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昭陵导游词分钟(通用18篇)

昭陵导游词分钟(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5:52:08
昭陵导游词分钟(通用18篇)
时间:2023-10-28 15:52:08     小编:FS文字使者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一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建成了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勣(徐懋功)墓前,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西距县城15公里,北距陵山11公里,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馆内藏有文物8000余件,现有陈列室四座,即昭陵文物精品展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碑石陈列室两座(昭陵碑林),四座陈列室共集中展示昭陵陵园近40座陪葬墓出土的精品文物400余件(组)。

在昭陵文物精华展厅里,陈列着昭陵祭坛遗址和部分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昭陵独有的彩绘釉陶和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张士贵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文武官俑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唐墓壁画陈列室展出诸多出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壁画,是唐代政治、外交、文化和军事活动的视觉再现。昭陵碑林始建于1974年,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60余通,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二

各位女士、先生:

你们好,能够为大家服务,我深感荣幸,在我的导游过程中,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今天我将陪同大家游览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昭陵总面积450万平方米,建于1643年,1651年基在建成,以后还进行了续建。它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蒙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诗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人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昭陵按照建筑布局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下马碑到正红门,第二部分为正红门到方城。第三部分为方城宝顶,也是陵寝的主体部分。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乃帝王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皇陵的尊重。那么今天我们乘座的这个大轿也要停在这里,就请各位大人下轿,随我一同去祭祀皇陵。

眼前即是神桥,要想去看陵里的建筑,就必须经过神桥,这也注定了神桥的作用。神桥下面是一条护城河,皇帝的陵寝要建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好地上,但当时这里设山没水怎么办呢?就在陵寝前面开凿了一条护城河,在陵寝后面又人工堆积起来一个隆业山,这样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了。神桥的修建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它的实际作用。

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纪念死者,施表功德,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除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引导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

穿过石牌坊,我们来到了正红门前,它共有三个门洞,东边为君门,西边为臣门,中间是神门,也就是说祭把时皇帝走东边的门,大臣走西边的门,中间的神门是供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在当时只能是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依神门便是一条笔直的神道,神道与神门作用相同。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便是华表。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古代建筑物,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尧舜时代华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木制结构,放在十字路口旁为商旅指路,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意见簿的建筑。当时百姓有什么意见便把它写在纸上,专门由官员把它搜集到皇帝或地方它那里,后来皇帝便下令把这种建筑建在陵寝前或者是宫殿前,以表示皇帝纳谏从流,不固执己见。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石兽,它叫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在陵寝外面的华表上也有一对,只不过头朝向不同,朝向陵里的为望君出,告诉皇帝不要沉缅之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头朝外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忘记先租的功德要时常去拜祭。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再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六对石兽,依次是狮子、獬豸、麒麟、马、骆驼、大象,这六对石兽积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它更能体现封建社会严格的区分尊卑长幻及身份等级的礼法制度。由于时间关系,我车上再向大家介绍。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五万多公斤,碑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石碑是采用河北省易县的青石雕刻而成,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号之一,赑屃,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看来老龙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建筑学家呀!别着急。得会我们还能看到老龙王的几个儿子。

进入方城我们便看到了隆恩殿,隆恩殿建在了花岗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四周所铺的地砖上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份,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些金光耀眼的金沙。在台基边上还放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好嬉水,因此会在桥上或排水口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下面请各位随我一同去登上城墙一览昭陵全景。站在城墙上,陵区古松参天,金瓦红墙,更使你充分的感受到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穆和神秘。正前方便是月牙城和宝顶。苏东坡有诗云:一人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开城,以示对皇帝的哀悼,眼前的宝顶便是埋葬皇帝皇后的地方,在下面的地宫里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并被称为海眼,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在宝顶后面,便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隆业山。眼前这座昭陵最高的楼便是大明楼,里面有昭陵陵碑一块,因多次被雷击,碑壁已残破不全,大明楼也是重新修建过。

昭陵的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其古朴的文化内涵。昭陵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难怪有人赞它是“昔日陪都皇陵,今朝沈阳胜景。”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三

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阳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湖。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九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于寿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届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翩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后即葬于马坡。

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来,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因此该墓究竟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尚无确征。

现在的贵妃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横书“杨氏贵妃之墓”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楼,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游人至此读咏周围回廊上的古人诗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怀,当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贵妃站像。她表情凝重,目光向着坡下。似乎在想着什么!杨贵妃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四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导游员李菲,能够为大家服务,我深感荣幸,今天我将陪同大家游览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昭陵,因位于沈阳的北部,故又称北陵,它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合称“关外三陵”,也是这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也是风景最好的一座。昭陵建于1643年,建成于1651年,后历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而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占地45万平方米,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下马碑到正红门,第二部分为正红门到方城,第三部分是从方城到宝顶,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进行参观。

