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浅谈高中教学理念(汇总15篇)

最新浅谈高中教学理念(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0:08:06
最新浅谈高中教学理念(汇总15篇)
时间:2023-10-29 00:08:06     小编:雁落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一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今天,在球场上我完全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同时也失去了去郑州比赛的机会。

下周双休日有几场比赛,因为很重要,所以必须要通过选拔来组织阵容,但由于我最近感冒,反应和动作都有些迟钝,能不能通过体能检测?我心里还真没有底。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哪怕没有通过测试,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历练。

体测分为两个部分:行进间传球和躲避障碍射门。虽然都很简单,但在平常发挥就一般的我,心脏仍在剧烈的跳个不停。

“行进间传球”的测试队伍变得越来越短了,过关的人却只占少数,一个个失败的场景不断在我脑中回放,脚底也开始发麻。教练的叮嘱,对我来说已经无用,我要做的就是平复心情,发挥出真实水平。轮到我了,我小跑至标志点,从容的将每个滚来的球传向对面。我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变为了自信,在准确无误地传完最后一个角球时,我的心也随着那一声“通过”而变得无比兴奋。

第二个是测试“躲避障碍射门”。这个对我来说相对简单,只不过是得注意重心转移和射门角度,而这些,对于平时的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每一个人拥有三次机会,只要进一次即可通过。因此,我信心满满。令我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射门时,足球不偏不倚打在横梁上!反弹的球像箭一般扎在了我的心头,那一刻我慌了。所幸,在第二次射门时,一记抽射打破了我心中的恐慌,我成功完成了体测。

在最后的对抗赛中,我没有踢进球,也出现了几次失误。更可惜的是,我还罚丢了一个任意球。也正因为如此,我未能如愿进入大名单之内。不过,我已经十分满足了,因为我看到了差距,也看清了前进的路。

待我走出困境,给你一个奇迹!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二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为高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生物教学的归宿。为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内容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教学方法要以探究与实践为主,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与实用性。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的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为载体,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与改善生活。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会变成生硬的说教,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生物课堂的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生物教学导入环节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充分利用与敏感话题,从生物知识的角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一段时间全球泛滥的甲型流感,教师可以巧妙引入,作为讲授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内容的情境材料。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关心人类生活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经历,进行联想,也可以通过阅读生物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体验。让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思考,接受生物思想的启迪。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提问,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描述,结合生活经历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与生物现象的理解。使学生饶有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中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使其有效地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生物问题,生物知识就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使校园学习与校外探究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一切生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将课堂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融合,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有效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生活经验,即让学生畅谈生活中所发现的生物现象,构建学生学习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经验与生物学习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将生物学习转变为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要紧紧围绕生活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把生活中的问题与生物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这一直观的学习方式,探究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在生物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实践手段,满足学生善于探究的心理诉求,满足学生通过探究生物问题获取新的体验的需要。要放手让学生实践探究,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构建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探究动力。生物教学过程的生活化,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根据生活现象探究生物问题。

四、课堂延伸走入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归宿。除课堂教学要引入生活情境外,还要将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验证与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生物课外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以生物的视角解释生活现象,为将来服务社会打好基础。组织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个人调查,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合作的方式。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笔者还提倡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过敏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有的学生在课外访问了得过荨麻疹的邻居,当时邻居说是用布包上炒麸皮进行治疗。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荨麻疹是过敏,炒麸皮是无法治疗的。通过这些调查实践活动,进一步增长了学生实践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利用。在生物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使高中生物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三

生活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世界更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逃避、退缩,要做个勇者。

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磨炼的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畏缩,心中时刻牢记“阳光总在风雨后”,做个强者。

