作用,实现稳定增产增收,成为致富增收的主要途经。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三

(一)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乡新建苔子茶、皇帝庙等村茶叶种植示范基地2个、茶叶初加工厂3个、手工制茶工作室及体验培训室1个、茶园观光长廊2处,改良新式茶园3000余亩,新栽良种无性系茶树45万株,茶叶年产量超过7万斤,“古羌红贯”“古羌香芽”两个茶叶品牌喜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着力打造羌民族传统食材村,新发展林埝、民权、茶马、九龙谷、清溪等村的高山生态缓季节蔬菜700余亩、樱桃200亩、优质魔芋1800余亩、花椒种植300亩、黄连种植600亩、青梅种植500亩;西羌黄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出栏西羌黄牛超800头;“xx四宝”—土鸡、腊肉、豆腐干、土蜂蜜品牌逐渐响亮。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6个,培养高素质农民400余人次,规范流转土地93.2亩。

(二)乡村旅游热点纷呈。与xx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总投入1100余万元,建成集休闲养生、嬉水游玩、美食品鉴、漂流游乐于一体的xx风情谷旅游综合体,并成功举办两届“xx嬉水纳”活动,解决本地就业2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农产品销售、住宿、餐饮等实现多渠道增收。瓦壶沟村“一半壶缘”民宿从20xx年xx月签订协议,经过两年左右筹备、建设工作,迎来试营业,刷新了游客对xx民宿的认知,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更为宝贵的是,瓦壶沟村为农文旅融合、整村开发探索了一条路径。

(一)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争取并实施旅资产路建设、村组道路建设、通村公路安保工程、道路加宽、水毁道路及堡坎修复、入户路建设等项目,硬化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这是五年前群众不敢想象的变化。“主动脉”——s313和大多数村组道路的通达性经历了去年洪灾的考验,串联平武旅游资源的锁桂路即将贯通,通往九龙谷、瓦壶沟的旅资路结束了xx不通油路的历史。

(二)电力、通讯等条件逐步改善。xx场镇100余户将淘汰老化电路,使用新型配电箱。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新建通信基站3个,全乡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通信难问题得到大幅度改善。xx社区污水处理池改造升级,生态环保理念在山区扎根落地。

(一)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各项任务;扎实稳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建制村减少5个,减幅38.5%,全乡整体布局更优、效能更高、要素配置更集中。社会体制、农业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接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二)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围绕“美丽羌乡·生态xx”的发展定位,主动对外联系xx天农生态、瑞丰中升、欣瑞商贸、烟雨溪民等多家企业到乡返乡进行实地考察洽谈,民宿开发、水上漂流、生态黑猪养殖等项目落地建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牢牢守护安全底线。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精细化、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本乡内接种第一剂疫苗人数达到2489人,第二针疫苗接种2412人,实现了新冠疫情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现正在组织开展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面对百年难遇的xx月中旬特大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严峻汛情,我们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全力打好防汛减灾硬仗,做好紧急避险和临时转移安置,做到应转尽转,应撤尽撤,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实现因灾零伤亡。面对高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我们积极行动,全力防控,在全乡16个点位均设置地灾监测员,全力对上争取地灾治理项目,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加强地灾治理防护,筑牢防灾减灾的“钢铁堤坝”。

(一)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强化干部政治理论、现代经济、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知识学习,努力打造一支善学善用、真学真用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 学习教育,进一步竖牢服务意识。完善《村社干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二)服务群众更加优质高效。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同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建和谐美丽新农村。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四

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神,切实管好用好衔接资金,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和绩效管理要求,保持项目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经舞钢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研究,特申请20xx年度本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78万元。

请审批!

舞钢市乡村振兴局

20xx年3月23日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五

科学谋划,规划引领。xx镇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建设要求,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美丽镇村建设进行整体布局规划,对房屋改造、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改善、镇村旅游发展、美丽产业等进行科学筹划,并结合各村特点,有序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效果)

不断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落实好“四个不摘”,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全体镇村干部及帮扶队员紧扣重点内容,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关注大病重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人、留守儿童、妇女和特困群众等重点人群,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及时限,跟进问题整改,从严从快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按照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出台了《xx镇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各村宣传贯彻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摸排”三条途径申报“三类人群”,畅通申报渠道,目前省大数据平台通过以上三条途径已申报审核169户,通过自主申报纳入监测程序人员1户,不通过168户,其中自主申报7户,基层干部摸排1户,省民政厅反馈预警人员58户,省医保局反馈预警人员100户,省残联反馈预警人员3户。同时明确了国家系统监测对象的帮扶责任、内容和要求,全力抓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的监测帮扶工作,明确了科级干部或者驻村第一书记一对一结对监测帮扶联系人、并根据风险制定单一或多种针对性帮扶措施,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及时开展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落实壮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毗邻“云谷田园”优势,妥善利用产业扶持衔接资金300万元,因地制宜在xx、xx、xx、xx等村一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大棚蔬菜基地,打造“生态大棚、绿色基地、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项目,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该基地拟带动就业100余人,带动1800余人增收,提升周边各村集体经济均增长5万元。对接广投、城投引进专业龙头企业,围绕全区产业兴村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无花果、鸡蛋等特色产业,其中以xx、xx、xx等村为首大力发展的油茶产业,目前已有规模3200余亩,带动了脱贫户就业137人,力争明年新增种植面积至5000亩,新增脱贫户就业40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