现在映入大学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6座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先皇的悼念与尊重。

现在我们走在神桥上,神桥建在一条人工开凿的“玉带河”上,大家请看,眼前这座巍然耸立的石牌坊,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石雕艺术精品。它是在1801年也就是嘉庆6年增建的,用辽阳出产的青石雕凿而成,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它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引起人们的仪注,告诉人们进入祭祀状态。

穿过石牌坊,大家随我上台阶,眼前这座门就是正红门,也叫山门,是陵寝的总门户。它有三个门洞,东边的是君门,也就是祭陵时皇帝走的门,西边是臣门,中间是神门,是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此门平时不开,在当时只有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入这个神门吧!眼前这条笔直的道路就是神道,它与神门一样,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陵墓的道路,除了抬祭品的官兵,相传任何人行走都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碲”的规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这就是华表。在华表上方蹲坐一只石兽,似犬非犬,披鳞挂甲,此兽叫“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相传这种怪兽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凶猛,因生性好望,老龙王派它守陵。“吼”在柱顶上坐的方向不同,有的面南,有的面北,据说面南的叫“望君出”,意在提醒皇帝不要忘记祖先的功德,前来祭祀;面北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长时间沉湎于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顺着神道两侧看,共有6对石兽,这12只石兽都各有其独特的.意义,第一对是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放在第一对是权力的象征;第二对是独角兽獬豸,第三对是麒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第四对是两匹马,一只叫大白,一只叫小白,有歌颂功德之意,第五对是两只骆驼,传说皇太极为它所救,最后一对是大象,代表江山社稷,福源辽阔,四平八稳之意。以上这六对石象生象征着皇陵风水望不断。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亭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10万余斤,碑文2000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是对清太宗皇太极一生文德武功的颂扬和概括。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走过碑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体建筑——方城。这座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门上有一动物咬一大铁环,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椒图”,因其凶狠,懒惰,老龙王派它守门。进入隆恩门有一大殿这是隆恩殿,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殿里供奉着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牌位,祭品,大家低头看到四周所铺的地砖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分,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粒金光耀眼的金沙。

经过隆恩殿,我们来到了月牙城。苏东坡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代表“团圆”,缺代表“月牙”,月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牙城,象征“人缺”,以示对皇帝的哀悼之情。眼前中间突起的圆形丘冢就是宝顶,在它下面的地宫里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及和孝端文皇后,据说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被称为“法眼”,皇帝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昭陵的整体建筑到此就参观完毕了,这座错落有致,充满神郁的陵墓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神权的威力,同时也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古朴的文化内涵。

昭陵今天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大家!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五

盛京之陵,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昭陵。

沈阳昭陵陵区建筑布局大致是这样的: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南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 下马碑,其次,为 华表和 石狮。计有下马碑四座,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它们分别立在道路的两旁。石狮之北建有神桥。神桥之西原有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石牌坊以北是陵寝正门——正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正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石路叫“ 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称“ 石象生”。

再往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两侧有“朝房”,东朝房是存放仪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备制膳食和果品之所。碑亭之北是 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俗称“五凤楼”。方城正中是隆恩殿,两侧有配殿和配楼。配楼俗名“晾果楼”,晾晒祭祀用果品之处。隆恩殿后有二柱门和石祭台,再后是券门,券门顶端有大明楼,步入券门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 琉璃影壁,两侧有“蹬道”可上下方城,月牙城之后是 宝城、宝顶,宝顶之内为 地宫。宝城之后是人工堆起的陵山——“隆业山”。

另在陵寝西侧、与宝顶遥遥相对还有一组建筑叫“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莹地。除此之外,在陵寝东西两翼各三里许有陪葬墓,左侧有 武勋 王杨古里墓及奶妈坟,右侧有贞臣敦达里及安达里殉葬墓。这种以功臣陪葬的形式是古代陵寝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 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 封建等级制度。

另在陵区之外还有藏经楼、 关帝庙、 点将台等建筑。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等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昭陵的管理有文武两大衙门。一个叫总管衙门,一个叫关防衙门,管衙门主要负责陵区的防卫,关防衙门负责祭祀和陵寝建筑的一般修缮。