当然走出困境不光需要我们的勇气,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就像那两个生意人,在陷入经济上的困境时,他们不只是有勇气,而且还有智慧。他们用一元的成本起家变成了百万富翁,实质是他们勇气加智慧的结果。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记得,勃朗特当初学写作时,发表的文章常受到大文学家们的批判,她曾几度想放弃写作。但后来她并未放弃,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大文学家们的批判,把他们的批判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于是就有了极具轰动效应的书——《简·爱》。而相反,丹麦著名小说家安徒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在遭到批判时,精神崩溃,情绪低落,以致后半生再无好的作品问世。这就是因为他在困境中,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致以别人批判自己的话为伴,始终不能释放自己,释放心灵。当然也就不能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不怕失败。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因为七败而七战,所以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英勇;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因为有了八次落第,所以才有了《项脊轩志》这么优秀的文章;越王勾践正因为不被失败打倒,卧薪尝胆,所以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困境是懦弱者无底的深渊;是勇者登上顶峰的阶梯;是教徒洗礼之水!朋友们,勇敢地面对困境吧,做个勇者!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四

1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教学环境

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本中高度概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梳理清晰,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具以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去了解生物知识,更为直观地接触生物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考环境。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利用课件等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一些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一些生物实验予以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t2噬菌体在电镜下的照片和模式图,介绍t2噬菌体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以及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和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用35s和32p放射性元素予以标记,便于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有了清晰且详细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了解程度。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五

1有效突破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方法

影响学生作文写作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1.1以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学魅力。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增强兴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感悟文学的优美,提高读书的兴趣。笔者将阅读也作为一项作业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不仅认真读,而且还要将其中优美的语段摘记下来,将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框架罗列出来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增强了作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积累铺垫的作用。

1.2以生活观察积累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生动的素材。

写作活动需要丰富的素材。如果离开了生活的积累,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笔者针对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状况,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观察开始,观察各种人物的表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进行观察思考,搜集有价值的素材。这对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现象,写作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就可以发掘出更为深刻的主题———关注当前社会较为普遍的道德水平滑坡问题。

1.3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把好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一重要关口,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范文引导学生共同研究分析,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剖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把握文章写作技巧;也可以针对其中某一点进行细致研究,如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或是间架结构、选题立意等等。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悟写作方法技巧,在互动过程中将写作技巧的引导巧妙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师生互动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技巧、提高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还要积极拓展,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风景、周边田园风光,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探讨把握景物的特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进行表达等等。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边观察边探讨,通过就地指导、讨论研究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把握写作要点,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于人物拜访、现场速写这样的环节。

1.4借助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激励促进的平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要能够通过高频率多形式的竞赛在学生中营造竞争氛围,让他们乐于开展作文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分类型进行作文比赛活动,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也可以针对某一项难点组织专题竞赛,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竞赛活动既要紧扣作文教学目标要求,还要针对作文教学难点,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拾遗补缺、巩固提高相结合的目标。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缓解,更多地体会作文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帮助。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要善于创新善于改革,找准突破点逐一击破,使作文教学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六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帮助高中生快速成长,提升综合实力。本文先阐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养。[1]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断变化,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它对学生的发展有明确的指向,即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与品格,来适应社会发展。核心素养指向过程,而非结果,它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2]它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结合生活实践来塑造,通过树立价值观来维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以及化学反应。比如说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从宏观角度,实验现象是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瓶口出现白雾。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这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氢气的h-h断裂成氢原子,氯气的cl-cl断裂成氯原子,结合形成新的h-cl。化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世界。变化观念比如:化学反应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并伴随能量变化。但是,反应前后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中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运用平衡思想去理解化学反应是必备技能。证据推理表现在实验方面,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据来验证假设。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模型上,新证据的收集可以建立新模型,来完善已有的模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最后将复杂模型提炼成精简模型,构建知识体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指化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规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一)缺乏学习激情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化学兼顾文理科的特征,有一定难度。学生认为化学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公式、定理和方程式,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攻克困难,问题堆积越久,化学越难学,最终对化学失去兴趣。高中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习就是走过场,浪费光阴和青春。高中生正是爱玩的年纪,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很少,又没有奋斗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缺少创新思维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禁锢了思想的活跃性,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天学习任务非常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走,学习效率不高,都是机械记忆,并没有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创新意识,不会利用所学知识,思考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中存在思维定式,很难消除定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学校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负责传授知识,重点讲解书本的知识点,很少联系生活实际,抽象知识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虽然短期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最终很容易遗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审美疲劳,教学效果不佳。

(四)抽象思维薄弱

化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需要利用抽象思维去认识微观世界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宏观世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肉眼去分辨宏观世界,不能将微观世界抽象成具体的知识框架。抽象思维的薄弱使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其内在本质,失去了学习化学最关键的技能。