巩固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全年共落实衔接资金1258.18万元,项目总数23个。其中到户类4个,合计金额525.68万元(雨露计划两批共发放128人,总计38.4万,产业直补两批共发放645户,总计131.45万,洁净工程72万元,改厕资金两批共发放1146户,总计131.78万),创业致富带头人奖励2笔共6万元,水稻种植大户奖励资金55.9万元;交通类4个222.53万元,其中xx村新村至翁村道路硬化、屏门小桥重建,xx村马鞍山桥重建工程均已完工拨付,受益脱贫人口1796人。新农村建设项目4个,合计金额336万元,受益脱贫人口20xx人。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共3个15万元,里蓬自然村道路硬化、新花路至小学道路拓宽硬化已经完工,章坞垅山塘维修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受益脱贫人口300人。

深入强化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固化“常态治理+突击整治”工作模式,建立“村民理事会”“赣事好商量”等工作制度,加大集镇城市化管理力度。全面倡导公序良俗,深入推行“以文化人”文化引领工程,持续开展“五老”道德移动讲堂、“文明新风”专题晚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真善美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传统礼仪在农村蔚然成风。(效果)

xx镇将进一步结合党史 学习教育,以学习促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全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建设产业更兴旺、镇村更秀美、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样板镇。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六

青浦区人民政府:

为了进一步提高区、镇(街道)两级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确保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区乡村振兴办根据区政府领导意见,在汲取市及有关区考核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叠加一些新的操作功能,委托第三方完成了软件框架的编程工作,经初步概算约需资金35万元。因过了年度预算期,资金无法落实。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在上半年完成并运行,恳请按照特事特办原则,批转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特此请示。

xxx委员会

20xx年xx月xx日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七

辉县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我乡xxx年危房改造工作涉及后郭雷等18个行政村,共计58户,现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特向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申请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1。8万元。

特此请示,

请批复。

xxx人民政府

xxxx年12月15日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八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县区主动对标担责,积极作为、强力推进。xx区作为典型的农业区和城郊区,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当前,正值建设实施“黄金期”,市委政研室调研组就该区乡村振兴相关情况进行调研。他们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放大比较优势,在突破关键环节、解决难点问题上作出很多探索和尝试,具有顺应政策导向、符合区情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鲜明特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xx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头炮”“先手棋”,着力推动农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由短链发展向全链发展转变,由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壮大主导产业思路不变,在推动提质增效上求变。围绕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入实施“两链一服”工程,加快现代农业扩能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生成拓展玉米、杂粮、果蔬、中草药、肉制品、乳制品等6个重点产业链,辟建食品工业园区,关联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同舟、笨嘴、金开元等“产加销”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从调结构、优品质、树品牌入手,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高值高效作物,棚室果蔬、中草药等“三品一标”达到19个,一大批农产品步入“名特优”行列。健全服务体系,投资1000万元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辟农业大数据平台、质检中心、信息发布等10个功能单元,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机制,通过向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保障。构筑战略优势目标不变,在产业培育生成上求变。适应奶业产品市场供需变化,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把全链发展奶山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坚持“先筑巢、后引凤”,从今年开始布局建设奶山羊养殖基地,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在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规模;关联引进鲜羊奶和羊奶粉加工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立区产业,形成繁荣乡村和致富一方的集体经济。目前,正以“众筹”模式在林源、高台子、太阳升、老山头4个乡镇建立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基地,预计年底前种群存栏达到9000只;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基地建设投资总额的5%”作为村集体收入、平均分给村民,将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入股“按投资额5%”固定年收益、实行按户分红,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产业融合方向不变,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上求变。加快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围绕农业与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业态互联互动,开辟北菜南销、商超直采、订单销售、会员制销售、套餐配送等新模式,与上海江桥、北京新天地等专业批发市场订单对接,签订常年供需合同22万吨;与大润发、新玛特等连锁超市发展农超对接,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和商超直采基地12万亩,越来越多棚室果蔬贴上“xx牌”走向全国。八井子果蔬批发市场在销售旺季,仅香瓜一项日均交易量就达到50万斤、交易额突破300万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果菜物流集散地。上仓济嘉农业公司在高台子镇建设的果蔬生产基地种植品种70多个、获得有机认证12个,以“会员制”和“私人订制”方式将有机健康高端果蔬送到1000多个会员家庭餐桌。同时,依托林源生态小镇72公里环线自驾游、八井子乡棚室采摘等景区景点,有效组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元素,积极谋划开发全域旅游线路,年初以来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209%,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市民消费新热点、农村经济增长极。