清朝逊国之后,昭陵虽然仍由三陵守护大臣负责管理,但由于连年战乱,国库入不敷出,对昭陵无力做大的修缮,以至陵园建筑残破凋零。当时有位文人写过这样一首《游北陵》诗:“涉足昭陵户与庭,辉煌眩目未曾经。莓苔满径无人管,杨柳山中犹自清。”写出了当时昭陵的真实面貌。清代“陪京(沈阳)八景”里有“北陵(昭陵)红叶”。金梁在《奉天古迹考》中说:“北陵多枫柳,西风黄叶红满秋林,故名北陵红叶。”

总的来看,沈阳昭陵主体建筑仍保存至今,地下基础完好,规划、布局依然完整,古建筑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预与改变,自然环境也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真实性与完整性程度很高。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六

这里是与六骏石刻一同列置在祭坛的十四国君长石刻像。这些石像早年也被毁,现仅存四座像的题名像座。石像的形象没有具体记录,有些资料只说是“逾常形”,可知比普通真人的形体高大、魁伟。

唐代盛行在墓前立碑和在墓室内放置墓志石的风气。昭陵大部分墓前有碑,几乎每座墓内都有墓志石。大部分碑石现都保存在昭陵博物馆内。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又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因此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到的这里就是唐朝三朝元老李勋墓。李勃,原姓徐,名世勃,字憋功。曹州离狐人。唐初大将,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会算,曾运筹惟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17岁时,参加隋末的瓦岗农民起义军,与秦琼、罗士信不同,6勃可是瓦岗军元老级的人物,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随李密旧部归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讳,单名勋。他曾奉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在很多战役中建有大功,深得唐太宗赏识。在他生病时,唐太宗曾经亲自为他剪须和煎药。

李勃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家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键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撅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勋的孙子徐敬业起兵讨伐。李颠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勃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后重新修复的李勃墓。墓前有石人1对,左侧有石羊、右侧有石虎各3对。墓内出土的一顶三梁进德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唐帽。还有一幅《歌舞图》,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态各异的胡桶和骆驼桶,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七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1592一16xx年)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陵在沈阳市旧城之北,通常也称北陵。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是继努尔哈赤之后我国古代另—位卓越的满族政治家和军事家。

后金天命十—年(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和八子皇太极共同治理国事,即是“四大贝勒执政”。贝勒为满语,是满族贵族的称号,相当于亲王。

次年,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废除了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制度。他将八旗中的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收归自己直接统率,一手控制了军政大权,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离心力量。

为了缓和新占领区满汉民族的矛盾,他采取把汉族农民编为民户,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等新政策。他还通过考试,授儒生官职等办法,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明朝投降官吏的合作,为以后进攻明朝,夺取全国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即位后就积极部署对明朝的进攻,并用反间计除了明朝抗清将领袁祟焕。他多次派兵入关,使明朝疲于应付。祟德七年(1642年),清军大举围攻明朝辽西的松山等地,生俘明军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明朝在关外的土地丧失殆尽。不久皇太极去世。1644年,清军长驱直入,攻取北京。同年,清世祖福临在北京即位。

昭陵总面积45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xx年),至顺治八年(16xx年)基本建成,与福陵为同期工程,两陵形制基本一致。昭陵建于平地,占地面积为十六万平方米,主要建筑都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它不仅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还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昭陵布局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也就是三进院落式的平面布局。

昭陵建筑完整,独具特色,对于研究清初历史和建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20xx年的文明历史、2320xx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腐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xx年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0xx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xx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高的技术来进行建造。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东京――现辽阳;盛京――现在的沈阳。“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埋葬着肇、兴、景、显四祖;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埋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这种陪葬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20xx年)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则处罚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九

各位女士、先生:

你们好!

能够为大家服务,我深感荣幸,在我的导游过程中,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今天我将陪同大家游览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昭陵,因位于沈阳城的北部,故又称北陵,它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合称关外三陵,昭陵即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昭陵总面积450万平方米,建于16xx年,16xx年基在建成,以后还进行了续建。它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蒙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诗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人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昭陵按照建筑布局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下马碑到正红门,第二部分为正红门到方城。第三部分为方城宝顶,也是陵寝的主体部分。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乃帝王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皇陵的尊重。那么今天我们乘座的这个大轿也要停在这里,就请各位大人下轿,随我一同去祭祀皇陵。

眼前即是神桥,要想去看陵里的建筑,就必须经过神桥,这也注定了神桥的作用。神桥下面是一条护城河,皇帝的陵寝要建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好地上,但当时这里设山没水怎么办呢?就在陵寝前 面开凿了一条护城河,在陵寝后面又人工堆积起来一个隆业山,这样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了。神桥的修建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它的实际作用。