(一)用化学史教育,引发学习激情

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家的科研历程,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历史情境,感受化学发展的每个环节。化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曲折而又丰富多彩,从猜测到实践,最后得到结论,这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化学史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去体验科学精神,在心灵上得到启发,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设置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氯气时,通过科学史话,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是我们学习氯气时,更好地把握氯气性质的一个切入点,在感受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氯气的理解,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激情。

(二)利用科学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量多,为了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性质,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物质的性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会大大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兴趣,纸上谈兵容易,亲自动手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实验包括实验用品、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每个环节都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先让学生设计实验,利用现象和结论推导性质。学生亲手编织彩色花朵,将其放在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它是否褪色,最终得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会产生新的想法,激发创新能力,设计更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

(三)采取合理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最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占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自觉性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学习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翻转课堂也适用于这样水平的学生。教学中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金属钠的性质,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出性质。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果是实验,可以让学生做探究实验,亲自发现真理;如果是概念和原理,老师可以例举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教师例举燃烧反应、爆炸,可以让学生们马上明白其概念。教师要学会根据实际教学,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知识和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善用教学资源,培养抽象思维

化学要求学生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视野。从宏观现象去分析微观原理,利用微观现象能反推宏观现象。微观是肉眼不可见的,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很薄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用具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比如:学习化学键的时候,可以利用模拟动画将原子和离子展现出来,这样直观地表现出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化学键。随着互动白板的普及,教师将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在离子反应或者原电池教学中,也可以引入模拟动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解释化学现象,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升,加强理解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品质的培养。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在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七

政治教学多年,你有什么心得?写出来吧!下面是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为大家提供参考。

从事高中政治教育几年以来,我立足于一线教育岗位,积极努力,扎实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把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写出来,请领导与同仁们指正。

一、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意识

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高中政治教育工作,我一直把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放在首位。高中政治是一门特殊课目,高中生处在形成或完善人生观、世界观的特殊时期,做好高中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把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高中生心理成长相结合,端正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高中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高中政治教材不同于其他科目,有较强的时政性。做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对教材本身的学习与研究。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点,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加强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以及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让自己理解适应并能够针对高中生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三是加强了对时政要闻的分析与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关心时政,分析研究并把时政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才能变枯燥为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了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与研究。鉴于高中政治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收集大量的时政资料与信息来完善授课内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查找信息,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重点把握五个环节,即“备、教、辅、改、考”,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备”是指备课。备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个良好的开始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所以备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政治和别的科目不同,它有很强的时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材料时高度关注时政热点,并且和课本上的原理、知识点相结合,如最近的猪肉价格上涨,日本政府更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又能和各大考试接轨,锻炼同学们对热点材料的分析能力,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备课的时候,作为一名文科教师,除了用词准确外,一定要注意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一篇教案看上去就是一篇政治论文,教师胸中有丘壑,才能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二)“教”是指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

它最能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关系到教学的工作的另外一方:学生。所以授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为目标。

首先要求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主要在表现在板书,组织语言等方面。板书方面,字体要美观、整洁,板书结构要合理系统,给学生以美和科学的视觉享受,这是决定学生是否接受一位老师的重要因素。语言方面,普通话标准是起码的要求,另外就是要科学的表达一些专业术语的意思,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文科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美感,这是充分考虑新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后应该注意的问题,语言的美感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不至于流于枯燥无味,才能调动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是课堂结构的问题。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应该包括最基本的几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导课的作用在于引出一堂课的主体内容,奠定本课的基调,所以要根据课堂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不过时间不宜太长,两三分钟足矣,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新课部分在备课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时间了,同时注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据此对讲课做出适时的调整。小结,顾名思义,总结性的,要短小精悍,高屋建瓴,最好在小结的时候再次强调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做到心中有数。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检查本堂课的授课效果的,所以在作业的选择上应照顾大多数同学,难易适中,并说明具体要求,以培养同学们规范做题的好习惯。