长期以来,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农村严重“失血”“贫血”,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最现实问题。xx区深刻认识到“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好“人地钱”等关键要素,以工作含量的提高推动发展质量的提升。解决好“人”的问题,调动主体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针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实际,多措并举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双榆树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巷道硬化、安全饮水、村屯绿化、卫生治理“四项工程”,以政府出资买砖、村民出工出力的方式铺设红砖路150公里,每平方米铺设成本由75元降至40元,累计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以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为载体,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促进农户主动清理生活垃圾、净化美化居住环境,既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益。解决好“地”的问题,破除瓶颈制约。xx区有耕地120万亩、人均不足7亩,草原44万亩、但80%以上为“三化”草原,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各乡镇通过发展水稻、食用菌、林下经济等多元业态,扬长避短做强区域特色。祝三乡在原盐碱地上养鱼养鸭改良土壤、试验种植水稻获得成功,今年推广种植面积3000亩,亩收入可实现2000元、净收益1100元;积极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生产棚室56栋,年可产出食用菌22吨,亩收益超过3万元。解决好“钱”的问题,强化多元支撑。紧紧抓住高台子、林源2个乡镇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试点的政策机遇,高效合理利用市区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秸秆综合利用等基础振兴工程。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为927户贫困户争取贷款1733万元、户货比达到59%。发挥地企合作优势,老山头乡与采油七厂合力推进农村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了美丽矿区、美丽乡村一体建设发展。

作为市辖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xx区抓住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自觉强化站排头、争一流意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确定了“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奋斗目标。自今年xx月份开始,在全区集中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力争短期有突破、全年见成效、长远打基础。推进举措“实”。各乡镇结合全区20xx年乡村振兴意见,有针对性地明确突破口和发力点,提前梳理和申报项目计划,确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基层党建四大类100个实施项目,每个乡镇都承担10个以上推进任务,全部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每个项目都有抓手、可操作、能推进。在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中,不过分追求外部形象,以科学、实用为根本原则,少花钱、多干事,发扬“干打垒”精神、采取“泥扠”方式建造羊舍,单栋造价由120万元压缩至25.8万元,把更多资金用在扩大种群规模上。工作节奏“快”。全区上下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劲头,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方法和节奏,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攻坚突破。列入市级重点扶持2个乡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其他6个乡镇也不等不靠、追赶跟进,目前已有70%以上的项目提前完成攻坚目标。老山头乡实施“先攻坚、后调休”工作机制,调动干部抢时间、抢进度落实会战任务,11个乡村振兴项目已完成9个,跑出了“百日会战”加速度。责任跟踪“紧”。建立“区领导包扶、乡镇领导主抓、具体项目具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百日会战”期间区领导一半以上时间下基层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常态化督办机制,定期深入乡村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每10天通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实际成效的“试金石”。xx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全力抓好农村急需、农民关心的大事实事。优先发展教育决心大。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深入实施“优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小学向乡镇政府和厂矿集中、中学向城区集中的原则,逐步撤并农村零散中小学,去年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3000万元,新建标准化乡镇中心校4所、改扩建7所,全区57所中小学合并为19所,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塑造宜居环境力度大。坚持一手抓生态修复涵养绿色生存空间,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宜居家园,实施“河湖田水林”系统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村屯绿化、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提标,打造美丽乡村“xx样板”。林源镇长林村通过争取一部分、自筹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加强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建设,铺修农村水泥路11.2公里、安装路灯69盏,成立物业公司和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清运处理垃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69%,去年长林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市级文明村。深化改革创新步子大。自主谋划实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过去“村财乡理”固有模式,探索经管系统“垂直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土地征收和集体资产资源使用,建立村自定、乡监管、区备案的制度办法,由农民“说事、议事、主事”,加速村民自治进程。选树乡贤示范作用大。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入手,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户”“星级文明户”“脱贫光荣户”等系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乡贤”,通过典型带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老山头乡以“抓宣传、抓示范、抓自治”为切入点,开展“家风家训家规”征集活动,张贴“乡贤榜、道德榜、孝悌榜”,带动形成“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浓厚氛围。

xx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补短板、强基础,提素质、正形象”主题党建活动,全面加强乡(镇)村两级班子建设。xx镇把优化基层组织体系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突破口,着眼外来流动党员“两头不管”、外来产业能人“融不进来”等实际问题,组建全省第一家“新村民”党支部,将外来农民特别是“种养能手”集聚起来、联手建立英亮果蔬合作社,以“北菜南销”番茄种植为依托,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注重党员干部带动。实施百名村级后备干部选任计划,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有意愿投身家乡建设的村级后备干部73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提升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林源镇新村后备干部牵头建设9579平方米的党员教育基地,协助镇党委举办第一届“健康大庆—舞动林源”广场舞大赛;祝三乡群众村后备干部牵头建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引进白瓜(倭瓜)种植项目,带动30余户村民共同发展。强化长效机制保障。突出正向激励和监督问效相结合,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镇考核的主要内容,推行绩效管理,纵向看发展变化、横向看落实力度、综合看行政效能,区财政每年列支“以奖代投”资金1000万元、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予以奖励,同时对行动迟缓、落实不力的'乡镇和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和严肃问责。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九