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纪念死者,施表功德,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除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引导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

穿过石牌坊,我们来到了正红门前,它共有三个门洞,东边为君门,西边为臣门,中间是神门,也就是说祭把时皇帝走东边的门,大臣走西边的门,中间的神门是供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在当时只能是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

依神门便是一条笔直的神道,神道与神门作用相同。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便是华表。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古代建筑物,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尧舜时代华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木制结构,放在十字路口旁为商旅指路,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意见簿的建筑。

当时百姓有什么意见便把它写在纸上,专门由官员把它搜集到皇帝或地方它那里,后来皇帝便下令把这种建筑建在陵寝前或者是宫殿前,以表示皇帝纳谏从流,不固执己见。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石兽,它叫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在陵寝外面的华表上也有一对,只不过头朝向不同,朝向陵里的为望君出,告诉皇帝不要沉缅之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头朝外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忘记先租的功德要时常去拜祭。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再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六对石兽,依次是狮子、獬豸、麒麟、马、骆驼、大象,这六对石兽积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它更能体现封建社会严格的区分尊卑长幻及身份等级的礼法制度。由于时间关系,我车上再向大家介绍。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五万多公斤,碑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石碑是采用河北省易县的青石雕刻而成,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号之一,赑屃,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看来老龙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建筑学家呀!别着急。得会我们还能看到老龙王的几个儿子。

进入方城我们便看到了隆恩殿,隆恩殿建在了花岗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四周所铺的地砖上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份,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些金光耀眼的金沙。在台基边上还放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好嬉水,因此会在桥上或排水口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下面请各位随我一同去登上城墙一览昭陵全景。站在城墙上,陵区古松参天,金瓦红墙,更使你充分的感受到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穆和神秘。正前方便是月牙城和宝顶。

苏东坡有诗云:一人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开城,以示对皇帝的哀悼,眼前的宝顶便是埋葬皇帝皇后的地方,在下面的地宫里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并被称为海眼,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在宝顶后面,便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隆业山。眼前这座昭陵最高的楼便是大明楼,里面有昭陵陵碑一块,因多次被雷击,碑壁已残破不全,大明楼也是重新修建过。

昭陵的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其古朴的文化内涵。昭陵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难怪有人赞它是“昔日陪都皇陵,今朝沈阳胜景。”

由于时间的关系,昭陵就参观到这里,一些昭陵其他的讲解,我将在车上为大家进行讲述。谢谢大家合作。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昭陵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昭陵博物馆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保存的大量历史文物,不仅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而且是反映唐代前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珍贵资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侧,距离礼泉县17公里,与昭陵相距14公里。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内,除李勃墓外,还包括两个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除展出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陈列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因为这些碎石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这座博物馆又被人称为“昭陵碑林”。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20xx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陵园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誉为 天下名陵 。位于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为陵。站在坦荡的关中平原上,遥望云雾缭绕的九峻山,瞩目高耸的主峰,确如明代诗人赵崡所描述的 众山忽破碎,突兀一青峰 。

九峻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加以浩浩渭水素带其前,滔滔注水透道其后,衬托得陵山主峰更加孤耸回绝。九峻山主峰更有其多变的魅力,从正南方向望去,呈圆锥形,很有 刺破青天愕未残 的气势;从东南方问望去,却成三峰聚会,活像一座笔架,因而,径阳、三原一带人叫它 笔架山 ;从西南方向望去,又呈覆斗型,很有点像日本的富土山。

这些,给昭陵染上了神奇与浪漫的色彩。可想当年,陵区内遮天蔽日的苍松翠柏,氤氲于九峻山头的薄雾与云霄,自当更增添了这座帝王陵墓森严与玄秘的气氛。登上陵顶,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左顾寒门,右盼乾陵。览物思情,襟胸忽放,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倒还真有点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的感觉,于休闲之时觅得此番情趣,不亦乐乎。号称 昭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万亩,周长60公里,辖四个乡,陵园内有187座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昭陵陵园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长乐公主、韦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精品。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陵博物馆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20xx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建成了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勣(徐懋功)墓前,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西距县城15公里,北距陵山11公里,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馆内藏有文物8000余件,现有陈列室四座,即昭陵文物精品展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碑石陈列室两座(昭陵碑林),四座陈列室共集中展示昭陵陵园近40座陪葬墓出土的精品文物400余件(组)。

在昭陵文物精华展厅里,陈列着昭陵祭坛遗址和部分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昭陵独有的彩绘釉陶和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张士贵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文武官俑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唐墓壁画陈列室展出诸多出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壁画,是唐代政治、外交、文化和军事活动的视觉再现。昭陵碑林始建于1974年,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60余通,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一