最后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般情况一个班级的座位排列是以成绩为依据的。前边几排学生离老师近,听课效果相对好些,中间部分成绩相对不错,能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这样看来一堂课的效果很大部分取决于后几排同学的听课效果,正可谓一根铁链的强度取决与最弱的一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把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课堂氛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

(三)“辅”是指辅导。辅导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

如果说课堂授课是针对全部的话,那么辅导便是针对局部了:局部的学生和局部的知识。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对于某些边缘生的进步和整个班级的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辅导工作主要是在自习课上做,常用的方法是先在整个班级布置自习任务,让学生有自习内容和具体目标,能高效利用自习时间,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个别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某些章节和知识点的辅导,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针对性。

(四)“改”是指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

批改作业是师生互动的形式之一,通过作业,可以检查一堂课的授课效果;同学们通过作业的批改情况,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所以一定要好好运用这一形式。

作业是考试的序曲,考试的规范要求作业的'规范,作业的规范来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而教师的要求在作业批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正规考试的阅卷都是有评分标准的,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也应该运用这种方式,给学生的作业打分。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他们做题的规范性,为考试做可最好的热身。

必要的时候,应该给同学有针对性的写一些评语,或鼓励,或疑问,或建议,或提示,给同学们以知识或情感上的启发。

(五)“考”是指考试。考试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考试是种手段,其目的是查缺补漏,检验阶段性教学效果的,也是教学工作的目的之一,对教学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有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是命题,命题不能偏和怪,要注意难、中、易三种题目在一套试题中占的比例,尽量能使考试成绩拉开梯度。

其次是阅卷,同学科教师应该流水线作业,这样会使标准统一,有利于班级间的横向比较。阅卷的时候严格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大考意识,规范意识。阅卷结束,各个题目的阅卷老师应该相互通告本题同学们常犯的错误,为下一步的评讲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评卷了,考试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的,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把这一原则给同学们讲清,减少学生的骄傲或失落情绪,把注意力放在做完一套题自己在做题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收获上,并且亡羊补牢,回归课本,并思考在以后的学习、做题和考试中应该怎样做,带领同学做好考试总结。

四、倾注情感,贯穿工作始终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位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八

本文论述搭建三种载体:阅读课、口语课、读写课,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强化自主评改、主题感知、以赛促学等,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形成作文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成效。

高中作文教学困境载体能力实践

一、搭建三种载体,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1、设置阅读课。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课,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能够为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较少,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经过学校主教研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利用自习时间,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将学生带进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将借阅图书、学生自有书籍进行互阅,让学生有一段专门时间静下心来开展阅读,提高文章阅读积累量。

2、设置口语课。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则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积累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口语“微型课”,即在语文早读、自习课上,为学生安排10—15分钟的口头作文表达时间,每个学生1分钟左右时间,表述主题每月确定一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每节自习课安排10名学生左右,一般5次一个轮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一些表现、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置读写课。“读”与“写”密不可分,在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的练笔训练。我在语文自习时间里面,每周空出25分钟作为读写小练笔时间,这种练笔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处景观的描写,可以是课文读后感或是仿写,也可以是人物特写。我以学期为单位,为学生设置10—15个题目,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增强积累。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之中主要为求异训练。例如在布置学生撰写《南郭处士》读后感中,我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除了“滥竽充数要不得”等传统理念之外,还站在吹竽同行和齐宣王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们顿时思维大开,经过讨论交流,分别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思想”,齐宣王“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理念,而作文选材的空间及发掘深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像这样可供发掘的因素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足够想象空间的思维是单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生机。一方面,我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强化学生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内容后,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改变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比如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假如……》、《未来畅想》等题材与类型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假设、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就是人脑没有经过缜密思维活动而直接获得的感悟,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在写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作家,在直觉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直觉思维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捕捉灵感,激发写作动力,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视野,以产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积累,多读文章,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在脑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辞藻,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灵感顿发。

1、开展自主评改实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数或是等第,对于教师辛辛苦苦撰写的评价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进行改进,按照“字词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科学、选题是否新颖”等,开展自主评改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在错误之处直接面对面交流,提高作文评讲的直观性。在批改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综合讨论评定等,尽量提高其公正性,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警示其他学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评改工作的实效性。