省扶贫办领导:

xx区xx镇xx村位于西长公路xx段东侧,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746户,3588人,耕地面积8126亩。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xxxxxx新农村的。号召,按照“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区”(即以村部为中心,建成公益事业区、小康家园示范区、加工服务区、主导产业开发区、规模养殖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目前,已建成村部办公楼一幢,完成xx小学改建,拓宽硬化村级道路9公里;建成前宅后院式小康农宅15套,已搬迁入住15户,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成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新建水塔2座,铺设自来水管道3600米,共需资金93万元,现已自筹13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5万元,尚缺资金55万元,恳请贵办帮助解决。

申请人:

申请日期:

乡村振兴工作经费报告篇十

(一)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乡新建苔子茶、皇帝庙等村茶叶种植示范基地2个、茶叶初加工厂3个、手工制茶工作室及体验培训室1个、茶园观光长廊2处,改良新式茶园3000余亩,新栽良种无性系茶树45万株,茶叶年产量超过7万斤,“古羌红贯”“古羌香芽”两个茶叶品牌喜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着力打造羌民族传统食材村,新发展林埝、民权、茶马、九龙谷、清溪等村的高山生态缓季节蔬菜700余亩、樱桃200亩、优质魔芋1800余亩、花椒种植300亩、黄连种植600亩、青梅种植500亩;西羌黄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出栏西羌黄牛超800头;“xx四宝”—土鸡、腊肉、豆腐干、土蜂蜜品牌逐渐响亮。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6个,培养高素质农民400余人次,规范流转土地93.2亩。

(二)乡村旅游热点纷呈。与xx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总投入1100余万元,建成集休闲养生、嬉水游玩、美食品鉴、漂流游乐于一体的xx风情谷旅游综合体,并成功举办两届“xx嬉水纳”活动,解决本地就业2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农产品销售、住宿、餐饮等实现多渠道增收。瓦壶沟村“一半壶缘”民宿从20xx年xx月签订协议,经过两年左右筹备、建设工作,迎来试营业,刷新了游客对xx民宿的认知,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更为宝贵的是,瓦壶沟村为农文旅融合、整村开发探索了一条路径。

(一)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争取并实施旅资产路建设、村组道路建设、通村公路安保工程、道路加宽、水毁道路及堡坎修复、入户路建设等项目,硬化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这是五年前群众不敢想象的变化。“主动脉”——s313和大多数村组道路的通达性经历了去年洪灾的考验,串联平武旅游资源的锁桂路即将贯通,通往九龙谷、瓦壶沟的旅资路结束了xx不通油路的历史。

(二)电力、通讯等条件逐步改善。xx场镇100余户将淘汰老化电路,使用新型配电箱。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新建通信基站3个,全乡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通信难问题得到大幅度改善。xx社区污水处理池改造升级,生态环保理念在山区扎根落地。

(一)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各项任务;扎实稳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建制村减少5个,减幅38.5%,全乡整体布局更优、效能更高、要素配置更集中。社会体制、农业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接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二)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围绕“美丽羌乡·生态xx”的发展定位,主动对外联系xx天农生态、瑞丰中升、欣瑞商贸、烟雨溪民等多家企业到乡返乡进行实地考察洽谈,民宿开发、水上漂流、生态黑猪养殖等项目落地建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牢牢守护安全底线。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精细化、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本乡内接种第一剂疫苗人数达到2489人,第二针疫苗接种2412人,实现了新冠疫情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现正在组织开展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面对百年难遇的xx月中旬特大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严峻汛情,我们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全力打好防汛减灾硬仗,做好紧急避险和临时转移安置,做到应转尽转,应撤尽撤,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实现因灾零伤亡。面对高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我们积极行动,全力防控,在全乡16个点位均设置地灾监测员,全力对上争取地灾治理项目,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加强地灾治理防护,筑牢防灾减灾的“钢铁堤坝”。

(一)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强化干部政治理论、现代经济、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知识学习,努力打造一支善学善用、真学真用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 学习教育,进一步竖牢服务意识。完善《村社干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二)服务群众更加优质高效。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同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建和谐美丽新农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