九峻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加以浩浩渭水素带其前,滔滔注水透道其后,衬托得陵山主峰更加孤耸回绝。九峻山主峰更有其多变的魅力,从正南方向望去,呈圆锥形,很有刺破青天愕未残的气势;从东南方问望去,却成三峰聚会,活像一座笔架,因而,径阳、三原一带人叫它笔架山;从西南方向望去,又呈覆斗型,很有点像日本的富土山。

这些,给昭陵染上了神奇与浪漫的色彩。可想当年,陵区内遮天蔽日的苍松翠柏,氤氲于九峻山头的薄雾与云霄,自当更增添了这座帝王陵墓森严与玄秘的气氛。登上陵顶,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左顾寒门,右盼乾陵。览物思情,襟胸忽放,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倒还真有点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的感觉,于休闲之时觅得此番情趣,不亦乐乎。号称昭陵,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万亩,周长60公里,辖四个乡,陵园内有187座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昭陵陵园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长乐公主、韦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精品。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陵博物馆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二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1592一1643年)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陵在沈阳市旧城之北,通常也称北陵。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是继努尔哈赤之后我国古代另—位卓越的满族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即位后就积极部署对明朝的进攻,并用反间计除了明朝抗清将领袁祟焕。他多次派兵入关,使明朝疲于应付。祟德七年(1642年),清军大举围攻明朝辽西的松山等地,生俘明军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明朝在关外的土地丧失殆尽。不久皇太极去世。1644年,清军长驱直入,攻取北京。同年,清世祖福临在北京即位。

昭陵建筑完整,独具特色,对于研究清初历史和建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三

第一部分为下马碑到正红门,第二部分为正红门到方城。第三部分为方城宝顶,也是陵寝的主体部分。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乃帝王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皇陵的尊重。那么今天我们乘座的这个大轿也要停在这里,就请各位大人下轿,随我一同去祭祀皇陵。

眼前即是神桥,要想去看陵里的建筑,就必须经过神桥,这也注定了神桥的作用。神桥下面是一条护城河,皇帝的陵寝要建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好地上,但当时这里设山没水怎么办呢?就在陵寝前面开凿了一条护城河,在陵寝后面又人工堆积起来一个隆业山,这样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了。神桥的修建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它的实际作用。

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纪念死者,施表功德,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除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引导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

穿过石牌坊,我们来到了正红门前,它共有三个门洞,东边为君门,西边为臣门,中间是神门,也就是说祭把时皇帝走东边的门,大臣走西边的门,中间的神门是供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在当时只能是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依神门便是一条笔直的神道,神道与神门作用相同。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便是华表。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古代建筑物,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尧舜时代华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木制结构,放在十字路口旁为商旅指路,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意见簿的建筑。当时百姓有什么意见便把它写在纸上,专门由官员把它搜集到皇帝或地方它那里,后来皇帝便下令把这种建筑建在陵寝前或者是宫殿前,以表示皇帝纳谏从流,不固执己见。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石兽,它叫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在陵寝外面的华表上也有一对,只不过头朝向不同,朝向陵里的为望君出,告诉皇帝不要沉缅之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头朝外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忘记先租的功德要时常去拜祭。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再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六对石兽,依次是狮子、獬豸、麒麟、马、骆驼、大象,这六对石兽积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它更能体现封建社会严格的区分尊卑长幻及身份等级的礼法制度。由于时间关系,我车上再向大家介绍。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五万多公斤,碑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石碑是采用河北省易县的青石雕刻而成,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号之一,赑屃,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看来老龙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建筑学家呀!别着急。得会我们还能看到老龙王的几个儿子。

进入方城我们便看到了隆恩殿,隆恩殿建在了花岗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四周所铺的地砖上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份,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些金光耀眼的金沙。在台基边上还放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好嬉水,因此会在桥上或排水口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五万多公斤,碑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石碑是采用河北省易县的青石雕刻而成,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号之一,赑屃,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看来老龙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建筑学家呀!别着急。得会我们还能看到老龙王的几个儿子。

进入方城我们便看到了隆恩殿,隆恩殿建在了花岗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四周所铺的地砖上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份,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些金光耀眼的金沙。在台基边上还放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好嬉水,因此会在桥上或排水口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下面请各位随我一同去登上城墙一览昭陵全景。站在城墙上,陵区古松参天,金瓦红墙,更使你充分的感受到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穆和神秘。正前方便是月牙城和宝顶。苏东坡有诗云:一人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开城,以示对皇帝的哀悼,眼前的宝顶便是埋葬皇帝皇后的地方,在下面的地宫里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并被称为海眼,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在宝顶后面,便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隆业山。眼前这座昭陵最高的楼便是大明楼,里面有昭陵陵碑一块,因多次被雷击,碑壁已残破不全,大明楼也是重新修建过。