2、开展主题感知实践。学生写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动素材,是无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增加学生感知积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奠定丰富的素材基础。例如我在中秋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水果、月饼,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因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活动结束后,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3、开展以赛促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我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层次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学生进行竞赛,可比性高,超越的可能性也高,无不情绪高涨,通过这种分层组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九

本文论述搭建三种载体:阅读课、口语课、读写课,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面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强化自主评改、主题感知、以赛促学等,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形成作文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成效。

高中作文教学困境载体能力实践

一、搭建三种载体,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1、设置阅读课。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课,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能够为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较少,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经过学校主教研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利用自习时间,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将学生带进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将借阅图书、学生自有书籍进行互阅,让学生有一段专门时间静下心来开展阅读,提高文章阅读积累量。

2、设置口语课。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则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积累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口语“微型课”,即在语文早读、自习课上,为学生安排10—15分钟的口头作文表达时间,每个学生1分钟左右时间,表述主题每月确定一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每节自习课安排10名学生左右,一般5次一个轮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一些表现、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置读写课。“读”与“写”密不可分,在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的练笔训练。我在语文自习时间里面,每周空出25分钟作为读写小练笔时间,这种练笔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处景观的描写,可以是课文读后感或是仿写,也可以是人物特写。我以学期为单位,为学生设置10—15个题目,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增强积累。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之中主要为求异训练。例如在布置学生撰写《南郭处士》读后感中,我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除了“滥竽充数要不得”等传统理念之外,还站在吹竽同行和齐宣王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们顿时思维大开,经过讨论交流,分别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思想”,齐宣王“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理念,而作文选材的空间及发掘深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像这样可供发掘的因素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足够想象空间的思维是单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生机。一方面,我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强化学生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内容后,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改变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比如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假如……》、《未来畅想》等题材与类型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假设、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就是人脑没有经过缜密思维活动而直接获得的感悟,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在写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作家,在直觉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直觉思维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捕捉灵感,激发写作动力,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视野,以产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积累,多读文章,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在脑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辞藻,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灵感顿发。

1、开展自主评改实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数或是等第,对于教师辛辛苦苦撰写的评价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进行改进,按照“字词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科学、选题是否新颖”等,开展自主评改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在错误之处直接面对面交流,提高作文评讲的直观性。在批改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综合讨论评定等,尽量提高其公正性,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警示其他学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评改工作的实效性。

2、开展主题感知实践。学生写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动素材,是无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增加学生感知积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奠定丰富的素材基础。例如我在中秋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水果、月饼,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因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活动结束后,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3、开展以赛促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我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层次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学生进行竞赛,可比性高,超越的可能性也高,无不情绪高涨,通过这种分层组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

浅谈普通高中英语语言教学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1][2][3][4]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一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在线视频教学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成长。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准不高

以多媒体投影教学为例,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仅仅相当于将黑板板书变成了彩色板书而已,学生们依然是针对考试来埋头苦背知识点,忽略了创新性的思考。生物课堂上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应当能够通过高水准的ppt制作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将其与生物实验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匹配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课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每个学期能够分到的课时都较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在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由于课时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于生物学的不重视,让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都存在极大的沟通和学习障碍,对于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也就同样忽视了。希望高中教育体系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生物教学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

(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极大减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而年纪大的教师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有组织地为这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那么相信学校生物的教学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个层次。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生物教学情境

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视频无疑是更令人容易产生兴趣的表现形式。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以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呼唤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与教学情境的共鸣,通过想象力和记忆能力共同记忆知识点。比如在“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中,课本内容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遗传的奇妙性,还有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神奇之处。这样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达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化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感情的互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学动画以及视频,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然后由浅入深的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在高一的“分子与细胞”中,可以寻找一些动态细胞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生物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了解到细胞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明白我们所有人的体内每日都会有细胞的产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为其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生物知识。当前许多学校都拥有站,教师可以定期将课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传到学校的资源网站上,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高中教育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今后,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素质提升,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2]刘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曹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11):16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二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在线视频教学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成长。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准不高

