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14篇)

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6:08:05
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14篇)
时间:2023-10-28 16:08:05     小编:翰墨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二、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想要学好历史,重视教材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历史试卷当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在教材中的,出题者都是根据教材出题的,我们只有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去做一些相关的历史题目。我们在看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方法,一定把教材看仔细,包括书中的小图,我们也要熟练的掌握清楚,因为有的历史出题者,就会出特别不起眼的题,但是我们在书中都能够找到。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学会总结

我们在高中复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老师的思路,看看老师是怎么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够锻炼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各个章节联系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简单很多。

理解记忆

我们在背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理解记忆,这样我们在记忆历史的时候,我们才能记忆的更加深刻,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才能有所提高。每一个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都是我们需要去知道的理解的,历史当中有很多的题型都是需要我们去一一的解答的。

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去思考,我们在复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对以前的知识加以理解,这样会增强我们的记忆,我们在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还可以想象一些某个事件的历史时间和地点。

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

例如:1、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 1 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三、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 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

四、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的应对历史考试。

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1.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

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四、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要断章取义 。

2、唯物的历史观,辩证的思维方式

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史实,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的问题思维习惯。此外,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

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

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重要结论、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高中历史知识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有规律的编写的,把高中的历史知识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整理一个知识框架,每次针对模块进行复习,慢慢积累,循序渐进,把模块的内容都背完了,再根据高考考纲整理考试知识点。

有些历史年份和事件比较难记,可以通过看小故事、图片等方式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记住知识点。

不要把笔记整理在笔记本上,要直接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复习的时候便于查找还不会丢。

记笔记的时候不要太复杂,尽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抓住关键内容,比如历史意义之类的,记住重点词汇,考试的时候围绕重点词汇去扩展。

平时可以看一些课外的历史故事书籍,结合历史故事掌握历史走向,通过历史故事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历史每个朝代发生的重要事件。

制定学习计划,对每个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进行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盲目复习只会浪费时间。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九

1.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4.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5.《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6.五四运动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并不是彻底胜利。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

9.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11.近代前期三次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坚持“城市中心论”,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一

即在题肢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说明两个都不对。

2、时态一致原则

即要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时态,前因型是将来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将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已经实现的事情。

3、就近原则

它适用于设问是针对教材上的某一结论(特别是标志性的结论)、选项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或依据这一类型。

4、感情色彩原则

一个人或集团的言行总是代表自己所属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这就给这个人或集团的言行赋予了感情色彩。如果选项中出现了站在对方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立场上的言行,那么这个选项一般不正确。

5、第一印象优先原则

即在凭第一印象选择某个选项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选错了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要改。因为这符合记忆规律,记忆最深的东西,即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最先从大脑中闪现出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对能力要求较高,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以本(课本)为本(根本)”。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二

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印刷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代发明活字印刷。

火药:唐代发明

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贡献:

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2、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是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代表作屈原的《离骚》。

汉赋:两汉时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包括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及作者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历史演义小说

(2)《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英雄传奇小说

(3)《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

(4)《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三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

3、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同一概念。

错误。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如下图所示:

4、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错误。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虽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但除了小农经济模式外,还有皇室经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租佃经济。

5、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

错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6、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因此小农不与市场联系。

错误。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7、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8、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

错误。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9、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

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豪强强取豪夺是其直接原因。

10、从长远看,官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

错误。从长远看,民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受政府政策的限制,规模小,但其生产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11、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表现。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2、唐朝的“柜坊”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

错误。唐朝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13、唐代“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错误。“市”和“坊”的界限真正被打破是在宋代。

14、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害无益。

错误。要一分二的看待,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为主。

15、闭关锁国是指禁绝对外贸易。

错误。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清政府仍设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外国技术,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早于中国无产阶级。

错误。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

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错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但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错误。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

6、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洋务企业。

错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7、中国的近代化就是经济实现工业化。

错误。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8、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可以随意先完成任何一个。

错误。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实业救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上发展是基本平衡的。

错误。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沿海、沿江等地,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10、允许臣民自愿剪发的是中华民国政府。

错误。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11、西服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

错误。西服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存。

1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是因为清政府支持缠足。

错误。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不要缠足。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3、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错误。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4、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错误。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5、“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教训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

错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党在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而自然灾害只是客观原因。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一步流转,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9、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内容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表现。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逐渐明确的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措施。

12、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13、经济特区特殊之处是实行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社会制度。

错误。经济特区只是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社会制度的地区是特别行政区。

14、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错误。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深圳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专题四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

错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

2、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错误。麦哲伦本人因死于菲律宾,所以他本人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严格地说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

3、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错误。虽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大量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用在封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上,所以两国很快衰落下去,并未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

5.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但还不是世界霸主,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

6、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也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

7、瓦特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

错误。瓦特不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万能蒸汽机是瓦特“改进”或者说“改良”的。

8、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规模大小不同。

错误。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手工工场使用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生产,而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9、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表现。

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0、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错误。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

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专题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一定是飞涨的局面。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一般会出现生产停滞,物价下降的现象,物价飞涨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一般出现在经济危机爆发前。

2、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错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是缓解了危机,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3.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只有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

错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并不只是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实际上各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轨道,走向法西斯道路。

4、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错误。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与主导的资本主义。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6、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行,使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错误。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7、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计划经济。

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错误。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9、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10、“国有经济”就是公有制。

错误。“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11、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错误。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实现国有化。

错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而国有化只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之一。

专题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不必要的。

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

3、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错误。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错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6、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都是重工业。

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在重工业。

专题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不复存在。

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同。

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经济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两大机构,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体系的机构。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错误。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发行美元,进行经济扩张。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借此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它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规定:美国须保证各国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如果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势必造成美国黄金外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将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所以美国不会无限制发行美元。

6、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多边贸易协定,它的成立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但其通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并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因此不能真正克服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7.1999年欧元问世后,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

错误。当前,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欧元,如英国是欧盟国家,但英国使用的货币是英镑。

8、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成员间的差异性也最小。

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这个组织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大量发展中国家,有大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差异性最大。

9、世界贸易组织在争端解决机制上没有强制约束力。

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国际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10.2001年,中国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错误。中国虽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但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因此中国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是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四

1.商代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