昭陵的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其古朴的文化内涵。昭陵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难怪有人赞它是“昔日陪都皇陵,今朝沈阳胜景。”

由于时间的关系,昭陵就参观到这里,一些昭陵其他的讲解,我将在车上为大家进行讲述。谢谢大家合作。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四

好,下面我们看明楼内。楼内立有一块用汉白玉制成的墓碑,碑高约6米,碑额浮雕二龙戏珠,碑身用汉、满、蒙文镌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的字样,满文正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碑石表面原用朱沙涂成红色,碑文描金,碑身四周刻有游龙纹。此外还雕琢各种花纹,并涂成红、黄、白、蓝、绿五色,十分鲜艳。此碑又叫“圣号碑”或“谥号牌”,即刻写太宗“庙号”及“谥号”的碑。所谓庙号,是皇帝死后升入太庙奉妃的排列名号,此法以太祖列中,以下各辈按左昭右穆顺序排列。什么是昭穆呢?据《辞源》介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和坟地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由此,太祖的“左昭”为“太宗”,所以“太宗”便成为皇太极的“庙号”。“谥号”为何意?对了,那位先生答出来了。谥号就是对皇太极一生功德以高度概括的言辞。人死了,才有谥号,一个人得什么谥号,生前是不知道的。《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另外谥号要由嗣皇帝“尊上”,第三代、四代皇帝继位后再加谥词。因此,皇帝的谥法字数很多,一般都在二十字以上。皇太极谥号全称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共二十五个字。可是,一般称呼起来,只是取后面三个字。所以皇太极的谥号简称为“文皇帝”。“文”字在谥法上含有“经天纬地”、“修德来远”、“慈惠爱民”等含义。圣号碑与神功圣德碑一样也是由嗣皇帝来写。然而,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此碑立于康熙三年(1664年),所以它不是由顺治,而是出自于康熙皇帝手笔。虽然神功圣德碑碑文可以让文臣撰写和书丹,而此碑当是康熙皇帝亲书。

明楼建于康熙四年,是昭陵的最高建筑,可以俯视昭陵全景,可是“树大遭风”,历史上呈几次受雷火袭击,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建,最严重的.一次是1936年伪满时期,整个明楼几乎被雷火烧毁。大家请看碑,纹饰己不全了,碑身出现裂痕,只好用三道铁箍加固。现在大家见到的明楼是1939年重修的。

(宝城和宝顶)

大家现在站的对面就是宝城、宝顶和月牙城。宝城也叫“团城”,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中间突起的圆形坟堆就是宝顶。下面就是地宫,宝城的城墙上建有垛口和女儿墙,形如小城,所以叫宝城。月牙城与方城紧紧相连接,因其南面凹进,呈月牙形而得名。宋朝文学家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皇帝死了也是一缺,所以用凹字象形月缺。

在封建社会里,皇陵是皇权的物化之地,地宫更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关于地宫的传说,三十年代出版的《北陵志略》就搜集到一段有关地宫的说法:“相传,宝顶内有正殿一根,名为享殿。配殿西楹,排列祭器。梓棺在正殿之后,两旁有石柱二根,用铁链将棺悬在空间,下有井一眼,水流不息,名为金并。所谓皇帝用金并御葬是也”等等。这些传说,至今沈阳老者仍有耳熟能详者。其实,不过是道听途说。史料证明,入关前的满族民风淳厚,崇尚俭朴,火化是满族的传统旧俗。从康熙帝的景陵起不再火化,将棺椁葬入地宫。所以,皇太极和皇后遗体均实行火葬,地宫内葬的只能是骨灰瓶,不存在什么棺椁。所谓“金井”也不是终年水流不止的“井”,而只不过是风水先生确定地宫穴位时留下的标记,它只是一个深不过十几厘米的小坑而已。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五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1592一1643年)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陵在沈阳市旧城之北,通常也称北陵。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是继努尔哈赤之后我国古代另—位卓越的满族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即位后就积极部署对明朝的进攻,并用反间计除了明朝抗清将领袁祟焕。他多次派兵入关,使明朝疲于应付。祟德七年(1642年),清军大举围攻明朝辽西的松山等地,生俘明军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明朝在关外的土地丧失殆尽。不久皇太极去世。1644年,清军长驱直入,攻取北京。同年,清世祖福临在北京即位。