以多媒体投影教学为例,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仅仅相当于将黑板板书变成了彩色板书而已,学生们依然是针对考试来埋头苦背知识点,忽略了创新性的思考。生物课堂上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应当能够通过高水准的ppt制作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将其与生物实验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匹配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课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每个学期能够分到的课时都较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在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由于课时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于生物学的不重视,让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都存在极大的沟通和学习障碍,对于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也就同样忽视了。希望高中教育体系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生物教学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

(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极大减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而年纪大的教师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有组织地为这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那么相信学校生物的教学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个层次。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生物教学情境

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视频无疑是更令人容易产生兴趣的表现形式。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以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呼唤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与教学情境的共鸣,通过想象力和记忆能力共同记忆知识点。比如在“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中,课本内容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遗传的奇妙性,还有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神奇之处。这样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达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化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感情的互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学动画以及视频,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然后由浅入深的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在高一的“分子与细胞”中,可以寻找一些动态细胞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生物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了解到细胞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明白我们所有人的体内每日都会有细胞的产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为其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生物知识。当前许多学校都拥有站,教师可以定期将课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传到学校的资源网站上,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高中教育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今后,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素质提升,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2]刘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曹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11):164.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三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表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试和考查”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强调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又对教学内容、要求、原则及考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二)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矗在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音和口语基础,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阶段侧重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规律的。高中阶段书面语大量增加,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后打基础都至关重要。

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听和读,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生不可能以听为主要渠道,但大量开展阅读是可行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大量阅读是一条便捷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此种考虑,《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规定:一级目标,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二级要求达到20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是比较保守的,但要求全国普遍做到尚需努力。实际上,配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训练中,?6册的阅读量就有50多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配合统编教材编辑出版过4辑《中学生英语读物》,共40本,约200万字。不少优秀的教师曾用这套读物培育了“高分高能”的高中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只重视课文阅读和语言练习,而忽视泛读。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的。

《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制订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1.能使用词典、语法工具书等进行独立阅读;2.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3.能够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5.能根据己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目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文的教学。高中课文的阅读量至多有两三万词,平均每个学期才有数千词。因此,要大力提倡泛读,同时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改进。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讲解与分析,旁征博引,给例句,进行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正确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就其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其中的内容;2.对影响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3.学生默读课文,用眼扫视,逐句(不是逐字)阅读,用脑思考,根据上下文猜测个别非关键性词的意思,抓住文段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对读前的问题做出回答,并思考新的问题;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分析语言现象,讲解文段中新的语法结构;5.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熟悉细节,掌握全部内容;6.当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他们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篇中的涵义,同时提高语音语调水平;7.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性活动,如复述、讨论(文段直接写出的和未写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等)、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与课文同类的问题)、写报告等。

(三)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加上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条加得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中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主要指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在初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运用拼读规则、音标和构词法知识拼读和记忆单词,并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自觉地按读音或拼法特点将所学单词归类,记在小本上,随身携带,不断复习;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吸收新词,记入小本,有意识地扩大英语词汇量。除了学习单词,还应特别注意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把那些与汉语差异大的、较难理解的短语记入小本,典型的例句也最好记祝对于《大纲》词表(一)中的短语要倍加重视,要熟记,而且会造句,经常用以进行口、笔头自由的表达。

最好选择一种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有词汇方面的疑问不等待或仅依靠教师解答,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经常使用字典,会越用越熟练,查找迅速,而且可以学会根据上下文找到恰当的释义。

2.学习语法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不必细抠语法,钻牛角尖儿。要善于通过语篇分析和语言实践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语法规则。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典型的语法例句及其中典型的部分。例如,theyfoundtwopeoplekilledinthefire.&127;(过去分词用作宾语补足语),背记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如定语从句thisistheroominwhichwelivedlastyear等。认真完成语法作业,对自己练习中的错误要弄清原因,然后订正,决不囫囵吞枣,不明不白地放过错误。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要复习前一阶段所学语法,学习课本中的语法小结。自备一本为中学生编辑的实用英语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在口、笔头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英语

重视听力训练,懂得听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课上专心听教师讲英语,认真做听力训练练习;课下利用一切条件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听广播、看电视英语节目、听英文报告等。所选的听力材料不必过难,听时要弄清目的,克服心理障碍,情绪放松,精神集中,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听懂,而是善于捕捉主要的信息,抓住大意即可。遇有机会,主动接触外国人或讲英语的人,大胆与他们交谈,多听他们的讲话,听懂了就会感到有信心,兴趣倍增。

4.读英语

懂得读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爱读书,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随身携带,分秒必争地读。每本书的篇幅不必太长,可以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精、泛读结合,快速扫视,用眼不用口,动脑思索,猜测词义,必要时使用字典,摘记警句和重要词语,便于记忆,甚至用于口、笔语表达。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废寝忘食,好似“入了境”,这时脑中的英语仿佛多了,也活了,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产生了。高中学生仍以读简易读物为主,以后读原著就自然容易上路。

5.说英语

懂得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的目的,愿意说,也爱说。明白中国人说英语有错误是必然的,不怕犯错,不怕别人笑话。教科书中的对话能够大声地说出来,主动找人对话,即使无人时也能自言自语。课上积极发言,课下创造机会(组织小组、“英语角”)开展口语活动。在交谈时开动脑筋,主动发问,并能随机应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设法使交谈持续下去。

为使自己说得有信心、有兴趣,在讨论之前可做些准备,从听读的材料中吸取营养,复习必要的词汇,尽可能提高说话的质量。

6.写英语

懂得笔头上运用英语传递信息进行交际,也是学习的目的,而且写是四项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因此要重视写的练习。高中的写与初中的写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即“写话”。而高中学生要琢磨组句成段、连段成文,考虑篇章结构,而且语言从口语逐步转为书面语。因此,需注意语言结构合理、用词恰当、表达通顺、书写工整、拼法正确。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经过酝酿和收集资料,确定要写的内容;理清思路,拟定提纲,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起草;修改润色;定稿并誊清。像这样写出的文章可以达到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表达基本正确。

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应该相信他们的潜力很大,教师要加以引导,不可包办代替,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制定学习目标,定期检查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采取对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刘道义)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四

新圩中学 xjl

中国被称为一个诗的国度,这主要是指中国的古典诗词灿若繁星,艳照千古。诗、词,这些带有音韵特色的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以高一语文必修四为例,该教材共选用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宋代词人共8首词,作为第二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新课标下古典诗词学习的考查方式日趋开放,主观性提高,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求知欲,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本文拟宋词的课堂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语文课堂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一.图片、背景音乐、课文朗读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是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实用方式。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直接快速展示相关画面,播放相关音频,从而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受。古典诗词,不管是委婉动人的婉约词还是气势凛然放荡不羁的豪放词,都是历经海浪所淘,最后得剩出来的金沙。抒情性强是词的一大特色,所以,画面展示佐以适当的背景音乐,渲染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让学生带着和诗词相应的情绪,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更容易进入诗词意境当中。再加上感情充沛字正腔圆的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能更直接的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受着古典诗词所带来的魅力。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教学当中,我展示了浪涛翻滚、江水东流,浪花翻飞、猛击海岸以及江面苍茫一切渺远的三个图片画面,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顿时集中。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迅速扩张,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二.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结合。

即使是最不愿意上课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会对音乐无动于衷的。而现代流行音乐当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加入,使得很多歌曲带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几年前流行的《青花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更以其充满中国文化特色充满古典美的歌词而迅速蹿红于大江南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点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的突破口。

《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知人论世及文本背景这部分,如果是单纯的语言表达介绍,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会对作者以及诗词背景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于是我选取了流行歌曲林志颖的《新雨霖铃》以及邓丽君的《雨霖铃》作为该课的导入,两首歌曲的歌词均取自于柳永的《雨霖铃》,旋律各有不同,但都是委婉缠绵,非常符合该词的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学生在音乐美的享受中对这一首词的的背景以及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课文学习有了一个欲化为己用的提升。而同时,词的音韵美也在歌曲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学生对古典诗词可以配乐咏唱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不少学生课后还认真学唱该词的流行唱法,既轻松娱乐又有效地复习学习了该词,积累了文学底蕴。