昭陵建筑完整,独具特色,对于研究清初历史和建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六

据嘉庆十年档案记载,昭陵神桥“历来久远,砖石朽烂,多有坏损处”。说明此桥在嘉庆年间已严重损坏。嘉庆及23年,顒琰两次来昭陵祭祀祖陵,竟未修此桥。道光9年旻宁也来昭陵祭祖,同样也未修此桥。直至道光,此桥破损更趋严重,急待修整。但因国力空虚,最终只得一拖再拖。

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虽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

(石牌坊)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防。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点缀城市时,多称为“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死者、旌表功德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多称为“牌坊”。它经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尤其在陵墓之前,它除了具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弓间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作用。

大家请看,此访雕造精美,全部为仿木架结构。其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其上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还有大吻、走兽、垂兽等。檐下有出檐的瓦垅、斗拱、额仿、横梁、兽头等构件。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校莲、著草等。请大家用手指一下,八宝它雕在牌坊的哪个部位?好。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整个牌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园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真可以说是一件石雕艺术的巨型“神品”。被现代艺术家视为清代雕刻珍品,它是昭陵陵寝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件石雕作品,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清初石坊建筑,在辽沈地区也是罕见的。

这座石坊建造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即坊体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当时的石坊仅在两端有三对夹秆石兽(狮子两对,獬豸一对),而中间的两对夹杆石狮建造于嘉庆六年(18)。大家稍注意看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中间两对石狮颜色较白,两端的石兽颜色较深。

那么,为什么在顺治年间建造完工后,隔一百多年,嘉庆年间又稍作补建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原来,这座石牌坊在乾隆后期就出现倾斜现象,盛京官员请求增添戗石,乾隆不准,认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没必要修理。又说,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此建筑十分坚固,可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需加戗石。乾隆提出了这些理由,均不合理,他为什么不同意呢?原来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朽,怕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钱粮”,所以迟迟没建。直到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才钦准盛京官员提出的计划,并命盛京将军晋昌,工部待郎萨敏二人为“督工大臣”。他们提出,为了前后统一,还是用石狮形式,更为坊体坚固。同时,用狮子造型,可增添陵寝气势。嘉庆六年二月冬天,“督工大臣”立即调来最好的石匠,起早贪黑,刀刻斧凿,仅用五个月便将四件石狮雕刻完毕。为此,嘉庆还给他们二人奖励。可是,由于他们二人只顾赶工程进度,忽视了工程质量,不到二年,夹杆石狮便出现下沉现象。嘉庆得知此事,非常重视。这时正赶上嘉庆来盛京祭祖,考虑到工程还没出三年“保固”期,就出现问题,于是传二位督工大臣,每人各出资一半,返工修理,以示“正肃”。无奈,二人道旨照办。

嘉庆十年(8)八月,顒琰又来到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的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正红门)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七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员李菲,能够为大家服务,我深感荣幸,今天我将陪同大家游览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昭陵,因位于沈阳的北部,故又称北陵,它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合称“关外三陵”,也是这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也是风景最好的一座。昭陵建于1643年,建成于1651年,后历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而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占地45万平方米,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下马碑到正红门,第二部分为正红门到方城,第三部分是从方城到宝顶,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进行参观。

现在映入大学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6座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先皇的悼念与尊重。

现在我们走在神桥上,神桥建在一条人工开凿的“玉带河”上,大家请看,眼前这座巍然耸立的石牌坊,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石雕艺术精品。它是在1801年也就是嘉庆6年增建的,用辽阳出产的青石雕凿而成,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它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引起人们的仪注,告诉人们进入祭祀状态。

穿过石牌坊,大家随我上台阶,眼前这座门就是正红门,也叫山门,是陵寝的总门户。它有三个门洞,东边的是君门,也就是祭陵时皇帝走的门,西边是臣门,中间是神门,是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此门平时不开,在当时只有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入这个神门吧!眼前这条笔直的道路就是神道,它与神门一样,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陵墓的道路,除了抬祭品的官兵,相传任何人行走都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碲”的规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这就是华表。在华表上方蹲坐一只石兽,似犬非犬,披鳞挂甲,此兽叫“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相传这种怪兽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凶猛,因生性好望,老龙王派它守陵。“吼”在柱顶上坐的方向不同,有的面南,有的面北,据说面南的叫“望君出”,意在提醒皇帝不要忘记祖先的功德,前来祭祀;面北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长时间沉湎于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看过华表之后,大家顺着神道两侧看,共有6对石兽,这12只石兽都各有其独特的意义,第一对是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放在第一对是权力的象征;第二对是独角兽獬豸,第三对是麒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第四对是两匹马,一只叫大白,一只叫小白,有歌颂功德之意,第五对是两只骆驼,传说皇太极为它所救,最后一对是大象,代表江山社稷,福源辽阔,四平八稳之意。以上这六对石象生象征着皇陵风水望不断。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亭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10万余斤,碑文20xx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是对清太宗皇太极一生文德武功的颂扬和概括。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走过碑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体建筑-----方城。这座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门上有一动物咬一大铁环,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椒图”,因其凶狠,懒惰,老龙王派它守门。进入隆恩门有一大殿这是隆恩殿,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殿里供奉着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牌位,祭品,大家低头看到四周所铺的地砖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分,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粒金光耀眼的金沙。

经过隆恩殿,我们来到了月牙城。苏东坡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代表“团圆”,缺代表“月牙”,月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牙城,象征“人缺”,以示对皇帝的哀悼之情。眼前中间突起的圆形丘冢就是宝顶,在它下面的地宫里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及和孝端文皇后,据说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被称为“法眼”,皇帝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昭陵的整体建筑到此就参观完毕了,这座错落有致,充满神郁的陵墓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神权的威力,同时也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古朴的文化内涵。昭陵今天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大家!

昭陵导游词分钟篇十八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昭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女士、先生:

昭陵,因位于沈阳城的北部,故又称北陵,它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合称关外三陵,昭陵即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告诫人们前方乃帝王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皇陵的尊重。那么今天我们乘座的这个大轿也要停在这里,就请各位大人下轿,随我一同去祭祀皇陵。

石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纪念死者,施表功德,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除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引导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

穿过石牌坊,我们来到了正红门前,它共有三个门洞,东边为君门,西边为臣门,中间是神门,也就是说祭把时皇帝走东边的门,大臣走西边的门,中间的神门是供皇太极及其皇后灵魂出入的门。在当时只能是抬祭品的人才能由此通过。依神门便是一条笔直的神道,神道与神门作用相同。在神道两旁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石柱便是华表。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古代建筑物,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尧舜时代华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木制结构,放在十字路口旁为商旅指路,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意见簿的建筑。当时百姓有什么意见便把它写在纸上,专门由官员把它搜集到皇帝或地方它那里,后来皇帝便下令把这种建筑建在陵寝前或者是宫殿前,以表示皇帝纳谏从流,不固执己见。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石兽,它叫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在陵寝外面的华表上也有一对,只不过头朝向不同,朝向陵里的为望君出,告诉皇帝不要沉缅之悲哀之中要及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头朝外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忘记先租的功德要时常去拜祭。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再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六对石兽,依次是狮子、獬豸、麒麟、马、骆驼、大象,这六对石兽积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它更能体现封建社会严格的区分尊卑长幻及身份等级的礼法制度。由于时间关系,我车上再向大家介绍。

在神道中央正对着我们的是昭陵神功圣德碑亭,这座碑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修建的,里面的'石碑重五万多公斤,碑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石碑是采用河北省易县的青石雕刻而成,大家仔细看一下驮碑的动物,它也是龙生九号之一,赑屃,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其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因此老龙王派它驮碑。看来老龙王的几个儿子都是建筑学家呀!别着急。得会我们还能看到老龙王的几个儿子。

进入方城我们便看到了隆恩殿,隆恩殿建在了花岗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四周所铺的地砖上均为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含有黄金沙的成份,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大家不妨仔细地找一找。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找到一些金光耀眼的金沙。在台基边上还放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好嬉水,因此会在桥上或排水口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下面请各位随我一同去登上城墙一览昭陵全景。站在城墙上,陵区古松参天,金瓦红墙,更使你充分的感受到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穆和神秘。正前方便是月牙城和宝顶。苏东坡有诗云:一人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开城,以示对皇帝的哀悼,眼前的宝顶便是埋葬皇帝皇后的地方,在下面的地宫里有一个“金井御葬”的传说,相传皇帝皇后的棺材被锁链给吊起来、下面有一口井,并被称为海眼,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意为“龙归沧海”。

在宝顶后面,便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隆业山。眼前这座昭陵最高的楼便是大明楼,里面有昭陵陵碑一块,因多次被雷击,碑壁已残破不全,大明楼也是重新修建过。

昭陵的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其古朴的文化内涵。昭陵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难怪有人赞它是“昔日陪都皇陵,今朝沈阳胜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