三.强调诗词的背诵。

新课标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 知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古语有云:“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这正说明了诵读记忆积累的重要性。中国的近代教育,倡导理解运用,而对死记硬背式的学法批得一文不值。理解运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而强迫性的记忆是不是真的就毫无用处呢?中国古文学所达到的高度,让近现代人只能望其项脊。而古文人的学习方式其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死记硬背”,遇到经典文章或者一时不能理解的佳词妙句,硬把其记住,然后慢慢琢磨理解,甚至有时候是突然开窍。这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课堂上可能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但是如果不在课后加强记忆复习的话,所学习的东西就会慢慢忘却,遑论为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积累了。理解之后对诗词进行记忆,记忆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诗词的过程。知识最终会潜移默化为己所用。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而语言表达很依赖于语感,多记诵朗读,不就是语感培养的一个有效方法吗?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强调记诵。

四.点拨课外研究性学习

该问题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从中会更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古典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一方美丽的岛屿,充满温情,充满雅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提高了,尽情投入学习,定然会被古诗词的魅力所吸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尽赏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光,中国古典文化随之传承下去。

浅谈高中教学理念篇十五

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主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倾注仁爱之心

塞斯亚·赛·巴巴曾说过:“你可以通过仁爱学生来教学生学会仁爱。”“仁爱”是重要的人文价值。我们的语文书里,有很多课文都渗透“仁爱”教育。我们可以在传授学习方法之余,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窗前的气球》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科利亚的同学关心、关怀之情,从而体会到要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中,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自学导航”,让学生思考: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气球?这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认识到要为有困难的人送去自己祝福。在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我就引导学生发现科利亚心情的变化。一开始,科利亚独自呆在病房里,觉得“真没意思”,当他看到窗前的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并高兴地笑了。科利亚心情的变化,原因在于同学们的“问候”和关怀。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运用了静思,学生安静地闭上眼睛,专心地听我朗读课文,再一次走进课文,感受深刻的友情,明白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有仁爱之心。

就这样,学习了这一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的课文后,我能感受到学生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表现更明显了。看,小年同学即将要呕吐了,小恩马上拿一个小桶给他;小朱流鼻血了,同学们争着送纸巾;小聪忘记带笔盒上学,大家连忙把自己的铅笔和尺子递给他。我越来越欣慰,“仁爱”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班集体更温馨、更和谐,学生更融洽。

二、耐心养成“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五大人文价值的其中一个,它包括:礼貌、整洁、尊重、责任感、服务、勇气、义务和自我控制。这段时间,我着重帮助学生养成“正当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课堂上有时很难做到“自我控制”。看,a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着尺子和铅笔,头也不抬,把自己置身于课外;b同学则神游太空,眼睛没有焦距,尽情地发呆:c同学手舞足蹈,兴奋得很,自得其乐。这些情景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严重影响着学习。我分析,这是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控制。虽然他们都清楚课堂的要求,但控制不了自己,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头“拦路虎”,让他们做到“自我控制”呢?我充分发挥了赏识和批评教育。当他们专心学习时,我就给予大拇指和赏识的眼神,并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控制”带来的好处。当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时,我只有不厌其烦,不断督促,并借助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互相提醒。一些可恶分子屡教不改时,只能在课后继续教育,并采用“补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别人玩耍时补回之前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正当行为,让学生渐渐具有辨别力,尽量不出现错误行为,不让错误行为影响自己,更不能因为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

三、静思中入情入境

静思,是一种让师生在短时间内放松的技巧,也可以用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静思也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调整,通过静思可以让情绪平和。想象静思是很常用的一种静思方式。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首小诗。两幅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鸟的快乐、活跃和勤劳。“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主题。课后男孩的思考:“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耐人深思。

课堂上,播放一段鸟儿在森林中鸣叫的轻音乐,孩子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我就轻声描述音乐所展示的美妙画面:清晨的森林,雾蒙蒙,可爱的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太阳出来了,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不停地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多么惹人喜爱的鸟儿呀!多么美好的清晨呀!孩子们用心倾听着鸟儿那美妙动听的声音,感受着舒缓的乐曲,似乎看到了诗歌所描述的情境,看到了快乐、勤劳的小鸟,爱鸟之心油然而起。这样,“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人文价值观念就悄悄地在静思中进入了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课文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的进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版。

[2]杨爱粉。以生为本努力搞好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教育,2008,(11),126。

[3]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